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常见易错题集锦

合集下载

高一生物易错题带解析

高一生物易错题带解析

高一生物易错题带解析一、细胞的分子组成1. 下列关于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 B. 人和玉米所含有化学元素的种类差异很大- C. 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中,O是最基本的元素- D. 生物体的活细胞中通常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糖类- 答案:A- 解析:- A选项: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这体现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A正确。

- B选项:人和玉米所含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含量差异很大,B错误。

- C选项: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因为C能形成四个共价键,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C错误。

- D选项:生物体的活细胞中通常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D错误。

2. 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B. 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C. 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D. 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原理是水通道蛋白数量增加- 答案:D- 解析:- A选项: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许多物质能溶解在其中,A正确。

- B选项: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例如在植物种子中结合水相对较多,B正确。

- C选项: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及功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在代谢旺盛时自由水相对增多,休眠时结合水相对增多,C正确。

- D选项: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其作用原理是增加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而不是增加水通道蛋白数量,D错误。

二、细胞的结构1. 下列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 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C. 细胞膜上的受体是细胞间信息交流所必需的结构- D.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答案:C- 解析:- A选项: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磷脂最丰富)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A正确。

高中生物易错题精选270题分章节汇总

高中生物易错题精选270题分章节汇总

高中生物易错题精选270题分章节汇总
本文档汇总了高中生物科目中的一些易错题,总计270道。

这些题目按照章节进行分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复和准备考试。

第一章: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1. 在细胞中,哪个细胞器主要负责合成蛋白质?
2.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1. DNA分子结构是什么?
2. 以下哪种基因突变方式具有最大的影响范围?
...
第三章:变异与进化
1. 环境变化对进化的影响是什么?
2. 下列哪项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
...
第四章:生物技术
1. 以下哪个是克隆动物诞生的方法?
2. 什么是转基因生物?
...
第五章:植物激素与生长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
第七章:人体免疫
...
第八章: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九章: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第十章: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第十一章:生物科学与社会
...
通过仔细复和解答这些易错题,学生们可以对高中生物知识进行深入的巩固和理解,为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希望本文档对学生们的研究有所帮助!
请注意,本文档中的题目总计270道,但具体的答案和解析暂未提供。

如需获取相关答案和解析,请参考原始题目来源。

高中生物高考常见易错题集锦

高中生物高考常见易错题集锦

必修一C元素?请问这句话对吗?组成活细胞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是O元素,组成细胞干重主要元素中含量(质量比)最多才是C元素对光合作用影响是特别广泛,如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

”请问这句话对吗?影响到能量转移过程,可认为是对;A TP+Pi→ATP,最终得到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请说明?人体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是氨基酸;有少部分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酸.对吗?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应。

酶促反应速率和酶活性、底物浓度都有关。

当底物浓度相同时,酶活性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当酶活性相同时,底物浓度大,酶促反应速率大。

可形成丙氨酸--丙氨酸二肽(以下简称丙--丙二肽,以此类推),丙--苯二肽,苯--苯二肽,苯--丙二肽,共有四种。

DNA和RNA显色原理是什么?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还原性糖种类:还原性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半乳糖、乳糖、麦芽糖等。

非还原性糖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但它们都可以通过水解生成相应还原性单糖。

不对,应当是膳食增加适量蛋白质类养分。

因为生命活动以糖为主要能源。

实质而言,斐林试剂就是新制Cu(OH)2悬浊液, 斐林试剂甲和乙混合匀称后生成Cu(OH)2悬浊液蛋白质在碱性条件下和Cu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所以先加Na(OH)2,后CuSO4,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其实胞内酶合成是须要核糖体,但这核糖体不全是内质网上核糖体,须要大多数是游离在细胞质上核糖体。

一般合成胞内酶只要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加工就成了,线粒体供能。

?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通道。

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D )。

A. 分裂细胞B. 须要能量较多细胞C. 卵原细胞或精原细胞D. 蛋白质合成旺盛细胞核仁功能合成核糖体用,核糖体用于合成蛋白质用。

所以选D。

,不能产生ATP,这句话为什么不对?人体内成熟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细胞分裂间期,为什么?洋葱表皮细胞是分化成熟细胞,而高度分化细胞, 不再分裂。

高一生物必修易错题集解(,含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易错题集解(,含答案解析)

