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农业资本问题比较研究

合集下载

俄罗斯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俄罗斯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

俄罗斯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作者:杨沙沙来源:《智富时代》2018年第05期【摘要】俄罗斯联邦自1991年起脱离苏联成为独立国家后,选择了走资本主义道路,开始全盘的西方化改革。

它采用激进的休克式改革疗法对存量经济进行改革,进入了高收入水平国家行列。

尽管俄罗斯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不应忽视的是俄罗斯国民人均收入的下滑、各类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其越来越趋向于能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冲击下经济严重的下滑甚至倒退。

本文将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借此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俄罗斯;资本主义;休克疗法;私有化一、俄罗斯经济发展现状(一)俄罗斯国民收入状况根据俄官方统计资料,1991年俄国民生产总值为5094亿美元,而到1999年已经仅剩1960亿美元,而同一时期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则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很高。

中国这一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从 3795 亿美元增加到 10833 亿美元。

从中俄人均 GDP 比较中也可以看出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初期经济糟糕的程度,1991 年俄罗斯刚刚成立时,俄人均 GDP 就已经达到 3400 多美元,而此时的中国,人均 GDP 还不到俄罗斯的十分之一,仅仅只有区区 330 美元。

此后,中国人均国民收入持续增加,而相反,俄罗斯人均GDP 却出现连续数年的下滑。

俄罗斯经济虽然在2004年起实现了恢复,但自我维持能力还是很低,这一点从其 2009 年经济危机中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二)俄罗斯经济结构分析对于俄罗斯来讲,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的比例一直以来存在着严重的失衡。

首先,前苏联时期,政府一直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长期以来苏联的农业都处于落后状态。

俄罗斯独立以后,农业生产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反而遭到极大的破坏。

苏俄粮食产量最高的年份是 1978 年,年粮食总产量为 12740 万吨,1990-1998 年俄罗斯粮食产量下降了59%,1995 年俄罗斯粮食总产量降到 8120 万吨[1],是俄罗斯 13 年来的最低水平。

俄中土地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俄中土地法律制度比较研究

俄中土地法律制度比较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土地法律制度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探讨两国在土地法律制度设计、实施及其影响方面的异同。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俄罗斯和中国在土地资源的利用、管理和保护上均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对两国土地法律制度的比较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土地法律制度的理解,也能为两国在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发展和土地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将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土地法律制度进行概述,包括土地所有权制度、土地使用权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土地征收与补偿制度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两国土地法律制度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其在制度设计、实施效果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和原因。

本文还将对两国土地法律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探讨未来两国土地法律制度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两国在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市场发展和土地权益保护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两国土地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也希望能够为国际社会在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法律制度设计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全球土地资源管理和土地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发展。

二、俄罗斯土地法律制度概述俄罗斯的土地法律制度是在其历史演变中逐步形成的,它深受苏联时期土地公有制的影响,同时也随着国家的政治和经济转型而不断调整和完善。

俄罗斯的宪法规定了土地的所有制形式和使用权制度,为土地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框架。

在俄罗斯,土地主要分为国家所有和私人所有两种形式。

国家所有的土地占据了主导地位,主要用于公共目的和农业生产。

私人所有的土地则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个人住宅用地方面。

这种土地所有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俄罗斯的社会主义传统。

在土地使用权方面,俄罗斯实行的是土地使用权制度。

这意味着土地的所有者并不直接经营土地,而是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他人,由他们进行实际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

历史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农业资本主义

历史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农业资本主义

历史中国的社会形态是农业资本主义——从欧洲的原工业化进程与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说起西方学者的“原工业”或“原始工业”(proto-industry)的概念,基本上等同于中国学者的乡村手工业、农村家庭副业。

“原工业化理论告诉人们,欧洲工业化启动以前,城市手工业已走向衰落,重心向农村转移,形成了许多原工业化的中心地区”(杨豫著《欧洲原工业化的起源与转型》P9,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大多数原始工业化论者都认为,原始工业化产生的原因在于人口压力,历史现象表明,“高水帄的工业化出现在人口密度最大、土地分散的地区”(转引自彭南生著《半工业化——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P83,中华书局,2007年6月第一版)。

目前的研究认为,原工业化与工厂制工业化之间存在着连续性,“即它既是工业化的先决条件,又是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杨豫,P262),但是,原工业化并不必然导致工业革命的发生,“有些原工业化地区由于不能成功地向工业化转变,而重新回到以农业为主的经济中去”,这种现象叫“原工业化的解体”。

不过,“原工业化的解体和原工业化向工业化过渡的失败是两种不同的现象。

在一般情况下,原工业化的解体发生在向工业化过渡之前,它有两种前景,有的地区在原工业化解体后向工业化过渡成功了,但也有的地区过渡失败了。

但是,也有这样的情况,某些原工业化地区向工业化成功地过渡了,但原工业化并没有解体,而是演变成了工业生产的补充”(杨豫,P230),如:“即便是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的早期工业化时代,城乡手工业不仅存在,而且与机器工业在若干工序上形成互补”(彭南生,P97)。

