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梦的由来和演变
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美国文化沿袭

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美国文化沿袭1.“美国梦”的清教土壤“美国梦”或称作美国理想,美国神话的存亡,伴随着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正如评论家玛丽·E·伯顿所说,“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理想与金钱的一场恋舞;更具体地说,是代表着从英格兰人文主义到中西部平等主义,再到南部上流社会的各种观念的混合体的美国男性,与从美国社会中诞生的难以捉摸而又诱人堕落的美国式阿芙洛狄特女神之间的一场恋舞”。
“美国梦”中充满了物质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张力。
正因为如此,它才在美国文学中以变换多样的面目出现,显示难以捉摸的魅力。
如果我们想追溯“美国梦”成文并流传开来的历史,就不得不去了解美国的清教思想。
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
”自第一批清教徒到达石头城普利茅斯,清教精神就开始在美国文化中沉淀了下来。
因而,想要了解美国社会、美国精神,就必须首先了解它的清教思想这一渊源。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
他们要求清除国教内的天主教旧制和烦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故此得名。
清教徒在国内受到严厉镇压和残酷迫害,于17世纪初相继踏上移民北美的漫长旅途。
他们希冀在新大陆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上帝,弘扬基督徒的真正精神,建造一个“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
加尔文主义在新英格兰殖民地培养了前所未有的宗教狂热。
《圣经》成了17世纪一批又一批移民最基本的文化读本,教会成了新英格兰城镇的地理和社会中心。
清教观念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成为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价值观。
清教徒所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念主要有:虔诚、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
在这些价值观念的鼓励下,清教先祖们面对陌生严酷的自然环境,艰苦地进行殖民拓荒,克服了种种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很快在蛮荒的土地上收获了繁荣和富足。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勤奋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并获得金钱、地位和幸福的追求。
它作为美国社会核心价值观之一,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发展和个人的追求。
而中国梦是指中国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梦想。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内涵和实现路径等方面对美国梦和中国梦进行对比研究。
首先,美国梦的形成与美国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联系。
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伴随着西方殖民时期和工业革命的兴起,形成了个人努力获得成功的理念。
18世纪末,美国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观念,进一步强调了每个人有权追求幸福的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价值观逐渐深入人心,成为美国社会不可动摇的信仰。
中国梦的提出则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中。
中国继承了传统文化中对和谐社会和人民幸福的追求,并结合自身的国情,提出实现国家繁荣、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中国梦的内涵还包括了改革开放、科技强国、环境和谐等方面的发展目标。
与美国梦相比,中国梦更加注重国家整体发展和民族命运的实现。
其次,美国梦和中国梦在内涵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美国梦强调的是个人的自由和成功追求,强调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它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强调个人财富的积累和个人事业的成功。
而中国梦则更加注重国家整体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
中国梦强调的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注重社会公平和平等。
美国梦和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也存在一些区别。
美国梦的实现需要个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能来取得成功。
美国社会鼓励个人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提供公平的竞争平台。
而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国家和个人相互支持。
中国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政策和规划来引导国家发展,同时鼓励个人的创新和才能的发挥。
最后,美国梦和中国梦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差异。
美国梦作为美国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对美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激发了人们对自由、民主和个人权利的追求,塑造了美国的精神风貌。
