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的繁殖与选育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

种猪育种操作规程种猪是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选择和育种工作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效益和发展。
为了提高猪的育种效果,养殖者应该遵循一定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介绍种猪育种的操作规程,以帮助养殖者提高养殖效益。
一、种猪选择与配对1. 了解品种特点:选择合适的种猪前,养殖者应该了解不同品种的特点,包括生长速度、肉质、抗病能力等。
这有助于根据养殖目标选择最适合的种猪品种。
2. 体型评估:选择种猪时,要注意其体型是否符合标准。
体型过小或过大的种猪都不适合繁殖。
种猪体型应该均衡、结构合理,并且有较好的生长潜力。
3. 疾病筛查:只选择健康的种猪进行育种。
在选种过程中,可以进行疾病筛查,排除带有传染性疾病或潜在疾病的种猪。
4. 配对原则:种猪的配对应遵循优良血统与优良性状的原则。
养殖者可以根据需求和目标选择不同的配对方式,如同系交配、亲本交配等。
二、猪舍管理1. 温度和湿度:种猪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
养殖者应保持猪舍内适宜的温湿度,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2. 猪舍通风:猪舍内通风良好对于猪的生长和健康非常重要。
养殖者需要确保猪舍通风良好,及时清洁猪舍内的污物,减少病菌滋生。
3. 饲料管理:种猪对饲料需求较高,养殖者应根据猪的生长阶段提供适宜的饲料。
并定期清理饲料槽,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4. 疫病防控:疫病防控是种猪养殖的重要环节。
养殖者应定期做好猪的疫苗接种和常规体检,加强疫情监测和防治,以防止疫病传播。
三、繁殖管理1. 发情监测:种猪发情监测是繁殖管理的重要一环。
养殖者应定期观察猪只的发情情况,确保在最佳交配时期进行配种。
2. 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自然交配或人工授精进行繁殖。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养殖者都应注意确保配种的时间和条件。
3. 妊娠管理:种猪怀孕后需要特别关注,保持合理的饲养和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营养。
同时还要及时进行妊娠检查,确保猪只健康妊娠。
4. 分娩和产仔管理:分娩前应准备好分娩场所,并确保有专人陪伴。
猪的繁殖技术

猪的繁殖技术猪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繁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高畜牧业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猪的繁殖技术进行探讨,从育种方法、配种管理、妊娠与分娩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育种方法猪的育种方法包括人工授精和自然交配两种方式。
人工授精是通过人工收集公猪的精液,然后将其注入母猪的生殖道中,实现受孕的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猪的育种质量,提高繁殖效益。
自然交配则是直接将公猪和母猪放在一起,让它们自行进行交配。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但无法确保育种质量。
二、配种管理配种管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首先,要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
种猪应具有良好的遗传基础和生产性能,并且经过检疫合格。
其次,在配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种猪和母猪的良好状态,确保它们身体健康、精神饱满。
另外,要严格控制配种的时间和次数,避免频繁配种对母猪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三、妊娠与分娩妊娠期是指母猪受孕到分娩之间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猪的妊娠期为114-116天。
在妊娠期间,要注意给母猪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适宜的环境,确保母猪及胎猪的健康发育。
分娩前后,要密切观察母猪的行为和生理变化,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确保分娩的顺利进行。
四、仔猪的护理仔猪的护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环节。
出生后的仔猪需要保持温暖、干燥的环境,确保其身体健康。
同时,要提供充足的母乳或者优质的乳粉,营养丰富,以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
另外,及时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病处理,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五、猪的后备管理后备管理是猪的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后备母猪需要经过良好的饲养和管理,以保证其健康状态和生产性能。
在后备期间,要注意饲养环境的卫生,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此外,饲养员应该掌握后备母猪的发情期和繁殖能力,合理选择配种的时间和公猪。
综上所述,猪的繁殖技术对于畜牧养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科学的育种方法、配种管理、妊娠与分娩、仔猪护理以及后备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实现畜牧业高效发展的目标。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随着人们对高品质肉类需求的不断增加,种猪保育繁殖技术也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要保障种猪的生长健康,提高种猪的繁殖效益,需要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保育繁殖技术的要点和具体措施两方面进行探讨。
