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文文言文阅读模拟卷有答案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新世纪教育网 精品资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新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送东阳马生序班级 姓名 号次一、解释加点的词语。
(52分)1.无从致.书以观( ) 2.弗之..怠( )( ) 3.走.送之( )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6.执经叩.问( ) 7.未尝稍降辞色..( ) 8.援.( )疑质.( )理 9.或.( )遇其叱咄..( ) 10.礼愈至.( ) 11.俟.其欣悦( ) 12.四支.僵劲不能动( ) 13.媵人持汤.( )沃灌..( ) 14.以衾.拥覆( ) 15.同舍生皆被.绮绣( ) 16.腰.白玉之环( ) 17.右备容臭..( )【臭.( )】18.烨然..若神人( ) 19.緼.( )袍敝.( )衣 20.略无慕艳..( )意 二、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6分)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3.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三、课文理解。
(32分,其中6、7两题4分,其它2分)1.作者从 、 、 、 四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2.从全文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是: 、 、 。
(各用四个字概括)3.用原文回答,课文是如何解决“嗜学”和“家贫”这一矛盾的?4.文中写“同舍生”的目的是什么?5.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6.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
这种求学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7.分别写出含有“书”和“勤奋”含义的名言警句各一例。
(1)书: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2)勤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8.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 ②。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

201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三)参考答案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18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2分)1、( D )(3分)2( C )(3分)3、( B )(3分4、( A )(3分)二、阅读课外文言文,完成5-6小题。
(6分5、(3分)( D )6、(3分)( C )参考译文:孙叔敖是楚国的隐士。
宰相虞丘向楚庄王推荐他,让他代替自己。
孙叔敖作了三个月楚相,施行教化,引导百姓,上下和睦同心,风俗十分美好,执政宽缓而有禁必止,官吏不做奸邪的事,盗贼也没有出现。
秋冬两季动员百姓进山采伐林木,春夏两季借助河流涨水运往外地,百姓能够得到自己谋生的门路,都生活得很快乐。
楚庄王认为楚国使用的钱币太轻,下令把小币改铸为大币,百姓感到不方便,都放弃自己的生业。
管理市场的长官向宰相孙叔敖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安定。
”宰相说:“像这样有多久了呢?”市令说:“三个月了。
”宰相说:“不用说了,我现在让市场恢复原状。
”五天后,上朝,孙叔敖向楚庄王说:“前些日子更改币制,认为旧币轻。
如今管理市场的长官来报告说‘市场混乱,百姓不愿意住在那里,秩序很不稳定。
’我请求立即下令恢复以前的钱币。
”庄王答应了,命令下达三天,而后市场恢复得像原来—样。
楚国民风是喜欢乘坐矮车,庄王认为矮车不便于马行,想下命令把车子改高。
宰相说:“政令多次下达,百姓无所适从,不好。
大王一定要改高车子,我请求让乡里人家加高门槛。
乘车的人都是有身份的君子,君子不能够频繁下车过门槛。
”庄王答应了。
过了半年,人们都自动加高了车子。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2分)7.略 8.略9.(1)“烟笼寒水月笼沙”绘成一幅淡雅的水边夜色,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
(2分)(2)(2分)对国事的隐忧10、综合性学习(4分)略四、现代文阅读。
(28分)(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4小题。
(14分)蓝白风情11.(共4分)①南通蓝印花布的历史;②南通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③南通蓝印花布的图案特征及喻意;④南通蓝印花布的保护及发展。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

201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八年级三、(2012年福建南平)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④南阳刘子骧,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①阡陌交通()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无论魏晋()④处处志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文中体现“村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是:①②。
(2分)4.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怎样的理想社会?(2分)答案:1.(4分)①田间小路②妻子及儿女③不要说,(更)不必说④做标记2.(4分)①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分,重点考查“俨然”“属”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②村中人告诉(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2分,重点考查“语”“足”的理解,1分,语言表达1分)3.(2分)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2分)答题要点:环境优美,物产富饶,和平安宁,人们安居乐业,幸福快乐。
(如只答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给1分。
)(答到三点满分,意近即可)《陋室铭》一、(2012年江苏苏州)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3篇(含答案与翻译)

2012年福建各地区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①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②遣争者出,顾州纲纪③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
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
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
