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政区大典)最新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汕尾.凤山篇一、政区概况凤山街道位于东经 14度54分至 116度13分24",北纬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地处汕尾市区东南部,东面濒临品清湖,西面与汕尾大道连接,南面与新港街道毗邻,北面为市汽车总站和芦列坑村。

街道总面积为21.09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设于市区四马路口。

凤山街道成立于1989年2月,辖原汕尾镇的第一至第五居委(社区)及盐町头、奎山、香洲、新林、卫东、革新等6个管理区(行政村)。

1993年7月增设凤苑居委。

1995年2月芦列坑管理区从香洲街道析出划归凤山街道管辖。

1997年4月增设滨海居委。

1999年3月30日盐町头、奎山、香洲、新林管理区改为居委会;同年卫东和革新管理区合并设为卫东渔业村,2002年11月改为小岛渔业村。

同时,第一至第五居委依次更名为联兴、文亭、凤照、安美和凤翔社区。

至2011年,街道辖11个社区(含119个居民小组),2个行政村(含18个自然村)。

2011年,全街道总户籍人口79991人,其中男41220人,女38771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963人,渔业人口2598人,非农业人口74430人。

户籍人口密度3650人/平方公里。

居民中汉族人口占98.07%,有少数民族86人。

当年人口出生率9.86‰,自然生长率5.07‰,计生率94.5%。

二、自然条件凤山街道辖区主要以平地为主,气候温暖,年平均气温为21—33℃,平均最高气温26℃,平均最低气瘟19℃左右,水稻安全生长期260天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400mm。

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气候温和宜人,四季适合旅游、人示景观和自然景观甚多,集三山一湖三大全,品清湖风景秀丽,素有“广东第一盐水湖”之称,吸引着众多海内外旅游者。

盛产海虾、海等海产品。

三、经济概况1989年3月,凤山街道以原汕尾镇为基础建立起来,商贸比较活跃,其产业结构以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街道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加强内联外引的工作,高速估化产业结构,在稳定和提高第一、二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

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咸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5.03•【字号】咸政办发[2012]56号•【施行日期】2012.05.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咸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咸政办发〔2012〕5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派出机构、直属事业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二○一二年五月三日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委会的统一部署,结合实际,特制定咸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实施方案。

一、编纂《政区大典·陕西卷》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全面、系统展示全国近45000个乡级以上政区综合情况的巨型百科全书,是一部由官方修订出版的具有总库性质的国情咨文参考文献。

《政区大典·陕西卷》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内外各界人士全方位、多视角地了解陕西省情、市情、县情和乡情,推动地区间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对于促进城乡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对于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和实施各项方针政策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加强政区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巨大的社会效益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组织机构为保证全市《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工作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了咸阳市《政区大典·陕西卷》编纂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市政府副市长严维佳同志担任编委会主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康秉陆、市民政局局长张万春,市政府办、民政局、方志办、财政局、统计局、农业局、水利局、工信委、住建局、城建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卫生局、环保局、国土资源局、人社局、商务局、科技局、文物旅游局、气象局等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阳山县小江镇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阳山县小江镇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阳山.小江镇篇一、政区概况小江镇位于阳山县西北部,距县城18公里,小北江和省道114线贯穿境内,县道鸡小线直通岭背与323国道相连,水陆交通方便。

小江,明代以连江为界,河东属通儒乡,河西属尝发乡。

清乾隆年,为典史属。

民国3年(1914年),始建小江区。

民国17年(1928年),改称为小江乡,属二区。

1950年,小江乡属一区。

1951年7月,小江乡属二区。

1952年从岭背区(二区)分设小江区,1953年成立区党委。

1957年12月改称为小江乡。

1958年10月,成立小江人民公社,1958年底并入阳山人民公社。

1959年10月恢复小江人民公社。

1968年3月,成立小江公社改革委员会,1980年11月,撤销小江人民公社改革委员会成立小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3年11月,撤销小江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小江区公所。

