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中耳炎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

【偏方】急慢性中耳炎中医效验良方,含经典验方及民间偏方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常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症见耳部持续性隐隐疼痛,听力下降,耳鸣。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彻底,会变成慢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很难治愈,常会导致耳聋。
中医将中耳炎为“耳脓”“耳疳”,认为本病是由肝胆湿热、邪气盛行而引起。
治疗时,有虚实之分。
实证表现为耳内胀闷,耳痛耳鸣,面色红赤,耳道脓液黄稠,多见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虚证表现为耳道流出脓色清稀,耳聋耳鸣,面色萎黄,头昏眼花,四肢乏力。
方一王氏二陈汤加味【主治】: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病程2周~1个月,病程较短,耳膜内陷不明显,光锥可部分存在。
鼓膜可呈琥珀色,声导抗示'B'或'C'型,抽出液清淡,苔薄黄或薄白。
治宜清热疏风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6g,白芥子6g,茯苓10g,枳壳10g,白僵蚕10g,浙贝母10g,桔梗6g,石菖蒲6g,生甘草6g。
偏于风热合银翘散加减;偏于风寒合荆防败毒散加减。
【中期】:病程1~3个月,耳膜内陷明显,光锥消失,声导抗示多为“B'型,苔腻或黄或白。
治宜健脾利湿化痰。
基本方:半夏10g,陈皮10g,白芥子10g,茯苓10g,桔梗10g,石菖蒲6g,枳壳10g,白僵蚕10g,薏苡仁30g,生甘草6g。
抽出液黏稠可加竹茹10g;苔黄加金银花15g、黄芩10g;苔白加白术10g、炒扁豆10g。
【后期】:病程>3个月,耳膜内陷,并有干燥状,锤骨外突明显,苔薄偏干。
治宜温肾涤痰。
基本方:制附子10g,半夏6g,白芥子6g,茯苓10g,熟地黄15g, 山茱萸12g,山药12 g,桔梗6g,枸杞子12g,生甘草6g。
【用法】:分期治疗,水煎服,日一剂。
10日为1个疗程。
【编按】:所用方为王氏二陈汤出自《外科症治全生集》﹐由半夏、陈皮、白芥子组成,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必用之方。
中耳炎秘方,治愈率近100%,不转后悔终生!

中耳炎秘方,治愈率近100%,不转后悔终生!方剂:明矾100克猪苦胆大的两个(小的三个)冰片5克,抗菌素(头孢、阿奇霉素胶囊或片剂等)工艺:(这个很关键)1、先把明矾敲打碎成黄豆粒大,放入瓷盘内,再把胆汁倒入盘内。
2、而后放到打火罩上,微火,一定要掌握好火头,千万不能大或小。
3、千万不能搅动,看着它慢慢的起泡。
大约半个小时或四十分钟即可。
4、颜色微黄绿最佳。
5、把上述物、冰片、阿奇霉素(5--7)放到一起研成细面,装入玻璃瓶,防干燥凉处备用,十年不过期。
用法:1、先用双氧水冲洗耳道,擦干。
2、而后卷一比较细的纸筒,用一头取一点药粉,放入耳道口,均匀地吹入耳内。
3、小儿、老人早晚各一次;学生不方便晚一次。
4、忌辛辣烟酒。
望有缘人广为流传,功德无量!持顺妙吉妙明礼敬流传者方用黄鳝血滴入病耳内,2滴就够,一般2次就好。
还有一方:蛇蜕烧灰吹入耳内,特效。
原材料就是简单的猪苦胆、黄莲和冰片。
找一个新鲜的猪苦胆,将胆汁挤出来放在瓶子里,抓几根黄莲浸泡在胆汁中,一周后捞出黄莲,放阴凉处晾干。
将晾干后的黄莲和少许冰片混合后碾碎成粉。
给患者治病时,用纸张将这种灰白色的粉末卷起来吹到耳朵里,然后再往里滴几滴胆汁。
这种方法一天用一次,三四天的时间后,中耳炎症状就慢慢消失了。
张先生说,这个祖传偏方以前是不外传的,现在行医的伯父也已经去世,到他这辈,家里已经没人行医了。
希望在这里公布祖传偏方帮助更多的人。
用法:每天用棉球蘸碘伏往耳洞抹几次,一般一周内中耳炎可以治愈。
碘伏是外用药,为什么不用眼药水呢?利福平眼药水,氯霉素眼药水都可以啊。
治疗中耳炎,先用棉签沾点双氧水把耳朵里的脓擦干净,再点两滴眼药水,每天可以用两三次药,中耳炎几天很快就会好的。
用棉签沾点双氧水松脓根,再用干棉签擦干耳朵里面。
点完眼药水之后,耳朵朝上让眼药水在耳道里呆一会,再朝下让它流出来。
中医治疗中耳炎

