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教案格式表格(1)1.1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第一章:认识音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音高的认识:音阶、音准音长的认识:节奏、拍子音色的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1.3 教学活动:讲解音乐基本元素的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音阶、音准、节奏、拍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学习简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谱的基本知识介绍五线谱的认识: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位置音符的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休止符的认识: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2.3 教学活动: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读写简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简谱的理解。
欣赏简单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简谱的节奏和音高。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简谱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第三章:学习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基本知识,包括拍子、节拍等。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和感知节奏。
3.2 教学内容:节奏的基本知识介绍拍子的认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节拍的认识:强弱拍、次强弱拍等3.3 教学活动:讲解节奏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拍子和节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欣赏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节奏的强弱和次强弱。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节奏的理解程度。
1.1在线社会悄然而至 教案 (表格式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苏科版

难点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教学
准备
计算机网络教学环境、多媒体课件、学习素材等。
教学过程(“尝思美”教学策略)
设计意图
尝试学习:
活动一:重点我知道一一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知识点
师:展示第一课时知识点大纲
任务1:完成第一课时知识点知识点细节的补充完善
思维提升:
活动二:历史原来是这样一一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师:播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审美体验: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汇总知识点脉络
板
书
设
计
α∙Mn**vt
在线社会惜然而至β∙1tβ^<≡4t
ItaAitVKK
S1U1MBRn*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模板课题在线 Nhomakorabea会悄然而至
主备人
课型
新授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三年级
日期
节次
第二课时
目标
课时目标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2.感受日常生活中,认识网络对与当代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3.感受网络对生活、学习的作用,初步形成善于利用网络、用好网络的意识。
重点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认识中国制造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1.1《地球的宇宙环境》 教案(表格式)人教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

哈雷彗星76年绕太阳一圈。
3.认识天体系统(1)图文结合出示概念: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认识银河系:银河系是由太阳和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恒星系统。
在银河系中,有1 000亿颗以上的恒星;银河系的直径约10万光年;太阳与银河系中心的距离约2.6万光年。
(3)引导学生找一找: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4)引导学生说一说对地月系的认识。
(5)归纳总结:观察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转折:宇宙很大,但地球是我们目前所知适宜人类生存的唯一星球。
4.活动探究: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3.观察发现+科学认知(1)图文结合,科学认识天体系统。
(2)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太阳系: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行星际物质等构成。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86%。
地球是距离太阳较近的一颗行星,日地距离约为1.5亿千米(3)读图认知并归纳分类:(4)资料分享:地球和月球组成地球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月球围绕地球运动。
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地距离约为38.4万千米(5)图示归纳:4.合作探究:(1)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①(1)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表面平均温度,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条件。
(2)读图表,比较地球与金星、火星的质量与体积,简要说明地球适宜人类生存的大气条件。
(3)归纳总结:地球适合人类生存的条件。
资料拓展:在木星的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星的土卫六、海王星的海卫一上面,都存在大量的水资源,这些天体上面的水资源可能比地球上面的水资源还要多,不过这些天体从宇宙中看上去却没有一点水资源,这是怎么回事呢?探究二:人类的太空探索人类自古就有飞天梦,一直在尝试探索太空的奥秘。
1.了解人类太空探索进展①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升空适宜温度;②存在液态水的分布原因:①日地距离适中②自转公转周期适当(2)分析归纳:人类生存条件③存在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厚度、成分)原因:地球的质量、体积适中(3)记录整理。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1《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案(表格版)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观察情境图,明确双臂脚长等做单位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课桌的长,然后用桌的)分小组实际操作,1角硬币、曲别针等测量数统一用相同的小方块用不同的物品个物体,测量的结果不同;用相同的标准测量同一个物明确测量物体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先独立找,然后同桌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到之间的长度就是思考后明确: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然后小得出:小正方体的边长、图厘米,厘米一粒花生米的长、田字格的宽、橡皮的厚、透明胶厘米。
动手测量,验证估测结果,以小组为2.用食指的宽量一量下面实际物品的长度。
的长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的宽大约相当于()个食指的宽度。
自己填一填。
3.观察尺子填空。
(1)在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3”是(3)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6”是(5)厘米。
(2)在尺子上,从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从刻度“7”到刻度“4”是(3)厘米。
(3)在尺子上,从刻度(1)到刻度(4)是3厘米。
(答案不唯一)4.看一看,铅笔长几厘米?8厘米5.在()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P5) (1)亮亮的身高是120(厘米)。
(2)一个杯子高13(厘米)。
分钟)认识厘米课桌面3拃长课桌面5拃长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应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
要想知道较短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做单位的尺子进行测量。
1.下面这把尺子只有3个刻度,它可以直接量出哪几种长度?可以直接量出3种长度,分别是3厘米、5厘米和2厘米。
2.数学活动:想办法测量手腕一圈的长度。
可以用纸条绕手腕一圈,然后量出纸条的长度就行了;也可以用绳子先量手腕的长度,再量绳子的长度,就行了;还可以用皮尺量。
(方法不唯一)。
2019年秋新部编小学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 (.1.1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进度表2019周别 起 止 时 间 教 学 内 容 节数 备 注 1 9.3——9.7 期初整顿 2 2 9.10——9.14 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 2 中秋 3 9.17——9.21 1.1.我们班四岁了 2 4 9.24——9.29 1.2.我们的班规我们订 2 5 10.1——10.5 1.3.我们班 他们班 2 国庆 6 10.8——10.12 为父母分担 2 7 10.15——10.19 第二单元4.少让父母为我操心 2 8 10.22——10.26 5.这些事我来做 2 9 10.29——11.02 6.我的家庭贡献与责任 2 10 11.5——11.9 期中测试 2 11 11.12——11.16 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 2 12 11.19——11.23 7.健康看电视 2 13 11.26——11.30 8.互联网 新世界 2 14 12.3——12.7 9.正确认识广告 2 15 12.10——12.14 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 2 16 12.17——12.21 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2 17 12.24——12.28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2 18 12.31——元.4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2 元旦 19 元.7——元.11 期末复习 2 20 元.14——元.18 期末复习 2课时计划课题 1 我们班四岁了第 1课时总课时教学目标1.以四件礼物为载体,回顾班级诞生、中队建立、取得成绩等节点,分享自己的成长纪念品,初步感受自己与班级共同成长的喜悦感和荣誉感。
2.举办分享会,交流春秋游、运动会、综合实践周等活动,分享班级生活中的难忘故 事,发现班级优点,初步产生集体归属感,增强热爱班级的情感。
重点 难点 难点:以自己的难忘成长瞬间联结班级的成长关键点,唤醒对班级的自豪与依恋之 情,初步形成集体教具 1.搜集入学第一天、入队日、春秋游、运动会等照片,并制作视频和相册 2.学生课前寻找一件自己的成长 师 生 活 动 过 教学过程 一、 猜年龄庆祝班级生日,开启回忆之旅 教学过程描述:1.教师请学生猜猜班级的年龄,举办四岁生日会。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24时计时法 冀教版(表格式)

