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熊阳光
七年级下册历史资源与评价答案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选择题:
1、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A.抗击突厥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D.重用人才
2、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抗击突厥B.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D.重用人才
材料解析: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的“开元全盛”时代是哪个皇帝当政时期。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除了“开元盛世”,唐朝前期还出现了哪些盛世、治世局面?
课
题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学习目标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
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学习难点:
理解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有效统治与社会经济繁荣的相互关系。
自学提纲:
1、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通过对以上基本史实的了解,学习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这一观点的材料的方法,培养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学法指导:
通过对武则天图像的观察及描述和阅读课文,了解武则天的基本史实;通过课文中《唐语林》中记载一段有关唐玄宗统治史料,了解“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通过收集课本中有关说明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史料,学习收集有效信息进行验证史料的方法,明白任何一个史实都要有支撑点的道理。
嘉祥县“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初中各科课题安排

八年级
关爱大自然从我做起
8
疃里三中
王莉
八年级
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9
马村镇中学
张志国
七年级
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0
嘉祥祥城中学
贾广忠
七年级
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11
卧龙山街道中学
杜维华
七年级
把握青春珍爱友谊
12
金屯镇中学
王玉倩
七年级
荡起友谊的双桨
13
马集镇中学
刘玮
七年级
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14
祥城中学
《组歌·雨之歌》
26
嘉祥四中
赵杰
九、下第二单元
《变色龙》
1课时
27
嘉祥四中
郭振芳
八、下第一单元
《我的第一本书》
第1课时
28
嘉祥四中
汤霞
八、下第一单元
《我的第一本书》
第2课时
29
嘉祥四中
任淑娟
七、下第一单元
《爸爸的花儿落了》
1课时
30
嘉祥四中
梁文娟
九、下第二单元
《热爱生命》
1课时
31
疃里一中
李卫亚
八、下第二单元
14
祥城中学
杨巧玲
七、下第二单元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1课时
15
嘉祥二中
轩福英
八、下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第1课时
16
嘉祥二中
戴新春
八、下第一单元
《藤野先生》
第2课时
17
卧龙山中学
孙海红
八、下第二单元
《雷电颂》
初一历史判断题练习试题集

初一历史判断题练习试题答案及解析1.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徐光启。
【答案】错误:徐光启改正:李时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
明朝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不是徐光启,李时珍经过27个春秋的研究,在晚年写成了《本草纲目》,而徐光启是《农政全书》的作者。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2.唐朝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为繁华的商业区。
【答案】错误:坊改正:市【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长安城的相关内容。
唐都长安规划整齐,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的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全城街道整齐,树林成行,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3.(判断题,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
( )【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朝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从越南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农业的发展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描述的是唐太宗的统治【答案】错误“唐太宗”,应改为“武则天”【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武则天统治时期的相关内容。
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不断增加,有着“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美誉,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的统治时期被誉为“贞观之治”。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女皇武则天5.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
【答案】对【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判断历史史实的正误。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10课预习导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预习导学案 北师大版第1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班级: 姓名: 小组: 编号: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了解下列基础知识:隋朝的建立、隋文帝杨坚、隋朝的富庶、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概况及影响。
2、通过识读“隋朝疆域图”和“隋朝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预习检测】 一、隋的统一(请你认真阅读教材2-4页“隋的统一”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 年, 建立隋朝,年号 ,定都 。
2、 年,隋灭掉南方的 朝,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3、思考: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二、贯穿南北的动脉(请你认真阅读教材4--6页“贯穿南北的动脉“一目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开凿目的:2、填图:本图比较模糊,请你用彩笔在图上填上大运河的中心 ;南北端点和 ;从北向南的四段 、、 ;连接的五大水系 、、 、 、 ;最后填上隋朝的都城 。
3、作用:大运河通航后,不仅成为 的纽带,也成为沟通和 的枢纽。
还促进了沿岸地区 和 发展。
【拓展练习】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 A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 、加强水利灌溉 C 、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 、为了对高丽战争2、隋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是(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交通③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 ④东晋南朝时北人南迁A 、①③B 、①②C 、③④D 、②③3、隋朝大运河,连接淮河和长江的一段是( )A 、永济渠B 、江南河C 、通济渠D 、邗沟4、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 、全长四、五千千米C 、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5、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 )A 、581 — 618年B 、589 — 618年C 、581 — 600年D 、588 — 618年6、隋朝的统治类似下列哪个朝代( )看谁做得最快最好,你可不要落后哟!A、秦朝B、东汉C、西晋D、东晋7、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实现了南水北调C、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8、隋炀帝乘“龙舟”从洛阳巡游到扬州,要经过大运河的哪几段?()①通济渠②永济渠③邗沟④江南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①④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班级:姓名:小组:编号:【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北师大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重点

