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遇难者的三个电话同步阅读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 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

六年级下语文第十一课《十六年前的回忆》知识点+同步练习知识点:一、相关资料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同志在北京被捕入狱。
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占有崇高的历史地位。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是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十六年前的回忆》,其中《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在她去世后不久就出版,为读者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二、多音字待dāi(待着)dài(待业)看kàn(看见)kān(看守)三、词语李大钊张作霖阎振三军阀避免娱乐抽屉暂时僻静眼瞅皮靴宪兵侦探魔鬼冷哼严峻砖墙押走执行绞刑四、词语解释(1)遭受灾难或因灾祸而丧失生命。
(被难)(2)不明确,不清晰。
(含糊)(3)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恐怖)(4)形容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一拥而入)(5)严厉,严肃。
(严峻)(6)镇静,不慌不忙。
(沉着)(7)形容满脸的怒气,异常激动。
(怒气冲冲)(8)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
(会意)五、教材解读:1.默读课文,思考: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父亲的被难日2.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照应了文题,交代了父亲被难得时间,突出了这件事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4.对于“我”的提问,父亲平时的态度与此时态度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体现了父亲怎样的特点??对于“我”的提问,父亲平时很感兴趣,非常有耐心,而此时却表现得含糊、敷衍。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
rìkòu xià qírè xuè fèi téngshān jiàn yìlìyuè ěr2.下面四组词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龙王庙抢胳膊坚强不屈满腔怒火B.手榴弹瞄准惊天动地横七坚八C.绷脸拧开昂首挺胸悬崖绝璧D.眺望雹子居高临下气壮山河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五位壮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B.狼牙山五壮士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C.五位壮士的眼睛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D.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该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4.选词填空,恰当的一项是()①五位壮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②三座大殿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③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着一根电动旗杆。
A.挺立屹立矗立B.挺立矗立屹立C.屹立矗立挺立D.屹立挺立矗立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他的声音大极了,简直能震破人的耳膜。
B.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C.风太大了,地都被揭掉了一层皮。
D.他抬起头,想确定下方向,突然间头晕目眩,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了。
6.对本文的写作特色,说法正确的是()A.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线索非常清楚。
B.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土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C.多处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既关注人物群体,又关注每一位战士。
D.以上说法都正确。
二、阅读提升(一)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
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最新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知 识 积 累字音字形遗骸.(hái ) 褶.皱(zh ě) 劫难.(nàn ) 彗.星(huì)陨.石(y ǔn ) 追溯.(sù) 鸟臀.(tún ) 天衣无缝.(fèng )形近字tún )臀部 sù)追溯 rÓng )溶解 y ǔn )陨石diàn )殿堂 shuÒ)朔方 rÓng )熔化 损(s ǔn )损坏词语释义劫难:灾难。
致密:细致精密。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天衣无缝:天仙的衣服没有缝隙。
多比喻诗文无补缀痕迹,浑然一体。
不解之谜:解不开的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的或难以理解的事物。
趋势:事物发展的动向。
迁移: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
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可借以推断过去或将来。
遗骸:古代留下的人或动物的骨头(多指尸骨)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潮汐:本义是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引力而产生的水位定时涨落的自然现象。
这里特指海潮。
陨石:含石质较多或全部为石质的陨星。
内容主旨《恐龙无处不有》这篇短文从恐龙的化石无处不有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被压扁的沙子》这篇短文以“被压扁的沙子”作论据,证明了恐龙的灭绝是某个星体撞击地球造成的。
重点难点1.“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
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2.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科学界对于恐龙在6500万年遭遇灭顶之灾,存在着的两种对立的理论是:“撞击说”和“火山说”。
“撞击说”的依据: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导学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导学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导学案+同步作业】【教学目标】1.会写“稚、避、峻”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清楚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