一、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1. 选用优良品种选择优良品种是种猪养殖成功的第一步。
优质的种猪可以带来更好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在选用种猪时,应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家养殖需要的猪种。
一般来说,选用母猪时要注意母猪的产仔数、哺乳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性;选用公猪时要注重其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和遗传背景等方面的品质。
2. 精心管理精心的管理是保障种猪健康成长的关键。
对于种猪的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环境卫生等方面都需要保持高标准。
特别是在种猪配种、怀孕期、产仔期和断奶等特殊时期,需要更加细致的管理和照顾。
在种猪饲养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能够提高养殖成活率和健康繁殖率。
3. 营养饲料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对于种猪的生长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不同生长阶段,种猪对营养的需求有所不同。
猪的生长阶段可以分为断奶仔猪、保育仔猪、育肥仔猪和产育母猪等多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饲料需求也不同。
通过合理的饲料配方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饲料转化率,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4. 环境舒适良好的环境条件是种猪生长繁殖的重要保障。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对于种猪的生长影响甚大。
合理的养殖建筑设计以及科学的通风、排泄制度,能够为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猪只因环境因素引起的压力,提高繁殖效果。
5. 疫病防治疫病防治是保障种猪生长健康的重要环节。
猪只的疫病防治主要包括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疾病监测等方面。
对于一些常见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定期的疫苗接种和消毒操作来有效预防。
定期的检疫和排查也是可以及时发现疾病并进行处置,防止疾病传播。
1. 猪只管理猪只管理是养殖的重中之重。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

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猪是我国主要的畜牧养殖动物之一,其肉类产品在市场上有着广泛的需求。
而要保持猪肉行业的稳定发展,繁殖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的繁殖方式以及合理选择的相关内容。
一、自然繁殖方式1. 直接采用自然交配:这是最为常见和简便的繁殖方式,利用种公猪与母猪进行配种。
在配种时可以采用群体配种,即多只公猪配种多只母猪。
通过合理的搭配和管理,可以提高配种的效率。
2. 间接采用自然交配:有时由于猪的繁殖性能较差,或者需要更好地控制种猪的选配,可以采用间接自然交配。
即通过围栏、墙壁等隔离措施,保持种公猪与母猪的互动,但不直接接触。
这样既可以使种猪不会过度疲劳,也能够方便控制繁殖过程。
二、人工授精技术1. 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通过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通过器具注入母猪体内,实现繁殖的一种技术手段。
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母猪的选配,以及对种公猪的种质进行更精确的筛选。
人工授精可以提高繁殖效率,避免传染病的传播,但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操作。
2. 冻精和冷冻精液技术:为了更好地保存种公猪的优良基因,可以将种公猪采集的精液进行冷冻保存。
冷冻精液技术可以延长精液的保存时间,方便运输和使用。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广泛的繁殖资源的利用,提高养殖效益。
三、合理选择猪种1. 选用优良品种:在繁殖猪时,应该选择生长快、肉质优良、抵抗病原能力强的优良品种。
不同品种的猪各有特点,在选择时需结合自身的养殖条件和市场需求进行全面考量。
2. 崇尚混合繁殖:混合繁殖是指将不同品种的猪进行杂交能繁殖出具备多种性状优良的杂种猪的一种繁殖方式。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各品种的优点,提高猪的产肉性能,并增加抗病力与适应力。
3. 种猪选购要点:在选购种猪时应仔细观察其身体状况、行为习性以及与其他猪的关系。
种猪应该有良好的外形、结构和健康状态,同时还要注意其繁殖能力和生长潜力。
结语猪的繁殖方式与选择对于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选择合适的繁殖方式,以及优良的猪种,可以提高繁殖效益、延长种猪的使用寿命,促进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种猪的选择与选配作业设计方案-畜禽生产》

《种猪的选择与选配》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分析《种猪的选择与选配》是畜牧养殖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进修本课程,可以援助同砚精通种猪的饲养管理知识,提高养殖效益,培育同砚的实践操作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同砚能够娴熟精通种猪的选配方法,了解种猪发展发育规律,精通科学合理的繁殖管理技术。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同砚能够精通种猪的选配原理、选配方法,了解种猪的发展发育规律。
