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校区15—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无答案)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12月月考化学试题考生须知l.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5.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0-16 Na-23 Mg-24 Al-27 Fe-56 Cu-64 S-32Cl-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的是()A.原子数B.分子数C.体积D.质量2.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A.Na2O2B.F e3O4C.N O D.F eCl23.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纯金属与合金均属于金属材料B.纯碱和烧碱的水溶液均显示碱性,故均属于碱类C.按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溶于水后其水溶液能导电化合物不一定是电解质4.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A.CH3COOH+NaOH═CH2COONa+H2OB.HNO3+KOH═KNO3+H2OC.H2SO4+Ba(OH)2═BaSO4↓+2H2OD.2HCl+Cu(OH)2═CuCl2+2H2O5.下列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无色透明溶液中:NH4+、Cu2+、Cl﹣、NO3﹣B.碱性溶液中:K+、Na+、SO42﹣、Cl﹣C.酸性溶液中:K+、Na+、HCO3﹣、Ca2+D.酸性溶液中:Na+、Fe2+、SO42﹣、NO3﹣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A.Cl2+2KBr═Br2+2KClB.2NaHCO3△Na2CO3+H2O+CO2↑C.4Fe(OH)2+O2+2H2O═4Fe(OH)3D.2Na2O2+2CO2═2Na2CO3+O2↑7.若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L的CaCl2溶液中所含Cl﹣数为0.2N AB.7.8g 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2N AC.常温常压下,8g CH4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D.常温下,0.1mol Fe与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的电子数一定为0.3N A8.向下列各个反应产物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试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的是()A.Fe+Cl2(过量)B.稀HNO3+Fe(少量)C.FeCl2(过量)+Cl2D.Fe+浓盐酸(过量)9.利用N2→NH3→NO→NO2→HNO3这一过程制备HNO3,有关上述各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固氮的常用方法是N2和H2合成NH3B.可利用Cu与硝酸的反应,将N元素转化为NO或NO2C.为使上述各步骤依次发生,必须向每个步骤中提供氧化剂D.实验室可利用氢氧化钙固体与NH4Cl固体混合加热制备NH310.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固体析出B.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气体逸出C.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未变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小题3分,每题1-2选项,多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24分)11.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
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南校区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 -14 O-16 Al-27 K-39 Fe-56 Cu-64一、选择題(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反应中,金属单质只表现还原性,非金属单质只表现氧化性B.失去电子的物质做氧化剂C.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含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答案】C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2.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高效绿色水处理剂,其工业制备的反应原理为:2Fe(OH)3+3KC1O+4KOH=2K2FeO4 +3KCl + 5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制高铁酸钾用KClO做还原剂B.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7C.KC1是还原产物D.制备高铁酸钾时1molFe(OH)3得到3 mol电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KClO是氧化剂,A错误;B.高铁酸钾中铁的化合价为+6价,B错误;C.次氯酸钾是氧化剂,氯化钾为还原产物,C正确;D.氢氧化铁失去电子,D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及转移电子数的考查。
注意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
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3.根据下列反应方程式:①2H2S+SO2 =3S+2H2O ②Br2 + SO2 +H2O= H2SO4 +2HBr③Cl2+2NaBr =2NaCl+Br2 ,可判断SO2、Cl2、Br2、S的氧化性强弱的顺序是A.SO2 >Cl2>Br2>S B.Cl2 >Br2>S>SO2C.Br2>Cl2 >S >SO2 D.Cl2>Br2> SO2>S【答案】D【考点定位】考查氧化性强弱比较【名师点晴】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电子得失的难易,而与电子得失的多少无关,利用比较的思想,结合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性质表现,比较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相对强弱,常用的方法是借助于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氧化剂>还原剂;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
【解析】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解析】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Word版含解析[ 高考]](https://img.taocdn.com/s3/m/fafa67a471fe910ef12df8bc.png)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2.以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质均过量),电解后溶液pH升高的是( ) A.硫酸B.氢氧化钾C.硝酸银D.硫酸钠3.C(石墨)=C(金刚石),△H=+1.895kJ/mol,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两者互为同位素4.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D.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NaOH(aq)+CH3COOH (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 (中和热)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 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D.2H2(g)+O2(g)=2H2O(l)△H=﹣571.6kJ/mol (燃烧热)6.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常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A.NaClB.CuC12C.Na2SO4D.AgNO3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左边的装置是电解池,右边的装置是原电池B.该装置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C.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D.装置中电子的流向是:a→Cu→经过CuSO4溶液→Zn→b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10.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MB.X>Z>Y>MC.M>Z>X>YD.X>Z>M>Y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欲使溶液恰好恢复至电解前情况,可加入的物质是( )A.CuSO4B.Cu(OH)2C.CuD.CuO12.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13.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新型的乙醇燃料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左右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14.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A.蓝、紫、红B.红、蓝、紫C.红、紫、蓝D.蓝、红、紫15.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2PbSO4+2H2O Pb+PbO2+4H++2SO4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方向由B到A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 Pb﹣2e﹣+SO42﹣═PbSO4C.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2H2O﹣2e﹣═PbO2+SO42﹣+4H+D.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炒过菜的铁锅不及时清洗易生锈B.轮船吃水线以下的船壳外焊上锌块,可以防止铁船体被腐蚀C.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铁为正极D.经常用钢丝球擦洗铝锅表面,可以防止铝锅被腐蚀17.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装置①精炼铜,则a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B.用装置①进行电镀,镀件接在b极上C.装置②的总反应是:Cu+2Fe3+═Cu2++2Fe2+D.装置③中的铁钉几乎没被腐蚀18.氢气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已知在25℃、101kPa下,1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142.9kJ,今有如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下列关于它们的表述正确的是(1)H2(g)+O2(g)=H2O(g)△H1=a kJ•mol﹣1(2)H2O(l)=H2(g)+O2(g)△H2=b kJ•mol﹣1(3)2H2(g)+O2(g)=2H2O(l)△H3=c kJ•mol﹣1A.2b=cB.C.a=﹣D.氢气的燃烧热为a kJ•mol﹣119.在H2O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Na+、Ba2+、NO3﹣、SO42﹣、Cl﹣,该溶液在惰性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质量比是( )A.1:2B.8:1C.35.5:108D.108:35.520.