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文章】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分析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祖冲之和圆周率”与《九章算术》,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与原始农耕、先秦农业、秦汉农业成就,郦道元《水经注》与张衡地动仪功用的比较,认识课题“承上启下”的内涵。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神奇的小棍”、动手“割圆”等活动,体会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线索,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营养,注重文化修养和素质。
3、认识当时的科技成就既承上启下,又为人类贡献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立志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形成开拓进取意识,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以及立志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形成开拓进取意识,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过渡讲解、置疑:这个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机械制造家祖冲之就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爱戴。
人们用祖冲之为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和太阳系中的一颗小行星命名。
可见祖冲之那个时代的科技成就是全世界最棒的。
那时科技成就究竟怎样?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水平?(背景)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祖冲之和圆周率指导学生阅读110页“祖冲之和圆周率”课文以及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13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112页“活动与探究1·动动手”,小组活动并思考回答:1、112页“活动与探究1·动动手”:怎样削最圆?哪个最接近圆的周长?有什么相似之处?(先画出内切正多边形,边数越多,削成的形状越接近圆形。
第22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

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精选3篇)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篇1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技术上承秦汉,在数学、农学和地理学等方面的成就超过了前代,这些成就为隋唐时期我国科学技术的富强奠定了基础并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数学、农学等成就在当时的世界也处于领先地位。
本课主要介绍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这三个主要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等重要著作。
叙述祖冲之推算圆周率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教学目标:(一)学问与力量: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育同学的归纳总结和动手力量; 2、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汲取精神养分,提高自身素养和文化修养。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教学,使同学熟悉: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财宝,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傲慢与骄傲。
2、还应让同学明白刻苦钻研是胜利的秘诀,培育同学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教学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教学方法:三五x课堂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进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富强。
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2、导入新课: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觉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范文总汇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优秀范文总汇第一章:魏晋南北朝的背景与分期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包括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沿革。
2. 掌握魏晋南北朝的时期划分及其历史意义。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介绍。
2.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沿革及其分期。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分析。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及分期。
2. 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
3. 小组讨论,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意义。
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检测学生对魏晋南北朝背景与分期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帝制、世族政治、科举制度等。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介绍。
2. 帝制、世族政治、科举制度等具体制度的内容及其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影响及其变化与发展。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制度。
2. 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影响。
3. 小组讨论,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评估:2. 课堂问答:检测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的经济与文化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特点及其影响。
3. 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状况介绍。
2. 农业、手工业、商业等经济领域的具体情况及其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包括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
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演示,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与文化。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魏晋南北朝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脉络;(2)学会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的方法,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简介(1)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2)社会风气与民族融合。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1)诗歌:建安七子、正始诗风、山水田园诗派等;(2)散文:笔记小说、志怪小说等;(3)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等。
3.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1)绘画:人物画、山水画、宗教画等;(2)书法: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等;(3)音乐:琴棋书画、宫廷音乐、民间音乐等。
4.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1)玄学:老庄哲学、竹林七贤等;(2)佛教:佛教文化的传入与本土化;(3)道教:道教的发展与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文化传承与创新:汉字、诗词、绘画等;(2)社会风气:儒雅之风、清谈之风等;(3)民族融合与地域文化:中原文化、江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化成就及特点;2. 讨论法: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内涵与意义;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历史人物、事件的文化价值;4.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其他历史时期的差异。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问;2. 知识掌握:学生能准确理解并描述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3. 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4. 情感态度:学生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认同。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案教案(重点资料).doc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回忆魏晋南北朝的阶段特征,认识当勰和《齐民要术》与原始农耕、先秦农业、秦汉农注重文化修养和素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难点:圆周率及推算涉及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结构和过程导入新课:晚上当你抬头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你想过月亮上那些光斑都是什么吗?其实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呢?通常他们都是以伟大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像“第谷坑”,“哥白尼坑”等等,还有很多呢!其中有一座火山口以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的名字命名,你知道这位科学家是谁吗?【课件演示月亮的图片】教学过程: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状况,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一时期的科学文化的发展状况。
一、祖冲之和圆周率古代的木匠师父做木盆的时候会先用一块略带弧形的木板,然后在把这些木板拼起来。
一般是“三尺圆周一尺径”。
引发学生讨论:我们今天绘制圆形的时候都可以应用哪些工具呢?1.刘徽(只做讲解不要求记忆,便于学生理解课题中的“承上启下”)三国时代的刘徽,最早提出了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并计算出圆周率为3.14,他的成果,为后人更精确地计算圆周率打下了基础。
【课件演示刘徽的割圆术】2.祖冲之与圆周率教师首先提问:祖冲之有什么成就?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进行总结。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率。
祖冲之在刘徽等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胆的设想,反复的实践。
他认真钻研古代天文、数学文献,注意吸取前人的成果,终于用割圆术,计算圆内接正10000多边形面积的方法,求得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论文集《缀术》是当时数学领域的最高成就。
同时他在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也都有巨大贡献。
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前苏联莫斯科大学“世界大科学家陈列”的走廊上镶嵌着他的彩色大理石雕像;月球上的一座环行山也用他的名字命名。
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为什么祖冲之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字,帮助学生总结出答案: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等)二、贾思勰和《齐民要术》1.贾思勰【课件演示视频《齐民要术》】教师可让学生在阅读教材后介绍贾思勰。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2)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3)了解魏晋南北朝对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展示等方式,深入探究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发展脉络;(2)学会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2)认识到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概述(1)魏晋南北朝的时间范围;(2)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文学成就(1)诗歌:建安七子、正始诗歌、太康诗风等;(2)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发展趋势;(3)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的兴起和发展。