中医学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易受风、湿、热邪侵袭,或肝胆湿热,循经上注,壅塞耳窍,或久病之后,正气虚损,肝肾阴亏,虚火上炎,积热于耳而致。
常见症状为发病后,较大儿童可喊耳痛,在婴幼儿则常表现为啼哭不止,抓耳摇头,或时从睡中惊醒,哭闹不安,病情严重者常可出现高热惊厥。
鼓膜穿孔流脓后,上述症状常渐消退。
转为慢性后,表现为耳朵反复流脓,鼓膜穿孔,听力减退,常呈传导性耳聋。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以拇指对准耳垂后翳风穴,先点后按1~3分钟。
(2)以拇指峰反复弹拨双侧太溪穴各15次,再按揉1分钟。
(3)以拇、中指点揉风池穴1~3分钟。
(4)患儿俯卧,家长以掌根直推脊柱两侧,重点推肾俞穴。
反复操作1~3分钟。
2.随证加减(1)风热侵袭型:多见于急件中耳炎。
症见初起耳痛较轻。
继而加重,呈跳痛或针刺样痛,婴幼儿则为哭闹不安,可伴有发热,恶寒,头痛,周身不适,舌质稍红,苔薄黄,常用手法加:①清肺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
③按揉合谷、曲池穴各1分钟。
④搓擦涌泉100次。
(2)肝胆湿热型:多见于急性中耳炎已流脓或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
症见耳内疼痛,持续流脓,脓多而稠,有腥臭气,伴发热,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
常用手法:①清肝经300次,清天河水300次。
②揉内劳宫100次,清小肠200次。
③按揉三阴交穴1分钟。
④推下七节骨300次。
(3)肝肾阴虚型:多见于慢性中耳炎。
症见耳内流脓,脓液稀薄,时出时止,缠绵不愈,听力减退,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
常用手法:①补肝经200次,补肾经200次。
②推擦涌泉穴50次。
③按揉三阴交1分钟。
④按揉肝俞、肾俞各1分钟。
按摩方法二1.常用手法(1)清大肠100次,退六腑100次,清天河水200次。
(2)清肝经100次,补肾经300次,揉小天心300次。
(3)按揉风池、外关、三阴交各1分钟。
(4)掐双侧太冲穴各15~20秒。
名老中医治中耳炎的经验

名老中医治中耳炎的经验
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很多人都曾经患过。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耳炎早已不是新鲜事,而名老中医则是中医治疗中耳炎的先驱。
以下将分步骤阐述一位名老中医治中耳炎的经验。
第一步:把握病情
治疗中耳炎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因、症状、时长等方面。
名老中医不仅熟知各种病因病机、中医诊断和治疗原则,还会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进行个体化治疗。
第二步:辨证施治
名老中医治疗中耳炎注重辨证施治。
因为中耳炎可以分为风寒、风热、湿热、湿寒等不同的病症,治疗方法也会因情况而异。
比如,风寒型中耳炎患者可选用荆防颗粒、苏合香油敷患处;风热型中耳炎患者可选用清热解毒汤药浴、绿豆汤、野菊花等等。
第三步:中西医结合治疗
名老中医治疗中耳炎的经验不仅体现在中医方面,还包括了西医的部分治疗方法。
比如,对于需要局部化疗的中耳炎患者,名老中医会推荐患者使用局部抗生素耳滴来杀灭细菌。
此外,名老中医还注重膳食治疗,推荐适当添加蜂蜜、枸杞、决明子、菊花等具有清热、滋阴、明目等作用的食物,帮助患者缓解病情。
第四步:预防复发
名老中医治疗中耳炎还注重预防复发。
除了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之外,还会推荐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针对个人体质提供调养建议,降低再次患病的风险。
综上所述,名老中医治疗中耳炎的经验是:把握病情,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预防复发。
患者只要找到一位有经验、有医德的名老中医,遵循以上经验,相信中耳炎也能得到很好的治疗。
民间流传的12个烟屎治病小偏方

