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0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 名著阅读。
现在我在岛上已有了两个“庄园”。
一处是我的小小的城堡或帐篷,四周建起了围墙,后面是一个岩洞,岩洞已扩大成好几个房间,其中有一间最干燥最宽大,里面放满了我用陶土烧制成的大瓦缸……这段文字选自英国作家______写的长篇小说《______》选文中的“我”在岛上搭建房屋、烧制陶器、______等,期间,他还搭救了一个野人,给这个野人取名为“______”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最大的麦穗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
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
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
看看这一株,摇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
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你们已经到头了!”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
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到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我能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沉甸甸的______ 苍老的______ 准确的______不失时机地______ 用心地______ 一再地______(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曲线画出一个拟人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专项练习:课外阅读 参考答案

课外阅读答案:一、1.红白 2.花的数量花的色彩用比照、衬托的方法突出夹竹桃的花期长,默默无闻,坚持不懈地开放。
3.B 解析:①段总体概括夹竹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
③介绍了我家院子里各种各样的花朵。
⑥概括了夹竹桃的特性。
②④⑤是直接描写夹竹桃的。
4.B 解析:③的开头总起句“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④段的结尾总结句“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的开头总起句“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5.×√√√解析:第一句话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这个词语可以看出这句话是运用的拟人手法,而不是夸张。
6. ①花期长久,赞美花的韧性,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②花色奇丽,花影迷离,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梦想;③家乡之花,寄托了赞美与思乡之情;二、1.十八只麻雀、三只乌鸦、两只喜鹊。
2.海阔凭鱼跃 3.√√×解析:因为他知道,鸟儿们对自己将要飞往哪里已经不关心,它们最需要的是水和食物。
而不是因为食物和水带得多。
说明他关心鸟类。
4.人和鸟的命运是一样的,进入罗布泊无人区之后,鸟已成了探险者的同伴,救助它们,就救助了二十三条性命。
探险者举行隆重的放飞仪式。
说明了对生命的尊重。
5. 告诉我们要尊重生命,保护环境,保护动物。
三、<军礼>1.哨兵陈司令员的女儿陈司令员2.〔1〕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2〕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3〕神态描写动作描写3.司令女儿对哨兵蛮横无理的态度。
4.C 解析:因为哨兵和将军的敬礼5.短文讲了司令的女儿〞到门岗处仍骑车前进哨兵拦住“她〞,要“她〞下车,被拒绝了。
司令员向哨兵庄重地行了一个军礼,哨兵回了一个军礼。
赞扬了司令严于律己坚持原那么的高尚品质。
四、1.<徐悲鸿改画价> 2.改变画风创新画法备受冷落苦苦支撑×√×解析:〔1〕这些话是保守派对齐白石的成心贬低。
〔3〕齐白石的作品是<虾趣>,徐悲鸿的是<奔马图>。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阅读理解练习(15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阅读理解练习(15篇)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阅读理解练习(15篇)一、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
发生了一件事儿,人们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jiēji.é)。
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chóngzhòng)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人们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许多事儿。
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
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
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就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不但如此,在文字创造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的方法。
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样,他们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
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
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早年有一个民族送给相邻的民族一封。
这封一共四样工具: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还有五支箭。
这些工具包含着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们能像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像老鼠一样在地底下藏,像青蛙一样在湖面上跳跃吗?如果不能,休想跟我们打仗。
什么时候你们的脚踏上我们的土地,我们就用乱箭来关于你们!”∥如果有一天,我们从邮递员手里收到一个包裹,翻开一看,没有别的,只是死鸟、死老鼠这些工具,我们唯有连(liánnián)声叫怪,猜想是哪一个淘.气的朋友寄来开玩笑的。
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
1.文中带点字应该怎么读?用“\”划去错误的读音。
2.读第二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这本‘书’”在文中指________3.读第四自然段画线的句子,想想这几样工具表达什么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短文已经用“∥”分红了三段,请写出各段的意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脚比路长①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的卡伦。
