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排涝规划讲解
城市防洪排水应急规划

城市防洪排水应急规划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城市面临的洪涝灾害风险也日益加剧。
城市防洪排水应急规划成为保障城市安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城市防洪排水应急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方面,它能够在洪涝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洪水来势汹汹,如果城市没有有效的防洪排水设施和应急规划,很可能会导致交通瘫痪、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坏等严重后果,给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威胁。
另一方面,良好的应急规划有助于维护城市的正常运转。
即使在灾害发生期间,也能保障基本的公共服务,如供水、供电、通信等,减少对居民生活和城市经济的影响。
在进行城市防洪排水应急规划时,首先要对城市的地理、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进行深入调研。
了解城市所在地区的降雨量、河流湖泊分布、地形地貌等情况,这是规划的基础。
比如,对于地势低洼的地区,要特别加强防洪排水设施的建设;对于河流穿城而过的城市,要注重河道的整治和堤岸的加固。
城市的排水系统是防洪排水应急规划的核心之一。
要对现有的排水管网进行全面评估,检查其管径、排水能力是否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
对于老化、破损的管网,要及时进行修复和更新。
同时,合理规划排水管网的布局,增加雨水收集和排放的通道,提高排水效率。
在一些容易积水的区域,可以设置雨水泵站,加快雨水的抽排。
建立完善的洪水预警系统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气象监测、水文监测等手段,实时掌握降雨量、河流水位等信息,并及时向居民发布预警。
这可以让居民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减少灾害损失。
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要多样化,包括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社交媒体等,确保信息能够覆盖到每一位居民。
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也是规划中的重要环节。
要储备足够的防洪沙袋、水泵、救生艇等物资,并建立物资储备库,确保物资能够在灾害发生时迅速调配使用。
同时,要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和维护,保证其处于良好状态。
在人员方面,要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
防洪排涝项目建设方案

防洪排涝项目建设方案一、项目概述本项目旨在解决洪涝灾害防治和城市排涝的问题,以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保障城市居民的安全和正常生活。
二、项目背景目前,该地区常遭受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威胁,频繁发生城市排水不畅、低洼地区积水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本项目将实施一系列防洪排涝措施。
三、项目目标1. 提高城市排涝能力:通过改善排水系统、建设雨水花园等措施,有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减少积水现象。
2. 建设防洪设施:增设防洪水闸、加固河道防洪堤等措施,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减少洪水灾害的风险。
四、项目内容1. 改善排水系统: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改建、扩容,提高排水能力。
同时,对建筑物周边的雨水收集装置进行升级改造,提高雨水回用率。
2. 建设雨水花园:在城市低洼地区建设雨水花园,通过湿地植被等方式,促进雨水的自然渗透和蓄存,减缓排水压力。
3. 增设防洪水闸:在重点河道和排水沟渠设立防洪水闸,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提高对洪水的控制能力。
4. 加固河道防洪堤:对重点河道进行防洪堤加固,确保其抗洪能力符合要求,减少洪水侵袭的风险。
5. 建设水利设施:在重要区域建设水利设施,包括抽水站、泵站等,以提高排水能力,保障城市正常运行。
