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导学案:第三章 相互作用 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三章相互作用§3.1重力基真相互作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术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由及其定义。

2、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能用重锤线查验一条线或一个面能否竖直或水平。

3、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4、认识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5、知道力的三因素6、认识四种基真相互作用过程与方法1、知道人类认识力的作用是从力的作用产生的成效开始的2、能经过研究活动体验力的作用成效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三个因素相关3、能经过多个实验现象归纳得卖力的作用是相互的4、经过察看和亲自感觉以及对初中知识的回首,归纳出重力的产生、方向及大小与什么相关,培育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以及仔细阅读教材的习惯5、经过“重心”观点的引人浸透“等效代换”的物理学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实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激励研究与创新的意识2、培育主动与别人合作的精神和与别人沟通的梦想,敢于怀疑,勇于修正3、经过介绍“神五”发射升空过程,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所起的巨大推进作用课前预习1、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2、力的图示: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线段是按必定比率画出的,它的长短表示力的它的指向表示力的,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

3、地面邻近全部物体都遇到地球的吸引,因为叫做重力。

公式 G=;某些状况下,从力的成效看,我们能够以为各部分遇到的重力集中于一点,这点叫做物体的。

4、四种相互作用是,,,预习评论1、对于重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重力的方向老是垂直于接触面B、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C、地球上的物体只有静止时才遇到重力作用D、物体只有落向地面时才遇到重力作用2、以下对于重力的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A、重力的大小能够用弹簧秤或天平直接测出B、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支持物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对悬线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必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D、物体静止地放在水平川面上,它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3、对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的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点B、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作用的集中点,也就是协力的作用点C、物体的重心能够不在这个物体上,但有规则形状的平均物体的重心就必定在物体上D、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必与其几何中心重合4、把一条盘在地上,长为L 的质量散布平均的铁链向上提起。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 相互作用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4 2020/9/19
一、力的概念
1.定义: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作力
力的大小用_弹_簧__测__力_计 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国际单位是__牛__顿__,简称_牛___,用字 母__N__表示。
5 2020/9/19
2.力的性质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物质性: 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
A.把它从赤道拿到南极 B.把它送到月球上去 C.把它放到水里 D.改变它的运动状态
AB
29 2020/9/19
练习3:一杯子装满水,杯子的底部有一个 小孔,在水从小孔不断流出的过程 中,杯连同杯中水的共同重心将
A、一直下降 B、一直上升 C、先升后降 D、先降后升
D 30 2020/9/19
练习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4.作用点:重心
等效看做
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要受到 重力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把物 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 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重心:重力
的等效作用点
思考:
(1)什么情况下,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 (2)物体的重心位置跟什么有关? (3)是不是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在物体上呢?
18 2020/9/19
27 2020/9/19
课后练习:
练习1:关于物体的重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B.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 C.一块砖平放、侧放或立放时,其重心在砖内的位置
不变 D.舞蹈演员在做各种优美动作时,其重心的位置不变
ABC
28 2020/9/19
练习2:一个物体所受重力在下列哪些情 况下要发生变化
也可以不在物体上。
C
2.重心不是物体上最重的点。

高一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3章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高一人教版物理导学案:第3章 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

第三章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一、课前自主学习㈠课本导读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什么描述?什么叫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速度来描述,只要一个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_________还是________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了变化。

2.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为什么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⑴力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效果:⑴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⑵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

⑵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如果不受任何外力,将做______________运动或处于_________状态(即运动状态不变)。

由此可推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要发生改变,必须受外力。

→ ____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⑶物体的形状要发生改变也须要外力。

______也是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

3.什么是力?怎样理解力的矢量性?人们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做_______。

力的大小可用_________测量,力的单位是_____,简称______,符号_______。

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

力的作用效果不但与力大小有关,还与力的有关,力的运算遵循_______________定则(或三角形定则)。

4.怎样理解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力。

我们谈到一个力时,一定有受力物体,也一定有施力物体;不存在只有受力物体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不存在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的力。

5.怎样理解力的相互性?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例.如右图,物体A静止在水平面B上。

A与B之间同时产生了两个力,A对B的________,B对A的__________。

对于A对B的压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__;对于B对A的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受力物体是________。

6.什么是力三要素?什么是力的图示?怎样作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力的三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三章 第一节《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第三章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3、知道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4、知道物体重心的含义。

5、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

6、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过程】学习任务1:力和力的图示情景:运动员踢球、雨滴自由下落、投掷铅球、火箭发射、压缩海绵等等问题:上述问题中的现象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问题:力作用于物体会产生哪些作用效果?总结:自然界中,物体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物体间具有多种多样的相互作用,在物理学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称之为力。

1、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__________,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谈到一个力时,一定同时具有_____物体和_____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_________或使物体发生_____。

