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洗消剂公共场所化学制剂突发事件公众洗消研究

合集下载

危险化学品事故毒物洗消剂的选择

危险化学品事故毒物洗消剂的选择

河南科技上危险化学品事故毒物洗消剂的选择危险化学物品事故主要指在生产、经营、运输中,发生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大量泄漏、爆炸和火灾,在较大范围内造成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灾害性事故。

1984年12月3日,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美国联合碳化物(印度)有限公司一农药厂发生异氰酸甲酯泄漏,致使3150人死亡,5万人失明,2万人受到严重毒害,15万人接受治疗,该事件被认为史上最严重的10大工业灾难之一。

1995年3月20日,日本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造成10人死亡,75人昏迷不醒,5500余人送往医院抢救。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造成5人死亡,近70人受伤,数十吨苯、硝基苯等有毒物质泄漏进入松花江。

化学事故发生后,及时、高效的洗消,对消除事故危害、减轻环境污染和避免次生灾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洗消的狭义概念化学事故洗消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通过专用的洗消设备对一般毒物污染的人员、装备及事故区域进行喷淋冲洗,从而达到消除化学事故污染的一种方法。

广义的洗消还涵盖卫生防疫、防生化、核辐射、军事毒剂等,消防部队不常涉及,且缺乏专业的装备和人员,故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二、洗消剂的使用原则1.高效彻底,效果明显。

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突发性和高危害性决定了消防部队必须快速反应,处置过程高效、彻底。

因此,在选用洗消剂的时候应遵从该原则。

只有这样才能在洗消过程中快速消除或减轻污染,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把握原则,分类实施。

危险化学品事故一般具有易扩散、危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对洗消剂的需量较大。

有人员中毒需要洗消时,应把救助人员生命放在第一位,选择药剂不能考虑成本,要坚持用最好最高效的药剂。

对污染区域的洗消,要坚持简便实用、快速彻底的原则选择洗消剂。

3.安全环保,副作用小。

要求洗消剂或洗消产物不会对救援人员和装备造成毒害、损伤和腐蚀,对环境二次污染小或基本无污染。

公共卫生化学性突发事件PPT课件

公共卫生化学性突发事件PPT课件

六.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推断原则
D.环境监测,采集水(包括污染水体和出厂水、未梢 水和有关的分散式供水***、地址、土壤,必要时采集 蔬菜样品等进行可疑污染物成分的检测,并根据毒物 量、水流速度、江河段面、水深(截面积)计算可能污染 的范围,在污染源下游和饮用水水源附近设点,同时 在上游对照点进行监测,但是要根据季节,如在枯水 期或海潮沙的影响要防止污染物扩散。E.生物材料监 测,对病人和正常人的血、尿、发等进行有关可疑物 监测。F.有关微生物和可疑致病菌的检测。G.必要 的急性毒性试验。H.同时调查饮用水、饮食的情况, 采集直接用的缸水、井水、事物等相当样品进行检测。 I.照相、摄像、录音、做好监管文书的有关记录
公共卫生化学性突发事件
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还不能完全控制和消 灭自然灾害,由此引起的突发事件,包括自然 因素和社会因素,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给人 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威胁,如不明原因疾 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及其他严重影响公共 健康的事件。特别是随着工业新原料的广泛使 用,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造成污染因素日趋 复杂化,引起一系列的污染事件。
一.突发事件预防医学的概念
突发事件预防医学是指在自然因素或社 会因素造成特定条件下,从预防为主的 观点出发,应用预防医学理论和技术, 研究突发事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疾病 的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并采取预防措施, 以控制疾病和减少死亡为目的,改进并 提高受害群体的生活条件和健康水平的 一门跨学科的科学。
共同点 ③共变法:急突发事件频率波动时有那些因
素也在变动 ④排除法:剔除与突发事件无关的因素
六.突发事件发生原因的推断原则
3.突发事件原因的推断原则 1)关联的时间顺序:因在前,果在后 2)关联的强度:强度越大,因果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3)关联的可重复性: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得出相似的

