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语文全国卷作文审题
2019高考全国卷3作文解析和下水作文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3作文1.内容限制。
这是一道漫画类材料作文题。
漫画的主要内容是在毕业前最后一节课上,一位老师背着手面对着学生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整个画面温馨动人,寄语感人至深,考生很容易把握漫画内容和情感。
脱离画面内容的构思和写作都是偏题甚至跑题的。
2.立意限制。
考生在立意时,需要抓住漫画内容、漫画中的说明性文字,以及漫画中人物间的关系,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确定立意。
漫画人物涉及老师、学生,漫画的说明性文字“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离别感言,而是富有温情,很有温度,更有高度的深情之语。
一方面道出无数老师离别之际对学生的依依不舍及祝福和期望,引导考生铭记教诲,继接奋斗,砥砺前行,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
另一方面引导考生懂得感恩,感悟教育者的温度、情怀与智慧。
3.价值判断限制。
这则漫画材料贴近考生的生活,是考生熟悉的最后一课的情景,情境代入感很强。
命题人意在引导考生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建立好的品格修行,培养学生感恩及尊师重教的思想品德。
考生不可质疑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
4.思维限制。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是立意限制,也是思维限制。
考生的构思必须立足于材料整体,坚持整体原则和全面原则。
考生应注意这里所强调的“寓意”二字,即要通过材料的表面现象,深刻思考材料背后隐含的社会、人生问题。
开放性1.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考生不可脱离材料,但又不能囿于材料。
不可停留在对漫画内容的图解上,而要联系现实展开联想和思考。
比如马云辞去阿里CEO 一职而回归教育,致力于振兴教育的情怀,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张玉滚老师的教育情怀等。
也可联系社会上不尊师重教的现象从反面切入,但无论以何角度切入,考生都能有话可说、有情可抒,但重要的是要说得客观、深入,要能体现自己的思考,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能停留在口号式的论点重复上。
2.立意角度是自由的。
从学生的角度:漫画中陪伴考生是高高堆积的书和充满期待的老师,“你们再看看书”展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精心指导和辛勤培育。
2019年全国三卷作文解析

Dear Allen,I’m Li Hua. Hearing that my school is scheduled to hold a music festival next weekend, I’m writing to sincerely extend an invitation to you to participate in this event.The kick-off of the two-day music feast will be a spectacular performance delivered by the school orchestra. In the afternoon, we can attend the concert, which will include popular student bands in my school and invited artists. The second day of the event is consisted of performances from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nd the school dancing group. You being a big fan of pop music and an excellent singer yourself, it would mean the world to me if you could share your melodious voice with all the music lovers.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early reply.本文为邀请信应用文写作。
所给要点宽泛,可发挥部分很大。
先表明写信意图,发出邀请。
第二段描述活动安排,并欢迎Allen表演节目。
最后一段结尾套话。
例文写作所使用的大致结构为:第一段:○1主句。
2019高考全国卷Ⅲ作文解题审题及2篇范文

2019高考全国卷Ⅲ作文解题审题及2篇范文全国卷Ⅲ作文题目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要求:围绕漫画,选好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考题分析本套试题的材料是一幅漫画(属于开放性材料),其中有特殊场景(高考前最后一节课)、有人物(班主任和学生)、有文字(高考前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你们看看题,我看看你们)。
从写作要求看,只要围绕漫画,选好角度就可以。
从场景、人物、语言来看,这节课其实也就是师生彻底分别、告别的一节课。
考生可以分别从老师和学生这两个角度去写。
因此,考生立意可写“离别、分别、关怀、凝望”等,表现师爱生,生爱师、尊师等主题,反映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校园面貌,传达真善美,弘扬正能量。
【审题】漫画材料再现了老师对学生即将毕业离别恋恋不舍的情境。
根据“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适宜写抒情散文。