而中国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现国家整体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来实现个人的目标。
美国梦(毛概)

美国梦(英文:American Dream)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所谓的美国梦(American Dream),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指美国的平等、自由、民主;狭义上指一种相信只要在美国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生活的理想,亦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迈向繁荣,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和他人的援助。
通常这代表了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或是企业家的精神。
许多欧洲移民都是抱持着美国梦的理想前往美国的。
美国梦的象征——自由女神像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独立宣言》是美国梦的根基,自由女神像是美国梦的象征。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这句话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男男女女来到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独立宣言》之后制定的宪法等各种法律为美国梦提供了法治保障,法治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好的制度,个人再好的梦也难以实现。
在美国历史上,本杰明·富兰克林、马克·吐温等无数政治家、社会活动家、作家使用过“美国梦”这个字眼。
奥巴马2008年竞选总统时,他的一本畅销书《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感召了众多美国人,为他赢得了不少选票。
奥巴马,这个跟着母亲长大的非洲裔平民百姓,通过个人努力攀登上美国权力的顶峰,这就是美国梦的一个例证。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及与中国梦的对比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关注到不同国家的梦想与追求方式的异同。
美国梦和中国梦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闻名的两种民族梦想,它们的背后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本文将对这两种梦想的形成以及存在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
美国梦的形成美国梦是指人们通过个人奋斗和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得到个人自由、自主和公正的生活机会的梦想。
美国梦起源于美国的开拓时期,当时移民们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家园,并追求自由和平等。
20世纪初期,美国经历了一次经济大萧条,许多人生活无法自给自足,这时美国政府着手推行“新政”以刺激经济发展。
此后,美国迅速崛起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在此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美国人都在追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与中国梦的对比相比之下,中国梦是意味着个人与国家,在现代中国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民族复兴之梦。
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背景下,中国人民历代都对实现国家的强大与富强充满向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社会经济方面逐渐发展,人们追求实现更好的生活品质和发展空间的愿望与日俱增。
中国梦的提出是建构在中国居民个体和中国国家的整体目标共存的局面之下。
美国梦与中国梦之间存在的差异在于,美国梦侧重于个人追求的平等机会,追求个人自由权利以及繁荣富裕;而中国梦则侧重于民族复兴和全面发展,强调集体的荣誉感与民族精神的强调。
结论总之,“美国梦”和“中国梦”是两种世界高度关注的梦想和发展模式,它们分别代表了不同的价值体系与理念,也反映了它们背后不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
正因如此,“美国梦”和“中国梦”的比较研究至关重要,这种比较可以在不断探究中发掘出两种民族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推动两个国家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_美国梦_在美国文学中的三种不同表现

地下的石油又冒出来了。
“机会一个个接踵而至,每次都会掀起全国性的疯狂,美国成了一个‘牛奶加蜜糖’的国度。
因而,大批做着‘美国梦’的移民蜂拥而至。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而《独立宣言》的颁布则更使美国梦有了思想基础”。
(邢艳,2004:49)《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裴孝贤,1985:12)一个繁荣似锦的自由国度自然充满着幻想。
在移民的努力下,美国得以迅速发展,从最初的13个州发展到23个州,大量的移民涌入美国。
特别是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这对开发美国西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美国梦”得以进一步发展。
在欧洲旧大陆的封建等级制度下,“灰姑娘”只是童话里的人物,而在美国,白手起家——“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大亨比比皆是。
所以,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只要能抓住机会,梦想就会成为现实。
