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课件】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孔子编订和整理《诗经》作为德 行教化文本,屈原创作《离骚》抒发爱国情怀。
2.秦汉时期,大一统局面形成,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
绘恢弘气势。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建安文学一扫浮
丽文风,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 活的向往;山水画开始形成;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提这高几文段学话素都养指,出有了利会于诗其能他文学科的的重学要习性;。提你高对文这学些素 养说,法有有利什于么个感人想素?质的发展;提高文学素养,有利于提高
整个民族的素质。
史论形成
史论形成
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 不同的风格。
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疑难解析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征
4.唐朝,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科举制度,促成了唐诗
的繁荣;绘画同时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风格多样 ;楷书、草书等书法艺术成就辉煌。
5.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使传奇小 说、词、戏剧、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元代,统治
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戏曲 走向成熟。
《长笛赋》,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祢衡《鹦鹉 赋》,曹植《洛神赋》等。今人辑《全汉赋》,收录 83家,293篇。
史事速览
四、唐诗的繁荣
◎原因:政治开明,经济发达,科举 促进。 ◎分期: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代表:初唐四杰、田园诗人、边塞 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 小李杜
学习思考
学习思考
史事速览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时代特色

(4)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 • • • 《官场现形记》 《孽海花》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老残游记》
思考: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1)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大量兴起,市民 阶层壮大,对通俗文学需求增加。 2)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 深,封建制度开始衰落,不少文人开始对现 实进行批判。
3)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 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2)豪放派:清新俊逸,刚健豪放。 (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再思考:宋词兴盛的原因?
1)经济上:
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2)阶级关系上:
市民阶层扩大,思想感情更丰富,诗歌已满足不了。
3)政治上:
两宋阶级、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思想感情。
六、元曲与市民社会
1、产生原因:
(1)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
屈原
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
②组诗《九歌》.《九章》.《天问》等。 3)地位: 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在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也是 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二、汉赋的风采
赋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 体,吸收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1、汉赋具有怎样的特点? 2、汉赋的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四、李杜诗篇万口传
1、“诗仙”李白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
2、“诗圣”杜甫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时期
1、“诗仙”李白
1)诗风狂放炽烈,是盛 唐气象在文学上的体现;
风 格 特 点
2)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与唐代社会崇尚 积极进取、建功立业的时代风气有关; 3)歌咏祖国的壮美山水,名篇名句迭出, 这与当时文人学士漫游天下的风气有关。 浪漫主义: 气势磅礴、热情奔放、想像丰富、 手法夸张、意境深远
高中历史专题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素材)

2·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教学素材)【探究拓展】汉代辞赋并称,为其一代之文学,赋最早是《诗经》的表现手法之一,后人将之与诗相区别,不歌而诵谓之赋,赋由此得名。
一般认为,汉赋受楚辞的影响更大,其篇幅长大,铺排宏丽,汪洋恣肆,早期骚体赋还有兮字的广泛运用,故赋可看作是继楚辞之后发展变化而成的新的文学样式。
赋作为文学样式的一种,其本身也是变化发展的。
西汉强盛时代客观上需要一种润色鸿业的新兴文体,赋体空前的规模给了作家驰骋才情的舞台,也对正处于封建社会上升期的中央帝国以极致的赞美描绘。
东汉时期,出现了诗赋合流的倾向。
宋元时期,我国不仅在自然科学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在社会科学领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全面繁荣的局面,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把我国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成就推向一个新的繁荣阶段。
宋元时期文化的历史地位及文化繁荣的原因:(1)历史地位:宋元文化高度发达,是我国封建文化的高峰,在中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具体表现为:①科技成就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大大推进了世界文明的进程,如三大发明是欧洲资本主义到来的必要前提;②全面繁荣,取得辉煌灿烂的成就,如宋词、理学等;③汉族和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少数民族对祖国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如辽金的印刷术、火器制造、绘画等;④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由于城市中有娱乐场所“瓦肆",有戏曲表演,因而宋朝和金朝已经有滑稽戏、讲唱戏等各种戏曲演出.又因为演唱的发展,经五代到两宋,词获得了极大发展,优秀词人和词作层出不穷;⑤中外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外传,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3)原因:①两宋时期的经济在隋唐盛世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南方经济超过了北方,商品经济有很大发展,经济的高度发展是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前提,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②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使中原和南方出现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③政府重视教育,宋代的学校制度更加完备,私人讲学的书院兴起,辽、夏、金重视学习汉族先进文化;④这一时期汉族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共同提高;⑤这一时期的文化继承和发展了隋唐的文化成果,继续向前发展。
