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脑中风后偏侧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
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

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毛显禹;黄建平;朱文宗;宋丰军;叶必宏【摘要】目的:观察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5年3~12月,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传统点穴治疗。
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感觉评定量表(FMA-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M)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定偏侧感觉障碍、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治疗后,两组FMA-S、FMA-M评分和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6.430, P<0.01),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t>2.100, P<0.05)。
结论在常规运动疗法的基础上辅以点穴治疗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后偏侧感觉障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on sensory dysfunction in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 Methods From March to December, 2015, 60 hemiplegic patients with sensory dysfunction after strok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in addition. 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Sense (FMA-S), Fugl-Meyer Assessment for Motor (FMA-M)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sensory dysfunction, motor function and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be-fore and eight weeks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FMA-S, FMA-M and MBI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t>6.430, P<0.01), and the scores were high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t>2.100,P<0.05). Conclusion Digital acupoint pressure can facilitate the recovery of sensory dysfunction, improve the motor function and the activties of daily living in hemiplegic patients after stroke.【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2)010【总页数】4页(P1141-1144)【关键词】脑卒中;偏瘫;偏侧感觉障碍;点穴;运动疗法;感觉障碍【作者】毛显禹;黄建平;朱文宗;宋丰军;叶必宏【作者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市325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市325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市325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市325000;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温州中医院康复中心,浙江温州市3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本文著录格式]毛显禹,黄建平,朱文宗,等.点穴对脑卒中后偏侧感觉功能障碍的效果[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6,22 (10):1141-1144. CITEDAS:Mao XY,Huang JP,ZhuWZ,etal.Effectof digitalacupointpressure on hem ianesthesia in patientsafter stroke [J].Zhongguo Kangfu Lilun Yu Shijian,2016,22(10):1141-1144.脑卒中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中老年人。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湘琼

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观察李湘琼【摘要】目的:探究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在中风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并观察其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120例于2010年1月~2016年12月至本院诊治的中风偏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康复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针灸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BI评分进行分析与比较。