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高寒战场环境下某型导弹武器系统保障研究
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研究

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研究【摘要】针对高原高寒地区特殊的战场环境,探索研究复杂环境下防空兵军事训练中政治工作特点,阐述了动态条件下军事训练中开展政治工作重点强化的三种意识,及如何为军事训练构建好“三大支撑”;通过重点分析把握官兵的思想脉络,抓好训练中的人文关怀等方面的工作,准确定位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政治工作扮演的角色作用。
【关键词】高原高寒防空兵政治工作军事训练部队野外训练由静态转入动态,对抗演练的对抗性激烈,演习科目危险系数高,加上高原高寒的特殊复杂环境,条件艰苦、情况多变,对动中抓建、散中抓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1 转变思想观念,为军事训练提供有力支撑针对高原寒区特定训练环境,强化三种意识,转变思想观念,切实搞清野外条件下政治工作与军事训练的关系,牢牢把握“能打仗、打胜仗”的强军目标要求,围绕打赢信息化战争为军事训练提供三个支撑。
一是引导官兵树立“当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克服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势,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使命意识,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二是要树立信息主导、体系融合、联合作战、系统集成等观念,强化信息化作战意识。
三是要强化军事民主意识,动员和组织官兵为军事训练献计献策,把训练关注的热点、战法研练的难点、训练和演习中的焦点主动交给战士,发动官兵主官能动性。
通过牢固树立三种意识,积极转变官兵思想观念,为军事训练提供三大支撑,一是大力调动新装备系统集成训练热情。
如何使新装备在各种环境下尽快形成战斗力,是训练中政治工作必须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
面对高寒恶劣环境,不敢训、不会训、不愿训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深层次原因在于单位领导不重视、自身不懂,当然也与训练条件不具备有关。
高原高寒条件下训练中的政治工作要结合实际驻训环境对人员心理、机理以及装备性能造成的影响,注重从领导层抓起,从解决思想认识和带头训练着手,增强特殊环境下新装备操作使用训练和合练成效,靠训练提升效能,发挥功能,加速系统集成,尽快缩短新环境下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周期。
高原高寒环境对武器装备的影响研究

a l pi ne e n vi r o n me nt ha d l a r ge i mp a c t o n t he p e r f o r ma n c e ,e l e c t r on i c e q u i p m en t ,f u nc t i on, ma i n t e n a nc e ,r a n ge d e v i a t i o n
方法 分析 研 究 西 南 高原 高寒 环境 对 武 器装备 的影 响 。结果 高原 高寒环 境 对 武器 装备 的性 能 、 电
子设备 、 机能 、 维修保养、 射程偏差、 机动能力等方面带来较 大影响。结论 高原 高寒环境 因素影响
降低 了武 器装备 环 境 适 应 性 , 降低 了其 原 有 的 作 战效 能 。研 究分 析 结 果将 为相 关论 证 、 研制、 生
产、 使 用部 门提供 重要 的借 鉴 意义 。
关键词 :高原 高寒地 区; 环 境 ;武器装备
D 0I : 1 0 . 7 6 4 3 / i s s n . 1 6 7 2 - 9 2 4 2 . 2 0 1 3 . 0 6 . 0 2 5
中 图分类 号 : T J 7p r o v i d e r e f e r e n c e f or t he r e l a t e d d e pa r t me nt s f o r r e a s o ni ng, d e ve l op me nt , pr o du c t i on a n d o pe r a t i on.
高原高寒地区对装备作战试验的影响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对装备作战试验的影响研究》摘要:摘要:武器装备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环境恶劣特殊,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应对可能来自西南方向的军事威胁,提高高原高寒地区装备的实战能力,积极做好西南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要加强高原高寒地区对装备作战试验影响的研究,高原高寒地区环境恶劣,雪山、冰川、冻土遍布,不利于工事构筑,对作战试验环境构设产生影响;山区道路稀少,植被低矮,通行条件较差,不利于机械化部队通行,不利于部队隐蔽行动,对作战试验兵力战场机动产生影响;地形复杂,气候恶劣,通信组织困难,作战试验指挥协同困难;高原高寒地区地理条件限制,山口、通道地区成为主要争夺目标,山谷、河谷、山口等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展开作战,人员缺氧行动能力降低,不利于进攻战斗等条件限制,对作战试验战术、战法产生影响;雪山冰川地带作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改变通道特征,引发雪崩、地质灾害可能性加剧,对作战试验安全产生影响,高原高寒地区公路较少,路面狭窄,植被较少,环境恶劣、地形复杂,沙土地、冰川、冻土广泛分布,许多地方人为迹罕至的无人区,交通困难;冬天大雪封山,车辆无法通行,冰雪路车辆易发生打滑、陷车、侧翻事故;路况较差,坡度大,砂石路多,弯道多,车辆行驶速度降低至30~50km/h;高原高寒地区面积广袤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5%左右,但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人口稀少、村庄稀疏,相距较远,且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医疗条件有限,为装备作战试验的靶标、技术设备、物资、器材、弹药、油料、医疗等后勤保障和装备运输、维修保障带来巨大困难张亚星摘要:武器装备是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由于高原高寒地区环境恶劣特殊,对武器装备的作战效能和作战适用性产生巨大影响,为了应对可能来自西南方向的军事威胁,提高高原高寒地区装备的实战能力,积极做好西南方向军事斗争准备,必须要加强高原高寒地区对装备作战试验影响的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车辆装备保障研究

