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会飞的蒲公英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

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

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____(yíng)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

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

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

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

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

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

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更真切了。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1).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1).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201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用时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卷的答题卡上。

3.必须用必须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松柏./柏.油攒.射/万头攒.动数见不鲜./寡廉鲜.耻半身不遂./称心遂.愿B.伛偻./佝偻.嚼.舌/咬文嚼.字方兴未艾./期期艾.艾箪食.壶浆/食.古不化C.幽咽./下咽.泥.沙/拘泥.固执应.有尽有/应.运而生大腹便.便/便.宜从事D.关卡./卡.壳量.杯/量.体裁衣家给.人足/补充给.养畜.养牲口/六畜.兴旺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A.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B.心理思想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我国战国时代《内经》一书中,就有了心理因素在人体疾病的发生、诊断和预防中起者重要作用的系统总结。

C.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D.第一次见到王师傅便喜欢上了她,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3.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在方框中写出四个关键词。

(4分)最近几年,农村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一是地膜、农药污染。

农村大量推广地膜技术,废旧地膜不能及时清除,散落田间,导致白色污染。

农民喷施农药后,农药瓶随手乱扔到水沟、机井里,导致水体污染。

二是粮食、蔬果污染。

现在农村白血病、心血管病等各种疑难病症增加,除了与个人饮食、生活习惯有关外,粮食、蔬菜里化肥、农药残留多也是重要原因。

三是养殖污染。

农村养殖户日见其多,一些人把畜禽粪便随便堆放在村口路旁,滋生大量蚊蝇,污染环境。

江苏省启东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最新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 10试题Ⅰ(本卷满分160分,用时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依次填入下面选文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3分)⑴船头破浪高仰,滚白浪花如千军万马在船前▲,港口长堤若一道黑线隐隐浮现浪缘。

⑵骇浪撞击小径边的礁岩,轰隆隆的海震声,淹没了父子奔跑的惊恐脉搏,骤雨狂下,浪沫▲,一切的一切,是台风迅雷不及掩耳的,好似是从岛屿海底倏地拔葱的不发一丁点的警示的感觉.⑶妈妈去世后,爸爸言语更少,近乎沉默,正似从汹涌的巨流河冲进了哑口海(台湾极南端鹅銮鼻灯塔左侧,有小小一泓海湾,名为哑口海),太平洋奔腾的波涛冲进此湾,仿佛▲,发不出怒涛的声音。

A。

灰飞烟灭狂飞八方江河日下B.灰飞烟灭起伏有致销声匿迹C。

崩裂坍塌起伏有致江河日下D.崩裂坍塌狂飞八方销声匿迹的一句(3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A.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文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B。

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

C。

这个县属陕北黄土丘陵区向内蒙古草原的过渡地带,境内煤矿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的风沙草滩区,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短期内难以一时恢复。

D。

2021年9月召开的G20杭州峰会邀请了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出席,G20杭州峰会也成为G20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参与最多、代表性最广泛的一次峰会。

这种寓意的一项(3分) 3。

桃花颜色鲜艳美丽,因此诗人常借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歌中的桃花,不具有...A.一夜清风动扇愁,背时容色入深秋。

桃花眼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唐·韩偓《新秋》)B.暮春三月日重三,春水桃花满禊潭.广乐逶迤天上下,仙丹摇衍镜中酣。

(唐·张说《三月三日定昆池奉和萧令得潭字韵》)C.浅色桃花亚短墙,不因风送也闻香.凝情尽日君知否,还似红儿淡薄妆。

2020-2021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出山蒋子龙党委扩大一上来就卡了壳,这在机电工业局的会议室里不多见,特别是在局长霍大道主持的会上更不多见。

