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23核舟记课件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ppt优质课件

3、说明文应以说明为主,作者为什么要对上述人物作 详细描写?这样写有什么目的?
ppt精品课件
表现雕刻者技术的精湛,赞美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 4、雕刻者技术精湛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2段船舱的介绍和第5段文字的引用。
5、这是一篇实物说明文,你认为在写作上有哪些可借 鉴的?
小结 课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 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文中对核舟所刻的人、物、 字等描摹细致入微,形神兼备。 文章按总——分——总的顺序,层次分明,结构清 晰。先概括介绍,然后按船舱、船头、船尾、船背顺序 具体说明,最后归纳小结。重点明确,紧扣核舟的主题 对船头的情景进行生动具体的描摹。这些都值得我们深 入体会。
ppt精品课件
练习
数量词的用法。
ppt精品课件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幅 )手卷 一( 张 )桌 一( 把 )扇 篆章一( ) 枚 为人五( ) 个 一( )人 个 一( )椅 把 一( )抚尺 块 一( )舟 条 为窗八( )
译文
ppt精品课件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字叫做王叔远。(他)能够在一寸长的木头 上,雕刻房屋、器具、人物,甚至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按照木头原 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态。(他)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 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轼游赤壁的场景。
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颗黄米粒那么高。中间高起并敞开的部 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 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 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青色 颜料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ppt课件(人教版)

奇巧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 兽、木石。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研读第2-----5段,思考讨论:
说明对象:
核舟
说明对象的特征:
奇巧之一
体积——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 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 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 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 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
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2、能以径寸之木 径寸 3、为宫室、器皿、人物 4、罔不因势象形 5、尝贻余核舟一 6、盖大苏泛赤壁云 7、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8、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10、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11、其两膝相比者
本文题目有“记”字,是否意味着是记叙文?它与《桃花 源记》是不是同一种文体?
这是一篇介绍事物的说明文。题目中的“记”在这里是描述、 摹写的意思。文章全面而如实地描述了雕刻在核舟上的人和物, 活灵活现,使人能领会神奇的雕刻技巧。 • 从对象看,《桃花源记》记的是事,是记叙文;而《核舟记》记的 是工艺品,是说明文。 •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 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 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 (xī),技亦灵怪矣(yǐ)哉!
mǐn
wǎng
yí
yòu
jī
第23课《核舟记》(共72张)PPT课件

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 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 的“泛”。
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 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 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 ,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 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 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 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 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 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 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 。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 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 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 初衷。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 右舟子各一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章思路:
全文共6段。 第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介核舟雕 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并道出 核舟的主题。 第2~5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核 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是文章的 主体部分。 第6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总计核舟的 人、物、文字数目,以对雕刻者技术的赞 叹收束全文。
找出表示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 、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 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 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 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 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要统计“核舟” 上的物品、文字的数目?
使读者得出核舟容量大、所刻景物甚多 的结论。再用“而计其长曾不盈寸”与之对比 ,使人们更强烈地感到这个玲珑剔透、精美 绝伦的艺术品有巧夺天工之妙。以此突出雕 刻精湛的技艺,自然引出下句的赞叹语句。 与第一自然段相照应,突出中心。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 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 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 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 。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 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 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 初衷。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启窗而 观,雕栏相望焉。
船头坐三人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 右舟子各一人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章思路:
全文共6段。 第一段为文章的第一部分,简介核舟雕 刻者生活的时代、姓名、精湛技艺并道出 核舟的主题。 第2~5段为文章的第二部分,介绍了核 舟的结构、舟上的人物和题名,是文章的 主体部分。 第6段为文章的第三部分,总计核舟的 人、物、文字数目,以对雕刻者技术的赞 叹收束全文。
找出表示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雕刻者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 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这两句话分别出自苏轼的《后赤壁赋》 和《赤壁赋》,写的是苏轼泛舟赤壁之所见 、所感。将它们刻在小窗上,既能通过小窗 启闭景象的分别说明,使读者体会王叔远刀 法的精细又能暗示核舟的背景、主题,照应 第一段的“大苏泛赤壁”,使读 者惊叹王叔远构思的奇巧。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23时课《核舟记》(共56张PPT)