3.理清文章顺序,感知文章内容,初步感悟李大钊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重点生字的写法,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具体的事例,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学过程】一、了解单元目标:1.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
二、情景导入1.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
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的壮士而激动。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
2.走近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
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以后遭受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同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李大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
其著作有《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
3.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了那腥风血雨的年代……4.板书课题。
请读课题,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呢?(谁回忆?回忆谁?回忆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说是“十六年前”的回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1.十六年前的回忆(有答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11.十六年前的回忆一、看拼音写词语.jūn fá bì miǎn chōu tì pì jìnɡ pí xuēǎo xínɡ chǒujiàn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注音,打“√”。
宪.兵(xiàn xàn)侦.探(zhēn zhēng) 暂.时(zàn zhàn) 严峻.(jùn jǜn) 夹.衣(jiā jiá) 书籍.(jí jī) 娱.乐(yù yú) 幼稚.(zhì yǎ) 三、形近字组词。
籍()刑()峻()僻()魔()藉()形()竣()避()摩()四、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峻严重1.局势越来越( ),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 )态度。
3.他一再违反纪律,今天终于被老师( )地批评了一顿。
4.升旗时要( )认真。
五、给带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序号。
1. 一拥.而入()①抱。
②挤着走。
③围着。
2. 怒气冲冲..()①冲洗,冲去。
②感情激动的样子。
③互相抵消。
3.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
()①严肃,严厉。
②严重。
六、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作者在叙述父亲被捕时多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我”的恐惧与父亲的镇定的对比,敌人的来势汹汹与父亲的不慌不忙的对比。
( )2.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敌人的残暴。
( )3. “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表明敌人真的怕父亲自杀。
( )七、按要求写句子。
1.父亲取出手枪。
(扩句).2.父亲不幸遇难了。
我们全家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用关联词将两句话连成一句话).3.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六年级下册语文《十六年前的回忆》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材分析】: 这是⼀篇回忆录,是李⼤钊的⼥⼉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钊同志遇难⼗六周年所以题⽬为《⼗六年前的回忆》。
这篇⽂章是对学⽣进⾏⾰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章开头提出⼗六年前的1927年4⽉28⽇是⽗亲的被难⽇,结尾⼜强调母亲嘱咐⾃⼰要记住⽗亲被害的⽇⼦。
这样⾸尾呼应,充分显⽰了敌⼈的凶残和⾰命者的英勇。
【学情分析】: 对于李⼤钊,部分学⽣有所了解。
学习本⽂,要引导学⽣认真阅读,理解课⽂,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深⼊体会李⼤钊同志忠于⾰命事业的伟⼤精神和在敌⼈⾯前坚贞不屈的⾼贵品质。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思想内容,了解李⼤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作⽃争的事迹,受到⽣动的⾰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
教学重点: 1、深⼊领会描写李⼤钊同志⾰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体会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学习⽣字新词。
2、读课⽂,初知全⽂内容。
【教学过程】: ⼀、明确学习⽬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课题 ⽑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争精神。
梅花的品格在⽆数⾰命者⾝上得到具体体现。
李⼤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个,为了⾰命,他不谓艰险,⾯对敌⼈,他⼤义凛然,表现了⾰命者⽆所畏惧的崇⾼品德。
本课是⾰命先驱李⼤钊烈⼠的⼥⼉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钊烈⼠牺牲于1927年,所以⽂章题⽬叫《⼗六年前的回忆》。
李⼤钊的⼥⼉李星华同志,在⽗亲遇难⼗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的年代。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阅读理解。
星星的新朋友深蓝色的夜空,群星闪烁。
一颗小星星望着周围陌生的星星,好奇地问:“朋友们,我怎么不认识你们呢?”一颗星星自豪地说:“我是气象卫星,专管预报天气的。
”另一颗星星神气地说:“我叫通信卫星,能够传送电视、电话、广播的信号。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就是通过我向世界各地转播的。
”又一颗星星接着说:“我是地球资源卫星,能帮助人们了解矿产资源,还能预报地震和火山爆发呢。
”别的星星也都争先恐后地做起了自我介绍。
“我是侦察卫星,是作战指挥的好帮手……”“我是导航卫星,为船舶、飞机指明方向……”“我是营救卫星,听到船只、飞机发出遇难呼救信号,迅速而精确地判断方位,向地面营救中心紧急报告……”小星星明白了,这些陌生的朋友,是各种各样的人造地球卫星。
1.短文一共介绍了(______)种人造地球卫星。
