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课件
运动生理课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分析运动对人体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影响,为今后从事运动生理学研究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生理功能变化规律的科学。
运动对人体各系统具有调节作用,能改善心肺功能、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强免疫力等。
本实验通过观察运动对人体呼吸、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影响,分析运动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身体健康、年龄在18-25岁的男性志愿者,平均体重60kg,身高170cm。
2. 实验分组:将20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为运动组和对照组。
3. 实验方法:(1)运动组:进行30分钟的有氧运动,运动强度为最大心率的60%-70%。
(2)对照组:在相同时间内进行静坐休息。
4. 实验指标:(1)心率:使用电子心率表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心率。
(2)血压:使用电子血压计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血压。
(3)呼吸频率:使用秒表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呼吸频率。
(4)血氧饱和度:使用血氧饱和度仪测定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的血氧饱和度。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心率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心率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心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心率。
对照组心率变化不明显。
2. 血压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血压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血压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血压。
对照组血压变化不明显。
3. 呼吸频率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呼吸频率逐渐上升,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呼吸频率逐渐下降,但仍高于运动前呼吸频率。
对照组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
4. 血氧饱和度变化运动组在运动过程中血氧饱和度逐渐下降,运动结束后5分钟、10分钟、15分钟血氧饱和度逐渐上升,但仍低于运动前血氧饱和度。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

耐力素质训练
采用有氧耐力训练、无氧耐力 训练等方法。
灵敏素质训练
采用变向跑、折返跑、躲闪类 练习等方法。
运动训练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运动训练计划
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运动训练计划, 明确训练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
实施运动训练计划
按照计划进行训练,注意合理安排运动负荷,遵循运动训练的基本 原则,及时调整训练计划以适应运动员的实际情况。
ATP与能量代谢
ATP是生物体内的“能量 货币”,其水解时释放的 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
能量代谢的调节
能量代谢受到神经、激素 和酶的调节,以维持生物 体内能量的动态平衡。
三大供能系统的特点与作用
磷酸原系统
短时间内提供大量能量, 如举重、投掷等爆发性运 动。
糖酵解系统
在无氧条件下提供能量, 如400米跑、100米游泳等。
根据项目特点不同,能量代谢方式也有所差异,但一般都需要良 好的无氧代谢能力和有氧代谢能力作为基础。
CHAPTER 03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心脏
01
泵血功能,维持血液循环。
血管
02
输送血液,分配营养物质和氧气。
血液
03
运输氧气、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影响
有氧氧化系统
长时间提供稳定的能量, 如长跑、自行车等耐力性 运动。
不同运动项目的能量代谢特点
速度性项目 力量性项目 耐力性项目 技巧性项目
以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短时间内产生最大功率输出。
以糖酵解系统和磷酸原系统供能为主,需要较强的无氧代谢能力。
以有氧氧化系统供能为主,需要较高的有氧代谢能力和脂肪利用 能力。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完整版目录•运动生理学概述•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运动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不同项目的运动生理特点与训练原则•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与恢复手段•运动处方及营养补充策略01运动生理学概述定义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任务揭示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适应机制和运动能力的发展规律,为科学训练、运动选材和运动医学等提供理论依据。
古代运动生理学的萌芽01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开始探讨运动与身体机能的关系,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观点。
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02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实验生理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运用实验手段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标志着近代运动生理学的形成。
现代运动生理学的发展0320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飞速发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手段日益先进,形成了现代运动生理学的理论体系。
通过动物实验模拟人体运动过程,研究运动对机体的影响及其机制。
动物实验法通过人体实验观察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和适应变化,探讨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人体实验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运动员或普通人群的运动经历、身体状况等信息,分析运动与健康的关系。
调查法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描述人体运动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的数学模型,揭示运动生理机制。
数学建模法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02运动系统结构与功能01020304骨骼组成骨骼功能骨骼生长与发育骨骼疾病与损伤骨化过程、骨龄评估骨折、骨质疏松、骨肿瘤等头骨、躯干骨、四肢骨保护内脏器官、支持身体姿势、参与运动纤维关节、软骨关节、滑膜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连接骨骼、提供运动范围、吸收冲击关节炎、关节脱位、韧带损伤等关节类型关节结构关节功能关节疾病与损伤肌肉结构肌肉收缩与舒张肌纤维、肌膜、肌束膜、肌外膜兴奋-收缩耦联机制、肌丝滑行理论肌肉类型肌肉功能肌肉疾病与损伤骨骼肌、心肌、平滑肌产生运动、维持姿势、保护内脏器官肌肉萎缩、肌肉拉伤、肌炎等03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调节ATP-CP系统概述介绍ATP-CP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及其在运动中的供能作用。
