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效融合的探索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研究

“双高计划”背景下的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构建研究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已经成为促进各职业院校三教改革、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大家的众识。
本文对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体系构建进行研究,探索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使之符合双高计划的评选要求,以及提升职业院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
标签:双高计划;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设50 所左右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 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以下简称“ 双高计划”),这是继国家示范校(骨干校)项目以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战略部署。
“双高计划”每5年为一个建设周期,2019年已启动第一轮建设。
全国共有197所高职院校入选,其中高水平学校56所,高水平专业群141个。
对于没有入围的高职院校来说,需要在9项标志性成果中要不少于5项,其中就有3项涉及到技能竞赛成果。
对于入围高职院校来说,技能竞赛成绩也是检验其高水平职业学校和右高水平专业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
1 双高计划对竞赛成绩要求(1)近五年学生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得过奖励(仅包括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2)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仅包括“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团队、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获奖)。
(3)建立校级竞赛制度,近五年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从评选标准来看,需要师生在国家级比赛获奖。
同时还需要建立校级技能竞赛制度。
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避免精英竞赛,通过竞赛切实提高大部分学生技能训练的积极性,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2 职业院校“1234”技能竞赛体系构建主要指成立1个技能竞赛管理中心、抓住学生竞赛和教师竞赛2条主线、有效管理赛前、赛中、赛后3个阶段;有效衔接课程竞赛、校赛、省赛、国赛4个层次,构建符合“双高计划”的“1234”技能竞赛体系。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质技术技能人才。
“岗课赛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适应行业需求。近年来,旅游业不断涌现出新的挑战 和机遇,体现在行业内部对新技术、管理方式和客户满意 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酒店行业更加注重从业人员 的综合能力。突出的接待能力是酒店从业者必不可少的专 业技能。酒店接待能力要求体现为以下六点:第一,热情、 友好地接待每一位顾客,使顾客感受到酒店的独特魅力; 第二,主动介绍酒店的各项设施和服务,为顾客提供旅游 信息,推荐当地美食和娱乐活动等;第三,管理好酒店前 台的日常运营,如卫生、秩序和安全等;第四,保障顾客 的 财 产 安 全 和 隐 私 权;第 五 ,及 时 处 理 顾客的投诉和反馈; 第六,掌握客房销售的技巧,为顾客提供全面的接待服务, 如预订、入住、退房等。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 才培养方案与行业岗位职能技能需求具有一定的分层现象, 并未达到人才供给与行业岗位需求相匹配。其中原因主要 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并未达到融合 的结果,企业进行实践教学,院校进行理论教学,两者未 有效融合,影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效果;二是院校与 企业的合作缺乏系统的、长期的运作机制,难以达到校企 合作和产教融合协调的有效机制,亟需通过“岗课赛证” 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接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大赛,融入证书知识内容和技 能大赛要求内容,整合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衔接竞赛。酒店管理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大赛主 要是酒店服务赛项和酒水服务赛项,考查参赛选手的实 操技能和职业素养。酒店服务赛项内容包括前厅接待、 中餐服务和西餐服务三个模块,其中前厅接待为办理入 住、退房离店、投诉或突发事件处理三方面的内容;中 餐服务为主题宴会设计、宴会服务两方面的内容;西餐 服务为休闲餐厅服务内容。酒水服务赛项内容包括酒水 品鉴与侍酒服务、鸡尾酒调制与服务及综合能力测评三 个模块组成。把竞赛规程结合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如将 竞赛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融入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中。通过衔接赛事,让学生在学中赛、赛中学,提高学 生学习的趣味性。以赛项内容为项目驱动,将内容驱动 设计为闯关模式,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又能 将技能竞赛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实现课赛融通。同时, 将大赛内容、大赛理念、大赛精神融入课程中,并在课 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等元素。
职业技能引领下文秘专业“课证赛岗创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职业技能引领下文秘专业“课证赛岗创融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发表时间:2018-10-12T10:07:41.220Z 来源:《知识-力量》5中作者:苏一波[导读] 高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对于文秘专业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非常有必要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技能证书为动力,结合全国技能大赛中秘书职业技能赛(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40)摘要:高职教育通过多种形式的技能竞赛活动,有效地调动高职学生学习各类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对于文秘专业来说,在当前的形势下,非常有必要以岗位要求为导向,技能证书为动力,结合全国技能大赛中秘书职业技能赛项,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改革;课程建设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文秘专业来讲,“课证赛岗创”融合式的课程体系构建是比较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规律。
