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艾灸,现代发挥
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艾灸的研究与发展: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和未来趋势艾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在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中医药的国际传播,艾灸疗法也逐渐受到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艾灸的研究与发展,介绍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艾灸的研究历程和现状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其研究历程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
最早的艾灸研究可追溯到古代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一直延续至今。
在历代中医医家的经验总结和实践基础上,艾灸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然而,在传统医学疗法的研究范畴中,艾灸的研究进展相对较慢,主要原因是其治疗效果的客观评价标准尚未形成。
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科学家们对艾灸疗法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艾灸具有温通经络、疏通气血、促进新陈代谢等多种作用,可以改善人体的微循环和免疫功能,对一些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此外,艾灸还具有无创、经济、易于推广等优势,因此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并充分发挥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二、当代艾灸疗法的新进展(一)电子艾灸的应用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艾灸逐渐成为当代艾灸疗法的一项重要创新。
电子艾灸利用微电流和磁场对人体经络进行刺激,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等治疗效果。
相比传统艾灸,电子艾灸无烟无火,操作安全方便,且可以实现定时、定量、定位的治疗,更适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需求。
(二)艾灸贴膏的研究艾灸贴膏是一种将艾绒与中药精华相结合的新型贴剂,通过肌肤渗透,发挥药物的疗效。
艾灸贴膏不仅可以取代传统的艾绒艾条,在方便性和实用性上更具优势,而且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定制,提高治疗效果。
目前,艾灸贴膏已经成为艾灸疗法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三、艾灸疗法的未来展望(一)发掘多功能效应随着对艾灸疗法的研究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发现艾灸对于一些慢性病和功能性疾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知识讲课稿模板范文

艾灸知识讲课稿模板范文尊敬的学员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将一起探讨一种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艾灸。
艾灸,作为中医养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疗效和简便的操作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艾灸的起源与发展艾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黄帝内经》中,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灸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二、艾灸的原理艾灸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人体的气血运行依赖于经络的通畅。
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三、艾灸的方法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
直接灸是指将艾绒直接放在皮肤上燃烧,适用于一些顽固性疾病。
间接灸则是在皮肤和艾绒之间放置一层介质,如姜片、盐等,以减轻刺激,适用于大多数人。
四、艾灸的适应症艾灸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包括但不限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肠疾病、妇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同时,艾灸还具有良好的养生保健作用,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
五、艾灸的注意事项在进行艾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适当的艾灸部位,避免直接灸在面部、大血管、神经等敏感区域。
2. 艾灸过程中要注意温度控制,避免烫伤。
3. 艾灸后,应避免立即洗澡或吹风,以免影响疗效。
4. 孕妇、皮肤破损者、高热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艾灸。
六、艾灸的实践操作接下来,我将为大家演示艾灸的基本操作步骤:1. 准备艾绒或艾条,选择适当的艾灸部位。
2. 点燃艾绒或艾条,将其放置在预定部位。
3. 根据个人承受能力,调整艾灸的距离和时间。
4. 艾灸结束后,轻轻拍打艾灸部位,促进气血循环。
七、艾灸的现代研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艾灸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对多种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八、艾灸的未来展望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艾灸椅的使用方法

