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姆的序思想及其哲学意义-东北大学

合集下载

玻恩 在物理界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玻恩 在物理界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应该包括对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和重要性的简要介绍,以及文章将要讨论的重点内容。

可以包括以下内容:玻恩(Max Born)是20世纪著名的理论物理学家,他对量子力学的贡献被广泛认可,并在物理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对玻恩的生平、贡献以及他提出的基本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同时,我们将探讨玻恩对量子力学的影响,以及他在物理界的地位和对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希望读者能更全面地了解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和他对物理学发展的重要贡献,以及展望玻恩理论未来发展的潜力。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玻恩的生平与贡献,包括他在科学界的成就和对物理学的重要贡献。

接着,我们将详细讨论玻恩提出的基本理论,以及他的理论对量子力学的影响。

最后,我们将总结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分析他的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意义,并展望玻恩理论的未来发展。

通过这些内容的呈现,读者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和他对科学世界的重要影响。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于探讨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以及他在量子力学领域所做出的贡献。

我们将深入了解玻恩的生平与工作事迹,分析他提出的基本理论以及对量子力学的影响。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能够全面地总结玻恩在物理界的地位,探讨他的理论对现代物理学的意义,并展望他的理论在未来发展中可能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玻恩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学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他对科学界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2.正文2.1 玻恩的生平与贡献玻恩(Max Born)是一位杰出的德国物理学家,生于1882年。

他在物理学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贡献,尤其在量子力学方面被广泛认可。

在他的物理学生涯中,玻恩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大学担任教授,并与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合作,如维尔纳·海森堡、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等。

他的学生中也有许多后来成为物理学家领域的大家。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社会学考研】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包含:各章名解

名词解释1.社会静力学: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它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的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公存和秩序的原则2.社会动力学:纵观人类理性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后必要阶段,所叙述的是这一基本秩序在达到实证主义这一最终阶段之前所经过的曲折历程3.社会事实: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说是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其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社会事实(P39)4.集体意识: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P46)5.社会互动形式:个人之间交往的方式,正是在这种交往方式中,交往构成为社会现实(P98)6.主观文化(个体文化):行为者产生、吸收和控制各种客观文化因素的能力与倾向,使已经内化了的各种文化因素在行为者那里的综合体现(P102)7.客观文化:指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制造和生产的各种文化因素8.社会行动:韦伯认为是指具有主观意义的且涉及他人的行动,即是一种包含社会关系的行动(P120)9. 社会化:指在一种社会关系中,社会行动的侨界建立在以理性为动机的利益的平衡或者同样动机上的利益的结合之上(P120)第一编 古典社会学理论第一章 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第一节 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1.孔德,法国人,实证主义社会学创始人,“社会学之父”2.孔德看来,“实证”一词的社会学含义包括:真实、有用、肯定、精确、相对3.孔德看来,我们的每一种主要观念、主要概念以及每一个知识部门,都乡侯经历三种不同的理论阶段:神学阶段(虚幻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实证阶段)利己主义情感 敬慕人性结构 活动 利他主义 崇敬才智 仁爱4.社会学注:孔德认为人性结构的“情感”决定社会的起源与性质5.孔德的学说是“唯心主义”思想第二节 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社会有机体论:蕴含明显的接收功能主义的系统论思想 社会进化论:建立在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础上2.斯宾塞从结构-功能变化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的进化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历史第三节 社会学研究的方法1.涂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首先,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即它具有客观性其次,社会事实对于个人具有约束能力 最后,社会事实具有普遍性属于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属于集体存在方式的形而上学(解剖学)事实对某一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的探求应从其他社会事实中去寻找 通过对社会内部环境的分析来解释社会事实的原因和功能 运用共变法验证因果关系的存在5.涂认为,社会学的目的是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客观研究,得出科学的结论为社会改良提供理论依据6.涂尔干认为,在各种比较法中,只有共变法是最具证明力的7.涂尔干强调,比较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中最合适、最重要的方法8.实证社会学在涂尔干这里开花结果,将社会学最为一门学科进入大学讲堂,他为实证主义社会学规定了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4.寻找社会事实的原因、分析其功能的方法第三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1.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社会与个人的关系方面、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2.涂认为,要彻底说明人类社会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的理解社会团结的本质特征,必须进行社会类型的划分3.涂根据社会各部门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紧密程度,将社会类型划分为:机械团结的社会和邮寄团结的社会4.涂认为,法律是社会团结的“表征”,社会团结的转变反映在法律中的主要变化5.涂认为,道德意识和社会规范化是社会团结的基础基础:建立在个人相似性和社会同质性基础上精神基础:集体意识法律特征:压制性制裁基础:建立在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基础上的一种社会联系方式 物质基础:社会分工法律特征:恢复性8. 涂认为,分工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结构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的转变9.涂认为,现代社会秩序之所以可能的原因是常态分工常态分工:社会团结的正面功能10.社会分工 失范分工:角色与规范不同步根本 原因 强制分工:一种不平等的分工 人口增加 不协调分工:原因是不适当的分工组织的出现, 导致社会成员行动不和谐、劳动积极性缺乏11.涂认为,社会分工要想产生有机团结光靠人们遵守社会规则、各行其则还不够,他们之间的责任还必须相互适应和平均分配12.涂认为,只有在机会均等的基础上消除不平等并达到公正合理的条件下,才能实现有机团结第三节自杀论1.实证研究的典范:《自杀论》2.涂认为,自杀倾向取决于社会因素原因:绝望的生无可恋分析方法: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两方面着手“过多的限制”所造成(压力过大)4. 涂概括自杀的一般社会原因:自杀主要为社会整合、道德秩序等社会事实多决定,与社会的集体性倾向相呼应,而与自然环境和个人的心理生理联系较少。