本文通过对这几个方面分类剖析研究,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课证赛岗创融合”课程体系的意义与内容(一)以岗定课,是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1. 实务课程做到以岗定课,才最能体现高职应用性特色和要求。
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来自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立文员、秘书或助理、资料员或档案员、前台、礼仪服务、速录等岗位群及相关的能力目标。
把岗位群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文秘专业核心课程中。
力求做到课程内容的设置和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相一致,培养“技能型”人才。
因此实务课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并根据岗位要求的不断调节、优化课程设置和授课内容。
做到课程内容和实际岗位需要一致。
2. 理论课程的以岗定课也极具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很多高职院校重实践实务而赋以理论课程较少的权重,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如果说实务课程培养的是学生的“技能”,那理论课程的作用则在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
理论课程对学生整体专业意识的树立和完整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有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以物联网专业为例

!"#!$%&$'(')*+&,-./&$01$21(3$&)%))%)%%'高职院校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以物联网专业为例王奕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处!河北石家庄!%$%%'#摘4要 为了满足企事业单位对高素质高技能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需要!本文分析了我院物联网专业的课程体系现状及原因!随后阐释了+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内涵!并从真实岗位"课程体系"大赛竞赛"职业证书"双创思维等五方面入手!探索了基于+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及实施保障!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关键词 岗课赛证创$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44自)%%'年以来"物联网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其在工业监控$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多领域蓬勃发展$不断壮大"成为通信网以外的另一万亿级市场"因此企%事&业单位对物联网人才需求很大#但是"受体制等因素影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造成真正被企业所急需的物联网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企业招不到成熟人才#正如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主席吴楠所说!-物联网行业并不缺人"缺的是人才#.())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教学改革改到深处是课程#课程建设是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的-最后一公里."是落实-立德树人成效.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因此"对接行业标准"从职业岗位面向入手"不断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步骤#一 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现状及原因分析%一&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截止到)%)%年"我国有)($所高校和3%%多所专科学校已经开设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目前与物联网相关专业的本科和大专学生共计9万多名"并且数量在逐渐上升())#物联网专业成为高校的必开专业#我院自)%$)年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下设在信息工程系#该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物联网应用相关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能够从事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3)#目前该专业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现状如下#%$&课程设置的-岗位结合.感需进一步强化#物联网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除公共基础课以外"专业课是按照基础课$核心课$集中实践课及拓展课等四个类别以考试或考查的形式进行安排"课程设置按照知识的进阶和难度的高低递进安排"考虑了知识能力发展规律"设置比较科学#但是某些专业课程设置上未充分考虑岗位需求"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通用轻特色"没有突出不同岗位面向%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学生课程设置的不同之处#容易使得学生学完之后仍懵懵懂懂"不知道该课程在将来在工作中的分量轻重"对适应未来岗位帮助不大#再者从现有的课程体系中可以看出其具有一定的典型任务和岗位分析"但是未能根据岗位面向进行深入分析"进而确定相应的课程#从而使得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岗位结合感比较弱"课程的吸引力不大#%)&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性需进一步提升#课程设置的-与时俱进.性不足#从物联网的诞生到现在也就短短十几年"物联网仍然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仍有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不断涌现#但是课程与教材往往滞后于前沿技术"主要表现在部分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未能与物联网发展的大趋势相匹配#%(&课程设置中-课证融合.度需进一步加强#通过调研企业对职工岗位知识和岗位能力的需求可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反映了物联网专业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及职业技能要求"是物联网行业用人单位进行人员聘用$培训与考核的重要参考#然而现有课程体系并打通-课证融合.