专题二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忧国 象征来表现诗人的
忧国忧民的爱国情 怀和修身洁行的高
心志 尚情操。
屈原的贡献: 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的形式, 开创了诗歌新体裁──“楚辞”,又称“ 骚体 ” 楚辞特点:句子参差不齐,比较自由活泼
三、汉赋:
特点: 铺陈辞藻 、文采华丽。 汉朝政治统一,经济发展。
背景:
代表:
司马相如、班固、张衡
作品 作者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内容特点 体裁特点 和价值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 最早的长篇章回 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 历史演义小说 不同性格典型人物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 第一部以农民起 民的斗争精神 义为题材的长篇 英雄传奇小说
《东周列国》 冯梦龙 许仲琳
古代优秀的文 言短篇小说集
谴责小说
清
清 清
明清时期小说繁荣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达,工商业城镇兴起,对文学的需求增多。 ②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学的需求增加 ③印刷术不断完善,书坊书肆迅速发展。 ④封建制度开始衰落,各种社会危机、社会矛盾逐渐加深, 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唐诗 气势磅礴,想像丰 (李白) 富,浪漫主义风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唐诗 凝重沉郁、忧国忧民 (杜甫) 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 现实主义色彩。
请说出下列几段材料分别属什么文学体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词 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地位:
《诗经》的创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奠定 了基础,后被列为儒家经典。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中国古典文学作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文学中具有独 特的地位。
文学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在文学艺术、审美价值等方面具有世界性影响,成为 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文化交流
中国古典文学在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相 互理解和交融。
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学术研究
古典文学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得到深入挖掘和研究, 不断推动其学术价值的提升。
历史必修三专题二3中国古典文学 的时代特点
目录
• 引言 •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 •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 • 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品 • 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与传承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01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魅力。
02
本专题将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在不 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以展示其时代特色和发展脉络。
背景介绍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古典 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经历了多个 历史阶段的演变和发展。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古典文学 的主题、风格和形式也在不断变化,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瑰宝。
02 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古典文学
01
02
03
特点
起源于先秦,以《诗经》、 《尚书》等为代表,内容 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质 朴。
描绘和歌颂。
文学主题与内容
01
唐诗
唐诗的主题广泛,既有描写自然景色的,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唐诗的
内容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繁荣与进步。
02
宋词
宋词的主题多与爱情、离别、羁旅等情感有关,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生活
专题二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三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子虚赋》,名声大噪。武帝读了他的《子虚赋》后,大 为赞赏,并立即召见。他又呈上《上林赋》一篇,武帝读 后大喜,受到重用,后来官拜中郎将。他的赋结构宏伟, 纵横自如,语汇丰富,文采华茂。内容大都描写帝王苑囿
田猎,极尽铺张之能事。
卓文君是著名的汉代才女,西汉临邛人,卓王孙之女, 丧夫后家居。司马相如归蜀,路过临邛,结识卓文君,两人 相爱私奔前往成都。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两人私奔到成都之
三、汉赋
是两汉时期盛行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从骚体诗演
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文体。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司马相如(前179—前117)字长卿,因慕蔺相如为 人,改名相如。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年轻时喜好 读书击剑,汉景帝时,成为武骑常侍,后来因景帝不好辞
赋,称病免官。他周游天下,结交当时许多著名文人,作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心心相印,共同渡过了最艰苦的岁 月,日子一天天好起来,却又生出事端来。原来司马相如 虽说擅长写赋,却有口吃的毛病,还有消渴病(即今天的糖 尿病),因此,虽有官爵,却常常称病在茂陵(古县名,治
地在今陕西兴平东北)闲居。一次,他偶然之中见到茂陵的
一位绝色佳人,便一见钟情,想娶来做妾。
卓文君得知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不痛快,想自己和他同 甘苦,共患难,他却又另有钟情。 但卓文君知书达礼, 没有无理取闹,只是写了一首《白头吟》,派人给司马相 如送去,诗中写道: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诀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剪剪,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第3课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3课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课程标准】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通过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日常积累,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评论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特色。