世界有序与无序的探讨

世界有序与无序的探讨

人类认识开始从绝对走向相对,从确定走向可能。当然也有其局限 性。
波尔兹曼的“涨落
波尔兹曼在对气体分子运动的研究中,最先对熵增加进行了统计 解释按照这种解释,热平衡态附近总存在着偶然的“涨落”现象, 这种涨落现象并不遵从热力学第二定律。 由此,波尔兹曼将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推广到宇宙中,认为整 个宇宙可以看成类似在气体状态的分子集团,围绕着整个宇宙的 平衡状态则存在着巨大的“涨落”。即使在与整个广延的宇宙相 比极其渺小的恒星系和银河系中,在短时期内也存在着这种相对 的热平衡附近的“涨落”。按照这种假说,宇宙就必然会由平衡 态返回到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衡态。在这个区域,熵不但没有增加,而且是在减 少。因此,宇宙也就不可能产生“热寂”。
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看世界的有序和 无序
热寂说 麦克斯韦妖 波尔兹曼提出的几率与涨落 现代热力学的崛起 有序与无序的对立统一
1.1850 年,克劳修斯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热量不可自动地从低温 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在孤立系统中,任何热力 学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2.经典力学解释世界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化——熵增原理。一些现象如墨 水扩散,盒子里的小球从有序到无序(类似于扩散),人死而不能复 生…这些不可逆过程存在共同特征,于是用熵这个函数对其描述,热 力学系统的变化过程总是朝着熵增加的方向进行。这就是克劳修斯提 出的“熵增 原理”。其深刻意义是指出了自然界的一切过程都是有方 向性的。 3.1862 年,克劳修斯把这一结论推广到整个宇宙,并指出,对于宇宙这 个孤立系统,它的熵同样要趋于极大。宇宙越接近熵的极大,进一步 变化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旦达到熵的最大状态,它的一切变化就将停 止,宇宙进入了一个死寂的永恒状态。那么宇宙最终灭亡?
”涨落说”的缺陷

伯格曼密封

伯格曼密封

伯格曼密封伯格曼密封:关于时间、空间与遗忘的哲学思考在20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中,汉斯·伯格曼(Hans Bergman)以其独特的密封哲学思考深入了存在的本质。

密封,作为一种象征性的符号,意味着时间、空间与遗忘。

本文将从伯格曼哲学的角度,探讨时间、空间与遗忘的含义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首先,时间的含义与作用在伯格曼的密封哲学中,时间的存在与人类生命的不确定性息息相关。

他通过对时间的深入思考,试图揭示时间的本质及其对人类生命的影响。

他认为,时间是一种抽象的概念,是我们对生命过程中各种变化的一种概括。

时间不能被冻结,它不斷流逝,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地感知和体验来把握它。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试图理解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关联,以及如何让时间变得有意义。

其次,空间的意义同样体现在伯格曼的密封哲学中。

他认为,空间是一种既抽象又具象的概念,它包含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

空间的本质在于它作为一种容器,为人类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

然而,空间也是一个变量,它随着人类活动的改变而产生动态的变异。

这种变异使得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不断地寻找安全感,而这种寻找也影响着我们与空间的关系。

再者,伯格曼从遗忘的角度来思考时间、空间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他认为,遗忘是人类对时间、空间这两种抽象概念的逃避。

我们在面对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改变时,常常不约而同地遗忘了一些重要的经历和记忆。

这种遗忘让我们无法重拾过去的岁月,也使得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地追求新的体验和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试图从遗忘中寻找生活的意义,而这种意义也影响着我们与他人的关系。

总之,伯格曼的密封哲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深入思考时间、空间与遗忘的哲学视角。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变动频繁的社会中,我们被不断的变革所包围,时间、空间与遗忘的意义尤为突出。

我们应该意识到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努力去理解它们与我们的关系,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论戴维·玻姆的整体论思想

论戴维·玻姆的整体论思想
3l 4
21. 第2 哲 社 科 版 露 霉 墨 蓦 墓 圜 003 3 学 会 学 l 置 重 臣 譬 墨 卷
当接 着 反 转 手 柄 时 , 先 的 墨 水 滴 又 重 新 出 现 原 了 , 是 从 甘 油 中 “ 展 ”出 来 的 。此 后 , 个 它 拓 这 的 , 实 质 上来 源 于 亚量 子 层 级 的 涨 落 。 它
解 , 个整 体 绝 不 是 静止 的或 完 结 了的 , 是 一 这 而
个 运 动 的 和 展 开 的无 终 结 过 程 。 整 体 的 实 在 ”
观 可 以说 是玻 姆 哲 学 的基 础 。 玻 姆 自 然 哲 学 的 两 大 基 石 是 : 子 势 量
学 表 达 。墨 水滴 一 甘 油 实 验 是玻 姆 用 来 解 释他 的 隐序 ( 入 ) 卷 和显 序 ( 展 ) 论 的 一 个 形 象 拓 理 化 比喻 , 一 个 唤起 玻 姆 灵 感 的 实验 , 以值 得 是 所 提 。最 初 它 是 B C 电 视 台 播 放 的 由 英 国皇 B
家研 究 所 安 排 的 一 个 实 验 : 一 个 特 制 的 广 口 在 瓶 内装 有 一 个 由其 顶部 的 手柄 操 纵 的 可旋 转 的 圆 柱体 。在 玻 璃瓶 与 圆柱 体 之 间 的 狭 窄空 间 内 盛满 甘 油 , 从 瓶 的上 方 滴 入 一 滴 墨 水 。玻 姆 再 发现 : 手 柄 旋 转 操 作 时 , 色 墨 水 已 “ 入 ” 当 黑 卷
子 势 因果 解释 、 隐序理 论 中都 有所反 映 。它为我 们研 究整体 论提供 了新 的视 角。 关键 词 : 维 ・ 戴 玻姆 ; 学哲 学思想 ; 体论 科 整 中图分类号 : 0 1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 78 4 ( 0 0 0 -340 N3 A 10 —4 4 2 1 ) 30 1 - 5