但今天的沉闷似乎不是那种干燥的、令人沮丧的寂静,而是一种大雨前的闷热、雷电前的沉寂。

算算吧,“四人帮”倒台两年了,七八年又过去了六个月,电机厂已经两年零六个月没完成任务了。

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全局都快要被它拖垮了。

必须彻底解决,派硬手去。

派谁?机电局闲着的干部不少,但顶戗的不多。

愿意上来的人不少,愿意下去,特别是愿意到大难杂乱的大户头厂去的人不多。

有一张脸渐渐吸引住霍大道的目光。

这是一张有着矿石般颜色和猎人般粗犷特征的脸:石岸般突出的眉弓,饿虎般深藏的双眼;颧骨略高的双颊,肌厚肉重的阔脸;这一切简直就是力量的化身。

他是机电局电器公司经理乔光朴,一双火力十足的眼睛不看别人,饱满的嘴唇铁闸一般紧闭着,里面坚硬的牙齿却在不断地咬着牙帮骨,左颊上的肌肉鼓起一道道棱子。

霍大道极不易觉察地笑了,他不仅估计到第一炮很快就要炸响,而且对今天会议的结果似乎也有了七分把握。

乔光朴没抬眼皮,用平稳的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口吻说:“别人不说我先说,请局党委考虑,让我到重型电机厂去。

”这低沉的声调在有些委员的心里不啻是爆炸了一颗手榴弹。

徐进亭副局长更是惊诧,说:“光朴,你是真的,还是开玩笑?”是啊,他的请求太出人意料了,因为他现在占的位子太好了。

这是许多老干部梦寐以求而又得不到手的“美缺”。

乔光朴放着轻车熟路不走,明知现在基层的经最不好念,为什么偏要下去呢?乔光朴抬起眼睛,闪电似的扫过全场,最后和霍大道那穿透一切的目光相遇了,倏地这两对目光碰出了心里的火花,一刹那等于交换了千言万语。

乔光朴仍是用缓慢平稳的语气说:“我愿立军令状。

我去后如果电机厂仍不能完成国家计划,我请求撤销我党内外一切职务。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考试 语文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期初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人类历史的发展演进过程中,民间组织的出现要早于官方组织。

从源头上讲,民间组织促进和推动了官方组织产生、发展和不断演化;从实际运行看,官方组织出现之后,便开始组织引导、规范和管理民间组织,它们相互配合、共同构建有秩序的社会环境。

到明清时期,随着疆域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长,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管理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为适应新的形势,官方组织管理体系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民间组织形式屡有创新,呈现出强烈的自我发展态势和明显的地域差异性特征。

民间组织是由基层民众自发形成的非官方组织,到明清时期它们的存在便已无法与官方完全脱离,即便是一些看似与官方毫无关系的民间组织,实质上仍是在官方的允许或默认之下存在。

明清时期没有普遍设立县级以下机构,所以发挥民间组织的管理作用极为重要。

其基层组织可简单划分为官方、半官方和民间三类,半官方和民间组织都具有广义上的民间组织性质,比如里甲、乡约、社学等,都属于半官方性质,因为它们虽然主要是由民间群体来组织运行管理,却被纳入国家体系之中,接受考核、监督和管理。

比如社学,它是半官方性质的民间教育组织,明清时期各地普遍设立。

明初天下既定,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就下令地方政府延师以教民间子弟,倡立社学,但效果不佳。

清朝明确规定社、义学教师可免差役,体现了半官方性质。

各地民间学校的教学水平,主要取决于地方官和地方乡绅的重视程度。

极具血缘性的宗族义庄、地缘性的善堂善会,以及兼具地缘和血缘的会馆、公所等组织的民间属性更为明显,但也没有完全脱离官府而存在,它们同样在国家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之下运行。

这类民间组织的产生动力主要来自强烈的自我需要,以及地方精英的积极推动。

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稳定,传统经济恢复,手工业和商业不断发展,城市繁荣,城乡各类民间组织也应运而生。

商业会馆和商帮就是典型的民间组织。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语文试卷(满分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试卷综析】一、总体评价这份高三语文试卷,试题题量适中,试题形式灵活,侧重基础。

本次高三语文试题总分为160分,其中写作70分,阅读部分现代文,古代诗歌及文言文部分,和高考试卷相同。

本次试卷只考查了课内外背诵部分。

侧重于学生古代汉语的理解、分析、综合运用,如解释文言实词,将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分析,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言语的真实用意,仿写,这些试题的设置强化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