3.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的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4.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熏陶,培养学生对人文精神的理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使学生的品格得到升华;在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合作精神及竞争意识得到增强。
5.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使他们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文学的表现形式和时代特点。
【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与政治经济等之间的联系:了解任何形式的文学作品都反映一定时代发展的特点。
明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
从而把握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
【课前思考】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收入了哪些中国古典文学的名篇?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一篇?为什么?在课外阅读的内容中接触过哪些和这一篇体裁和方法类似的作品?【教学过程】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及特点(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
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三节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学生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经历的阶段1、先秦——诗经、楚辞2、汉朝——汉赋3、唐朝——唐诗4、宋朝——宋词5、元朝——元曲6、明清——小说一、先秦时期:(一)诗的经典——《诗经》: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1、时间:西周初年至中叶,约500年,共计305首诗歌。
2、内容:⑴《风》:是《诗经》精粹,民间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
名篇:《》、《伐檀》《》等。
⑵《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分为《》和《》两部分。
名篇:《》、《公刘》、《》等。
⑶《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和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
分为:《》、《鲁颂》、《》三部分。
3、特点:⑴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⑵语言: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⑶创作风格:现实主义4、地位:⑴是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对文学的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
⑵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的魅力1、楚辞:⑴产生:继《》后,在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创造。
⑵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
②句中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⑶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2、伟大的诗人屈原:⑴屈原地位:战国时期楚国伟大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是楚辞作者的杰出代表。
⑵代表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
②组诗:《》想象丰富,文辞清婉.探索精神,《》大胆怀疑精神,《》描绘流放经历。
⑶政治抱负:追求“”: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富国强兵;⑷《离骚》的地位人们称楚辞体为“”,文学史上常以“”(《诗经》),“”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
二、两汉:汉赋的风采1、特点:赋是从诗演变而来的和并用的文体。
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西汉时期的赋⑴西汉早期:贾谊的《》、《》等都借物抒怀,意境深沉。
枚乘的《》,开时代长篇赋之先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分为《周 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 颂。
3.《诗经》的艺术特点和地位: (1)特点:①句式: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②语言:丰富多彩,音节 和谐,艺才感染力极强;③创作风格:现实主义 (2)地位:①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②它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影 响深广,它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③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 二、楚辞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你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人们为什么要纪念屈原? 2、端午节被韩国抢注为……你有什么感想? 3、请你说说楚辞的特点。 4、P34学习思考: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 兮,杂杜蘅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俟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 伤兮,哀众芳之芜秽。——屈原:《离骚》
了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②唐代出现了适合市民欣赏、情节曲折的短篇
小说,称为传奇。③宋代随着城市和商业的发展,瓦子勾栏的兴起,说
话艺术的盛行,出现了许多话本,将中国小说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
段。
1、成就:
作 作 成书时 内容特点
体裁特点和价值
品
者间
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⑴经济:大批工商业城市的兴起,市民阶层队伍壮大,通俗文学在
五、宋词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宋词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会兴盛?
3、完成表格。
4、P36学习思考:查询三句引用词的出处,思考其中蕴涵的哲理。
答案提示:人欲成就大事业,必然经过彷徨、执著、成功的三部
曲。必须先有所思考确立方向,再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在不经意
间取得成功。前二者是成功的基础。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唐诗繁荣的原因 2、你能背诵李白、杜甫的哪些著名诗篇?他们的诗有什么主要特 征? 3、杜甫吟诗说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想一想其中的深意。 答案提示:引导学生思考时,可 以从这样两个思路考虑:①应当怎样看待逆境;②应当怎样看待声名。 1、原因:⑴政治: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物质基础。⑵文化政 策: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⑶科举制度的实行,“以诗取仕”的推 动。⑷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⑸唐统治者采取了开明、兼 容的文化政策。⑹继承和发展了前代诗歌丰富的艺术经验和知识 2、⑴“诗仙”李白 ⑵“诗圣”杜甫
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 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 浓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
