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时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习题(含答案)

《艰难探索与建设成就》同步练习◆基础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经历了若干历史时期,以下历史时期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B. 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C.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D. 改革开放—巩固新生政权--初建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2.“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A. 土地改革B. 农业合作化高潮C. “大跃进”运动D.三大改造3.“兰考有民谣,盛赞好书记,故道黄河东流去,留下一片黄沙地。
党为了咱除‘三害’,派来了好书记……你永远活在俺心里。
”民谣中的好书记指的是()A. 邓稼先B. 焦裕禄C. 雷锋D. 邓小平4.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A. 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B. 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C. 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仆D. 人民公仆、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5.在学习和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往往要对众多的历史事件、历史要素进行关联分析.下列史实之间具有因果关系的是()①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②抗美援朝--人民政权巩固③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④大跃进运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能力题一、选择题1.比较“大跃进”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同点是()A. 都反映了广大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迫切愿望B. 都是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C. 都说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充满艰辛D. 都是对民主和法制的严重践踏2.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
下列人物与荣誉称号搭配不正确的是()A. “铁人”——雷锋B. “两弹元勋”——邓稼先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D.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3.曾有报刊不切实际地宣传“某人民公社小麦亩产10万公斤”“一棵白菜250公斤”。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综合训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八年级-统编版-历史-下册-[综合训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a11d20b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7d.png)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1.郭沫若创作的诗歌《迎春序曲》中写道:赶上英国只需要十五年,农业纲要七年就可实现;一个大跃进连着一个大跃进,英雄气概可以覆地翻天。
看吧,要把珠穆朗玛铲平!看吧,要把大戈壁变成良田!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创世主,在今天更表示了他的尊严。
这首诗歌中反映的历史事件()A.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B.加快了工业现代化的步伐C.使生产效率得到大大提高D.实现了社会主义强国之梦2.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和“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着力推行三大改造C.“文化大革命”的教训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开始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热情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
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
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焦裕禄、雷锋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虽然“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国民经济遭到了巨大损失,但全国人民在英雄模范精神的鼓舞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艰苦奋斗,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参考答案】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全国很快掀起“大跃进”的高潮。
“大跃进”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蒙受重大损失。
故选A项。
2.【答案】D【解析】中共八大是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成功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及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使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1年国家开始调整国民经济。
“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因此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故选D项。
3.【答案】观点:英雄模范精神激励人们奋发向上,是国家发展的精神动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他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治理灾害,开始改变当地贫穷的面貌:病故前要求“埋在沙滩上”,“也要看着把沙丘治好”。
这位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模范人物是()A.雷锋B.王进喜 C.邓稼先 D.焦裕禄2.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作出的共同贡献是()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3.1956~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也出现严重失误。
出现失误的原因是()A.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B.人民群众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各地频繁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D.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4.访谈当事人是获取历史知识的途径之一。
要了解下列的历史事件,最适合当下中学生采用此法的是()A.洋务运动B.五四运动C.鸦片战争D.文化大革命5.造成“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错误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A.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B.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C.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D.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6.“文化大革命”是建国后出现的一场严重动乱和灾难,那么它结束的标志是()A.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B.周恩来、邓小平扭转了经济的下滑C.毛泽东逝世D.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7.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
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8.下列示意图哪一趋势最足以显示“文革”期间工业总产值的变化()注:图中x代表年代,y 代表工业生产总值。
A. B. C. D.9.下图是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7、1962、1970、1980)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949~1957年,粮食人均产量逐年提高,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农业得到了发展B.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有所下降,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1962~197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说明“文革”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D.1970~1980年,粮食人均产量稳步提高,原因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10.刘丹的爷爷对刘丹说:“‘文革’时期虽然建设遭到破坏,但某些领域也取得了重大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同步练习 有答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他助人为乐的大爱行动,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
这讴歌的是()A.邓稼先B.王进喜C.雷锋D.焦裕禄2.火红的50年代,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建设高潮,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
毛泽东充满自豪地说:“我们不但要破坏一个旧世界,更要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20世纪50年代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有()①人民政权的巩固②三大改造的完成③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高涨④“两个凡是”方针的提出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3.“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
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
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
