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版教案表格1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表格)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初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认真写铅笔字,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要求,并通过反复训练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1.养成上课专心听讲、认真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
2.知道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三、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意义和基本要求,创设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自己领会,初步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指导看图,知道主题是专心倾听、勇于发言1.观察第1页的三幅图。
问:图上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第1幅是一位老师讲解课文,向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2.这时我们小朋友应该怎样?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上课时,小朋友要专心听讲,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
要开动脑筋,踊跃发言。
(板书: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告诉学生:竖排版的字应先读右边,再读左边。
学生齐读。
二、指导看图,指导上课时如何专心倾听、勇于发言1.看第2、3幅图。
问:上课时,我们怎样专心倾听、勇于发言呢?(1)观察学生神情。
弄清楚听老师讲课时要注视着老师或黑板、教学挂图。
(2)听老师讲课或听录音,要一边听一边思考。
(3)有不懂的地方要敢于提问。
(4)注意听同学的发言,这既是学习的需要,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
2.播放一段学生上课时专心倾听、勇于发言的录象,让学生评说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
3.让学生说说自己以前上课,什么地方做得好,还存在哪些不足。
三、训练举手发言1.上课我们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想法。
请小朋友们看第3幅图,说说我们该怎样发言。
2.在讨论中,老师相机点拨:(1)发言要先举手,让学生像图中小朋友那样练习举手,但做不教学过程必强求整齐划一。
常福中心小学集体备课教案表格(1)

四年级 学科语文课题《11.白桦》 主备人曾利琴
教 学 设 计
个性化设计及改进
教学目标
1.认识“绣、潇”等9个生字,会写“桦、涂”等11个字,会写“白桦、毛茸茸”等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感受并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积累和摘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并尝试写诗交流。
6.配乐读。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白桦的赞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7.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分组比赛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
2.出示与植物有关的诗歌,读一读。
一朵梅花
一朵梅花
开在洁白的雪中
北风萧瑟
一朵梅花
开在迷离的夜里
寒光冰冷
宛若——
苍茫中的奇葩
泪水里的新芽
一朵梅花
4.指名朗读诗歌,思考:诗歌的每一小节写的是什么?
第一小节: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
第二小节:写白桦在雪中的美。
第三小节:写白桦在朦胧寂静中的美。
第四小节:写白桦在朝霞映照下的美。
三、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1.自由朗读诗歌,边读边体会:这是一棵怎样的白桦?(美丽)
2.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雪中、寂静中、朝霞中)
3.在文中找出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如画、玉立、光华)
4.想象白桦“如画、玉立、光华”的样子,读出白桦的特点。
5.出示短语,学生读。
洁白的流苏 姗姗来迟的朝霞 灿灿的金晖
晶亮的雪花 白雪皑皑的树枝 银色的光华
同学们,读了这些词语,你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你选择几个短语描述一下这棵白桦。
教学过程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6.4《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教案(表格版)

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 1.列竖式计算。
27×3=81
412×4=1648
2.填一填。
三、巩固应用,提。
分1.完成下面的练习。
算完后组织学生讨论:
在计算的过程中,这两
道题的主要区别在哪
里?
2.完成教材第62页“做
一做”。
1.
区别:
再加上进位数后最高位
还是十位;
完加上进位数后,
高位变成了百位。
2.
四、课堂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
24×9=216
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
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哪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
几。
培优作业竖式中的字母代表的数分别是多少?
a=5b=6c=3d=2
名师点睛本节课教学的是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尽管算理和算法与。
《白鹭》1教案设计表格

装 难点
.
学具 准备
多媒体
.
教学过程
. .
一、 出示 学习 目标
1、阅读《白鹭》,感受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在这个形象中寄托 的思想感情。2、研讨品味,谈谈自己对这篇散文的感受和认识。 (多媒体出示,学生齐读2分钟)
.
订
1、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 长 喙 ( ) 铿 锵 ( )( ) 嗜 ( ) 好
.
蓑
(
)
中 学校 张连娣 第 1 课时
其中寄托的思想感情。2、
补充修订
毛
二、 2
、
文
学
常
识
填
空
.
预习 郭沫若,四川乐山人,原名 ,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
交流 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
.
有诗集《
》、话剧《
》等。
.
3、《白鹭》从几个方面来描写白鹭独特的美? (多媒体出示,学生抢答7分钟)
.
线
.
1、文章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精巧”体现在什么地方?
.
2、面对白鹭,文章写到了作者与别人不同的三点看法,请找出并
. .
三、 分组 讨论
写
下
来
。
3、“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实在望哨吗?”从文中看作者认
为白鹭在望哨吗?为什么?
4、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白鹭的美?
.
5、你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一方面?谈谈你的感受和认识。
(多媒体出示,4人小组交流13分钟)
.
案
崔家桥镇中(小)学新课程教案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教案设计:崔家桥镇二中 学校 张连娣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表格pdf(2024)