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车辆装备保障研究作者:张振忠来源:《大众汽车·学术版》2020年第01期摘要为应对高原高寒地区复杂的气候地质环境,本文将结合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业对测量装备保障的要求,提出相应的车辆装备保障策略。
关键词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车辆装备保障车辆装备作为联合作战的基本组成,其实际保障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联合作战能力。
在信息时代下,车辆装备保障应以信息化、自动化技术为基础,对区域内部的保障资源进行综合集成利用,进而形成符合现代联合作战需求的高紧密性保障体系。
1 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车辆装备保障要求1.1 新观念要求现如今,联合作战已经逐步朝着高信息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当今车辆装备有着高精密性、技术含量密集等特点。
在此背景下,传统的车辆装备保障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车辆装备保障的实际要求,必须要树立现代化、信息化的车辆装备保障理念,并对信息化、自动化技术进行充分利用,探索出能够实现车辆装备维修、支援等内容的综合保障体系,进而满足当今现代化联合作战车辆装备的保障要求。
1.2 时效性要求为确保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效果,必要要有效提高车辆装备保障的时效性和连续性,及在进行车辆装备保障的时候,应有效缩短车辆装备检修及物质筹备的时间,并达成不间断调配以及大范围装备的效果,从而确保联合作战车辆装备保障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实际效果,为联合作战的成功打下坚实基础。
1.3 灵活性要求现如今,随着联合作战所制定的作战计划的不断增多,其相应的车辆装备保障手段及形式也在逐步实现多样化发展。
不过,无论是何种发展,都需要确保车辆装备保障的灵活性特点,即能够结合联合作战的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车辆装备保障方式,为联合作战计划的实现提高最强有力的后备保障内容。
1.4 协同性要求在高原高寒地区联合作战过程中,由于所涉及到的兵种比较多,并且不同的兵种间,所需求的车辆装备也会有着一定的区别,在此情况下,为能够达成最佳的车辆装备保障效果,就需要有着完善的车辆装备保障指挥机构,并要求此指挥机构能够在敌军干扰的情况下,也能够达成有效的车辆装备协同保障效果[1]。
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

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根据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进行介绍。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概述:在边境战斗和军事行动中,高原环境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原地区的地理特点和气候条件对战争的发展和结果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以及在军事行动中所带来的挑战。
首先,我们将介绍高原地理特点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常地势较高,地形复杂,有各种山脉、高原和峡谷。
这种地形条件为边境斗争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地形,使得军事行动更加具有挑战性。
同时,高原地区的交通和通信条件也相对较差,这可能会给军事行动的协调和反应时间带来一定的困难。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高原气候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高原地区通常气候寒冷干燥,氧气稀薄。
这种气候条件对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都会带来重大影响。
高原缺氧问题可能导致作战人员体力下降、力量减弱甚至会引发高原反应,给作战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同时,高寒环境可能导致武器装备的性能下降,影响其战斗效能。
因此,高原环境下的边境斗争需要特殊的准备和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的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和军事行动的挑战,我们需要深入研究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在后续章节分析这些问题,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高原环境的优势,并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应对高原环境带来的挑战。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高原环境在边境斗争中的意义。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介绍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高原环境对边境斗争的影响以及对军事行动所带来的挑战。
其中,我们将首先介绍高原地理特点,包括海拔高度和地形等因素对边境斗争的影响。
其次,我们将探讨高原气候对作战的影响,包括气温变化、氧气稀薄等因素对作战效能的影响。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高原环境对作战人员的影响,特别是高原缺氧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高原高寒地区宿营保障初步探讨