2.导航卫星的作用是()A.作战指挥的好帮手B.为船舶、飞机指明方向C.专管预报天气3.星星的新朋友指的是______。
请用“______”勾画出通讯卫星说的话。
4.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想在太空中造一颗什么卫星?作用是什么?请简单介绍一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天地。
蝴蝶谷祖国的宝岛台湾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花草茂盛,是蝴蝶生长的好地方。
台湾的山多,山谷也多。
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
人们就把这些山谷叫作蝴蝶谷。
蝴蝶谷里的景色非常迷人。
有的山谷里只有一种黄颜色的蝴蝶,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十分壮观。
有的山谷里有几种蝴蝶,上下翻飞,五彩缤纷,就像谁在空中撒了一把把五颜六色的花瓣,随风飘来,又随风飘去。
蝴蝶谷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人们一到这里,立刻就会被翩翩起舞的蝴蝶团团围住。
这些小精灵是在欢迎前来参观的客人哩。
1.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蝴蝶动作的词语。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主备人:刘海平参与集体备课人员:戴文婷高著霞【单元教材简析】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
本组课文追忆了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我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被捕后倍受酷刑,但面对敌人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解放战争时期的郝副营长在一次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壮烈牺牲;开国总理周恩来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呕心沥血,日夜操劳;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虽然没有具体介绍张思德的事迹,但通过查找资料我们可以知道战士张思德打仗、纺线、烧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为救战友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本组教材中的人物所处时期不同、岗位不同、事迹不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却是相同的。
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围绕革命志士共同的理想与信念,加强各篇课文教学之间的联系,还可以尝试进行单元整组教学。
紧扣单元专题,《口语交际·习作》安排的是“我的理想”,希望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受到情感上的熏陶,并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先驱的理想联系起来。
《回顾·拓展》安排的是交流课文的写法,阅读、积累一些革命诗歌,并在课外阅读一些革命题材的名著。
【单元总体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词句。
2、让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纪念革命前辈的丰功伟绩,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
3、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单元教学建议】基于本组课文的特点,本组课文的教学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本组教材不仅内容感人,写法上也很有特点,教学时应引导学生去发现。
2、本组课文距离学生生活都比较远,因此课前应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并在重点、难点上给以必要的点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13、本学期是小学阶段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尽可能让学生独立阅读、思考,放手让他们讨论交流,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学能力。
【单元教学时间】讲读课文,每课运用3课时;“口语交际”可安排1课时;“习作”可安排3课时(包括讲评);“回顾与拓展”中“交流平台”与“日积月累”合用1课时;“课外阅读”的1课时,可以开展一次班级读书会,让学生交流阅读革命题材小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遇难者的第三个电话>>
五年级语文下册同步阅读主备人:姚苗审核人:
班级:姓名:
温暖一生的赠与
很多年前,我在整理照片时,发现了一张很老的照片,上面有母亲、我和4 个妹妹。
在母亲的回忆中,当时的情景又仿佛再现我的眼前。
那是1959 年的圣诞夜,空气中弥漫着节日的喜庆。
当时母亲带着我们姐妹离开父亲已经一个多月了。
那个时代单亲母亲是不被社会接受的。
周围的人都用歧视的眼光看我们一家。
可怜的我们就住在贫困的温尼伯湖小街区里。
那段时间夜里警报声不时响起,母亲望着天花板,眼里噙着泪水,几乎彻夜不眠。
圣诞夜,外面下雪,房间里唯一的光亮是圣诞树微弱的灯光,圣诞树扎得很简陋。
母亲给了我们每人一件小礼物。
她希望能给我们更多的礼物,但是吃饱才是最重要的。
忽然她身子微微一抖,搂着我开始大声哭泣。
这时,有人敲门。
原来是那个“丑女”。
这是母亲对楼上那个女人的称呼,因为她总打扮得很俗很艳。
母亲擦干眼泪让她进来。
“女士,”她说,“我知道你的生活很艰难。
你因为要照顾孩子而无法去教堂。
你现在马上去教堂吧,我会照顾好你的孩子们的。
你的大女儿告诉我,你很想去教堂。
”
母亲相信了她的话。
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结局也并非是母亲沐浴着圣诞之光做完祷告回来。
她刚进教堂就开始担心孩子们的安全,她怪自己为什么相信那个“丑女”。
她一点也不了解那个女人。
她急急忙忙地跑
出教堂,在雪夜里狂奔,心揪得紧紧的。
“我为什么这么傻,把孩子们留个一个完全陌生的人!”她想象得出:家里满是身份复杂的各色人物和醉鬼,孩子们哭着叫妈妈,那个丑女狂笑着踱着步。
不一会儿,母亲已跑到楼梯口,她听到孩子们的尖叫声!天哪!她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了,母亲飞一般奔上去,猛地推开门。
她见到了和想象完全不同的景象,她首先看到了脸上堆满微笑的我,我就是尖叫的那个,然后是我的妹妹们。
当她看到地面。
惊呆了:礼物!好大一堆的礼物。
堆放在我们那简陋的小房间的地上!母亲愣了,好久说不出话来,“这是怎么……回事?”那个“丑女”什么也不说,只是微微笑着。
“我像傻瓜一样误会你……”母亲哭着说。
“我只是站在这里说说话。
是那些流浪汉、清洁工、乞丐们送礼物给你和孩子们的。
你们每人至少有八件礼物。
”那个“丑女”仍笑着,但眼里闪烁着泪光。
后来,母亲从他人的口中得知,楼上的那个“丑女”早已跟整个街区打过招呼。
哀求人们来帮助我们。
她的善心感动了人们,所以人们慷慨地赠与我们礼物。
无数次,母亲讲着讲着,就戛然而止,那故事永远没有结局。
她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那张照片,仿佛故事的结局就藏在那张照片里。
就在那个大雪纷飞的圣诞夜,我们被礼物的海洋包围着。
你可以从我和妹妹们惊喜地尖叫声还有母亲的笑容里知道这些礼物的意义。
就是那群身份卑微的人,给了我们一个永生难忘的圣诞节和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那才是我们一辈子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