高一生物——《必修1》错题集1(注:以下习题选自练习册,平时检测中错误率较高的习题)1.下列生物结构与其他三种显著不同的是( D )A.支原体B.蓝藻C.细菌D.霉菌解析:霉菌为真菌,其他未细菌(原核生物)2.将面团包在纱布中放在清水中搓洗,请你选用试剂检测粘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和洗出的白浆( B )A.斐林试剂碘液B.双缩脲试剂碘液 C苏丹III 斐林试剂 D.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解析:留在纱布上的黏稠物质为蛋白质,洗出的白浆为淀粉3.下列关于实验操作步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B.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C.鉴定可溶性还原糖时,要加入斐林试剂甲液摇匀后,再加入乙液D.用于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必须现混现用。

解析:被染成橘黄色的脂肪滴需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

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在加入待测溶液中,双缩脲试剂先加入A液1 ml ,振荡摇匀,再加入B液(4滴)。

4.下面关于细胞中水含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A.水是人体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新陈代谢旺盛的植物细胞含水量高C.越冬植物同其他植物相比细胞内自由水含量较高 D.老年人细胞中的含水量比婴儿少解析: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多,反之则少5.下列4种生物中,细胞结构与其他3中生物细胞有明显区别的生物是:( B )A.酵母菌B乳酸菌C青霉菌D蘑菇。

解析:乳酸菌为细菌,原核生物,其他都是真菌,真核生物。

6.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甘蔗茎的薄壁组织、甜菜的块根等,都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因此可以用于进行还原糖的鉴定( A )B.花生种子含脂肪多且子叶肥厚,是用于脂肪鉴定的理想材料C.大豆种子蛋白质含量高,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理想植物组织材料D.鸡蛋清含蛋白质多,是进行蛋白质鉴定的动物材料解析:甘蔗中的糖为非还原性糖,不可用婓林试剂鉴定7、人体细胞中既含DNA又含RNA,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有( B )A.8种B.6种C.5种D.4种解析:A、G、T、三种碱基构成3中脱氧核苷酸,A、G、U三种碱基构成3中核糖核苷酸8. 2009年全国部分省爆发流行的甲流是由H1N1病毒感染引起的,它与大肠杆菌最明显的区别是( B )A.有无成形的细胞核B.有无细胞结构C.有无细胞壁D.有无遗传物质下解析:学生易混淆为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区别10.下列细胞中,含线粒体最多的是 ( A )A.心肌细胞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C.皮下脂肪组织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解析:消耗能量多的,线粒体数量多。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常见易错题集锦

35、化能合成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水吗?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分两个阶段与光合作用不一样;合成有机物的能量来自化学能。

36、已分化的细胞不可以逆 .( 细胞全能不便可逆了吗?花粉离体培育是有性生殖吗?1、细胞分化是不可以逆,这是指在生物体内.有的题目却说是可逆的,这是指在离体条件。

2、花粉离体培育是有性生殖。

37、高度分化的细胞基因表达的特色是什么?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有什么变化?高度分化的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凋亡的细胞在形态上最显然的变化是细胞核内染色质浓缩,DNA降解成寡聚核苷酸片段,这与某些特异蛋白的表达有关。

38、“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产生有直接关系”这句话对吗?正常的细胞是有寿命的。

细胞分化的根来源因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细胞的正常分裂、分化后会衰老、死亡,在正常分裂和正常分化时,原癌基因都处于被克制状态。

假如因为某些原由,细胞畸形分化,原癌基因被激活,细胞就会无穷分裂,成为不死的癌细胞。

39、细胞癌变的根来源因是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变成癌细胞。

答案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内的怎么解说啊__________ ,使正常细胞演不是被激活吗怎么是突变啊细胞中既有原癌基因,又有抑癌基因,此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理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度。

抑癌基因则主假如阻挡组织细胞不正常的增值。

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进而致使正常细胞畸形分化为恶性增值细胞,即癌细胞。

40、为何病毒是生物?(能否是因为其能生长生殖?)病毒被认作生物主要其实不是因为能新陈代谢,恰好相反病毒独自存在时不具备生物活性,不可以独立进行新陈代谢。

病毒被认作生物的主要原由是其能够进行增殖(产生后辈并可遗传性状)。

41、艾滋病病毒(HIV)、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的构造及遗传物质都是什么?艾滋病病毒( HIV)、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非典冠状病毒遗传物质是RNA。

其余如噬菌体等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

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易错题(新高考专用)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含答案易错点16 生物技术的“四个”易混点辨析目录01 易错陷阱(四大陷阱)02 举一反三【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易错点提醒二】单细胞蛋白≠蛋白质【易错点提醒三】透明圈≠抑菌圈【易错点提醒四】显微镜直接计数≠稀释涂布平板计数03 易错题通关易错陷阱1: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的过程才称为发酵【分析】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包括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

易错陷阱2:单细胞蛋白就是一种蛋白质【分析】单细胞蛋白是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制糖工业的废液等为原料,通过发酵获得的大量的微生物菌体。