第一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1、隋朝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北周政权,统一北方建隋,定都长安。
年号:开皇(开皇之治)。
2、隋统一:(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条件(原因):客观——①北方民族融合,南方经济发展;②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③南方政权统治腐败。
主观——①隋文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奠定灭陈物质基础;②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得当。
意义:①结束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是继秦汉之后又一次统一。
②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3、隋文帝时,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4、灭亡:暴政引起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5、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修建)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原因:主观原因——游江南。
客观原因——①自古以来,南北交通不便。
②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与交流。
③巩固统一,加强控制。
④隋朝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物质基础。
开凿大运河的影响:①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②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沟通海、陆交通;③促进沿岸地区城镇商业发展。
④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6、评价大运河的开凿:(积极作用):①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
②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消极作用):由于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十分严重,是隋朝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7、隋朝和秦朝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①统治时间短,二世而亡。
②都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统一。
③都有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秦:万里长城;隋:大运河。
④都制定了许多重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秦:确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隋:科举制、三省六部制。
⑤都暴政,引起了农民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灭亡的。
⑥所处的地位,都是承上启下。
8、评价隋炀帝:一方面,隋炀帝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兵役,把农民推进了痛苦的深渊,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激起隋末农民起义,埋葬隋朝。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2023年整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第1课隋的统一与大运河⒈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年号开皇。
隋文帝的继任者是隋炀帝(杨广)⒉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
这是继秦朝之后,中国又一次完成了统一。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4.大运河:3+4+5=1。
3点即是:中心洛阳、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4段即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5大水系即是: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和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1即是: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动脉,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第2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⒈隋炀帝不惜民力,酷虐残暴,导致农民起义。
隋朝二世而亡。
2.李渊于618年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大臣是魏征。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5.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兴亡的经验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
我们把这些措施总称为“贞观新政”。
(1)、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轻徭薄赋(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政治上:虚心纳谏,选贤任能,完善制度(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完善科举制度。
)(“三省”指的是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其中,尚书省下设六部。
)(3)、法律上:修改法令,编纂《唐律疏议》。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在历史上对亚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
)(4)、民族关系上:密切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第3课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⒈武则天登上帝位后,改国号为“周”,她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⒊武则天的统治:(1)重用酷吏,严厉打击反对她的元老重臣、勋贵旧族。
(2)武则天编修《姓氏录》,崇尚新贵。
(3)武则天还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
(4)武则天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百姓负担。
中考历史复习之七年级上册默写过关训练

中考历史复习之七年级上册默写过关训练第3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神农氏),改进农具、教人农耕、发明医药、发明陶器、开辟集市。
(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
2.(轩辕氏),造出宫室、车船、兵器、衣裳、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是距今约4000多年前的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
炎黄战蚩尤,阪泉之战,走向联合。
形成华夏族的主体。
3.被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第5课夏商西周的更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
禹死后传位给儿子启,从此禅让制(“公天下”)被“家天下”的王位世袭制所代替。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打败桀建立商朝,定都亳。