以西方的“原工业化”概念来看中国的情形,则可以说,在中国,同样的“原工业化”过程,保守估计于明中期已然发生,我相信中国“原工业化”地区的分布数量及其经济规模绝不亚于同期的欧洲诸国,但是我们也已经看到,中国的“原工业化”过程并未导致工业革命,这就是著名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

专题七 中俄(前苏联)关系

专题七   中俄(前苏联)关系

专题七 中俄(前苏联)关系一、1917—1991年苏俄(苏联)历史大事年表二、俄国(苏联)对中国的侵略(1)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到19世纪80年代为止,俄国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通过1858年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俄国是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支持阿古柏入侵新疆。

还出兵侵占伊犁。

1881年中国收回伊犁。

(3)1945的雅尔塔会议期间,苏联提出支持外蒙古独立,租用中国旅顺军港为军事基地等条件,严重侵害中国主权。

三、中俄发展资本主义的探索(1)1861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近代史上的转折点。

(2)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始掀起洋务运动,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四、中俄(苏)社会主义道路的比较☆六、中苏经济建设中国:土地改革1950-1953、一五计划1953-1957、三大改造1953-1956(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司合营和赎买政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改革开放1978(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企改革以及对外开放政策)。

苏联:战时共产主义1918-1921、新经济政策1921-1929、五年计划1928-1933,1933-1937、工业化1928、农业集体化1929、过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0年代斯大林模式形成)。

结果: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依据中国国情,找到了一个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由于无法克服僵化的斯大林模式,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启示:(1)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

(2)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3)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等。

[专题训练]★☆1:问题探究:中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都曾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过卓越贡献。

下面是有关两国历史的图文资料。

中俄金融改革比较

中俄金融改革比较

中俄金融改革比较杨忠海【内容提要】中国和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两个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国家,是“金砖”四国中两个重要的国家,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中两国的金融改革就是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和俄罗斯的金融改革都是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进行的,两国的金融改革在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式、银行体制改革的历程和成就、证券市场改革的历程和依据、中央银行的改革及独立性等方面均呈现出各自的国情要求,各具特色,值得我们认真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金融改革金融监管【作者简介】杨忠海,1962年生,黑龙江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哈尔滨 150080)经济转轨的核心是私有化和后私有化阶段的各种关键体制的建立与发展,而这些关键体制的重中之重则是金融体制。

鉴于银行体制、证券市场和中央银行在金融体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的稳定与否对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所以将它们视为金融改革的三驾马车。

一中俄金融改革指导思想和方式的比较中俄两国在20世纪后期踏上了经济、金融转轨之路。

在转轨中,两国所采用的理论和指导思想不同,所采取的经济、金融转轨方式也截然相反。

在重建经济、金融体制时,中国采取了渐进式的转轨方式,而俄罗斯则采取了激进式的转轨方式。

所谓渐进式的转轨方式,是指在暂时不破坏旧体制的前提下,从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调整开始,通过培植新体制因素来逐渐实现体制的转变,从而让市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驱动作用,最终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该方式认为经济转轨过程应当是稳健的、逐步的和分阶段的,其最大好处是有助于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成本,使人们逐渐承担改革的社会代价;同时认为经济转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刻意追求速度。

所谓激进式的转轨方式,是指经济转轨采取“休克疗法”,即经济体制从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激进方式。

它更注重经济转轨的终极目标,主张在短期内快速、彻底地摧毁计划经济体制的各项制度安排,迅速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制度框架,从而实现由计划到市场的一步跨越。

中国对俄投资合作现状:规模、构成、投资行业与合作方式分析.docx

中国对俄投资合作现状:规模、构成、投资行业与合作方式分析.docx

中国对俄投资合作现状:规模、构成、投资行业与合作方式分析中国对俄投资合作现状:规模、构成、投资行业与合作方式分析2011-5-22 9:41:23中俄资讯网经济与管理2011 年第 5 期作者高欣·近年来,中俄经贸关系总体发展顺利,即使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的大方向仍不会改变。

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快速增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与双边贸易额相比规模不大,仍处在起步阶段。

2009年 6 月 17 日,俄罗斯与中国两国元首批准了《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将大力促进中俄相互投资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点。

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动向,从而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

·一、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 (一)中国对俄直接投资规模的变化分析·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截至2009 年末,中国企业累计对俄罗斯直接投资22.2 亿美元。

从1992 年以来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进程来看(如图 1 所示),起伏较大。

·俄罗斯联邦独立以来,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流量1992—1995 年一直呈大幅下降趋势。

尤其是1995 年,中国批准的对俄投资企业仅为 1 家,中方投资额仅为 5 万美元,跌至历史最低点。

从1996 年中俄两国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开始螺旋上升,虽然跌宕起伏,但呈缓慢回升态势。

1997年俄罗斯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当年中国批准对俄投资企业7家,中方投资额 119.2 万美元,较1996 年上升了 1 390%。