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

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

德布罗意与玻姆:量子力学因果解释纲领比较
曹志平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年(卷),期】1998(15)2
【摘要】因果解释学派是量子力学解释中最活跃、最经人注目的反主流派。

本文通过对对比分析德布罗意和玻姆在物理学和哲学上持的没观念,分析了双重解理论一量子势解释在物理学上的分歧,探讨了它们从基本一致的出发点走向对峙与背离的认识和方法论原因。

【总页数】4页(P16-19)
【作者】曹志平
【作者单位】中南工业大学文法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413.1
【相关文献】
1.关于德布罗意假设和德布罗意波的教学探讨 [J], 韩景春;苏昭霞
2.德布罗意和物质波理论的诞生——纪念德布罗意诞辰110周年 [J], 杨发文
3.L.德布罗意和D.玻姆 [J], 沈惠川
4.德布罗意与物质波:纪念L.德布罗意逝世10周年 [J], 杜晓红;刘玉瑛
5.L.德皮罗意的德布罗间波概念—纪念L.德布罗意诞生100周年 [J], 杨懋沧;周旋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玻姆的隐卷序理论

玻姆的隐卷序理论

玻姆的隐卷序理论作者:张桂权摘要:玻姆提出的隐卷序理论以“整体”或“整体性”、“隐卷序”与“显展序”、“卷入”与“展出”、“全运动”、“能”或“能量海”等为基本概念,对宇宙、时空、运动、意识等重大哲学问题进行了独特的探讨。

本文对玻姆的隐卷序理论给予了较详细的叙述和分析。

关键词:玻姆哲学思想隐卷序理论整体性戴维·玻姆(David Joseph Bohm , 1917~1992)是饮誉当代的量子物理学家和科学思想家。

他以反潮流的大无畏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对玻尔创立的量子力学正统观点提出了挑战,同时致力于量子理论的新解释,提出试图超越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又把二者包括在内的隐卷序理论。

作为关心实在本性的物理学家,玻姆在量子力学的基础研究中和隐卷序理论的建立过程中始终贯彻了哲学的探索和追求。

他坚持实在的整体性、过程性和联系性,反对其片断性、机械性和孤立性。

可以说,玻姆创立了一种整体—隐卷序的自然观或实在观,他用这种实在观解释物质与精神、时空、运动等基本哲学问题,进行了很有意义的探索。

下面我们来介绍和简评玻姆的隐卷序理论*。

玻姆在为自己的主要著作之一《整体性与隐卷序》写的“前言”中说,“在我的科学和哲学著作中,我主要关心的是把一般实在的性质和特殊意识的性质作为一个结合的整体来理解,这个整体决不是静止的或完结了的,而是一个运动的和展开的、无终结的过程。

”[1] 整体的实在观可以说是玻姆的哲学基础,而玻姆的“整体”或“整体性”从哲学上来自亚里士多德的“有机体”、怀特海的“过程”、玻姆的主要对话伙伴之一印度哲学家克里什纳默蒂(J.Krishnamurti)的精神整体;从科学上来说,来自相对论的“场论”和量子理论的“量子势及量子整体 * 玻姆的隐卷序理论是他的序、度、结构观点的深化,鉴于我在《玻姆的序—度—结构的观点述评》(《自然辩证法研究》1995年第5期)中已讨论了他的序、度、结构观点,本文只讨论他的隐卷序理论。

Posthumanism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想起源与演化

Posthumanism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想起源与演化

Posthumanism后人类主义哲学思想起源与演化近年来,Posthumanism(后人类主义)已经成为哲学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这一哲学思潮试图超越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探索人类与技术、自然界以及其他存在形式之间的关系。

Posthumanism发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哲学对于人类本质的质疑,人们开始思考人类是否能够超越自身的局限,以及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的定义。

Posthumanism的基本概念源于科幻作家Olaf Stapledon的著作《向遥远的未来》(Last and First Men),该作品于1930年发表。

这一概念在1950年代被引入哲学领域,被认为是一个哲学上的思想实验。

Posthumanism试图质疑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认为人类并非宇宙的核心,而是存在于一个更为广阔的生命网络中。

这一观点反映了人们对于科技进步和人类发展的希望以及对于人类自身局限性的认识。

在20世纪后半叶,Posthumanism开始获得更多学者的关注。

其中一个重要的思想家是法国哲学家Gilles Deleuze,他提出了“Posthuman”(后人类)的概念,以反驳人类中心主义。

他认为,人类自身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与其他存在形式相互关联。

在他的思想中,Posthuman被视为一种超越主体性和一致性的存在。

Deleuze的理论为后来的Posthumanism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理论脉络。