约公元前1300年,盘庚迁殷(商朝又称殷,今河南安阳)。
3、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纪),牧野之战,击败商纣王,建立周朝,都镐京。
史称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纪),犬戎杀死周幽王。
4、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东周分为(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和(公元前475-公元前221)两个时期)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1、西周为了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内容:授民授疆土,受封者的义务:诸侯必须接受周王的领导,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保卫周王。
这一制度的作用及影响: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
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
巩固了国家的统治。
第7课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处在社会大变革时期。
春秋时期,奴隶制衰亡。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确立。
)1.任用管仲进行改革;提出“尊王攘夷”,最先称霸的是2.战国七雄:(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齐、楚、、燕、赵、魏、韩第8课铁器牛耕引发的社会变革1、春秋战国时期的使用和推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
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二:评价历史人物
• 评价历史人物应该实事求 是,客观公正。看他是否 有推动社会的进步,看他 的功过,看他在不同时期 的作为等。武则天作为我 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的功过是非自己都难以 评判,于是乎就树了一个 “无字碑”。那么你如何 评判武则天其人呢?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曲辕犁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唐代以前的犁都是笨重的直辕犁,回转困难,耕 地费力。唐代农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创造出一种轻便 的曲辕犁,犁架小,便于回转,操作灵活,既便于深 耕,也节省了畜力。这种犁出现后逐渐得到推广,成 为最先进的耕具。耕犁至此基本定型,这是唐代劳动 人民对耕犁的重大改进。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唐朝时,由于人民 生活安定,农业生产得 到很大恢复和发展,农 业生产技术比以往也有 所提高。唐朝的粮食以 粟和稻谷为主,水稻广 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 术,还大量栽种早稻, 农业产量比以往明显增 大。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灌溉工具
2013年2月25日
唐朝经济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
促使唐朝经济繁荣的因素有哪些?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唐朝社会经济繁荣表现
农业:曲辕犁和筒车灌溉技术的发明和 使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手工业:
1、制瓷业:邢窑白瓷,越窑青瓷 2、纺织业:双面锦
人口:唐玄宗时,人口达到1000多万户 疆域:东至安东,西讫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她就是
13岁入宫,被唐太宗封为五品才人, 赐号“武媚”,称武媚娘 19岁,太宗死,武则天削发为尼, 并与晋王李治相爱 26岁,再次入宫。 27岁,被立为皇后 36岁,执掌朝政
67岁,称帝,建国号“大周”
81岁,退位 82岁,病死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唐三彩
• 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 唐代的陶器,以黄、 褐、绿为基本釉色, 三彩又蕴含着多彩的 意思,后来人们习惯 地把这类陶器称为 “唐三彩”。唐三彩 的诞生已有1300多年 的历史了,它吸取了 中国国画、雕塑等工 艺美术的特点,采用 堆贴、刻画等形式的 装饰图案,线条粗犷 有力。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三、开元盛世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 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王谠《唐语林》
阅读思考: 1. 哪些可说明“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2. 哪些可说明“天下大理,河清海晏。 物 殷俗阜”?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三、社会经济繁荣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知识链接——科举制
•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读书人参加人才选拔考试 的制度。它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 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 科举。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 而延续至元、明、清,前后经历了1300年之久。 它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大的作用,有过广泛的影 响。科举制度按种类划分,主要有贡举、制举、 武举、童子举等。其中,贡举是定期举行的,因 此被称作“常科”,取士数量最多,延续时间最 长,社会影响也最大。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3)、如果你生活在唐朝,看不到的是( ) 1. 官员穿着精美绝伦的丝织品 2. 农民用曲辕犁在农田里耕地 3. 商人使用纸币购买物品 4. 筒车不分昼夜地灌溉田地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探究一:武则天——不平凡的女人
作为女政治家,武则天在 哪些方面有着过人之处?她是 如何巩固其统治地位的?(可 从政治、经济、用人和法律等 方面思考)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 打击发对她的元老大臣,发展 中央集权 • 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 发展科举制度 • 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武 则 天
贞观遗风
唐 玄 宗
开元盛世
社 会 经 济 繁 荣
农
业
手工业 人 疆 口 域
气 度 恢 弘 的 隆 盛 时 代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课堂检测
(1)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的“气度恢弘的隆盛 时代”,下列哪些盛世局面不属于唐朝() A 、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文景之治 (2)唐三彩造型美观,釉色绚丽,不仅在唐 代国内风行一时,而且远销海外。这里的 “三彩”的含义是( ) A、 黄、绿、白 B、多彩的意思 C、 专指三种特定的颜色 D、黄、绿、蓝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想一想哪些历史信息能够说明唐朝是“气度 恢弘的隆盛时代”?请在课本中找出相关 材料加以佐证。
1、农业: 2、手工业:制瓷业、纺织业等 3、人口: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猜猜看
• 她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 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 她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也是一位书法家。 • 她,有着苏东坡的大气,有着李白的豪气,有着 李清照的才气,有着历代帝王的霸气。她,挥一 挥衣袖,轻轻的为盛唐续上了前无古人,后无来 者的一笔。这一笔惊天动地,绝彻古今。 •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上帝爱吃泡菜
2013年2月25日
赣榆县石桥第二中学
一、学习目标
• 知道武则天和“开元 盛世”的基本史实。 • 学习分析史料的基本 技巧,并能够独立搜 集“气度恢弘的隆盛 时代”这一观点的材 料 • 识记《武则天》、 《唐疆域图》等重要 历史图片
2013年2月25日
• 通过对武则天和唐玄 宗有关用人的史实的 了解,明白“用贤则 昌,失贤则亡” 的道 理; • 从唐朝气度恢弘的盛 世风采中增强民族自 豪感,树立为今天中 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 读书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