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物态变化(原题)

合集下载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备战2020年中考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本专题中考考点及要求(“▲”表示该标准要求属于评价水平这一层次)评价目标和评价水平标准要求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体验性目标了解认识理解独立操作经历认同内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规律总结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1.温度计的使用方法⑴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⑵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浸在液体中,不要靠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⑶温度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⑷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内的液面相平.2.温度计使用中的注意事项(1)根据被测量物选择适宜的温度计(2)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液体应该足够多以浸没玻璃泡)(3)记录时应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必须与液体柱的上表面相平(俯视读大,仰视读小)(4)使用温度计时,手应拿在它的上部,实验中不允许用它作搅拌棒使用。

规律总结2:解决物态变化问题思维方法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如冰变成水,铁块变成铁水等等)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如水变成冰等)3.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

(如烧开水、地面水变干了、酒精蒸发)4.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如“白气”的形成、液化石油气)5.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如钨丝灯泡中钨丝变细等)6.凝华:物质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9届中考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含答案物态变化一、单选题(共12题;共24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 学生期末考试试卷厚度大约150 nmC. 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度约为37℃D. 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 cm2.装水的密闭小瓶放在大烧杯里的水中间,把烧杯放在电冰箱的冷冻室内,过一段时间取出烧杯,发现烧杯中有一半的水结成了冰,此时小瓶中的水()A. 只有表面的水结冰 B. 有一半的水结成冰 C. 都没结冰 D. 都已结冰3.2015年5月9日我国多地出现日晕奇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称为“光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 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C.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通过反射分解为七色光 D. 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4.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 B.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C.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 “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5.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 干冰变小B. 树枝上的霜C. 干手器将手烘干D . 冰雪消融6.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 ﹣39 357铅 328 1740A. 80℃的酒精是液态 B . 铅的凝固点是﹣328℃C.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气温接近﹣50℃时.寒暑表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7.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下列描述的情境中都涉及物态变化过程,属于凝固的是( )A.初春正午,湖面坚冰悄然变薄B.夏末清晨,池塘荷叶上晶莹“露珠”C.深秋日出,枫叶上“白霜”覆盖D.雪后初晴,屋檐下的剔透冰柱8.如图中,a、b、c三条图线表示三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同时同等条件下加热时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A. a、b、c肯定都是晶体 B. a、b、c的熔点相同 C. c比a熔化的快 D. a比c的熔点高9.晶体温度在熔点时可能处于的状态是()A. 固态、液态、固液共存这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B. 一定是固态C. 一定是固、液共存状态D. 一定是液态10.夏天扇扇子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 扇来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了 B. 扇来的风是凉的C. 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从人体吸热 D. 扇风能使空气温度降低11.给一定质量的海波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a 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海波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A. aB.bC. cD. d12.在制糖工业中常用沸腾的方法较快地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汁在沸腾时不致因温度过高而变质,沸腾时的温度要低于100℃.可行的做法是()A. 缩短加热时间B. 使容器内的气压小于标准大气压C. 降低炉火的温度D. 将糖汁密封在高压容器内加热二、填空题(共12题;共41分)1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1标准大气压下)可知:物质熔点/℃沸点/℃酒精﹣11778水银﹣39357水银的凝固点是________℃;80℃的酒精是________ 态;在北方寒冷的季节里,最低气温可达﹣50℃,此时应选用________(选填“酒精”或“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14.甲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丁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 。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填空题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填空题专题(word版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分类汇编——物态变化1.(2019荆州,26)小明在学习了大气压强的知识后,自制了一个如图所示的气压计,瓶中装有适量的水,当他将自制气压计由楼下拿到楼上时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说明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他将这个瓶子装满水,戴着隔热手套捏瓶子,发现细玻璃管中液面也能上升,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_.他还发现将装满水的瓶子放入热水中,细玻璃管中液面仍能上升,这又成了一支自制温度计,它的工作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在此过程中瓶内水的密度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有将玻璃管竖直放置,而是稍稍倾斜了,如图所示,则此时大气压强等于_____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如果现在在该实验室做“观察水沸腾”的实验,测得水的沸点将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00℃。