【构思示例】全文开头用文字再现漫画情境。
老师展开联想:从入学接触新生起到毕业前的一幕幕集体活动情境片断描写;选择其中几个有特点的难以忘怀的学生,描叙与其交往情境。
点明主旨:教育是爱与知识的传递,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
作文1毕业不说再见——老班,您好!亲爱的班主任,请允许我们这样亲昵地称呼您——老班!请您不要介意。
我们之所以这样称呼,不是对您的不恭敬,而是发自内内心的一种亲昵。
老班,您好。
这是高考前夕的最后一节课,说实话,您发给我们最后的押题卷,因为即将的道别我们实在无法做下去,尤其是您的话“你们看看题,我看看你们”更让我们感动不已。
此时此刻,我们心里好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一切酸甜苦辣都不禁涌上心头。
该怎么说呢?老班,在学习上,您对我们谆谆教诲,精严要求;您对考点知识把握准确到位,理解深刻,引导有方;您的课堂总是激情饱满,斗志昂扬。
尤其在我们感觉疲乏的时候,您总会适当插科打挥,让我们发自内心一笑,让疲劳消失,然后您又激情澎湃地沉浸在教学之中。
2019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及优秀范文

2019年全国卷I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及优秀范文【全国1卷作文题目】“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千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作为一个以社会考生身份再次走进高考考场的语文老师,在考场上一见到这道题,我的反应是:不落俗套,同时极接地气。
总体来说,这是一篇符合时代要求又能够贴近同学生活的作文题。
时代需要我们成为追梦人,可梦永远不是做出来的,是干出来的。
因此,这道作文题中对于劳动这一话题的关注可谓切合时代精神,极具时代特征。
并且没有让同学去讨论“该不该劳动”,而是坚定地将写作方向指向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也体现了高考的教育、指导意义。
同时,这道题又没有远离同学们的日常生活。
材料中所说的“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和“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千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等观点,确实也是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的当今社会中的部分同学的真实想法。
而且,谈劳动,是每个同学都有话可说的,既可以让积累较少的同学不至于无可下笔,又让积淀较深的同学可以充分发挥。
在具体写作时,除了中心突出、内容丰富之外,还需要注意2点:1,这是一篇演讲稿,所以在演讲稿的格式上一定不要出错: 2,写作要求中明确规定作文中要“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所以既应该谈自己对劳动的意义或有人不爱劳动的现状的认识、思考,又要谈对听演讲的同学的希望、建议。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

2019年高考全国一卷作文审题立意详解(原创)2019.6.7梁山现代高中张继全备受瞩目的全国高考于今天上午9点拉开了帷幕,语文考完后,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作文上。
本次作文注重写作与人生体验的结合,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现了高考语文以文化人、全面育人的导向和追求。
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体会针对本次作文的审题立意及构思做一个详细的解析。
一、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二、精细审题1.审叙述材料叙述材料即第一自然段。
本段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前两句话为第一部分,后面的内容为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由两个名句及对名句的解析构成。
第一句引用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意在说明劳动可创造财富,可获得幸福。
第二句引用了“夙兴夜寐,洒扫庭内”,意在说明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二部分由四个观点组成:①自己劳动耽误学习;②自己的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③可以花钱找别人替自己劳动;④劳动不值得尊重。
分析至此,出题人的意图已不言自明了。
2.审写作要求写作的要求为材料的第三自然段。
通过审读可以归纳出如下几个要求:①面向复兴中学师生写一篇演讲稿;②演讲主旨为“热爱劳动,从我做起”;③要体现考生的独特认识、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④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

2019年全国Ⅲ卷高考作文解析及范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权威专家解析】作文试题选取一则漫画,通过特定情景的引入,拉近教育主题,使考生在感受师生情谊、体验情感温度的同时,产生强烈共鸣。
漫画材料,画面主题清晰,中心指向尊师重教、师生情谊、责任与嘱托等。
漫画中老师的神情和语言饱含对即将毕业的学生的期待与希望、眷恋与不舍,考生可以从中解读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期待与祝福,领悟老师的奉献精神、园丁品格和责任意识,教师作为榜样人物的品德示范将在学生成长历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画里话外,师生情长”,倡导尊师重教,引导学生品格修行。