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给予中风偏瘫患者中医针灸结合康复治疗的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对于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中医针灸;康复治疗;中风偏瘫;临床治疗效果Objectiv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and to observe its clinical effect. Methods:120 cases ofstroke patients in ~2016 from December to January 2010 in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6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to increa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ehabilitation therapy,acupuncture treatment observation group based on the treatment,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total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and BI score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67%,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I score were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BI scor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 0.05). Conclusion: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hemiplegia,and ha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for relieving pai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Therefore,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Keyword: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rehabilitation treatment;stroke hemiplegia;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作为临床常见病种之一,偏瘫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和疗效评定72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观察和疗效评定中风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其疾病包括脑出血,珠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脑血栓及脑栓塞等。
其致残率高,肢体偏瘫为其主要后遗症,在多种治法当中,祖国医学的针刺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何运用针刺方法进一步提高康复疗效。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针灸学界对针灸治疗中风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疗效逐渐提高。
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7年12月采取电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偏瘫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260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中风偏瘫患者,按就诊的顺序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160例,男96例,女64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58.8岁,病程最短的5天,最长的240天,平均18.5天。
其中脑梗死124例,脑出血36例。
对照组:100例,男64例,女36例,年龄36-72岁,平均54.6岁,病程最短的3天,最长的160天,平均20.1天,脑梗死76例,脑出血24例。
两组在年龄,病程,病种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研协作组起草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拟定。
主症:偏瘫,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次症: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
急性起病,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具备2个主症以上,或1个主症2个次症,结合起病、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确诊。
不具备上述条件,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亦可确诊。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拟定,全部经CT或MRI确诊。
1.3 纳入标准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的急性期及恢复期患者。
1.4 排除标准①检查证实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合并房顫引起脑栓塞者。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分析【摘要】脑中风后遗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补阳还五汤作为传统中医药物,在治疗脑中风后遗症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其药物成分和功效通过温阳补脑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针灸作为古老而有效的治疗手段,也在脑中风后遗症中展现出独特的作用,可以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患者的病情复发率。
临床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也证实了这种治疗方法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具有明显的临床价值,未来更深入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该治疗方法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关键词:补阳还五汤、针灸、脑中风后遗症、临床价值、药物成分、功效、安全性评估、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研究目的、疾病背景、治疗手段介绍、结论、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疾病背景脑中风,即中风,是指脑血管出现缺血或出血等病理性改变,导致大脑功能突然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