局部染毒皮肤洗消的实验研究

局部染毒皮肤洗消的实验研究
染 毒 人 员 洗 消 的 方 法 主 要 分 为 物 理 洗 消 和 化 学 洗
时 用 Ar a e RAE RDK 快 速 部 署 系统 进 行 实 时检 测 , 析 洗 消 前 分
后 皮肤 表 面 毒 物 浓 度 变化 情 况 , 定 各 类 洗 消 剂 对 化 学毒 物 的 测
洗 消效 果 , 此 基 础 上 确 定 最 适 合 的 洗 消 剂 以 及 洗 消 剂 的 用 量 在
为 消 防 部 队 处 置 苯 和 甲苯 化 学 突 发 事 故 提 供 依 据 。 1 化 学 事 故 现 场 染 毒 人 员 洗 消 的程 序 和 方 法
( ) 毒 物 质 : , 析 纯 , 量 ≥ 9. ; 1染 苯 分 含 95 甲苯 , 析 分
颗 粒和活性炭 。
法 和 冲洗 洗 消 法 。化 学 洗 消 法 是 利 用 洗 消 剂 与 毒 源 或 染
毒 体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 变 化 学 毒 物 的化 学 性 质 , 成 无 毒 改 生 或 毒 性 很 小 的产 物 , 学 洗 消 法 主 要 有 中 和 、 化 还 原 化 氧
法 、 化法等 。 催 2 洗 消 剂 的种 类 与选 择
关 键 词 : 毒 皮 肤 ;Ara E R K 快 速 部 署 系统 ;洗 消 染 e RA D
剂 ;洗 消
洗消剂主要有 : 氯 酸盐类洗 消 剂 、 胺类洗 消 剂 、 次 氯
文 献 标 志码 : B
中 图 分 类 号 : 2 . 4。TQ0 6 4 X9 8 0 8 .
的 高度 重 视 。
剂 催 化 等 , 们 的共 同特 点 是 反 应 温 和 , 它 不会 对 洗 消 对 象
造成损伤 , 且用量少 , 勤负担小 , 境相容性好 。 并 后 环

洗消技术

洗消技术

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中的洗消技术研究张存位贾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河北廊坊,065000)摘要: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公安消防部队的重要职责,但是对于此类突发事件,消防部队的处置经验很少。

生物突发事件危害大,特别是洗消工作技术性高,危险性大,因此,对于此类事件的应急洗消的要求高,任务重。

本文综述了生物突发事件中洗消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分析了消防部队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洗消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洗消方式,探讨了生物突发事件中对不同洗消对象的洗消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消防生物突发事件洗消技术生物突发事件包括由于人为因素如战争和恐怖活动中人为的以致病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肉毒毒素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式,以达到杀伤人体(动、植物)引起社会混乱等军事和恐怖目的的活动,也包括一些病原菌的自然流行造成的人员伤亡。

如“9·11”事件后,美国多个地方发生了数起邮件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粉末的生物突发事件,最终导致百余人受感染,5人死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混乱和心理恐慌,因此有效的应对生物突发事件已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防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在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能。

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需从侦、检、防、消、治几个方面进行,其中洗消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快速、有效的洗消是保障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污染区有效控制、社会影响快速减小的有效措施,而消防部队对于此类事件的救援经验不足,有必要对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洗消工作进行探讨研究。

1 生物突发事件中洗消工作的特点1.1 所要洗消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常不明确因为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快速检测方法,而洗消工作常需要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之前立即进行。

1.2 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都比较强。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

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公共场所消毒操作规程一、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二、公共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三、杯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四、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草、棉制品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五、美容、美发、修脚等工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六、面盆、浴盆、坐便器、擦背凳足浴桶等公共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七、拖鞋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八、游泳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九、沐浴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一)公共场所用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一、公共场所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及一次性用品必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使用前应洗净、消毒、保洁~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用品。

二、清洗消毒间应有明显标志~有给排水设施~环境整洁~通风换气良好~无积水积物~无杂物存放。

三、公用饮具每日必须清洗消毒~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消毒后保洁。

清洁的茶具必须表面光洁、无水渍、无异味。

四、公共用品、用具必须经清洗、消毒后方能供顾客使用~并做好清洗消毒记录。

公共用品用具如外洗的~应与承洗单位签订送洗合同~并做好每批次送洗记录。

五、毛巾布草、浴盆、面盆、马桶、脚盆、拖鞋等公共用品用具每客用后必须严格按照清洗消毒的程序进行洗消~并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