的通道"难以满足学生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需求"而且证书考取涉及的知识点$技能考查项目与课程教学内容重合度较低"造成学生需花费额外精力$财力进行课外学习"这既加重了他们的经济负担"又增加了高职学生的学习压力#%二&课程体系存在不足的原因%$&课程体系大部分照搬本科#在对现有物联网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的分析得出"本科院校深刻影响了高职院校)"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 All Rights Reserved.的办学模式"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课程体系设计缺乏新意#部分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多参考本科院校"两者在学制和培养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普通本科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模式的刻板套用势必影响其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本科专业的课程设计偏重逻辑和理论"而高职学生知识底子一般比较薄$逻辑思维弱"若生硬地照搬本科课程体系会使高职学生很难适应"无法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就感"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课程体系的研发者单一#课程体系的研发者过于单一"大多数为教师"即使他们经常进行下企业顶岗锻炼"但是还是同企业$行业前沿存在信息不对称或是信息滞后的问题#产业$教育之间信息$资源$人才的共享$交流机制的不够畅通"会影响课程的开发质量#教师作为研发的主体"他们在课程内容的编制方面"过于重视内容的学术性"对内容的实践与落地考量较少"造成课程设计初衷与课程实施效果之间的差距#%(&职业技能培养不足#大部分专业课程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采用基于项目的任务式教学方法#但是在项目内容的选定以及教学过程的实施上比较随意"课程内容的设计与真实项目的工作流程存在-两层皮."只是在教学形式上的模仿"并没有把准任务式教学的核心要义#同时"课程中的实践环节没有做到位"对学生动手及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足#二 岗课赛证创 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构筑%一&+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内涵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9)#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0)"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五维融通机制下的-岗课赛证创.课程体系"-五维.是指-岗课证赛创.-岗.即工作岗位"体现岗位能力要求' -课.为专业课程"打造满足岗位需求$符合专业发展的课程内容'-证.指资格认证"体现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水平'-赛.是专业技能竞赛"衡量专业技术水平$检验教学质量$导向课程改革'-创.乃创新创业的思维和能力'通过更新课程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改革课程活动方式等途径"将工作岗位$核心课程$资格证书$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五维.进行融会贯通"形成-岗课融合$课证融合$课赛融合$课创融合.的-岗课证赛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如右图所示#从-五维.出发去思考要求与内容"根据内容要求采用校企共建的方式去重构课程体系"加以实施"并通过四重考评进行学生的综合评价#该课程体系立足发展性课程观"倡导-以人为本."确立以-育人.为旨归的教育原点'该课程体系的目标"建立起符合企业需求$学生职业发展的新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复合型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人才"为京津冀的物联网大发展输送-毕业即胜任.的物联网人才#+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设计图%二&+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引入真实岗位#在)%)%级人才培养方案中"物联网专业的初次就业岗位为物联网系统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发展就业岗位为物联网系统应用软件开发$物联网项目的规划和管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在第一学期以专业入门课的形式介绍以上岗位的岗位要求$职业道德$工作流程$工作内容"使学生初步建立起对岗位初认识"随后让学生做出初步的岗位选择#然后在第二至四学期"学生学习通用模块课程和对口模块课程%对口岗位&#在第五学期顶岗实习中"学生到合作企业中去拜师$实施学徒制管理"将学生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中"并在基层业务操作岗位中去实习锻炼$实践实操"以实习生的角色去完成实际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岗位指向性的课程学习以及下企业顶岗实习锻炼"实现课程与岗位的有效对接"他们的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合力更易形成# %)&重构课程体系#以-岗课赛证创.为载体"实施课程模块化改革"压减不必要的课程学时数"增设不同岗位面向的岗位对口类课程$资格认证类课程$技能竞赛类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打造模块化$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形成-基础能力*专业能力*岗位能力*进阶能力.的-四能进阶式能力培养.#在-岗课证赛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中"学生需要通过四重的综合考评"多重对象参与其中$多维角度全面衡量"包括专业教师$企业师傅$职业鉴定和大赛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的考评# %(&参与技能大赛#各级各类物联网专业的学生技能大赛采用理论和实操形式"通过竞赛检验高职学生在物联网组建$物联网产品配置与应用$物联网应用系统开发等方面的关键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对质量$效率$成本和规范的意识#学生通过参加比赛检验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了心理抗压力"在训练中反复锤炼了核心技能"提升了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适合物联网专业的技能竞赛有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赛项以及省工信厅举办的物联网大赛等等"此外"还有院校举办的物联网专业院校级比赛和系里举办的物联网专业选拔赛"实现-省*校*系*专业.四级竞赛机?"!科技风"#""年$月科教论坛. All Rights Reserved.