2024版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

肺内感受器对肺泡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敏感,运动时通 过改变感受器的刺激来改变呼吸。
18
05
运动对骨骼肌系统的影响及其 机制
Chapter
2024/1/27
19
运动对骨骼肌纤维类型和代谢特征的影响
运动可以改变骨骼肌纤维类型的比例,使快肌纤维向慢 肌纤维转化,提高肌肉的氧化代谢能力。
运动生理学(全集)PPT(精品PPT)
2024/1/27
1
目录
2024/1/27
• 运动生理学概述 • 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代谢与营养补充 • 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 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 运动对骨骼肌系统的影响及其机制 • 运动中的疲劳、恢复与提高运动能力
2
01
运动生理学概述
神经调节机制
运动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和肾上腺 素能受体,引起心血管系统的急性反 应。
体液调节机制
运动引起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 激素的释放,通过体液循环作用于心 血管系统。
2024/1/27
代谢调节机制
运动导致肌肉组织代谢产物的积累, 如乳酸、氢离子等,通过代谢途径影 响心血管功能。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改善
Chapter
2024/1/27
3
运动生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
2024/1/27
定义
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 过程中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及其机制 的科学。
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生理 功能、代谢特点、能量供应、运动 性疲劳与恢复等方面的变化规律。
4
运动生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1 2
古代运动生理学 古代人们对运动的认识主要基于经验和直观观察, 如《黄帝内经》中的“五劳七伤”理论。
运动生理实验报告课件

实验三:肺活量和肌肉力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身体各部位力量的 方法。 实验仪器:握力计、背力计、肺活量计
实验步骤:
握力 将握柄调至受试者2—5指的第二关节至大拇指虎口的距 离→一手握住握力计,双臂下垂,全力握握力计→读数 最大时即为握力值(连测3次,每次中间间隔30S,取 最大值)。 背力 站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上体前倾30度→手心向里紧 握把柄,双腿伸直,用最大力量拉背力计(连测3次, 每次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腿力 站立于背力计踏板指定位置→膝关节弯曲130度—140 度→靠用力伸直膝关节向上拉背力计(连测3次,每次 中间间隔30S,取最大值)。
运动生理学实验
内容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二 反应时的测定 P172 实验三:肺活量和肌肉力量的测定 实验四 人体安静时和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测定 P99 实验五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P116 实验六 视野的测定 P153 实验七 前庭稳定性测定 P162 实验八 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P79 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判断P175
对个别关键操作进行提问。要求学生上 台示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回答作 为平时成绩。) 学生自己做实验。
特别强调,实验报告的讨论与分析部分 应包括: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学生写实验报告(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 以较其他同学先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可在课 堂完成,不能课堂完成的可以课后完成) 对实验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教材:P46
2. 反应时测定仪测定
打开电源待仪器所有灯熄灭,LED显示0.000 后,可按键开始测试。按启动键后在0.5-3秒 后反应键1-5号中任一键发光有音响,这时食 指离开启动键,LED显示简单反应时,同时受 测者食指以最快速度按向给出信号的键,一 旦食指按下键,灯光信号随时停止,LED显示 综合反应时,这样连续测试操作5次后,按功能 键,显示简单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 键显示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键,结 束本次测试,准备下一次受测者测试。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 (2)

精选PPT
20
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的影响
• 增加最大摄氧量(身体最多可吸收和利用氧气的能力) • 运动性心脏增大。以静力及力量性运动为主的投掷、摔跤
和举重运动员心脏的运动性增大是以心肌增厚为主;而游 泳和长跑等耐力性运动员的心脏增大却以心室腔增大为主, 也有报道心肌厚度也增加,但心腔内半径与心壁厚之比维 持在正常范围 • 增加左心室之收缩力,也就增加心缩排血量 • 降低心率 • 增加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线粒体数量及体积,促进氧化酶 活动
运动生理学
心血管系统 有氧训练生理学应用
呼吸原理 能量系统介绍 神经系统功能 抗阻力训练生理学应用
精选PPT
1
运动生理学
• 人体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规律的科学;运 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 结构和机能的变化规律,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 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 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 训练方法。
精选PPT
13
血压
• 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 流动时,作用于血管壁的压力,是推动血液流动 的动力。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 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心室舒张, 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 正常收缩压平均为90~140mmHg 舒张压60~ 90mmHg)。理想是120/80
精选PPT
21
呼吸系统构成
•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 大部分组成,呼吸道包括: 鼻、咽和喉即上呼吸道, 气管、支气管及其在肺内 的各级分支即下呼吸道。 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由肺内的各级支气管、肺 泡、血管及淋巴管等组成
《运动生理学实验》课件

Warburton DER, Nicol CW, Bredin SSD.Onset of blood lactate accumulation (OBLA) as a predictor of Sudden cardiac arrest during physical activity. Sports & Medicine 2007;37: 214-224.