除了Deleuze,Donna Haraway的理论也对于Posthumanism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她的著作《混杂的狗和文化理论》(The Cyborg Manifesto)中,她提出了“混血质”(cyborg)的概念,认为人类不应仅仅被定义为一个有机体,而是与技术交织在一起的“生物工艺”(cyborg)。

通过这一观点,她试图打破“自然”和“人工”之间的二元对立,认为技术和自然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卷第3期2017年5月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o f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V o l .19,N o .3M a y2017d o i :10.15936/j.c n k i .10083758.2017.03.003 收稿日期:20160919作者简介:陈向群(1983),男,江西九江人,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科学哲学研究㊂ ① 隐变量解释,也称隐变量理论,是玻姆在20世纪50年代所提出的关于量子力学的一种解释,其主要目的在于试图弥补量子力学正统解释(哥本哈根解释)对于物理实在描述的不完备性㊂但由于在隐变量解释所涉及的两类变量中,只有波函数是间接隐含于量子测量之中,而粒子变量则是直接显示于测量之中,因而这一解释在称谓上遭受到贝尔(J .S .B e l l )的质疑,于是玻姆后来取消了 隐变量 一词,而直接将其改称为本体论解释或量子势因果解释㊂玻姆的序思想及其哲学意义陈向群(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0096)摘 要:序,是玻姆最具哲学意味的思想观念㊂玻姆认为,序的普遍性含义就是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它是对物理学史发展规律的概括和总结㊂不仅如此,玻姆还基于其量子力学研究,相继提出了隐缠序㊁显析序和生成序等极具量子理论意蕴的序观念,并从整体性㊁普遍性和创造性意义上对它们进行详细地说明㊂通过分析玻姆的序观念,它不仅对我们理解意识与物质的关系㊁宇宙㊁时空㊁科学及社会等问题都有着积极的哲学意义,而且还是对以机械论㊁还原论和主客体二元论为特征的近现代哲学的超越,具有着后现代哲学的精神,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学习㊂关 键 词:戴维㊃玻姆;序;隐缠序;显析序;意识;宇宙中图分类号:N 0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7)03-0232-07O r d e r C o n c e p t o f B o h m a n d I t s P h i l o s o ph i c a l S i gn i f i c a n c e C H E N X i a n g -qu n (S c h o o l o fH u m a n i t i e s ,S o u t h e a s tU n i v e r s i t y ,N a n j i n g 210096,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O r d e rh a sb e e nc o n s i d e r e dt h e m o s t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c o n c e p ti n B o h m s t h o u g h t s .B o h m b e l i e v e d t h a tt h e g e n e r a l m e a n i n g o fo r d e ri s s i m i l a r i t y in d i f f e r e n c e a n dd i f f e r e n c e i ns i m i l a r i t y ,w h i c h i s as u mm a r y an dc o n c l u s i o n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l a w o f p h y s i c s h i s t o r y.F u r t h e r m o r e ,b a s e d o n t h e r e s e a r c h o f qu a n t u m m e c h a n i c s ,B o h m p u tf o r w a r dt h eo r d e r st h a th o l dt h e m o s t q u a n t a l m e a n i n g ,i n c l u d i n g i m p l i c a t e o r d e r ,e x pl i c a t e o r d e ra n d g e n e r a t i v e o r d e r ,a n d a n a l y z e d t h e m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o fw h o l e n e s s ,u n i v e r s a l i t y a n dc r e a t i v i t y in d e t a i l .A na n a l y s i so fB o h m so r d e rc o n c e p tn o to n l y i so f p o s i t i v e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s i g n i f i c a n c et o h e l p u s u n d e r s t a n d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e t w e e n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a n d m a t t e r ,u n i v e r s e a n d t i m e -s p a c e ,s c i e n c e a n d s o c i e t y a n d s o o n ,b u t a l s o i s i n c l i n e d t os u r p a s s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n d m o d e r n p h i l o s o p h y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db y m e c h a n i c a l t h