易错陷阱3:微生物能在该培养条件生长就会出现抑菌圈【分析】透明圈是在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中的某种物质被分解后,培养基所呈现出的透明部分。

通过计算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确定菌体的分解能力强弱。

抑菌圈是菌体产生的某种物质抑制了培养基中原涂布菌株的生长,而在菌落周围形成的不长菌的区域,通过计算抑菌圈的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可以辨明抑菌能力的强弱。

易错陷阱4:显微镜直接计数就是稀释涂布平板计数【分析】稀释涂布平板法是间接计数法或活菌计数法。

【易错点提醒一】发酵≠无氧呼吸【例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都是异养生物B.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主要菌种中,只有乳酸菌不能进行有氧呼吸C.制作果酒、果醋过程中所需温度较高的是果醋的制作D.制作果酒、果醋、泡菜、腐乳的菌种中,只有毛霉是真核生物【变式1-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常用的微生物有酵母菌和乳酸菌等B.发酵时微生物进行的都是有氧呼吸C.发酵前要高温灭菌,目的是消除杂菌D.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的过程中能产生二氧化碳【变式1-2】黄酒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发酵酒。

高中生物易错(必修部分)70条

高中生物易错(必修部分)70条

泸州 17 中高中生物易错 (必修局部 )70 条班级姓名1.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 C 元素?请问这句话对吗?组成活细胞的主要元素含量最多的是O元素,组成细胞干重的主要元素中含量( 质量比 ) 最多的才是 C元素。

2.将某种酶水解,最后得到的有机小分子是核苷酸或氨基酸。

请解释?酶大多数是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是氨基酸;有少局部酶是RNA,水解后得到核糖核苷。

3.激素和酶都不组成细胞结构,都不断的发生新陈代谢,一经作用就被灭活。

对吗?不对,酶属高效催化剂,能反复反响。

4.核孔是核与细胞质进行频繁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必要孔道。

这句话错在哪里?核孔是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小分子不必都从核孔通过。

5.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这句话为什么不对?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但能通过无氧呼吸( 场所为细胞质基质) 产生 ATP。

6.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是什么?脂质是大分子有机物吗?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胆固醇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脂质不是大分子有机物。

7.性激素的合成与内质网有关吗?请说明原因。

有关,因为性激素属于脂质,而内质网的作用就是合成脂质。

另外内质网还有加工蛋白质等作用。

8.植物细胞均具有全能性,这句话为什么不对?(1) 只有离体情况下植物细胞才有可能表现全能性;(2)细胞必须是活细胞,而有些细胞如导管细胞是死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9.“离体的植物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但全能性增大。

〞请问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可认为正确。

经脱分化形成的愈伤组织和原来的离体的植物细胞相比,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了,分化程度低的细胞易表现出全能性。

10. (1) 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双层膜,在线粒体内经过代谢产生CO2和水。

(2)经过光合作用,最终生成的ATP可以直接供给新陈代谢。

这两句话对吗?第一句正确。

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一分子葡萄糖分解产生两分子丙酮酸。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题集锦(选修三)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题集锦(选修三)

高中生物常见易错题集锦(选修三)1 在把目的基因通过运载体后,该基因是被运载到细胞核中还是在细胞质中?有的在细胞核中,有的在细胞质中2 为什么获取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要用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若用鸟枪法,得到的真核生物的目的基因中含有内含子.原核生物中没有相应的机制,不能切除内含子转录的部分,所以内含子转录的部分要表达,结果和供体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3 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答案: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4 如果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整合到细胞核的基因组中,则既可以通过父本传递,又可以通过母本传递,特别是花粉,不仅数目多,而且传播远,能转移的自然界的其他植物上。

如果使其只能通过母本传递,则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

细胞质遗传是母系遗传,如果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目的基因是细胞质遗传,只能传给母本的后代。

这就是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和到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的原因。

5 应用()来检测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来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表达。

()应该填什么题目要求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和是否正常转录,关键是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如果目的基因正常转录了,目的基因转移就一定成功了.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正常转录只能鉴定是否含目的基因转录成的mRNA,可用DNA探针或mRNA探针.6 DNA分子杂交技术有人能做下详细的解释吗?Southern杂交──DNA和DNA分子之间的杂交。

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生物的染色体DNA中,这在真核生物中是目的基因可否稳定存在和遗传的关键。