艾灸椅的使用方法艾灸椅是一种结合了传统艾灸疗法和现代科技的座椅,它能够提供全身艾灸的疗效,同时也提供了舒适的座椅体验。
使用艾灸椅可以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健康。
下面将详细介绍艾灸椅的使用方法。
一、准备工作1.选择合适的场地:艾灸椅使用时需要一定的空间,因此在使用前需要选择一个宽敞、安静的场地,确保椅子周围没有杂物阻挡。
2.调整椅子位置:将艾灸椅放置在所选择的场地上,调整椅子的位置,使之与使用者的身体保持适当的距离,以便艾灸的温热效果能够充分发挥。
二、使用方法1.穿着舒适的衣物:使用艾灸椅前应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以便艾灸的温热能够更好地传递到身体各个部位。
2.调整椅子姿势:坐在椅子上,调整椅子的角度和高度,以便使自己感到舒适。
同时,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调整椅子的按摩力度和速度。
3.选择艾灸模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艾灸模式。
艾灸椅通常具有多种模式,如全身艾灸、局部艾灸、经络艾灸等,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4.开始艾灸:按下开始按钮,艾灸椅开始工作。
艾灸椅通常配备了艾灸温度调节功能,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节温度,使艾灸的温热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5.享受艾灸体验:在艾灸的过程中,使用者可以放松身心,闭上眼睛,享受艾灸带来的舒适感受。
艾灸椅通常还配备了音乐播放功能,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音乐,增加艾灸的愉悦感。
6.结束艾灸:艾灸的时间通常为20分钟左右,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适当延长或缩短艾灸时间。
艾灸结束后,可以按下停止按钮,艾灸椅停止工作。
7.整理场地:艾灸结束后,整理场地,将艾灸椅归位,清理椅子上的灰尘和污渍,确保下次使用时的卫生和舒适。
三、注意事项1.使用前先咨询医生:由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使用艾灸椅前最好先咨询医生的意见,确保自己适合使用艾灸椅。
2.避免饱食和过度疲劳:使用艾灸椅前不宜饱食,否则容易引起不适。
同时,过度疲劳的情况下也不宜使用艾灸椅,以免对身体造成额外的负担。
中医护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

中医护理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策略中医护理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元素,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养生保健等。
中医护理文化的内涵丰富,包括护理理念、护理技术、护理教育、护理管理等多个方面。
中医护理文化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文关怀:中医护理强调“整体观”和“个体化”,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的精神。
2. 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倡导“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
3. 和谐理念:中医护理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
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承1. 加强中医护理教育与培训传承中医护理文化,首先要从教育入手。
在护理院校和医疗机构中,应增设中医护理课程,系统传授中医护理知识和技能。
同时,加强对在职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2. 弘扬中医护理理念在临床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始终坚持中医护理理念,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过程,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3. 保留传统护理技术对传统的中医护理技术,如拔罐、刮痧、艾灸等,进行挖掘、整理和传承,使其在现代护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医护理文化的创新发展策略1. 结合现代科技,提升护理质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信息化、智能化等,提升中医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例如,通过远程会诊、在线咨询等方式,让中医护理服务更加便捷。
2. 推动中西医结合在中医护理实践中,积极借鉴和吸收西医护理的优势,实现中西医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护理模式。
3. 创新护理管理模式结合中医护理特点,探索适应现代医疗环境的护理管理模式,如引入中医护理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提升护理管理水平。
4. 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通过举办中医护理学术交流会议,加强与国内外护理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护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5. 促进研究成果转化鼓励中医护理科研创新,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推广,提升中医护理的实践能力。
6. 培养中医护理人才加强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护理人才的培养,为中医护理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1986年中医资料1 神阙穴的现代应用进展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