生产大队改为乡建制。

1987年1月,撤销小江区公所,建立小江镇人民政府。

1999年上半年理顺各村基层体制,管理区改为村委会。

2003年6月,撤销石螺镇政府,并入小江镇管辖,设有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

2011年末小江镇辖小江、沙寮、双山、船洞、下坪、罗汉、塘冲、石螺、黄牛滩、坦塘、塘楼、水槽、珠光13个村委会,249个村民小组;辖小江居委会1个(3个居民村小组)。

内设机构有:党政办、人大办、农业办、社会事务办、劳动保障所、计生办、计生服务所、经济发展办、派出所、团委、妇联、武装部、国土所、财政所、市政所。

小江镇辖区面积2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186.4亩,林地面积15600公顷,总人口40508人,常住人口38456人,绝大部分为汉族。

二、自然条件小江镇是粤北典型的石灰岩山区乡镇。

全镇最高海拔898米,最低海拔不到50米,地势四面高,中间低,属热带山地气候,冬凉夏热,年品均气温在20℃左右,年降雨量1800毫米,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小北江贯穿境内,盛产水稻、玉米、花生、大豆、蔬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嘉鱼县高铁岭镇篇一、政区概况高铁镇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嘉鱼县西南部,东邻官桥镇,南接赤壁市,西濒长江与陆溪镇相依,北连鱼岳镇。

镇政府所在地高铁岭,古为自然小集镇,因明末一著名高群铁匠开铁铺于岭上而得名。

镇城东晋太原三年(378),隶属沙阳县,分属怀仁乡的西安、钦教、石塘里和丰义乡的怀仁、界石里。

元至元十六年(1279)隶属嘉鱼县。

明洪武十四年(1381),属嘉鱼县八都的西安、钦教里,九都石塘里和十教怀仁、界石里。

明永乐元年(1403),属嘉鱼县八都西安里、九都石塘里、十都怀仁里。

清康熙四年(1665),属嘉鱼县西安、石塘、又怀仁里。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属嘉鱼县第五、第四自治区。

民国元年(1912),属嘉鱼县第五、第四区;民国15年(1926),属嘉鱼县二区的石塘、临江乡和四区的龟湖、鹤皋乡;民国24年(1935),属嘉鱼县一区的临江、兴隆乡和二区的鹤皋、龟湖、石塘乡;民国26年(1937),属嘉鱼县一区的兴隆乡和二区的官鹤、乐山乡;民国30年(1941),属嘉鱼县乐山、兴隆乡;民国34年(1945),属嘉鱼县大岩乡和陆溪镇、擎洲乡。

1949年6月,属嘉鱼县陆溪区;1950年属嘉鱼县陆溪区的仁安、哮咆、李珠、百合、高铁、石岭、峡山、太平、金鸡、临江、石塘、新社、新合乡和鱼岳区的白果乡;1954年6月,属嘉鱼县陆溪区高铁、新民、和平、建设、新庄、仁安、六合、临江乡和鱼岳区的白果乡;1956年1月,属嘉鱼县陆溪区长江乡(12个农业合作社),高铁乡(9个农业合作社),新民乡(6个农业合作社),新庄乡(6个农业合作社);1958年9月,属嘉鱼县联盟公社长江、高铁、新民管理区和红星公社新庄管理区,农业合作社改称大队;1958年12月,属嘉鱼县陆溪公社;1960年4月,属武昌县陆溪公社;1964年5月,属武昌县陆溪区,管理区改称人民公社;同年11月,复属嘉鱼县;1971年3月,属嘉鱼县高铁公社(13个大队)和联盟公社的4个大队以及红星公社的4个大队;1975年2月,属嘉鱼县高铁公社(12个大队)和八斗公社(8个大队);1984年2月,属嘉鱼县高铁岭区八斗乡(8个村)、高铁乡(6个村)、临江乡(6个村);1987年9月,属嘉鱼县高铁岭镇(12个村)、八斗乡(八个村);2001年3月,八斗乡、高铁岭镇并为高铁岭镇,辖峡山、杨山、佐金山、广济堂、龟湖、高铁岭、石泉、太平寺、白果树、桃江、临江、金盆、哮咆岭、仁安岭、枫林畈、八斗角、李珠港、陆水、石塘、大岩20村个村民小组,2004年9月并为八斗角,九龙、陆水、西海、杨山、广济堂、石泉、临江、白果树、新庄10个村52个村民小组。

