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建设论文介绍

社区建设论文介绍
社区建设论文介绍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分校:

年级:2013秋行管专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一)社区的含义 (4)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二、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 (5)

三、延庆社区建设的问题 (6)

(一)指导政策 (6)

(二)资金 (6)

(三)社区工作者 (7)

(四)物业管理 (7)

四、关于延庆社区建设问题的对策 (7)

(一)明确指导政策 (7)

(二)增加建设资金 (7)

(三)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 (7)

(四)加大物业管理 (8)

五、共同构造和谐延庆 (8)

参考文献 (9)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在祖国母亲关怀下的每个社区的社区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物

质精神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如何为城市居民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成为城市工作和社区建设的优先目标。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社区环境

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初探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生活单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是以社区模型群居生活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古老的社区模型,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要大力推进建设,来完善社区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涵义

(一)社区的涵义

社区是进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活动区域。也有人强调“共同体”这一人群要素,认为社区通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不论如何,社区一般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第一,社区总要占有一定的地域,如村落、集镇等,其社区形态都存在于一定的地理空间中。然而,社区之“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地理区域。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个“区”乃指一个人文区位,是社会空间与地理空间的结合。在同一地理空间可以同时存在许多社区。如北京这个地理区域上就同时并存着城市社区、乡村社区和文化社区等等。

第二,社区的存在总离不开一定的人群。人口的数量、集散疏密程度以及人口素质等,都是考察社区人群的重要方面。

第三,社区中共同生活的人们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面临共同的问题,具有共同的需要而结合起来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共同的行为规范、生活方式及社区意识,如共同文化传统、民俗、归属感等等。他们构成了社区人群文化的维系力。

第四,社区的核心内容是社区中人们的各种社会活动及其互动关系。人们在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各项活动和日常生活中产生互动,形成了各种关系,并由此聚居在一起,形成了不同的社区。

具体来说,社区是指由一定数量成员组成的、具有共同需求和利益的、形成频繁社会交往互动关系的、产生自然情感联系和心理认同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二)社区建设的涵义

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社区建设的具体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

纵观社区建设概念的变化轨迹,我们可清楚看到人们思想认识逐渐深化,由测重社区建设外部关系转为注重内部关系; 由关注社区建设活动转为建设活动主体;由关注社区建设功能转向社区建设过程;由单方面界定社区建设转向综合性理解社区建设;由关注社区环境、建设活动质量转为关注社区中的个人与个人需要的满足程度;由以社区建设活动为主转变为以人的需要满足和改善生活质量为主。这说明社区建设内涵外延时不断变化的。

二、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

延庆地域总面积1993.75平方公里,辖11镇4乡,行政村376个,自然村234个,村民小组2922个。行政村居民户300户以下的285个,300至1000户的89

个。农业户籍人口7.22万人,其中,老年人3.15万人,儿童2.23万人,残疾人1,77万人,优抚对象0.13万人,低保对象0.84万人,常年外出人员2.01万人,外来暂住居民1.94万人。2008年财政收入2829.98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0元。集体经济薄弱村102个,约占总数的27.10%,可能撤并的村7个,约占总数的0.02%。

截至目前,已完成办公活动场所的社区306个,占总社区的81.38%,平均建筑面积295平米,其中最大的1500平米,最小的60平米,建筑成本每平米0.15万元。新建的199个,成本约每个42.23万元,改扩建的91个,成本为每个约15.50万元,其他方式建成的16个,能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使用的102个。未完成办公活动场所建设的社区70个,其中正在兴建的6个,没有场所的64个,力争2012年全部完成。已建成的办公活动场所中已投入建设经费3734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33.1万元,地方投入3501万元,预计还要投入4130万元,其中,中央投入2510万元,地方投入1820万元。

各社区的办公场所大部分都是社区居委会自筹资金自己建设完成,建筑面积和标准都是社区居委会自己制定。社区居委会办公活动场所基本上没有“两委”办公室、会议室、图书室、档案室等,基本上满足了日常办公和一定的居民文化活动,管理经费主要来源于自筹以及上级拨付的经费。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使用情况。延庆县社区建设起步较晚,社区服务也在探索发展阶段,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帮助支持下已经建立了数字影厅、电教室、图书室,供居民业余娱乐使用,有条件的社区还建立了卫生室,使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就可治疗、拿药。但由于大多数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较小,是的不同功能的设施放在同一个房间内使用,例如,有的社区会议室、电教室、图书室合设在一起,影响了各自功能的充分发挥。此外,设备没有专人管理,也存在安全隐患。延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目标。由于延庆县城区人口密集,农村流入人口较多,乡镇村落人口相对分散,根据延庆县市级情况,到2015年,拟在县城区建立2个街道级社区服务中心,15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15个乡镇,每个乡镇1个),376个社区服务站(每个行政社区1个)。社区服务体系覆盖全县所有社区,覆盖率达100%。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筑面积应不少于350平米,设立医疗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棋牌室、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健身室等。按照以上功能设定,新建一个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大约需要资金50万元,其中建房需要35万元,购买设备需要15万元。资金来源依靠中央和地方财政投资,中央投资占75%,地方投资占25%。