3.(2019东营,12)1月14日,东营出现罕见的雾凇景观,分外漂亮。

“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选填“吸热”或“放热”)形成的。

4.(2019广州,23)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温度计示数减小,用扇子扇表面干燥的温度计,温度计示数不变。

根据以上信息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_____5.(2019昆明,14)将0℃的水和等质量的80℃的水相混合,则混合后水的温度是_______。

若将0℃的冰和等质量的80℃的水相混合,结果发现,冰全部熔化成了水,但水的温度维持在0℃,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不计热量损失)6.(2019江西,7)谚语、成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如:①如坐针毡;②墙内开花墙外香;③泥鳅黄鳝交朋友-----滑头对滑头;④霜前冷,雪后寒。

其中主要体现压强知识的是______,主要体现摩擦知识的是______。

(请填入相应的序号)8.(2019玉林,)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教育资料】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9 生活用电(原题)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9 生活用电(原题)学习专用

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19 生活用电1.(2019•莱芜)如图所示是一款带有开关和指示灯的移动插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要使用三孔插座B.插座上的开关和指示灯是并联的C.使用多个大功率用电器时,不要同时接在同一插座上D.若不慎有水溅入插座里,可能会导致电路短路,空气开关跳闸2.(2019•临沂)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开关接在灯泡和火线之间B.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没有必要接地C.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要将人拉开D.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金属棒3.(2019•滨州)下列关于生活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家庭电路中开关接在火线或零线上都可以B.当保险丝熔断后,可以用铜丝代替C.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要接触笔尾金属体,以免触电D.发生触电事故时,应立即切断电源4.(2019•潍坊)“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必须具备的意识。

下列有关安全用电的说法,不符合要求的是()A.电线和用电器达到使用寿命后要及时更换B.更换灯泡,搬动电器前要先断开电源开关C.放风筝时要远离高压电线D.雷雨天气要尽快到大树下避雨5.(2019•聊城)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原则的是()6.(2019•淄博)关于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路中出现“跳闸”现象,一定是过载引起的B.正常使用试电笔检测线路时,氖管一定发光C.正常使用试电笔检测线路时,一定没有电流通过人体D.控制电灯的开关一定要接在火线和灯泡之间7.(2019•菏泽)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安全用电要求的是(()A.维修用电器时一定要切断电源B.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C.发现有人触电应先救人后断电D.为了保证家庭电路安全,尽量不要同时使用多个大功率电器8.(2019•日照)关于家庭电路用电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是380VB.给手机边充电边打电话是完全符合用电安全的原则C.更换灯泡,搬动用电器前不用断开电源开关D.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是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9.(2019•烟台)如图描述的是生活中与“电”有关的现象,其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10.(2019•潍坊)“珍爱生命,注意安全”是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安全意识。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练习——物态变化专题4(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练习——物态变化专题4(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19南京,5)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这两个判断()A.只有(1)正确B.只有(2)正确C.都正确D.都错误2.(2019沈阳,1)关于一名普通中学生,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A.该同学的身高约为165mmB.该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37℃C.该同学的质量约为500kgD.该同学的密度约为1.03g/cm33(2019沈阳,4)打开放有樟脑丸的衣柜,就会闻到樟脑的气味,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

樟脑丸放置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

关于这些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樟脑丸变小与放在饮料里的冰块变小是相同的物态变化B.樟脑丸消失与放在空气中的干冰消失一样都要放出热量C.闻到樟脑的气味表明气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天气越热樟脑味越浓表明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缓慢4.(2019泸州,2)对下列自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春天,大雾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去,这是汽化现象B. 夏天,农作物上露珠的形成,这是凝华现象C. 秋天,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需要吸热D. 冬天,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小冰粒,需要吸热5.(2019大庆,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冰雪消融B.浓雾生成C.露珠形成D.窗花凝结6.(2019宿迁,1)生活处处有物理,以下估测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宿迁六月份平均气温约为10℃B.初中生背负沉重的书包上学,书包平均重300NC.初中生课桌高度约为75cmD.中考体育考试中某同学50m短跑成绩约为4s7.(2019宿迁,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干冰作为人工降雨的冷却剂,是利用它升华吸热的特点D.人们吹电风扇感到凉爽,是因为电风扇降低了气温8.(2019长沙,3)“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9.(2019长沙,6)下列关于测量仪器的分析正确的是()A.水银温度计利用了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B.托盘天平利用了省力杠杆的原理C.电能表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D.液体压强计利用了连通器的原理10.(2019株洲,6)某物质在冷却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山东省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四:物态变化(含解析)