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K闭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片刻后可观察到滤纸b点变红色B.电子沿Zn→a→b→Cu路径流动C.片刻后甲池中c(SO42﹣)增大D.Cu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三、简答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0分)21.(16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 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1)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K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Y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发生__________反应.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检验Y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__________(2)若X、Y都是银电极,a是稀硝酸银溶液,开始实验,X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Y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电解前后硝酸银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若某电极质量增重108克,则在电路中有__________mol的电子发生转移.22.如图所示,水槽中试管内有一枚铁钉,放置数天观察,发现铁钉被腐蚀.(1)若试管内液面上升,发生__________腐蚀,电极反应为负极:__________;正极:__________.(2)若试管内液面下降,则烧杯中的溶液呈__________性,正极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23.(16分)如图是一个化学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已知甲池的总反应式为:2CH3OH+3O2+4KOH=2K2CO3+6H2O(1)请回答图中甲、乙两池的名称.甲电池是__________装置,乙池是__________装置.(2)请回答下列电极的名称:通入CH3OH的电极名称是__________,B(石墨)电极的名称是__________.(3)写出电极反应式:通入O2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A(Fe)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4)乙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5)当乙池中A(Fe)极的质量增加5.40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24.已知下列反应:2CO(g)+O2(g)=2CO2(g)△H=﹣566kJ/molNa2O2(s)+CO2(g)=Na2CO3(s)+O2(g)△H=﹣266kJ/mol试回答:(1)CO的燃烧热△H=__________.(2)在催化剂作用下,一氧化碳可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固体碳酸钠,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3)工业废气中的CO2可用碱液吸收.所发生的反应如下:CO2(g)+2NaOH(aq)=Na2CO3(aq)+H2O(l)△H=﹣a kJ/molCO2(g)+NaOH(aq)=NaHCO3(aq)△H=﹣b kJ/mol则①反应:CO2(g)+H2O(l)+Na2CO3(aq)=2NaHCO3(aq)的△H=__________ kJ/mol(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②标况下,11.2L CO2与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kJ(用含a或b的代数式表示).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考点: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反应热和焓变;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分析:化学反应中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反应中既有放热反应,又有吸热反应,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化学反应速率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和外界反应条件,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大小,与反应条件无关.解答:解:A、生成物的总能量低于反应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若是吸热反应则相反,故A错;B、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没有必然的联系,故B错;C、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大小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大小,与反应途径无关,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故C正确;D、根据△H=生成物的焓﹣反应物的焓可知,焓变与反应条件无关,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该反应的△H相同,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着重于对概念的理解,注意放热反应、吸热反应与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速率、反应条件之间有无必然关系,做题时不要混淆.2.以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质均过量),电解后溶液pH升高的是( ) A.硫酸B.氢氧化钾C.硝酸银D.硫酸钠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液的pH值逐渐升高,阴极应是H+离子放电,可为活泼金属的盐.解答:解:A、硫酸电解,是电解水型,硫酸的浓度变大,pH值变小,故A不符合;B、氢氧化钾溶液电解,是电解水型,氢氧化钾的浓度变大,pH值变大,故B符合;C、硝酸银溶液电解是放氧生酸型,pH值变小,故C不符合;D、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是电解水型,硫酸钠的浓度变大,pH值不变,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解产物的判断以及溶液pH的计算,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注重解题的灵活性.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灵活分析、判断、应用即可.3.C(石墨)=C(金刚石),△H=+1.895kJ/mol,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相同物质的量的石墨比金刚石的总能量高D.两者互为同位素考点:反应热和焓变.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越稳定,且△H=生成物的能量和﹣反应物的能量和,△H>0时,反应吸热,结合同位素的定义解答该题.解答: 解:金刚石、石墨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由C (石墨)=C (金刚石),△H=+1.895kJ/mol 可知,石墨能量低,较稳定,只有A 正确.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为高频考点,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稳定性与能量的关系.4.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D .a 点是负极,b 点是正极考点:电解原理.专题:压轴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此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实验装置,电解时的阴极反应为:2H ++2e ﹣═H 2↑,或2H 2O+2e ﹣═H 2↑+2OH ﹣,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l ﹣﹣2e ﹣═Cl 2↑,总反应为:2NaCl+2H 2O2NaOH+Cl 2↑+H 2↑,阴极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以此回答题中各项问题.解答: 解:A 、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反应为:2H ++2e ﹣═H 2↑,或2H 2O+2e ﹣═H 2↑+2OH ﹣,溶液呈碱性,滴加酚酞溶液呈红色,故A 错误;B、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在该电解池中,铅笔做阴极,铂片做阳极,故B 错误;C、铅笔做阴极,反应为:2H++2e﹣═H2↑,或2H2O+2e﹣═H2↑+2OH﹣,有氢气产生,故C错误;D、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说明铅笔做阴极,连接电源的负极,即a为负极,则b为正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及应用,本题难度不大,做题时注意从反应的现象判断电解池的阴阳极入手来解答,注意把握电极反应和溶液离子浓度的变化.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B.NaOH(aq)+CH3COOH (aq)=CH3COONa(aq)+H2O(l)△H=﹣57.3kJ/mol (中和热)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 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D.2H2(g)+O2(g)=2H2O(l)△H=﹣571.6kJ/mol (燃烧热)考点:反应热和焓变;热化学方程式.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分析:A、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应为液态.B、应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的.C、根据中和热的测定分析.D、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解答:解:A、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注意生成的水应为液态而不能为气态,故A错误.B、中和热指的是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含20.0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生成0.5mol水时,放出28.7kJ的热量,即中和热的数值为57.4kJ/mol,但稀醋酸为弱酸,电离吸热,故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应小于57.4kJ/mol,故B错误.C、测定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时,每次实验均应测量3个温度,即盐酸起始温度、NaOH 起始温度和反应后终止温度,故C正确.D、燃烧热指的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热、中和热以及由吸放热的过程判断物质能量的高低,较简单.6.在电解水制取H2和O2时,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常加入一些电解质.下列物质中最合适的是( )A.NaClB.CuC12C.Na2SO4D.AgNO3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为了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所加入电解质只能增大溶液的导电性,不能参与电极反应,否则会影响生成H2和O2.解答:解:A.加入NaCl,发生2NaCl+2H2O2NaOH+H2↑+Cl2↑,生成氯气,影响氧气的生成,故A错误;B.加入CuC12,电解CuCl2溶液时一极析铜,另一极产生氯气,不是电解的水,故B错误;C.加入Na2SO4,增大溶液浓度,导电性增强,且不影响H2和O2的生成,故C正确;D.