长治市政区大典编委会调整后组成人员

长治市政区大典编委会调整后组成人员

长治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长治分卷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因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经市政府研究,决定对长治市编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长治分卷编纂委员会和办公室工作人员进行调整。

调整后的组成人员如下:一、编委会主任: 马四清市政府副市长副主任:于川市政府秘书长秦志云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凌市民政局局长成员:杨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调研员周义军市教育局副局长许晓蓉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孝琴市财政局总会计师牛建中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师文高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李文艺市水利局副局长宋辉文市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付枝秀市林业局副局长卫建军市商务局副局长王翠荣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纪检组长侯宝庆市卫生局副局长刘忠和市文物旅游局纪检组长许智慧市煤炭工业管理局副局长王炜市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赵强市规划勘测局副局长申义勇市畜牧局副局长李长胜市邮政局副局长杨泽荣市气象局副局长王宝云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副局长武晋川市民政局副局长党文滨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周卫平市统计局总统计师贾发龙市住房保障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李志宏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田爱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冯文林市人力资源社会和保障局办公室主任苗国斌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主任张宏斌市体育局办公室主任李海明市园林局办公室主任张阳平市地震局办公室主任赵百胜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办公室主任钱耀辉长治供电分公司办公室主任史勇长治公路分局办公室主任马志鹏中国移动长治分公司总经理王建斌中国联通长治分公司总经理连广军中国电信长治分公司总经理二、编委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长治市分卷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民政局。

办公室具体负责长治市分卷编纂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市民政局局长吴凌兼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市民政局副局长武晋川和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党文滨兼任。

成员:姜方市民政局区划地名科科长程凤英市志办业务指导科科长张胜利市统计局综合科科长二〇一二年七月六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1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琼海市·龙江镇一、政区概况龙江镇位于琼海市西南部,(万泉河中游南岸,待定),地处北纬19°8′,东经110°30′,与嘉积、万泉、石壁和阳江接壤,镇府所在地距市府嘉积镇22公里。

整个区域沿万泉河中游南岸分布。

民国初渐成集市,称龙江市。

此地有蛟龙过江之传说,故名。

1987年置镇。

镇区为阳(江)龙(江)路终点站,万(石)龙(江)路终点站,南通中会公路抵中原镇,东北经椰子寨达万石,接海榆东线通嘉积,水路由万泉河经嘉积达博鳌港,(拥有渡口8个。

待定)全镇总面积6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08亩,其中水田面积14435亩,旱田面积4273亩。

镇区中心面积1.18平方公里,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街道呈直尺形,总长0.9公里,有义隆街、金龙街和万泉河街。

镇区东南侧建有龙江革命烈士纪念塔。

下辖蓝山、南正、龙江、滨滩、中洞、博文、蒙养、深造、南面9个村委会,134个村小组。

全镇总人口22192人,6293户,其中农业人口21485人。

二、自然条件龙江镇地处万泉河中游南岸,沿万泉河呈东西走向,丘陵地貌,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2——26℃,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降雨量2072毫米,年平均日照2155小时,年平均辐射量为每平方118.99千卡,终年无霜雪。

万泉河贯穿全境。

上市农副产品有生猪、三鸟、鱼鲜品、瓜菜、水果、家具、农具等30多种。

输出品以橡胶、槟榔、胡椒味大宗,名产“龙江豆豉”为上乘佐料。

主要自然灾害为台风。

三、经济概况龙江镇集市初期以农产品贸易和交易山货为主主要镇民主要经济来源,建国后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建成了XX农场,XX农产品基地,XX农业产业园),以农副产品、畜牧业和热带经济作物生产为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立足优势产业,完善流通业等配套的第二、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橡胶、槟榔、胡椒产业为主的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建立XX生产基地,XX槟榔加工基地,生源橡胶加工厂),逐步向热带农业经济作物大镇迈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界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界石)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巴南·界石篇一、政区概况界石镇地处重庆主城南部,北与南泉街道毗连,东与南彭街道接壤,西跨龙州湾街道与长江相望,西南接一品街道,东南连跳石镇。