社区服务需求。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和前身,为社区建设奠定基础思想、组织、人员和服务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核心家庭增长和家庭逐步小型化,生活方式转变和人民群众的消费水

平明显提高,观念更新和社会价值观变化,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城市综合改革要求增强企业活力,改变企业办社区与社区服务的概念。1987年民政部在武汉召开全国社区服务座谈会,社区服务由此迅速在全国推开,蓬勃发展。按照崔乃夫部长1987年时的理解,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倡导下,发动社区成员通过互助性的社区服务,就地解决社区的社会问题。这个定义的精髓是通过社区互助互济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舜泽园小区位于延庆城南,舜泽园小区共有25栋楼,其中9栋普通楼,16栋别墅,共有135个单元门,设计居住户数762户,实际居住户数723户,实际居住人数2588人。社区所辖范围:南至菜园南街,北至湖南西路,东至百泉路,西至振兴北社区,辖区十二万平方米。

三、延庆社区建设问题

(一)指导政策

如果想使社区建设的稳步发展,需要结合社区建设第一,以人为人、服务居民;第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第三,责权统一、管理有序;第四,扩大民主,居民自治;第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五项基本原则和以建设延庆和谐社区为主要目标制定社区建设工作制度。社区建设工作制度也是社区工作发展趋势的一种体现,现在在大部分延庆社区中还没有具体的社区建设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所以让大多数社区工作者没有目标,比较茫然,在社区建设工作中难免出现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导致对工作效率的影响。

(二)资金

延庆社区待办设施较多,办公经费紧缺,社区工作者待遇偏低的问题,无形的给社区建设工作增加了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建设工作的效率。根据社区居民心里满意的社区,需要具备各项服务设施和场所,例如:超市、理发店、健身房等,所以需要一定数量的办公经费,经中央几次拨款和地方募捐,经费还是远远不足。延庆社区工作者每月工资在1000元——1500元,并给与各类保险补贴350元,但较之通货膨胀和较高的物价相比,待遇依然有些偏低,无法调动起工作者的积极性。

(三)社区工作者

随着社会的变迁,社区工作教育的出现、社区工作专业化的发展,社区工作者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的工作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胜任。因此,许多国家对社区工作者这种专业人员的任职资格有了一定的规定。一般而言,国际社会工作界认可的社区工作者应当符合这样的条件:一是具有社会工作职业证

照;二是具有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背景;三是受社会工作伦理的制约;四是社会工作专业组织的成员;五是以社会工作为一种职业生涯。现在在延庆社区工作者的现有的条件还不能达到标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关于延庆社区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明确指导政策

为了社区建设工作的良好运行,上级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了解居民各方面的需求,结合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制定一个具体的工作制度和实施细则,使社区工作者有良好的方向感,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增加建设资金

中央应重视社区建设工作,适量拨款,不能出现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尽可能地将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在人事档案、工资关系等能纳入街道同一管理。满足地方社区建设工作经费的需要,达到社区建设的工作目标。还要适时合理地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待遇,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三)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

社区工作者的合理配备是做好社区建设工作的前提,虽然它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也可以概括地认为,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或训练的,从事社会工作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人员。我们应该着眼于社区干部队伍、人员素质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提高,年龄的不断优化。注重基层的普遍反映,开拓意识的加强,接受新生事物的速度,组织能力的和谐调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便社区建设工作的高效开展。

由于现在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与日剧增,所以应该增加社区卫生工作者的培训,延庆县大庄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县城东南部深山区,距县城40公里,担负着南部山区29个行政村,近2000户,6000人的医疗和保健任务。社区卫生改革以来,提别是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政府培训了很多优秀的社区卫生工作者,大庄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对积淀多年的医院文化进行总结归纳,丰富内涵建设,形成了自身风格独特的医院文化特色,带动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不同提高,社会信任度显著提升。

五、共同构造和谐延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延庆县社区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

应该看到,社区建设仍处于探索转型阶段,与其他区县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社区建设工作任重道远,关系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关系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问题,一定要做好基础性工作,确实使将来建成的社区能够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以建设和谐延庆为目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社会学》编辑委员会.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2004.5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23号文件)2000.11

(3)王青山、刘继同. 中国社区建设模式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8 (4)郑杭生.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1

(5)史柏年. 社区治理,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4.6

(6)民政部政策法规司编. 北京:《民政工作文件选编(1993)》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4.9

