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量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

计算土方量的三种方法土方量计算是在工程施工中必备的技能,而土方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简单法、梯形法和平均面积法。
今天我们将分别讲解这三种方法,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土方量的计算。
一、简单法简单法也是一种比较简单的计算方法,一般只适用于土方场地比较简单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将土方场地划分成多个较为规则的简单形状,比如说矩形、三角形等。
(2)分别计算每个形状的面积。
(3)将所有形状的面积之和即为土方场地总面积。
(4)在知道土方场地的高度后,就可以计算出土方量。
简单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速度较快,但是只适用于场地较为简单的情况,需要对土方场地有一定认识。
二、梯形法梯形法也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土方场地形状较为复杂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首先画出土方场地的轮廓图,并除去不用挖填的部分。
(2)将土方场地按照高程分成多层,每层的高度相同。
(3)每层土方场地中的梯形面积可以按照以下公式计算:土方量=高度×(上底+下底)÷2×宽度。
(4)将各层土方量之和即为总土方量。
梯形法的优点是适用于复杂的土方场地,计算比较准确,但是需要对土方场地的高度进行划分,计算时间比较长。
三、平均面积法平均面积法又称混合肌体法,是比较精确的计算方法,适用于土方场地形状复杂、高度变化较大的情况。
计算过程如下:(1)将土方场地按照高程分成多层,每层的高度不同。
(2)在每层土方场地中,根据场地轮廓图测量出多个高程,再测量出每个高程对应的水平面积,将所有水平面积相加,算出该高程上平均水平面积。
(3)对于同一高程上不同形状的土方场地,通过计算得到各自的体积。
(4)将各层上的土方量相加即为总土方量。
平均面积法的优点是计算精度高,能够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土方场地,但是需要进行多次测量,计算时间较长。
综上所述,土方量计算方法有三种,每一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
在实际施工中,我们需要根据土方场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法,以保证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
影响土石方工程计价的相关因素

影响土石方工程计价的相关因素对土石方工程而言,根据地区地质地貌的不同,工程造价也往往相差较大,工程造价往往达到数百万,而超千万的工程也并不少见。
为此,了解影响土石方工程计价的相关新宿,对控制土方工程计价行为、控制总投资及分配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土方计算方法的控制(1)各种计算方法的比较与分析较常见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规则网格法(一般叫方格网法)、断面方、平均高程法等,一般以前两种方法最为常用。
但是因为这三种方法的计算模型不同,往往导致在一个土方工程项目的计算结果都不同,在某些项目中的计算结果相差较大。
1、规则网格法(或方格网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制定的区域边界内划分为若干个规则的格网(一般为方格网)。
格网的一边与场地坐标网平行,格网的边长与地形和土方精度要求有关,用水准仪或全站仪测量出方格网各个角点的原地面标高,根据每个格网节点的原地面标高和设计标高得到该节点的是个填挖高度。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的土方量汇总,即得挖方量和填方量的总土方量。
在做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对于地形起伏小,坡度较平缓的大面积地块用规则格法最适宜。
2、断面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制定的区域边界内划将场地按一定的距离间隔划分为若干个相互平行的横断面并测量各个断面的地面线, 将设计的标准断面与原地面断面组成的断面图,计算每条断面线所围成的面积; 以相邻两断面的填挖面积的平均值乘以间距, 得出每相邻两断面间的体积; 将各相邻断面的体积加起来, 求出总体积, 这种计算土方量的方法称为断面法。
此种方法一般用于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非常不规则的区域。
计算的精度与选择的断面的间距有关,断面间距越小精度越高。
这种方法计算土石方体积简单、实用,仅用一个EXCEL电子表格就可以很快就算出来,是道路及铁路目前常采用的方法。
3、平均高程法:方法为每隔一定距离测量一个点,然后把所有点的高出取平均值作为此区域的平均高程。
很显然,这种方法的误差非常大。
(2)各种计算方法的使用范围通过上面对各种计算方法的分析和比较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结论:1、对于地形起伏不大,且地面坡度有规律,区域范围较大的施工场地,宜采用规则网格法。
南方CASSDTM法三种土方计算方法及比较