加入AgNO3,在阴极上析出Ag,影响氢气的生成,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电解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题目要求,注意增强溶液的导电性,所加入电解质只能增大溶液的导电性,不能参与电极反应.7.关于如图所示装置的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左边的装置是电解池,右边的装置是原电池B.该装置中铜为正极,锌为负极C.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D.装置中电子的流向是:a→Cu→经过CuSO4溶液→Zn→b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左边是原电池,投放氢气的电极是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投放氧气的电极是正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则锌是阴极,铜是阳极,阳极上铜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铜离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左边是原电池,右边的电解池,故A错误;B.左边是原电池,投放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投放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则锌是阴极,铜是阳极,故B错误;C.根据转移电子守恒得,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况下体积为==2.24L,故C正确;D.左边是原电池,投放氢气的电极是负极,投放氧气的电极是正极,则锌是阴极,铜是阳极,装置中电子的流向量b→Zn,Cu→a,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正确判断原电池和电解池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注意电子不进入电解质溶液中,为易错点.8.某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如图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Cu2+向铜电极移动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a和b不连接时,Fe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B、原电池中,失电子的极是负极,得电子的极是正极,往往活泼金属做负极;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原电池,Fe作负极,Cu作正极;C、无论a和b是否连接,都发生Fe+Cu2+=Fe2++Cu;铁和硫酸铜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也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形成电解池,铁片上发生氧化反应,溶液中铜离子移向阴极;解答:解:A、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所以铁片上会有金属铜析出,故A正确;B、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铜作正极,发生的反应为:Cu2++2e﹣=Cu,故B正确;C、a和b不连接时,铁片和硫酸铜溶液之间发生化学反应,铁能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a和b用导线连接时,形成了原电池,加快了铁将金属铜从其盐中置换出来的速度,无论a和b是否连接,铁片均会溶解,溶液从硫酸铜的蓝色逐渐变成硫酸亚铁的浅绿色,故C正确;D、a和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正、负极,电压足够大时,依据电解原理,阳离子移向阴极,所以Cu2+向铁电极移动,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的速率知识,形成原电池能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与原电池反应,明确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所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电解过程的反应原理应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回答,难度不是很大.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深度的稀硫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B.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D.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总反应式为:Zn+H2SO4=ZnSO4+H2↑,原电池的构成加快了反应速率.乙装置中只是锌片与稀硫酸间发生了置换反应:Zn+H2SO4=ZnSO4+H2↑,以此进行分析.解答:解:A、甲中形成铜锌原电池,锌作负极,失电子,铜作正极,H+在铜极上得电子,生成H2,所以甲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故A错误;B、乙中不构成原电池,铜片不是电极,故B错误;C、甲乙两烧杯反应的总方程式都为Zn+H2SO4=ZnSO4+H2↑,溶液中硫酸的浓度降低,溶液的PH 增大,故C正确;D、原电池能加快反应速率,故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快,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置换反应和原电池的有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原电池的组成条件的工作原理.10.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Y>Z>MB.X>Z>Y>MC.M>Z>X>YD.X>Z>M>Y考点: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原电池中,负极活泼性强于正极;电解池中,在阴极上,是氧化性强的离子先放电,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单质的还原性越弱;解答:解: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所以X是负极,Z是正极,所以金属的活动性X>Z,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说明Y2+氧化性强于Z2+,所以金属的活动性Z>Y,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所以金属的活动性Y>M,综上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金属活泼性强弱的判断方法,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大.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用惰性电极电解足量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欲使溶液恰好恢复至电解前情况,可加入的物质是( )A.CuSO4B.Cu(OH)2C.CuD.CuO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用电惰性极电解CuSO4溶液,阴极铜离子放电,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然后根据析出的物质向溶液中加入它们形成的化合物即可.解答:解:CuSO4溶液存在的阴离子为:SO42﹣、OH﹣,OH﹣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SO42﹣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OH﹣离子放电生成氧气;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Cu2+、H+,Cu2+离子的放电能力大于H+离子的放电能力,所以Cu2+离子放电生成Cu,溶液变成硫酸溶液;电解硫酸铜的方程式为:2CuSO4+2H2O2Cu+O2 ↑+2H2SO4,所以从溶液中析出的物质是氧气和铜,由元素守恒可知,则向溶液中加入氧化铜可恢复至电解前情况,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电解原理,能正确判断溶液中离子的放电顺序从而确定析出的物质是解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12.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电极上所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B.原电池的正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C.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阳极所发生的反应D.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所发生的反应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失电子化合价升高的物质发生氧化反应,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原电池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解池中,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故选C.点评:本题以原电池和电解池原理为载体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难度不大,根据得失电子判断反应类型即可.13.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新型的乙醇燃料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左右供电.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如图是该电池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C.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6mol电子转移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由质子的移动方向可知a为负极,a极上是乙醇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乙醇被氧化生成CO2和H+,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b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4H++O2+4e﹣═2H2O,以此解答该题.解答:解: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a为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故B错误;C.正极氧气得到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4H++O2+4e﹣=2H2O,故C正确;D.乙醇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被氧化后升高到+4价,则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本题注意把握根据电池总反应书写电极方程式的方法,难度不大.14.如图所示,U形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的Na2SO4试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形管内会形成三色“彩虹”的现象,它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 )A.蓝、紫、红B.红、蓝、紫C.红、紫、蓝D.蓝、红、紫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根据电解原理,电解硫酸钠实质是电解水,阳极产生的是氧气,阴极产生的是氢气,酸遇石蕊显红色,碱遇石蕊显蓝色,酸遇酚酞不变色,碱遇酚酞显红色,据此来回答.解答:解:根据电解原理,和电源的正极相连的是阳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的是阴极,电解硫酸钠的实质是电解水,阳极生成氧气,阴极生成氢气,阴极氢离子放电,碱性增强,该极附近呈蓝色,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酸性增强,该极附近呈红色,中间溶液是石蕊的紫色,即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红、紫、蓝.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并会灵活运用.15.电瓶车所用电池一般为铅蓄电池,这是一种典型的可充电电池,电池总反应式为:2PbSO4+2H2O Pb+PbO2+4H++2SO4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电子方向由B到AB.放电时:正极反应是 Pb﹣2e﹣+SO42﹣═PbSO4C.充电时:阳极反应是PbSO4+2H2O﹣2e﹣═PbO2+SO42﹣+4H+D.充电时:铅蓄电池的负极应与充电器电源的正极相连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由铅蓄电池的总反应PbO2+2H2SO4+P b═2P b SO4+2H2O可知,放电时,P b被氧化,应为电池负极反应,电极反应式为P b﹣2e﹣+SO42﹣=P b SO4,正极上P b O2得电子被还原,电极反应式为P b O2+SO42﹣+2e﹣+4H+═Pb SO4+2H2O,在充电时,阳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正极反应互为逆反应,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和放电时的负极反应互为逆反应,A.放电时,电流方向由正极经导线流向负极,电子流向与电流分析相反;B.放电时,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C.充电时,阳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D.充电时,铅蓄电池的正极要恢复原状,则应该作电解池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