高原高寒地区宿营保障初步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高原高寒地区环境特点,简要论述了极端环境对宿营保障的影响。
而后从做好宿营准备、强化人员素质、合理使用新式装备器材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高原高寒环境下的宿营保障。
关键词:高原高寒;宿营;保障以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高原高寒地区面积约占我国领土的四分之一左右,这一地区大部分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周边毗邻印度、阿富汗等国,边境线有6000多公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研究和探讨在高原高寒环境下的宿营保障,对部队未来的反击作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高原高寒地区环境的特点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原高寒地区地处偏僻海拔高,气候及环境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一是气压下降、空气含氧量低。
根据统计,随着海拔的升高,每100米,大气压力就减少1108Pa,同时含氧量下降0.16%。
在海拔3000米地区,气压只有标准大气压的70%,而含氧量只有标准大气压下的75%。
二是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烈。
大气层对紫外线具有很强的吸收作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层对紫外线的吸收作用减弱,长日照的情况下,紫外线的杀伤力远高于低海拔地区。
三是低温及下雪期时间长。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大约10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零下20摄氏度左右,在极端天气,甚至会降到零下45摄氏度。
低温天气通常会从每年的10月份持续到第二年的3月份,时间长达半年。
在此期间,伴随着大风降雪,容易造成道路阻塞、河流结冰,同时也会由此引发其它一系列自然灾害。
四是大风天气多,风沙大。
高原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地表植被稀疏,石漠化、沙漠化、水土流失严重,遇到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沙尘暴。
二、高原高寒地区对宿营的影响由于特殊自然条件的影响,在高原高寒地区安营扎寨,较平原地区受到的制约因素更多,具体表现在:(一)宿营物资匮乏高原高寒地区绝大多数地处偏远,少数民族居多,民情、社情较为复杂,商业发展严重滞后,宿营物资很难通过市场交易大量采购,只能通从数千公里外进行配送。
高原寒区灭火及应急救援装备保障问题研究

高原寒区灭火及应急救援装备保障问题研究【摘要】最近几年中,我国的消防战勤保障获得了显著的发展,发生的几起重大的灾害抢险救援任务也见证了我国消防战勤建设的成果。
在高原高寒地区,因为地形环境点、经济落后等等问题,导致难以及时获得装备补给,降低了灭火救援的效率。
在本文中,主要是分析了装备保障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提出了有效的保障对策。
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确保高原寒区的消防工作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高原寒区;灭火;应急救援装备;保障;问题一、高原寒区基本情况高原寒冷,它是指在海拔3000米,较低的氧气分压、低压、低温,强烈的阳光辐射环境气候的特点等领域。
我国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
高原地区的总土地面积的26%,西南青藏高原包括西藏自治区部分地区,四川省和云南省西部的青海省西北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的部分地区和甘肃省。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3000米,占地面积230平方公里,最冷的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5℃的地区,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高原是冷的。
在海拔4000米的氧含量60%的氧含量的海域,年平均温度为2℃,年降雨量集中在6月至9月,约占年降水量的90%;平均积雪超过200天,太阳每天平均为12小时。
阿尔卑斯山脉和稀薄的空气,水蒸气,阳光透过大气层减少功率损耗少,辐射强度大,使消防官兵先发制人各种高原疾病。
二、灭火及应急救援装备保障特点物资保障、卫勘保障、技术保障是消防战勤保障的三项主要任务,其中卫勘保障又包括生活物资和卫生医疗保障。
高原寒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对消防战勤保障工作造成很多困难。
(一)物资保障难度大1.气候恶劣,保障装备性能要求特殊高原寒区自身的环境特点给保障装备的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低氧分压以及低气压的环境都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性能。
另外,在高原寒区中,空气密度低,依靠风冷的装备需要更多的空气才能够工作,一般的冷却系统难以适应。
另外,因为高原气压低,冷却水十分可能“开锅”,降低了水冷却效果。
高寒山地战场对武器装备的影响