民间流传的12个烟屎治病小偏方
1.疟疾:烟屎0.5克,以米酒冲服,每日2次。
2.牙痛:烟屎少量,塞患处即愈。
3.中耳炎:烟屎少许,油菜油调匀,滴于患耳内,1次1滴,每日2次。
4.腮腺炎:烟屎适量,涂于患处,每天1换,约7天痊愈,特殊者10天以上。
5.鼻衄:烟屎适量,涂于患者双侧鼻翼即止。
6.痛经:烟屎少许,放在胶布上贴于脐眼,经期结束即止。
孕妇忌用。
7.急性胃肠炎:烟屎适量,开水冲服,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8.疥疮:烟屎适量,涂于患处周围,顶端留一点空白,每日2次,2~5日取效。
化脓者忌用。
9.烫伤:烟屎适量,涂于患处,防止出现水泡,溃烂者每天3~6次,至愈为止。
10.防蚂蝗咬伤:烟屎适量,入水前,将烟屎先擦抹于入水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再下水,可预防蚂蝗咬伤。
11.毒蛇咬伤:烟屎少许,涂于伤口。
另用清水冲洗烟竿内,得烟屎水。
患者取一点口尝,感觉其水香甜,必是重伤,即饮烟屎水1小
杯急救,兼用别的有效措施救治;若烟屎水觉苦麻,则是轻伤,只需饮烟屎水1口即可。
12.治蛲虫:将过滤嘴香烟抽到只剩下约0.5厘米时,把烟火熄灭,用一层透气的土白纸包好,在入睡前,将有烟丝的一头捏尖,稍在温水中浸湿,塞入肛门内,第2天早上随大便排出。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一则1. 引言1.1 介绍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愈耳痛的背景和意义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古老而有效的中药方剂,其治疗耳痛的功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耳痛虽然看似是一个简单的症状,但如果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不适,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和工作。
传统中医认为,耳痛多由于风寒湿邪侵袭耳道所致,此时应该及时散寒、祛湿、舒筋活络,以恢复耳部的正常功能。
2. 正文2.1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的药物组成及功效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中医传统名方之一,由小柴胡汤和附子汤两方合并而成。
其主要药物组成包括黄芩、柴胡、半夏、甘草、生姜、大枣、附子等药材。
这些药物相互配伍,互相协调,具有较好的药理效应。
黄芩为清热泻火、宣肝胆之药,有解毒泻火、清热凉血的作用;柴胡为疏肝理气、解郁开郁之药,有调畅肝气、疏肝理气的功效;半夏为燥湿化痰、安中止呕之药,有燥湿化痰、止呕定痛的作用;甘草为和中调和、缓急止痛之药,有滋阴益胃、和中止痛的功效;生姜为温中散寒、解表和里之药,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作用;大枣为养血安神、调和脾胃之药,有滋阴补血、养心安神的功效;附子为温阳化湿、祛风湿之药,有增强体表阳气、祛湿止痛的作用。
综合这些药物的功效,小柴胡汤合附子汤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和胃、燥湿化痰、祛风止痛等作用,可以有效治疗引起耳痛的疾病。
对于患者耳痛症状较为明显的情况,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方法。
2.2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疗耳痛的原理小柴胡汤合附子汤治疗耳痛的原理是基于中医理论中的“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的原则。
根据中医认为的耳痛发病机制,耳病的主要原因是热毒内蕴或气血不畅,导致耳内气血阻滞,引起耳痛、耳鸣等症状。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中的药物组成具有清热解毒、行气和血的功效,可以有效改善耳内气血循环,消除耳部炎症和疼痛。
小柴胡汤合附子汤中的小柴胡、黄芩等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并净化毒邪。
中耳炎偏方

中耳炎偏方中耳炎偏方概述中耳炎,就是中耳发炎,一般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
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
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
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偏方验方一方名:中耳炎偏方主治:中耳炎处方:麻雀血制法:先将耳内脓血用双氧水冲洗干净,然后将活麻雀对准耳道,将麻雀头剪掉,使麻雀血直接滴入耳内。
禁忌:治疗期间忌辛辣食物。
疗效:此方对急、慢性中耳炎均有效,经治多例均愈。
来源:隆化县城镇卫生所。
验方二方名:开窍清耳方主治:可完成中耳炎的康复治疗主要成分:蛀竹屑、川黄连、冰片、五倍子、枯矾等道地中药材。
性状:纯中药散剂(外用)用法:1、用消毒棉签将耳道洗拭干净;2、以纸卷成细管或用细塑料管摄入适量药粉,吹入耳道深部。
用量:本方每日用药4-6次,使用3瓶为一疗程。
来源:竹林寺中药研究所验方三方名:银菊茶组成:银花10克,菊花10克。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肝胆火盛、邪热外侵型,起病较急,耳内疼痛,并见耳鸣,听力障碍,耳内胀闷感,伴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涕流。
验方四方名:豆豆饭组成:白扁豆50克,郁李仁15克,黑大豆50克,粳米250克。
用法:将扁豆、黑大豆浸泡,郁李仁去皮研碎,与粳米一起煮至五成熟,过滤,上笼蒸熟,稍温即食。
功效:健脾渗湿。
主治:化脓性中耳炎,属脾虚湿困、上犯耳窍型,耳内流脓,经年累月,时重时轻,流脓量多而清稀,无明显臭味。
验方五方名:鸽肉木耳汤组成:肉鸽1只(约重500克),水发黑木耳100克。
用法:肉鸽宰杀去内脏,加水发黑木耳,放汤炖酥,调味后佐餐用。
处理急性中耳炎的步骤