2. 能力目标:同砚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实际操作选择和配各种猪,提高养殖效益。
3. 情感目标:培育同砚关怀动物、关注兽医养殖产业进步的情感。
三、教学内容设计1. 种猪的选配原理和方法2. 种猪的发展发育规律3. 种猪的繁殖管理技术四、教学策略打算1. 理论教学: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种猪的选配原理和方法,发展发育规律等知识。
2. 实践操作:组织同砚到试验室或农场进行实地操作,实践种猪选配技术。
3. 实习实训:打算同砚到养殖场实习,参与实际的种猪繁殖管理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评估:包括教室表现、试验操作等方面,通过老师观察和评判。
2. 作业设计评估:设计相关作业题目,检测同砚对于种猪选择与选配知识的理解和精通水平。
3. 期末考核评估:设计考试题目,考核同砚对于本课程知识的精通状况。
六、教学资源筹办1. 课程教材:《畜牧养殖学》等相关教材2. 试验室设备:种猪选配试验设备3. 实习场地:养殖场、试验农场等场地资源七、教学进度打算1. 第一周:种猪的选配原理和方法2. 第二周:种猪的发展发育规律3. 第三周:种猪繁殖管理技术4. 第四周:试验操作实践5. 第五周:实习实训八、总结反思通过本课程的进修,同砚可以系统地进修种猪的选配原理和方法,精通种猪的发展发育规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为将来从事畜牧养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可以培育同砚关怀动物、关注兽医养殖产业进步的情感,增进同砚综合素养的提升。
猪的繁殖与育种

猪的繁殖与育种猪是人类重要的畜牧动物之一,其繁殖与育种对于保障肉类供应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猪的繁殖与育种是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控制繁殖过程和利用科学的育种方法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
猪的繁殖过程主要包括发情、交配、妊娠和分娩等阶段。
猪的发情周期约为21天,发情期一般持续2-3天。
在发情期间,母猪表现出明显的性行为特征,如频繁鸣叫、踢墙、蹭背等。
交配是繁殖的关键环节,一般采用人工授精或自然交配的方式。
在妊娠期,母猪需要特殊的饲养管理和营养供应,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妊娠期为114天左右,分娩前母猪会表现出不安、不食、不眠等症状,分娩过程一般持续2-3小时。
在猪的繁殖过程中,选配优良的种猪是关键。
种猪应具备良好的生长性能、繁殖力和抗病能力。
种猪的选配应根据猪场的实际需要,选择具备优良遗传性状的个体进行配种。
常用的选配指标包括体重、背膘厚度、乳头数、繁殖性能等。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可以提高猪群的遗传水平,增加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除了选配优良的种猪,猪的繁殖与育种还需要采取科学的育种方法。
常用的育种方法包括家系育种、杂交育种和重组育种等。
家系育种是指通过选择同一家系内的个体进行繁殖,以保持和发展家系优良性状。
杂交育种是指通过配种不同品种或不同血统的个体,利用亲和性优势和杂种优势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重组育种是指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改良猪的遗传性状,以提高猪的产能和品质。
在猪的繁殖与育种中,饲养管理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饲养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风等条件应适宜,饲料的营养成分和喂养方式应科学合理。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和防疫措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定期进行体检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
猪的繁殖与育种是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品质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配优良的种猪、科学的育种方法和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的遗传水平和生产效益,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和肉类供应的保障。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种猪保育繁殖是畜牧业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提高猪肉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种猪保育繁殖的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一、环境要求1. 温度:在保育舍内,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25℃。
2. 通风:确保良好的通风条件,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3. 光照:对种猪来说,适当的光照可以提高其性欲和食欲,有利于繁殖。
4. 饲喂区域:保育舍内设置饲喂区域,避免种猪争抢饲料,保证每只种猪获得充足的饲料。
二、饲养管理要点1. 饲养密度:合理控制种猪的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导致疾病传播。
2. 饲料管理:提供营养均衡、适宜的饲料,保证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需求。
3. 喂食时间:定时定量喂食,避免种猪吃饱太快或吃饥太久。
4. 饮水管理:保证种猪有充足的清洁饮水,避免水源污染。
5. 疾病防控:定期做好种猪的疫病防控工作,及时接种疫苗,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