在长江南向陡然拐弯处东边,曾立有“上走綦江,下入南川”的指路石碑,于公元1707年,界石因以石为界而得名。

界石镇距离重庆市中心25公里,距离区政府驻地12公里,距离江北机场30分钟车程,是主城南部的交通枢纽和重庆南向出海陆路通道的起点。

重庆市政府99次常务会将界石镇确定为全市二环区域能集聚30万人口的十大新城之一,属于重庆市二环以内重要的产业发展区域,是重庆市主城规划区东部组团的重点区域,是江南新城和环樵坪经济区的核心区域。

2004年以来,界石镇多项工作在区、市乃至全国都引起积极反响:成功准备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基层文化工作的现场,接待了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及商务部视察“万村千乡”工程、国家环保部视察村庄连片整治、国家交通运输部视察农村公路建设,先后被命名为重庆市市级中心镇、重庆市文明镇、重庆市卫生镇、重庆市市级园林式城镇、重庆市市级留守儿童工作示范镇、重庆市民间文化(儿歌)之乡、重庆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重庆市绕城经济带最具投资潜力十大名镇、重庆市家电(汽摩)下乡模范镇、重庆市花木之乡、重庆市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等众多荣誉称号。

2011年末界石镇辖桂花村、海棠村、新玉村、武新村、钟湾村、金鹅村6个村和畅想社区、和平社区、公平社区3个居委会(社区)。

界石镇幅员面积64.83平方公里,下辖4个居委会、6个村。

辖区人口52849人,17295户,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4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89‰。

二、自然条件界石镇地处四川盆地东部,辖域山脉主要分布在北部,有燕尾山、铜锣山、樵坪山,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多雾,冬暖夏热,无霜期长、雨量充沛。

花溪河经南彭街道流入界石,自东向西,贯穿全境。

生产水稻、水产品等,花木产业发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卷(安远分区)政区概况政区名称来历:安远县据唐《元和郡县图志》,位水南以水名县。

唐贞元四年(公元788年)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

元二十四年(1287)并入会昌县。

到大三年(1310)复置安远县,相沿到今。

地理位置:安远县位于江西南部,地理座标为东经115°9′52″-115°37′13″、北纬24°52。

东毗会昌、寻乌县,西南邻定南县,西连信丰县,北按赣县和于都县,距赣州市170公里,距省会南昌市586公里。

县政府驻地:欣山镇、县城中山路与解放路之间。

政区沿革:南梁大同十年(公元544年),分于都县南三乡地,属南康郡,隋开皇中(公元581年至600年),安远县并入于都县。

开皇九年(589年)改南康郡为州为隶属。

唐贞元四年(788年),分于都县南三乡地并信丰县一里,再置安远县。

五代十国吴杨隆演天佑七年(公元910年),以虔、韶二州置百胜军,安远县先后隶属百胜军。

南唐升元元年(公元937年),改百胜军为昭胜军。

北宋开宝八年(公元975年),改昭胜军为军州。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改军州为虔州。

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年),改虔州为赣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赣州为赣州路。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并入会昌县,至大三年(1310年),复置安远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岔河镇(chahezhen)岔河镇位于七星关区东南面,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12亿吨。