南方CASSDTM法三种土方计算方法及比较DTM(Digital Terrain Model)法是一种利用数字地形模型来计算土方量的方法。
在土方工程中,土方量的准确计算对于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非常重要。
DTM法是基于数字地形数据来计算土方量,其优点是准确性高、效率高。
DTM法主要包括三种土方计算方法,分别是体积三角剖分法、交会剖分法和等高线法。
体积三角剖分法是一种基于地形数据的三角网格剖分方法,利用边界点和地形数据点进行非常规剖分,生成地形网格。
然后根据剖分后的三角形面积和高程数据计算土方体积。
该方法适用于地面起伏较大、地形变化较复杂的场景,准确性较高。
交会剖分法是一种基于板状地形的一种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交会剖分将工程量仑进行分割。
然后根据剖分后的地块面积和高程数据计算土方体积。
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平整、土方坡度较小的场景,计算速度快,准确性稍差于体积三角剖分法。
等高线法是一种基于等高线地图的土方计算方法。
首先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图来描述地形变化。
然后根据等高线地图中的每个等高线间隔计算土方体积。
该方法适用于地形复杂、地形变化较大的场景,适合用于初步土方计算。
比较这三种土方计算方法,体积三角剖分法准确性最高,适用于地形变化较大的场景。
交会剖分法计算速度快,适用于地形平整的场景。
等高线法适用范围较广,计算方法相对简单,但准确性相对较低。
然而,这三种土方计算方法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实际土方工程中常常结合运用。
例如,在复杂地形场景下,可以使用体积三角剖分法进行初步土方计算,然后再结合等高线法进行修正。
在地形平整的场景下,可以使用交会剖分法进行初步土方计算,然后再结合体积三角剖分法进行修正。
总之,DTM法是一种准确、高效的土方计算方法。
不同的土方计算方法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使用,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

土方量计算的方法及计算过程和土方量计算土方量计算是指根据地面或地下工程的设计图、地形图和横断面图,通过测量或推算的方法,确定工程所需挖方或填方的数量。
土方量计算是土建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能够帮助工程师合理安排土方工作和进行造价控制。
一、土方量计算的方法1.同高差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地形图纸,确定地表高程和挖填断面的高程。
然后通过同高差的法则,将地块划分成挖土和填土两个部分,分别计算出两个部分的土方数量。
2.平均岩土密度法:根据不同地质条件和土壤类型的岩土密度数据,结合实地勘察和采样分析,确定岩土的平均密度,从而计算出土方的体积。
3.剖面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的横断面图和地形图,根据设计要求,将横断面按照固定的间距进行剖分,并测量不同高程的地表面积,然后计算出挖填土的体积。
4.平衡法:对于挖土和填土平衡或接近平衡的工程,可以通过计算挖土和填土的体积差来得到土方的量。
5.数字高程模型法:利用现代测绘技术和遥感技术,通过构建数字高程模型(DEM),可以准确、快速地计算出土方的体积。
二、土方量计算的计算过程1.收集资料:收集工程设计图纸、地形图和横断面图等相关资料。
2.标定高程:根据设计图纸和地形图,确定工程地点和挖填断面的高程。
3.划分土方区域: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将挖土和填土区域划分开来。
4.测量或推算断面面积:利用测量仪器,测量挖填断面的面积。
对于没有测量仪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图纸推算面积。
5.计算断面体积:将断面面积与高程相乘,得到每个断面的体积。
6.汇总断面体积:根据设计要求,将各个断面的体积进行汇总,得到总的挖填体积。
7.计算施工线路长度:根据挖填区域的形状和设计要求,计算出施工线路的长度。
8.计算挖填体积:根据施工线路长度和挖填体积,计算出每米施工线路所需挖填体积。
9.考虑浪损和毛损: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土方施工过程中的浪损和毛损,进行修正计算。
10.汇总土方量:根据计算结果,汇总挖土和填土的体积,得到最终的土方量。
浅谈土方量的计算方法