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6.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A.负.箧曵履行深山巨谷中 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负势竟上,互相轩邈 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8.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两点启示?(3分)【参考答案】6、(3分)C7、(4分)(1)一同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
(“释”1分;句式“于树荫”1分)(2)例一:(李惠)回头对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并敲打它能够得知它的主人吗?”例二:(李惠)回头对州纲纪说:“用这张羊皮(作为物证),拷打它,能查出它的主人吗?”(“顾”1分;通顺1分)8、(3分)①不贪图不义之财。
②为人要诚实。
③多思考,多观察,用智慧解决问题。
④谎言终究会被揭穿(纸包不住火)。
⑤多积累生活常识和经验。
⑥事实胜于雄辩。
【参考译文】有背着盐和背着柴的两个人,同时放下重担在树荫下休息。
休息一会儿,将要走了,争一张羊皮,都说是自己垫肩的东西。
争执很久都没有结果,于是去报了官。
李惠让他们出去,看着州府的主簿说:“凭借这张羊皮能够查出它的主人吗?”下属官吏都不能回答。
李惠叫人把羊皮放在坐席上面,用棒子敲打,发现有少许盐末,就说:“得到实情了!”然后让争吵的双方进来看,于是背柴的人伏在地上承认了罪过。
(2012福建龙岩)【甲】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2012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附答案)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一、文学常识:《战国策》又叫《国策》,是记载战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整理而成。
分十二策,共33篇二、词语:1、通假字:(无)2、一词多义: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仔细,周详)美:①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漂亮,好看)私:①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偏爱)②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私情)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公共场合。
朝,官府大堂)③能谤讥于市朝..④皆朝于齐(朝见)修: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身高)②乃重修岳阳楼(修建)若:①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及,比得上)②门庭若市(好像)上:①受上赏(上等)②上书谏寡人者(送上,进献)下:①乃下令(颁布,下达)②受下赏(下等)诚: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的确)②帝感其诚(诚意,真心)③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果真,如果)于:①皆以美于徐公(比)②皆朝于齐(到)③臣之客欲有求于臣(对)④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3、词类活用朝服.衣冠(穿戴)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闻.寡人之耳者(让……听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4、古今异义今齐地方千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某一区域、空间或部位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古义:身边的亲信今义:指事物的左边或右边明日徐公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次一天5、其他重点词邹忌讽.齐王纳.谏(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接受)(光艳美丽)而形貌昳丽..窥.镜(照)君美甚.(极,非常)徐公何能及.君也(比得上)旦日(第二天)..不如(认为)自以为..暮寝.而思之(躺而不睡)王之蔽.甚矣(受蒙蔽)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能面刺..之后(满一年)期年..于市朝(议论)能谤讥..而间进(不时,有时候)时时..令初.下(刚)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三、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2012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

2012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2012-5-10一、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1~4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兵.革非不坚利也兵: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__(3)足兵.兵:__ (4)民信.之矣信:__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5~8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012年北京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汇总(答案)

东城答案:12.⑴逃跑。
⑵苦于,痛恨。
(共2分。
共2道小题,每小题1分)13.⑴即使能免除死刑,但因为驻守边疆死去的人本来也有十分之六七。
⑵筑台盟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
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4.答案要点:⑴有大志,敢于抗争命运;⑵果敢;⑶有权谋;⑷对天下形势有清楚的了解。
(共4分。
共4点,每点1分)西城答案:12.①引、提出②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2分。
共2个小题,每小题1分。
13.①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②毫无羡慕的意思。
评分标准:共4分。
每小题2分。
1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评分标准:2分。
朝阳答案:12. B(2分)13.(1)认为……美(2)使……听到(共2分。
每小题1分)14.(1)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2)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共2分。
每小题1分)15.答案:①善进谏②肯纳谏(共2分。
每点1分)海淀答案:12. (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2)同“遍”。
(3)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4)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共2分。