政区概况●名称来历因木来河流域和双华河流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

●地理位置岔河镇位于东经105°21′~105°25′,北纬27°08′~27°12′。

地处毕节市七星关区东南面,东与大方县文阁乡相连、南与大方县绿塘乡为邻、西与纳雍县库东关乡接壤,与朱昌镇、鸭池镇、梨树镇毗邻。

党政机关驻地岔河村十八组,电话区号0857,邮政编码551714,距城区26千米。

●政区沿革民国属朱昌乡辖地,解放后1950年建村;土改后54年建乡;办初级社,1956年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岔河人民公社,公社驻地岔河街;1959年3月,全县公社范围扩大,以区改称人民公社,乡镇改称管理区,岔河属朱昌人民公社管辖;1962年,全县行政区划恢复区社建置,岔河属朱昌区管辖;1963年初,全县行政区划15个区(镇),岔河公社属朱昌区管辖;1982年,毕节县把公社改为乡、镇,称人民政府;1984年,岔河镇乡属朱昌区管辖,1992撤区并乡建镇,设岔河镇,辖17个行政村。

2004年实施并村后,辖15个行政村186个村民组。

●政区划分2011年末辖岔河村、王家坝村、浅寨村、双华村、木来村、晨思村、戈乐村、桥边村、大寨村、发音村、发路村、沙朗村、亦乐村、塘丰村、足纳村15个行政村,领导15个村民委员会;下设186个村民小组。

●人口面积人口面积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44385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583人城镇化率1.3%。

另有流动人口7810人。

总人口中,男性23763人,占53.5%;女性20622人,占46.4%;14岁以下10448人,占23.5 %;15~64岁30759人,占69.3%;65岁以上3178人,占7.1%。

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4751人,占 78.2%;有汉、白、彝、苗、仡佬等12个民族,共9634人,占总人口的22.7%;超过千人的有白族、彝族、苗族 3 个民族,其中白族34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5.8%左右。

2011年人口出生率9.81 ‰,人口死亡率3.16 ‰,人口自然增长率6.67‰。

辖区东西最大距离30千米,南北最大距离20千米,总面积128.8平方千米。

其中陆地128平方千米,占98%;水域0.8平方千米,占0.2%。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9.8人。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地势西南部高,东北部低。

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北部以深山地和深切河谷地为主,山地、丘陵、洼地、山间坝子交错分布,属乌蒙山喀斯特地形。

槽谷、坝地纵横交错,地形复杂,温差较大。

海拔1515-2400米之间,平均海拔1450米,境内最高海拔为乌箐梁子2336.5米,最低点位于双华村境内1515米。

●气候岔河镇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30毫米左右,年均温度17℃,年无霜期276天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5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零下5摄氏度,最高气温月为7—8月,最低气温月为1—2月,降雨主要集中在5—8月。

冬季寒冷、夏季温凉、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冬长夏短,全年日照时数1540小时,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水文属于长江南支流水系,木来河、双华河两河分别从南面和西南面入境,在岔河村交汇成岔河河,经东面流出,境内河道总长24.69 千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储量达12亿吨,享有毕节市七星关区“乌金之最”的美名。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涝洪、干旱、病虫、大风、泥石流、火灾等,干旱灾害年均发生2次,主要发生在9月至4月,最严重的一次发生2009年7月2010年5月,受灾面积500亩,造成近300万元的经济损失。

经济概况●农业农业耕地面积3.9万亩,人均0.87亩;林地面积6.2万亩。

粮食作物以玉米、小麦、水稻、大豆等为主,2011年,粮食总量 1.5 万吨,玉米种植面积2.3万亩,人均675千克。

主要经济作物有烤烟、油菜、核桃、金银花等,2011年,烤烟种植面积1.1万亩,产量275万斤;创税500万元。

畜牧业以养鸡、养猪、养羊、牛为主,2011年生猪存栏22321头,出栏11125头;大牲畜存栏5435头,牛出栏915头;羊存栏3121只,出栏1022只;家禽存笼49865羽,出笼26854羽。

完成畜牧业技术推广,完成牛改298胎(次)。

畜牧业总产值0.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3%。

截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56万亩,其中防护林0.215万亩,经济林0.23万亩,林木覆盖率45%。

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3万亩,产量800吨,主要品种有猕猴桃、苹果、梨子,其中猕猴桃150吨。

●工业初步形成了以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体系,重点规划了戈乐村、发音村、木来村为重点煤矿开发区域。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家,职工0.032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0.8亿元,比上年增加5%。