脑中风后遗症是指脑中风患者在病情稳定或好转后,仍存在的各种神经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能力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活动功能减退、言语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
脑中风后遗症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价值,希望通过对药物成分、作用机制、临床实践经验、疗效评估和安全性评估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改善脑中风后遗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1.2 治疗手段介绍脑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发生破裂或梗塞而引起的脑功能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目前治疗脑中风的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药物、溶栓药物、抗凝药物等,用于防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血管瓣膜修补、动脉瘤夹闭等,用于恢复脑血流和修复血管结构。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言语治疗、职业治疗等,用于促进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7 3 8 6 . 2 0 1 7 . 0 1 . 0 3 8
H e b e i M e d i c a l J o u r n l。 a 2 0 1 7 , V o l 3( 5 7 . 8 3±7 . 4 1 ) 岁; 病程 1 5 d一 2个 月 , 平 均
枝1 2 g 、 熟 地黄 1 8 g 、 白芍药 1 8 g 、 党参 2 4 g 、 川 芎
1 2 g 、 当归 1 2 g 、 牛膝 1 2 g 、 桑 寄生 2 4 g 、 甘草 6 g 。取 诸
例。9 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4 6例与对照组 4 6例。 2 组一般资料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见 表 1 。
针和体针相结合 , 体针取 双侧风池 、 患肢一侧 的外关 、 足三里 、 涌泉、 曲池 , 头针取顶 中线 、 顶旁线 、 顶斜 1 线、 顶斜 2线。具体方法如下 : 体针 , 针刺得气后 , 应用捻
【 关键词】 针刺疗法; 中药; 中风; 偏身感觉障碍; 治疗结果 【 中图分类号】 R 2 5 5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1 0 0 2— 7 3 8 6 ( 2 0 1 7 ) 0 1 — 0 1 2 2 — 0 3
中风又称为卒中, 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其发病 率呈不断上升趋势 J 。近 1 / 2中风患者伴偏身感觉障 碍, 不同程度偏身感觉障碍影响 中风各个阶段的正常 治疗及功能恢复 , 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均受 到严重 影 响 , 同时造 成 社会 和 家庭 带 来 沉重 负 担 2 J 。 目前 , 西医尚无特效的治疗 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药物 , 随着近年来 中医的不断发展应用于中风后偏身感觉障 碍取得 了良好 的临床疗效 , 且 安全性 良好 。本研 究旨在分析 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应用针灸结合中 药治疗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提供一定临床指导
针药合治脑卒中后肢体偏瘫临床观察

注: 1 ) 与药 物治疗组相 比差异 具有统计 学意义 ( x = 1 1 . 6 6 2 5 , P < 0 . 0 5 ) ; 2 ) 与针刺治疗组相 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 Z = 1 3 . 0 6 6 7 , P < 0 . 0 5 ) 。
脑卒 中后 肢 体偏 瘫 患者 为研 究对 象 , 随机 分 为药 物治 疗组 、 针刺 治 3 讨 论 疗组 、 针 药 合 治 组各 4 O例 , 其 中药 物 治 疗 组 : 男性 1 8例 、 女性 2 2 脑 中 风是 严 重 危 害人 类 健 康 和生 命 安 全 的常 见 的难 治 性 疾 例, 年龄 3 5 ~ 7 8岁 、 平 均 年龄 ( 5 6 . 8  ̄ 1 - 2 ) 岁; 左 侧 肢体 偏 瘫 1 5 例, 右 病, 祖 国医 学将 其列 为 “ 风、 痨、 臌、 膈” 四大疑 难病 之 首[ 2 1 , 存 在着 明 侧 肢体偏 瘫 2 5例 。 针刺 治疗组 : 男性 2 0例 、 女性 2 0例 , 年龄 3 9 ~ 7 5 显三高 ( 发病率高 、 致残率高 、 死亡率高 ) 现象 , 其 中 致 残 率 高 达 岁、 平 均年 龄 ( 5 5 . 9 + 1 . 9 ) 岁; 左 侧 肢体 偏 瘫 1 8 例, 右侧 肢 体 偏 瘫 2 2 7 5 % t 3 1 。 中风 病急性 阶段 经抢 救治 疗 , 若 神 志渐清 , 痰 火渐 平 , 饮食 稍 例 。针 药合 治 组 : 男性 2 1 例、 女性 1 9 例, 年龄 3 7 ~ 7 0 岁、 平 均 年龄 进, 渐 人恢 复 期 , 但 后遗 症 有 半 身不 遂 、 口歪 、 语 言 謇 涩 或失 音 等 : ( 5 6 . 5 ± 1 . 6 ) 岁; 左侧 肢体 偏瘫 1 7 例, 右侧 肢体 偏瘫 2 3 例 。三 组患 者 此 时仍 须 积极 治疗 并 加强 护理 。针灸 与药 物 治疗 并进 , 可 以提 高 般 资料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J 口 > 0 . 0 5 ) , 具 有 可 比性 。 疗效。 药物 治疗 根据 病情 可采 用标 本兼 顾或 先标 后本 等治 法 。 治标 1 . 2治疗 方法 : ① 药 物治 疗 组 : 给予 补 阳还 五 汤加 减 治疗 , 黄芪 3 O ~ 宜 搜风 化痰 , 通络 行瘀 ; 肝 阳偏亢 者 , 可采 用平 肝潜 阳法 。治本 宜 补 1 0 0 g 、 当归 尾 1 0 g 、 赤芍 5 g 、 地龙 5 川芎 3 g 、 桃仁 3 g 、 红花 3 g 、 2条 益 气血 , 滋养 肝 肾或 阴 阳并 补 。 