六、干净布草与脏布草必须严格分开~防止交叉污染。

布草柜要密闭~并保持清洁~布草分类存放~并有标识。

七、清洁公共用品、用具的抹布、工具必须严格分开~并有区分标识。

八、公共场所应配备足够数量的用品用具~数量应满足消毒周转的要求。

(二)公共场所清洗消毒操作规程一、清洗,一,手工清洗1.去除用品用具表面的大部分污渍。

2.用含洗涤剂的溶液洗净用品用具表面。

3.用清水漂洗干净用品用具。

,二,机械清洗按洗涤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二、消毒,一,物理消毒。

包括蒸汽、煮沸、红外线等消毒方法。

1.蒸汽、煮沸消毒:煮沸15,30分钟~主要用于毛巾、面巾、床上用品等布、棉制品的消毒。

2.红外线消毒箱:温度,120?~作用30分钟~主要用于剃刀推剪等金属制品。

洗消技术

洗消技术

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中的洗消技术研究张存位贾宁(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消防工程系,河北廊坊,065000)摘要: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是公安消防部队的重要职责,但是对于此类突发事件,消防部队的处置经验很少。

生物突发事件危害大,特别是洗消工作技术性高,危险性大,因此,对于此类事件的应急洗消的要求高,任务重。

本文综述了生物突发事件中洗消的特点、基本原理方法,分析了消防部队生物突发事件应急洗消的目的、任务和基本洗消方式,探讨了生物突发事件中对不同洗消对象的洗消实施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为消防部队处置生物突发事件提供科学合理的理论支持。

关键词:消防生物突发事件洗消技术生物突发事件包括由于人为因素如战争和恐怖活动中人为的以致病微生物和生物毒素如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肉毒毒素作为一种特殊而有效的方式,以达到杀伤人体(动、植物)引起社会混乱等军事和恐怖目的的活动,也包括一些病原菌的自然流行造成的人员伤亡。

如“9·11”事件后,美国多个地方发生了数起邮件携带炭疽芽孢杆菌粉末的生物突发事件,最终导致百余人受感染,5人死亡,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混乱和心理恐慌,因此有效的应对生物突发事件已成为社会公共安全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

公安消防部队作为社会公共安全防御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样在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和职能。

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需从侦、检、防、消、治几个方面进行,其中洗消工作是应急救援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快速、有效的洗消是保障人员及时得到救助、污染区有效控制、社会影响快速减小的有效措施,而消防部队对于此类事件的救援经验不足,有必要对消防部队参与处置生物突发事件的应急洗消工作进行探讨研究。

1 生物突发事件中洗消工作的特点1.1 所要洗消的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常不明确因为目前尚缺乏理想的快速检测方法,而洗消工作常需要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种类之前立即进行。

1.2 所要杀灭的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都比较强。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15个技术方案的通知卫办应急发〔2011〕9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指导各地规范、有效地开展常见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氨、氯气、硫化氢、砷化氢、一氧化碳、单纯窒息性气体、苯及苯系物、甲醇、氰化物、亚硝酸盐、盐酸克仑特罗、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抗凝血类杀鼠剂、致痉挛性杀鼠剂14类常见毒物急性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和《突发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人员防护导则》。

现印发给你们(电子版可从卫生部网下载),请参照执行。

联系人: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韩玉红电话:附件:1.氨.pdf2.氯气.pdf3.硫化氢.pdf4.砷化氢.pdf5.一氧化碳.pdf6.单纯性窒息性气体.pdf7.苯及苯系物.pdf8.甲醇.pdf9.氰化物.pdf10.亚硝酸盐.pdf11.盐酸克伦特罗.pdf12.有机磷酸酯类杀虫剂.pdf13.抗凝血类杀鼠剂.pdf14.致痉挛性杀鼠剂.pdf15.化学中毒事件应急医学人员防护导则.pdf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急性氨中毒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方案氨(NH)是一种刺激性气体。

急性氨中毒是指在短期内吸入较3大量氨气引起的以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全身性疾病,常伴有眼、皮肤和呼吸道黏膜灼伤。

1 概述氨在常温常压下是具有辛辣刺激性臭味的无色气体,易液化成无色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为氨水。

人接触氨气浓度达到140mg/m3~210mg/m3时可明显感到不适,553mg/m3时可立即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3500mg/m3~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氨主要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氨水也可经胃肠道吸收。

接触氨的常见机会有:输氨管道、储氨钢瓶或储槽意外破损爆裂,检修过程中液氨外逸;硫铵、碳酸氢铵、尿素、氨水等多种化肥制造;制碱、制药、鞣皮、塑料、树脂、染料、炸药、合成纤维等各种有机化学工业;用作冷冻剂、防冻剂和石油精炼、炼钢等工业;偶见于喷洒氨水。