②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③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④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⑤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阔的大漠吓退返回。
⑦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⑧又过了五天,小王子C()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⑨国王满意地笑了:“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⑩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要乐?”⑪国王一脸郑重道:“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⑫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j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地行进下去,就回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文中A、B、C、D四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写在括号里。
一往无前风尘仆仆陆陆续续美丽而富饶(2)国王让儿子们探路,其用意何在?(3)四个王子的探路过程,你认为有何不同?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前三个儿子是______;小儿子是______;写作手法是______(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吗?(5)“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 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12篇)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理解阅读专项练习(12篇)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冀中的地道战(节选)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
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
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
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
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
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通过快速阅读这段话,我了解了任丘地道的_______和_______,体会到冀中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2.选段中说“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人藏在“洞”里能感受到这些“洞”有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选段中画“”句子的主要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从地道里准备的生活用品可以看出地道里的设施比较齐全。
B.地道的大洞、小洞的用途各不相同,大洞可以住人,小洞只能拴牲口、搁东西、作厕所。
C.在地道中,人们既可以和本村的人联系,也可以和别的村子里的人联系。
二、阅读《桂花雨》(节选),完成练习。
桂花雨(节选)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
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
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阳春三月,沉睡了一冬的银梨树被蒙蒙细雨淋醒。
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五月,正是它摆开绿叶白花衣裳的季节,婆娑(suō)的绿叶衬托着朵朵洁白的梨花,在明媚的阳光照耀下,像一片银色的海洋!中秋时节,银梨树上挂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
它的外形扁圆扁圆的,与苹果的形状相似。
它总爱“三只一群”、“五只一伙”地生长着。
开始,果子的颜色呈淡绿色,后来颜色变黄了。
来过这里的人都会对家乡的银梨赞不绝口。
走进果园,微风阵阵,你还可以闻到一股股清香,当好客的主人把又大又甜的银梨送给你品尝时,你就会知道银梨皮薄、肉脆、水多、味甜,可口极了,银梨确实可与北京鸭梨媲(pì)美。
我爱家乡的银梨。
(1)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内。
______的细雨______的露珠______的绿叶______的海洋(2)把写银梨果特点的词语按要求填在横线上。
①形状:______②颜色:开始呈______,后来______(3)用横线画出一个比喻句。
(4)短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银梨的,表明时间的词语有:阳春三月、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文前的横线上。
(6)从文中选一个你认为用得最好的词语写在下面,并造句。
2. 《颐和园》片段,完成练习。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
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1)颐和园长廊的的特点是______。
(2)为了说明长廊的特点,作者采用了______和______的说明方法。
(3)《颐和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景方式,在本段中能体现这一方法的词语是______和______。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综合练习(含答案)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负——______ 性格——______(2)“愈是寒冷”中“愈”的意思是()(3)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句子的意思是()(4)“气节”在课文中的意思______。
2.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海鸥乔纳森(节选)①早晨,初升的太阳照耀着恬静的海面,荡漾的微波闪着金光。
②离岸一英里的海上,一只渔船随波逐浪地前进,这是吃早饭的信号,近千只海鸥飞来,相互追逐着争食吃。
又一个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③但在远离渔船和海岸的地方,海鸥乔纳森·利文斯顿独自在练习飞行。
在百英尺的上空,他伸下两只带蹼的脚,仰起嘴,使劲儿弯着翅膀。
翅膀一弯,就可以放慢速度。
而现在,他越飞越慢了,慢得几乎听不到耳边的风声,慢得连脚下的大海也仿佛静止不动了。