脑卒 中偏 瘫 由正气不 足 、 脉络空虚 、 蜈蚣 、 川牛 膝 5 桂 枝 3 钩藤 1 5 g , 气 虚 者加 党参 3 0 g , 痰 多 者加 半 卫 外不 固 、 风邪人 中经络 、 阻塞气血所 致 , 中药 治疗宜益 气活 血通络 。 夏6 g 和 天竺 黄 1 0 g ,语 言不 利者 加远 志 1 0 g 和石 菖 蒲 l O g , 1 剂/ d , 补 阳还 五汤具有 扩张血 管 、 改善微循 环 、 降低 血小板 聚集 、 抗炎、 抗 氧 煎服 , 早 晚服用 , 3 星 期为 1 疗程 , 共治 疗 3 疗程 。 ②针 刺治疗 组 : 主 化、 保护 血管 内皮 细胞等 功效 。针灸 是一种 “ 内病外 治” 的 医术 , 是 通 要选 择 手 足 阳明经 腧 穴 , 另选择太阳、 少 阳经 穴 为辅 , 主 取 患侧 肩 过经络 、 腧穴 的传 导作用 , 以及应用 一定 的操 作法 , 治疗 全 身疾病 的 。 髑、 外关 、 曲池 、 环跳 、 合谷 、 阳陵 泉 、 足三 里和 解溪 。舌强 语 蹇者 加 针灸治疗 中通 过刺激大 脑皮质 而起效 ,选 择手足 阳明经腧 穴是 因为 廉 泉和 通 里 , 口眼歪 斜 者加 阳 白 、 攒竹 、 地仓 、 颊车 , 肘 部 拘 挛者 加 多数 风病犯 阳经 , 且 阳明是多 气多 血之 经 , 阳明经 气通 畅 、 正 气得 以 天井, 腕部 拘 挛者 加 阳 池 , 膝 部拘 挛 者 加 曲泉 , 踝 部 拘 挛 者 加太 溪 扶助 , 才 能促进机 体恢 复 。 腧 穴是人 体脏 腑经 络 之气输 注 于体表 的 丘墟 , 手指 拘 挛者加 八 邪 , 足趾 拘 挛者加 八 风 。 初 病者 用 泻法 , 久病 部位 , 是 针灸 治疗 疾 病 的刺激 点 , 腧 与“ 输” 通 。针 灸 一般 选 用手 足 者 用补 法 , 得 气 后 留针 3 0 m i n , 1 0 m i n 行针 1 次, 1 次/ d , 1 0 次为 1 个 阳 明经 的穴 位 , 经现 代 神经 生理 学研 究 , 偏瘫 肢 体经 针灸 后 本体 感 疗程 , 休息 3 d , 再进 行下 1 疗程 。治疗 3 疗程。 ③ 针药 合 治组 : 同时 觉神 经 启动 其牵 张 反射 , 并 使得 对应 拮抗 肌 收缩 , 降 低痉 挛 亢进 肌 给 予补 阳还 五 汤加 减治 疗 和针 刺治 疗 ,方法 同药 物 治疗 组 和针 刺 张力 。 本组 通过 对 比研究 发 现针药 合治 组总 有效 率 9 2 . 5 0 %, 明 显高 治疗 组 。 于药 物治 疗组 和针 刺 治疗组 ,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 意义 ( P < 0 . 0 5 ) 。综 上 1 . 3疗 效判 定标 准 : 依据 1 9 9 4 年 国家 中医药 管理 局颁 布 的《 中 医病 所述, 针 药合 治脑 卒 中后肢体 偏瘫 的临床疗 效确 切 , 值 得推 广 。 证诊断疗效标准》 进行判定 : ①基本痊愈 : 患者偏瘫症状消失 , 患侧 参 考文 献 功 能恢 复 正常 , 能 基本 独立 生活 ; ② 显效 : 患 者偏 瘫 症状 改 善 明显 , [ 1 ] 李佳 , 何竞. 针 灸治 疗脑 卒 中后 痉挛 性偏 瘫 的概 况Ⅲ . 针 灸临床 杂 患侧功能基本恢复 , 能在他人帮助下生活 ; ③有效 : 患者偏瘫症状 志, 2 0 0 8 , 2 4 ( 3 ) : 4 7 — 4 9 . 改善 , 患侧 功能 提 高 , 需 要 在他 人帮 助下 生 活 ; ④无效 : 患者 偏 瘫症 [ 2 】 侯震 , 王瑶 . 针 药结 合对 脑卒 中后 痉 挛性 偏 瘫 的疗 效观 察 I J 1 . 世界 状 及患 侧功 能无 改善 , 需要 依赖 他人 生活 。 中西 医结合 杂 志 , 2 0 1 2 , 7 ( 4 ) : 3 1 7 — 3 1 9 . 1 . 4统计 学 方法 :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 学 软件 进 行数 据 处 理 , 计 量 资 【 3 ] 苗芬 , 侯腾, 范刚 启. 影 响卒 中后肌 张 力异 常针 灸效 应 的 多因素 分 料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料采 用 x 检验, P < 0 . 0 5 为差 异显 著 。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加穴位注射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作用。
方法将8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体质状况评分(KS)、运动功能障碍评分(FM)、感觉障碍评分(SIS)以及血流变学的差异。
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体质状况评分、运动功能障碍评分、感觉障碍评分以及血流变都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较单纯针刺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中风针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临床上中风是一种多发病,它的发病基础是脑血管的病变。
根据流行病学的资料,我们脑血管病的年发病率为94.07/10万,患病率冠诸病之首[1]。
对本病的康复,治疗方面中医药具有较为明显的疗效和优势。
我们采用针刺加穴位注射黄芪(AM)注射液治疗中风,旨在提高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
1 研究方案1.1 病例选择1.1.1 诊断标准按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要点[2]。
1.1.2 纳入标准病程为发病后2周末~6个月。
1.1.3 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疾病,有糖尿病者,血液系统疾病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合并感染者。
②体质评分(KS)<20分者及中途停止治疗、疗程不够、不按要求或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及采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1.2 治疗方法1.2.1 对照组①穴位:双侧肢体:风池曲池足三里合谷患侧上肢:肩井手三里手五里外关中渚后溪患侧下肢:环跳委中梁丘伏兔承山昆仑阳陵泉解溪太冲。
②针刺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每次选10个穴位,交替取穴,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治疗10次后休息5天,总计治疗30次。
1.2.2 穴位注射组在上述针刺治疗基础上,选用一侧足三里合谷曲池,用5号注射器针头吸取黄芪注射液,按针刺手法取穴进针,当针刺入穴位后,患者有酸、麻、胀得气感,抽无回血即可推药。
每穴注药2ml,隔日一次,5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天,总计治疗15次。
督脉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