核事故现场处置中的洗消问题

核事故现场处置中的洗消问题

1.1 核或放射突发事件
定义:
指各种原因所致的放射性物质的释放或射线的泄漏 而造成或可能造成公众身心健康严重影响或损害的 突发事件。
分类(根据辐射源项和发生的性质):
核事故(nuclear accident) 放射事故(radiation accident) 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nuclear or radiation
对于不可受潮的器械,可用抽吸、剥脱剂等; 可废弃者作废物处理—焚烧,掩埋等。
表面去污剂种类
无机酸及其盐类:溶解、络合及腐蚀污染表面,硝酸 最常用
有机酸及其盐类:主要络合作用,枸櫞酸铵常用 氧化剂:饱和高锰酸钾溶液,常作洗手液 碱性试剂:碳酸钠等,去除衣物污染 表面活性剂:肥皂 有机溶剂:涂漆层去污 吸附剂:淀粉、活性炭等
核与放射突发事件的特点(7)
A.造成很大的社会、心理影响的原因 (1)电离辐射不可见、不可及。意外、不熟悉,恐惧感。 (2)历史上:联想到广岛、长崎的原子弹袭击,核武器试
验事故,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等。大量人员伤亡,大 面积地区污染,持久地对人员健康和生命构成威胁。 (3)近期损伤、远期效应(包括本人的致癌效应和遗传效应 )。放射性污染持续时间长,令人觉得这种威胁似乎是 没有止境,从而维持一种持续不断的恐慌和焦虑状态。
单个或数个伤员在急救医院的除沾染(3)
皮肤和伤口除沾染的指标:
除污区域的剂量低于两倍本底水平; 再经过认真去污该区域剂量水平无明显降低 完好的皮肤出现磨损。
对于复合有烧伤的沾染伤口:
轻轻冲洗,大的水流会加重伤情; 更换敷料的同时也会去除沾染。
注意不要拖延必要的手术或其他处置/检查。
伤口的洗消
1.4 放射性沾染的清除--洗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水洗消剂公共场所化学制剂突发事件公众洗消研究一、概论公共场所内,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并伴随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有害物质产生,将会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

洗消作为受害者的至关重要的一道保护屏障,只有做到速度快、效率高、范围广、程序合理、步骤衔接流畅,才能保证人民群众最根本的人身安全。

经过50多年的发展,我国洗消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研发的几个阶段,从药剂、装备和洗消方法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洗消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军事领域,针对公众的洗消研究相对较少。

虽然20世纪末逐步重视公众突发事件的洗消工作,特别是非典和禽流感等疫情的爆发,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至今依然缺乏系统的研究。

本研究期望初步建立起一套公众洗消体系,为消防等救援力量提供科学合理的洗消处理平台。

1.突发事件突发事件(emergency)可被广义地理解为突然发生的事情:第一层的含义是事件发生、发展的速度很快,出乎意料;第二层的含义是事件难以应对,必须采取非常规方法来处理。

突发事件由于发生的规模不同,地点不同,危害性质不同,事前准备不同所产生的影响和后果迥然,这些事件的发生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如果应对不当可能发展成为更大规模的事故,会对生命、财产产生伤害、损失和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社会影响。

2.公共场所的概念公共场所是人群经常聚集、供公众使用或服务于人民大众的活动场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根据功能和场所用途,公共场所又可以分为两类,分别是公众聚集场所和人员密集场所。

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候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和公共娱乐场所等。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公共场所都有共同的特点:人口相对集中,相互接触频繁,流动性大;设备物品供公众重复使用,易污染;健康与非健康个体混杂,易造成污染特别是危险化学物和病毒的传播。

其环境的卫生质量与整体人群的健康水平关系及其密切。

这类场所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其所涉及的面广、影响力大,可辐射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范围。

3.我国公众洗消的现状3.1洗消,是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染毒对象上的毒剂或生物战剂失去伤害作用)和消除(指用物理方法除去沾染对象上的放射性物质)的总称[。

洗消是指对染有化学污染物、致病微生物和生化毒剂、放射性物质的人员、器材、环境等进行消毒和消除的措施,是保护受害人员的有效手段。

洗消包括:基本洗消、仓促洗消和周密消洗三种类型。

基本洗消,是在化--沾染后立即进行的求生存最简单、最基本的紧急洗消。

仓促洗消是指人员在工作间隙利用最短时间,用配置的洗消装备或洗消小组进行得简单的局部洗消。

而周密洗消是指人员在安全区或者医院进行全面细致洗消。

3.2目前,我国装备的洗消剂主要有3大类——以氯化、氧化为消毒机制的次氯酸盐(三合二、次氯酸钙)和有机氯胺;以碱性消除或碱性水解为消毒机制的有机超碱体系(DS2)和苛性碱(氢氧化钠);吸附消毒粉(如漂白粉)。