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金属镁C.氧气 D.氧化钠2.把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 )A.H2SO4溶液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FeC13溶液3.有一元酸和一元碱两种溶液,其 pH分别为2和1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为( ) A.大于7 B.小于7C.等于7 D.大于、小于或等于7都有可能4.25℃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0.1mol/L的醋酸溶液比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B.25℃时,甲基橙滴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C.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pH(Na2CO3)>pH(NaClO)>pH(CH3COONa)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A B.B C.C D.D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42﹣B.H3PO4溶于水:H3PO4═3H++PO43﹣C.HF溶于水:HF⇌H++F﹣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7.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3•H2O⇌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A.加NaOH 固体B.加浓HClC.加NH4Cl固体D.加同浓度的氨水8.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HX>HY>HZ,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三种酸的钠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NaX、NaY、NaZ B.NaZ、NaY、NaX C.NaY、NaZ、NaX D.NaX、NaZ、NaX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B.Na2SO4溶液中:c(Na+)+c(H+)=c(SO42﹣)+c(OH﹣)C.NaHCO3溶液中:c(Na+)>c(HCO3﹣)>c(H+)>c(OH﹣)D.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CH3COOH)+c (CH3COO﹣)=0.1 mol/L10.常温下,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 A.溶液的pH增加B.CH3COOH电离度变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c(OH﹣)减小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11.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12.以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质均过量),电解后溶液pH升高的是( ) A.硫酸 B.氢氧化钾 C.硝酸银D.硫酸钠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 ﹣1,则c(K+)=( )A.0.15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1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Al3++3H2O⇌Al(OH)3↓+3H+B.氯化铵溶于水:NH4++H2O⇌NH3•H2O+H+C.亚硫酸溶液中:H2SO3⇌H++HSO3﹣D.在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HCO3﹣+OH﹣=CO2↑+H2O15.25℃时,下列各组溶液的pH一定等于7的是( )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B.0.05m ol•L﹣1H2SO4与0.10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C.将pH=5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D.pH=1的H2SO4与0.10mol•L﹣1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16.下列有关溶液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热盐酸溶液,溶液的pH减小B.随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1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18.某温度下,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X、Y、Z、W四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增大压强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但X的转化率增大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X (g)+5Y (g)⇌4Z (g)+6W (g)C.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80%D.其它条件不变,若增大Y的起始浓度,X的转化率增大19.25℃时,浓度均为0.1mol•L﹣1的HA溶液和BOH溶液,pH分别是1和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1 mol•L﹣1BA溶液中,c(A﹣)+c(H+)=c(OH﹣)+c(B+)B.若将0.1 mol•L﹣1 BOH溶液稀释至0.001 mol•L﹣1则溶液的pH=9C.若将一定量的上述两溶液混合后pH=7,则混合液中:c(A﹣)>c(B+)D.若将上述两溶液按体积比1:1混合,则混合液中:c(A﹣)>c(B+)>c(H+)>c(OH﹣)20.25℃时,在10mL浓度均为0.1mol•L﹣1的NaOH和NH3•H2O混合溶液中滴加0.1mol•L﹣1盐酸,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未加盐酸时:c(OH﹣)>c(Na+)=c(NH3•H2O)B.加入10mL盐酸时:c(NH4+)+c(H+)=c(OH﹣)C.加入盐酸至溶液pH=7时:c(Cl﹣)=c(Na+)D.加入20mL盐酸时:c(Cl﹣)=c(NH4+)+c(Na+)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道小题,共50分)21.现有九种物质(1)铝线(2)石墨(3)氯气(4)硫酸镁晶体(5)无水乙酸(6)金刚石(7)石灰水(8)乙醇(9)熔融的硝酸钾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乙酸的电离方程式是__________乙酸钠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22.双氧水(H2O2)和水水都是极弱电解质,但H2O2比水更显酸性.(1)若把H2O2看成是二元弱酸,请写出它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2)鉴于H2O2显弱酸性,它能同强碱作用形成正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形成酸式盐.请写出H2O2与Ba(OH)2作用形成正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3)水电离生成H3O+和OH﹣叫做水的自偶电离.同水一样,H2O2也有极微弱的自偶电离,其自偶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23.已知100℃K W=10﹣12若将此温度下pH=8的Ba(OH)2溶液与pH=5的稀盐酸混合,并保持100℃的恒温,欲使混合溶液pH=7,则Ba(OH)2溶液与盐酸的体积之比为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24.(16分)25℃时,电离平衡常数: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下列四种物质:a.Na2CO3,b.NaClO,c.CH3COONa d.NaHCO3;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填编号)(2)常温下0.1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下列表达式的数据一定变小的是:__________;A.c(H+) B.c(H+)/c(CH3COOH) C.c(H+)•c(OH﹣) D.c(OH﹣)/c(H+)(3)体积为10mLpH=2的醋酸溶液与一元酸HX分别加水稀释至1000mL,稀释过程pH变化如图.则HX的电离平衡常数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醋酸的平衡常数;理由是__________,稀释后,HX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c(H+)__________醋酸溶液水电离出来c(H+)(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理由是:__________;(4)25℃时,CH3COOH与CH3COONa的混合溶液,若测得混合液pH=6,则溶液中c(CH3COO﹣)﹣c(Na+)=__________.(填准确数值).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月考化学试卷(12月份)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蔗糖 B.金属镁C.氧气 D.氧化钠【考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分析】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解答】解:A、蔗糖不能导电,是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故A选;B、金属镁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不选;C、氧气是非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不选;D、氧化钠是金属氧化物,熔融状态下能电离,属于强电解质,故D不选,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明确在水溶液中或在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电离,即是否以离子的形式分散在水中还是以分子存在,难度不大.2.把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 )A.H2SO4溶液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FeC13溶液【考点】离子积常数.