漫画中文字由教师说出,考生可以站在教师角度进行审题立意,也可以从考生自己的角度“有感而发”,更可以从第三方的角度冷静审视和谐的师生关系。
考生可以考虑采用记叙文文体,写出自己与老师感人至深的二三事,回忆恩师与同学的相处时光,体现老师的奉献精神、高尚人格,展现新时代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也可以采用议论文文体,从教师最后对学生的嘱托“你们再看看书”,分析出教师对学生未来的深切期盼,“我再看看你们”分析出教师对学生无私而真挚的关怀,论述尊师重教在新时代的重要意义,分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对于教育发展的作用等。
从师生关系,引申到尊师重教,由尊师重教联系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结合全国教育大会的举行,探讨发展教育、重视人才,是新时代发展的源动力。
这道作文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文章立意清晰明了,大部分考生审题不会审偏审错,但写作议论文需要深刻的思考、独特的切入角度及足够的论据来支撑,写作记叙文文体,如果没有新颖的构思、高超的文笔与技巧,会造成千篇一律的煽情。
所以本题题目普通,但想脱颖而出拿高分较难,是一道有难易适中、有较高区分度的好题。
范文:【01】2019年西藏满分作文:温暖的眼神吃过下午饭后,太阳西斜,凉风渐起,老家的人习惯到田地里走一圈,看看庄稼的长势,在心底默默憧憬一年的收成。
2019年全国l卷高考作文审题指导及写作示例

2019年全国l卷高考作文审题指导及写作示例作者:蔡开盛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下旬刊》 2019年第12期蔡开盛【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年高考命题及评卷工作早已尘埃落定。
关于这道试题的质量,我们不想在此展开评价讨论,我只想设身处地,下水尝试,以期给下一届考生做点写作示范。
因为作为一名考生他们没有选择题目的机会,也没有挑剔题目的时间,他们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只能“戴着镣铐跳舞”,写出尽量优秀的考场作文。
显而易见,2019年全国Ⅰ卷这道作文试题属于的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它几乎没有什么审题障碍,我们只要抓准以下几个关键细节,就能发掘出命题意图,明确写作指令任务。
考生再呼应好这些重要细节来落实写作任务,就能写出较为满意的答卷。
一、一个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劳动”只要稍微统计一下,就会发现“劳动”一词在这道命题里总共出现了8次。
毫无疑问,这是在明示考生要把握好这个命题的核心话题“劳动”,再加上后面写作要求的任务驱动,又强调考生得在演讲稿里发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倡议。
那么,这篇文章立意的大方向就基本明确了。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这个“劳动”应是“德智体美劳”的“劳”。
2019年高考真题语文(全国卷Ⅲ含解析)

绝密★启用前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本试卷共题,共分,共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表演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座蕴藏丰富、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民族民间艺术資源宝库。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一些传统表演艺术项目已走出困境,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仍有一些项目面临着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传统表演艺术与普通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其表演通常具有群体性特征:无论侗族大歌还是壮族山歌,人人都可展示歌喉;无论汉族的秧歌,还是藏民的锅庄,民众欢乐起舞的场面都蔚为大观。
对这类非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就坚持其生活性、群体性。
两不仅局限于艺水团体或演出队等小范围内。
广大民众为庆贺丰收、祭祖敬神、禳灾祈福而载歌载舞的即兴表演,寄托着他们深沉的精神追求和丰富情感。
使传统表演艺术“雅化”,固然能彰显各类民族民间艺术的特色,但也弱化了传统表演艺术的民俗文化内涵。
当然,各类民间表演艺术过充分提炼和艺术升华,进而搬上舞台,其成功之作对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起到促进作用。
如春晚舞台上,藏族舞蹈《飞弦路春》、蒙古族舞蹈《吉祥颂》等都曾大放异彩,然而,在对民间表演艺术进行再创作的过程中,有些实施者没有坚持本真性的原则,将一些传统艺术改编得面目全非。
比如,有些人在改造民乐时套用画方音乐编排方式,被改编的作品便失了自身的魂魄。
因此,对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二度创作”,应既不失其本真的艺术特性,又科学地融入现代元素,适应民众新的审美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语文作文专项训练教学课题高考作文审题教学目标掌握审题的技巧教学重点把握审题的角度与难点材料作文的审题决定着立意,也就是说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
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棋失一着,全盘皆输”就是这个道理。