社区建设的历程

社区建设的历程、现状及未来发展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回顾社区建设的历程,描述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各地实践的模式,分析社区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借鉴国际社区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来把握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社区建设的基本走向,以利于下阶段我区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指导街道、社区顺利开展工作。 一、“社区建设”的概念和主要特征 按照我国政府权威文件的表述: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过程;也是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的过程,还是我国社会基层组织结构重组和社会资源整合的过程。通过上述定义可以看出社区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并通过这一体制的有效运作,逐步解决社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概括而言,社区建设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社会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民间活动,而是各类社区主体、各种社区力量共同参与的过程。它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党政组织发挥着领导或主导作用。二是社区建设工作面向整个社区,面向社区成员,为社区组织和成员提供多方位、多样化的服务。三是社区建设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辖区单位与社区居民的共驻共建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 2.群众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二是社区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发展的坚实基础。三是社区建设工作必须是全体居民对其所生活的社区形成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与参与感,即社区意识。只有使社区居民真正树立起社区意识,才能增强居民对社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促进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 3.地域性 中国的城市社区是一种地域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因此,社区建设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主要是根据本社区成员的需求和愿望,解决本社区问题,为本社区成员提供多样化服务。二是社区建设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主要是本社区内的居民、单位和群众、组织。三是社区建设的活动范围主要局限于本社区之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受本社区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 4.综合性 社区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工作,而不是特指某一方面的工作。其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工作涉及面很广,它包括拓展社区服务、美化社区环境、强化社区治安、繁荣社区文化、推进社区卫生。二是社区建设既然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所以评估社区建设工作的标准也不是单一的,或固定不变的。三是社区建设工作是一种多学科的集合体,既有社会学,也有人口学、政治学、环境学、管理学等等。开展社区建设的工作,要求社区工作者必须掌握多方面的知识。 5.计划性 社区建设的计划性表现为:一是社区建设是一项有计划的社区变迁。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变迁的客观规律,制定社区建设计划,推动社区发展的过程,就是社区变迁。二是社区建设作为有计划的社区变迁,是人的自觉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三是社区建设必须从社

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领导讲话

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领导讲话 篇一:安全社区建设发言稿 创建“安全社区”启动仪式发言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安全社区创建”活动启动仪式,标志着以“安全责任,重在落实”为主题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正式拉开帷幕。在此,向出席启动仪式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安全社区创建的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这次会议,既是动员会,也是推进会。刚才,xxx主任宣读了xxx办事处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xxx社区、xxx小区、xxx园、xx宾馆、xxx医院代表们分别进行了很好的表态发言。请大家结合实际、认真学习,相互借鉴,扎实推进此项工作。会上xxx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听讲、深刻领会、坚决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重要性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件从细微入手,立足于基层,着眼于群众生命健康与安全的大事,是一项涉及诸多方面、诸多领域的系统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首先,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头等大事、是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环节。试想人的生命都没有保障,更何谈以人为本。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就是固本强基,让群众在微

观环节能达到 安全要求,让群众人人都有安全感。 其次,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贯彻安全生产工作具体体现,安全生产关系着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目前我辖区安全存在诸多问题,如xxxzx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难度大,安全隐患仍然处于上升态势。一些居民安全意识淡薄,挖山建房屡禁不止,由于山体结构受到严重破坏,山体随时都有(: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领导讲话)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危险,直接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有辖区彩钢房安全问题日益严重,房顶、院落、建筑工地等处都有建彩钢房,这些居民在彩钢房内使用液化气、冬季用火炉取暖、乱接电线等现象很普遍,极易引发火灾。去年我办辖区就因为以上原因发生12起大的火灾事故,给他们带来的损失都很大.他们对街道办、社区多次下发的整改通知搬迁通知熟视无睹,根本没把安全当回事,也不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当回事。此外,我们在交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学校安全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家务必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各社区、企事业单位要把安全工作做为头等大事,安全知识要宣传到位,安全责任要落实到人。 二、要扎实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 安全社区创建对我办来讲是一项新工作、新尝试,涉及内容多、涉及范围广。希望各社区及区域内的企事业单位会后要尽快行动起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大胆 尝试,扎实有效的推进安全社区创建的各项工作。

试论社区建设的发展前途

试论社区建设的发展前途 随着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制等,城市管理重心不断下移,促使城市居民逐步突破了传统单位体制的局限与束缚,开始寻求不同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活动方式。“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改革思路要求政府和企业将大量的社会和服务职能剥离出来,交由社会或者市场来承担。因此社区建设成为而今建设基层民主的讨论重心。 说到社区建设面临的挑战,讨论较多的,一是如何理顺和确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二是如何建立适应社区发展的可持续运行的财力机制。通过近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初步了解了社区建设的概念,认识到社区是一个居民自治组织,社区工作对而今政府工