【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把溶液加水稀释,溶液的体积增大,溶液中物质电离出的离子浓度一定减小,根据Kw只受温度影响来确定溶液中氢离子或是氢氧根离子浓度的大小.【解答】解:A、硫酸是强电解质,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其余的均减小,故A错误;B、硫酸钠是中性的溶液,加水稀释,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没有浓度增大的离子,故B正确;C、碳酸钠溶液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增大,氢氧根浓度、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浓度均减小,故C错误;D、氯化铁加水稀释,有利于水解平衡右移,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其它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电解质的电离、盐的水解原理知识,可以根据教材知识来回答,难度不大.3.有一元酸和一元碱两种溶液,其 pH分别为2和1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为( ) A.大于7 B.小于7C.等于7 D.大于、小于或等于7都有可能【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根据酸可能是强酸也可能为弱酸,碱可能是强碱也可能为弱碱来分析.【解答】解:若酸为一元强酸,碱为一元强碱,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溶液呈中性,此时pH=7;若酸为一元弱酸,碱为一元强碱,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酸过量,得酸和盐的混合溶液,根据电离大于水解可知溶液呈酸性,此时pH<7;若酸为一元弱酸,碱为一元弱碱,则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谁过量、溶液显什么性,具体要看酸和碱的相对强弱,即所得溶液可能pH<7,也可能pH>7,也可能PH=7;若酸为强酸,碱为弱碱,则碱过量,所得溶液中含过量的碱和生成的强酸弱碱盐,根据电离大于水解可知,溶液显碱性,即pH>7;通过以上分析可知,由于酸和碱的强弱不明确,故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可能大于7,也可能小于7,也可能等于7,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后溶液酸碱性的判断,应注意的是酸和碱的强弱对溶液PH的影响,难度不大.4.25℃时,已知弱酸的电离常数:K(CH3COOH)=1.8×10﹣5;K1(H2CO3)=4.4×10﹣7;K2(H2CO3)=4.7×10﹣11;K(HClO)=4.0×10﹣8.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0.1mol/L的醋酸溶液比0.01mol/L的醋酸溶液的K值小B.25℃时,甲基橙滴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液呈黄色C.新制氯水与碳酸氢钠不反应D.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的pH:pH(Na2CO3)>pH(NaClO)>pH(CH3COONa)【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分析】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则酸性越强,则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结合强酸制取弱酸分析解答,注意酸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解答】解:弱酸的电离常数越大,其电离程度越大,则酸性越强,则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根据电离平衡常数知,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HCO3﹣,A.温度相同,则醋酸的电离常数相同,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无关,故A错误;B.25℃时,甲基橙滴入0.1mol/L的醋酸溶液中,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mol/L,则溶液的pH<4.4,则溶液呈橙色,故B错误;C.新制氯水中含有盐酸和次氯酸,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故C错误;D.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HCO3﹣,酸性越强,则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醋酸钠溶液、次氯酸钠溶液中,pH大小顺序是pH>pH>pH,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明确酸性强弱与其电离程度、酸根离子水解程度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难度中等.5.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氯化亚铁溶液中水解,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溶液时抑制水解,防止氧化;B.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制备Fe(OH)3胶体;C.若从盐类水解的角度比较,应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钠盐;D.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存在化学平衡移动,颜色发生变化.【解答】解:A.氯化亚铁溶液中水解,亚铁离子易被氧化,配制溶液时抑制水解,防止氧化,用FeCl2固体配制FeCl2溶液时需再向溶液中加入少量铁粉和盐酸,故A正确;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是在沸腾的蒸馏水中滴加饱和氯化铁溶液加热,当溶液变为红褐色时应立即停止加热,故B正确;C.比较非金属性强弱,可根据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较,若从盐类水解的角度比较,应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钠盐,故C错误;D.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存在化学平衡移动,颜色发生变化,则可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涉及溶液配制、胶体制备及非金属性的比较、化学平衡移动等,注意物质的性质与反应原理,题目难度中等.6.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H4++SO42﹣B.H3PO4溶于水:H3PO4═3H++PO43﹣C.HF溶于水:HF⇌H++F﹣D.NaHS溶于水:NaHS═Na++HS﹣,HS﹣⇌H++S2﹣【考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分析】用化学式和离子符号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称为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成离子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所带电荷数一般可根据它们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来判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解答】解:A、(NH4)2SO4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用等号表示,其电离方程式为(NH4)2SO4═2NH4++SO42﹣,故A正确;B、H3PO4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用可逆号表示,多元弱酸要分步电离,其电离方程式为:H3PO4⇌H++H2PO4﹣,故B错误;C、HF属于弱酸,在溶液中部分电离,用可逆号表示,其电离方程式为:HF⇌H++F﹣,故C正确;D、NaHS在溶液中完全电离,HS﹣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所以电离方程式为:NaHS═Na++HS﹣,HS ﹣⇌H++S2﹣,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电离方程式,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掌握正确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方法,并会正确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7.氨水中有下列平衡NH3•H2O⇌NH4++OH﹣,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下列条件,平衡向左移动,且NH4+浓度增大的是( )A.加NaOH 固体B.加浓HClC.加NH4Cl固体D.加同浓度的氨水【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氨水中存在平衡:NH3•H2O⇌NH4++OH﹣,平衡左移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可以加入铵根离子;【解答】解:A、加入氢氧化钠,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铵根离子浓度减小,故A 错误;B、加入盐酸,促进电离,平衡右向移动,铵根离子浓度增大,故B错误;C、加入氯化铵,铵根离子浓度增大,平衡左移,故C正确;D、加入同浓度氨水,平衡不动,铵根离子浓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题目较简单.8.已知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HX>HY>HZ,则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这三种酸的钠盐溶液pH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NaX、NaY、NaZ B.NaZ、NaY、NaX C.NaY、NaZ、NaX D.NaX、NaZ、NaX【考点】盐类水解的原理.【专题】盐类的水解专题.【分析】相同温度下,酸的酸性越弱,相同条件下的钠盐溶液,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其溶液的碱性越强,据此分析.【解答】解:相同温度下,酸的酸性越弱,相同条件下的钠盐溶液,酸根离子的水解能力越强,其溶液的碱性越强,三种一元弱酸的酸性强弱:HX>HY>HZ,则阴离子水解能力大小顺序是Z﹣>Y﹣>X﹣,所以其钠盐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aZ>NaY>Na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的水解,明确酸性强弱与酸根离子水解能力大小的关系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注意酸越弱,对应的酸根离子水解程度越大.9.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NH4Cl溶液中:c(Cl﹣)=c(NH4+)>c(OH﹣)=c(H+)B.Na2SO4溶液中:c(Na+)+c(H+)=c(SO42﹣)+c(OH﹣)C.NaHCO3溶液中:c(Na+)>c(HCO3﹣)>c(H+)>c(OH﹣)D.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 (CH3COOH)+c (CH3COO﹣)=0.1 mol/L【考点】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分析】A、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B、根据电荷守恒判断;C、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溶液呈碱性;D、根据元素守恒判断.【解答】解:A、NH4Cl溶液中铵根离子水解,溶液呈酸性,c(OH﹣)<c(H+),故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c(Na+)+c(H+)=2c(SO42﹣)+c(OH﹣),故B错误;C、NaHCO3溶液中HCO3﹣水解,溶液呈碱性c(OH﹣)>c(H+),故C错误;D、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H与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醋酸根的总浓度为0.1 mol/L,即c (CH3COOH)+c(CH3COO﹣)=0.1 mol/L,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盐类的水解和弱电解质电离,电解溶液中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是解本题关键,题目难度中等.10.