题。
2、深化对
24时记时
法的认识
(先让学生说说图意,在引导他们联
系生活经验用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
分别表示出相应的时间。
)
2、生活中的24时计时法。
银行、超市营业时间
公路上禁止机动车通行的标识。
追问:小红的爸爸早上7时去上班从
这里经过,他违反交通规则了吗?
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公共场所用的
都是24时计时法?
四、总结
提高
学生梳
理所学新
知
经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
计
24时计时法
8:00 10:30 12:00 16:00 22:30
上午8:00 上午10:30 中午12:00 下午4:00 晚上10:30
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1 正数和负数 教案(表格式)

1.1 正数和负数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观看下面的视频,体会数的产生过程.师生活动:老师点击视频让学生观看,体会数的产生过程.回忆自然数的研究过程,探讨我们该如何研究数.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根据自然数的研究过程,说出有理数接下来研究的过程.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正数和负数数的产生:点击红包封口查看你所扮演的角色,说说你会遇见什么样的数据.第一个红包:某天天气预报截图:第二个红包:商店销售额统计表:第三个红包:银行存款流水:师生活动:学生上台点击红包,说出红包中所观察的数字.观察同学们提到的部分数,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吗?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归纳同,老师给出定义:正数:大于0 的数.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符号“-”(负)的数.例如:7、3、6453、1549、1864.例如:-6、-9、-10、-585.8、-293.师追问:特殊的0 呢?师生活动: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练一练:1.请将下列各数进行分类.正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下列数表示的含义,并说说这样表示的意义.典例精析:例1 (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了2 kg,小华体重减少了1 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 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师说明: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写出体重的增长值和进出口的增长率就暗示着用正数来表示增长的量类似的还有水位上升收入等等. 我们要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会这些指明方向的量,正确用正负数表示它们.师强调: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而相反意义的量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它们的意义相反,如向东或向西,收入与支出;二是它们都是数量,而且是同类的量.归纳总结:如果一个问题中出现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它们.练一练:2. 下列各对关系中,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A. 运进货物3 吨与运出货物2 吨B. 升温3℃ 与降温3℃C. 增加货物100 吨与减少货物2000 吨D. 胜3 局与亏本400 元合作探究:在温度、盈利亏损、存入和支出的数中,0 有什么特殊含义,请分组思考并举例.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加正号的数是正数,加负号的数是负数B. 0是最小的正数C. 字母a既可为正数,也可为负数,还可为0D. 任意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2.下列关于“0”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填序号)①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②0是正数;③0是自然数;④0不是整数.3.某老师要测量全班学生的身高,他以1.60米为基准,将某一小组5名学生的身高(单位:米) 简记为:﹢0.12,-0.05,0,﹢0.07,-0.02.这里的正数、负数分别表示什么意义?这5名学生的实际身高分别为多少?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

教案表格格式教案表格范文一、教案基本信息1.1 课题名称:1.2 学科领域:1.3 年级/学段:1.4 课时:1.5 教学目标:1.6 教学重难点:二、教学准备2.1 教具准备:2.2 教学资源:2.3 课前准备:三、教学过程3.1 导入:3.2 新课呈现:3.3 课堂活动:3.4 练习与巩固:3.5 课堂小结:四、教学评价4.1 评价目标:4.2 评价方法:4.3 自评与互评:五、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5.2 作业要求:5.3 作业反馈: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解释概念和理论知识。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
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实际任务来促进学习。
6.2 学生参与策略:提问和回答: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观点。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角色扮演: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辅助教学。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提问法: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6.2 学生参与策略: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课堂展示:学生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学习成果。
互动游戏:设计相关游戏,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教学活动设计7.1 主体活动:观看相关教学视频,引入新知识。
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2 辅助活动:小组合作,完成相关案例分析。
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参加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教学反馈与调整8.1 课堂反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收集学生作业,评估学习效果。
8.2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针对学生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九、教学评价与反思9.1 评价方法:学生自评: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同伴评价:互相评价,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