二、具体情况分析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无论是词义辨析题还是综合分析题、文言文翻译题都贴近教材,可以有效引导学生树立对课本和课堂学习高度重视的意识。

2.古典诗词赏析:试题所选诗歌,诗意浅显。

赏析起来难度不是很大。

3.默写:名篇名句默写所考的句子全都选自课内外,难度较大。

4.现代文阅读:题型设计比较合理,接近高考题型。

试题重点考查了学生筛选和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文章主题的总体理解和概括表述能力。

5.作文:本题对于求学的学生来说,较切合生活实际,写成议论文学生比较熟悉。

一、古诗词鉴赏(10分)【题文】K0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知识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关键句含义的能力, 能力层次为D(鉴赏评价)。

【答案和解析】答案:颔联借景抒情,从视觉、听觉和内心感受的角度,描写了峡川从黄昏到静夜的景象,营造了凄清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缠结难解的愁绪,同时响应了标题中的“夜”字。

解析:①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

②联想与想象,由眼前之景到心中之景。

③点明作用。

每点1分,答出五点得满分。

【思路点拨】①解读诗句的内涵。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其内涵,结合诗句的语境概括诗句的内容。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启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满分 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一、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5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①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令方因得减死。

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

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

2020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2020届江苏启东中学高三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我国的“人造太阳”东方超环ESAT目前取得了多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包括加热功率超过10兆瓦,等离子体储能增加到300千焦,等离子体中心电子温度达到1亿度等,这标志着中国的人造太阳已轻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为未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运行和正在进行的中国核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工程和物理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与科学支持,为人类开发利用核聚变产生电能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东方超环(EAST)是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它的科学目标是让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和氚在高温条件下,像太阳一样发生核聚变,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所以也被称为“人造太阳”。

(摘编自帅俊全《中国人造太阳首次实现1亿度运行为核聚变能源奠定基础》,2018年11月13日)材料二: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是目前世界上仅次于国际空间站的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因此受到各国政府与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摘编自杨卫国《中国研制人造太阳20年后见成效》,2010年6月17日)材料三:前不久,中国核工业集团宣布,新一代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预计于2020年投入运行,其等离子体温度有望超过2亿摄氏度。

该实验装置的建成将为人类真正掌握可控核聚变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我们距离“人造太阳”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可控核聚变以氘、氚为原料,不排放有害气体,也几乎没有放射性污染,反应随时可以中止,不会引起爆炸,也不会导致泄漏事故,具有相当高的安全性。

问题在于用什么容器来承载这种温度极高的核聚变。

为此,全世界的科学家前赴后继。

20 世纪60年代,苏联科学家提出托卡马克方案,国际聚变界随之转向于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Ⅰ试题(满分 16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一、古诗词鉴赏(10分)1.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欧阳修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祐四年被贬夷陵经黄溪时所作。

(1)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颔联。

(5分)(2)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5分)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安重诲①安重诲,应州人也。

少事明宗,为人明敏谨恪。

明宗即位,以为左领军卫大将军、枢密使,兼领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位六年,累加侍中兼中书令。

②明宗为人虽宽厚,然其性夷狄,果于杀人。

马牧军使田令方所牧马,瘠而多毙,坐劾当死,重诲谏曰:“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令方因得减死。