作有着非常大的重要性。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我认为,当前社区建设的当务之急在于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一、集思广益,开拓思路,找准社区建设路途中的关键所在 我们现在依托政府体系中的街道、居委会去引导和推动社区服务的发展,这在社区发展初期是必要的。但社区服务的进一步大发展,社区服务业的供需关系愈益突出,如何构造适应现代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变化的各种需求服务体系,客观上已经超出街道和居委会的管理范围,需要注入新的运行机制,否则把社区服务的建设等同于街道、居委会的管理职能,社区发展就会走入误区。 近年,我国着力推动社区建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社区建设仍然较为落后,关键就是缺乏社会中介组织的运行。发达国家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各类非营利性民间组织蜂拥而起,包括基金会、慈善团体、学会、协会、研究会、促进会等,涉及社会福利、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社区服务、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国际合作、宗教事务等各个领域,发挥着

社区建设论文介绍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开放本(专)科 毕业作业 题目: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分析 分校: 年级:2013秋行管专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目录

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3)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一)社区的含义 (4) (二)社区建设的含义 (4) 二、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 (5) 三、延庆社区建设的问题 (6) (一)指导政策 (6) (二)资金 (6) (三)社区工作者 (7) (四)物业管理 (7) 四、关于延庆社区建设问题的对策 (7) (一)明确指导政策 (7) (二)增加建设资金 (7) (三)合理配备社区工作者 (7) (四)加大物业管理 (8) 五、共同构造和谐延庆 (8) 参考文献 (9) [摘要]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在祖国母亲关怀下的每个社区的社区建设水平也在不断的前进。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转变,物

质精神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如何为城市居民创造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现代化社区,已成为城市工作和社区建设的优先目标。 [关键词]社区建设; 社区工作者;社区环境 延庆社区建设的现状和对策初探 社区是一个小社会,是一个古老的社会生活单位。自从有了人类社会,人们就是以社区模型群居生活的。从原始社会的部落群体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村居群体都是古老的社区模型,它在人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换句话说,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创建和谐社区是发展和谐社会的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就要大力推进建设,来完善社区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社区与社区建设的涵义 (一)社区的涵义

WHO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简介

WHO安全社区建设标准简介 目前,国际上对安全社区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安全社区可理解为已建立一套组织机构和程序,社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企业、志愿者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伤害预防和安全促进工作,不断改进以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 世界卫生组织(WHO)为促使安全社区能做到事前预防、持续改进,对于安全社区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申请由WH0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6条标准,分别达到9方面的7项具体指标,并要经过8个步骤。 标准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组织方式在不同国家、社区有所不同,但作为WHO认可的安全社区必须符合如下有关标准: 1.有一个负责安全促进的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 2.有长期、持续、能覆盖不同性别、年龄的人员和各种环境及状况的伤害预防计划; 3.有针对高风险人员、高风险环境以及提高脆弱群体的安全水平的预防项目; 4.有记录伤害发生的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5.有评估安全促进项目、工作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6.积极参与本地区及国际安全社区网络的有关活动。 具体指标 近年来,WHO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在上述6条标准基础上,又对交通安全、体育运动安全、家居安全、老年人安全、工作场所安全、公共场所安全、

学校安全、用水安全和儿童安全等社区安全的9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指标。以下以交通安全、工作场所安全为例说明: 1.交通安全指标 (1)已成立一个由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志愿者组织以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交通方面的所有安全促进事宜,由一名政府代表和一名志愿者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交通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交通部门所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交通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性别和年龄、未采取保护措施的行人、机动车驾驶者及所有交通场所、环境等;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6)有评估规章制度、项目或措施及其实施过程、变化效果的评价方法; (7)积极参与和本地及国际交通安全有关的活动。 2.工作场所安全指标 (1)已成立一个由管理人员、工人、技术人员及安全专家组成的跨界组织,以伙伴合作模式,负责工作场所的所有安全促进事宜,由一名管理者代表和一名工会代表共同担任负责人; (2)有工作场所安全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应由跨界组织制定,并被安全社区内的管理部门和工会采纳; (3)长期、持续地开展工作场所安全促进工作,并覆盖到不同性别、工龄的人员及各种环境等; (4)有针对高风险人群、高风险环境及脆弱群体的安全措施; (5)有记录伤害(包括意外伤害和故意伤害)发生频率及其原因的制度;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关于当前社区建设的现状与对策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已成为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素质、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社区建设是城市社区服务深化发展的产物,它随着我国城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在新的形势下,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解决城市发展中诸多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随http://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一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开始走向市场,广大职工和离退休人员也开始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伴随着这种情况的持续发展,试图继续依靠“单位”来实现社会整合已不大可能,唯一选择只能把“单位”承担的一部分整合职能向城市社区转移,使社区成为实现社会整合的基地。二是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和企业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大批下岗人员流向社区。如何把解决下岗人员的管理、教育、生活安排、再就业和社会保障与社区建设有机结合,已成