e o r y ,r e d u c t i o n t h e o r y a n ds u b j e c t -o b j e c td u a l i s m.T h u s ,B o h m so r d e r c o n c e p t h a st h e s p i r i t of p o s t -m o d e r n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d e s e r v e s i n d e e p s t u d y a n d e x pl o r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D a v i d J .B o h m ;o r d e r ;i m p l i c a t e o r d e r ;e x p l i c a t e o r d e r ;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u n i v e r s e戴维㊃玻姆(D a v i d J .B o h m ,1917 1992)是当代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㊁科学思想家和自然哲学家㊂他在量子力学领域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出了量子力学的隐变量解释①,对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㊂然而,作为一个科学思想家的玻姆,他在研究量子力学的同时,还始终坚持着对哲学问题的研究㊂玻姆坚信,科学研究的任务不仅仅只是对自然进行描述,更重要的还在于对自然进行深刻的理解[1]7㊂于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玻姆在其量子力学研究基础上相继提出了隐缠序㊁显析序及生成序等极具哲学意味的序观念,以整体性㊁过程性和连续性的思想,来探讨意识与物质关系㊁宇宙㊁时空㊁科学及社会等问题,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世界观㊂英国‘出版周刊“曾经这样评价玻姆的贡献: 戴维㊃玻姆,20世纪最具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对物理学㊁哲学㊁意识㊁语言和教育都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㊂ [2]2一㊁玻姆对 序 的概念解释及其历史考察序(o r d e r),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概念㊂从词义上,我们可以说顺序㊁秩序;从功能上,它可以泛指生命的生长序㊁生物的进化序,甚至是社会的发展序;从指称上,它还可以指思维的序㊁语言的序和音乐的序;此外,我们还可以以 有序 和 无序 来说明事物的自身性质和状况㊂序的概念如此之广,以至于我们无法对其用词语进行精确定义,只能在与其相关联的情况中对其进行模糊描述,以表达特定意义上的 序 含义㊂然而,玻姆基于其所具有的深厚物理学知识基础,通过考察物理学在各时期的发展规律及其特点,对 序 作了总体意义上的总结,认为 序 的本质就是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㊂可以说,玻姆是迄今为止,第一位真正意义上对 序 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科学思想家和哲学家[2]78㊂应该如何来理解玻姆对于 序 的所作的分析呢?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玻姆对直线中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所作的解释,如图1所示[1]129㊂图1几何直线中的序在图1中,从线段A到线段G中,线段A与线段B之间长度和方向相同,但位置不同,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线段B与线段C之间,以及线段C与线段D之间,以此类推,直到线段F和线段G㊂这就是说,各相邻线段之间既存在着长度和方向的相同,同时又存在着位置的不同,呈现出 相似性 和 差异性 的共存,或说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㊂用 比率 ①来对其进行表达就是:AʒB=BʒC=CʒD=DʒE=EʒF=FʒG㊂而且,玻姆认为,由于每个线段只有位置是不相同的,那么,在上述直线中,它们的 比率 也是相等的㊂为了从更深层面来解释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玻姆还详细考察了曲线中的 序 ㊂具体见图2[1]130㊂图2曲线中的序在图2中,曲线A J由三条方向和位置不同的线段(A B C D㊁E F G㊁H I J)所组成,而且在每一条线段中,又存在着方向和长度相同但位置不同的短线㊂那么,线段A B C D中的 序 ,用 比率 对其进行表达,即:AʒB S1=BʒC㊂其中,S1代表沿线段A B C D方向上的 比率 ,称之为 第一类相似 ㊂相对应地,用 比率 来描述线段E F G和H I J,则可以分别表达为:EʒF S2=FʒG和HʒI S3=IʒJ㊂其中,S2和S3分别代表沿线段E F G 和线段H I J方向上的 比率 ,称之为 第二类相似 和 第三类相似 ㊂在玻姆看来,与图1中线段A到G之间仅仅存在单一相同的 序 不同,在图2曲线A J中,则存在着两个级别的 序 ,分别是:线段A B C D㊁E F G和H I J内部的 序 ,玻姆称之为第一级别的序;曲线A J三个线段A B C D㊁E F G 和H I J之间的 序 ,玻姆称之为第二级别的序㊂而且,在曲线A J中,第二级别的序之间也存在着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用 比率 来表达,即:S1ʒS2=S2ʒS3㊂通过以上两个例子,玻姆向我们详细解释了332第3期陈向群:玻姆的序思想及其哲学意义①这里所说的 比率 即是相似性的百分比,如文中所说的线段比率AʒB=BʒC,就是说线段A和线段B的相似性百分比等于线段B和线段C的相似性百分比㊂序 所具有的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的普遍性特征㊂在玻姆看来,只要是序,它都离不开 相似性 和 差异性 ,无论是词义上的序㊁功能上的序㊁指称上的序甚至是 有序 和 无序 ,都是 相似中有差异 和 差异中有相似 ㊂玻姆说: 要依据一条普适定律来表达自然过程序的某个基本特征,实际上就是断言,对于该过程的整体来说有意义的基本差别是什么,以及什么是这些差别中相应的相似性㊂ [3]12然而,玻姆对序所作的普遍意义上的解释是从何而来的呢?