《运动生理学实验》PPT 课件
欢迎来到我的演示文稿。在这个演示文稿中,你将会学到运动生理学实验的 所有内容。
课程简介
授课地点
所有的课程将在课堂上进行。
பைடு நூலகம்预备知识
学生需要掌握生理学和数字分 析的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
学生将会完成一份为期两个小 时的实验报告。
实验背景
1
历史
了解运动生理学实验的历史,理解其对整个运动生理学的研究的影响。
实验结论
1 效果
有氧运动比重力训练对 身体健康影响更大。
2 持续性
定期参加运动可以对身 体健康产生长期影响。
3 心理健康
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 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 2. 3.
Blair SN, Kohl HW.Paffenbarger RS, et al.. Physical fitnes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JAMA. 1989;262
实验方法
环境
设备
所有实验都将在实验室中进行。
运动生理学PPT课件(全)

接受刺激后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过程 及表现。
生理活动表现:兴奋与抑制
四、适应性
适应性:生物体长期生存在某一特定的生活环 境中,在客观环境的影响下可以逐渐形成一种 与环境相适应的、适合自身生存的反应模式。
如长期居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血液中的红 细胞数量远远超过平原地区的居民。
2、膜电位产生的原理——离子学说
(1)、细胞膜内外存在着离子浓度的差异。这种 差异决定了离子运动的方向。
膜内外离子分布的不均匀性
Na+ Cl-
K+
A-
(2)、细胞膜的通透性对离子的 通过具有选择性。
安静时 膜通道的选择性通
透 Na+
K+
受刺激后
ACl-
在静息状态下,K+具有外流的趋势, Na+具
因此受益; (3)、培养目标的要求,3个学分具有
强制性。
2、如何学好运动生理学?
(1)、了解原理,掌握常识,重在运用 (2)、课上课下相结合,教材和笔记相
结合 (3)、勤学好问,不拘形式,不分场所
随问随答。
二、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生理学: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 人体生命正常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 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 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 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 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 基础理论学科。
第二节 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二、体液调节 三、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神经调节:由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生理功
能的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快速、短暂、精确
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椅上静坐3~5min→测安静脉搏、血压→闭眼、头前 倾30度单向30周/min均转10周→测10s内脉率、血压→ 变化值→查评分表(实验指导书93页表3-4-1)。
▪ 3、眼震颤:
▪ 转椅上静坐3-5min→闭眼、头前倾30度→单向30周/min 均转10周→停后速抬头睁眼视前目标→记时观察反应。
实验结果与分析:
▪ 所测的实验结果如下表:略 ▪ 力量的测定可以直接应用于运动训练过程
之中,用以评价训练效果和运动员的力量 素质及合理安排训练负荷。 ▪ 经测定,本人的背力( ) ▪ 实验体会:(可以谈谈你实验的收获)
19-20岁背力评价标准
优
良
中
中下 差
男 >140 125-139 109-124 95-108 <94
▪ 对个别关键操作进行提问。要求学生上 台示范,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回答作 为平时成绩。)
▪ 学生自己做实验。
▪ 特别强调,实验报告的讨论与分析部分 应包括:
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 学生写实验报告(实验动手能力强的同学可 以较其他同学先完成实验,实验报告可在课 堂完成,不能课堂完成的可以课后完成)
▪ 评价参考: 人的正常视野上方为60—70度,下 方为80度,左右各为100度,一般来讲,鼻侧视 野小于颞侧。不同颜色的视野也不一样,白色﹥ 黄、蓝色﹥红色﹥绿色,即白色视野最大,而绿 色视野最小。