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三是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深化,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城市外来流动人口急剧增加。社区能否把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好,事关城市的繁荣安定。四是在社会发生变革的过程中,由于人们各种思想观念以及利益之间的相互冲撞,社区现实生活中不断出现着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各种违法案件和社会治安问题时有发生,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单靠哪一个部门、单位是做不到的,只有形成合力,抓好基层社区建设,才能使社会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全面加快了城市化步伐,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的重任无可置疑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提高城市现代化建设管理水平,既是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迫切需要,也是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展示城市良好的形象、吸引更多的有识人士来办厂经商、投资兴业、发展区域经济的需要。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迫切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住房、医疗、养老、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居民群众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

安全社区建设论文

安全社区建设持续改进实践与思考 一、安全社区建设的概念与理念 “安全社区”概念是1989年在第一届世界事故与伤害预防大会上提出来的。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区共同体。安全社区是是指建立了跨部门合作的组织机构和程序,联络社区内相关单位和个人共同参与事故与伤害、控制和安全促进工作,持续改进地实现安全目标的社区。安全社区基本特征是资源整合、全员参与、持续改进。安全社区基本理念是安全、健康、和谐,强调针对所有类别的安全和伤害进行预防和控制,包括所有年龄的人群、环境和条件。安全社区建设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整合资源、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全力做好安全社区持续改进工作。 二、安全社区建设的风险辨识与影响因素 正如人类社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样,安全社区建设也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周而复始,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落实促进措施。安全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与职责,开展事故与伤害调查,特别是“两高一脆弱”、“三重一需求”进行事故与伤害风险辨识,制定事故与伤害预防目标及计划,开展安全促进项目等,来消除影响和危及人们生命财产的各种隐患和不利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与伤害,实现人人都享受安全和健康的权利。 依据前三年的事故与伤害记录,分析研判存在的主要隐患和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辨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促进项目,是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途径。风险辨识受主要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风险辨识人员的专业素质,人员的专业水平越高、工作责任心越强,分析研判就接近实际,在安全社区建设中,开展风险辨识可以聘请专业技术人员或专家学者来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工作,以最少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事故与伤害发生的概率,事故与伤害地发生在理论上与

北京安全社区建设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西政办发〔2011〕14号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 区社会办关于北京市西城区进一步推进开展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经区政府同意,现将区社会办拟定的《北京市西城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北京市西城区关于进一步推进开展 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 (区社会办二〇一一年九月) 为进一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提高社会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保障社区居民享有健康和安全的权利,现就西城区进一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必要环节。使社区建设的每个环节都达到安全标准,确保每个人都有安全感,是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 (二)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重要途径。创建安全社区有利于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局限性,实现齐抓共管的安全工作格局。 (三)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是加强基层基础性工作的重要内容。创建安全社区有利于解决安全生产、综治维稳、健康管理等工作中的问题,有利于排除街道、社区中各类危险源、安全隐患,解决重点人群等问题。 (四)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是一项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提高安全保障水平、造福百姓的民生工程。安全社区建设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社会性较强的工程。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促进项目,传播安全知识、培养安全素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类事故与伤害,不断提升区域平安建设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整合资源、共同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街道统筹、部门协作、全员参与、共驻共建”的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持续改善地区安全状况,提高地区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保障水平,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伤害事故发生,努力创造社会安定、人民安康、安全宜居的良好社会环境。全力创建全国安全社区,吸收国际安全社区理念,鼓励并支持创建国际安全社区。 (二)工作目标。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社区安全促进合作中心安全社区标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以及《北京市市级安全社区基本条件》等要求,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和促进两个层面工作,逐步提高地区安全促进和伤害预防水平,实现公众安全意识显著增强,公共安全体系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地区基础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各类伤害、灾害事故明显下降。

当前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2、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清除体制性障碍;2、做好社区居民归属感的培育;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我国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寻求发展”的思路,宗旨在于谋求城市文化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呈燎原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会)的过程,即由单位体制主导转向社区体制主导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意义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服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将城市社区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江泽民总书记也于1996年指出,“要大力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的作用”。在这之后,社区建设作为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被纳入议事日程。1998年国务院的政府体制改革方案确定民政部在原基层政权建设司的基础上设立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进一步推动了社区建设在全国的发展。现在政府已将社区建设上升到“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高度”,即适应城市企业体制改革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保证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社会发展。在这里,可以明显发现政府对社区建设目标的诉求:支持和保障企业体制改革,化解社会压力,保障城市社会稳定。同时我们不应忽略其中的另一重要涵义: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社会管理方式的转换。 具体说来,社区建设有以下重要意义。1、社区建设适应了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单纯的社区服务功能已经难以适应新时期城区工作的需要。只有全方位地开展社区建设,才能保证城市社会经济稳定健康的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