⑵社会变迁对宋词、元曲内容的影响:宋代城市生活繁荣,词大多 充满了太平气象下城市的多彩;两宋之际,金人南侵,词充满了游荡异
乡的士人们的思乡之情;南宋朝廷不思进取,词体现了词人们杀敌报国 的雄心壮志。元朝时,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汉族文人用散曲和杂剧来抒 发人生的失意和理想的破灭。
这种环境中获得蓬勃发展
⑵政治: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社会矛盾逐渐加深,一些文人对现
实社会日益不满,写出批判现实的力作。
⑶宋元说话艺术的直接影响。
⑷印刷术的进步、印刷业的发达为通俗小说的刊行创造了有利的条
件。
〖小结〗 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宋词和元曲的内容各有什么影响? ⑴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 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贵族宴饮时的乐歌;分为 《小雅》和《大雅》两部分,主要是反够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 也抒发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和不满情绪。著名篇章有《生 民》、《公刘》、《绵》等。
文体。赋继承了先秦诸子散文巧。文多智的特色。 2、两汉时期的赋 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文辞华丽,
用语夸张,气势恢宏是西汉时赋的特点。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 林赋》,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作品。东汉时期的赋篇幅较短,意境较为 清新活泼。
提问:两汉的赋为何呈现不同的特点?(教师提示从两汉社会政 治、经济状况去分析) 四、唐诗
第三节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教学过程】 〖复习并导入〗 你知道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点是什么吗?诗经、楚辞、汉赋、唐诗、 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讲授新课〗 方案一
本节课学生因为语文的关系,知识储备相对较好,所以可以通过设 置以下几个问题来讲述课文。
问题探究1、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诗经》的内容有哪些?有什么特点?地位如何? 3、什么是楚辞体?有什么特点?屈原对楚辞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4、什么是汉赋?汉赋有什么特点?两汉时期汉赋取得了哪些成 就? 5、唐诗兴盛的原因是什么?李杜的诗歌有什么特点? 6、宋词兴盛的原因是什么?宋词取得了哪些成就? 7、什么是散曲和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8、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就? 方案二:常规讲解 一、诗经 初中学过了文学常识,请你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诗经》。 (二)讲解 补充介绍诗歌的由来:①先民在劳动、生活中为表达感情、加强协 作而喊的一些号子成为原始歌谣。②从原始歌谣中发展出独立、成熟的 诗歌,《诗经》的出现是其成熟的主要标志。 1.《诗经》作品的时间:西周初年——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一前6世 纪)约500年间的305首诗歌。 2.《诗经》的内容构成: (1)《风》:是《诗经》的精粹,民间歌谣: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 的生活,直接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语言生动活泼,其中也揭露了阶级 压迫和剥削。著名篇章有《相鼠》、《伐檀》《硕鼠》等。
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称北曲 或北杂剧。
(2)名家名剧: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 (3)兴盛原因:①早期市民阶层的壮大。②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
七、明清小说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完成表格。代小说的演变过程:①最早兴起于魏晋时期,出现
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渐加深,使一些文人对现实进行批判。
◆诗、词、曲的关系:诗(主要是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
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则句子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
和演唱;曲则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
词、曲都是从诗发展演变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3、宋代著名词人:
词 艺术成就
名篇名句
人
六、元曲 (一)阅读第二目,思考: 1、什么是散曲?什么是元杂剧?各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元代会出现戏曲? 3、P学习思考: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思考当今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
前景。 (二)讲解 1、散曲 (1)兴起:散曲是金元时期在北方民间流行起来并兴盛于元明时代的
一种诗歌体裁。它包括篇幅短小的小令和套数(套曲、散套或大令)两种 主要形式。
带“兮”字;②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 色,更适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3)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汉赋 (一)阅读第三目,思考: 1、介绍汉赋的特点。 2、西汉时期赋的成就如何? 3、东汉又有什么发展? (二)讲解 1、赋的艺术特点: 赋,是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散文和韵文并用的
(2)特点:①与词相比,散曲在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自由,句子长短 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 的灵活性和通俗性。②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 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
(3)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元杂剧 (1)艺术特点: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形成的一
(二)讲解
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唐朝在民间已产生,宋朝辉煌。
2、宋词兴盛的原因:①经济: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为词
曲的兴盛奠定了物质基础。②阶级关系:市民阶层扩大,要求丰富的文
化娱乐生活,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③政治:宋朝
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能表达作家的思想情感。④两宋时
屈原所说的香草、众芳,有什么象征意义? 答案:屈原所说的香草和众芳,象征具有高尚品德的君子,有益 社会的贤才。 (二)讲解 1、伟大的诗人屈原:⑴创楚辞 ⑵主要作品:①政治抒情长诗《离骚》:文学史上常 以“风”(《诗经》)、“骚”或“诗”、“骚”并 称;“骚”与“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②组诗《九歌》、 《九章》、《天问》等 ⑶政治抱负:①对内:追求“美政”:即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 法图强,富国强兵;②对外:力图实现联齐抗秦,进而统一中国 2、楚辞: (1)产生:公元前4世纪产生于南方楚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 原创造 (2)特点:①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感情奔放,句末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