3. 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1)绘画:顾恺之、张僧繇等代表画家及作品;(2)书法:王羲之、王献之等代表书家及作品;(3)音乐:魏晋南北朝音乐的特点和影响。
4. 魏晋南北朝哲学思想(1)玄学:老庄学派、竹林七贤等;(2)佛教:魏晋南北朝佛教的传入和本土化;(3)道教:道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和影响。
5. 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1)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影响;(2)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魏晋南北朝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主要成就;(2)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的深入理解;(2)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知识;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特点和成就的看法;3. 展示法:学生展示魏晋南北朝文化相关的研究成果或作品。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掌握其主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 深入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包括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
3.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学习,认识其在中国历史中的承上启下作用。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三国鼎立、西晋统一、南北朝分裂等。
2. 魏晋南北朝的主要文化现象:玄学、佛教、道教、文人山水画等。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人物:曹操、诸葛亮、王羲之、顾恺之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化现象及代表性人物。
2. 教学难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典型文化案例,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3. 比较法:比较魏晋南北朝与之前、之后历史时期的差异,突出其承上启下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魏晋南北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魏晋南北朝的主要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代表性人物。
3. 分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中国历史的承上启下作用。
4. 案例分析: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例,深入剖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将魏晋南北朝文化与唐宋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其间的传承与发展关系。
2.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魏晋南北朝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分享各自的见解。
七、教学互动1. 提问环节:学生在课堂上提问,教师解答。
2.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魏晋南北朝文化主题的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
3. 研究报告:评价学生分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的深度和广度。
九、教学反思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难。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教学设计

3.论述题: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谈谈魏晋南北朝文化对后世的影响。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本节课的学习心得,然后我对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强调。此外,我会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最后,我会强调魏晋南北朝文化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深入的认识,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3.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态度,评价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化的认同感。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历史学科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但针对魏晋南北朝这一特定时期,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在知识储备上,学生对古代文化、历史人物及事件的认识多停留在表面,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交融、思想变革等深层次问题,可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2. **深入探究**: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成就作为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短文,阐述该文化成就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此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深度思考和研究能力。
3.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发挥创意,选择一个魏晋南北朝文化元素,如诗歌、绘画、雕塑等,进行再创作。可以是绘画、书法、诗歌创作,或者是制作一个简短的视频介绍。通过创意表达,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增强对文化成就的感悟。
4. **小组讨论记录**:要求学生整理并提交小组讨论的记录,包括讨论主题、主要观点、争议问题及解决方案。这有助于学生回顾和总结小组合作的过程,促进知识的共享和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
朝文化》教案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以诱思教学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我们应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
还应让学生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祖冲之和圆周率
教学难点
圆周率及其涉及的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方法
技术运用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环节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预习交流
精讲释疑
合作探究
拓展训练
评价升华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经济。
今天,我们来学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部分。
我们说,魏晋南北朝文化的特点是承上启下。
承上:指上承两汉;启下,指下启隋唐。
那么,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又为什么会有承上启下的特点?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
1祖冲之的生活时代是______,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经后的第______位,也就是在______和______之间,项成果领先于世界近______年。
2北朝的______写了《齐民要术》一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重要地位。
3北魏的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______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精讲点拨
、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乱世风云对文化的发展有着阻滞和破坏作用,但是也存在着许多新的发展因素。
该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经济大发展,促使南北方经济发展,进而推动了科技文化的繁荣。
2、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当代青年应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科技传统,发扬创新精神,争取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合作探究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你认为他最值得你学
习的地方是什么?
达标检测
一选择题:
它的作者是贾思勰,它是我国现在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它是()。
A、《齐民要术》B《水经注》c《本草纲木》D《天工开物》2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
①《缀术》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
④《论衡》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下列不属于《齐民要术》内容的是()。
A、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
B、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
c、农业生产要要遵循自然规律
D、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进步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包括()。
①南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①
5下列关于祖冲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在北朝时代的数学家
②最突出的成就是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③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④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八位
⑤编写成《缀术》一书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⑤
二列表题:
人物
生活时代
主要贡献
祖冲之
贾思勰
郦道元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那么请问同学们这一时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呢?(承上启下)在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前是昌盛的秦汉时期,之后是繁荣的隋唐时期,秦汉和隋唐都是统一的时期,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和。
政权分立使得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但是历史的车轮并没有倒退,民族的融合又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所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一方面上承了昌盛的秦汉文化,另一方面,又为之后繁荣的隋唐文化奠定了基础。
因此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的特点就是:承上启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良好开端。
通过预习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难点问题共同研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巩固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板
书
设
计
第21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一、数学:
祖冲之——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比欧洲早近一千年,著有《缀术》
二、农学: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
三、地理学:郦道元——《水经注》
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简单,应指导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布置课前预习,补充相关内容,加以适当的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