社区法治建设论文--社区法治初探 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内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我国社区是广大群众居住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处于社会转型期的社区,成为社会稳定的基础和关键部位,其建设和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日益密切,社区法治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年来我们石景山区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引发如下思考: 一、社区建设呼唤法治,法治是社区健康、有序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是“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规范社会行为需要法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居民的管理,一般是通过单位实现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减少对政府的行政隶属关系和依赖关系,开始走向市场,改变了企业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机关办社会的错位现象,广大职工由“单位人”向“社区人”转变,个人的生活与社会需求将主要通过社区得以满足,社区与城市居民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密切。各种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迅速发展,变成真正的无主管企业,同时,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外来人员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依靠单位、户口等行政管理日益困难,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强制性行为规范,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各类组织、社区管理者、居民及三者之间存在着一系列法律关系,需要法律来明确有关各方的责、权、利关系,依法规范社会行为。 二是维护社区稳定,保障人们权益不受侵犯需要法治。有法律的维系,社区才能稳定。居民是社区的主体,也是社区法治的主体,民稳则社区稳。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法律需求不断增强,居民维护自身权益的呼声日高,据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北京人对法律帮助的需求比例为38.3%,而在职职工、离退人员、辞停人员、下岗职工对社区法律服务的需求率分别为44.3%、30.5%、27.6%、48.9%,我们对八角街道社区搞了两次法律需求抽样调查,被调查对象有居委会干部、行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外来人员等,据统计,有60%的调查对象认为自己需要法律服务,并认为应在居住的小区搞一些集中咨询或专题讲座等。随 。 区法律服务工作,根据居民需求,提供就近便利服务;利用双休日,参加社区“助残日”、“环保日”等义务咨询;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到法制课堂授课等;信息网络,由社区服务信息网络中心法律分中心、法律事务中心电脑数据库、社区分中心电脑、触摸屏组成。它是一放射状网络,甚至可同居民家中电脑联接。 居民若遇到法律问题,可以选择上网查找法律事务中心的服务信息、联系服务单位,或者拨打法律事务中心的电话或社区服务中心(分中心)的电话获取法律帮助,使群众享受到了“足不出户”的服务。另外,也可以就近向法律服务志愿者、调解员咨询,或到社区服务中心的“一门式”服务中法律咨询窗口,免费解答法律咨询;法律事务中心专人值班,接待来访及电话咨询。 三网一体的“社区法律服务网络”,使社区内基本做到了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法律服务人员,哪里就有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去年1-11月,我区法律服务机构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6000人次,其中免费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代书441份,诉讼代理400余件,非诉代理110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420余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仅八角社区法律事务中心6个月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170余件,开展大型义务法律咨询3次,指导非诉调解94件,较好地满足了社区成员的法律需求。 (二)依托载体,规范引导社区成员行为,使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一是以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为载体,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在全区各个街道依托司法所建立起社区法律事务中心,以提高社区成员法律素质为核心,从法制宣传教育切入,在社区内设置法制宣传橱窗、法律信箱、法律书架和法律法规自由索取点,营造社区法治氛围,规范社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建设意义 社区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常见的有各种家庭文化、广场文化、科普宣传、文体比赛等,这些活动从不同角度、层次等方面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同时社区成员在参与社区集体活动的过程中,也加强了彼此精神与情感的交流,社区文化所倡导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深入社区居民心中。 由此可知,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氛围不仅有助于满足居民的精神需求,而且有助于陶冶居民的情操,以及提升居民的精神境界。第二,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凝聚力是社区稳定的粘合剂,是维护社区稳定、和谐、进步的重要因素,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在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每项文化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支持,居民在共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过程中,由陌生到逐渐熟识,彼此之间的理解与认同加强,关怀与帮助增多,也逐渐形成了对大家共同生活的家园——社区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通常,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越强,就越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以及自己作为社区成员的权利与义务,进而越能自觉主动关心社区事务,积极参与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改善社区环境,增强社区的凝聚力,而社区凝聚力的增强对于稳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起到了促进作用,故三者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机制。因此,社区文化有助于增强社区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二、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主体缺位 政府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之中,没有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更谈不上进行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有的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能胜任。于是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没有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导力量,但是社区文化建设真正的主体应该是广大社区居民,只有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才能真正具有本社区特色。然而目前我国社区文化真正的主体——社区居民,往往处在被动状态,除去自发性的、得到政府允许的兴趣团体活动外,对社区文化发展决策和实施的参与度很低。另外,社区文化建设的覆盖存在着明显的缺陷,老年人、儿童以及其他弱势群体一定程度上成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生力军,而真正有能力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实施尽一份力的广大中青年却被忽视。