常温下,将0.1mol•L﹣1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 ) A.溶液的pH增加B.CH3COOH电离度变大C.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D.溶液中c(OH﹣)减小【考点】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导电能力减弱,溶液中c(H+)减小;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溶液的PH增大,导电能力增强,溶液中c(H+)减小.【解答】解:A.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增加,CH3COOH溶液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增加,故A正确;B.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增大,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故B错误;C.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离子浓度减小,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离子浓度增大,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强,故C错误;D.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程度减小,氢离子浓度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的影响,重点考查离子浓度以及同离子效应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注意总结影响因素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11.可确认发生了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可根据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以及可以反应的类型来综合分析.【解答】解: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改变,未必能说明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时,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当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时,化学平衡就会发生移动,故A错误;B.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变的可逆反应(如I 2+H22HI)来说,无论是否建立平衡,其总物质的量即压强都不会发生变化;对于气体总体积反应前后不等的可逆反应(如2SO 2+O22SO3)来说,建立化学平衡状态时,总物质的量要与初始时的总物质的量不等,故压强要改变,故B错误;C.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时,就说明化学平衡向某个方向(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进行,即化学平衡发生了移动,故C正确.值得补充的是,当平衡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发生同等程度的变化时,化学平衡未必发生移动,如对于I 2+H22HI来说,当增大加强减小体积时,就不会发生化学平衡的移动,故C正确;D.催化剂只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当一个可逆反应建立化学平衡状态后,加入催化剂,正反应速率仍然等于逆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不会发生移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要求要能灵活运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来分思考问题,是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考查,要求学习时一定要记住并能深刻理解.12.以惰性电极电解下列物质的水溶液(电解质均过量),电解后溶液pH升高的是( ) A.硫酸 B.氢氧化钾 C.硝酸银D.硫酸钠【考点】电解原理.【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电解液的pH值逐渐升高,阴极应是H+离子放电,可为活泼金属的盐.【解答】解:A、硫酸电解,是电解水型,硫酸的浓度变大,pH值变小,故A不符合;B、氢氧化钾溶液电解,是电解水型,氢氧化钾的浓度变大,pH值变大,故B符合;C、硝酸银溶液电解是放氧生酸型,pH值变小,故C不符合;D、硫酸钠溶液显中性,是电解水型,硫酸钠的浓度变大,pH值不变,故D不符合;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电解产物的判断以及溶液pH的计算,是高考中的常见考点,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综合性强,注重解题的灵活性.该题的关键是记住常见离子的放电顺序,然后灵活分析、判断、应用即可.13.由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组成的混合溶液,pH=1,c(Al3+)=0.4mol•L﹣1,c(SO42﹣)=0.8mol•L ﹣1,则c(K+)=( )A.0.15 mol•L﹣1B.0.2 mol•L﹣1C.0.3 mol•L﹣1D.0.4 mol•L﹣1【考点】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分析】混合液的pH=1,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混合液为电中性可知:3c(Al3+)+c(K+)+c(H+)=2c(SO42﹣)+c(OH﹣),然后结合题中数据进行计算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解答】解:溶液的pH=1,则氢离子浓度为0.1mol/L,根据溶液电荷守恒,溶液中存在:3c(Al3+)+c(K+)+c(H+)=2c(SO42﹣)+c(OH﹣),由于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3c(Al3+)+c(K+)+c(H+)=2c(SO42﹣),所以:c(K+)=2c(SO42﹣)﹣3c(Al3+)﹣c(H+)=2×0.8mol/L﹣3×0.4mol/L﹣0.1mol/L=0.3mol/L,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题目难度中等,注意电解质混合溶液中利用电荷守恒进行离子浓度的计算,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计算能力.14.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明矾净水:Al3++3H2O⇌Al(OH)3↓+3H+B.氯化铵溶于水:NH4++H2O⇌NH3•H2O+H+C.亚硫酸溶液中:H2SO3⇌H++HSO3﹣D.在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HCO3﹣+OH﹣=CO2↑+H2O【考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分析】A.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不是氢氧化铝沉淀;B.铵根离子部分水解生成一水合氨和氢离子;C.亚硫酸为二元弱酸,其电离分别进行,电离方程式只写出第一步的电离即可;D.小苏打为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解:A.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正确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l3++3H2O⇌Al(OH)+3H+,故A错误;3B.氯化铵溶于水,铵根离子水解,溶液显示酸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故B正确;C.亚硫酸溶液中,亚硫酸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和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2SO3⇌H++HSO3﹣,故C正确;D.小苏打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OH﹣=CO32﹣+HO,故D错误;2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如: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15.25℃时,下列各组溶液的pH一定等于7的是( )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B.0.05mol•L﹣1H2SO4与0.10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C.将pH=5的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D.pH=1的H2SO4与0.10mol•L﹣1Ba(OH)2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考点】探究溶液的酸碱性.【分析】25℃时,溶液的pH一定等于7,说明该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25℃时,溶液的pH一定等于7,说明该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c(OH﹣),A.pH=2和pH=12的两种溶液以等体积混合,如果酸是弱酸、碱是强碱,溶液呈酸性,如果酸是强酸、碱是弱碱,混合溶液呈碱性,如果酸、碱都是强电解质,混合溶液呈中性,故A错误;B.硫酸和NaOH都是强电解质,硫酸中氢离子浓度和NaOH中氢氧根离子浓度相等,二者体积相等,二者恰好反应生成强酸强碱盐硫酸钠,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C.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但酸无论如何稀释都不能变为中性或碱性,只能接近中性,故C错误;D.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0.1mol/L,硫酸中氢离子浓度为氢氧化钡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一半,二者等体积混合,氢氧化钡过量,溶液呈碱性,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探究溶液酸碱性,根据溶液中c(H+)、c(OH﹣)相对大小判断溶液酸碱性,温度未知时不能根据pH判断溶液酸碱性,易错选项是C,当酸或碱稀释接近中性时要考虑水的电离.16.下列有关溶液pH变化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加热盐酸溶液,溶液的pH减小B.随温度的升高,纯水的pH增大C.新制氯水经光照一段时间后,pH减小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pH增大【考点】pH的简单计算.【分析】A、HCl是挥发性酸,加热会导致HCl挥发;B、水是弱电解质,加热时促进水的电离;C、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为HCl和氧气;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有二氧化碳溶入.【解答】解:A、HCl是挥发性酸,加热会导致HCl挥发,则c(H+)变小,故pH变大,故A 错误;B、水是弱电解质,加热时促进水的电离,故随着温度的升高,溶液中c(H+)变大,故pH变小,故B错误;C、氯水中的HClO见光分解为HCl和氧气,HClO是弱酸,见光分解为HCl是强酸,故分解后溶液中的c(H+)变大,故pH变小,故C正确;D、氢氧化钠溶液久置于空气中,会有二氧化碳溶入,导致c(H+)变小,故pH变小,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外界条件的改变对溶液pH的影响,应注意盐酸具有挥发性,加热会导致其挥发从而使氢离子浓度变小.17.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B.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3月阶段测试 化学