山东省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四:物态变化(含解析)

山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汇编物态变化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9?东营)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D.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60V【答案】A。

【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0.3k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0.3kg×10N/kg=3N左右。

故B 不符合实际;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安全的。

故D不符合实际。

2.(2019?烟台)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凝固现象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升华现象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放热过程,是液化现象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吸热过程,是凝华现象【答案】C。

【解析】A、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此过程中放热,故A 错误;B、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B错误;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D、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D错误。

3.(2019?潍坊)夏天,刚从冰箱中取出的雪糕周围会出现“白气”,“白气”形成对应的物态变化是()A.汽化B.升华C.凝华D.液化【答案】D。

【解析】“白气”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雪糕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4.(2019?淄博)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描绘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加热过程中,水含有的热量增加B.沸腾过程中,水吸收热量,温度不变C.烧杯上方带孔的纸板可以减少热量散失D.水的沸点是99℃,此时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A。

2019年山东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2019年山东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

【导语】⽆忧考中考频道⼩编提醒参加2019中考的所有考⽣,⼭东2019年中考将于6⽉中旬陆续开始举⾏,⼭东中考时间具体安排考⽣可点击进⼊“”栏⽬查询,请⼴⼤考⽣提前准备好准考证及考试需要的⽤品,然后顺顺利利参加本届初中学业⽔平考试,具体如下:为⽅便考⽣及时估分,⽆忧考中考频道将在本次中考结束后陆续公布2019年⼭东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信息。

考⽣可点击进⼊⼭东中考频道《、》栏⽬查看⼭东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信息。

中考科⽬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物、体育(各地区有所不同,具体以地区教育考试院公布为准。

)考试必读可以在中考前⼀天下午去考场看看,熟悉⼀下考场环境。

确定去考场的⽅式,是坐公共汽车、出租车还是骑⾃⾏车等;确定去考场的⾏车路线。

在校内去考场的路上,⼀旦发⽣意外,要及时求助于监考⽼师或警察。

中考所⽤的2B铅笔、0.5mm⿊⾊墨⽔签字笔、橡⽪、垫板、圆规、尺⼦以及准考证等,都应归纳在⼀起,在前⼀天晚上就准备好,放⼊⼀个透明的塑料袋或⽂件袋中。

涂答题卡的2B铅笔要提前削好(如果是⾃动笔,要防⽌买到假冒产品)。

不要⾃⼰夹带草稿纸,不要把⼿机、⼩灵通等通讯⼯具带⼊考场,如果带了的话⼀定要关机(以免对⾃⼰造成影响)。

有些地区禁⽌携带⼿机等通讯⼯具进⼊考场,否则将以作弊论处。

中考物理⽆忧考为了能让⼴⼤考⽣及时⽅便获取⼭东中考物理试卷答案信息,特别整理了《2019⼭东中考物理试卷及答案》发布⼊⼝供⼴⼤考⽣查阅。

物理真题/答案[解析]专题推荐参加2019中考的考⽣可直接查阅各科2019年⼭东中考试题及答案信息!考试须知⼀、考⽣凭《准考证》(社会⼈员须持准考证及⾝份证)提前15分钟进⼊指定试室(英语科提前20分钟)对号⼊座,并将《准考证》放在桌⼦左上⾓,以便查对。

考⽣除带必要的⽂具,如2B铅笔、⿊⾊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尺、圆规、三⾓板、橡⽪外,禁⽌携带任何书籍、笔记、资料、报刊、草稿纸以及各种⽆线通讯⼯具(如寻呼机、移动电话)、电⼦笔记本等与考试⽆关的物品(数学科考试可带指定型号的计算器)。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三章 物态变化(精品资料:有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三章 物态变化(精品资料:有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第三章物态变化(用68套中考真题汇编成的精品资料,有答案,更适合人教版教材)一、选择题。