”材料总结了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失误是()A.新中国成立初开展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4.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王进喜、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许多英雄模范人物,他们身上共同体现出的精神是()A.大庆精神B.“两弹一星”精神C.长征精神D.艰苦奋斗精神5.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
下表是吴斌同学整理的一张表格。
你认为这个表格的主题是()事件时间结果一五计划1953—1957年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成为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三大改造1953—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大跃进1958年开始国家受到重大损失,人民生活受到极大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开始挫伤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新中国政权的巩固D.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6.邓小平指出:“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堂作业一、选择题1.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幅宣传画:“中国好比巨龙,英国好比臭虫,巨龙一日千里,臭虫爬也爬不动”。
该图反映出()A.人民群众急于改变经济落后状况B.新中国的经济水平超越了英国C.英国经济在二战之后一蹶不振D.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完全建立2.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
这里所说的人物被誉为A.解放军好战士B.铁人C.两弹元勋D.党的好干部3.2021年,根据焦裕禄女儿焦守云的口述回忆改编创作的电影《我的父亲焦裕禄》在全国公映。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 第二单元 第6课 艰辛探索和建设成就 课后作业

2020年春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有资料表明,十年“文革”时期国民收入损失了5000亿元,这超过了建国后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A.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各级政府机构瘫痪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2.不同时代的宣传漫画体现了不同的时代风貌。
下面的两幅图画包含的历史信息有()①“大跃进”时期,工业上的“大炼钢铁”②“大跃进”时期,农业上的“浮夸风”③改革开放后的农业科技成果④人民群众急于改变落后面貌的迫切心情⑤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惨痛教训A.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④⑤3.毛泽东曾为他题词“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
这位“党的好干部”是()A.雷锋B.邓稼先C.王进喜D.焦裕禄4.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
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5.“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6.1956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当前的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所以大会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A.提高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B.尽快把我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C.全面实行对外开放D.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7.面对经济困难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决定从1961年开始,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方针是()A.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B.打击投机倒把,稳定物价C.大量节俭国家机构所需经费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8.“文化大革命”主要是人为因素制造的,那么其爆发的导火线是()A.毛泽东写了《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B.《五一六通知》的发表C.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D.上海“一月革命”9.有关人民公社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大超越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B.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挫伤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D.违背了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10.“两弹元勋”邓稼先、“党的好干部”焦裕禄、“铁人”王进喜先进事迹共同体现的,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的时代精神是()A.解放思想,改革创新B.爱国主义,英雄主义C.注重环保,讲究卫生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二、判断题11.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是文化大革命中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2-6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课时练习-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八年级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全国政协礼堂举行。
下列关于中共八大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情况下召开的B.确立党的主要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C.八大之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D.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们对先进工业的要求和落后农业国现实的矛盾2.下列关于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是在中共八大上提出来的B.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C.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D.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3.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下列关于八字方针的评述,正确的是A.从1960年开始实施B.在1959年到1960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情况下提出的C.1965年,国民经济巩固任务基本完成D.使我国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4. 文化大革命,全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简称文革。
下列关于文化大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A.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B.“九一三事件”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C.使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D.目的是防止资本主义复辟5.下列对十年文革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是近代以来党、国家、各族人民遭受的最严重挫折B.文化大革命的发生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C.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一次曲折 D.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6.右图历史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A.都是工业战线上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B.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C.都是社会主义改造中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D.都是一五计划期间涌现出来的英雄模范人物7.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主要成就的评述,正确的是A.1966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B.新建了宝成、鹰厦等30多条铁路C.新建了兰新、兰青、包兰三条公路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居于世界领先地位8.我国初步形成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是在A.一五计划期间 B.三大改造期间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国民经济恢复时期9.十年文革时期,我国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不包括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 D.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10. 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时代烙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乘云梯,摘棉花 坐着花生过黄河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中共八大,指明方向
1、时间:
年,中共在 召开
。
2、内容:
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 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3、意义: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 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这是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客观经济规律
教 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训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三、克服困难,调整经济
1、原因: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
②三年自然灾害
③苏联背信弃义,撕毁合同(600多),撤 走专家(带走图纸),在建工程停工
三年经济困难(59-61)
粮食 产量 大幅 减少
4000亿斤
3400亿斤 2870亿斤 2950亿斤
小 高 炉 群
瞎 指 挥
多炼钢铁多流汗,超过定额翻两番。 滚滚钢水心中燃,一心要把英国赶!