高寒山地战场对武器装备的影响作者:刘俊学胡唐胜陈晓宾来源:《兵器知识》2013年第11期高寒山地,地形及不可预知的天气条件对武器装备有苛刻的要求。
在一次演练中,正在使用的某新型雷达因不适应高原高寒,被迫关机,这充分反映了雪域高原特殊环境对装备功能的影响。
在高原训练时,要严把高原武器装备对环境适应性的关,新装备必须通过雪域高原缺氧、冰冻等环境试验。
每年要携带武器装备深入海拔4000米以上的陌生地域,以长途奔袭、遭遇暴风雪等各种实地情况为课题,进行装备运用、维修、防护和人与装备结合的极限训练。
山地地形变化很大,有时森林密布,有时又岩石暴露,有时又很空旷。
在森林密布类环境,由于侦测手段的限制,可能到很近的距离才能发现敌人,这要求武器有较好的爆发火力和较高的首发命中率;在空旷地形下又要求武器有较好的远距离射击精度。
在高寒山地武器很难发挥正常的功能,士兵必须对武器装备及时覆盖和保护,以防因冰雪而使武器受损。
在寒冷天气中,电池经常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复杂的机械装置,如地对空导弹中的装置,则更容易出现故障。
由于空气稀薄和大风雨雪,武器弹道有时会变得毫无规律。
高寒山地作战环境恶劣,武器不能太重,外形尺寸不能太大,必须要方便运输和后勤补给。
如在高海拔地区,士兵负荷超过50千克就难以行动了,所以武器装备必须轻量化。
总体来讲,山地作战对武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应适应山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在作战中可靠性要求高,易于日常维护。
对火炮的影响高寒山地限制了火炮效能的发挥,严重影响了其作战能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低温、多变气候易使武器零部件损坏,造成射击不连发、哑弹和偏弹的现象,尤其是武器装备中的橡胶、塑料部件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变硬、变脆,甚至断裂。
恶劣的天气还会使光学瞄准镜出现偏差。
二是火炮打击效能降低。
一方面,高原高寒地区气压低、空气密度小,各型火炮射程普遍增大,远弹现象突出。
射程增大导致射弹散布随之增大,射击密集度也随之降低,降低了炮兵火力打击的精确、猛烈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原高寒战场环境下某型导弹武器系统保障研究
作者:刘威薛雪东王品
来源:《科技风》2018年第08期
摘要:近年来军队院校大力开展实战化教学改革,但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选取与实战中装备保障的真实需求对接不够的问题,本文对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在高原高寒战场环境中的预防性维修特点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提高装备各分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对策,对提高部队军械维修专业实战化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导弹武器系统;装备保障;预防性维修;战场环境;高原高寒
高原高寒边境地区是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方向,该地区以少数民族居住为主,宗教文化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具有广泛深刻的影响。
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政治原因,战争主要涉及作战类型为防御作战、反击作战、敌后特种战等。
高原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主要变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形复杂,我国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高原内部多盆地、湖泊、冰川和沼泽,内外水系密布,道路运输条件恶劣。
二是气象条件恶劣,气温低、温差大、气压低、日照长、紫外线强烈、降水少且分布不均、风多且大。
[1]
一、预防性维修与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设备分类
维修包括为保持或恢复整个系统(或产品)的可使用状态所必须的全部活动。
维修可分为预防性维修和修复性维修两类,预防性维修包括为保持一个系统的规定状态所进行的全部有预防性的维修活动,包括定期檢查、状态监测、保养(如润滑、加注燃料等)、不可靠项目(如零部件)的更换以及校准等。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性维修,保证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根据装备的结构特点对某型导弹武器系统设备进行分类。
某型导弹武器系统包括发射车、运输装填车、检测维修车,武器系统大量采用机械、电子、液压、光电等部件,采用了多种金属、非金属材料,从受战场环境影响不同的角度,可以将武器系统归纳为:动力系统、机械系统、电子系统、电气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光学系统六类。
二、高原高寒环境对装备的损伤机理
高原高寒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低气压缺氧、沙尘、低温、辐射等。
[2]高原地区空气含氧量低,内燃机气缸内充气量减少,燃烧室积碳严重。
高原地区空气密度小,易导致柴油机过热。
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水的沸点相应降低,易造成发动机开锅,降低水
循环冷却效果。
高原环境空气含尘密度很高,沙尘进入机件摩擦副表面,加速机件磨损,使机械系统可靠性下降。
沙尘堵塞滤清,进一步导致发动机供气不足,发动机吸入尘埃颗粒增多,磨损加剧。
材料绝缘性能降低,电路劣化,静电荷增多,产生电噪声,降低电子设备精度及可靠性。
低温使油料变质,改变油料粘稠度,影响液压件润滑。
三、高原高寒环境对某型导弹武器系统性能的影响及对策
通过对高原高寒战场环境的战场环境、环境条件对装备的损伤机理、环境条件对装备分系统性能影响的研究,提出提高装备各分系统环境适应性的对策如下表所示。
[3]
电子系统
设备精度及可靠性降低。
加强电子箱密封性;及时清理密封结构中的沙尘。
器件性能下降。
加装散热器或强制制冷;加强电子箱密封性。
测试仪表产生零点漂移。
选用耐低气压的仪器仪表;及时检查密封性。
电气系统
电气设备可靠性降低。
采取的防击穿和灭弧措施,,加大电机和电气元件容量。
绝缘材料老化加快。
采用软胶电线和防尘插接件。
电气设备容易过热。
加装散热器,减少连续工作时间。
液压与气动系统
液压系统使用可靠性降低。
加大液压电机吸油功率;必要时采取强制冷却措施,提高密封性能。
加速油液变质。
加装散热器;选用粘温性能好的抗磨液压油;缩短液压油换油周期。
参考文献:
[1]祝耀昌.产品环境工程概念[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2]鲁冬林.高原工程机械损伤机理及形式研究[J].建筑机械化,2012(4).
[3]吴宏宇.气象和环境对装备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J].装备环境工程,2005,2(2).
作者简介:刘威,导弹系多用途导弹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