6.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举办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提高居民的防洪防灾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项目预算根据以上项目内容及其规模,初步预估项目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包括工程建设费用、设备采购费、宣传费用等。
六、项目实施计划1. 确定项目需求并编制项目方案:XXX年XX月;2. 开展前期工作,包括勘察设计、组织招标等:XXX年XX 月至XXX年XX月;3. 进行工程建设、设施安装等实施阶段:XXX年XX月至XXX年XX月;4. 完成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XXX年XX月。
七、项目效益1. 提高城市排涝能力,减少排水不畅和积水现象,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2. 增强城市防洪能力,减少洪涝灾害对城市的影响,保障城市居民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
金湖城区防洪排涝综合整治规划解读

1.现状主要问题及其分析1.1规划区概述1.1.1地理位置与规划范围金湖县位于淮河下游,江苏省中部偏西,东经118°53'~119°22',北纬32°47'~33°13'。
东与宝应县、高邮市隔水相望,南与安徽省天长市相邻,西与盱眙县、洪泽县交界,北与洪泽县毗邻。
县域以西紧邻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洪泽湖,境内东部有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淮河入江水道自西向东横穿腹地。
县域总面积1394km2,其中,陆地面积930km2,水域面积420km2,滩地面积44km2。
金湖县城区位于县域中部偏西,三河南岸,东经119°06,,北纬33°02,,属淮河水系。
城区地形平坦,西部略高,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地面坡降1‰,平均高程(废黄河高程,下同)10m 左右,属冲积湖平原,土质大部分为亚粘土。
城区地势以北部(三河河堤)、西部和南部为高。
其中三河堤顶高程为15.00m,西部和南部高程在18m左右。
东部较低,地面高程在9.0-9.5左右。
1.1.2气侯条件县城区气候比较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属亚热带湿润地区季风气候。
全年平均气温14.6℃,平均无霜期217天,年平均日照为2136.3小时,平均蒸发量1415.4mm。
由于受季风影响,降水量季节性变化显著,冬季雨水稀少,夏季雨水集中(约占全年的65%左右)。
据金湖站统计,多年平均降水量约994mm,最多年1679.2mm(1991年),最少年416.5mm(1978年)。
一日最大降雨量为207.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
三日最大降雨量为292mm,出现在1975年8月15日至17日。
全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份,多年平均为625.9mm,占年降水量的63%,最多年1320mm(1965年),最少年259.2mm(1978年)。
其中:6月年均降雨量136.2mm;7月年均降雨量240.9mm;8月年均降雨量156.2mm;9月年均降雨量92.5mm。
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排涝规划
本章重点介绍排水:农业上常见的两种水灾:洪灾、 涝灾;其中涝灾又分为两种:涝灾、渍害 洪灾:当洪水超过河道宣泄能力所引起的水灾 涝灾:当地面经流由于河道排水能力有限或受大江 大河洪水顶托,不能及时外排所形成的水灾 渍害:当阴雨连绵使地下水位上升直接接近地表, 影响作物生长,这样的涝灾称渍灾。
αPF
Y⋅ F = (立 米 ) 或 Q 方 /秒 3.6t ⋅T
式中:Y——设计径流深 (mm) F——排水面积 (km2) t——每天排水时数(自排按24h计,抽排按20~22h) T——作物允许排水天数 (天)
1、旱作物(局部) Q=
αPA
86.4T
(立方米/秒) (mm) (天) (平方公里)
第二节 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
一、系统组成 田间排水沟系统:毛沟、农沟 输水沟系统:斗、支、干、总干沟 容泄区:江、河、湖 二、布置:沟、渠、路相结合布置 1、相邻布置 2、相间布置 三、排水系统选择 分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具体选择见教 材列表种类。
第三节 排涝流量计算