如何证明这一点,就需要通过Southern杂交技术。

基本做法是:第一步,将受体生物DNA提取出来,经过适当的酶切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将不同大小的片段分开;第二步,将凝胶上的DNA片段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第三步,用标记了放射性同位素的目的DNA片段作为探针与硝酸纤维素膜上的DNA进行杂交;第四步,将X光底片压在硝酸纤维素膜上,在暗处使底片感光;第五步,将X光底片冲洗,如果在底片上出现黑色条带(杂交带),则表明受体植物染色体DNA上有目的基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这句话哪里错了?非等位基因有两种,一种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即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还有一种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此遵循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

所以这句话应该是这样讲: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在2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的孟德尔实验中F2中能稳定遗传和重组行个体所站比例依次为?谢谢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重组的个体(A_bb和aaB_)所占比例为6/16若AAbb和aaBB杂交能稳定遗传(AABB、AAbb、aaBB、aabb)的占4/16重组的个体(A_B_和aabb)所占比例为10/163请问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否需要酶的催化?如需要,需哪种酶?蛋白质合成过程需酶。

主要有:解旋酶(转录),RNA聚合酶(转录),氨基酸缩合酶(翻译)等4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答案1:3, 1:2:1和3:1 如果F2为9:7,则表示只有含有两个A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3如果F2为9:6:1,则表示只有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中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1:2:1如果F2为15:1,则表示只要含有1个A或B时才表现为显性,因此测交之后比值为3:1因此答案是1:3, 1:2:1和3:15为什么说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变化是三大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如何理解?1)减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基因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2)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的细胞学基础;3)减Ⅰ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是基因连锁互换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6谁可以提供一些辨别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图的方法呀?一看染色体的个数若是奇数则为减二;二若为偶;再看有无同源染色体若无则为减二三若有同源染色体再看有无四分体时期有无联会时期等减一的特征时期若有为减一若无则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位于不同的染色体组而一个染色体组里的染色体是都不同的因此看有没有同源染色体只需看染色体长的一样不一样做题时形状一样的染色体颜色不同不要紧因为真正的染色体是不分颜色的。

7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请问这句话对吗?RNA的类型有三种;信使RNA、转运RNA、核糖体RNA。

其中携带遗传信息的RNA为信使RNA,运载氨基酸的为转运RNA,组成核糖体的成份的主要为核糖体RNA。

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场所为核糖体,运载氨基酸的工具为转运RNA,由此可见遗传信息由RNA到多肽链的过程需要RNA作中介。

8信使RNA.转移RNA.核糖体RNA在细胞核中出现是否意味着上述RNA都在细胞核中合成?不是。

叶绿体和线粒体内也含有DNA ,可以进行转录。

同时,这两个细胞器内还含有少量核糖体,所以,在他们内还能进行一部分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也就是说,不但有转录,而且有翻译过程,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发生。

9核膜的存在使基因的复制和表达在不同区域完成。

为什么错?基因的复制在细胞核中进行,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也在细胞核中进行。

所以错。

10在遗传密码的探索历程中,克里克发现由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

之后,尼伦伯格和马太采用了蛋白质体外合成技术,他们取四支试管,每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种氨基酸(丝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半胱氨酸),再加入去除了DNA和信使RNA的细胞提取液,以及人工合成的RNA多聚尿嘧啶核苷酸,结果加入苯丙氨酸的试管中出现了由苯丙氨酸构成的肽链。

本实验说明了。

答案: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该实验能证明UUU不编码丝氨酸、UUU不编码酪氨酸、UUU不编码半胱氨酸,UUU能编码苯丙氨酸。

所以能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11请问关于就是判断问题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还是减二,该怎么判断;例如:XXY XXY可能是X和XY结合,可见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可能是XX和Y结合,可能是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可能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的染色体不分离,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12X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性个体中易于表现。

错在哪?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则在雌性个体中容易表达;但如果是X染色体上的隐形基因,则在雄性个体中容易表达,因为Y染色体上常常缺少与X染色体同源的区段。

举例:色盲男性在我国发病率为7%,而女性仅0.5%13如何判断是否是可遗传变异?请以无子西瓜和无子番茄为例,谢谢!只有遗传物质改变的变异才遗传。

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遗传无子西瓜----染色体变异,能遗传,无子番茄---遗传物质未改变只是生长的引起的变异不遗传14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果实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已知番茄的一个染色体组中染色体数为N。

答案是2N但是WHY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获得的果实只是无子,番茄其实是种子外的种皮,果皮,是由番茄植株的母体体细胞直接发育而成,所以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可获得的无子果实为2N。

15无子番茄的获得和激素有关吗?原理简单告诉我一下要想得到无子番茄,就必须直设法直接由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而不形成种子。