如果深入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它是基于对物理学史发展和演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㊂可以说,玻姆的 序 观念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㊂自古希腊时期开始,序的观念就存在于人类社会中㊂例如,人们根据当时的算术和几何知识,使用数学方法准确地描述出行星和天体的运行轨道,其中就运用了序的思想㊂亚里士多德把宇宙比做活的有机整体,在这个整体内,每个物体在受到特定的力的作用下各自运动,互不干扰,其中就包含了原因的序和运动的序[1]124125㊂总的来说,这个时期的序主要在于描述自然界中物体运动规律,玻姆称之为自然序㊂进入近代以来,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典物理学在伽利略和牛顿等人的努力下建立起来, 序 的观念较之以前又有了新的内涵㊂在经典物理学中,宇宙中所有物体的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是决定论的,根据一个物体的位置可以严格推算出另一个物体的准确位置㊂玻姆将经典物理学中的 序 称之为经典序或机械序㊂20世纪以来,随着相对论取代经典物理学理论在物理学中取得了统治地位, 序 的观念进一步发生了变革㊂在相对论中,宇宙中物体运动在空间和时间上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相对运动;物体之间的位置并不是确定性的,而是相对性的,共同存在于宇宙场中㊂于是,在相对论中, 序 就有着未分割的整体性特征,玻姆称之为相对序或未分割的整体性序㊂在20世纪20年代,随着量子力学的建立,人们发现量子系统中的粒子既可呈现波性,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它时刻处于两种或多种状态的叠加㊂两个关联粒子,无论相隔多么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测量,必然会扰动另一个粒子的状态;对同一个粒子的动量测得越准,位置就难以测得准,反之亦然㊂这样,量子系统中的粒子就具有 叠加性 纠缠性 及 不确定性 的运动规律,玻姆称之为量子序[4]㊂然而,在玻姆看来,物理学每个发展阶段之间并不是毫无关联的,相反,各个阶段之间都是一种前后的继承和创新关系㊂例如,经典序虽然继承了自然序中的运动观念,但与自然序中的自然运动不一样的是,它是一种机械运动;同样,相对序虽然继承了经典序的对宇宙运动的普遍性描述,但与经典序中的机械运动不同的是,它是一种相对运动;再者,量子系统中的粒子由于具有纠缠性和叠加性特征,它也就同样具有相对序中不可分割的整体性特征,但与相对序的整体性不同的是,量子序中的整体还是一种未破碎的整体㊂这样,玻姆通过分析物理学各个发展阶段之间的继承和创新关系,得出了普遍意义上的序观念,即 相似的差异和有差异的相似 ㊂二㊁玻姆序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毋庸置疑,玻姆从普遍意义上对 序 所作的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解释是极具意义的㊂然而,作为一个物理学家的玻姆并不满足于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玻姆在其量子力学的研究基础上,又相继提出了隐缠序㊁显析序和生成序等极具量子理论意义上的序观念,进一步深化了序的内涵㊂1.隐缠序和显析序隐缠序(i m p l i c a t eo r d e r)和显析序(e x p l i c a t e o r d e r)是玻姆在20世纪70年代所提出的序观念,主要体现在其1973年所发表的论文‘量子理论是物理学中新序的一种征兆物理学定律中的隐缠序和显析序“中㊂玻姆认为,隐缠序和显析序是量子力学所特有的序观念,是基于其隐变量解释基础上的新序㊂然而,到底何为隐缠序和显析序呢?从字面上来理解, 隐缠序 ,即 隐含 着某种规律的序;而 显析序 ,即 显现 出某种规律的序㊂显然,它们是两个相对的术语㊂玻姆认为,隐缠序中的 序 处于不断地 卷入 中,而显析序中的 序 则处于不断地 展出 中,因而,玻姆又将 隐缠序 称为 卷入序 (e n f o l d e do r d e r),而将 显析序 称为 展出序 (u n f o l d e do r d e r)㊂玻姆关于隐缠序和显析序的灵感来源于 墨水 甘油 实验,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由两个同轴的玻璃筒所组成的实验装置中加入很稠的流体甘油,然后缓慢转动外面的玻璃筒,使得黏稠43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的甘油均匀扩散开来㊂这时,将一滴不易溶解的油墨加入到黏稠的甘油中,再次转动外面的玻璃筒,使得油墨 随机地 扩散到整个流体当中,形成一条黑色的线㊂但是,如果反转外面的玻璃筒,墨水线又会往回缩,直至形成最初的墨水滴形状[5]87㊂玻姆认为,墨水滴之所以能在扩散之后又恢复原来的形状,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隐含了某种序,它被 卷入 或 隐含 在黏稠的甘油中,玻姆称之为隐缠序;而当反转玻璃筒时,隐含在其中的序就会显现出我们能清楚看到的序,玻姆称之为显析序㊂如果用M来表示同轴玻璃筒中 甘油 墨水 混合物经过若干次转动而卷入时的变化,用D来表示滴入的墨水在卷入位置上的位移㊂那么,当第n滴墨水滴入时,M n就表示该混合物经过n次卷入时的变化,D n则表示其位移的变化,总的状况为M n D n㊂如果Q n=M n D n,那么,随着不断地转动玻璃筒,存在着 相似的差异 ,用数学形式表达为:Q nʒQ n-1=Q n-1ʒQ n-2 =Q n-2ʒQ n-3= [1]178㊂如果说,墨水 甘油实验生动地解释了何为隐缠序和显析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那么,全息图片的例子则表明了隐缠序所具有未破碎的整体性特征㊂我们知道,相比较于传统相片中信息的定域储存,全息图片对原物体的信息记录是全域的储存,所以,即便全息图被分割成破碎片状,我们仍然能通过不完整的全息图观察到原物体的整个结构样貌㊂玻姆认为,这是由于原物体的 每一空间区域中,整个被照亮结构的序被 卷入 和 携带 到光的运动之中 [6],从而使得全息图片的每一空间区域都记录了原物体的整个结构和信息,而这种 卷入 或 隐含 在光运动过程中的序就是一种隐缠序㊂玻姆指出,全息图片中信息的 卷入 和 携带 就如无线电波的信号传送一样,是在运动中进行的,因而隐缠序事实上还是一种全运动的序,体现了一种未破碎性的整体㊂不仅如此,在玻姆看来,隐缠序特别适合用来解释意识在人脑中的形成过程㊂玻姆认为,意识就如一张全息图片,它是在对物质的全息投影过程中所形成的㊂当我们看物体时,物体所有的信息被卷入到我们的脑各个区域的神经细胞中贮存起来,由于各个脑区之间通过神经信号相互关联,那么,贮存在神经细胞中的物体信息就类似于一张全息图贮存在大脑中,当大脑的全息记录被激活时,就会产生一种神经能量图样,即所谓的意识[5]105㊂关于隐缠序对意识的解释,玻姆还认为,由于意识具有某种明晰性和隐含性,因而隐缠序不仅能解释思想等直接意识经验,而且能解释包括思想的实际结构㊁功能和活动等间接意识经验[1]224㊂2.