制"学生参赛覆盖率不断提高#同时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大赛资源碎片化$项目化改造"并建设了基于大赛项目的在线学习课程#同时将大赛评价标准纳入课程评价当中"教师将竞赛中发布的最新的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融入日常教学和实训中"使实践教学更为标准和规范"将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基本要求融入评价体系(1)"增加了安全操作$职业素养的评价项目"体现对学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的综合考量"降低了主观评价的比重#%3&对接职业证书#把职业等级证书的考试内容引入专业课程的建设"使证书考取和课程学习同向而行#目前"物联网专业的职业认证-$Tf .证书包括传感网应用开发$嵌入式系统开发$物联网商务应用师$物联网产品营销员$物联网项目运营师$物联网应用调研员$物联网高级监理师等技能证书$物联网软件管理师$物联网硬件管理师$物联网网络管理师等#下面以-传感网应用开发.为例"介绍如何实现课证融通#第三学期开设的+传感器应用与检测,与-$Tf .证书传感网应用开发密切相关"根据传感网应用开发%初级&认证中职业技能要求对原课程内容进行充实$删减$更新"实现了专业课程学习与职业认证培训的双赢"不仅提升了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又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本专业学生高职学习生涯中能够获得至少一项专业类的职业技能证书"提高将来就业的竞争力#%9&渗透双创教育#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双创思维的培养非常必要#再者因为物联网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要走的路还很长"学校能教给他们的知识和技能毕竟有限"前沿的问题要靠他们自己思考解决#而这个思考和解决的能力就急需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精神#因此首先在第二学期开设公共基础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传授一下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再者依托各级各类的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项目支持和-互联网T .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结成兴趣小组"利用所学的物联网知识积极筹备比赛"在比赛中检验知识"形成创新创业的能力#%三&+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机制下的课程体系的实施保障%$&校企合作共育-双师型.团队#校企合作培养$输入-双师型.教师#一是双向选派!企业选派具备专业有限的工程师到学校任教'学校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参与实际项目运作#二是双向扶持!施行企业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与学校职称体系的对应机制"保障-双师型.教师薪资待遇#%)&实践教学有效融合技能鉴定#实践教学以岗位面向为主线"以实际任务为导向"从职业情境提炼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岗位面向的任职要求"以专业认知入门$岗位实训类课程和顶岗实习等形式开展专业学习#依托物联网专业$Tf 职业技能鉴定"通过-课证融合.专业课程学习"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对口职业技能的考点知识"实现实践教学与证书取得的有效融合#%(&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我院在日常教学实训中融入比赛要求的前沿技术$岗位要求$评价标准#这样日积月累之后"学生在比赛中的比赛状态更好$竞技水平更佳#再者通过前面所述的四级竞赛机制"搭建职业技能竞赛平台"人人可参赛$人人能参赛#学生们通过比赛"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以赛促学"学生之间比学赶帮超"以赛促教"教师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互促互进"共同提高#结语通过实施-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的改革"物联网专业学生立足专业岗位面向"依托真实项目$典型任务"将职业技能证书$专业技能竞赛和双创思维锻炼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和课程实施之中"以赛以证以创促学促教促变促改"探索了-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保障条件"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开辟了道路#参考文献'$(石月红&基于行业标准和职业能力的航空港安全检查专业+岗课证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以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为例'H (&教育教学论坛!)%)%%$%&))9(2)93&')(全球物联网大会&物联网人才缺口大或将影响行业发展&6N N ZD )**^F /+/F 6F P &^F /O[&,P U *D //O R $01$%1<$3(1(3$901%1h \E L R D Z/OK L h E P L R Z,h D K F L ,6\P L O R 8C 18<'8X '8C <8<$8'38C 18@!8'$8C 38@X 8@X 8C 08<'8<!8C '8'>8<%8C 08@$8<)'!@*"Y (&)%)%212)*)%)$&'&(&'((张林泉&统计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教学设计支持的视角'H (&高等理科教育!)%)$%$&)9329'&'3(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级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i (&河北)石家庄!)%)%&'9(佚名&课程体系&6N N ZD )**^F /.K &^F /O[&,P U */N K U *8C <8X W 8@C 8C 18X <8<@8C 38@!8'(8C 18@(8@@*(309$0$/E L R F M F OO/-'!@*"Y (&)%)%292($*)%)$&'&(&'0(邓红珍!徐肇杰&试论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衔接闭'H (&职业教育研究!)%%'%%)&)$12$<&'1(曾天山&+岗课赛证融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探索'H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2$%&基金项目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H J Ba i 2)%)$2%))$$&作者简介 王奕%$'<)*4&!女!河北石家庄人!硕士!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科教论坛科技风"#""年$月. All Rights Reserved.。
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

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融合的路径探索与实践作者:葛新旗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5年第03期摘要: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创新,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和导向作用。
