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不同风险区域环境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图
医院消毒流程图

外来器械(植入物)运送、清洁、消毒和使用流程
有资质公司的器送达手术部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双方再三联单签消毒供应中心
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双方再三联单签清洗、消毒、包装、灭送手术部、双方签手术部使消毒供手术部清点记录植入物使用数量及剩余数量中心回收双方签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器械公司取回,双方签字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流程
擦拭布巾的清洗消毒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注:若经会诊确定为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流程、报告流程。
完整版医院消毒流程图

外来器械(植入物)运送、清洁、消毒和使用流程
有资质公司的器械送达手术部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双方再三联单签名消毒供应中心清点数量、检查质量、双方再三联单签名清洗、消毒、包装、灭菌送手术部、双方签字手术部使消毒供手术部清点记录植入物使用数量及剩余数量中心回收双方签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器械公司取回,双方签字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流程
擦拭布巾的清洗消毒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注:若经会诊确定为传染病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按《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
务人员职业暴露应急预案、应急处理流程、报告流程。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门、门、卫生间台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
3.2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清洁工具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4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
3.5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3。
7 消毒湿巾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
8 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3.9 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环境表面的措施.3。
医院新冠疫情感染防控流程图(完整版)

1.患者就诊流程2.门诊预检分诊流程3.发热门诊感染防控流程4.医用防护口罩佩戴流程5.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示意图6.工作人员脱除防护用品流程示意图7.发热患者转运流程8.转运发热患者医务人员脱防护用品流程9.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转运消毒流程图10.呼吸机及附件清洁消毒流程11.空气消毒流程12.环境、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流程13.重复使用擦拭布巾清洗消毒流程14.重复使用地巾清洗消毒流程15.使用后医用织物采集、交接、转运流程16.使用后感染性医用织物洗涤流程17.含氯消毒剂配置方法及流程12即将专人引导至发热门诊有发热和/或者呼吸道症 状症状,有流行病学史就诊患者门诊预检分诊点 急诊检诊(预检)分诊台测量体温发热患者无发热和/或者呼吸道症状、无流行病学史即将为患者(含陪同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指导 其正确佩戴普通门诊就诊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问询流行病学史无发热但呼吸道症状 明显,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3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69 号)等要求→实施预检分诊制度→优化预检分诊流程选派有专业能力和经验的医师充实预检分诊力量→承担预检分诊任务→提高预检分诊能力患者来院就诊→经测温、验码无发热但呼吸道症状明显, 罹患传染病可能性大的即将为患者(含陪同人员)发放医用外科口罩指导其正确佩戴 普通门诊就诊通过简单问诊和体格检查,详细问询流行病学史,判断其罹患传染病的可能性进行预检分诊登记对可能罹患传染病的即将由工作人员按照指定路线引导患者至发热门诊无发热和/或者呼吸道 症状、无流行病学史发热患者依据按照《关于进一步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医疗机构感染防控工作的通知》 (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2]269 号)、《发热门诊设置管理规范》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80 号)等要求,加强发热门诊感控管理。
发热门诊建造布局、功能流程及人、物、洁、污流向符合传染病防控、感染防控及环境卫生学要求建造布局合理清洁区在污染区应设:治疗准备室医护办公室等污染区污染区应设:候诊区、成人诊室、儿童诊室,备用诊室、挂号收费、药品调剂、检验室、CT 室、洗手间、污物间、留观室(单人单间并设洗手间)抢救室等污染区普通诊区(室)相对独立专门用于接诊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大的患者用于接诊病因明确的发热患者或者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能性较小的患者患者管理患者均戴医用外科口罩有明确流行病学史患者单独分区候诊候诊区通风良好避免人群会萃工作人员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飞沫、空气及接触隔离措施认真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手卫生制度等严格按照区域要求规范着装,穿戴防护用品,做好个人防护医疗废物管理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遵循27留观患者转出后应参照 11、12、23 及时对留观室进行终末消毒严禁将水杯等个人用品携至潜在污染区、污染区区域内及各诊室均应配备符合要求的手卫生设施及用品污染区特殊诊区(室)环境管理面、地面进行清洁消毒,遇污染时随时进行清洁消毒45调整到不漏气为止双手食指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手指向内按压→分别向两侧挪移和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进行密合性检查;双手彻底盖住防护口罩快速呼气若漏气位于四周若鼻夹附近漏气实施手卫生检查医用防护口罩外包装(在有效期内且无破损)一手托住医用防护口罩(有鼻夹的一面向外、向下)将医用防护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部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进入污染区进行口罩密封性测试,确保密封性良好全面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情况,确保穿戴符合规范手卫生戴医用防护口罩和帽子穿防护服或者隔离衣戴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戴手套必要时选穿鞋套6手卫生医用外科口罩进入清洁区后(上方)系带;摘除过程中手避免 触碰口罩,避免口罩触碰身体摘除帽子和医用防护口罩手卫生进入二脱区,手卫生从内向外向下反卷, 动作轻柔、 手套、鞋套一并脱除脱除医用防护服/隔离衣,手套,鞋套摘除护目镜/防护面屏进入一脱区,手卫生双手提拉后侧系带摘除护目镜 /防护 面屏,手避免触碰护目镜镜面或者面屏 屏面先摘下颈后(下方)系带,再摘下耳7负责转运发热患者的工作人员实施手卫生戴工作圆帽→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医用防护服戴乳胶手套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指导患者戴医用外科口罩,必要时予以协助发热患者专用转运车→转运患者8医务人员完成转运发热患者任务后随专用转运车返回指定地点更换清洁乳胶手套完成专用转运车内设备、设施、物体表面及空气消毒脱乳胶手套→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脱胶鞋放置于待清洗、消毒容器内或者防渗透、耐磨鞋套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实施手卫生摘除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放置于待清洗、消毒容器内脱防护服→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器内实施手卫生摘除医用防护口罩→摘除工作圆帽→弃置于医疗废物装放容实施手卫生→沐浴→更衣疑似新冠肺炎患者转运封闭相关区域,做好警示标识,限制无关人员挨近消毒处置人员挨次穿戴:医用防护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面屏、乳胶或者橡胶手套、靴套空气物表和地面医用织物启用车内系统消毒半小时,按使用说明书(待疑似新冠肺炎患者下车离开后)1.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钟后清洁)或者伽玛消毒湿巾擦拭消毒物表和地面;2.有可见污染时先进行污点清洁,再消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ppt课件