●商业外贸2011年末共有商业网点20个,从业人数0.03万人; 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0.2亿元,比上年增加8%。

●财政金融财政金融 2011年财政总收入0.62亿元,比上年增加3%。

生产总值增长18%,力争达到22%;财政总收入及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

社会发展●文化艺术2011年末有文化艺术团体2个,会员70个,其中团体会员2个,个人会员70个,年放映15场次,观众达4000人次;文化馆(站)1个,建筑面积301平方米;公共图书馆(室)15个,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藏书1200册;还有大寨村民族文化广场。

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2人。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花灯、腰鼓等。

●教育教育 2011年末有小学17所,在校生759人,专任教师76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0%;初中1所,在校生1209人,专任教师52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1.5%,小升初升学率9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9 %。

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0.0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

预算内教育经费(包括城市教育费附加)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8%,比上年地提高了3个百分点。

●科技各类科技人才0.007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0.003万人,经营管理人才0.0015万人,技能人才0.001万人,农村实用人才0.015万人。

有投资500多万元的烟水配套工程和250万元的千亩油菜、千亩优质烟、千亩良种辣椒种植、百亩桃王等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医疗卫生医疗卫生 2011年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 6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0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 1.3 张,固定资产总值 0.02亿元。

专业卫生人员17人,其中执业医师5人,执业助理医师 4人,注册护士 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0.3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0.09人,平均每千人拥有注册护士0.09人。

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0.8万人次,住院手术20台次,出院病人0.2万人次。

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 360 /10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 85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 3.2 万人,15个村,参保率 90 %;孕产妇死亡率 32 /10万,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分别为 25 ‰、1.2 ‰。

●体育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 21 处。

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篮球、乒乒球比赛。

●广播电视2012年5月安装有限电视网络,现有有限电视用户120户。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 2011年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11户,人数250人,支出45万元,比上年增长5.4%,月人均165元,比上年增长10.5%。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834户,人数3334人,支出300万元,比上年增长3.5%,月人均80.5元,比上年增长3.5%;农村五保集中供养45人;支出8万元,比上年增长4.8%,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50人,支出10万元,比上年增长4.8%;农村医疗救助10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4598人次,共支出22.99万元,比上年增长7.8%;农村临时救济 400 人次,支出9万元,比上年增长 3.5 %。

救灾支出5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2人,抚恤事业费支出40万元,比上年增长3.5%。

社会福利费 4万元,比上年增长 2.8 %;社会服务单位2个,床位50张,其中收养机构床位40张。

新增就业人员200人,有60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2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5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5%。

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境内有主干道2条,为岔河—朱昌段,岔河—梨树段全长30公里。

●邮政电信电信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门,固定电话用户0.1万户,比上年增加 89 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30%,比上年提高 1.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0.45万户,比上年增加0.06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50.2%,比上年提高2 个百分点;光缆线路总长达5千米,主干电缆达3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0.03万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0.02万个,宽带接入用户0.009万户,比上年增加0.002户。

●能源煤炭企业2家,2011年产煤0.001亿吨。

发电企业2家,2011年发电0.0035亿度。

●旅游业概况2011年占地600亩的大寨村生态公园共接待游客1万人次,收入10万元。

●主要风景区境内主要风景区为乌箐梁子,位于发路村,最高峰达2336.5米。

●风土人情我镇戈乐村自古流传正月十八苗族花坡节也称跳花节和大寨村正月十五白族花灯节。

●土特产品境内土特产品主要为野生猕猴桃。

因其野生、皮薄、鲜嫩、微甜而出名。

●公共交通日发客运汽车7班次,日均容量120人次。

●给排水截止2011年末修建水厂1座,水池60口,铺设干线水管10000千米,年工业用水0.3万吨、生活用水12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90%,年人均生活用水2.7吨;排水管道 1.5千米。

●供电2011年末拥有变电站2座,主变压器2台,总容量300千伏安。

高压输电线路2条,分别为投岔线和朱戈线,总长度50千米,用电负荷2500千瓦。

●园林绿化2011年末镇驻地共有花坛1个,绿化面积0.03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