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对常规教学的意义,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职业技能大赛与常规教学相融合的有效路径,对促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可持续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常规教学;融合;路径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5)03-0073-03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是创新职业教育工作,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职业技能竞赛的全面开展在推动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改革,促进校企合作,提高师资教学水平和提升院校知名度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常规教学的意义(一)更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技能大赛作为职教教学的风向标,设计的比赛项目是根据行业、企业真实的生产管理环境下的典型任务模拟而成,充分地反映了当前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
高职院校可以此为契机,通过对技能竞赛项目的分析和学习,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使其贴近生产实际和企业要求。
同时,通过经常性的学科、专业技能竞赛,可以推动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的创新。
(二)促进课程改革和创新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强调行业企业对本专业和学科的职业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各个竞赛项目都是按照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任务和相关内容设置竞赛内容、规则,以仿真的工作环境考核学生的专业水平、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以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会计技能项目为例,赛项设置手工项目和电算化项目两个环节,两者均是以全国会计职业资格(初级会计和中级会计)考试内容和会计职业操作规范为设计原则,以网中网财务软件和用友软件作为两个项目的竞赛平台,在手工环节还涉及点钞、传票算、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财务报表分析等单人单岗位项目。
该竞赛考查的都是当前企业、行业、产业最需要的技能。
“1+X”证书背景下“岗课赛证”融合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要求,进一步提升其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竞赛指导水平; 也可以邀请有意向的企业专家参与课程教学,按照企业的实 际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开展课堂教学,以企业的标 准和要求规范学生技能实施行为,让学生了解当前行业企业 的新技术、新标准和新技能。
拓展导师培养,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为实现数控 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岗课赛证”的有效融通,除了 采取上述举措,还可按照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技能标准、 竞赛标准的要求有序对接,重新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和知识结 构内容,学院还要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协同育人作用,邀请 企业专家或技术能手参与数控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推行 独具特色的双导师制人才培养举措。一方面,专业教师通过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知识体系开展理实一体教学,在丰 富课堂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实际工作流程开展技能实践训 练。同时,通过教师工作室积极开展课外第二课堂活动,如 开设讲座,让学生进入课题组完 成力所能及的项目任务等。另一方面,邀请企业专家作为学 生的专业实践导师,定期安排学生赴企业参观实习、开设讲 座讲解企业最新技术或组织管理流程。利用寒暑假安排学生 进入适当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专业相关企 业的管理模式、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本 专业的学习兴趣、自信心。通过这样的“岗课赛证”融合人 才培养模式,学生在课堂中基本完成岗位、考证或竞赛所需 知识的学习与技能培养,再加上双导师制的培养和训练,学 生自身职业能力、素养和专业拓展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确 保了数控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效果和质量。
123
圆桌派
在理论阶段,无法适应企业真实的岗位标准,使得“岗课 赛证”的融合培养侧重程度发生偏颇。上述现象也造成了 相应技能训练的不充分,如侧重于“赛”只会使少部分学 生获益,大部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并未得到有效提升; 而偏向于“证”则由于人数过多造成设备缺乏使学生训练 不足,不能有效发挥技能竞赛的激励作用与证书的辅助教 学作用。另外,由于企业生产安排和保密要求,学院无法 充分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践,也使学生的专业实 践机会减少。
技能大赛对中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

技能大赛对中职院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促进作用作者:李波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8年第10期[摘要]举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
技能大赛促进了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推进了课程改革,提升了教师素质,加快了校企合作,提高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
本文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为例,重点讨论技能大赛对中等职院校在新专业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促进作用,希望对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技能大赛专业建设中图分类号:S4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0-0192-01引言2017年8月安徽省举办了全省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此次技能大赛是对全省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一次检验。
通过大赛对理论和实践的考核,不仅提高了各职业院校实操水平,而且为职业院校在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和发展上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控制、通讯和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设备,已经成为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具。