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
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神阙穴的现代应用进展福建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杨汉辉神阙穴,俗名脐中,又名气舍、维会。
古人多施以艾灸、热熨、揉摩等法,现代又有所发扬和创新。
一、神阙穴禁针的突破古人把神阙穴列为禁针之例,如《甲乙经》曰:“脐中,神阙穴也……禁不可刺,刺之人恶疡溃矢出者,死不治。
”(1)历代医家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使其治疗范围受到一定限制。
甚至现代一些针灸著作,如《针灸学简编》对刺禁的穴位也认为“……神阙等穴位,根本不宜针刺”(2),高校教材《针灸学》亦持同论(3)。
但早在1960年,周柏如等(4)就对神阔穴试针探讨,治疗浮肿、泄泻、排尿困难、子宫脱垂、腹痛等共9例,疗效满意,且没有一例出现不良反应。
钱志云(5)从1969年自刺神阔以来,又针刺脐中治疗各类疾病患者500人次,未见一例医疗事故。
为了减轻针刺神阙穴的痛感,丛茂滋(6)采用天枢透神阙穴,治疗急性肠功能紊乱、遗精、痛经等症,提高了疗效。
但神阔穴系疤痕组织,脐中多藏污垢,其深层为小肠及腹主动脉,故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进针时要稳、准、快而不宜过深。
古人之所以禁针神阙,与古代的针具粗糙,消毒技术差有关。
在针具和消毒技术先进的今天,实践已证明针刺神阙穴是可行的。
二、药物脐疗的现代应用进展古人多于神阙穴施灸、热熨、揉摩等,现代仍有沿用。
如毕永升(7)用揉摩脐中调整消化系统功能,治疗脾虚泄泻。
涂文远(8)灸神阙穴治愈50例小儿泄泻。
赵令成(9)、李学武(10)灸脐中防病保健。
刘雪群(11)以葱白热熨脐周治疗妇科尿潴留。
李颖(12)用醋炒葱白熨脐腹温通二便。
郑宝善(13)擅用川椒熨剂熨脐治疗肝硬化腹水。
艾灸心得体会

艾灸心得体会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其历史可追溯到数千年前。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医养生,艾灸作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备受人们关注。
在我自己的实践中,艾灸给我带来了很多的好处,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 艾灸可以缓解身体疲劳作为一个坐办公室的白领,每天长时间的工作是不可避免的,长时间的工作和压力很容易造成身体的疲劳,这时候艾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长时间的压力和疲劳会导致人体气血不畅,从而影响健康状况。
通过艾灸,可以刺激穴位,促进气血运行,起到缓解身体疲劳的作用。
尤其对于像我们这样的白领和长期工作者来说,艾灸非常实用。
2. 艾灸可以改善睡眠质量现在很多人都有失眠的问题,不好的睡眠质量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
艾灸是一种很好的改善睡眠质量的方法。
通过艾灸,可以放松身体,缓解压力,从而帮助人们更加容易入睡。
此外,艾灸还有纳气、激活血液等效果,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很好的帮助。
3. 艾灸可以缓解肌肉疲劳对于长时间的运动员和经常进行体育运动的人来说,肌肉的疲劳是经常发生的。
这时候艾灸就可以很好的发挥作用了。
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肌肉的张力。
在高强度的运动后,艾灸加上休息和适当的按摩,可以有效地对肌肉的疲劳进行缓解。
4. 艾灸可以预防关节疾病关节疾病是一种非常麻烦的疾病,其治疗起来也是非常困难。
除了对症治疗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采取预防措施。
通过艾灸,可以刺激相关穴位,改善气血流通,从而保持关节的活力和柔软性,预防关节疾病的发生。
艾灸还可以加速软组织的恢复,快速消除疼痛,对于关节疾病患者来说,艾灸效果非常显著。
5. 艾灸可以缓解妇女病女性在生理期和更年期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痛经、失眠、情绪不稳等。
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因为女性体内的气血失调造成的。
通过艾灸可以调整女性体内的气血平衡,缓解妇女病的症状。
艾灸还可以消除疑病,促进血液循环,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
文言文断句 整理版

文言文断句整理版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各种健康产品、养生方法也随之层出不穷。
其中,以中医为基础的养生方法备受关注。
而中医内科学的“针灸”和“艾灸”更是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这两种疗法源于我国古代的医书,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这些年来,在针灸、艾灸治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在现代医学中,针灸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独特疗效的地位。
针灸是将针头插入皮肤或者穴位中进行疗效调节的一种疗法。
其理论基础是以经络系统、脏腑功能、气血运行、阴阳平衡为基础的中医理论。
在针灸中,会对经络系统进行调整,增强人体免疫力,缓解疼痛,改善心理健康等作用。
例如治疗头痛、偏头痛、颈椎病、肩周炎等,都有着显著的疗效。
另一方面,艾灸是采用各种途径,将艾绒放在穴位上进行疗效调节的一种疗法。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增强气血运行,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等作用。
对于一些肌肉疼痛、关节炎等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不仅如此,针灸和艾灸还有一定的辅助治疗效果。
在治疗某些疾病时,通常是要较长时间的进行康复治疗。
在此期间,如果能够采用针灸和艾灸等中医治疗方法进行辅助治疗,则可以加快治疗的速度,同时也可以减少药物的使用量。
而采用中医治疗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人体自身的保健作用,以提高治愈率及预防疾病复发等效果。