▪ 不同项目运动员的视野不同,研究运动员的视野 发现,有训练的足球运动员绿色视野的范围比一 般人大。视野在球类运动后,短时间内比正常扩 大,以绿色视野最为显著,也可能与交感神经系 统的兴奋有关。
实验步骤: (内容较多,字写小)
一、安静时心率及脉搏测量:155页 1.心前区听诊法 2.指触法 二、基础心率、靶心率的测定
三、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定
▪ ① 静坐——受试者静坐5分钟,脱去左臂 衣袖。
▪ ② 松旋扭——松开气门旋纽,将压脉带内 的空气排尽再将气门旋纽扭紧。
实验步骤:
▪ ③ 绑压脉带——将压脉带裹于受试者左上臂, 下缘应在肘关节上约3厘米,松紧适宜,手臂与 心脏同一水平。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实验准备: ▪ 主要器具:蛙类手术器械、解剖盘、任氏
液、培养皿、锌铜弓、大烧杯、棉纱等。 ▪ 注意:实验应安排在市场上有蛙出售时间 ▪ 配任氏液:P204
第一次课
▪ 宣布课堂纪律、考核方式等。(第一次课) ▪ 实验目的:学习并掌握蛙类坐骨神经-腓肠
肌标本的制备,利用此标本做神经肌肉的 一些实验。 ▪ 观看录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15分钟
实验六 视野的测定 P132
▪ 实验目的:掌握视野的测定方法 ▪ 主要器材:视野计、各色(白、红、黄)
视标、视野图纸、铅笔、不同颜色的笔等
实验步骤
▪ 1、背向光源:让受试者背向光源,手持视野计, 下颌置于颌托上,将眼托贴于被试者眼的眼眶下 部,并嘱受试者眼球不转动向前水平注视在弧臂 中央零度处(白点),即注视点成一水平线,另 一眼则应予以遮盖,以便轮流检查。
实验八 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P79
▪ 实验准备:购买人体标准血清 ▪ 实验困难:学生不敢相互采血, ▪ 特别注意:防止交叉感染 ▪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ABO血型的鉴定方法 ▪ 主要器材:培养皿、牙签、采血压计、生
理盐水、显微镜、滴管、75%酒精、棉球、 标准A、B型血清
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判断P214
➢ 对实验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教材:P46
实验二 反应时的测定 P
▪ 实验目的:掌握简单反应时和选择反应时 的测定方法
▪ 主要器材:反应时尺、反应时测定仪等
实验步骤:
1.用计时尺测定手的反应时 ▪ 受试者坐于桌边→手伸出桌面5CM→
大拇指与食指分开2CM→检测者持计 时尺上端,放于拇指与食指之间→发 出预告→当计时尺下落时,受试者用 手握住→拇指上缘为测量结果(测量5 次,取其中3次中等成绩的均值)。
▪ 4、用同法3可测定蓝、红、绿等各种颜色视野, 测定颜色视野时,必须分辨出颜色才算正确(注 意测试者事先别告诉受试者视标颜色)一般可只 测白、绿两种颜色的视野。
实验结果与评价1
角度 0 45 90 135 180 225 270 315 白色
红色
绿或 蓝色
实验结果与评价2
▪ 实验结果:将实验后视野纸贴于实验报告相应位 置
2. 反应时测定仪测定
▪ 打开电源待仪器所有灯熄灭,LED显示0.000 后,可按键开始测试。按启动键后在0.5-3秒 后反应键1-5号中任一键发光有音响,这时食 指离开启动键,LED显示简单反应时,同时受 测者食指以最快速度按向给出信号的键,一 旦食指按下键,灯光信号随时停止,LED显示 综合反应时,这样连续测试操作5次后,按功能 键,显示简单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 键显示反应时的平均值,再按一次功能键,结 束本次测试,准备下一次受测者测试。
实验七 前庭稳定性测定 P92
▪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前庭器官功能稳定性 的方法
▪ 主要器材:旋转椅、听诊器、节拍器、秒 表、评分表、血压计
实验步骤:
▪ 1、运动性反应:
▪ 转椅前地正中画一6m直线,距中线0.25m、0.5m和lm分 别画不同颜色的线→转椅上静坐3-5min→闭眼、头前倾 30度单向30周/分钟均转10周→停后速沿中直线行走→ 观察头部、躯干变化。
运动生理学实验
内容
▪ 实验一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 实验二 反应时的测定 P172 ▪ 实验三:肺活量和肌肉力量的测定 ▪ 实验四 人体安静时和运动后动脉血压的测定
P99 ▪ 实验五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P116 ▪ 实验六 视野的测定 P153 ▪ 实验七 前庭稳定性测定 P162 ▪ 实验八 人体ABO血型的鉴定 P79 ▪ 实验九:运动性疲劳的判断P175
实验结果与分析2:
▪ 三、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评 ▪ 1.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结果如下表: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运动后即刻血压上升,收缩压上升明显,舒张 压变化不大.运动后四分钟血压恢复到安静 时水平.