提升教学设计能力
填写公开课教案表格的过程,就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通 过不断填写和完善教案表格,教 师可以提升教学设计能力,更好
地驾驭课堂。
2024/1/29
29
促进家园共育合作
增进家园沟通
公开课教案表格可以作为家长了 解幼儿园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一个 窗口,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
了解和信任。
注重细节和规范,提升教案的专业性 和实用性。
23
04
幼儿园公开课教案表格使 用技巧
2024/1/29
24
灵活调整表格结构
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自由 调整表格的列数和行数,以适 应不同课程内容的安排。
2024/1/29
可以添加或删除某些列,如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等,使表格更加符 合实际教学需求。
。
2024/1/29
加强幼儿个体差异的关注
我将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 式和手段,如游戏化教学、多媒 体教学等,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 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探索创新教学方式
我将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了解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和需求, 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35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9
36
2024/1/29
01
注重细节和规范,避免出现错别 字、格式混乱等问题。
02
及时更新和完善教案,以适应教 学需求的变化和发展。
16
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常见错误
填写信息不准确或不完整,如漏填、错填等。
2024/1/29
教案内容与教学目标不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17
常见错误及避免方法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 。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表格

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表格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程信息•课程名称:•授课时间:•授课班级:•教学目标:•难点:•知识点:•培养目标:•教学资源:1.2 教案编写人员•教师姓名:•学校:•时间:二、教学进程2.1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3:•教学内容4:2.2 教学步骤2.2.1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式:•导入新课的活动:•导入新课的时间:2.2.2 新课讲解•讲解1:•讲解2:•讲解3:•讲解4:2.2.3 课堂练习•练习1:•练习2:•练习3:•练习4:2.2.4 总结复习•总结复习方式:•总结复习活动:•总结复习时间:2.3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活动1:•拓展延伸活动2:•拓展延伸活动3:•拓展延伸活动4: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1:•教学资源2:•教学资源3:•教学资源4:四、教学评价4.1 评价方式•评价方式1:•评价方式2:•评价方式3:•评价方式4:4.2 评价标准•评价标准1:•评价标准2:•评价标准3:•评价标准4:五、教学后记•教学心得:•教学问题:•建议改进:•下次备课注意事项:以上为《集体备课教案模板表格》的详细内容。
该模板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需要进行调整和补充。
通过使用该模板,教师们可以更加有条理地进行集体备课工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同时,该模板中的教学评价和教学后记部分也为教师提供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新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2(表格版)1教案(推荐)