• 地面排水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地表径流,汇流是一个复杂的过 地面排水的目的主要是排除地表径流, 从理论上找出一个数学公式很难, 程,从理论上找出一个数学公式很难,地面排水设计流量是 根据暴雨实测资料, 根据暴雨实测资料,具体分析地区径流的影响因素及其形成 规律,找出确定排水设计流量的方法和经验公式。 规律,找出确定排水设计流量的方法和经验公式。 一、地区排水模数经验法 • 适用:大面积排水 ,从排水地区径流的形成,通过任一断面 适用: 从排水地区径流的形成, 的排水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 的排水流量都是随时间变化的,因此,排水沟一般按最大流 量设计。 量设计。 排水沟流量:Qmax = q ⋅ F (立方米/秒)
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方案

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方案一、前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化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城镇污水排放和城市自然灾害风险也日益增加。
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防洪排涝等建设工程,以保障城市居民的生活安全和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从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方面出发,探讨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实施,以期为相关城市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的重要性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环节,对城市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合理规划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以减少城市水灾的发生,并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可以为城市提供更加安全和稳定的发展环境。
因此,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的建设至关重要,应该从整体规划和细节设计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研究。
三、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的影响因素1. 地理环境:城市地理环境的特点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和实施有很大的影响。
不同地理环境的城市需要采取不同的防洪排涝工程方式,以应对不同的水灾风险。
2. 气候特点:城市的气候特点直接影响城市的洪涝风险。
在气候特点方面,城市应该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考虑城市的气候特点,以促进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设计和实施。
3.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对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影响也是十分重要的。
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到城市的防洪排涝工程,以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安全。
四、小城镇防洪排涝工程方案1. 市政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完善市政排水系统的改善和完善是城市防洪排涝工程的首要任务。
通过改善和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可以有效减少因城市排水系统不畅导致的洪涝风险,保障城市的基础设施和居民的安全。
为了改善和完善市政排水系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施:(1)规划城市排水管网:通过规划城市排水管网,可以保障城市的排水系统的畅通,避免因排水系统不畅而导致的洪涝风险。
片区防汛排涝策划方案

片区防汛排涝策划方案以下是 6 条片区防汛排涝策划方案:方案一:嘿,咱这片儿每到雨季就紧张兮兮的,要是淹没了可咋办?咱得赶紧行动起来呀!就像打一场保卫战一样,要把洪水猛兽给赶跑!首先,咱得把排水管道都清理干净,不能让它们堵住了呀,这就好比是给血管做疏通,让血流得顺畅,不然会出大问题的!然后,咱多准备些沙袋,到时候就像砌城墙一样堆起来,能挡水呀!大家觉得咋样?方案二:哎呀呀,这雨下起来可不得了!咱这片能不能安然度过呢?咱得有个周全的计划啊!比如说,组织个应急小队,就像特种兵一样,随时准备出击!而且呀,得提前通知大家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手忙脚乱的,这可比啥都重要呢!就像打仗前要先吹响号角一样。