绝密★启用前枣庄八中南校高二3月自主检测化学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H:1 Fe:56 O:16 C:12 Zn:56 Ag:108 Cu:64 Al:27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等物质的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最少的是()A.苯 B.甲烷C.乙烯 D.乙醇2.下列各有机物中,属于烃的是()A.氯丁烷 B.乙醇(CH3CH2OH) C.硝基苯 D.苯3.某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该有机物分子中C、H、O原子个数比为1:2:3B.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2C.有机物中必定含有氧元素D.有机物中肯定不含有氧元素4.乙醇(CH3CH2OH)和二甲醚(CH3﹣O﹣CH3)互为()A.位置异构体B.官能团异构体C.同系物D.碳链异构体5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0.1mol,完全燃烧得0.2mol CO2和2.7g 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混合气体中一定有甲烷B.混合气体可能是甲烷和乙烯C.混合气体中一定有乙烷D.混合气体可能是乙烯和乙炔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A.①②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7.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的是()A.C3H8 B.C4H10C. C12H22O11 D.C8.下列烷烃在光照下与氯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一氯代烃的是()A.CH3CH2CH2CH3 B.CH3CH(CH3)2C.CH3C(CH3)3 D.(CH3)2CHCH2CH39. C3H8的分子中有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可能的同分异构体有()A.3种 B.4种 C.5种 D.6种10.下列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的是()A. B. C.D.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已知化合物B3N3H6(硼氮苯)与苯的分子结构相似,分别为则硼氮苯的二氯取代物(B3N3H4C l2)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为 ( )A.2B.3C.4D.512.某链状有机物分子中含有m个﹣CH3,n个﹣CH2﹣,a个,其余为﹣Cl,则﹣Cl的数目可能是()A.2n+3a﹣mB.a+2﹣mC.n+m+aD.a+2n+2﹣m13. 下列各组有机化合物中,不论两者以什么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则完全燃烧时生成的水的质量和消耗氧气的质量不变的是()A.C3H8,C4H6 B.C3H6,C4H6OC.C2H6,C4H6O2 D.CH4O,C3H4O514.在如图分子中,处于同一平面上的原子数最多可能有()A.12个 B.14个 C.18个 D.20个15.某炔烃经催化加氢后可得到2﹣甲基丁烷,则该炔烃的名称是()A.2﹣甲基﹣1﹣丁炔 B.2﹣甲基﹣3﹣丁炔C.3﹣甲基﹣1﹣丁炔 D.3﹣甲基﹣2﹣丁炔16.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A.1,2─二甲基戊烷 B.2─乙基戊烷C.2,3─二甲基戊烷D.3─甲基己烷17.已知分子式为C12H12的物质A的结构简式为,其苯环上的二溴代物有9种同分异构体,由此推断A苯环上的四溴代物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有()A.9种B.10种 C.11种D.12种18.下列化合物分别与溴(铁作催化剂)反应,苯环上的氢原子被取代,所得一溴代物有三种同分异构体的是()A. B.C. D.19.鲨鱼是世界上唯一不患癌症的动物,科学研究表明,鲨鱼体内含有一种角鲨烯,具有抗癌性.已知角鲨烯分子中含有30个碳原子及6个C=C且不含环状结构,则其分子式为()A.C30H60 B.C30H56C.C30H52 D.C30H5020.将29.5g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溴水后,溴水增重7g,则混合气体中乙烯的体积分数是()A.75% B.50% C.30% D.25%第II卷(非选择题)三、填空题(本题共3道小题,共50分)21.(11分)(1)在常温、常压下,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mol,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取下列4种气态烃各1g,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消耗氧气最多的是A.CH4 B.C2H6 C.C3H8 D.C4H10(2)完全燃烧0.1mol某烃,燃烧产物依次通过浓硫酸、浓碱液,实验结束后,称得浓硫酸增重9g,浓碱液增重17.6g.该烃的化学式,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22. (14分) 某烷烃的结构简式为(1)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该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该烷烃是由烯烃加氢得到的,则原烯烃的结构有___ __种.(不包括立体异构,下同) (3)若该烷烃是由炔烃加氢得到的,则原炔烃的结构有__ ___种.(4)该烷烃在光照条件下与氯气反应,生成的一氯代烷最多有__ __种.(5)写出由苯丙烯()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聚苯丙烯的反应方程式:(6)写出由甲苯制取TNT的反应方程式:23.(19分)按要求填空(填序号)(1)下面列出了几组物质,①金刚石与“足球烯”C60;② D2O与H2O;③ 16O、18O;④氧气(O2)与臭氧(O3);⑤⑥ CH3CH2CH2CH3 和⑦ CH4 和CH3CH2CH3;⑧ CH3CH3 和;①组两种微粒互为同位素;②组两种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③组两种物质属于同系物;④组两种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⑤组两种物质是同一物质。
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

2015届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八中南校高三11月月考理综化学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1小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3小题:生物1—6小题,化学7—13小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请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填入答题卡中。
)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治理“地沟油”,可通过水解反应制得肥皂 B .硅晶体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于制取光导纤维C .人类超量碳排放及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 2.5 μm 的颗粒物,直径为2.5 μm 的颗粒物分散在空气中形成胶体(1μm = 10 -6m )8.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1mol 氯气通入一定量水中发生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 A ②12.0g 熔融的NaHSO 4中含有的阳离子数为0.1N A ③在标准状况下,22.4L 辛烷中的分子数为N A ④1 mol 羟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⑤1 mol Na 2O 和Na 2O 2混合物中含有的阴、阳离子总数是3N AA .①②⑤B .④⑤C .①③⑤D .③④⑤9.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 .NH 4HCO 3溶于过量的浓KOH 溶液中并加热:NH 4++ HCO 3-+2OH -=====△ CO 32-+ NH 3↑+2 H 2OB .Fe 溶于硝酸:Fe+2H +﹦Fe 2++H 2↑C .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 2++SO 42-=BaSO 4↓D .醋酸除去水垢:2H ++CaCO 3=Ca 2++ CO 2↑+ H 2O10.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 .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相溶解且沸点相差30℃以上的液态混合物B .装置②可用于从KI 和I 2的固体混合物中回收I 2C .装置③可用于实验室制取NH 3D .装置④可用于Cu 和浓H 2SO 4制取少量的SO 2气体11.已知下列转化关系中M 、N 均为单质,则M 可能是:M+N −−→−点燃Q −−→−溶于水 Q 溶液−−−−→−惰性电极电解M+NA .NaB .FeC .O 2D .H 212.为使Fe 2+、Fe 3+、Zn 2+较完全地形成氢氧化物沉淀,溶液的酸碱度分别为pH7.7、pH4.5、pH6.6。
【全国百强校】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二12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解析版)

H:1 Fe:56 O:16 C:12 Zn:56 Ag:108 Cu:64 Al:27第I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蔗糖B.金属镁C.氧气D.氧化钠【答案】A考点:考查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判断的知识。
2.把下列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每种离子的浓度都不会增加的是()A.H2SO4溶液B.Na2SO4溶液C.Na2CO3溶液D.FeC13溶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硫酸是强电解质,加水稀释氢离子浓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其余的均减小,错误;B.硫酸钠是中性的溶液,加水稀释,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浓度减小,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浓度不变,没有浓度增大的离子,正确;C.碳酸钠溶液加水稀释,氢氧根浓度、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浓度均减小,氢离子浓度增大,错误;D.氯化铁加水稀释,有利于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c(H+)减小,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溶液中c(OH-)增大,其它离子浓度减小,错误。
考点:考查溶液稀释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正误判断的知识。
3.有一元酸和一元碱两种溶液,其pH分别为2和1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的pH为()A.大于7 B.小于7C.等于7 D.大于、小于或等于7都有可能【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考查酸碱混合溶液的pH 计算与判断的知识。
【名师点睛】在室温下溶液的c(H +)与c(OH -)相等的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中和,但溶液不一定显中性。
若酸、碱都是强酸、强碱,由于完全电离,则酸碱恰好中和,混合后的溶液现中性,pH=7,若酸或碱有一种是弱电解质,由于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电解质的浓度大于其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二者等体积混合后,已经电离才离子恰好被中和,由于减小了弱电解质电离产生的离子的浓度,未电离的电解质分子会进一步电离,使溶液表现过量的酸或碱的性质。