3、力的表示方法⑴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⑵力的示意图:只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应用:是否只有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学习任务2:重力情景:秋天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总是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最终总会落到地面上……问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那么物体的下落是什么力作用导致的呢?问题: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总结:1、产生原因:重力是由于___________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不能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大小:G=_ __,g为重力加速度,g=9、8 m/s2,同一地点,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_____,不同地点因g值不同而不同。

3、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_____。

(竖直向下不是垂直于支撑面向下)。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

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重力_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第1课时编写人武军华审核人编号【学习目标】(1)要明确力的概念, 掌握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2)知道重力及重心的概念.(3)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重点】力的概念、力的图示以及重心的理解【难点】“等效代替”的思想理解重心的概念和位置任务一、力和力的图示1.物体的运动状态及状态变化(1)观看视频,足球胡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用那一物理量描述?(2)物体运动运动状态的变化有哪几种形式?(3)列举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4)是什么原因使物体运动状态变化,使物体产生形变呢?2.力的概念:物体与物体之间的.3.力的作用效果:和。

4. 力的分类:按效果分类按性质分类4.力的矢标性: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5.力的图示: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线段是按一定的比例(标度)画出的,它的表示力的大小.1.用200牛的力沿斜面向上推木箱,在下图中画出推力的图示。

2.某人用100牛的力与水平线成30°角斜向右上方拉着一重力为300牛的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请在图中画出小车所受拉力和重力的图示。

6.力的示意图:用一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和,只表明物体在这个上受到了力,不严格表示力的大小.(1)用电线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拉力 (2)小球受到的拉力。

任务二、重力1.定义:2.大小:(1)按公式计算G = g =同一物体,同一高度,纬度越高,g越同一物理,同一纬度,高度越高,g越(2)用弹簧秤测量:物体处于什么运动状态时,弹簧秤的示数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3.方向:4.作用点:重心(1)重心的定义,用到了哪一种物理思想?(2)决定重心位置的因素有那些?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常采用什么方法确定重心?(3)重心的位置一定在物体上吗?举例?任务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万有引力:之间都存在的一种相互吸引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弱.地面物体所受的重力只是引力在地球表面附近的一种表现.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的增大而.3.强相互作用:组成原子核的核子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范围只有10-15m,即原子核的大小.距离增大时,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发生在放射现象中,作用范围与强相互作用相同,强度.【当堂检测】:1.关于力的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D.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子弹从枪口射出,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1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物理 3.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和发生形变的原因。

2、知道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及力的三要素,会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来表示力。

3、知道重力的产生及三要素,理解重心的概念。

4、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和作用范围。

【重点、难点】1、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2、G=mg中,g值因在地球的不同纬度而不同;重心的概念。

预习案【自主学习】1、物体的运动状态用来描述,只要物体的变化了,不管是还是改变了,都说这个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2、在物理学学中,人们把改变物体的,以及产生形变的原因,即物体之间的,称为力。

力的三要是。

3、力的矢量性:力是,它不但有大小,而且有,力的大小可以用来测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符号4、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

物体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其中g是,重力的方向总是,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

重心在几何中心。

【学始于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一】力的作用和表示方法问题1:什么物理量变化属于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怎么才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问题2:什么是力?力能否脱离物体单独存在?力有哪些要素?问题3:什么是力的图示?用力的图示表示力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与力的示意图有哪些不同?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二】重力及其特点问题1:重力是怎么产生的?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有什么特点?问题2:力都有作用点,那么重力的作用点呢?问题3: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什么地方?怎么才能找出薄板物体的重心?归纳总结:【合作探究三】问题1:你知道那些力?通过阅读课本,总结怎样对力进行分类?问题2:质子带正电,彼此互相排斥,但质子(与中子一起)却能聚在一起构成原子核。

根据你的推测原因可能是什么?归纳总结:【课堂小结/本节知识网络】【思考】怎样确定某处的竖直方向?【当堂检测】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重力的方向一定垂直物体所在处的地面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C、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D、重力就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磁铁间有作用力,说明力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B、只有接触的物体间才有力的作用C、一个力必定与两个物体相联系D、力可以用天平测量3、下述不正确的是A、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B、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力可以由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D、一个受力物体可以对应着一个以上的施力物体、4、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重心就是物体内最重的一点B、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必在物体的几何中心C、把一物抬到高处,其重心在空间的位置也升高了D、背跃式跳高运动员,在跃过横杆时,其重心在身体之外【课后巩固】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2018-2019高中物理第三章相互作用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知识内容重力、基本相互作用考试要求c 课时要求1。

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2。

知道重力的定义和方向,掌握重力大小的计算和测量方法.3.理解重心的概念,理解悬挂法测重心位置的原理.4.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4)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3。

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有向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二、重力1。