明宗遣回鹘侯三驰传至其国。

侯三至醴泉县,县素僻,无驿马,其令刘知章出猎,不时给马,侯三遽以闻。

明宗大怒,械知章至京师,将杀之,重诲从容为言,知章乃得不死。

③董璋等反,遣石敬瑭讨之,而川路险阻,粮运甚艰,每费一石,而致一斗。

自关以西,民苦输送,往往亡聚山林为盗贼。

明宗谓重诲曰:“事势如此,吾当自行。

”重诲曰:“此臣之责也。

”乃请行。

关西之人闻重诲来,皆已恐动,而重诲日驰数百里,远近惊骇。

督趣.粮运,日夜不绝,毙踣道路者,不可胜数。

重诲过凤翔,节度使朱弘昭延之寝室。

重诲酒酣,为弘昭言:“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因感叹泣下。

重诲去,弘昭驰骑上言:“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恐其生事。

”重诲行至三泉,被召还。

过凤翔,弘昭拒而不纳,重诲惧,驰趋京师。

未至,拜河中节度使。

④重诲已罢,希旨者争求其过。

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常与重诲阴伺宫中动息,事发弃市。

重诲益惧,因上章告老。

以太子太师致仕;而以李从璋为河中节度使,遣药彦稠率兵如河中虞变。

明宗又遣翟光业至河中,视重诲去就,戒曰:“有异志,则与从璋图之。

”又遣宦者使于重诲。

使者见重诲,曰:“人言公有异志,朝廷遣药彦稠率师至矣!”重诲曰:“吾死未塞责,遽劳朝廷兴师,以重明主之忧。

”光业至,从璋率兵围重诲第,入拜于庭。

重诲降而答拜,从璋以楇击其首,重诲妻走抱之而呼曰:“令公死未晚,何遽如此!”又击其首,夫妻皆死,流血盈庭。

从璋检责其家赀,不及数千缗而已。

(节选自《新五代史·卷二十四·唐臣传第十二》,有删改)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⑴督趣.粮运,日夜不绝▲⑵重诲怨望.,不可令至行营▲⑶宦者安希伦,坐.与重诲交私▲3.安重诲获罪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3分)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⑴使天下闻以马故,杀一军使,是谓贵畜而贱人。

(3分)⑵昨被谗构,几不自全,赖人主明圣,得保家族。

(4分)⑶以太子太师致仕(2分)三、名句名篇默写(15分)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防民之口,▲。

(《国语·周语上》)(2)▲,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3)▲,衣食足而知荣辱。

(司马迁《货殖列传》)(4)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6)仰不愧于天,▲。

(《孟子•尽心上》)(7)▲,行必果。

(《论语·子路》)(8)文章合为时而著,▲。

(白居易《与元九书》)(9)▲,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10)▲,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山园小梅》)(11)众口铄金,▲。

(《史记·张仪列传》)(12)一失足成千古恨,▲。

(魏子安《花月痕》)(13)▲,厚积而薄发。

(苏轼《杂说》)(14)战战兢兢,▲,▲,(《诗经·小雅·小旻》)四、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一(25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6~10题。

灯笼草:大地上的静物杜怀超①在梦里,我常见到灯笼草。

②这些在乡野上一直默不作声的植物,在我看来,就是油画上色彩柔和的静物,你看她一眼、两眼甚至无数眼,她依旧呆在那儿,无风无月无故事,超然于天地间。

如今,她越过都市芜杂与欲望的目光,坍塌了我内心的城堡,召唤我回到故土,回归自然,来到她的身边。

③我偏爱灯笼草这个民间的叫法,这似乎充满着血缘的亲近。

我和她一样,都是来自底层的大地。

曾经与灯笼草一样,匍匐着,从低处生长,向着高处攀登,一心以为高处是灿烂的神奇世界。

所以,灯笼草在无人处发芽时,我们也开始长大;她长叶,我们也长叶;她开花,我们离开了老家。

半米来高的灯笼草,一直就以这样的海拔在生长,由青转黄,由黄到红,直到大雪压境,她才化作乡村门楣上的红灯笼,继续照彻乡间的夜。

而我们早已远离村庄,远离大地,以为从此抵达高处了。

④村里的老人常看着我们这些外出漂泊追逐的年轻人叹息,人再高也高不过三寸之草。

⑤此刻,我应了当初老人们的预言,和着那拐杖敲击地面的鼓点,回到灯笼草的身边。

当我俯身低处时,才真正看清了高处,才悟透老人的叹息。

灯笼草是属于乡村的,烙印着草根的血液,与城市无缘,她迈着千年不变的步伐,踩着时间的节拍,一步步挪过殷商,挪过春秋,挪过唐宋元明清……而我与灯笼草是有着血缘关系的。