他眯起眼睛,集中精力,屏住呼吸,使劲儿想再……弯……那么一英寸……然后,他浑身的羽毛直竖,失去平衡,摔了下来。
④要知道,海鸥飞行时决不摇晃。
决不失去平衡,盔空中失去平衡,对海鸥来说是极不光彩的事。
⑤但是乔纳森并不觉得丢脸,他再一次展开双翅,依旧颤抖着使劲弯曲——一点、一点地放慢速度,又一次失去平衡——他不是只平凡的鸟。
⑥大多数海鸥只求学会最简单的飞行本领……如何从岸上飞出去觅食,再飞回来。
对他们来说,重要的不是飞行,而是觅食。
但对这只海鸥来说,重要的不是吃而是飞。
乔纳森喜爱飞行胜于一切。
⑦他发现,像他这样的想法,在同类中是吃不开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专项训练课外阅读(含答案)

部编五上期末复习课外阅读专项训练第一单元一花一鸟总关情一、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夹竹桃——季羡林①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②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
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
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
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
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③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
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
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
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
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
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则在秋风中怒放。
一年三季,花开花落,万紫千红。
④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⑤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
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
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
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
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
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
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综合练习1. 课外阅读。
芦苇地下和田边的草丛,是萤火虫的“发祥地”。
它们一个个从草丛中飞起来,忽明忽暗的一点点白光,好似天上的繁星,一个个在那里移动。
最有趣的是这些白光()乱窜,()也有一些追逐的形迹:有时一个飞在前面,亮了起来,另一个就会向它一直赶去,但前面一个突然隐没了,或者飞到水面上,与水中的星光混杂了,或者飞入芦苇或稻田里,给那些枝叶遮住了,于是追逐者失去了目标,就迟疑地转换方向飞去,有时反给别的萤火虫作为目标了。
这样的追逐往往不止一时,所以水面上,稻田上,一明一暗,一上一下的闪闪的白光与天上的星星同样繁多。
尤其是飞在水面的,映着掀起的银波,那情景是很有趣的。
(1)在文中的()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在文中找出你认为描写萤火虫最有趣的句子。
(3)你认为把萤火虫比作“天上的繁星”恰当吗?为什么?。
(4)短文主要写萤火虫的景象。
2. 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李时珍处处留心向父亲学习,二十二岁开始给人看病,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
他(发现发明)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
他想,病人吃错了药,那多危险啊,于是决定重新编写一部(完整完善)的药物书。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
(发现发明)______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重新编写一部______(完整完善)的药物书(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安全——______ 结束——______(3)旧的药物书有哪些缺点?(4)李时珍为什么决定重新编写一部药物书?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长大了,妈妈变小了月底放假回家,妈在大门口迎我,咧开嘴冲着我笑。
等我放下背包,妈站得直直地跟我比个子。
中午,我炒着菜,妈在一旁烧柴火。
吃完饭,我在洗碗,妈站在一旁看着。
今儿赶集,我说:“妈,赶集去。
”妈说:“不去,太远了,不想走。
”我说:“走,给你买衣服去。
”妈赶紧换下拖鞋出来了。
我给妈买了件小米黄格子衬衣,她一个劲地问我:“好看吗?”我说:“好看。
”回到家,妈说有点累了。
我蹲下来帮妈捶着腿,揉着肩。
看着墙上相册里的那张妈和我一岁时的合影,简直判若两人,现在眼中的妈变得是这么瘦,个子更显得矮了。
大清早,我发现妈已在菜地里浇菜了。
那大扁担挑着的两桶水,怎么看也不和她瘦小的身子相配。
我跑过去,抢了过来,说:“妈,我挑,你浇。
”妈摘了一篮子青椒,笑呵呵地对我说:“看,你最爱吃的。
”早饭过后,妈把被子拿出去晒,踮着脚往绳子上搭。
二叔家捕鱼,妈拉着我叫我一起去看。
我冷不丁发现,她已穿上那件刚买的衬衣。
中午吃饭时,我把鱼皮抢过来对妈说:“妈,现在我喜欢吃鱼皮了,您多吃点肉。
”吃完饭,我该走了。
妈目送我走远,我回头望去,妈显得更加瘦小了。
这时,我的眼泪忍不住蹿了出来,原来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1)找出本文的中心段落。
(2)请你说说对划线部分的理解。
(3)“我长大了,妈妈却变小了。
”你是怎样理解这个“大”和“小”的?4.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和远航》(节选)①然而这次远航也充满了凶险。
在大海上,船队几次遇上险恶的风浪。
狂风呼啸着,海水像脱缰的野马,奔腾咆哮,巨浪疯狂地扑向船队,仿佛要把船只撕裂。
面对如此险境,郑和总是镇定自若,指挥着船队在波峰浪谷中奋勇向前,一次次化险为夷。
船队在归途中还遇到了海盗的袭击。
郑和根据事先得到的消息,命令军士们严阵以待。
当海盗船乘着黑夜,偷偷模摸靠近船队时,郑和的船队迅速将海盗包围起来。
士兵们从大船上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
海盗们无处可逃,只好乖乖地当了俘虏。
②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
最后一次远航,郑和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鬓发全白了。
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
(1)用小标题概括①段文字的意思。
______(2)①段中运用了______和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______。
侧面衬托了郑和的______ 。
(3)郑和的这次远航遇到了“______”和“______”两重凶险,请用“不但……而且……”写下来:______。