生成序生成序(g e n e r a t i v eo r d e r)是玻姆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所提出的一个序观念,主要体现在他与F.D.皮特所合著的‘科学㊁序与创造力“一书中㊂关于生成序,从字面上来理解,是指事物在其生长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某种规律性的序㊂例如,一种生物从其萌芽开始,到其成长㊁成熟,再到衰落和消亡的整个过程,所体现的这种演化规律就是一种生成序㊂然而,玻姆对生成序的理解则与之有所不同,他虽然不否认生成序与事物的进化发展有关,但他更强调的是,这种进化发展不是事物外部的,而是内部的生成机制,而且,这种生成机制与创造性有关㊂ 生成序主要不涉及进化的外部方面和连续序列中的演化,而是涉及显现事物的更深和更内在的序,而且它是创造性地从这些事物中产生的㊂ [7]148关于生成序,玻姆主要是通过 分形序 (f r a c t a l o r d e r)概念来说明的㊂20世纪70年代,法国数学家比诺埃特㊃曼德尔布罗特(B e n o i tB. M a n d e l b r o t)着眼于精确计算海岸线的长度而提出了 分形 的概念㊂他认为,由于海岸线的不规则性,无法用尺子对其进行精确地测量,假如按一定 分形 规律将其转化为形状相似的数学图形,就可以精确测量得出海岸线的长度㊂这样,曼德尔布罗特创造了 分形 (f r a c t a l)概念,其主要在于试图将难以测量的不规则图形,通过 分形 转化为可以精确测量的数学图形㊂玻姆认为,在 分形 过程中,物体所呈现出具有的动态演化性的规律就是一种分形序㊂为了更加清楚地解释何为分形序,玻姆通过对几何三角形的分形过程为例作出说明㊂具体见图3[7]150㊂图3分形序所形成的分形图在图3中,基本图形(b a s i c f i g u r e)为几何三角图形,小三角形 为生成元(g e n e r a t o r),它作用于三角形的每个边上形成六角星,之后,生成元再作用于六角星的每个边又形成后面更复杂的图形,以此类推,直至产生几乎没有斜面的近似圆532第3期陈向群:玻姆的序思想及其哲学意义的图形或 科契雪花曲线 ㊂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每一个新图形都是基于前一个图形的基础上所演化形成的,而这个演化的基本单位都是小三角形 ㊂这样,每个图形之间在具有相似性的同时,也具有差异性,如此生成演化过程所形成的 相似性差异和差异性相似 就是生成序㊂关于分形图,玻姆认为,与自古希腊时期以来的通过高度人工方法所形成的几何三角形或矩形相比,这些通过分形序所产生的新图形更接近自然形式,因为其分形的过程更接近自然界的物理和生物过程[2]94㊂关于生成序,玻姆认为,生物学中也存在生成序㊂例如,地球上各种枝繁茂盛的植物是在 原始植物 (u r p f l a n z e)基础上演化而来的,植物的演化生成遵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机制㊂从初始植物到复杂植物的动态演化过程中,源起于以叶子为生成元的一系列生成运动㊂初始植物形态与演化后的复杂植物形态之间,既存在着以叶子为基本单元的相似性,又存在着演化后形态变化的差异性,即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即在植物的动态演化过程就隐含了某种规律性的序,即生成序[7]160161㊂这样,玻姆在形态学上通过生成序把植物统一了起来,为我们更好地理解植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序基础上的解释㊂不仅如此,玻姆还认为,艺术中也同样存在着生成序㊂以画家进行绘画创作为例,当画家进行绘画时,实际上是分许多个阶段进行的,而每一个阶段的图画就如一个分形图,后一个分形图必须在前一个分形图的基础上才能生成,直至完成整幅绘画㊂此外,画家在绘画时,他们的脑海中在一开始时就具有的对画的某种一般观念或直觉就是一种生成元,它 隐含 或 卷入 在最终的作品内[7]162168㊂所以,绘画创作的过程不是无章可循的,而是画家以一定的序的方式进行的,这种循序渐进的序就是生成序㊂以上,玻姆通过分形序所具有的数学生成概念,对生成序作了形象地说明㊂在玻姆看来,生成序是具有普遍性的概念,它不仅存在于数学㊁植物学和艺术中,事实上,我们还可以从社会㊁科学和人生中找到生成序的原型①㊂特别是,玻姆还将隐缠序理解为物理学中的生成序,更是赋予了生成序所具有的深刻内涵㊂3.玻姆序思想的特点分析上述,笔者就玻姆序思想的主要内容隐缠序㊁显析序和生成序分别作了详细的介绍㊂然而,这还远远不够,为了能更加深刻地理解玻姆的序思想,我们还须对其序思想的主要特点进行分析㊂在笔者看来,玻姆序思想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整体性㊂它是玻姆序思想的最主要特征㊂无论是在玻姆的生成序还是隐缠序中,其中都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过程㊂例如,在生成序中,新事物的生成必须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以生成元的不断重复才能实现,新旧事物之间体现着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㊂无论是海岸线的形成㊁植物形态的进化还是艺术品的创作,无不体现了这种连续性的过程㊂而在隐缠序中, 每个空间和时间区域结构都包含着一个 卷入 其中的总体结构 [1]164㊂宇宙就如一张全息图片,每个部分都 隐含 了整体的所有信息,这更是说明,隐缠序中的整体还是一种未破碎的整体㊂(2)普遍性㊂玻姆认为,序是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的,它是一种普遍现象㊂以生成序为例,在‘科学㊁序与创造力“一书中,玻姆不仅从数学㊁植物学和艺术领域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论述,还从科学㊁社会及意识领域去分析生成序其背后所具有的深刻意蕴㊂以此,玻姆试图向我们表明,自然界和社会中万事万物的内在进化机制都遵循着 自相似性原理 ,即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的 生成元 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2]100,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造性演化过程㊂再者,就隐缠序来说,玻姆不仅在量子场中寻找到 隐含 在其中的序,他甚至还将其扩展到社会㊁宇宙㊁人生㊁艺术,以及意识等各个领域,以此来说明隐缠序所具有的重大而普遍的哲学意涵㊂(3)创造性㊂玻姆认为,序不是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带有创造性的动态演化过程㊂玻姆在‘科学㊁序与创造力“一书中就明确指出,对于生成序的研究,我们的主要目的不在于提出一种新的科学理论,而在于理解创造的意义㊂无论是数学㊁植物学还是艺术中的生成序,它们都是以生成元632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9卷①有关生成序在社会㊁科学和人生几个方面的体现,可以具体参见:B o h m D,P e a tF D.S c i e n c e,O r d e ra n dC r e a t i v i t y[M]. L o n d o n:R o u t l e d g e,1987:189270.