一、审题的十种方法一、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示例《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的美国陆战队采访时,惊奇地发现,在沙漠的帐篷里,待命的军舰上,美国的官兵正在争相研读中国的《孙子兵法》。
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必读书。
综观材料,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官兵之所以学习中国的《孙子兵法》,是用以指导他们的战术,材料的主旨十分清晰,据此,可提炼“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类的观点。
当然,这是显性的;从隐性看,外国人尚且如此重视对我国文化遗产的学习,那么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则更应“重视祖国文化遗产的传承”,而这在某种意义上更具深意。
二、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示例巴西足球名将贝利在足坛上初露锋芒时,一个记者问他:“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说:“下一个!”而当他在足坛崭露头角,已成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进一千多个球后,记者又问道:“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个!”这“下一个”三个字,既体现出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又蕴含着艺无止境、不断创新的哲理,闪耀着人格、智慧、精神的光芒。
抓住了这个关键词,便抓住了材料的灵魂实质。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最佳的立意。
示例某胶粘剂公司研制成强力万能胶水,在推向市场之前,别出心裁地将一枚价值可观的大金币,用该胶水粘在该公司的大理石柱上,并称谁能将其取下而不损坏门柱,金币归谁。
一时间,门前人头攒动,不少人纷纷一试身手,结果力气耗尽,金币却岿然不动。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掌声,各色人等称赞有加,消息不胫而走。
新产品一上市,厂家即获得巨大效益。
材料中新产品一上市,之所以“获得巨大效益”,一是因为该强力万能胶水粘后能“岿然不动”的有目共睹的过硬质量,二是由于公司采用了非同寻常的营销宣传策略,于是,我们便能顺理成章地分别得出“事实胜于雄辩”、“酒香还需巧吆喝”的结论。
相比之下,后者更富有时代气息。
四、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示例驴子驮盐渡河,它滑了一下,跌进水里,盐溶化了,它站起来时轻了许多。
这件事使它很高兴。
又有一天,它驮了海绵走到河边,故意一滑,跌进水里,那海绵吸了水,驴子站不起来,终于淹死了。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情况变化了,我们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也应随之变化,如果墨守成规,或盲目套用,必将招致失败。
写作时要透过驴子驮盐和海绵的表象,把握并取其寓意作为文章的论点。
五、细节切入法示例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
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从局部细节来看,大致有以下思路:郑板桥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启示人们要“善于借鉴”,学会融合;“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提示我们要注重个体与总体、局部与整体关系的和谐,即“和谐就是美”;而“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则揭示出任何事物唯有“彰显个性”,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方能体现其价值、立于不败之地的真理。
六、倾向揣摩法面对材料作文,不少考生因未能真正吃透材料,熟练掌握审题立意、观点提炼的方法,时常造成所提炼的观点与材料若即若离,甚至南辕北辙,即使你的文章结构再严谨、论证再充分、事例再丰富、语言再优美,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可见,材料作文的观点提炼,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吃透材料,紧扣材料,选好角度,确立一个具有相当新意、深意的观点呢?七、多向发散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比较散。
对于这样的材料,审题时可以采用多向发散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
示例薛潭学讴于秦青,未尽秦青之技,自谓尽之。
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从薛潭角度,我们可抓住他“学讴”、“未尽秦青之技”就“辞归”,得出“要谦虚”的启示;也可从他意识到自己远未学到老师的本事而“谢求反”,总结出“要知错即改”的道理。
从老师秦青的角度,我们可从他面对学生的自以为是,并未发怒,而是“弗止,饯于郊衢”,且“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不一般的举动中,受到启发:“教育要讲究方法”。
然而薛潭“终身不敢言归”的做法值得商榷。
倘若学生真的将老师的本事全部学到家的话,那又何必“终身不敢言归”呢?我们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另行拜师,博采众长。
当然,提炼出多个观点后,应择优而作。