6. 适当运动:种猪需要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加食欲和促进生殖功能。
三、种猪选种要点1. 体型:选择体型适中、结构良好的种猪,避免过于肥胖或过于瘦弱。
2. 生产性能:选择生产性能良好的种猪,包括出生重、日增重、断奶重等指标。
3. 遗传背景:选择遗传背景好、血统纯正的种猪,避免遗传病害的传播。
4. 生殖能力:选择具有良好生殖能力的种猪,包括配种率、受胎率和产仔率等指标。
5. 疾病抗性:选择具有较好的疾病抗性的种猪,减少疫病风险。
四、种猪繁殖技术要点1. 配种管理:掌握好配种的时机,选择配种窗口期内种猪的最佳配种时间。
2. 配种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人工配种或自然配种,确保种猪能够顺利交配。
3. 配种数量:控制每头母猪的配种数量,避免过度疲劳和交配效果不佳。
4. 妊娠检测:在配种后适时进行妊娠检测,确保种猪成功受胎。
5. 妊娠管理:妊娠期内要保持种猪的充分饲养和适量运动,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6. 分娩管理:做好分娩前的准备工作,保持产房的干净和温暖,及时协助母猪完成产仔。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要点及具体措施1. 引言1.1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的重要性种猪保育繁殖技术是畜牧养殖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
优质的种猪是养殖业获得高产高效的基础,而种猪保育繁殖技术的不断提升和完善,可以有效提高种猪的生长速度、肉质品质以及繁殖能力,进而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通过科学的选种、配种和饲养管理,可以有效提高种猪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为提高畜禽养殖业的综合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
种猪保育繁殖技术的重要性还在于其对推动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种猪是畜禽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种,其生产性能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养殖业的发展。
通过科学的种猪保育繁殖技术,可以提高种猪的种质质量,增加出栏猪的体重和肉品质量,从而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加强种猪保育繁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字数:243】2. 正文2.1 选择优良品种种猪选择优良品种种猪是种猪保育繁殖技术的关键环节之一。
优良的种猪品种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肉质优良、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能够为养殖户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在选择优良品种种猪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饲养环境的品种。
不同品种的种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饲养环境选择适合的品种,以保证种猪能够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
选择具有良好遗传背景和优良生产性能的种猪品种。
优良的遗传背景可以保证种猪后代具有良好的遗传特性,包括生长速度快、肉质好、抗病性强等。
种猪品种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其生产性能,如母猪的繁殖力和育肥猪的生长速度等。
在选择优良品种种猪时还需要考虑品种的价格和供应渠道。
一方面,种猪的价格要合理,不能过高影响养殖成本;要选择有正规渠道供货、品种纯正的种猪,以确保种猪的质量和健康状况。
通过科学合理的选择优良品种种猪,可以为种猪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提供良好保障。
2.2 饲养环境的建立饲养环境的建立对种猪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效果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的 困境 。如 何通过选 育来防止种猪 的选 育工 作,充分 发挥优秀 猪的遗传性
认 真调查现 有生产群各 品种 猪的生 须 为 1 头 以上 、杜 洛克 8 以 上。 同 l 头 目标 。依据选 育 目标 ,挑选优秀个 体组 奶育成率与断奶 窝重等 性能指标 ,还要 头整 齐且 有效 奶头数 不 少于 1 2个。淘 汰 7月龄无发情者 。
生产性能退化 ,如何在种 猪场开展 有效 产 性能表现 ,结 合市场需要 ,制定选 育 时参考窝产活仔数 、仔 猪初生窝重 、断
能 , 者结 合生 产 实 践 谈 谈 , 同行 参 考 。 建 育种核心群 制定分阶段的选择方法 、 求 母 猪 的 护 仔 性 能 好 ,哺 乳 能 力 强 ,奶 笔 供
要结合 生产观察和 系统 测定 ,充分 猪淘 汰 ) 。 息 ,对一个 品种、家系的生产性 能和育 2 13 1主选性状 繁殖性能 。 ...
率较低 ,同发达 国家相 比还存在较大 差 利用好生 产测定数据资料提 供的有效信 2 13 配 种 与断 奶 阶 段 选 种 .. 我国每年从 国外 引进大量 种猪 ,且呈 明 种价值作 出科学的评定 ,再通过 有针对 2 13 2 留种 依 据 做 好 母 猪 发 情 记 录 、 ... 显的 上 升趋 势 ,据 报 道仅 2 1 年 我 国 性 地 引种 、选 育、杂交等手 段 ,扬长避 产 仔 、断 奶 记 录 。 01 进 口种猪就达 716头 。但种猪引进后 , 短 ,实现既定的育种 目标 。 6 种 猪的 生 产性 能并 未 得到 充分 有 效发
质特征 。
五 爪 猪 、 背 旋 毛 、 阴 阳 猪 、 小 阴 户 、 无
公 猪按 每年每头测 8~ 1 0头后 代,
选 留 2头 , 最 终 保 证 1 核 心 群 继 代 , 头 计 算 每 年 参 测 公 猪 头 数 ( 效 测 定量 ) 有 ,
2 )无遗传缺 陷。主要包括八 字腿 、 效 奶 头 时 ,全 窝 不 留公 、限 留母 。 五爪 、小 阴 户、 阴囊疝 、脐 疝 、隐睾 、 2 12 六 月龄 选 种 ..