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范文最新推荐------------------------------------------------------ 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把安全社区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中心工作,以建设安全社区为切入点,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用“大安全”的概念整合资源,强化安全“双基”工作建设,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人员伤害,促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多方携手共建共享幸福平安北滘。 三、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我镇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镇安委会全体成员单位、镇内相关社会组织以及各村(居)委会、各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负责人。 安全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安委办,负责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区市场安全监管局北滘分局常务副局长黄志敏兼任。我镇各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职责,在本辖区、本系统、本领域 1 / 13

内认真组织、实施和参与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各项工作。根据创建工作的需要,将由镇政府在创建成员单位当中适时调配相关业务骨干至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办公室,确保我镇安全社区建设工作任务顺利推进和开展。 四、总体目标 五、实施步骤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镇创建工作将分阶段、分步骤地逐步开展。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8年6月) 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北滘镇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讲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对试点社区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的培训,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认真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我镇各领域的安全状况,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 镇政府确定顺江、北滘两个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并适时召开创建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创建试点好的做法,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我镇安全社区建设的推广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镇政府拟聘请相关专业机构,委托专业机构根据我镇实际情况,推进我镇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其他各单位、部门、各村(居)委会、各村(社区)行政服务站要提前谋划,尽早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制订本辖区、本领域的工作方案,落实创建工作的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切实推

新形势下社区的发展

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摘要:近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署,积极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加强和改进基层社会管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然而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针对此情况我实地考察了我所在的昌吉市团结院社区。 导语: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加强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实践证明,和谐社区建设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的和谐稳定。1当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我国正处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重要时期,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会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做好和谐社区建设工作,对于保障城乡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满足普通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激发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所谓社区,是指由居住在一定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是指在特定的城市区域内,由一定规模的、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职业人群所组成的基层社会。城市社区建设指的是城市基层社会在党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通过调整、强化社区自治组织和其他社区组织,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功能,发展社区事业,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把社区与整个国家的社会生活融为一体,从而通过社区建设促进整个社会进步的持续发展过程。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特征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1马成文.关于和谐社区建设到几点思考[J].决策导刊,2007,(08):3-4

安全社区创建内容

安全社区创建内容 (一)组织机构建设。 组建社区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明确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职责。社区要配备必要的消防用具,组建义务消防队,设置消防水池。 (二)制度建设和档案管理。 1、健全安全监管基本工作制度。 创建单位要建立以下制度,并根据各自安全生产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例会制度。(3)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制度。(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5)事故隐患治理制度。(6)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7)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执行情况检查、报告制度。(8)安全事故报告制度。(9)事故应急管理制度。(10)安全生产值班制度。(11)领导联系安全生产重点单位制度。(12)安全生产奖励制度。 2、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监管基础工作台账及资料。 创建单位要落实人员负责安全生产文书资料与档案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按文书资料与档案的标准化管理要求,做好各类文件资料的收发归档工作;建立完善如下安全生产监管台账。 (1)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2)人员密集场所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台账。(3)道路、农村客运站点安全监管台账。(4)辖区在建项目安全及危房安全监管台账。(5)民爆物品使用台账。(6)危险化学品及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台账。(7)特种设备及农业机械安全监管台账。(8)地质灾害及水利设施安全监管台账。(9)安全生产记录(安全会议记录、安全生产检查记录、隐患排查整治记录、事故报告处理记录)资料。(10)安全监管联系对象分布图。 (三)宣传教育。 1、利用有线电视、广播、网络、宣传栏、板报(墙报)等载体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播放安全生产宣传片、安全生产典型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全民安全意识。 2、组织开展好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 3、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并依法取得相应的安全资格证书。 4、组织开展对辖区居民防火和安全用气、用电等有关安全知识的普及宣传。定期深入中小学校、幼儿园进行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做好辖区客货运输车、自驾车车主和农业机械户主等群体的安全宣传教育,督促他们持证操作,按要求上牌、检验。