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

大小:G=m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竖直向下.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决定因素:①物体的形状;②物体的质量分布.(3)确定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三章3.1 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学案

第三章相互作用第1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学习目标】1.知道力的概念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会画力的示意图.2.了解重力产生的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概念.3.了解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自主梳理】一、力和力的图示1.力作用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1)使物体的发生变化;(2)使物体发生.2.力的概念:(1)定义:物体与物体之间的.(2)单位:,简称,符号: .(3)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4)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测量.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用来表示力:①线段的长短(严格按标度画)表示力的;②表示力的方向;③表示力的作用点;④线段所在的直线叫.(2)力的示意图:只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和.二、重力1.定义:由于而使物体受到的力.2.大小:G=,g就是自由落体加速度.3.方向:.4.作用点——重心(1)重心: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2)物体的重心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与和有关.(3)确定重心的方法:对形状不规则的薄板状物体,可以采用法来确定重心的位置.三、四种基本相互作用1.万有引力:相互吸引的作用存在于物体之间,直到宇宙的深处,只是相互作用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填“增强”或“减弱”).2.电磁相互作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间的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使紧密地保持在一起的相互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只有约m.4.弱相互作用:在现象中起作用的另一种基本相互作用.作用范围约为m.强度只有强相互作用的倍.【课堂探究】一、力的特性和力的作用效果1.如图所示是足球撞击球网的瞬间.(1)足球撞击球网时,足球对网有无作用力?若有,该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2)网对足球有没有作用力?若有,该力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效果?总结力的特性:2.(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挥拳击打乙,却被乙躲开,这时只有施力物体没有受力物体B.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C.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的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每个物体既是施力物体又是受力物体3.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的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学习目标】
1、能归纳力的概念,认识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会在具体问题中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在具体问题中能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
3、明确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

会用公式计算重力。

4、理解重心的概念以及确定质量均匀分布物体重心的位置。

5、初步了解四种基本相互作用。

【自主预习】
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指的是什么?举例说明
2、你还能举出物体发生形变的例子吗?举例说明
3、什么原因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使物体发生形变呢?
4、举例说明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5、要想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可以用什么工具呢?
6、重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重力是不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7、到目前为止,你已学过的哪些物理量是矢量?
【课堂探讨】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力的作用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____________。

4、力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力的图示:一根带有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叫做力的图示。

线段长度表示_________,箭头表示__________,线段起点表示_____________。

6、力的示意图:只画出力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表示方法。

二、重力
1、产生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力的大小可以用_______________进行测量,可以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计算,(其中的g就是我们以前所学的自由落体加速度,它的大小与物体所处和纬度有关,当纬度增加时,g的值____________。

3、重力的方向:______________.
4、重力的作用点称为_______________,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思考:物体的重心位置与什么因素有关?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吗?薄板的重心是如何进行确定的呢?
5、重心的位置与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有关。

三、四种相互作用
【课堂练习】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吹草动”,草受到了力,但没有施力物体,说明没有施力物体的力也是存在的B.磁铁吸引铁钉时,磁铁不需要与铁钉接触,说明力可以脱离物体而存在
C.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才会有力的作用
D.一个力必定联系着两个物体,其中任意一个物体既是受力物体,又是施力物体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
C. 物体的各部分中,只有重心处受重力
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3. 关于重心说法正确的是()
A.重心就是物体上最重的一点
B.直铁丝弯曲后,重心便不在中点,但一定还在铁丝上。

C.重心就是物体的几何中心。

D.重心是重力的等效作用点。

4. 画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质量为3.0×106 kg的木箱所受重力的图示。

(g取10N/kg)。

5. 如图所示,画出均匀矩形木块在不同情况下所受重力的示意图
6. 关于四种相互作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使原子核内质子、中子保持在一起的作用是电磁相互作用
B.在天然放射现象中起作用的基本相互作用是弱相互作用
C.万有引力和电磁相互作用是远程力,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是近程力
D.地球绕太阳旋转而不离去是由于万有引力作用
【课堂反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每个力都必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找不到施力物体或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网球运动员用力击球,网球受力后飞出,网球的施力物体是人
C.两个力都是5 N,那么这两个力一定相同
D.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如图所示,“马踏飞燕”是汉代艺术家高度智慧、丰富想象、浪漫主义精神
和高超的艺术技巧的结晶,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稀世之宝,飞奔的骏马之所
以能用一只蹄稳稳地踏在飞燕上,是因为( )
A.马跑得快的缘故
B.马蹄大的缘故
C.马的重心在飞燕上
D.马的重心位置和飞燕在一条竖直线上
3. 在图5甲中木箱P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斜向上的150 N的力拉木箱;
在图乙中木块的Q点,用与竖直方向成60°角斜向上的20 N的力把木块抵在墙壁上,试作出甲、乙两图中所给力的图示,并作出图丙中电灯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图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