咱能把防汛排涝做好吗?当然能!方案三:喂喂喂,咱可不能小瞧了这防汛排涝的事儿啊!你想想,要是水都涌进来了,那不成了一片汪洋啦?咱得像建堤坝一样,把各个环节都牢牢守住!定期检查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可不能马虎!这不就和咱自己家里打扫卫生一样嘛,得仔细点儿。
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来干这件事,肯定行!方案四:嘿呀,这雨水一来就像敌军进攻一样,咱可得接招啊!先把容易积水的地方标记出来,就像给敌人定位一样,然后重点去对付它们!再准备好充足的抽水泵,把水快快抽走,就像吸走敌人的力量一样!咱这么干行不行?肯定行啊!方案五:哇塞,一想到有可能发大水就好紧张啊!咱可得赶紧行动起来,不能坐以待毙呀!安排好人员巡逻,这就像给咱这片区域安上了眼睛,随时能发现问题。
还有啊,多和周边地区沟通合作,大家一起应对,这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呀,就像拔河一样,得一起使劲!能做好防汛排涝吗?绝对能!方案六:哎呀呀,雨季要来了,咱这片能不能扛得住啊?咱要像战士保卫阵地一样来保卫我们的家园!该准备的物资都准备好,一样都不能少!还要做好宣传,让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
难道我们还怕这小小的雨水吗?不可能!大家一起加油干,让我们的片区安然无恙!我的观点结论就是:只要我们认真去做,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做好片区的防汛排涝工作,让我们的家园平安无事!。
防洪排涝专篇

防洪排涝专篇
目录
1.防洪排涝的背景和重要性
2.防洪排涝的措施和方法
3.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挑战
4.防洪排涝的未来发展趋势
正文
【防洪排涝的背景和重要性】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防洪排涝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洪涝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防洪排涝工作对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防洪排涝的措施和方法】
防洪排涝的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防洪工程建设,提高防洪标准。
例如,建设堤防、河道整治、水库等工程,提高防洪能力。
2.建立健全防洪排涝管理体系,提高防洪排涝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包括完善法律法规、制定应急预案、加强监测预警等。
3.推广应用先进的防洪排涝技术,提高防洪排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例如,采用气象水文预报技术、水文模型技术、洪水调度技术等。
【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挑战】
尽管我国在防洪排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一些现实的挑战,如防洪工程建设滞后、防洪排涝管理体系不完善、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等。
此外,气候变化、城市化进程等因素也对防洪排涝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防洪排涝的未来发展趋势】
针对防洪排涝的现状和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防洪工程建设投入,提高防洪标准。
2.完善防洪排涝管理体系,提高防洪排涝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3.创新防洪排涝技术,提高防洪排涝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强化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总之,防洪排涝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北仑防洪排涝规划

一、北仑防洪排涝规划(一)防洪排涝工程布局简述1、治理原则根据北仑平原的岩泰河、芦江流域的实际情况,调查研究了流域防洪治涝工程布局、近几年洪水的实际情况。
北仑水系汇水面积253km2,其中山区139.4km2,平原113.6km2。
北仑平原河网岩泰河、芦江两个水系之间建有节制闸控制。
北仑平原一方面受外海高潮水位的顶托,另一方面城市建设和工业开发区建设填河现象较为普遍,尤其是北仑区境内的大工业开发建设,占地面积较大,原有适应农村排涝的骨干排水河道格局被打乱,同时又抬高了地面高程,使原有的农田、鱼塘等低洼地变成城区,无法有效调蓄雨洪,从而造成平原洪涝水位抬升较快。