八、舍次求主法有些材料作文的材料往往会牵涉许多人和事。
因此,审题时要明确哪些是材料的主要人物或事件,哪些是次要人物或事件,并舍弃次要人物或事件,从主要人物或事件的角度审题立意。
示例公交车靠站停稳后,车站上一位妇女为抓紧时间,抱起原先站着等车的小孩上车。
车上一青年乘客主动起身让座。
抱小孩妇女谢过对方,放下小孩,笑笑说:“小家伙刚会走路,还是让他自己站吧。
”此刻,见两人互相谦让,无人入座,一旁的时髦少妇眼明手快,一屁股坐下,并大声招呼道:“囡囡,妈妈帮侬抢到座位了。
”材料中共出现了三个“人物”。
无论从让座青年角度提倡“要助人为乐”,还是从抢座位的时髦少妇方面提出“要文明礼让”,似乎均无不可。
然而从整个材料的重心、指向来看,应舍弃后两个次要人物,着眼点放在主角抱小孩的妇女身上,宜立意“尽早让孩子自立”。
九、求同存异法此法对组合性材料作文尤为适宜。
如果提供的组合性材料内涵是一致的,可以抽取其共同的、本质的内容,提炼出一个论点;如果提供的材料之间内涵不一致,甚至相差很远,那么应摒弃相异的面,寻找交叉、重合的点。
示例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
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一中一外、一古一今的两材料,告诉我们的是同一个道理:在急功近利、异常浮躁的当今社会,务必“要有远见卓识”。
十、互补完善法示例①佛罗伦萨诗人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②波兰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材料①“走自己的路”强调要有坚定的信念;材料②“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是讲走路时要有虚心求教的精神,要听从他人指导。
两者孰是孰非?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若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既全面又合理。
因此,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只有既有“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念,又有“常问路”的虚心精神,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当然,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有很多,而各种方法也并非孤立的,可能互有交叉。
若在具体的审题立意过程中能灵活地综合运用,效果则更佳。
二、材料作文审题方法例谈及练习如何快速审准题意,是材料作文成功的关键。
下面同学们就来练习一下审题。
材料一:鞋匠的好奇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
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
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
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
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
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材料二:洛伦兹的悲哀洛伦兹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相对论的核心之一-——洛伦兹变换方程便是他的杰作。
然而,当发现这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观相矛盾时,他茫然了,因为那是经典,不容置疑。
一年之后,爱因斯坦走到这里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所不同的是,爱因斯坦毫无顾忌地冲破了牛顿力学的束缚,赋予洛伦兹变换方程以全新的物理涵义,从而导致相对论的诞生。
材料三:古希腊神话中安泰是众所周知的英雄,地神盖姬是他的母亲,安泰和敌人格斗时,只有身不离地,便可源源不断从大地汲取力量,因而能击败任何强大敌手,不幸的是,安泰的奥秘被一个名叫赤赤克勒斯的对手发现,于是安泰被弄到空中扼死。
材料四:人们总佩服“千里马”一日千里,勇往直前的气概;人们也崇尚“老黄牛”生命不息,犁耕不止的精神。
然而有的人总感到不如意,总想让“千里马”与“老黄牛”搞优势互补,从而派生出“千里马”式的“老黄牛”或“老黄牛”式的“千里马”。
材料五: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
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材料六题目: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材料七仔细审察、分析、研究材料,选择角度,确定你的观点。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小马要过河,先问牛大伯,问是否可以趟过去。
牛大伯说水很浅,能趟过。
小马正准备过,忽然松鼠告诉他,水很深,不能过,前天还淹死了它的一个同伴。
小马没主意了,回去问妈妈。
妈妈叫它自己多想想,试一试。
结果小马过去了,水不深也不浅,刚好过膝盖。
多则材料的审题材料作文,有时是一题多材。
材料多,寓意广,提炼中心时必须顾及各则材料中的“共性”,否则便会顾此失彼,不能周全而偏离题旨。
“共性”如何找?可先分析各则材料中蕴含的道理,然后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由表及里,深入底蕴,提炼出各则材料共同的中心。
如下面三则材料1.夜莺正唱得欢的时候,一只鹫猛扑下来,说道:“鸣叫得这样悦耳动听的鸟儿,吃起来味道一定好极了。
”2.听说某地有一个大和尚,曾同友人一起登楼观江景。
友人问:“江上的船究竟有多少?”和尚闭目答道:“只有两条,一条装着名,一条装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