盯
0 p pet q e ; u r i i j t n ruie cp cue a o l i s u l D i a p n i e i ;ot uu tr c c e a me d o tnc o n na n
Z A n , A GR iag, A GH -o# H 0J Y N u fn2 W N  ̄ d, u -
J a s rvne cd m hns d n, az o 3 0 0 C ia G nuPoic a e yo ieeMewi L nh u7 0 5, hn; A 意外) 经治疗 后遗留下来的 口眼歪斜 , 语言不利 , 半身不遂等症 状 的 总称 。中风 的发病 率 、 死亡率 和致残 率都 相 当 高, 是严 重危 害人类 健康 的一 种疾病 。我 国脑 血管
病 的年发病 率 为 94 7 。发病 率 随年龄增 长而 .0/万 升 高 , 7% 约 2 的首 次 中风 发生 在 6 5岁 以上 的 老年 人 。 中医防 治 中风 病 由来 已久 , 且疗 效 较好 , 并 尤 其对 因中风病 致 残 的患 者其 疗效 有 不可 比拟 的优
援
・ 隽 医疗 簪
m D t 如 ,
M 0y2 e JD 2 fM . 5
督脉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评价 半
赵俊喜 ’杨瑞芳 王海东 ’ , , 1甘肃省中医药研究院, 甘肃 兰州 7 05 ;2甘肃省康 复医院 300 [ 要] 目的: 摘 观察督脉穴位 注射疗法治疗 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 2 6 中风病患者 随机分 为督脉 对 8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 ( 虚血 瘀 型 ) 气 随机 分 为治 疗 组 ( 药 内 服 、 位 注射 、 中 穴 常规 运 动 及 感 觉 训 练 )2 6例和 对 照 组 ( 规 运 动及 感 觉训 常 练 ) 6例 , 2 治疗 前 后 采 用 F g— yr 的感 觉 和运 动 评 分 对 两组 患者 进 行 疗 效 评价 。 结 果 2个 疗 程 后 , u lMee 法 两组 患者 的感 觉 障 碍积 分 ( t=41 P <00 ; =42 , . 2, .1 t .1 P<00 ) 运 动 积 分 ( .1 、 t=42 , .8 P<00 ; =43 , .1t .1 P<00 ) 有 明显 改 .1 均
[ s a t Obet eT b ev h l ia efc o a io a C ieeme iiec m ie i c p n tr on n Ab t c] jci oo srete ci cl f t n t dt n l hn s dcn o bn dw t a u u cuep it — r v n e r i h i jein tea yi h rameto e sr yfnt n atrs oe Meh d 2 p t nswi e sr yfn t n at et h rp n te t t n fsn oy d s ci f t k . t o s5 ai t t sno d s ci f r o e u o e r e h y u o e
善, 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高 于对 照组 , 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 26 , 差 x= .3 P<00 ) 结 论 中药 联合 穴 位 注 射 不仅 有 利 于感 觉 .5 。
功能 恢 复 , 且对 提 高运 动 功能 有 良好 的作用 , 一 定 的 临床使 用 价值 而 有
【 键 词】 阳还 五 汤 ; 关 补 穴位 注射 ; 卒 中 ; 觉障碍 ; 复 脑 感 康
a u u cu ep itijcin te a y i h r ame to e sr yf n t n c p n t r on ne t h r p n te te t n fsn o y d su ci o o
a t r sr k fe t o e
CHEN a lu Z Y n i HOU i i Kab n 1De at n o u u cu e a d . p rme t fAc p n tr n M o i u t n,Trdto a Chn s Me ii e Ho ptlo h n s a Co ny xb si o ai nl i iee dcn s ia f Z o g h n u t ,Gu n x a gi
s o ew r slc da drn o ydvd dit et n ru t dc o a C ieem dcn s p itnet n rglrr— t k ee eet n a d ml iie not ametgo p(a it n l hn s e iie, on jci ,e ua e r e r r i i o
Z u n tn mo s Re i n h n s a 5 2 0 ,C i a . p rme to h b l ai n Me i a a d 2 h r tHo — h a g Au o o u g o ,Z o g h n 4 6 0 h n ;2 De a t n f Re a i t t d c lW r ,t e Fi s i o s p t lAfi a e o Gu n x d c lUn v r i , a g iZ u n t n mo s Re i n Na n n 53 0 7, i a i fl t d t a g iMe i a i e t Gu n x h a g Au o o u g o , n i g a i s y 0 0 Ch n
h blaint iig wi 6cssad cnrl ru rg lr e a itt n t iig w t 6c ss T ee e t f e a it- a itt a n ) t 2 ae n o t o p( ua hblai ann ) i 2 ae. h f c h bla i o rn h og e r i o r h f or i t nt iigo ogo p eeeau tdrset eyb u lMee ses n (MA bfr n f r ra n. ・ i a n fw ru sw r vlae ep ci l yF g- yrA ssme t F ) eoea d a e e t tRe o rn t v t t me
22 9第 卷 2 0 年 月 9第5 1 期
・中医 中药 ・
中药联合 穴位注射治疗脑 中风 后偏侧感觉 障碍 的 临床疗 效分析
陈彦柳 周 开斌 2
5 00 3 07
1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钟 山县 中 医医 院针 灸 科 , 西钟 山 . 广
5 2 0 2广 西 医 科 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康 复 医学 科 二病 区 . 4 6 0;.
[ 中图 分类 号】 2 52 R 4 . R 5 .; 7 33
[ 献标 识码】 文 A
【 章编 号】 6 3 7 1 (0 2 0 ( )O 2 — 3 文 1 7 — 2 0 2 1 )9 a 一 1 3 0
Clnia e e t na y i o i c l f c a l ss n t a ii na Chi s m e c n c m bi e wih r d to l ne e dii e o n d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