• 3.11清洁工具的复用处理 reprocessing of cleaning-product
• 对使用过或污染后的复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 与消 毒的处理过程。
10
• 环境感染风险划分的依据 根据是否有患者居住,是否有患者血液、体液 等
5.8对高频接触、易污染、难清洁与消毒的表面,可 采 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 薄膜、铝 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
18
• 5.9清洁工具应分区使用,实行颜色标记。
5.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的擦拭布巾和地巾 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 ,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 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7
• 3.5高频接触表面 high-touch surface • 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的环境表面,
如 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 泵、 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
8
• 3.6污点清洁与消毒spot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 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 泌 物等感染性物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 进行 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取屏障保护措施用于屏障保护的覆盖物如塑料薄膜铝箔等实行一用一更换2021精选ppt195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性选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2021精选ppt20512在诊疗过程中发生患者体液血液等污染时应随时进行污点清洁与消毒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 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式 卫生的清洁方式。 5.2根据风险类别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
化 操作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 程 、作业时间和频率、使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 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频率等。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效果评价及操作演示 PPT精品课件

2003年我国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环境感染控制指南》将 医疗机构内的环境表面进行了分类:
医疗表面:如医疗仪器按钮或把手、推车、牙床等。 卫生表面:∙手很少接触的表面,如天花板、地面等。
∙手经常接触的表面,如床栏、床表面、治疗车、支架桌、输 液泵等。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环境物表清洁消毒效果评价方法:
1.直接观察 2.微生物监测 3.荧光标记 4.ATP生物荧光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优点
缺点
肉眼观察
简便
无法提供可靠数据
微生物计数 荧光标记 ATP生物荧光
相对简便,发现病 成本相对较高,
原体存在
48小时出报告
A区(低度危险区域) :不接触患者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图书馆。 B区(中度危险区域) : 普通病房。 C区(高度危险区域) : 如隔离病房、ICU。 D区(极高度危险区域):手术室或高度易感者的区域(保护性隔离)。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③推荐使用一次性消毒湿巾,避免交叉感染。
Shanghai Children’s Medical Center
病区环境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原则:
1.不要使用高水平消毒剂在病区内常规喷洒消毒。 2.消毒剂要现配现用。 3.及时更换清洁用具,包括拖把、抹布和洗涤剂。 4.不得使用消毒剂清洁消毒有小婴儿使用的保温箱。 5.高频接触表面需要更加频繁地进行清洁与消毒。 6.湿式打扫,避免扬尘。
手频繁接触的物体表面,是高度危险的!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与医疗器械设备表面的清洁与消毒的管理要求、清洁与消毒原则、日常清洁与消毒、强化清洁与消毒、清洁工具复用处理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环境清洁服务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环境表面医疗机构建筑物内部表面和医疗器械设备表面,前者如墙面、地面、玻璃门、门、卫生间台等,后者如监护仪、呼吸机、透析机、新生儿暖箱的表面等.3.2环境表面清洁消除环境表面污物的过程。
3。
3清洁工具用于清洁和消毒的工具,如擦拭布巾、地巾和地巾杆、盛水容器、手套(乳胶或塑胶)、洁具车等。
3。
4清洁单元邻近某一患者的相关高频接触表面为一个清洁单元,如该患者使用的病床、床边桌、监护仪、呼吸机、微量泵等视为一个清洁单元.3.5高频接触表面患者和医务人员手频繁接触环境表面,如床栏、床边桌、呼叫按钮、监护仪、微泵、床帘、门把手、计算机等.3。
6 污点清洁与消毒对被患者的少量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感染性质小范围污染的环境表面进行的清洁与消毒处理。
3。
7 消毒湿巾以非织造布、织物、无尘纸或其他原料为载体,纯化水为生产用水,适量添加消毒剂等原材料,制成的具有清洁与消毒作用的产品,适用于人体、一般物体表面、医疗器械表面及其他物体表面。
3.8 A0值评价湿热消毒效果的指标,指当以Z值表示的微生物杀灭效果为10K时,温度相当于80℃的时间(秒)。
A0值600是复用清洁工具消毒的最低要求。
3。
9 隔断防护医疗机构内部改建、修缮等工程实施过程中,采用塑料、装饰板等建筑材料作为围挡,以完全封闭施工区域,防止施工区域内的尘埃、微生物等污染非施工区域环境表面的措施.3。
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PPT课件