总之,中医的针灸和艾灸治疗方法源远流长,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沉淀,所积累的医疗经验也是无可替代的。
在现代,针灸和艾灸作为中医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疗效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这种传统的养生方法已经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并且持续被研究和改进。
在以后的日子里,相信针灸和艾灸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治疗方法得到发展和应用,为更多有需求的人们为健康保驾护航。
针灸和艾灸的发展历程针灸和艾灸这两种疗法源远流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
发掘出来的商代人遗骸中,也发现了一些针灸和艾灸的工具,这表明在古代中国,针灸和艾灸疗法已经开始得到了应用。
太阳神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

太阳神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简介太阳神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利用草药和灸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治疗各种疾病。
它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历史悠久,并且被广泛应用于诸多临床疾病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太阳神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项古老而神奇的中医疗法。
作用太阳神灸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祛湿除寒:太阳神灸能够通过熏灸的方式温暖经络和组织,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起到祛湿除寒的作用。
它可以有效缓解寒湿所致的各种疼痛和不适。
2.疏通经络:太阳神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经络的疏通,增强气血的运行。
这有助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增强免疫力。
3.温阳散寒:太阳神灸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熏灸的方式来温暖经络和脏腑,提升人体内部的温度,缓解寒邪的侵袭。
4.减肥塑身:太阳神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新陈代谢,加速脂肪的燃烧,达到减肥塑身的效果。
同时,它还可以改善肌肤质地,增加皮肤的弹性。
功能主治太阳神灸在中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许多不同的临床疾病。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其太阳神灸的功能主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关节疼痛和肿胀•促进炎症的吸收和消散•改善关节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缓解腰痛和坐骨神经痛•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和压力导致的疼痛痛经•缓解经期疼痛和不适•调节月经的正常流畅失眠•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所致的疲劳和焦虑消化不良•缓解腹痛和消化不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消化功能的恢复高血压•调节血压水平•改善血液循环预防感冒•提升免疫力•温暖体表,预防感冒病毒侵袭使用注意事项虽然太阳神灸具有许多神奇的功能主治,但是在使用时还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灸具:太阳神灸通常使用艾灸条或者艾灸盒进行熏灸,选择合适的灸具非常重要。
2.找准穴位:太阳神灸的效果与穴位的选择密切相关,需要找准并正确刺激相应的穴位。
3.控制温度和时间:太阳神灸的温度和时间应该根据个人身体情况来调整,避免过热或过久熏灸导致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热症可灸的理论依据
《内经》中早有“热病二十九灸”的例证
热症用灸注意事项 热症用灸与八纲辨证
以《素问 .至真要大论》“正反逆从”的治则为指导
以《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火郁发之”为准则
后世对热能引热的阐明
反对热症用灸者也模棱两可,不能自圆其说 大量临床实例的证明
《灸绳》第八章热症禁灸与可灸对灸法的影响
传统艾灸,现代发挥
热透灸理论及临床应用
洪文学 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广州中医药大学杏林讲座教授
为什么要讲这样一个话题?
《伤寒杂病论》
针
刺
灸
疗
经
方
张仲景有关灸疗的论述
温阳散寒 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 核上各一壮,与桂枝汤,更加桂二两也。” 温阳复脉 第292条“少阴病,吐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者,不死。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 温经散寒 第304条:“少阴病,得之一二日以上,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附子汤主之。 温阳举陷 第325条“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温经回阳 第343条“伤寒六七日,脉微,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厥不还者,死。” 温阳散寒通脉 第349条“伤寒脉促,手足厥逆,可灸之。 回阳救逆 第362条“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
洪文学
这 个 图 表 示 的 是 什 么 ?