处理急性中耳炎的步骤急性中耳炎处理步骤: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如果及时处理,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将介绍处理急性中耳炎的步骤。
第一步:确定诊断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症状包括耳痛、耳内不适感、听力下降、发热等。
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应该及时就医。
由于急性中耳炎的症状与其他耳部疾病相似,确诊需要由医生进行。
医生通常会通过询问病史和症状,以及进行耳部检查来确诊。
第二步:缓解疼痛急性中耳炎的最常见症状之一是耳痛。
为了缓解疼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服用止痛药:可以口服非处方药物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来缓解疼痛。
2.应用热敷:可以用温水袋或热毛巾轻轻敷在患耳上方,不仅能缓解疼痛,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康复。
第三步:控制炎症和感染急性中耳炎通常是由于病菌感染引起的,因此控制炎症和感染非常重要。
医生通常会建议使用以下方法:1.局部抗生素滴耳液:医生可能会开处方药物,例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其他抗生素滴耳液,来减轻炎症和杀灭感染细菌。
2.局部激素滴鼻剂:有些患者可能同时伴随着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局部激素滴鼻剂,以减轻鼻黏膜炎症和充血,促进中鼻道通气。
第四步: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期间,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症状在用药后逐渐减轻,说明治疗有效。
但如果症状持续恶化或得不到明显改善,应及时就医。
医生可能会调整治疗方案,例如更换抗生素或进行其他适当的处理。
第五步: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康复和预防复发。
建议患者:1.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避免接触到可能引起过敏或刺激的物质,如烟草烟雾、宠物毛发等。
3.避免耳朵进水,以免感染扩散或加重。
4.避免用力擤鼻子,以免将感染引起的炎症蔓延到中耳。
总结:处理急性中耳炎的步骤简单而实用。
及时就医,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和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急性中耳炎的治疗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中耳炎偏方
急性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发病比较急骤的一种中耳炎,相对慢性中耳炎来说比较容易被治愈,但是如果治疗延误就可能转化为慢性中耳炎,反复发作。
一般,急性中耳炎可以采用偏方治疗。
那么治疗急性中耳炎的偏方有哪些呢?
偏方1、黄连10克,冰片1克
先研黄连,然后加冰再研匀,装瓶。
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用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或浓茶水清洗外耳道脓液和药痂,并用清洁药棉擦干)。
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2—3次,一般3—5天见效。
据报道,应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重复验证15例,治愈13例,2例(慢性者)用药5天无效后,于本方中加青黛5克,获良效。
或用黄连15克(打碎),冰片1克,乙醇(75%)100毫升。
先将黄连用适量乙醇浸泡1周后,用纱布过滤,冰片加入滤液中,溶解,再加乙醇至足量,摇匀即可。
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然后将本液滴耳,每次2滴,每日2次。
偏方2、鸡蛋6个
煮熟,将蛋黄放入铁锅(勺)内,用文火熬至油出,备用。
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将蛋黄油滴入耳中(如凝固可加温溶化),每次3 —4滴,每日2—3次,一般连用4—6症状减轻,7—16天痊愈。
本方具有清热消肿之功,适用于急、慢性中耳炎。
偏方3、露蜂房30克,黄柏15克,枯矾6克,冰片3克
前二味放瓦上焙黄,研末,再加后二味,共研细末,装瓶。
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或用麻油调匀,滴入耳内3—5滴,均每日2次,一般用药后2—3天可痊愈,慢性者5—10天治愈。
偏方4、枯矾6克,冰片1.2克,五倍子1.5克
共研细末。
用时,先按前法常规消毒后,再用麦(草)管或小纸管将药末吹入耳内,每日3次。
据报道,用本方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0例,大部分治愈,疗程较短,未愈者,也有好转。
偏方5、核桃仁适量,冰片少许
将核桃仁捣烂(或蒸熟),用洁净纱布包好加压挤油约15毫升,加入冰片(1—1.5克),不断搅和,使其溶解。
用时,先按常规消毒,然后滴入药液2—3滴,再用棉球将外耳孔堵住,每日3次,连用5—10日。
本文介绍了五种治疗急性中耳炎的偏方,这些偏方虽然看起来简单易行,但是治疗效果还是比较不错的,如果你家孩子患上了急性中耳炎,那么你可以试一下本文所讲的这些偏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