浅谈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摘要:本文对目前常用的三种土方量计算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对比,并总结出了现有三种方法在土方量计算中的优点与缺点,希望可以对土方量计算工作做出一定贡献。
关键词:土方量;计算;方法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three TuFangLiang calculation method, and make a simple introduction and contrast,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three methods in TuFangLiang in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he hope can be made to work TuFangLiang calculation contribution.Key words: TuFangLiang; Computing; methods在现代的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都需要对开发地区的地貌进行一定的了解与分析,再进行合理的改造,才能满足各类地表建筑物的合理布置、地底线路的铺设、涵洞的开掘以及公路、铁路的建设等对地形、地貌的施工要求,因此在对原地形进行改造、平整的过程中,为了减少土方施工的工程量,有效控制工程建设成本,尽量避免对原生态环境的破坏,选择一个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通常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的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对于土方量的测量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计算方法、断面计算方法、等高线计算方法等,下面就这三种土方量的计算方法来进行分析。
1 方格网计算方法此方法在大面积的土方量计算方法中十分常见,且还适用于一些地形起伏较小,相对平整,坡度变化较小的土方量计算。
1.1绘制方格网顾名思义,既然叫做方格网计算方法,那么在计算之前,操作者必须要针对该土地的面积、土地的坡度变化、土地的地形确定出方格网图形的边长,然后再进行相应的方格网图形的绘制,再求出图形中的方格网点高程。
土方计算方格网法与DTM三角网两期间土方计算比较案列

土方计算方格网法与DTM三角网两期间土方计算法比较案列案列1:飞龙工地关于方格网法和三角网两期间土方计算结果比较,我们拿飞龙工地作为第一个案列。
原地面数据和完成面数据都用同一数据。
现在就其计算过程分别进行介绍。
一、方格网法第①步、将全站仪测量回的原地面数据转换成南方CASS坐标数据格式并存盘。
如:此步骤有一个弱点,即方格网计算原地面建模时未考虑地性线和边界线,原地面模型按公式计算以最近点连线法则连三角网建模(南方CASS并没有显示此过程,是在内部进行),然后在每个方格四角截取原地面模型标高。
第②步、将完成面坐标数据转换成南方CASS坐标数据格式存盘并展点成图。
如图:根据草图画出地性线(坡脚线、坡顶线等),用PLINE或画斜坡XP命令。
如图:建立DTM(就是建立完成面三维模型),如图:但是一定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不可重复性,建模过程一定要考虑地性线,最好关闭捕捉(可以输入OSMODE 回车16384回车)。
选择所有高程点,然后选择所有地性线生成三角网。
删除边界线以外的三角形。
建立好的三角网模型如图:点击等高线---修改结果存盘。
再点击等高线---绘制等高线---等高距0.5米,检查等高线图与实际地形相不相吻合。
如果不吻合,应该检查等高线突然密集处是否有异常高程、坡坎处三角网是否穿越地性线,是否有高程点因为坡太陡平距太小没有参加组网导致遗漏;解决办法是删除异常高程(若关键位置高程错误要补测),用等高线->加入地性线功能修改穿越地性线的三角形,删除关联错误高程点的三角形,删除连接错误的三角形,用等高线->图面DTM完善或者增加三角形命令补齐因为删除错误三角形引起的空洞。
再点击->修改结果存盘。
反复检查无误后将正确的三角网写入文件存盘第③步、方格网土方计算----点击计算结果如下二、DTM三角网两期间土方计算法A、步骤一:处理原地面数据,方法跟方格网法第②步一样,不再重复介绍。
以下是处理好的地性线图和等高线图:B、步骤二:处理完成面数据,同方格网法第②步。
疏浚工程中土方量常用计算方法及其对比分析