我们又知道,植物激素中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而种子的形成需要经过受精作用。

无子番茄的培育也就是根据这样的原理实施的。

在未传粉之前,在雌蕊的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即可得到无子番茄。

16还有无籽西瓜的获得是不是用到秋水仙素的?秋水仙素是不是激素。

无籽西瓜的获得是联会紊乱。

和秋水仙素有关,但秋水仙素不是激素。

17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碱基对的变化吗?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

染色体变异是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发生变化;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不能看到而染色体变异则可以看到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了AA还是Aa?还是两种都有可能?一般只考虑一次突变: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显性突变时是变成A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发生隐性突变后变为Aa,性状不改变19突变和基因重组发生在体细胞中呢?还叫可遗传变异吗?还叫可遗传变异,因为可遗传变异,只表示它可以遗传,不表明它一定能遗传。

如果突变发生于体细胞,可通过无性生殖遗传。

20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吗?非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是染色体变异,同源染色体片段的交换才属于基因重组21如何根据图像准确判断细胞染色体组数?有几条一样的染色体,就有几个染色体组。

22基因型为AAaaBBBB的细胞含几个染色体组。

麻烦说具体点,最好有图示。

23该基因型是四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组,是指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即他们的形态功能各不相同。

碰到这类题只要数一下同类等位基因重复几个就行了。

如AAaa有四个或者BBBB有四个,就是四个染色体组。

24“单倍体一定高度不育”为什么错?例如: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能得到同源四倍体,若将该四倍体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它可育。

八倍体小黑麦是异源多倍体,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能得到含有偶数个相同的染色体组数的单倍体,但它不可育。

所以单倍体不一定高度不育25单倍体什么性状能看出来?有的性状单倍体能看出来,如植物的颜色,抗病性等26秋水仙素是抑制纺锤丝合成还是让已形成的纺锤丝解体?那么细胞会停止分裂吗?染色体如不分离,染色体如何加倍?秋水仙素既能抑制纺锤丝合成(前期)还能让已形成的纺锤丝断裂,秋水仙素阻止了细胞的分裂。

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丝”无关系,它相当于基因程序性表达。

当含有“染色单体”的染色体发育到一定时候,着丝点即断裂,染色体数加倍。

27所有的基因重组都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对吗?错的解释一下好吗?错:基因重组有广义,狭义的说法,狭义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广义的基因重组包括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基因工程。

28袁隆平院士的超级杂交水稻和鲍文奎教授的适于高寒地区种植的小黑麦为什么前者依据基因重组,后者依据染色体变异?请老师详细告诉我原因。

我国的杂交水稻最初是利用三系杂交育种获得成功的,将两个遗传性状不同的类型经过杂交获得,所以依据的原理为基因重组,而八倍体小黑麦是经种(属)间杂交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人工创造培育的新物种.依据的是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的原理。

29育种要注意的问题有那些?1、育种的根本目的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抗逆性好、品质优良、产量高)的新品种,以便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选择育种方法要视具体育种目标要求、材料特点、技术水平和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科学决策:①一般作物育种可选杂交育种和单倍体育种;②为得到特殊性状可选择诱变育种(如航天育种)或多倍体育种;③若要将特殊性状组合到一起,但又不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可考虑运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育种,如培育各种用于生物制药的工程菌。

3、从基因组成上看,育种目标基因型可能是:30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个体数量要比隐性性状个体多对吗?肯定是错的,因为一些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下,身上一些性状由显性体现出来往往受到迫害或被攻击,而相反这一性状由隐性控制恰巧能够适应生存的环境。

31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基因的频率为多少?这怎么算的?某种群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占6%,则Aa占有76%,A基因的频率为1AA+1/2Aa=18%+1/2*76%=56%32教材上说:基因重组也能改变基因频率,请问,基因重组如何改变基因频率?基因重组,使后代具备了多种多样的基因型,此时,并没有改变基因频率。

但这种结果,为环境的选择提供了来源。

通过环境的选择作用,那怕是使少数个体死亡,也必定会改变基因频率。

所以,实际上是基因重组加上自然选择就影响了基因频率。

33环境的改变会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吗?不会;达尔文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但环境对变异的选择是定向的,虽然随着环境的改变,适应环境的变异也会改变,但这个变异是原来就有的,而不是环境改变后产生的。

34石刀板是一种名贵蔬菜,为雌雄异株,属于XY型性别决定。

野生型石刀板叶窄,产量低。

在某野生种群中,发现生长着少数几株阔叶石刀板(突变型),雌雄株均有,雄株产量超过雌株。

若已证实阔叶为基因突变所致,有2种可能,一是显性突变,二是隐性突变,请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加以判定(要求写出杂交组合,杂交结果,得出结论)答案:1选用多株阔叶突变性植株雌雄相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