乳腺 明显 ,阴户大小 适中 。公猪睾 丸匀 半 同胞 、父、母 的 质量性 状遗 传信 息 , 率 ,以提高优 良基 因在群体中的比例 。
称 ,包 皮 无 积 尿 。符 合 各 品 种 种 猪 的 种 凡 出现 非 白毛 、锁 肛 、脐疝 、阴囊 疝、 23 安排测定栏 舍 。确保测定条件 .
产活仔数 、出生窝重 、断奶 头数 、育成 外 貌 。
... 有 率 、断 奶 窝 重 、 初 情 期 、 初 配 日龄 、断 2 1 2 2 选 种 依 据 做 好 后 备 公 、母 猪 1~ 2头 ,计算 每年 参测母 猪头数 (
奶 至发情 间隔等 。 4 )生 长肥 育性 能。主要 包括 体长、
1 充分 了解生产 群种猪的生 产 测 定指标 、选 配方法 , 21 选择阶段与选择方法 . 性能 ,确定选 育 目标
只 有 知 己知 彼 ,才 能 百 战 不 殆 。正 2 1 1 断 奶 阶段 选种 .. ... 确认识 和了解本场 种猪的生产性 能 ,才 2 1 1 1 主 选 性 状 繁 殖 性 能 ,重 要 的
锁 肛 、阴 阳猪 等 致 死 半 致 死 性 状 。
按每栏 2 、 . /头 、 头 25 m 2 12 1主选 性状 生长 性状 、胴体 性 计算所需栏数 ( . ..
母 猪 按 每 年 每 头 测 2头 后 代 ,选 留
由 、 。 3 )繁 殖 性 能。 主 要 包 括 产 仔 数 、 状 ( 背 膘 厚 间 接 选 择 瘦 肉 率 ) 体 形 每年分 3批测定来计算 )
2 2 选 配 .
运 用 G S育 种 软 ,依 据 后 裔 繁 B
能不 偏离实际 ,更科 学合理的制订 选育 质量 性 状 。
坚 实 的 基 础 。种 猪 的选 育 目标 如 下 :
殖 指数 的 B UP值 ,通过设定最大允许 L
... 0 0 )来进 行同质和异 目标 、选育方案 ,为 培育优秀种 猪打下 2 1 12 选 种 依 据 包 括 产 仔 记 录 、 种 血 缘相关系数 ( .3
挥 ,甚 至 陷 入 “ 种 — — 退 化 — — 再 引 引
2 13 3选 择 方法 留种 母 猪的 初胎 窝 ... 产仔数大约克 、 白猪必须为 9头以上 , 长
杜 洛 克 7 以 上 ; 产 大 约 克 、长 白 必 头 经
2 科学 合理制订 种猪的选育 目 标及选育 方法
猪档案记录 、系谱登记 。
质选 配配对 ,参考后代近 交系数 ,选择
1 )体 形 、外 貌 特 征 。头 颈 清 秀 、 2 1 13 选 种方 法 ①大 白、长 白按母 系数低的进行配对 ,以避免群体 近交系 ...
背 线 微 弓 、 肚 腹 较 小 、 背 臀 结 合 无 明 显 系指数进 行选择 ,杜 洛克 按父系指数进 数上 升太快。尽量均衡使用 公猪 ,对于 公 界限 。肢 蹄结实粗壮 ,体质强腱 。母猪 行 选 择 , 母 全 留 。 ② 档 案 调 查 全 同 胞 、 优 秀公猪个体可以考虑适 当增加 配种频
种猪 的繁殖 与选 育
周 平, 振营, 林 林泳祥 , 徐敏祥 , 罗才庆 , 张华全 ( 福建 养宝生物 股份有限公 司技术服 务部, 福建 龙岩 3 4 0 ) 6 0 0
我 国是 生猪生产和 消费大 国,但 不 系水力 、肌 间脂肪和大理石花纹等 。 是养猪 强国 ,生猪 出栏 率不高 ,养殖效 距。尤 其是 种 猪生产 仍 主要 依赖进 口, 公猪淘汰 ; 将乳房 、阴户、毛 色缺陷母
目标 体 重 日龄 、料 肉 比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