这些洗消剂在洗消效果上基本都能满足应急洗消的要求,但在性能上仍存在一定的缺陷,次氯酸盐消毒剂对金属腐蚀性强,使用后装备的维护保养难度大,而有机超碱消毒剂又有很强的腐蚀性。

同时这些洗消剂本身有一定毒性,污染大,后勤负担重;吸附消毒粉的毒剂吸附量有限,易出现解吸,造成二次染毒。

我国现常用的洗消剂是PV-DAP型敌腐特灵洗消罐、Minidap敌腐特灵洗消剂、LIS敌腐特灵洗眼液以及三合二等。

水是最普通最常用的液态消洗剂,价廉易得。

具满足高效、无腐蚀、无污染的消洗剂的根本要素要求。

在传统全淹没、足喷淋的使用方法上,现代科学技术条件下,衍生开发出乳化型、消解型、雾化型等不同剂型,以进一步提升效能和适应不同场所,不同种类化学制剂突发事件的洗消要求。

以高温、高压、射流为代表的新一代消洗技术,多数以水作为载体。

因此,本文选择以水为基本消洗剂作为讨论对象。

3.3洗消帐篷主要分个人(单兵)洗消装备和多人洗消帐篷(洗消站)。

在公众洗消中主要使用的是多人洗消帐篷,它即可供多名受害者进行洗消,也可做临时会议室或者指挥部。

而洗消用器材,我国消防部队主要配备的是电动充(排)气泵、空气加热送风机、热水加热器、洗消液均混器、高压清洗机以及化学泡沫洗消机等。

而对洗消用水的排污主要用到了洗消污水泵。

3.4我国在公众洗消中存在的问题:一是洗消装备配置不完善、且有一定的区域性。

包括特勤中队在内的消防基层中队,其所配备洗消器材相当不完善,例如虽配备了洗消车但无洗消剂,虽配备了洗消帐篷却无洗消供水泵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

另外,我们有部分特种装备是处于世界先进行列,但具有较强的区域性,辐射面和密度不够,尤其是数量偏少,这在很大程序上制约了消防部队在对人数较多的灾害事故中的洗消能力。

二是执行洗消任务时所用的洗消剂比较单一。

我国洗消剂的价格较高,种类不齐全,导致在执行洗消任务时所用的洗消剂比较单一,或是价格比较低廉而效果不好的洗消剂,使得洗消任务执行不完全。

我国消防部队执行消防任务时只注重对人员和环境的洗消,忽略了车辆和器材的洗消,这使得车辆和器材的性能受到损害,也留下了危险的根源。

还有就是对残液的回收、检测、传输不够重视,只注重战斗的攻坚过程。

目前,部队都已装备水质分析仪、检测仪、防爆吸液泵、污水回收泵等,但利用率不高,没有在事故处置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二次污染埋下了伏笔。

三是不注重消防人员在紧急状态下的应急医疗培训。

众所周知,要进行洗消的场所一般都存在着有毒的危险物质,虽然消防人员穿了防护服,但也有可能出现热虚脱或接触污染的症状,此时就应立即转入安全地带,脱下个人防护装备,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下表1是对确定优先次序的因素的归纳:表1 能走动伤员确定救援优先次序的因素1.2不能走动的人员不能走动的人员比能走动的伤员受伤程度更大,需要就地优先进行洗消。

对于这样的伤员,我们推荐根据医学治疗中的类选法系统来排定这些伤员的洗消先后次序。

表2 不能走动伤员的救援优先次序的因素在所有需要洗消的人员中,最需优先进行洗消的是那些根据医学治疗类选法确定为需要立即利用现场可提供的医疗手段进行救治的伤员。

通常这些伤员会出现呼吸或循环问题,同时也可能包括那些遭受神经性毒剂中毒需要立即解毒或通风的伤员。

在这一类中,最应优先进行洗消的是神经性毒剂严重中毒的人员,因为对于这些伤员来说,暴露于毒剂后尽快彻底洗消是很有可能挽救其生命的。

在无法行动者中,其次需要洗消的是那些被划分为可延迟治疗的伤员。

这些伤员可能受了重伤,的确需要良好护理,但可稍等片刻后再进行洗消(如小腿骨折的伤员)。

这种伤员也可能是那些确已暴露于危险源危害范围中但伤害不足以威胁生命的伤员。

而那些不知是否暴露于毒剂或被怀疑暴露于毒剂的人员,他们的优先等级应较低。

洗消的优先等级最低的是那些经医疗分类被划分为自然疗法的伤员。

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应设立两个大批伤员洗消系统,分别对能走动的人员和无法走动的人员进行洗消。