课时教学设计课题What a day 单元 2 学科英语年级六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掌握的单词及其短语:ant,become,bee,cloud,cloudy,drink,high,honey,rai n,sunny,weather,windy2.重点句型:It was+天气类形容词3.重点语法:不规那么动词过去式重点 1.重点句型:It was+天气类形容词2.重点语法:不规那么动词过去式难点.重点语法:不规那么动词过去式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Warming-up and revision1.Greet the Ss as usual. Check the homework.2.Hav e a game . 播放有关出门游玩的视频仔细观看视频,了解本课要学习的内容视频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很快的融入课堂之中。
讲授新课Ⅰ.Free talk1.What weather do you like best?2.你出去玩的时候遇到过糟糕的天气吗?Ⅱ. PresentationStep 1.课文展示〔1〕老师展示课本内容Step 2.老师播放课文录音〔T shows the text,and ask some questionsabout the text,then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Ss to listen to the text.〕Ⅰ.学生小组讨论自己了解的城市。
Ⅱ.〔1〕学生阅读课文。
(2)学生仔细听课文录音,并答复老师所提的问题。
Ⅰ.活泼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的学习英语。
Ⅱ.使学生快速的了解课文大意。
2.〔1〕图片含有become →becamebring →broughtcan →couldfly →flewgo →wentsee →sawtake →tookStep 2 课堂练习用括号所给的词的正确形式填空。
〔1〕It_____sunny yesterday.〔be〕〔2〕He_____to the park last night.〔go〕〔3〕I_____man y parrots in the park in this morning.〔see〕〔4〕He_____play the piano at the age of five.〔can〕〔5〕There______many ants on the ground in this afternoon.〔be〕Step 3 英语日记的写法〔1〕星期和日期写在左上角,顺序是星期,月份,年。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一边听一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结合注音,学生自主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分组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哪些动物朋友?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6、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你还能把小草、野花、嫩芽、解冻的小溪比作春天的什么?
(3)有感情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一评。喜欢这几句话的小朋友可以把句子背出来。
4。请男生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1)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随机板书,理解“触”) 说说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
过程、能力
与 方 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现。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小结(多媒体显示)
《归园田居-其一》,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
回到清新自然的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九、田园景色赏析
1、齐读诗中描写田园景色的句子
菊花一样高洁。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对他的
这一雅趣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菊之爱,陶后鲜
有闻。”
二、了解了陶渊明的作品和爱好,现在我来考考大家对这位大诗人基本资料的了解。(多媒体显示)
三、导入本课
通过以上对陶渊明的了解,我们知道,他最美的事
情来自田园,所以,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他的《归
园田居》,感受他所向往的田园生活,进而品读一
教案
授课题目
《归园田居其一》
授课教师
金艳春
授课对象
高一
授课时间
2012/12/2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诗人基本资料和写作手法,品味优美意境,感悟诗情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诗歌朗读的水平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坚守自我,学会选择和放弃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掌握诗中的情感,了解诗中的写作手法,品味其中的意境
教学难点
5、听过了名家朗读,有听过了其他同学的朗读,现在我们再来听一听自己的声音,我们一起来齐读一遍。
六、解题
1、我们常说,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是一个人的眼睛,往往能够传达出许多有效信息。现在我们来看这首诗的题目“归园田居”,它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它的题眼是哪个字?
明确:“归”
2、那么围绕这个“归”字,题目还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呢?
十三、作业
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2、课后赏析《归园田居》另外四首诗
齐读
合作探究,组织语言,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归园田居
陶渊明
从何而归
归为何而归
归向哪里
归去如何
1、时间掌握不够准确
2、内容稍有遗漏
作者“归园田”是为了“守拙”,那么什么是守拙
呢?
明确:固守节操,不随波逐流
4、归去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A、没有了官场中的尔虞我诈,也没有了那些俗世
的烦扰,回到田园生活之后,他过得是一种宁
静、闲适的生活。
B、那么我们又如何理解“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
然”这句话呢?
诗人情感的感悟以及描写景物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教学关键
品味其中优美的意境,感悟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讲解法、引导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师生互动
一、导入
今天在讲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1、大家觉得图片中的景色美么?但仅仅只有美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给它增添一丝文化色彩。看过这组图片之后,你会想起中国文学史上的哪位诗人?
明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
七、解读诗歌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生活
A、诗中用什么来比喻官场?
明确:“尘网”“樊笼”
B、诗人用什么来比喻自己?
明确:“羁鸟”“池鱼”
C、这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
明确:它们都失去了自由,失去了最适合它们的生活环境,所以,它们只会感到痛苦。而诗人以此自比,暗示了诗人在官场中的不如意。
6、小结(多媒体)
在这首诗里,我们所接触到的不是互不相关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烟、深巷中的狗吠、桑树颠的鸡鸣,而是由这些具体的景物构成的一种宁静安谧、纯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体味到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2、找出诗人笔下的田园景物
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远村、炊烟、
狗吠、鸡鸣
3、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诗人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明确:远近结合、以动衬静、调动视觉和听觉
4、诗人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明确:恬静、空阔、优雅、朦胧
5、诗人营造了如此美丽的田园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下他那高洁的灵魂。
四、创作背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多媒体显示)
五、朗读
1、了解了创作背景,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陶渊明的田园世界。大家先自读这首诗,要注意字音和停顿。
2、听名家朗读,用心感受诗中的意境
3、听过了名家朗读,大家再自读一遍这首诗,用心去揣摩我们应该怎样读好这首诗。
4、找同学读,大家评价。
教法与学法师生互动
十、课外拓展
感受陶渊明的人格魅力(多媒体)
十一、合作探究
你是如何看待陶渊明的这种弃官归隐的人生选
择的?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值得赞扬?
十二、结语
身处乱世,积极抗争,固为上策;但陶渊明在官场抗争了十三年,仍然改变不了什么。所以,他决定洁身自好、归隐田园,这也不失为良策。法国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选择和舍弃都是为了追寻心中的理想。”陶渊明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园田,希望同学们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
D、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E、诗中还有人的悔恨之深,而犯了错误就要付出代价,诗人付出的代价是在污浊的官场苦苦挣扎了十三年.
“久”,心情愉快时,感到时间过得很快,而生活痛苦时,就会度日如年,所以“久”体现了诗人身在官场的痛苦,表达了对官场的厌恶。
明确:陶渊明
2、那么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我们都学过他的哪些作品?
明确:
《桃花源记》:在这里,作者为我们描绘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的世外桃源。
《饮酒》:在饮酒中,我们感受到的是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那么,陶渊明还有一个雅趣,大家知道是什么
吗?(爱菊)对,他一生种菊、爱菊,活的像
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
找同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
教师引导,
学生多种方式阅读课文
教师提问引导,
学生思考回答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引导
找同学回答
教学环节及教学内容
教法与学法师生互动
2、为何而归
明确: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用诗中的话说是:“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归向何处
明确:“守拙归园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