综合上述因素,采取“北排、中疏”的综合治理措施,达到北仑平原防洪治涝目的。
“北排”即针对北仑平原的东、南、西三面环山,北侧临海。
根据北仑地区的实际情况,尤其是东部重新布置排涝河道,并对现有河道加以拓宽,并配套扩大建设算山闸、毛礁闸、穿山闸等。
“中疏”即为了排水通畅,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河道过水断面;为了维持和提高城市对雨洪的滞蓄能力,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尽可能保留原有水面,并结合环境景观要求扩大与调整水面面积,并对北仑平原内的城镇建设地面标高实行有效高程控制。
2、排涝河道布局根据北仑平原的地理条件、地形情况、外海淤积情况,充分利用现有沿山大河、泰河水系、芦江等排水口门,并将毛礁闸东移。
(二)计算模型根据规划范围,计算范围为北仑平原,考虑了地形、地势、河流走向、河网联系情况、排涝挡潮闸以及拟建工程的要求,共截取了190个计算断面,考虑了28座闸(桥),40个河汊,洪水过程为1个集中入流和7个流量边界(上边界)、7个水位边界(下边界)。
该模型基本上考虑了北仑的主要排水河道和排水挡潮闸、泵站,综合了现有河网、水闸和规划河道、排水挡潮闸的调蓄与排涝的作用。
除排水干河外,现城市建成区水面率按3%,规划城区水面率按5~8%、农村水面率按8%考虑。
外边界潮位采用平均偏不利的情况进行水利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
KH
0t
)
1 2
(ln(1,16
Y0
1
)) 2
u
Y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渗透系数
(米)
H0——沟水面至不透水层深度(米)
t——要求排水天数(天)
u——土壤给水率,指地下水面高度每升降一个单位时,土壤能吸收或释放的水量占土
体的比值:一般 0.1~0.05,砂土 u=15~25%;砂壤土 u=10~15%;粘壤土 u=7~
四、造成排水阻滞或排水不良的原因 及处理措施
一)原因: 1、地形:坡度平缓、出流不畅排水无出路 2、外水顶托:外水位高于内水位,排泄困难 3、排水设施:排水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管
理不善 4、土壤:土壤粘重透水性差,滞水能力强
二)措施 1、平原区 对原河道拓宽、疏通、扩大排水能力 开新河,增加排水出路 低洼易涝地区设抽水站,集中排水。 开挖截流沟,做到高水高排,低水低排 2、沿海滨湖区 分隔内外水,做围堤,修建排水闸、站,做到洪涝
排水沟流量: Qmax q F (立方米/秒)
式中:q——地区排水模数 (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F——排水面积
(平方公里)
其中: q K Y m F n
式中:K——综合系数。反映排水区地形、土壤、植被、河网配套程度、排水沟坡度、
暴雨量强度。
Y——设计径流深 (mm)
m——峰量关系指数;n——暴雨递减指数。 各地区不相同,如
二、堤防的设计
1、拟定堤防设计标准。见表6—13 2、提防间距和堤顶高程的确定
Z=H 设计+a+Δ 式中:H 设计 设计洪水位 Δ :安全超高,一般为 1-1.5 米 a:波浪爬高,河堤一般可不考虑,大江、湖堤水面宽,需考虑。
51
a 3.2KH0tg ,其中 H0 为波高, HO 0.0208V 4 D 3
(km2)
t——每天排水时数(自排按24h计,抽排按20~22h)
T——作物允许排水天数 (天)
1、旱作物(局部)
Q PA 86.4T
P——设计暴雨量
(立方米/秒) (mm)
T——排水天数
(天)
A——排水面积
(平方公里)
2、水稻(有调蓄能力)
Q (P h)A 86.4T
(立方米/秒)
二、平均排除法
• 适用:小范围100平方公里以下(区域)及局部地区排水, 设计流量按平均排水量加以确定,同时考虑作物的耐淹 能力。
• 公式: Q PF 1000YF 3600tT 3600tT
(立方米/秒) 或 Q= Y F 3.6t T
式中:Y——设计径流深 (mm)
F——排水面积
第四节 控制地下水位的排水沟
• 地下水位较高或盐碱化威胁的灌区,必须修建控制地下 水位的田间排水沟,以防降水灌溉和冲洗盐碱引起地下 水位上升,防止渍害或土壤盐碱化。
• 一、地下排水流量计算
•
Q q地下 F (立方米/秒)
• q地下——设计地下径流率 (立方米/秒/平方公里) • F——排水面积 (平方公里)
Z0 ——闸孔上下游水位差 (米),一般 Z0=0.1~0.2 米 h——下游水深 (米)
闸孔尺寸也可按宽顶堰自由出流和淹没出流公式计算
hn 0.8 ,淹没出流, hn 0.8 ,,自由出流,hn:下游水深;H:上游堰上水头
H
H
淹没出流公式:
闸孔宽: B= Q
(米)
3
S m 2g H0 2
• Δh:两沟中心点至地下水位降落的水面距离,
Δh=0.2~0.3m
• S:沟中水深,一般为0.1~0.2m
• 一般要求降低地下水位的沟深应大于1m(田面到 沟底)
2、间距(经验公式法和经验数据法) (1)经验公式
①Donnan(董南)公式——适用于稳定流
L 4K(H 2 S 2 )
(一)排渍水位
• 即排水沟经常维持的水位
