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南京文言文
中考语文 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

2012年中考课外文言文分类精编【求知好学篇】吕蒙为学吕蒙入吴,王劝其学。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
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ò)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
②玄:深奥。
③政:只,仅仅。
【2012年浙江省宁波市】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为学》1.(1)A (2)B2.D3.C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吕蒙为学》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
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
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
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
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
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
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呵。
”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
江苏2012年高考文言文字词,翻译详解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聪明】,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当时年长而有德行的人】。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凭借】章献太后姻家【联姻的家族或其成员→亲戚。
王蒙正女儿是章献太后的侄媳。
章献皇后,宋真宗赵恒皇后刘氏,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
摄政期间,去佞臣,用名臣,拒绝称制,完成宋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为宋在仁宗时期的繁荣打下基础。
因功绩赫赫,故其谥为四字“章献明肃”,而一般皇后只谥二字。
史书常把她与汉吕后、唐武后并称。
】,怙【依仗。
例:怙恶不悛、失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委屈心意;迁就】礼【以礼相待,礼遇】之,以郡委公【把郡中之事都托付伯父办理】。
公虽以职【因职务(关系)】事【事奉】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说】公可用。
公喻【告诉】郡邸【各郡设在京师的办事处】吏,屏【隐藏】其奏而藏其私书【(让他)压下王蒙正的奏章并把王蒙正写给权要以推荐伯父的私人信件藏起来】。
未几,蒙正败【衰败失势】,士以此多【称赞】公。
以太夫人忧【父母丧事】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县里的官吏害怕担罪】,以疾告【以病死的原因上报】。
府遣吏治【处理,审理】之【这个案子】,阅【经过】数人不能究【审理了几个人也不能查出真相】。
及公往,遂直其冤【就给他伸了冤。
直,伸,伸雪,平反】。
夏人犯边,府当【抵押,据语境译为“赎买”】市民马以益【增加,扩充。
】骑士,尹以(省“之”)诿【委托,交付】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敬畏他而又安于他的治理】。
阆人鲜于【复姓】侁【sh ēn】,少而好学笃行【努力履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把他作为地方向上举荐的人选】,侁以获仕进【因此得以进入仕途。
仕进,进入仕途,做官】。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守法循理的官吏】许【期望】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一起来攻破现代文阅读3

2012年南京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古镜》原题重现: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1.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分析解题:——题外话:首先,既然本选文下已标注出自沈括的《梦溪笔谈》,那么我们有必要对这个做一个大致的拓展,因为不能保证明年或者接下来的考试课外文言文选用该书内的其他章节。
2012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详解-2016江苏卷文言文

2012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详解|2016江苏卷文言文2012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为苏辙的《伯父墓表》。
此文是苏辙为二伯父苏涣(1000—1062)写的一篇墓志铭,属于散文。
从选材上看,最近三年考的都是北宋散文,2010年考的是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考的是苏轼的《陈公弼传》,三年高考,两篇墓志铭,作者都为唐宋八大家,苏家占居其二。
选文主要是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
尽管命题者对其做了大量删减,但篇幅还是显得长了些。
题目设置也很常规,文言实词、文意理解、翻译,都是同学们平时所练习的。
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包孝肃公拯见公,叹曰:“君以一县令能此,贤于言事官远矣!”擢提点利州路刑狱。
以使相判金陵文言文翻译

昔者,金陵之地,乃六朝古都,雄踞江南,江水之畔,山川秀丽,人杰地灵。
自汉末以来,历尽风雨,几经兴衰。
今有使者至,欲观其风貌,乃命相判金陵,以纪其盛。
使者至金陵,先登城楼,极目远眺,见城池巍峨,壮丽非常。
城墙之上,砖石坚牢,敌楼林立,箭楼耸峙。
楼内钟鼓齐鸣,声震四野。
使者叹曰:“此金陵之壮哉!”使者遂命相判金陵,乃命书吏记录其事。
书吏乃挥毫泼墨,细述金陵之盛。
金陵者,古称建业,周遭山川环绕,江水之南,乃钟山之巅,松柏参天,鸟语花香。
东南有秦淮河,水清如镜,鱼跃鸢飞。
西北有长江,波涛汹涌,舟楫穿梭。
此乃金陵之地利也。
金陵之地,人文荟萃,才子佳人,辈出其间。
东晋时,王导、谢安辈,以清谈名世;南朝宋、齐、梁、陈,四朝更替,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争奇斗艳。
其中,梁武帝萧衍,乃一代英主,开创大同之世,被誉为“佛祖再世”。
陈后主陈叔宝,亦才子佳人,擅长词赋,有“后主词,可泣鬼神”之誉。
此乃金陵之人文也。
金陵之景,美不胜收。
城内城外,亭台楼阁,园林水榭,争奇斗艳。
其中,莫愁湖、玄武湖、秦淮河,乃金陵三大名湖。
莫愁湖,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玄武湖,水天一色,鱼跃鸢飞;秦淮河,烟柳画桥,酒旗风影。
此乃金陵之景致也。
金陵之食,亦为世所称道。
糕点、菜肴,无不精美可口。
其中,金陵盐水鸭、鸭血粉丝汤,尤为著名。
盐水鸭,皮脂鲜嫩,肉质细滑;鸭血粉丝汤,汤汁鲜美,粉丝柔韧。
此乃金陵之美食也。
使者观毕,叹曰:“金陵之地,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景致美不胜收,美食可口。
真乃人间仙境,世外桃源也!”使者遂命书吏记录其事,以传之后世。
书吏遵命,遂成此文,以纪金陵之盛。
金陵,古称建业,乃江南名城,六朝古都。
山川秀丽,人文荟萃,景致美不胜收,美食可口。
昔日之金陵,今日之金陵,皆令人向往。
愿金陵之盛,永垂不朽,传之后世。
2012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详解