第17卷 第4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4 2017年 4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pril 2017收稿日期:2017-02-22作者简介:陈 芝(1981-),女,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港口航道工程管理工作。
徐 国(1980-),男,研究生,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工程师,主要从事项目生产方面工作。
疏浚工程中土方量常用计算方法及其对比分析陈 芝,徐 国(中交烟台环保疏浚有限公司,山东 烟台 264000)摘 要:采用疏浚工程常用软件Hypack max 和南方CASS 进行土方量计算,分别介绍了断面法、DTM 法、方格网法进行土方量计算的简要过程,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讨论了不同方法的应用情况和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疏浚;土方量计算;断面法;DTM 法;方格网法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4-0179-02一、工程概述疏浚土方量计算是疏浚工程项目当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合理安排施工、工程结算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始终贯穿于施工管理过程当中。
在现行疏浚技术规范当中,对工程量计算方法并没有统一规定,特别是涉及到边坡算量,各种方法参差不齐,随意性较大,计算精度也不容易把握。
本文介绍使用疏浚工程常用软件Hypack max 和南方CASS,采用断面法,DTM 法和方格网法进行工程量计算,并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不同方法适用范围和使用中应注意问题。
二、土方量计算方法及原理 1.断面法在设计挖槽上选取若干个断面a1,a2,……,an,断面间距视地形情况而定,采用设计数据和水深测量数据,计算出每个断面的面积,将相邻两断面面积平均后乘以断面间距离,即为该段挖槽计算工程量。
各段工程量相加,即得整个挖槽工程量v,其计算式为:v=v 1+v 2+v 3+……+v n-1 2.DTM 法由DTM 模型计算工程量是根据实地测定的水深数据(x,y,z)、设计高程和边坡坡比,生成不规则三角网模型(tin),在设计边坡处,不规则三角网模型根据设计坡比和指定的放坡方向,自动生成边坡。
三种不同矿山土方量量算方法对比与分析

三种不同矿山土方量量算方法对比与分析作者:韩丽苹李明来源:《西部资源》2023年第05期[關键词]土方量;RTK;倾斜摄影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仪矿山生态治理中常常涉及到土石方,土石方量的精确性不仅直接关系到施工的费用,残余资源的回收利用,而且影响着施工工期以及方案设计优化等[1]。
因此快速准确地计算土石的剥离方量,在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实施、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中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2]。
传统的土石方测算方法是用全站仪或者GNSS接收机进行全野外测量,然后使用南方CASS软件中的三角网法、方格网法或者断面法等来计算方量。
不同的量算方法其量算结果也有差异。
DTM法又称为三角网法,其原理是通过生成不规则三角网,将整个地形生成由无数三角锥组成的集合。
它利用所测土方特征点与高程点构建不规则三角网进行土方量算,数据所建立的不规则三角网模型能更好反映实际地形。
方格网法是利用一定边长正方形格网对土方量算区域分割,内插计算各格网点高程及差值,通过高差拟合计算每个格网土方填挖方量,总和得到总土方填挖量,其计算相对简单,适用性广泛[3]。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土石方量测算的方法也在不断的改进。
本文以淮北市某废弃矿山为例,使用不同的数据采集手段,分别计算土方量。
以传统测量手段计算得到的方量为真值,分析对比其余几种方法计算结果的偏离度,并对测量精度进行评价,研究对比不同测算方法的优缺点。
1. 测区概况测区位于淮北市某废弃矿山,主要分三部分,研究内容为对治理区未完成山体开挖剩余方量、废弃地范围废料进行测绘,估算该处截至目前未开挖山体的方量,及废弃地范围剩余废料的方量。
其中区块一面积约132亩,属于削坡退台区域,主要为废弃地范围,区块北部基本为原始山体,南部有少部分区域堆放废料。
区块二、区块三为南区废弃地设计开挖范围,现场曾用于废料堆放,属于整平区域。
区块二面积约8.42亩,区块三面积约14.85亩。
为方便对比分析,研究组采用传统的GPS-RTK、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和三维激光扫描仪进行野外数据采集,采用三种测绘仪器采集数据计算土石方量,确保测量数据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同时,对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投入成本进行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