推算:——农沟——斗沟-----支沟——干沟——总干沟
Eo A0 h农 li Z
(米)
A0——要求排渍的最远、最低洼的田面高程
h 农——农沟排渍水位至地面的距离,一般 1.2~1.5 米,盐碱化地区为 2.2~2.6 米 (米)
• 2、如果在允许时间内,要达到要求的地下水埋深,排 水沟间距越大,则要求沟深越大;反之越小。
• 适合的沟深、间距应根据:
•
1) 作物要求的地下水埋深
•
2) 排水沟边坡、稳定条件和土壤的透水性
•
3) 施工难易及经济条件
(二)沟深与间距的确定
• 1、沟深
•
D h H S (米)
• 式中,ΔH:作物允许的地下水埋深
(米)
R0
• 开挖排水沟的目的在于使地下水位维持在一定深度
• 式中:S—沟中水深
•
H—达到一定要求时,地下水面距沟底的深度 (米)
•
K—渗透系数(米/天)
•
R0—地下水的补给强度 (毫米/昼夜)
②Glover—Dwnm(格罗—杜姆)公式——适用于非稳定流,即开挖排水沟目的是要求
在一定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落到某一深度以下
1)0 )
H0 nb
K ——边墩系数 (见教材表 6—12)
0 ——中墩形状系数 (见教材表 6—12)
n——闸孔数
H0 ——总水头
H0
H
D2 2g
,
为计算方便 H 0 H ,H 为水面到闸底板的高度(闸前水深)
b——每孔闸孔宽度 (米)
nb——总宽度 (米) ——流速系数,与糙率有关, 一般Φ =0.9~0.95
二、排水沟横断面设计(设计步骤基本 与渠道横断面设计相同)
• 1、纵坡 视地形而确定,比降以不冲不淤为宜 • 2、边坡 与沟道土质、护石材料有关,渠道的边
坡要比排水沟的边坡要稍陡 • 3、糙率 与沟道材料有关,参考渠道糙率 • 4、不冲不淤流速 ,参考渠道标准 • 5、断面设计
公式:Q C Ri (米 3/秒)
分治
3、改善土壤蓄水、排水条件,改良土壤大搞农田 基本建设,进行土地整理,改良水土保持,增强排 水性能等
第二节 排水系统的规划布置
一、系统组成 田间排水沟系统:毛沟、农沟 输水沟系统:斗、支、干、总干沟 容泄区:江、河、湖 二、布置:沟、渠、路相结合布置 1、相邻布置 2、相间布置 三、排水系统选择 分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具体选择见教
要协调;b、施工方便 2、闸孔宽度确定
• 1)规定时间内抢排全部排水流量 • 2)孔宽与孔高比例协调 • 3)有内排站,有内湖调蓄,闸孔宽度可以减小
• 4)无内排站,无内湖调蓄
• 高水高排——自排——排水闸
• 低水低排——抽排——排水站
• 5)排水流量计算:
• a、小面积排水考虑作物耐淹要求,按平均排除 法计算;
li ——各级排水沟长度、坡降
Z ——建筑物及各级排水沟衔接时的水位降 (米)
(二)排涝水位 1、容泄区(出口)水位较低 可自排 按容泄区水位及水位衔接要求(按上述公式)逐级
向上推算 2、容泄区水位较高时 (1)无内排站 最高水位低地面0.2~0.3米或与地面平齐 (2)有内排站 沟道两边筑堤,最高水位可高于地面2~3米
10%;粘土 u=4~7%
Y0——田面距排水沟水面的高度(米)
Yt——t 天后地下水位距排水沟水面的高度(米)
(2)经验数据
见教材
第五节 排水沟断面设计
排水沟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水位, 横断面——设计沟深、底宽
一、排水沟设计水位
• 设计水位:排涝水位——地表径流控制
•
排渍水位——地下水流量,控制的地下水
湖北省:
F< 500 km2
n= --0.201,m=1; F>500 km2
n= --0.238,m=1
即:F≤ 500 km2 k=0.0135;F> 500 km2 K=0.017
江苏省:F=100~600km2,k=0.0335,n=-0.24;F=600~5000km2,k=0.049,n=-0.30
单位宽度下降水量:
∆F=1/2(∆h1+∆h2)(x1-x2) 单位宽度上的排水量:
q=F
86.4T
(公升/秒),
式中:σ—土壤出水系数(可直接测定)
二、控制地下水位的沟深与间距 的确定
(一)沟深与间距关系
• 1、同一排水沟深(或间距),排水沟间距(或深度) 越小,降水时,地下水上升高度越小,雨后地下水回 落越快;反之则慢。
1、原因:①降雨量过大或过于集中或阴雨连绵
②河流洪泛、讯期河堤决口淹没农田
③区外径流入侵
④地形低洼,地下水汇集,造成地下水位上升
⑤灌溉水补给过量
2、表现形式:地面积水、地下水位上升(过高)、土 壤过湿
3、排水原则:减少来水量;加大出水量。
4、措施:1)、截流,做围堤;2)排除地表水,建排 水闸、站,修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
H
1.2 1.5 P1
H
自由出流公式: B=
Q
(米),符号意义同前。
3
m 2g H 0 2
3、闸顶高程的确定
H 顶=闸前最高设计水位+风浪高度+安全高度
第七节 堤防工程
一、堤防的规划原则 1、堤防的规划应与流域规划、地面的水利规划相结合,并
成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 2、堤防的上下游、左右岸应统筹兼顾,使堤防能行之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