1.(2019扬州4)《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喜爱,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是升华形成的B.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2.(2019长沙18)“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有关节气的谚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A.“惊蛰云不停,寒到五月中”,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熔化现象3.(2019包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 初春,冰雪消融是汽化现象B. 深秋,草叶上的白霜是凝华现象C. 盛夏,地面温度升高,地面含有的热量增多D. 严冬,搓手取暖是利用了热传递增大内能4.(2019北京9)古诗《立冬》中,有诗句“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诗中所说的“霜”,其形成过程的物态变化属于( A )A. 凝华B. 凝固C. 汽化D. 液化5.(2019德阳6)对下面的热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C)A.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B.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C.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6.(2019广西北部湾经济区3)下列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A.冰雪消融 B.霜满枝头 C.滴水成冰 D.樟脑片变小7.(2019河北5)下列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B)A.正在熔化的蜡,吸收热量,温度不变B.利用干冰使食物降温,这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C.北方美丽的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炒菜前滴入热锅底的小水滴很快不见了,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8.(2019哈尔滨17)下面对哈尔滨美景描述中,属于熔化现象的是(A)A. 初春,太阳岛上冰雪变成涓涓水流B. 盛夏,防洪纪念塔广场花朵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C. 深秋,中央大街的树上挂着洁白的雾淞D. 隆冬,松花江水变成剔透的冰9.(2019鹤岗3)黑龙江省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 )A.初春冰雪消融B.盛夏露珠凝结C.深秋树枝凝霜D.严冬雪花纷飞10.(2019齐齐哈尔4)下列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是(C)A.冰棍“冒”出的“白气” B.昆虫和植物上的露珠C.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变细 D.北方寒冷的冬天洒水成冰11.(2019衡阳3)“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一电视节目深受观众的青睐,对下列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进行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A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战2019年中考山东省三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解析汇编专题3 物态变化1.(2018?青岛)下列关于图象的表述,正确的是()A.如图,表示在水加热至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B.如图,表示在液体凝固成晶体的过程中,温度与放热时间的关系C.如图,表示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D.如图,表示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2.(2018?泰安)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3.(2018?威海)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露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4.(2018?临沂)对下列各图解释正确的是()A.如图中冰凌的形成过程是凝固,需要吸热B.如图中雾凇的形成过程是升华,需要吸热C.如图中露珠的形成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D.如图中湿衣服变干过程是汽化,需要放热5.(2018?枣庄)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乙的体温一定等于甲的体温B.乙的体温不可能等于甲的体温C.乙的体温不可能高于甲的体温D.乙的体温一定低于甲的体温6.(2018?枣庄)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A.给头发吹热风B.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C.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D.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7.(2018?聊城)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瀑布结成冰挂湿衣服晾干露的形成树枝上结霜8.(2018?淄博)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B.“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C.“霜叶红于二月花”,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D.“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9.(2018?烟台)下列现象,属于汽化的是()A.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B.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C.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D.冰箱冷冻室内壁结霜10.(2018?滨州)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水沸腾时的装置以及实验中不同时刻气泡的情形,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他可以选用量程为﹣80﹣60℃的酒精温度计B.图甲是水沸腾前的现象C.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D.小明撤去酒精灯后发现水继续沸腾了一段时间,所以水的沸腾有时候不需要吸收热量11.(2018?菏泽)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雪化成水B.湿衣服变干C.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球变小了D.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的瓶装饮料,稍停片刻,瓶子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12.(2017?德州)夏天,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头,砖头上搁一只比盆小一点的篮子。

篮子里有剩饭、剩菜,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所示),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即使经过一天时间里面的饭菜也不会变质。

与“简易冰箱”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A.吃冰棒解热B.在中暑病人额头上擦酒精C.烧开水时冒“白气”D.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13.(2017?烟台)如图是一款新型水杯,在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固态物质,实现了“快速降温”和“快速升温”的功能,使用时,将水杯上下晃动几分钟,可以将100℃的开水降温至55℃左右的温水,也可以将冷水升温到55℃左右的温水,这款水杯被广泛成称为“55°杯”。