自然而然梦想就成了一种美国人十分看重的天赋人权。
(史敏,2004 :66)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2.2“美国梦”的定义“‘美国梦’一直是举世瞩目的理想精神之一。
它源于欧洲清教徒的宗教理想信念。
后来又演变成在美国只要聪明和刻苦,人人都可以成功达到‘从一文不名到亿万富豪,从社会底层到上流阶级’的目标这样一种信条。
”(黄开红,2006 :143)“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条件下(尤其在新大陆‘开拓’时期)形成与发展的一种具有相当普遍吸引力的理想或追求。
”(谢元花,1998:69)“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机会均等是美国梦的灵魂。
聪明、勤奋与坚忍不拔是美国梦的必要条件,而幅度巨大的社会阶级纵向流动,尤其是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社会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最为显著特征。
”(杜菁琳,2005)虽然在理论上任何人都有实现梦想和成功的可能,但在现实生活中,事实并非如此。
American Dream 美国梦

19世纪美国梦从信仰到质疑的转变
• 18世纪晚期,清教精神在美国梦中仍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关于自信、 乐观和探索的观点鼓励着美国人不断前进。美国独立战争的成功更是 加强了人们对美国梦的 信仰。由于《独立宣言》和1789年《宪法》的 颁布,出现了一股对美国梦的狂热。西进运动作为上帝给予的权利也 油然而生。伴随着工业化趋势的加强、移民的 涌入以及西进运动,美 国对于民主、宗教和政治平等及机会均等的追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 心和乐观。 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是19世纪上半期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他的 人生和诗歌恰好体现了这一时代的信念。他的诗歌多是对人生对生活 的颂扬,呈现积极乐 观的生活态度,如他的《人生颂》——“那么, 让我们行动起来/怀着面对任何命运的心/继续追寻、继续实现/学会行 动、学会等待”朗费罗在诗中,严肃地驳斥 了消极的人生观,号召人 们积极行动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人生的价值。心灵的完善, 宗教的信仰都使生活变得光明而美好,即使是死神也不再可怕,因为 他 是“上帝的花匠”。
美国梦精华的延续
• 尽管人们曾经质疑通过战争寻求民主和自由以及 通过辛勤工作获得均等机会的观念,20世纪初的 年轻一代也似乎对美国梦已失去了信心,但美国 梦始终存在于作家 的作品中,美国精神的精华也 一代一代地被传承下来,即在压力下保持尊严并 提倡树立坚毅,刚强的男性形象——这是心灵觉 醒的痛苦过程,是在困难和死亡面前为 尊严而战 的精神,就如同海明威的座右铭“一个人可以被 摧毁但不能被打败”。
何况这梦也不全是美丽 的,比如出现在看台上的克 林顿,他也是美国梦的典型 代表,可他不仅仅有总统的 荣耀,也有莱温斯基的丑闻。
美国梦的形成
1607年,当“五月花”号在北美大陆登陆时,对于17—18世纪的欧洲,这 片土地似乎就变成了和平之地,政治与宗教平等之地以及机会均等之地。 此后,来 自英格兰和欧洲大陆的大量移民不断涌入。无论是为经济利益 而来,还是为追求政治宗教平等而来。他们的到来都促进了美国梦的形成。 事实上,美国梦更多是从清教徒那里继承而来。可以说17—18世纪的 美国是笼罩在清教的气氛下——随处都可以听到神父的演讲和布道,随处 可以看到清教 徒队以及思想和信仰的迫害。清教徒是为追求政治和宗教 自由而来到新英格兰,然而,当他们最初踏上这片土地时,他们经历了生 活上的各种困难,但清教徒用极大 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巨大的勇气克服了 所有的苦难,并在向西扩展的过程中,进一步推进了这种不断探索的先锋 精神,将这种享受牺牲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融入到美国梦 中。爱默生、梭 罗和朗费罗等美国作家正是在这样的传统下长大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论“美国梦”?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论“美国梦”?
美国梦是什么?大多数人都知道,它是一个流传了几个世纪的概念。
许多人认为它代表了“从贫穷到富裕”的机会,也就是说,只要你努力工作并且拥有足够的勇气、才能,你就能在美国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在谈论美国梦?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历史的根基
美国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的开拓历史。
当时,许多欧洲移民来到北美洲追求更好的生活,而这种追求成为了美国梦的基石。
即使在今天,美国仍然是全球成功历史中最成功的国家之一,这使得美国梦仍然是可追溯的历史。
二、文化的影响
美国梦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美国文化,无论是在商业广告、政治宣传还是美国电影中,美国梦都是一种很重要的元素。
正因为如此,美国梦才得以广泛地传播,并被社会接受,不断地影响着美国人的思维、行为和生活方式。
三、社会的期待
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社会,自然希望每个公民都有能力实现自己的梦
想,这也是美国梦得以承载社会期望的无形力量。
尤其是在过去几十年里,经济的发展已经让许多人看到了实现自己梦想的更多机会。
四、实现的可能性
虽然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可能性并不一定相等,但是,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个人能力和努力,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让人们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是整个社会不断进步的体现,同时也是美国梦不断延续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美国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概念,它代表着人类追求幸福的本能,同时也是对成功实现的期待。