运动后即刻血压的变化的原因:收缩压的升 高主要是因为心输出量和循环血量的增加. 舒张压的变化是由于运动过程中肌肉血管 收缩和内脏血管舒张导致外周阻力的升高 和不变引起的.运动后四分钟,由于神经-体 液的调节,血压基本恢复到安静时水平.
算,本人最大心率_____ 次/分、心率储备_____ 次/分。 ▪ 3.计算本人有氧运动的耙心率范围: ▪ 二、安静时动脉血压的测评 ▪ 1.经测定,本人安静时动脉血压值为_____ ▪ 根据a.动脉血压正常值 ▪ •收缩压: 90~140mmHg(12.0~18.7kPa) ▪ •舒张压: 60~90mmHg ( 8.0~12.0kPa ) ▪ 因此,本人安静时血压属_____范围.
实验结果与分析
表一:反应尺测定结果如下:
次数 1
2
3)
表二:反应时测定仪测定结果如下:
1
2
平均
简单反应时
综合反应时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反应时的测定用以评价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应注意:当用反应时作为评价某一专项运 动员速度素质的指标时,必须根据对专项 技术动作结构及比赛特点的逻辑分析和决 定比赛的诸因素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其有 效性。
▪ ⑧ 将测得安静时血压的结果记录下来。收/ 舒mmHg
实验步骤:
▪ 四、运动后心率和血压的测定 ▪ (压脉带留在上臂)手托气球→30次/分
钟蹲起3min→坐桌旁→测即刻、第2、4、 6min后血压。将测得运动后血压的结果记 录下来。收/舒mmHg
实验结果与分析1:
▪ 一、安静时心率测量结果 ▪ 1.经测定,本人基础心率为_____ 次/分 2.经计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前庭功能稳定性测定测定结果和评价如下: ▪ 1、运动性反应:被测试者______在旋转停止后,偏离正
中线距离______米,偏离方向与旋转方向______,评分为 ____分,属于前庭功能稳定性______。(参见实验指导书 93-94页) ▪ 2、植物性功能: ▪ 旋转前旋转停止后旋转前后变化值10秒钟心跳次数收缩 压(kpa)根据上表查评分表(实验指导书93页表3-4-1), 被测试者______评分为____分,前庭功能稳定性______。 ▪ 3、眼震颤:旋转停止后,被测试者______眼震颤时间为 ______秒,强度______,说明他前庭功能_______。
下次实验:
▪ 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P116 ▪ 特别提醒:穿运动鞋.运动衣
实验五 最大吸氧量的测定 P170
▪ 实验目的:掌握最大吸氧量的间接测定方 法
▪ 主要器材:体重计、台阶、心率遥测仪、 秒表等。
实验步骤:
1.佩带心率遥测仪胸带
2.称体重→记录数据→调节拍器(30次/分)→ 按节拍蹬男子40cm高(女子33cm)台阶 5min(上台阶后,膝关节伸直)→运动后 即刻,测10秒心跳次数→记录运动后即刻 心率→计算运动后一分钟心率
女 >90 78-89 64-77 54-63 <53
握力
第一 次
第二 第三 最大值 相对值
次次
(最大
值/体重)
背力
腿力
实验二 人体安静与运动后心率和动 脉血压的测评 154页
▪ 实验目的:掌握人体心率和动脉血压间接 测量的原理和方法,观察运动对人体心率 和血压的影响。
▪ 主要器材:听诊器、血压计、节拍器、计 时器
▪ 目的:掌握运动性疲劳的生理指标测定与 评价方法。
▪ 实验体会:(可以谈谈你实验的收获)
实验三:肺活量和肌肉力量的测定
▪ 实验目的:掌握测定身体各部位力量的 方法。
▪ 实验仪器:握力计、背力计、肺活量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