为基础上的创造性过程,特别是,艺术作品中生成序的创造性尤其明显㊂这是因为,艺术作品中的生成序不是一个单一的序,而是一个包含了线㊁形态㊁色彩㊁空间和运动等多重序的高度复杂的序系统㊂每种序之间相互结合㊁相互补充,直到它们整合成一个综合性的生成序时,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才真正完成,同时也在艺术作品中创造了新序[7]163㊂三、玻姆序思想的哲学意义综上,笔者不仅详细介绍了玻姆对 序 所作的普遍意义上的解释: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而且,对玻姆序思想中几种典型的序,即隐缠序㊁显析序和生成序作了相应地阐述,分析了它们所具有的整体性㊁普遍性和创造性的特点㊂然而,透过对玻姆序观念及其主要内容的梳理,笔者认为,玻姆的序思想不仅对我们理解意识与物质关系㊁宇宙㊁时空㊁科学及社会等问题有着积极的哲学意义,而且还是对以机械论㊁还原论和主客体二元论为特征的近现代哲学的超越,具有着后现代哲学精神㊂首先,玻姆从隐缠序角度将意识理解为物质的全息投影,对意识与物质关系作了整体论上的诠释㊂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哲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㊂例如,笛卡儿就提出心身关系的二元论,认为意识与物质是两个相互分裂的不同实体㊂在笛卡儿之后,围绕着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又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二元论,如实体二元论㊁属性二元论㊁自然主义二元论等,甚至,围绕着意识与物质谁先谁后的问题,还产生了哲学的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大派别㊂总而言之,在传统哲学中,意识与物质是相互对立的二元分离关系㊂然而,在玻姆的隐缠序中,意识被理解为人脑中对物质的全息摄影过程则对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作了整体论上的诠释㊂玻姆认为,意识是物质信息经由视网膜 卷入 到我们的大脑各个脑区的神经细胞中,以全息图形式贮存起来,当全息记录被激活时而 卷出 的感官经验㊂从这个意义上说,意识与物质的关系不再是二元分裂的,而是一种相互卷入的关联性整体,就如磁铁的南北极,虽然分属两个相反方向,但任何一方都离不开另一方而存在,双方共同存在于两极所组成的大磁场中[8]㊂玻姆说道: 在某种意义上,意识(包括思想㊁情感㊁欲望㊁意志等)应该用隐缠序连同作为一个整体的实在来理解㊂这就是说,隐缠序既适合用于解释物质(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也适合用于解释意识,因此,隐缠序就有了理解这两者一般关系的可能,从这种关系中,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共同基础的某种观念㊂ [5]103104其次,玻姆从全息过程来理解宇宙有助于我们从整体性角度来看待宇宙㊁时间和空间㊂在经典物理学看来,宇宙中物质运动是机械和确定性的,各部分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独立性㊂然而玻姆从量子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宇宙中粒子的 波 粒 模式能激发 零点能 (z e r o p o i n t e n e r g y),巨大的 零点能 相加组合就成了浩瀚的能量海(o c e a no f e n e r g y)[5]98㊂在玻姆看来,隐缠序就存在于能量海之中㊂因为,其中包含了各子系统与系统㊁系统与宇宙之间在物质㊁结构㊁能量和信息等方面的全息对应㊂这样,宇宙就是一张全息图,宇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就不是牛顿物理学所理解的机械性的关联,而是各个部分之间一种全息关联,即每个部分都包含着整体的信息和结构㊂不仅如此,玻姆还认为,隐缠序中的空间和时间也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即在隐缠序中, 空间和时间不再是确定不同成分相互依赖或相互独立的主导因素㊂相反,各种成分之间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基本联系 [1]36㊂这样的时空观,既不同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也不同于爱因斯坦的相对时空观,而是一种基于隐缠序理论基础上的 整体性 的时空观㊂再次,玻姆序思想中的创造性特征还有助于我们从创造性的思维来理解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过程㊂玻姆的序观念的核心意涵是 相似的差异和差异的相似 ,然而,玻姆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过程,而是一个不断创造新事物的过程㊂换言之,序具有创造力㊂ 在几乎一切可思议的领域,都可能有创造力存在,并且创造力的基础总是敏感地知觉到新事物,那并非由以往知识堆积而来㊂ [3]7在物理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从伽利略等人所开创的近代物理学到牛顿物理学,再到爱因斯坦相对论及后来的量子理论,其中都无不体现着创造性㊂然而,我们所说物理学中新序是一个创造过程,并不是说就是对旧序的全盘否定,而是继承基础上的创造㊂正如玻姆所说: 在我们理解自然定律的等级系统中,创造性的新知觉似乎导致新的序,它既不模仿旧的序也不全盘否定其效力,732第3期陈向群:玻姆的序思想及其哲学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