农业上:虚报产量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6月30日报道水稻
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
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
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 13043斤。
一颗白菜500斤,亩产小麦12万斤,土豆120万斤
只有公开、全面地自 下而上地发动群众进行斗 争,才能把被走资派篡走 的权力重新夺回来。
1、起因:
毛泽东错误认为面临
强调
,防止
危险, 。
2、概况:
(1)开始: 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2)兴风作浪,全面内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中共八大:1956年在北京召开,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总路线: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两大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加上当时自然灾害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国民经济调整:中共中央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知识点2“文化大革命”(1966年夏-1976年10月)
背景: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动乱表现:1966年夏天全面发动起来。
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成为实际指挥部,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判和揪斗,民主与法律受到践踏。
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冤案: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抗争: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
结束:1971年“九一三事件”,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中央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
影响:“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知识点3建设成就
工业建设: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成;到1965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
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铁路。
水利建设也取得很大成绩。
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英雄模范: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科技成就: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4月,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
作用: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要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要学习英雄模范人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奉献为民、勇于创新的精神。
3.“文化大革命”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的一起政治冤案。
4.“文化大革命”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是党内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
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经济领域的失误,“文化大革命”属于政治领域的失误,但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标志着“文革”结束,但“文革”的错误彻底被纠正则是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B)
A.开展土地改革
B.召开八大并制定正确的方针
C.发动“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2.《人民日报》元旦社论折射出时代的风貌,1959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中可能出现的主要词汇是(D)
A.真理标准、拨乱反正、经济建设
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C.联产承包、深圳特区、和平统一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3.新闻图片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如图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在(C)
A.1949年
B.1954年
C.1958年
D.1966年
4.1964年,周恩来在一次谈话中说:“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的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失误……”这段话中的“失误”是指(B)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知识点2“文化大革命”
5.1966-1976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挫折和损失的这场运动是(C) A.“四五运动”B.十年内战
C.“文化大革命”D.反右斗争扩大化
6.新华书店中有一本名为《共和国最大冤案》的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应该是(A)
A.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
B.江青一伙对谭震林等人进行批判
C.邓小平被排挤出中共中央委员会
D.邓小平被诬陷为“四五运动”的后台
7.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历史事件是(D)
A.“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口号的提出
B.毛泽东的逝世
C.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8.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
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别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C)
A.万里长征B.“大跃进”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点3建设成就
9.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我国有些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下列哪一项不是
..这一时期创立的(D) A.电子工业B.原子能工业
C.航天工业D.钢铁工业
10.“他身上体现出来的‘铁人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工人。
”“他”的典型事迹是(B) A.研制原子弹B.参加石油大会战
C.治理兰考灾害D.培育杂交水稻
11.《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
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C)
A.建设大庆油田B.研制原子弹
C.治理兰考“三害”D.培育杂交水稻
12.在60年代,人们流传着一句话:“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他的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影响了社会风尚,培养了几代人。
“他”是(D)
A.邓稼先B.王进喜C.焦裕禄D.雷锋
03能力提升
13.下图是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C)
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
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调整
D.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14.“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B)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6年中共八大指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材料二: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什么。
答案: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2)材料二所说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有什么积极作用?又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积极作用: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存在问题: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容易产生不良影响。
(3)这个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又发动的两大运动是什么?这两大运动对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影响?为什么从那以后我们没有再见到此类社会现象?
答案:两大运动:“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严重损失。
原因:1961年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4)“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通过上述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应该吸取哪些教训?
答案:经济建设要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建设要符合本国的国情等。
(言之有理即可)
04直击中考
17.(2017·聊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A)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2017·淮安)下图是小明在复习时绘制的时间轴。
其中,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B)
A.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D.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
19.(2017·呼和浩特)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D) A.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