工业机器人作为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自动化专业良好的教学载体。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培养和选拔高技能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正确把握职业教育改革方向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上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果。
1 技能大赛成为职业院校专业建设的风向标1.1 技能大赛促进工业机器人专业开设此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技能大赛以指定的竞赛平台“DLDS-1508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实训系统”为载体,涉及四轴、六轴工业机器人技术、视觉识别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传感器技术、通讯技术、机械装配技术、PLC控制技术和人机交互技术等多项技术,项目注重考察选手在机器人通讯与编程、电气故障排除和机械装配等方面的专业职业技能。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

74AUTO TIME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1 引言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1]。
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推进专业教学紧贴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对接最新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岗位实际工作过程,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深化多种模式的课程改革[2]。
本文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探索基于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深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改革内涵传统《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不能紧跟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不能满足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和专业竞赛的需求,存在脱节现象。
“岗课赛证”融合的课程教学改革把工作岗位、课程教学、职业考证、专业技能竞赛四者进行有效融合,是一种能有效提高职业教育适杨日容中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广东省中山市 528400摘 要: 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在经济社会中的优势必须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实证探索了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融入岗、赛、证元素的教学改革。
课程采取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于职业工作流程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把岗位、竞赛、考证三者的目标、要求、内容、流程、考核等有效融合到课程情境化的学习任务中,构建了“四有五通”的课堂。
实践证明,基于“情境化+典型任务”的课程设计、“行动导向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能把岗、课、赛、证四者进行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有效提高了课程教学效果和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岗课赛证融合 单片机 高职院校 情境化设计 行动导向型 混合教学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 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Post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Yang RirongAbstract :T 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 in the economic society, we must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aking the cours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plores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grating post,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ion elements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urse adopts a student-centered “action orient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professional workflow, carries out online+offline hybrid teaching, effectively integrates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contents, processes, assessment, etc. of post, competition, and examination into the course context-based learning tasks, and constructs a classroom of “four haves and five links”.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e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situational+typical tasks” and the teaching mode of “action oriented+mixed” can organically integrate and promote the post, class, competition, and certificate,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alents.Key words :p ost course match certificate integration, single chip,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ituational design, action oriented, mixed teaching “岗课赛证”融合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AUTOMOBILE EDUCATION | 汽车教育时代汽车 应性的综合育人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能竞赛与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效融合的探索作者:李原冼锦华罗艺徽黄耀黎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7年第09期【摘要】本文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分析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通过推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明确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机融合的指导思想、完善相关机制等措施,促进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效融合。