“55°杯”的工作原理是()A.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热水;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B.首次使用时,必须加注冷水;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C.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熔化吸热;升温时利用凝固放热D.首次使用时,加注冷热水均可;降温时利用物质凝固放热;升温时利用熔化吸热14.(2017?泰安)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A.初春,湖面的冰层变薄B.盛夏,阳光下湿衣服晒干C.深秋,草叶上出现露珠D.严冬,室内玻璃窗上形成冰花15.(2017?泰安)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16.(2017?济宁)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吸热的是()A.秋天房顶上结霜B.铁水被浇铸成工件C.冰棒冒出“白气”D.湿衣服晾晒后变干17.(2017?临沂)沂蒙革命老区四季分明,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下列热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初春,冰雪融化盛夏,露珠凝结深秋,绿叶凝霜严冬,雪花纷洒18.(2017?滨州)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错误的是()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19.(2017?滨州)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B.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时,水才会沸腾D.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20.(2017?威海)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A.初春,河面上冰化成水 B.夏末,草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枫叶上形成“霜”D.严冬,树枝上形成“雾淞”21.(2017?潍坊)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

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者树叶上结有露珠。

这些都是()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22.(2017?聊城)如图,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露的形成雾的形成冰化成水霜打枝头23.(2017?东营)对以下自然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春日清晨,草叶上形成露珠是升华现象B.夏天傍晚,院子里洒水利用液化吸热降温C.晚秋时节,瓦片上出现白霜是凝固现象D.深冬时节,树枝上出现雾凇是凝华现象24.(2017?东营)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酒精在标准大气压下熔化和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固态酒精是非晶体B.在﹣117℃时,酒精处于液态C.酒精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沸水的温度D.酒精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25.(2017?淄博)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

与这种物态变化相同的自然现象是()A.早春,河水中的冰逐渐消融B.盛夏,地面上的水很快变干C.深秋,树叶挂上了一层白霜D.严冬,户外运动的人呼出“白气”26.(2017?菏泽)关于物态变化,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夏天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B.擦在皮肤上的水变干,是升华现象C.冬天室外飘起的雪花,是凝固现象D.秋天早晨室外花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27.(2017?日照)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海波的熔点是48℃B.海波是晶体,在BC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海波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收热量D.在CD段海波处于液态,吸收热量28.(2018?德州)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C.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29.(2018?青岛)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D.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30.(2018?青岛)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是因为水分从人体吸热的缘故。

31.(2018?威海)生活中常用的温度计里面的液体不使用水,请写出两个原因:;。

32.(2018?济宁)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土壤中的水分在接触塑料薄膜前发生了(填写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蒸气在塑料薄膜下凝结成水珠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3.(2018?东营)民谚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请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霜前冷,雪后寒”现象产生的原因:。

34.(2017?泰安)如图所示为常用体温计,其读数为℃。

35.(2017?临沂)如图是某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过程用时min,熔化过程中,物质的内能。

36.(2017?莱芜)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变暖,使全球冰川,使海面上升,使低地被淹,影响城市供水。

生活在海边的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地上挖一个水池,往池内灌入海水,按照如图所示完成设备的安装,在阳光照射下池内的海水经过后,在塑料袋上形成小水滴,小水滴滑到最低处滴入桶中得到淡水。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37.(2018?临沂)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

由图象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该物质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该物质在(选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38.(2017?德州)如图甲,是“探究某种固体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该物质的沸点为217.9℃).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描绘出的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该物质的熔点是℃。

(2)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在CD段的比热容。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实验小组的同学发现加热20min后继续加热,被研究物质的温度却不再升高,这是因为。

39.(2017?烟台)如图是小红做“观察碘升华”的实验装置。

她的操作是:在烧杯中放少量的碘,烧杯口放一只装有冷水的烧瓶,用酒精灯给烧杯加热。

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熔点(凝固点)、沸点(℃)物质水酒精煤油碘铜铁金熔点(凝固点)0 ﹣117 ﹣30 113.6 1083 1535 1064 沸点100 78.5 150 184.25 2360 2750 2500(1)结合你的探究经历,描述小红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2)交流评估时,小明查阅了部分物质的熔点、沸点(见表),他发现碘的熔点是113.6℃,碘的沸点是184.25℃,酒精灯的火焰温度约400℃,他认为小红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红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请你针对小明的质疑,选用上述器材或补充必要的辅助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碘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写出实验方案并扼要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