如果资源有限,仅够设立一个洗消系统,则无法走动的人员比能走动的人员更享有优先权,因此,他们可采取下图所描绘的方式进行洗消:图1 大批伤员洗消规则2.洗消流程的分析根据上述,在洗消过程中,可设立两个洗消系统对受伤人员进行洗消。

如果伤员能够走动,应急响应人员应让他们脱掉被沾染的衣物并引导他们离开“热区”,进入“温区”(洗消区)。

应有人指示这些受害者摘掉眼镜(如果有的话),用水冲淋皮肤、眼睛和头发。

喷淋的水流速应为70g/cm2[8],喷淋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确定危险源的情况下,参考侦察人员报告的信息,指挥人员应迅速做出具体的针对性的洗消方法,并加以实施。

具体步骤为喷淋→检测→再次喷淋→洗消→再次检测→检测合格→更衣→送安全区→送医院(疏散)[10]。

图2表示出了可行走伤员洗消流程。

图2 可以走动伤员的救援步骤图如图3所示,如果伤员无法走动,救援人员需要进入热区救援。

在佩戴好防护用具的条件下,救援人员才可以接近伤员。

如果确定危险为有毒化学品或者生物毒剂,救援人员应先将送氧或送风式防毒面具(条件有限可用防毒口罩)戴在伤员口鼻上,也可使用便捷式供氧装置[9]。

以两名救援者对应一名伤员为宜。

救援人员帮助伤员脱掉被沾染的衣物,然后再将他们转移到脊椎矫正板、盖尼式金属担架床等救援设备上。

如果现场没有运送工具,则应小心地将伤员抬到或拖到安全的地方。

但救援人员必须确保在运送伤员的过程中不要途经染毒区,也不要将沾染有用肉眼能看到的污染的衣物或个人用品从热区送入温区。

染毒的衣物、个人物品等必须留在热区。

将伤员带到温区后,再次对其伤口进行医疗处理,然后用水喷淋,如有更好的洗消剂选择应直接用洗消剂洗消,以防水对伤口造成再次伤害。

多次洗消后,确定伤员没有危险后将其带至安全区再由医疗人员最后处理或送至医院。

图3 无法走动伤员的救援步骤图3.公众洗消场地的设置侦检后划出警戒区。

警戒区可分为三类:热区(Hot zone),事故发生地,受危险源威胁的区域,在该区域内从事救援工作的人员必须配备防护装置以免受污染或物理伤害;温区(Warm zone),是紧挨热区外的地域,在该区域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适宜的个体防护装置避免二次污染;冷区(Cold zone),是洗消线以外的地域,患者的抢救治疗、应急支持、指挥机构设在此区。

警戒使用的器材有警戒带、隔离墩、标志牌等。

洗消场设立在温区,黄色警示线,其内和外分别是洗消区和洁净区。

3.1洗消场地的设置如图4所示。

场地的选择和布置应该考虑到很多方面,包括了地区的地形、风向以及周边环境交通情况等诸多方面。

其中,地形的平坦程度及风向走势应为首先考虑。

在各个区域间、出入口位置应该都安排有检查人员对伤员及救援人员进行检查处理,以确保污染不会被蔓延扩大,还可引导救援人员安全进入下个区域和帮助他们对伤员进行救援。

洗消区设立水喷淋区和洗消区;为了加强安全防范,在安全区和洗消区间设立缓冲区,只允许待运送的受害者和救援人员在该区停留,防止将污染带至安全区。

图4 洗消场地布置图场地布置完以后应有完善的污水排泄系统,确保环境不会受到再次污染。

应该指出,在救援中不应有人再染毒。

在可接受的排出液问题上,大致可认为,任何浓度的污染对环境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这些威胁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不同,如排出的化学品、它们的浓度、它们所流经的地方等。

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在挽救生命的活动中所涉及的排出液污染允许浓度、第一反应者染毒等问题。

洗消区域一般设立在上风方向,人员、车辆、物资装备等离开温区的出口处;或者是房屋的出口处。

地面能铺设塑料布等防水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