【关键词】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效融合【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B-0016-03学生社团是职业类院校特别是中职学校学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中医学校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工作,自 2009 年第一个社团成立以来,全校学生社团数已达到 18 个,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文娱体育型,如篮球协会、排球协会和羽毛球协会等;专业学习型,如岐黄中医协会、天使护理协会、药品营销协会等;服务实践型,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文化爱好交流型,如弘毅龙狮协会、动漫协会、英语协会等。
其中专业学习型社团 3 个,占社团总数的16.67%。
专业学习型社团由各相关专业部选任专业教师对社团的学习实践交流活动进行指导,保证专业学习型社团的社团活动的规范性和活动效果。
同时,广西中医学校作为自治区示范性中职学校,长期承担着代表广西参加全国医药卫生类职业技能竞赛的任务,专业部教师同时也承担着选拔培训参赛选手的工作任务。
本文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以技能竞赛为培养导向,以专业学习型社团活动为平台,探讨中职学校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对学校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的促进作用,为中职学校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提出建议。
一、广西中医学校参与职业技能竞赛情况概述职业技能竞赛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结合生产和经营工作实际开展的以突出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重点的、有组织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职业技能竞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运用专门技术在相关学科领域内进行的竞争性比赛,旨在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人才培养。
广西中医学校已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之中,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各类级别的职业技能竞赛。
其中,在 2017 年 7 月举行的“天堰杯”全国中医护理技能竞赛上,广西中医学校从来自全国各地的 24 支院校代表队中脱颖而出,荣获中职组团体一等奖,此外还取得个人单项一等奖 3 个、个人单项二等奖 1 个的好成绩。
“天堰杯”中医护理技能竞赛由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主办,是目前全国中医药和护理职业教育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之一。
广西中医学校已连续多次组织学生参加此项竞赛,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的促进作用(一)职业技能竞赛可以提高专业学习型社团的号召力。
专业学习型社团与一般的文娱体育和爱好兴趣型社团不同,其开展的社团活动由专业教师指导,社团活动内容主要以专业知识探讨、专业技能实践交流和专业技能学习培训等为主,比一般学生社团活动更具专业性和规范性。
专业学习型社团成立宗旨之一即是辅助学校的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在课外提供沟通交流和学习提高的平台。
除此之外,以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为社团发展导向,也能为专业学习型社团提供建设与发展方向。
通过学校的宣传和动员,学生能够了解到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的重要性和荣誉性,明白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对于个人今后职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而对于加入专业学习型社团、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实践操作水平产生更强的心理渴望。
同时,对于专业学习型社团的成员们在进行常规社团活动时学习探讨和交流实践的氛围和投入程度也会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学校近几年均从学校几个主要专业学习型社团中选拔各方面表现优秀的社团成员作为职业技能竞赛的人才贮备进行重点培养。
同时,由于在本社团日常活动中能够得到更多的专业教师指导,有更多的学习实践机会去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操作水平,近几年广西中医学校各类各级中医药技能竞赛获奖学生中,专业学习型社团成员均占有相当的比例。
通过职业技能竞赛,专业学习型社团提高了在全校学生中的号召力。
(二)职业技能竞赛可以进一步明确专业学习型社团的发展运作方向和活动内容。
职业技能竞赛的宗旨是进一步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产学研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人才培养。
因此,竞赛中开设的项目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目前相关专业领域中最重要,也是适用范围比较普遍的专业技能。
这不但是中等职业学校制订本校教育教学课程的重要参照之一,也是职业院校学生今后就业选择的一个重要提示。
广西中医学校各个专业学习型社团的指导教师每年均会根据本学科本专业职业技能竞赛比赛项目的增减变化,有针对性地在本社团学习活动中调整相关技能培训的比例,确保有限的社团资源能够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与时俱进,紧跟社会需求导向,为本校学生能够掌握当前相关领域最需要的专业技能提供条件。
(三)职业技能竞赛能够为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发展提供软件硬件支持。
职业技能竞赛由于其自身的重要性和代表性,因此对于参赛人员训练和培养,一般都会得到上级相关部门和学校给予的重视和支持,无论是从师资、资金、场地还是设备上,都会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
而将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发展和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有机融合后,专业学习型社团的日常社团活动可以成为技能竞赛人才培训的一部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资源共享。