共4小题,每小题0.5分)13.(1)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或: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
(或: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
)(共2分。
共2小题,每小题1分)14.(1)条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过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共4分。
第(1)小题1分;第(2)小题3分〕丰台答案:12.⑴复:还言,分辩。
⑵致书:取得书。
这里是买到书的意思。
(共2分,每空1分)13.⑴翻译:从不曾言辞委婉些,把脸色温和些。
⑵翻译: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共4分,每小题2分)14.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
(共3分,每点1分)昌平答案:12.(1)鄙陋。
2012常州市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语文

常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文化考试语文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试题共三部分,6页,计20题。
总分值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卷有试题卷和答题卡两个部分。
考生须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的一律无效。
考试结束,试卷、答题卡一并上交。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填写在试卷上,并填写答题卡上的考生信息。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一)积累(共11分)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依次分类填在方格内。
(2分)人生的每一阶段,有不同的景观,不同的韵zhì(▲),细细品来,他们与那风味各异的佳茗.(▲)颇有相通之处。
这真是自然的造化了。
人到老年,功名心淡漠了,有了难得的宽容,崇尚返pǔ(▲)归真,对友谊更加珍爱,为人更加坦诚。
几十年的沟沟坎坎不仅写在脸上,而且锻造出他们高标的人格、深邃.(▲)的思想。
老年,很像一zhōng(▲)乌龙茶,兼蓄了绿茶的清、红茶的醇,有“绿叶红镶边”的神韵。
选自《思维与智慧》2.默写。
(6分)(1)白头搔更短,▲。
(2)▲,风正一帆悬。
(3)野芳发而幽香,▲。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5)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画像。
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他的语录中的两个句子:▲▲3.下列名著内容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A.《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的是一位绅士福格因为在改良俱乐部同牌友们打赌,而从法国巴黎出发,用80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
B.《八十天环游地球》途中福格不幸被误当作偷窃英格兰银行的大盗,被苏格兰场通缉、追捕。
随后他和仆人路路通克服了路途中的重重艰难险阻,路经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游历印度、新加坡、中国、日本、美国等地。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描写苏联十月革命后第一代苏维埃青年,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同国内外敌人及各种困难进行顽强斗争的优秀小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鲁仲连辞.让再三(2)以.千金为鲁仲连寿(3)仲连不忍为.也(4)遂.辞平原君而去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分)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所取也。
3.选文中的仲连有哪些品质让人敬佩?(3分)(五)陈章侯蔑视显贵陈章侯性诞僻①,好游于酒。
人所致金钱随手尽。
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
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
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②笔也。
有一龌龊③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
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章侯头裸体④,谩骂不绝。
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
显者拂然,乃自先去.。
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注释】①诞僻:怪僻②搦(nuò)握③龌龊:肮脏,引申为品行卑劣④头裸体:不戴帽子1.解释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4分)(1)周.其乏(2)凡贫士藉.其生(3)诱之.入舟(4)乃自先去.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
(2)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3.简要说说陈章侯是怎样一个人。
(2分)(六)迂公修屋有迂氏者,世称迂公,性吝啬。
篱败不修,瓦裂不葺。
一日,夜半暴雨,屋漏如注。
妻子东藏西匿,仍半身淋漓。
妻且号且诟①,诘曰:“吾适②尔,因汝家富,不意乃受此累。
汝何以为父?何以为夫?”迂公无奈。
旦日,延人治屋。
然自后二月,天晴月朗,不见雨兆。
迂公叹曰:“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注】①诟,责骂。
②适,指女子出嫁。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1)篱败不修.修_____(2)妻子..东藏西匿妻子..(3)汝.何以为父汝(4)妻且号.且诟号_____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旦日,延人治屋(2)适葺治,即不雨,岂不徒耗资财?3.简要概括“迂公修屋”故事的寓意。
(2分)(七)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
为分宁①主簿②。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
不听,乃委③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注释】①分宁:地名。
②主簿:官名。
③委:抛弃,扔弃。
④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有狱.久不决狱(2)一讯.立辨讯(3)部使者荐.之荐(4)囚得.免得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有囚法不当死,王逵欲深治之。
(2)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3.简要分析敦颐“将弃官去”的原因。
(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一)楚有直躬者,其父窃羊而谒①之上②,上执而将诛之。
直躬请代之。