.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0、宜使用微细纤维材料擦拭布巾和地巾。 11、对精密仪器设备表面进行清洁与消毒时,应参考
仪器设备说明书,关注清洁剂与消毒剂的兼容 性,选 择适合的清洁与消毒产品。
.
四、临床常见清洁与消毒问题
问题1:门诊诊室内办公桌及诊查床需要常规消毒?
.
.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1.遵循先清洁再消毒原则,湿式卫生清洁方式。 2. 根据风险等级和清洁等级要求制定标准化操作规程,
内容应包括清洁与消毒的工作流程、作业时间和频率、使 用的清洁剂与消毒剂名称、配制浓度、作用时间以及更换 频率等。 3.应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
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准备足量的清洁抹布和地巾,放入清洁容器中并倒入 清洁剂或消毒剂,使用后放入污染桶内,直至清扫结 束,将污染桶内所有污染抹布或地巾集中清洗消毒。
.
问题14:被血液体液污染桌面地面如何消毒?
环境与物体表面清洁消毒: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 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再清洁与消毒。
(1)对于含小量血液或体液(通常<10ml)等物质的溅污,可 先用吸湿材料、将其清除,如已干涸,可使用含有效氯 500mg/L消毒液、擦拭污染表面.
无论是感染者还是定植者,都有可能相互传播。 (1)有研究显示,上一位患者出院后,没有进 行充分消毒的床单元可成为下一位住院患者感染 的独立危险因素,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时 (如MRSA、VRE、艰难梭菌)。 (2)被污染的医护人员手未规范执行手卫生,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环境表面,造成环境和手 部相互污染。 (3)诊疗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污染周围空气,暴 露于空气当中患者和医务人员受到影响。 (4)患者之间直接接触造成相互之间传播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类风险区域的环境表面一旦发生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实施污点清 洁与消毒; 2.凡开展侵入性操作、吸痰等高度危险诊疗活动结束后,应立即实施环境清洁与消毒; 3.在明确病原体污染时,可参考 WS/T 367 提供的方法进行消毒。
中度风险区域 (2 次/d)
卫生级 湿式卫生
高度风险区域 (>2 次/d)
消毒级 湿式卫生
1.有感染或定植患者居住的区域以及对高度易感患者采取保护 性隔离措施的区域,如感染性疾病科、 手术室、产房、重症监 护病区、移植病房、烧伤病房、早产儿室等; 2.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 符合 GB 15982 要求; 3.高频接触的环境表面,实施中、低水平消毒,要求达到区域 内环境表面菌落总数符合 GB 15982 要求。
不同风险区域环境清洁与消毒操作流程图
低度风险区域 (1〜2 次/d)
清洁级 湿式卫生
1.基本没有患者或患者只作短暂停留的区域。如行政管理部门、 图书馆、会议室、病案室等; 2.清洁标准: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干净、干燥、无尘、 无污垢、 无碎屑、无异味等。 1.有普通患者居住,患者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对环境表 面存在潜在污染可能性的区域。如普通住院病房、门诊科室、 功能检查室等; 2.清洁标准: 可采用清洁剂辅助清洁,要求达到区域内环境表面 菌落总数<10CFU/cm2,或自然菌减少 1 个对数值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