但 1997 年下半年开始的俄罗斯金融危机使得经济增长势头很快消失, 1998 年和 1999 年中国对俄投资分别为250 万美元和 380 万美元,增势放缓,投资规模仍然很小。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在、问题与对策分析

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在、问题与对策分析自1996 年中俄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以来,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共同努力下,中俄两国间经济合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一直发展迟缓,且有下降趋势。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产业结构、地域分布和投资方式的分析,深入剖析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存在的实质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发展。

一、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一)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分析自从1992 年两国关系实现从中苏关系向中俄关系的平稳过渡以来,俄罗斯开始了对华直接投资进程。

如图1 所示,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从总体上看,起伏较大,进展缓慢。

1992 年底中俄实现两国关系的平稳过渡,1993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达到4194万美元,但之后的几年里投资额开始逐年下降,一直在低处徘徊。

直到1998 年中俄建立面向21 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才开始缓慢增长。

2004 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的签订,将俄罗斯对华投资推向了高潮,投资额达到了12638万美元。

但此后直至2009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又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

2009 年,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额3177 万美元,仍不及1993-1994 年期间的投资额。

可见,近几年俄罗斯对华投资逐年下降的状况,与持续升温的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相比极不协调。

可是,虽然投资额在下降,但下降幅度已经有所趋缓。

随着2010 年国际市场能源价格的大幅上升,使得依靠能源出口带动的俄罗斯经济逐渐回暖,俄罗斯一些实力雄厚的企业也开始将目光瞄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

根据《中国统计月报》统计,2010 年,俄罗斯对华实际投资额为3497 万美元,同比增长9.2%,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还将会有所回升。

(二)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分析根据我国新修订的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以及新制定的《三次产业划分规定》,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如图2 所示,投资第一产业的比重过小,仅有4 家企业,约占总数的1%,主要投向农业和渔业;投资第二产业的比重过大,有377 家企业,约占总数的71%,主要投向制造业和建筑业;投资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共151家企业,约占总数的28%,主要投向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全球化,俄罗斯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复苏,俄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全面好转。

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国的边贸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和企业的重视,近几年来,两国贸易往来蓬勃展开,发展迅速。

然而两国边境贸易仍然不成熟,规模仍然有限,面临的许多的困扰,严重阻碍了中俄边境贸易巨大潜力的发挥,要进一步推动中俄边境贸易和整个中俄贸易的升级,就要排除这些困扰,改变传统贸易思维、不合理的体制和政策。

中俄边贸是典型的中俄贸易,其特点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中俄贸易的特点。

因此,本文从宏观的角度,结合中俄贸易的特点来探讨中俄边境贸易的发展问题及对策。

首先本文通过大量数据简要介绍了中俄边贸发展的背景和现状,分析了贸易潜力。

在第二部结合中俄边贸和总体贸易的特点提出了若干突出的问题并列举了其原因。

在第三部分针对其中凸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俄贸易边境贸易战略升级Abstract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s economy,the increasingly further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recovery of Russia,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vironments are being improved comprehensively. As an important role of China-Russia trade, the border trade between the two states is draw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of both sides. Over the past years, China-Russia trade has been developing at a high speed. However,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still immature in a relative small scale. Many obstacles encountered are preventing the border trade from furth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China-Russia trade and its border trade, we have to get rid of these obstacles and change our mentality about traditional trade, and improve inappropriat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bilateral border trade is kind of a typical China-Russia trade. To a great degree, the traits of the former one represent that of the latter one. So this article discusses about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s of this border trade and solutions for th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view point after we learn about its features. In the first par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recent situation in short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data, and then analyzes the trade potential. In the second part, the paper comes up with some serious problems while shedding light on the traits of the border trade and the whole China-Russia trade, then listes reasons for them. Finally, the paper offers some opinions for those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Key Words】China-Russia trade;Border trade;Strategic promotion目录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 (4)1.1中俄边贸背景 (4)1.2中俄边贸现状 (4)1.3中俄边贸的特点 (7)2中俄边贸问题及原因分析 (8)2.1边贸中显现的问题 (8)2.2原因分析 (9)3中俄边贸问题相关对策 (12)3.1注意研究两国政治经济状态及变化 (12)3.2建立完善和丰富信息平台及数据库,及时沟通获取市场信息 (12)3.3应加强与俄相关部门协调,提高政府职能部门工作效能 (13)3.4完善相关边贸法律政策,健全边贸监督管理机制 (13)3.5与国际接轨,建立银行结算、仲裁、和出口信保机制 (13)3.6鼓励民间商会协会的合法发展和发挥作用 (14)3.7继续更大规模地开展更高层次的多元化结构的边贸 (14)3.8扩大在对方的宣传广告 (14)3.9充分挖掘边贸区自身经济潜力同时争取其他国家的开发合作 (15)参考文献 (16)致谢 (17)中俄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1中俄边境贸易背景、现状与特点1.1中俄边贸背景1982年,以中国和原苏联两国外贸部正式换文为起点,我国北方边境省区先后恢复了与原苏联远东地区的边境贸易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