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
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
一父而载取名焉。
”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
【注释】①谒:告发。
②上:君主,这里指荆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上执.而将诛之执(2)直躬请代.之代(3)不亦信.乎信(4)异.哉!直躬之为信也。
异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2)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3.根据故事内容,评价直躬这一人物。
(2分)(二)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大小不一,示其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①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高兴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既而弥.月不雨(2)是.岁之春(3)亭以雨名,志.喜也(4)而吾亭适.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1)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2)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
3.文章写了什么喜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三)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任之而已。
鲁直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注】①雪子:霰,一种不透明的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敲打。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3分)(1)自叹每有欲往.往___________(2)辄.复不遂辄___________(3)任之而已..而已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阻。
3.“亦复有少趣”,“趣”在何处?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回答。
(4分)(四)祖逖北伐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日:“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日:“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俱.:(2)及.渡江及.:(3)晋室之.乱之.:(4)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2)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3.“同寝,中夜闻鸡鸣”中包含了怎样一个成语?这个成语让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五)邴原泣学《初潭集》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凡得.学者(2)吾徒.相教(3)徒.以有先生也(4)童子何.泣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2分)(六)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
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患.记问不若人患:(2)迨.能倍诵乃止迨:(3)迨能倍诵乃.止乃:(4)或.在马上或.: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谈谈你读了本文的启示(2分)(七)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注释]①亭林:即顾炎武。
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4分)(1)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释:(2)呼老兵诣.道边酒垆诣:(3)咨.其风土咨:(4)或.颠坠崖谷或:2.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1)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3.这段文字主要表现了顾炎武的哪些特点?(2分)参考答案:测试一:(一)1.(1)擅长(2)好(3)就(4)放下2.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3.“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二)1.(1)特别喜欢(2)于是,就(3)同“邀”邀请(4)讥笑2.刚下几个棋子,刘仁便占了上风,便沾沾自喜认为一定胜利。
3.有了一点成绩便沾沾自喜、骄傲自大的人。
(三)1.(1)习:学习,研究,熟悉(2)发:打开(3)为:担任(4)明日:第二天 2.(1)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一读就是一天。
(1)赵普的脸色没有丝毫改变,镇定的跪着捡起来退下。
3.①年轻的时候熟读官员官吏制度治理国家方面的书籍,精通选贤任能治理国家。
②深入研读《论语》以其理论来治理国家。
(四)1.推辞;用;做;于是就2.天下的士被人们尊重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能替别人排忧解难而不收取任何报酬。
3.无意名利;功成不居。
(五)1.周济;依靠;指陈章侯;离开2.(1)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
(2)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
3.陈章侯扶贫济困,刚正不阿,蔑视权贵的品格(六)1.⑴整治修理(2)妻子和孩子(3)你(4)大声叫2.(1)第二天,迂公请人整修屋子(2)刚刚将屋子修好,却又不见下雨,这不是白白浪费许多工钱吗?3.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七)1.(1)案件(2)审讯(3)推荐(4)得到、获得、得以 2.(1)有个囚犯按法律不应该死,王逵想要严厉地惩办他。
(关键字:法、深)(2)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于上级,我不做。
3.王逵对囚犯的量刑不公正,还不听取周敦颐的意见。
测试二:(一)1.抓住;代替;诚实;奇怪2.(1)诚实而且孝反遭诛杀,全国还有不应诛杀的人吗?(2)父亲要被处死而我代他受刑,不也是孝顺吗?3.直躬是一个正直无私,诚实无欺,孝顺,聪明机智的人。
(二)1.(1)整(2)这(3)表示(4)恰巧2.(1)接着是整月不下雨,百姓很着急。
(2)吏相互同乐庆贺于衙院,商人相互歌唱于市场。
3.久旱逢甘霖(天降喜雨),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感(三)1.①去,前往②就③罢了2.夜晚下大雪,当时本想登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阻挡。
3.趣在雪夜聆听竹林里传来的清脆的敲击声;趣在坐在昏暗的小屋感受炉火的温暖;趣在悠闲自得地读书。
(四)1.(1)一起(2)等.到.(3)的(4)如果,假如 2.(1)“这并不是不好的声音!”于是就起床舞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