虽然不同人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不同,但是,追求美国梦的愿望是人所共有的。
美国之梦

美国之梦美国之梦这个词语现金还在广泛使用。
但是它的概念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这个词语来自哪里?随着岁月的推移,这个词的意思有改变吗?这些问题会使一个看上去浅显的词语复杂化,并且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今天的美国梦是一个虚构出来的信念还是真实的信念?美国梦这一词语第一次出现是在霍雷肖·阿尔杰1867年所写的小说中。
小说《衣衫褴褛的迪克》,说的是一个生活在纽约的孤儿从一贫如洗到家财万贯的故事。
这个小男孩节省下他所有的便士,工作努力,最后成为了一个富裕的人。
这个故事告诉美国的所有人一个道理,如果你从诚实守信,工作努力,有成功的决心,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成功。
无论是你的背景如何,也无论你来自何方,更无论你是否有钱或是有家庭,只要你勤勉努力,坚持不懈,成功就会属于你。
今天,在这个国家,阿尔杰小说中带给我们的道理仍然盛行。
它仍被用来定义美国梦。
美国梦的基本定义就是:它是美国人拥有更高质量生活水准和超越他们父母的生活标准的希望。
这意味着每一代人希望拥有更好的工作,或更有安全感的经济,或房屋和土地的拥有权。
然而,自从阿尔杰的小说出版之后,新版本变更了美国梦原意。
一则,美国人认为这就要一直去寻找提升生活方式的方法,也就意味着每一代人都想要比父辈们拥有的更多。
而其他人也会争论说这种日益增强的要提升生活质量的渴望在过去还有所节制,但在今天它却导致了消费主义和物质至上主义。
二则,更多良性的美国梦是为我们自己创造机会的愿望,通常是通过努力地工作。
关于美国梦的标志,一些人会说这是一种典型的有主动精神的人,他会从日常生活小事上着手——为数不多的金钱,为数不多的好友,为数不多的机遇——然后在这个世界上开辟他自己的一条路。
一个有着这种美国梦精神的典型的例子就是先前的总统林肯,他出生在一个小木屋家庭,他自学成才,他缓慢而又费力地前行最终成为了美国的总统。
这个美国梦的例子同样和移民者探索新的国家寻求更好的生活联系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网 >> 理论 >>
美国梦的由来和演变
公茂虹
2013年07月02日11:17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是美国文化精神的缩影。
1931年5月,正当经济大萧条时期,詹姆斯?特拉斯洛?亚当斯在《美国的史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美国梦。
亚当斯写道,他书中的主题是“让我们所有阶层的公民过上更好、更富裕和更幸福的生活的美国梦,这是我们迄今为止为世界的思想和福利作出的最伟大的贡献”。
从此,美国梦流行开来,成为美国人的共同信念。
美国梦意味着什么?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在美国,人们相信,只要经过不懈努力和奋斗,个人便能获得更好生活,即人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勤奋工作、勇气、创意和决心实现自身的价值,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或他人的援助,这就是美国梦。
简单地讲,只要你努力工作,就可以成就一切。
只要个人奋斗,就能获得成功,实现自身价值。
从广义来理解,美国梦是一种理想化的美国生活,代表的是最大化的个人自由、最多的物质财富和最平等的成功机会,主要体现为人们在经济上的成功。
从比较形象的角度来理解,“美国梦”是这样的一幅图景——宽敞静谧的洋房别墅里,一个个独立的小家庭,靠着天赋能力和个人奋斗,享受着自由市场所提供的实现自我的机会。
美国梦的核心是美国人信奉的核心价值观。
自由、民主是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美国梦是自由、民主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被誉为资本主义精神最完美代表的美国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哪里有自由,哪里就是我的祖国。
”这句话从18世纪一直流传至今,成为美国人的重要信条,成为“美国梦”的重要价值支撑。
1989年,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布什在就职演说中对自由价值观的颂扬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说:“世界上伟大的民族正是经过这个自由的通道走向民主;全世界人民也正经过这个繁荣之道走向自由市场;全世界人民为了自由的表达和自由的思想而进行着疾呼。
他们通过这条路达到思想和道德上的满足,也只有自由方可以做到这一点!”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对民主价值观进行了大力颂扬,1993年在第一次就职演说中说:“我们的民主制度不仅应该是世界的典范,而且还应该是我们自我振兴的动力。
”自由、民主价值观成为支配美国人生活的基本信条,反映到思想层面,主要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这些是美国梦的思想基础。
美国梦是激励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动力。
在美国,个人成功是美国梦最好的诠释和证明。
亿万富翁等拥有财富者是美国人崇拜的偶像。
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银行家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扎克伯格以及Google的创始人拉里?佩奇、谢尔盖?布林等,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财富,服务大众生活,这些人都是“美国梦”的象征和美国人的偶像。
西奥多?罗斯福、约翰?肯尼迪、巴拉克?奥巴马、路易斯安那州州长金达尔、布什政府的劳工部长赵小兰、奥巴马政府的能源部长朱棣文、驻华大使骆家辉、奥巴马政府内阁秘书卢沛宁等,都是人们特别是华裔族群崇拜的偶像。
2006年奥
巴马出版《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讲述自己的奋斗故事。
2012年
9月,其夫人米歇尔?奥巴马发表演说称赞丈夫实现了“美国梦”,并将
帮助其他人实现梦想。
美国梦启迪人们:无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多么卑