智能电针 电子灸
元沛灸疗仪
6
好心人冠心病治疗仪 医用电子灸
中医机器问诊系统界面示例
传统艾灸疗法
传统中医艾灸疗法
灸法主要是用艾叶点燃后在人体皮肤上进行烧灼或熏烤,借灸
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治病、 防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阳热实证,忌用火灸
周楣声先生自幼研习祖国医学, 博览群书,传承家学,潜心医道,勤耕 不辍,博学多才,底蕴深厚,从医70 余年,救人无数。周楣声先生毕生致力 于弘扬光大祖国医学,授业传道,著书 立说,救死扶伤,悬壶济民。周楣声先 生治学严谨,学术上力求精益求精,临 床中敢于攻坚克难,特别是在针灸学的 实践与研究中勇于推陈致新,独辟蹊径, 提出许多具有真知灼见的见解,总结出 丰富的传世经验,其在灸法的传承与振 兴、研究与临床应用等方面更是造诣颇 深,贡献尤大,是一位蜚声中外的针灸 大家。
气味芳香
艾叶
容易燃烧
火力温和
艾叶性能
艾叶的性能 《本草纲目》 艾叶能灸百病 《本草从新》 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
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 理气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 除百病。
传统中医艾灸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疗原理
目前有四种学术观点来阐述艾灸治疗原理:
1.红外线的温热刺激是治病的关键; 2.机体在艾灸温热刺激下,激活体内一种特殊物质,激活和加强
周楣声关于热症可灸主要学术观点
热症可灸 热症贵灸
“夫人有虚实,药有补攻; 病分寒热,治有反从。寒凝 气陷,灸之所擅;熱升火郁, 灸更有功。真知自当恪守, 陈言未敢苟同。”
1986年,安徽砀山爆发流行性出血热,周氏曾应用灸法治疗297例,取得了97.8%的良好效果,从而破除 了热症禁灸的陈腐见解,为今后应用灸法治疗热性传染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于周氏在这一方面的收获 与科研成果,已经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部级鉴定并获得奖励,并写成专著《灸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
周楣声先生
周楣声先生的故事
洪文学教授与周楣声先生的故事
周楣声先生的著作《灸绳》
周楣声关于灸疗的重要学术贡献(热症可灸)
第一节:热症禁灸的错误根源
第三节:如何对待热症用灸
热症禁灸是对《伤寒论》的误解
对火疗的不同方法应该作出区分
热症禁灸是金元医家所造成的影响
热症是否禁灸应从灸法本身作探讨
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 温灸器灸 灯火灸
天灸
直接灸 间接灸
悬起灸 实按灸 白芥子灸 蒜泥灸
瘢痕灸 无瘢痕灸 隔姜灸 隔蒜灸 隔盐灸
隔附子饼灸 温和灸 雀啄灸 回旋灸
太乙针灸
雷火针天灸
灸用的材料
艾属草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国各地均有生长,以蕲州产 者为佳,故有“蕲艾”之称。
艾叶
《名医别录》载:"艾味苦,微温,无 毒,主灸百病。"
艾灸的作用及治疗方法
防病保健
逆灸-“无病而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 也。” 保健灸 (《针灸聚英》) 扶阳培元, “卫外而为固”
《医学入门》:“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黄帝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扁鹊心书》:“人于无病时常灸,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 矣。”“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公元195年,针灸疗法就“治十中十,治百中百”。 艾灸疗法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
基本技术
艾灸 常 用 灸 法
其他灸法
了机体免疫功能; 3.艾灸使机体产生了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 4.艾叶燃烧时产生芳香气味,通过呼吸系统作用人体,而产生通
经活络、醒脑安神作用。
艾灸疗法是多系统、多途径综合作用。
传统中医艾灸临床与科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研究需要定量控制温度,传统艾灸不能够精确控制温度; 最佳艾灸治疗的温度范围无法确定; 个别患者皮肤的温度非敏感性,没有经验的医师不能保证安全; 燃烧艾产生的气体,含有致癌成分; 艾灸有致敏现象。
灸 疗 歌 诀
温经散寒,和血调气。 强壮元阳,年延寿益。 祛风止痛,解毒生肌。 回阳固脱,复脉救急。 固摄冲任,调经止遗。 敛汗定喘,降压止痢。 促进造血,增强免疫。 癃闭尿阻,施灸解急。 久灸奇效,灸穴牢记。 灸久均传,个体有异。
扶正祛邪,阴阳燮理。 虚实寒热,无所不宜。 舒筋散结,活血化瘀。 防治中风,温补肾脾。 转胎固胎,升提中气。 白发变黑,可谓新奇。 痹痿有效,囊肿自去。 祛赘除疣,丰乳健体。 灸中含灼,均为要义。 确切疗效,百病千疾。
张仲景有关禁灸的论述
表证未解 第115条:“脉 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 虚治,因火 而动,必咽燥、吐血。” 阴阳互遏 第116条:“微数之脉,慎不可灸, 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 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脉浮,宜以汗 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