不信,你看这血脉,至今还是红色的呢。

所以,人,不管你走多远,也终有一天会回到草的身边。

⑥走近植物,成为植物中的一棵,是我生命的幻想与渴望。

哪怕就是这些贴着地面匍匐生长的草,最卑贱的草,最低处的草!比如这灯笼草,她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活着,不在意生存的环境,不在意花朵的硕大与微小,不追求果实的甜美与赞誉。

她活得单纯,甚至是清心寡欲。

⑦回到故土,回到自然的怀中,这已经是越来越多人内心的渴望。

我们人与草,是有生命的基础的。

如果扒开我们臃肿的皮囊,一定会有一丝自然的气息。

这也是我们这么多年执着回到乡下的理由。

在乡间,和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聊天,终会有拨云见日之感。

山水隐去,只剩下真淳。

⑧在田埂边,遇见一位老人,他安然地地倚着树干,抽着旱烟,把玩着一株灯笼草,喃喃自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

⑨见到客人,老人更是絮絮叨叨。

曾经大地上到处是草。

吃草,成了当时生活的主旋律。

马龄菜、荠菜、灰菜等,曾都在铁锅与柴火的炙烤下走上青黄不接时代的餐桌。

可如今呢,生活倒是富足了,但只有自己种的青货,接地气,接人气,吃上去神仙般爽心。

的确,大棚颠倒了季节,反季节搞乱了蔬菜,在金钱的诱惑前,什么膨大剂、增长剂、杀虫剂、苏丹红、六六粉等一股脑地走进植物的生长中,人类在杀戮尽动物之后,又把手伸向这碧绿的植物丛了。

⑩在村里转转。

我越发觉得老人的话富有深意。

庄稼坍塌,河流消失,树木隐藏,村庄老去。

空荡荡的村子,空荡荡的旷野,空荡荡的日子。

就连那些鸡鸭们也早已不见了踪影,而虫子们的叫声则如海啸般扑来。

放眼四围,各种莫名的草正涌过来,是绿色的海洋,是碧绿的潮水,当然,这群野草丛中闪现着灯笼草的身影。

⑾灯笼草,带着民间的图腾,在大地上生长着。

我为这个名字叫好!当她再次覆盖大地的时候,也是生命回归自然的时分。

我们就以草的方式,在四季的轮回中活出生命的亮光来。

(选自2014《青年文学》,有删改)6.根据全文内容,概括灯笼草的特点。

(5分)7.文章①②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4分)8.根据文章内容,理解第⑧段中“人噢,又到了吃草的时代了”一句的含意。

(4分)9.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作简要赏析。

(6分)10.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在“灯笼草”中寄托的丰富情感。

(6分)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二(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日历冯骥才①我喜欢用日历。

②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面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③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一个个“明天”,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

当然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又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④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黯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

就像从地上拾起的落叶。

它们是我生命的落叶!⑤别忘了,我们的每一天都曾经生活在这一页一页的日历上。

由此,我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它原是我们生命忠实的记录。

从“隐形写作”的含义上说,日历是一本日记。

它无形地记载我每一天遭遇的、面临的、经受的,以及我本人的应对与所作所为,还有改变我的和被我改变的。

⑥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复的——重复的工作与人际,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所以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

过后想起来,好似空洞无物。

于是,我们就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所有的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案”。

记忆很像艺术家,潜在心中,专事刻画我们自己的独特性。

记忆依靠载体。

一个城市的记忆留在它的历史的街区与建筑上,一个人的记忆在他的相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历上。

⑦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心、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把这一天深深镶嵌进记忆里。

我们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吗?⑧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几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历。

我总把这最后几页保存下来。

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

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净光。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于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11.“有时看起来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表述。

(4分)12.简要分析文章第⑥节的思路。

(6分)13. 文章以“日历”为题,后半部门为什么着重写“记忆”?请根据文章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