(4)从第②段的数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5)你一定十分钦佩郑和这位伟大的航海家,如果你有机会为他的塑像写一段话,你会怎样写呢?5. 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历练后的飞翔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
它的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捉。
但谁能想到那壮丽飞翔后面却蕴含着滴血的悲壮?当一只幼鹰出生后,没享受几天舒服的日子,就要经受母亲近似残酷的训练,在母鹰的帮助下,幼鹰没多久就能独自飞翔,但这只是第一步,因为这种飞翔只比爬行好一点。
幼鹰需要成百上千次的训练,否则,就不能获得母亲口中的食物。
第二步,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
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母鹰深知: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们就不能飞上高远的蓝天,即使能,也难以捕捉到食物进而被饿死。
第三步则充满着残酷和恐怖,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将面临着最后的,也是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的翅膀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它眼中虽然有痛苦的泪水,但同时也在构筑着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有的猎人起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把一些还没来得及被母鹰折断翅膀的幼鹰带回家里喂养。
但后来猎人发现那被喂养长大的雕鹰至多飞到房屋那么高便要落下来。
那两米多长的翅膀已成为累赘。
原来,母鹰“残忍”地折断幼鹰翅膀中的大部分骨骼,是决定幼鹰未来能否在广袤的天空中自由翱翔的关键所在。
雕鹰翅膀骨骼的再生能力很强,只要在被折断后仍能忍着剧痛不停地展翅飞翔,使翅膀不断地充血,不久便能痊愈,而痊愈后翅膀则似神话中的凤凰一样死后重生,将能长得更加强健有力。
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没有谁能帮助雕鹰飞翔,除了它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那就是激情、意志、勇气和希望,但我们的翅膀也同样常会被折断,也同样常会变得疲软无力,如果这样,我们能忍受剧痛拒绝怜悯,永不坠落地飞翔吗?(1)雕鹰为什么被称为“飞行之王”?(2)文中那“壮丽的飞翔”后面蕴含着的“滴血的悲壮”指的是: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3)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各指什么?①如果不这样,雕鹰也就失去了这仅有的一个机会,它也就永远与蓝天无缘。
②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辽阔而美丽的蓝天,也都拥有一双为蓝天作准备的翅膀(4)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的观点。
材料一: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
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给幼虎吃。
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
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声,不让它吃。
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二:曾有这样的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佝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
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6. 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①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甲)有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乙)初夏,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丙)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
②小城的公园更美。
这里栽着许许多多榕树。
一棵棵榕树就像(),树叶密不透风,可以遮太阳,挡风雨。
树下摆着石凳,每逢休息的日子,石凳上总是坐满了人。
③小城的街道也美。
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甚至连一片落叶都没有。
④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1)将下列短语正确地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填序号)A.一顶顶撑开的绿绒大伞B.一片片红云中(2)“开得那么热闹”中“热闹”一词说明了()。
(3)第①②③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画上波浪线。
(4)文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来描写庭院的树的?(填序号)甲句:______ 乙句:______ 丙句:______A.树的香味浓B.树开花热闹C.树的种类多(5)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填序号)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不是最弱小的》(节选)森林里是那么美好。
林中旷地附近长着一丛丛野蔷薇,一朵花刚刚开放,粉红粉红的,芳香扑鼻。
母亲和孩子们坐在草地上聊天,父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看书。
突然雷声大作,先是飘下几滴雨点,接着大雨如注,爸爸赶忙把雨衣给了妈妈,妈妈接过雨衣没有穿,却把它给了萨沙。
萨沙问道:“妈妈,爸爸把雨衣给您,您又把雨衣给了我。
你们干吗这样做呢?”“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妈妈回答说。
“这么说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萨沙反问道。
“要是你谁也保护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吗?”妈妈笑着回答说。
萨沙朝着蔷薇丛走去。
他掀起雨衣,盖在粉红的蔷薇花上。
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萨沙问道。
(1)文中描写雨大的词语______ 、______;请你再写出两个表示雨大的词语:______ 、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3)填空。
①用横线画出大雨前林中的野蔷薇的样子,用波浪线画出大雨中野蔷薇的样子,想象盖上雨衣后的野蔷薇:______。
②妈妈讲的“弱小”是指______ ,她把雨衣给了______:萨沙想到的“弱小”是指______,他把雨衣______,说明______。
(4)文中父母教育孩子所采用的方法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