2012年高考江苏卷文言文详解作者:唐立法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2012年第09期2012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为苏辙的《伯父墓表》。
此文是苏辙为二伯父苏涣(1000—1062)写的一篇墓志铭,属于散文。
从选材上看,最近三年考的都是北宋散文,2010年考的是欧阳修的《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2011年考的是苏轼的《陈公弼传》,三年高考,两篇墓志铭,作者都为唐宋八大家,苏家占居其二。
选文主要是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
尽管命题者对其做了大量删减,但篇幅还是显得长了些。
题目设置也很常规,文言实词、文意理解、翻译,都是同学们平时所练习的。
试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伯父墓表苏辙公讳涣,始字公群,晚字文父。
少颖悟,所与交游,皆一时长老。
天圣元年,始就乡试。
明年登科,为凤翔宝鸡主簿。
未几,移凤州司法。
王蒙正为凤州,以章献太后姻家,怙势骄横。
知公之贤,屈意礼之,以郡委公。
公虽以职事之,而鄙其为人。
蒙正尝荐公于朝,复以书抵要官,论公可用。
公喻郡邸吏,屏其奏而藏其私书。
未几,蒙正败,士以此多公。
以太夫人忧去官。
起为开封士曹。
雍丘民有狱死者,县畏罪,以疾告。
府遣吏治之,阅数人不能究。
及公往,遂直其冤。
夏人犯边,府当市民马以益骑士,尹以诿公,马尽得而民不扰。
通判阆州。
虽为政极宽,而用法必当,吏民畏而安之。
阆人鲜于侁,少而好学笃行,公礼之甚厚,以备乡举,侁以获仕进。
其始为吏,公复以循吏许之,侁仕至谏议大夫,号为名臣。
选知祥符。
乡书手张宗久为奸利,畏公,托疾满百日去,而引其子为代。
公曰:“书手法用三等人,汝等第二,不可。
”宗素事权贵,诉于府。
府为符县,公杖之。
已而中贵人至府,传上旨,以宗为书手,公据法不奉诏。
复一中贵人至曰:“必于法外与之。
”公谓尹李绚曰:“一匹夫能乱法如此,府亦不可为矣,公何不以县不可故争之?”绚愧公言,明日入言之。
上称善,命内侍省推之。
盖宗以赂请于温成之族,不复穷治,杖矫命者,逐之,一府皆震。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

南京市雨花台中学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乙]晋侯之弟扬干乱行曲梁,魏绛①戮其仆②。
晋侯怒,谓羊舌赤③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④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⑤,使佐新军。
(注释)①魏绛:晋国中军司马,主管军法。
②仆:指驾车的人。
③羊舌赤:与后文的士鲂、张老同为晋国大臣。
④公:指晋侯。
⑤礼食:国君在太庙宴请臣子。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共断3处。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介胄之士不拜/予无重寡人之过B.天子为动/臣闻师众以顺为武C.何辱命焉/且焉置土石D.寡人之过也/人恒过然后能改(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南京濮仲谦文言文

南京濮仲谦文言文
1.【问题】南京濮仲谦文言文
【答案】南京濮仲谦文言文整理如下,供大家学习参考。
濮仲谦雕刻(明)张岱
南京濮仲谦,古貌古心,粥粥若无能者,然其技艺之巧,夺天工焉。
其竹器,一帚、一刷,竹寸
耳,勾勒数刀,价以两计。
然其所以自喜者,又必用竹之盘根错节,以不事刀斧为奇,则是经其手略
刮磨之,而遂得重价,真不可解也。
仲谦名噪甚,得其一款,物辄腾贵。
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而仲谦赤贫自如也。
于友人座间见有佳竹、佳犀,辄自为之。
意偶不属,虽势劫之、利啖之,终不可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1、《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7、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8、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9、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2、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3、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