如何理解社区和社区建设

社区的含义:“社区”一词源于拉丁语,意思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伙伴的关系。1881年,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Tonnies)首次将社区(Gemeinschaft)一词用于社会学。后来,美国人把滕尼斯的社区一词翻译成Community,意思是公社、团体、社会、共同体等。首先将Community译为汉语“社区”一词的,是三十年代以费孝通为首的一些燕京大学学生。后来,“社区”一词在我国社会学界广为流传和应用,逐步成为社会学的一个专门概念。在政府机关,首先由民政部门使用这一概念,于1986年提出开展社区服务,后又提出开展社区建设,然后又被广泛引用到其他领域。 1989年的《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法律条文中最先运用“社区”一词,规定居委会可以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事业。在使用“社区”一词时,大多数时候是指居委会辖区范围。 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一般是由人口、地域、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四大因素构成。社区就是这四大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人在这四大因素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包括人口的数量与质量、人口的结构、人口的分布与流动状况等。社区人口的数量、质量、组合、构成,直接影响着社区的发展。社区的地域是社区的地理基础,包括社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条件两个方面。人们改造以地域为基础的自然环境的状况,决定着社会进步的程度。社区组织主要指社区内部各种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之间的构成方式及其相互关系。是社区发展的纽带,是人们为了开发地域等自然环境,获取物质财富,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而以垂直式或网络式组成的社会组织结构。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的中心内涵,一般包括风俗习惯、历史传统、民间规约、交际语言、生活方式、社区归属与认同感等等。是社区居民为了生存和发展,长期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斗争创造出来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实践中社区的定义:《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指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目前,我国除上海全市以及北京、青岛、南京的个别地方把社区规模界定在街道层面外,绝大多数地方是把社区规模界定在居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上;农村社区规模,除少数地方界定在自然村落或乡镇外,绝大多数是界定在村民委员会的辖区层面。 社区建设的概念:“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论文

城市社区建设与管理论文

边疆中心城市和谐社区建设初探 【论文摘要】相较于发达地区,作为省会城市,市经济文化建设水平较低,城市建设开展十余年来,和谐社区建设进步明显,各方面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今后要进一步改善社区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大党建和自治共建,改善服务,加强经费保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区;;社区建设 【正文】社区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容和现代城等指导性文件,推进社区建设。居委会数量从城市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市的经济建设水2001年的123个发展到2010年的508个。2011平较低,城市建设发展缓慢。城中村和老旧小区年全市创立文明和谐社区48个,绿色社区11个,占据了主城区的黄金地段,基础设施老化失修,省级绿色社区15个,巾帼示社区(村)139个,平社区公共用房不足。2007年全市330个社区中,安社区515个,法治村(社区)170个。124个社区无办公用房或在危房办公,158个社(一)积极探索社区服务模式,社区自治开始区的公共用房面积不足100平方米.近年来市人口增加迅速,10年间增加65万余人,各区从实际情况出发,坚持人性化、化、2011年市

的常住人口达643万人,流动人口科学化,不断探索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约120万人。大力推进社区建设是城市和社会务体系,建立了特色鲜明的社区服务模式。五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城市现代化区建立了由区便民服务中心、街道服务中心和社建设的重要途径。市于1996年开始城区服务站构成的三级服务网络。在城市社区推市改造。2001年加快改造城市速度。2003年按行“一站式办结”,在农村社区推行上下联动服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模式,综合务。盘龙区实行居委会和工作站议行分段模治理社区环境。2006年开展“三创”活动即创国式。官渡区和西山区推行“两委一会一中心”,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城市。实行“五个一”工程,建立了社区居民事务听证制经过多年努力,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度。在总结各区经验基础上,市全面推行 “ 一站式”窗口服务,90%以上的社区建立了服务 一、多举措加强社区建设,和谐

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的过程。 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到位,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过渡,这对政府是一个考验。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1、社区建设中的“行政化”、“形式化”现象;2、社区建设中的居民归属感问题;3、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工作能力、工 作方法还未完全适应社区建设发展的客观要求。 解决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1、清除体制性障碍;2、做好社区居民归属 感的培育;3、提高社区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我国的社区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管理本着“以人为中心寻求发展”的思路,宗旨在于谋求城市文化和市民素质的提高。文明社区建设在我国正呈燎原之势,它的发展将大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 当前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社区建设是我国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城市社会组织方式的需要。这是一个由政府推动的社会体制的改革,又是政府由权力、责任、利益中心脱离出来, 通过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政府与社区组织共同服务和管理社区(社会)的过程,即由单位体制主导转向社区体制主导的过程。由于长期以来城市街居体制孱弱,民间组织不发达,政府把社会稳定置于首要目标, 因此将权力和责任向街居体制转移并实现服务,保持社会稳定并不是容易的事。社会的急剧变化也使社区建设面临着众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要求有强有力的推动,一方面又要实现政府权力的下放甚至让渡, 这对政府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一、社区建设的历史回顾及其意义 在我国,社区建设这一概念由民政部于1991年5月首次提出。按照民政部负责人的解释,社区建设是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了国外先进经验提出的。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在城市广泛开展社区服务, 但它又难以包含政府希望的城市基层社区组织所要承担的职能。在这种情况下民政部提出社区建设的概念,并力图以此去开拓民政工作。随着我国城市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市的社会问题及服务、管理体制中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