微,都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迈向巅峰,这种由下层阶级至上层阶级的
社会纵向流动,是美国梦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
美国梦是美国的价值旗帜。
美国当政者极力在世界范围内宣扬自己的美国梦,目的是通过美国梦向世界推行美国的价值观。
基辛格说:“美
国有义务向世界的每个角落传播其价值观。
”“美国自建国以来笃信自
己的理想具有普世价值,声称自己有义务传播这些理想。
这一信念常常
成为美国的驱动力。
”“美国坚持通过施压和激励来实现价值观的普世
性”。
美国政治家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对自由、民主等核心价值观念的
传播。
2009年11月奥巴马就任总统后首次访华,在上海复旦大学演讲
时着力宣传美国的核心价值观,他说:“美国的文化是由指导我们民主
制度的那些建国文献所决定的,这些文献描绘了人类的朴素愿望和核心
原则:人人生而平等,享有基本权利,政府应当反映人民意志,尊重人
民的意愿,开放贸易,信息获取自由,通过法治而非人治实现社会公
正……我们不寻求把任何政治体制强加给别国,但也不认为我们所支持
的这些原则是我们所独有的。
我们认为,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信息获
取自由、政治参与自由,是普世的权利。
”美国梦是美国宣称的普世价
值观的化身。
美国梦把美国历史上的不光彩和社会发展中的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掩盖起来。
第一,贫富差距悬殊,“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占领者”,即99%的穷人,与1%的富人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日益加深。
第二,种族歧视严重,美国梦最
初是实现白种人价值的梦想,土著印第安人、被作为奴隶的黑人、华裔等都没有实现梦想的权利,直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才对历史上派兵支持推翻夏威夷土著王朝、“二战”时期把日裔美国人关进集中营、奴隶制度、对印第安人的不公平待遇、排华法案等作出道歉。
美国四星上将、前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其自传中表达了对美国民主、人权的愤怒。
鲍威尔的父母来自牙买加,他本人被看作是实践“美国梦”的典型人物。
在1999年出版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中表达了对黑人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的看法。
作为一名美国军官,他不能与白人在同一饭店吃饭,不能用同一厕所,甚至走在大街上连看一眼白人妇女也犯法。
他在自传中写道:“多少年多少代,我们为这个国家而战,早在17世纪,黑人自由人和黑奴就应征当民兵。
美国革命时期曾有数千名黑人在华盛顿麾下为这个国家争取独立而战,可是胜利后他们自己却未享受到独立。
内战时期,有几十万黑人在联邦军中英勇战斗,近4万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黑人曾帮助白人获得土地并保卫土地,但他们自己却无立锥之地。
这个国家拒绝给予我们基本权利,还怎能叫我们为它服务呢?我们又干吗为它而战?”科林?鲍威尔著,王振西主译:《我的美国之路》,昆仑出版社2007年版。
从中我们似乎可以听得到20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站在华盛顿林肯纪念馆前发表的打动人心的演说:100年前,林肯在这里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这项重要法令的颁布,对于千百万灼烤于非正义残焰中的黑奴,犹如带来希望之光的硕大灯塔,恰似结束漫漫长夜禁锢的欢畅黎明。
然而,100年后,黑人依然没有获得自由。
100年后,黑人依然悲惨地蹒跚于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之下。
100年后,黑人依然生活在物质繁荣瀚海的贫困孤岛上。
100年后,黑人依然在美国社会中间向隅而泣,依然感到自己在国土家园中流离漂泊。
所以,我们今天来到这里,要把这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第三,文明冲突加剧,西方发达国家自称为是“文明世界”,以文明的名义、通过战争的手段把自己的民主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特别是近年来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都是在美国梦耀眼光环下被侵略的国家。
美国梦境下的世界,是一些弱小国家的主权肆意受到践踏、社会长期动荡、人民的生命安全没有保障的世界。
美国代表的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冲突不仅得不到缓解,而且进一步加剧。
事实证明,美国主张的是在“文明的冲突”中重建世界。
第四,资本主义模式受到质疑,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状况呈衰退迹象,特别是2008年美国引爆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范围内金融动荡,至今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西方国家的财务状况陷入重重困境。
在美国梦的笼罩下,美国人极力追求自主,过度消费,纵容种种欲望,浪费地球的丰饶,如今,美国人消费了多达1/3的世界能源,以及份额惊人的其他地球资源,尽管他们的人数只占世界人口总数的不足5%,国际金融危机加上不加节制的消费,美国梦再也难以使世界保持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美国梦作为人类福音的象征意义正在失去吸引力。
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肖尔指出:对金钱的追求,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
“恰恰是对财富的过度追逐,使‘美国梦’也在变味,逐步丧失了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
”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迅速和平崛起的中国,希望从中国的和平发展中得到启示和福音。
…………
来源:《读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