在为社团成员(技能竞赛选手)提供更好专业技能实践练习条件的同时,相当于为专业学习型社团的活动开展争取更好的软件硬件支持,对于促进社团的建设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三、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效融合的建议(一)推进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无论是职业技能竞赛选手的培训和指导,抑或是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顺利的发展和运作,指导教师都是不可或缺的。
而指导教师本身具备足够的素质和能力,是教师能够提供有效指导的前提。
为了保证拥有一支合格的竞赛指导和社团指导教师师资队伍,定期开展培训是保持和提高专业指导教师综合能力的保证。
以广西中医学校为例,学校中医专业部和护理专业部的教室每年需要有一定时间到一线医院进行临床进修和交流,同时利用寒暑假等课外时间到区内外高水平院校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此外,学校定期举行教师基本功大赛和专业部主任主持的专业教师交流会。
这一系列的培训举措,有利于广西中医学校教师个人成长以及教师之间的取长补短,大家通过对相关专业问题的探讨和沟通,在尝试解决问题的同时,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的理论、技能、协作和创新思维等能力。
(二)明确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有机融合的指导思想。
职业技能竞赛是将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实践有机结合,以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专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的综合表现作为竞赛成绩的评判的标准,检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体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
专业学习型学生社团以专业部专业教师指导为依托,以学生共同兴趣为基础,以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为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兼具专业型、开放性和交流性的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职业技能服务型人才。
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二者的指导思想有着诸多相似相近之处,许多内容和步骤可以合二为一,既可以减少师资、设备和资金的浪费,也能保证将原来分散用于两个方面的资源统一分配使用,使学生既能得到竞赛类的专业型指导,又能在社团活动的开放性氛围中得到提高,得到比原定方案更好的培养,达到“1+1>2”的效果。
以广西中医学校岐黄协会为例,协会在日常社团活动中学习和交流的内容有相当一部分为技能竞赛的比赛内容,社团指导老师在进行理论知识讲解和专业技能培训时,除了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总结强调外,还会在社团成员们现有能力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往届职业技能竞赛的比赛项目作为讲解和培训内容。
同时,岐黄协会定期在社团内部进行理论知识竞赛和操作技能比赛,评选“社团之星”和社团“小老师”,邀请在往届技能竞赛中担任过比赛评委的专业部教师进行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指导。
此外,还不定期在往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高年级同学和加入社团不久的新成员之间举办交流会,由高年级同学分享参赛心得和学习经验,不定期在日常社团活动中融入“竞赛意识”和“培训元素”,逐步培养社团成员的应赛技能水平和应赛心理素质。
在每次专业技能竞赛来临之前,从岐黄协会中选拔出日常社团活动和社团内部比赛中综合表现最优秀的成员,由专业教师稍加指导和训练,即可达到参赛选手的要求,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的培养效率。
同时,由于参赛选手们通过日常社团活动早已经熟悉和适应了竞赛的氛围和流程,不论是在竞赛中的发挥,甚至是今后的整体职业素养,往往会较临时选拔的“填鸭式训练”选手要好。
笔者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将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活动有机融合的优势。
(三)完善相关机制,促进中职校园内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与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融合工作能够更顺利有序地进行。
根据近几年来对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运行管理两者间关系的研究,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和科室在充分调研和提取一线教师学生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人才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建设的机制整理,将相关规程书面化。
广西中医学校以分管教务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为组长,教务部门和学生部门通过参考区内外同类院校的相关规程以及仔细调研,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分别拟出《广西中医学校职业技能竞赛备赛注意事项(试行)》和《广西中医学校社团发展指导意见(试行)》等一系列旨在规范广西中医学校职业仅能竞赛参赛选手培养的规程,并提出对包括专业学习型社团在内全体学生社团发展大方向的指导意见。
而参赛选手培养规程和社团发展指导意见中都明确提到了“高效、有效、长效”的三点要求。
高效,即是要求技能竞赛选手培养和专业学习型社团发展两方面工作的效率要高,将二者有机融合,互相促进,互相推动,能够提高两项工作的效率。
有效,即是指社团的日常活动不仅仅是让学生愉悦身心,还要充分发挥社团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
尤其是专业学习型社团,需要在社团活动中贯穿和融入更多的专业性知识,使学生在得到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时,(下转第31页)(上接第17页)又能够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的社团活动,使专业学习型社团的成员们能够成为职业技能竞赛参赛选手的人才资源库,有效地发挥专业学习型社团“专业”作用。
长效,则贯彻了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要求,即学以致用。
无论是技能竞赛参赛选手,还是专业学习型社团成员,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的最终目的都不是为了参加竞赛或参与社团活动,而是要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建设祖国、服务社会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能够长期地、牢固地、熟练地掌握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地成为合格有用的职业技能服务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