山东省枣庄第八中学南校区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数学)试题2015.12.23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设A={a ,b},集合B={a+1,5},若A∩B={2},则A∪B=( )A 、{1,2}B 、{1,5}C 、{2,5}D 、{1,2,5}2.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 可得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A .9πB .10πC .11πD .12π 3.表面积为3π的圆锥,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半圆, 则该圆锥的底面直径为( ) A.2 D .1 4.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这个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 A .2221+B .221+C .21+D .22+ 5.已知⎩⎨⎧≥<+-=)1(,log )1(,4)13()(x x x a x a x f a 是),(+∞-∞上的减函数,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A .)1,0(B .)31,71[ C .)31,0( D .)31,91( 6.如图,用一平面去截球所得截面的面积为π2, 已知球心到该截面的距离为1 ,则该球的体积是( ) A.π34 π32.B π3.C π334.D 7.下列四个命题中错误..的是( ) A .若直线a 、b 互相平行,则直线a 、b 确定一个平面B .若四点不共面,则这四点中任意三点都不共线C .若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则这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D .两条异面直线不可能垂直于同一个平面8、函数2,02,0x x x y x -⎧⎪⎨⎪⎩≥=< 的图像为( )A点P 在线段AD ’上运动,则异面直线 CP 与BA ’所的θ角的取值范围是()A.B.C. D.10.设()f x 与()g x 是定义在同一区间[],a b 上的两个函数,若函数()()[],y f x g x x a b =-∈在上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称()f x 和()g x 在[],a b上是“关联函数”,区间[],a b 称为“关联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枣庄八中南校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测试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据某权威刊物报道,科学家在宇宙中发现了H3分子,对于相同物质的量的H3和H2,下列各项中一定相等的是()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D.质量
2.下列化合物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得到的是()
3.分类方法广泛适用于化学科学中,以下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4.下列反应中,离子方程式为H++OH﹣===H2O的是()
5.下列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6.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
2NaHCO3 Na2CO3+H2O+CO2↑
7.若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向下列各个反应产物的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试液,不会出现血红色的是()
9.利用N2→NH3→NO→NO2→HNO3这一过程制备HNO3,有关上述各物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10.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烧碱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固体析出
B.溶液中Na+数目减少,有气体逸出
C.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D.溶液中H2O数目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未变
二、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小题3分,每题1-2选项,多选不得分,漏选得1分,共24分)
11. 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如图中:MnO2过量,盐酸能全部消耗
B.
如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
C.
如图中:生成棕色的烟
D.
如图中:水可以充满试管
12.纯碱和小苏打是厨房中两种常见的用品,它们都是白色固体。
下列区分这种两种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分别用炒锅加热两种样品,全部分解挥发,没有物质残留的是小苏打
B.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CaCl2,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C.两只小玻璃杯,分别加入少量两种样品,再加入等浓度等体积的食醋,产生气泡快的是小苏打
D.先将两样品配成溶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无白色沉淀生成的是小苏打
13.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14.在反应3Cl2+6KOH===KClO3+5KCl+3H2O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15.金属加工后的废切削液中含2%~5%的NaNO2,它是一种环境污染物.人们用NH4Cl 溶液来处理此废切削液,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NaNO2+NH4Cl===NaCl+NH4NO2
第二步:NH4NO2===N2↑+2H2O
下列对第二步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NH4NO2只是氧化剂②NH4NO2只是还原剂
③NH4NO2发生了分解反应④只有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⑤NH4N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中,不正确的是()
17.“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18.以下关于化学实验中“先”与“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局部加热
②做H2还原CuO实验时,先通H2,后加热CuO,反应完毕后,先撤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2
③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
④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
‖卷(满分56)
19,在花瓶中加入“鲜花保鲜剂”,能延长鲜花的寿命。
下表是500mL“鲜花保鲜剂”中含有的成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鲜花保鲜剂”的成分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
A.蔗糖
B.硫酸钾
C.高锰酸钾
D.氯化钠
(2)某同学欲称量“鲜花保鲜剂”的质量,先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
则烧杯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_g.
(3)配制上述一“鲜花保鲜剂”240mL所需的仪器有:烧杯、天平、药匙、量筒、
玻璃棒、胶头滴管、______________。
(在横线上填写所缺仪器的名称)
(4)容量瓶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鲜花保鲜剂”中K+(阿司匹林中不含K+)的物质的最浓度为_______mol/L:若检验“鲜花保鲜剂”溶液中的SO42-,你选择的化学试剂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
(6)在配制过程中,如果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引起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_.
①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捧
②转移溶液时不慎有少量溶液洒到容量瓶外面
③容量瓶不干燥,含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溶液体积低于刻度线,再补加少量蒸馏水至刻度线
20.某同学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证明了铜与稀硝酸反应生
成了NO。
实验时,先向注射器内加入一定量的稀硝酸,排净
注射器内的空气,迅速将带有铜丝的橡皮帽盖上,一段时间后,
注射器内有无色气体产生。
(1)请写出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证明无色气体是NO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目前,有一种治理方法是在400 ℃左右、有催化剂存在的情况下,用氨把一氧化氮还原为氮气和水。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00℃
4NH3+6NO=====5N2+6H2O ,
催化剂
每有10mol N2生成,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比________,反应中转移的电子的电子数为________。
(3)若将上述稀硝酸换成浓硝酸,其生成的气体通入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
(4) 分别将等质量的铜片与等体积过量的浓、稀硝酸反应,所得溶液前者呈绿色,后者呈蓝色.某同学认为可能是Cu2+浓度的差异引起的,你认为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5)①写出实验室由NH4Cl和Ca(OH)2加热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____________ ;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
②进行喷泉实验,若在水中加入酚酞,得到红色喷泉。
该实验体现了氨气的两个重要性质
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氯水具有多种性质,根据新制氯水分别与如图五种物质发生的反应填空(氯水足量):(1)a、b、c中反应的离子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
上述反应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填“a”、“b”、“c”或“e”).(2)能证明氯水具有漂白性的象是.
(3)久置的氯水变为_______ ,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
(4)实验室保存饱和氯水的方法是_____ __
(5)证明氯水与a反应所需的试剂____ ___
化学答案
1-5 ADBBB 6-10 DCDCC 11-18 AD BC C B D AC C D
19、(1)BCD (2) 27.4 (3) 250mL容量瓶(4)检查是否漏水(5)0.084 BaCl2 (6)④
20.(1) 3Cu +8HNO3(稀) ===3Cu(NO3)2+2NO ↑ +4H2O
(2)取下橡皮帽,注射器口处无色气体变为红棕色; 2:3; 2.4mol
(3) 3NO2+H2O === 2HNO3+NO
(4)不正确,等质量的铜与等体积的浓、稀硝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Cu2+的浓度相等。
△
(5)2NH4Cl+Ca(OH)2 ==== CaCl2+2NH3↑+2H2O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置集气瓶口,试纸变蓝,说明集满。
(6)氨气易溶于水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碱
21.(1)2Fe2++Cl2===2Fe3++2Cl﹣、2H++CO32﹣===H2O+CO2↑、Ag++Cl﹣===AgCl↓
e: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ae
(2)氯水与石蕊试液反应,先变红后褪色.
(3)稀盐酸,2HClO2HCl+O2↑.
(4)在阴凉处置于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5)KSCN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