原来是
语末助词,无义
译: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 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宫殿房屋、 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 没有一件不是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 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 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它,代指船舱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 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 开,打开 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 相向,相对 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学习目标:
1、把握课文大意。
2、掌握重点词句,领悟文章内容。
3、体会按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特征的方法。 (重点) 4、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有 奇 巧 人 ∣ ∣ 明 曰 王叔远
∣ ∣ 中 峨冠而多髯者 为东坡 ∣ ∣ 天启 壬戌 秋日
∣ ∣ ∣ 虞山 王毅 叔远甫 刻
mǐn wǎng 器 皿 罔不因势象形
露出 靠近
译:苏东坡右手拿着画幅的 右端,左手轻按在鲁直的背 上。鲁直左手拿着画幅的末 端,右手指着画幅,好像在 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 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 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 两膝,各自隐蔽在画幅下面 的衣褶里。
极,很
相似,像
举
同“屈”,弯曲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 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 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类似 靠 竖起的左膝
支撑
译: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胸 露怀,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 苏东坡、黄鲁直不相类似。佛 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 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 左臂挂着念珠靠在左膝上,念 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课件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 课《核舟记》课件
何为“微雕”?
针眼里的艺术
192 个国家,900 多个字
百猪报福
铅笔上的微雕核舟记——魏学洢
《核舟记》选自清______编辑的《____________》。
林嗣环的
《_________》也出于此。
魏学洢,字_______,______(朝代)嘉善人。
填一填张潮
虞初新志口技子敬明末注意生字词、句子的停顿。
齐读课文
初探核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
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手艺奇妙精巧用雕刻没有不顺着雕刻曾经赠送推测,句首语气词泛舟句末语气词11 第一段写了什幺内容?
王叔远在雕刻技术上的卓越成就
雕刻品核舟的主题
细看核舟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核舟记》ppt课件(人教版)

奇巧之二
船头坐三人
容量——大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如何具体说明奇巧:
体积: 长、高 船舱: 轩敞;箬篷;八扇小窗开关; 雕栏相对
对联;字的颜色
核 舟 船头: 游览者的外貌;姿态;神情; 衣褶 ;念珠
船尾: 舟子的神情和姿态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表转折,却、但是。
之
径寸之木
助词,的。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它。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幅)手卷 一( 张)桌 一( 把)扇 篆章一( )枚 为人五( )个
一( )人 个 一( )椅 把 一( )抚尺块 一( )舟 条 为窗八( ) 扇
12、佛印绝类弥勒 13、舟尾横卧一楫 14、其人视端容寂 15、其船背稍夷 16、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17、钩画了了 18、其色墨 19、其色丹 20、为人五;为窗八 21、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2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极像 船桨 正 平 古代男子的美称
清清楚楚 黑 朱红色 刻 尚,还 满 长而窄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通“屈”,弯曲 通“横”,横着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通“拣”,挑选。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 数之间计算数目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可二黍许: 珠可历历数也: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异的,不寻常的 零头,名词 大约 可以
有 通“又”
为宫室: 中轩敞者为舱:
• 从语言看, 《桃花源记》多用描写;而《核舟记》则多用说明。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3课《核舟记》ppt优质课件

露出 他们的 靠近 定语后置的标志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
褶中。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 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 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 膝的轮廓。
ppt精品课件
极,很 相似,像 举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yí
mǐn
wǎng
器皿
shǔ
罔不因势象形
ruò
贻
rán
八分有奇
yòu
jī
sǎn
二黍许
zhǔ
篛篷
qū
髯
chuí jì
石青糁之
fǔ jí
不属
诎
椎髻
叔远甫
舟楫
ppt精品课件
再读课文,注意几点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得流畅 3、读出节奏 4、读出感情
ppt精品课件
曾经 赠送 原来是 语末助词,无义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 壁。
ppt精品课件
又 零数 大约 多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ppt精品课件
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这里是高起。 开 它,代指船舱
ppt精品课件
拿 那 抚摸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 安详、静寂 听茶声然。
这里指眼神、眼光 脸上的神情、气色,神色 ……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 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 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褶中。
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身子都略微侧斜着,他们 互相靠近的两膝,即东坡的左膝,鲁直的右膝,都被遮蔽在 手卷下边的衣褶里,也就是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 膝的轮廓。
ppt精品课件
极,很 相似,像 举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yí
mǐn
wǎng
器皿
shǔ
罔不因势象形
ruò
贻
rán
八分有奇
yòu
jī
sǎn
二黍许
zhǔ
篛篷
qū
髯
chuí jì
石青糁之
fǔ jí
不属
诎
椎髻
叔远甫
舟楫
ppt精品课件
再读课文,注意几点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得流畅 3、读出节奏 4、读出感情
ppt精品课件
曾经 赠送 原来是 语末助词,无义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他曾经送给我一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 壁。
ppt精品课件
又 零数 大约 多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船从头到尾大约八分多长,高约二分上下。
ppt精品课件
原指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这里是高起。 开 它,代指船舱
ppt精品课件
拿 那 抚摸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 安详、静寂 听茶声然。
这里指眼神、眼光 脸上的神情、气色,神色 ……的样子
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 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摸着火炉,炉上 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壶, 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3《核舟记》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紧靠着的两膝,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总计(在)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
ppt精品课件 •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字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楚明 白,它的颜色是黑的。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原来是挑了一个长而狭的桃核刻成的。 • 技变灵怪矣哉!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作者简介
ppt精品课件
魏学洢(1596-1625),字子敬,明末 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父魏大 中,因弹劾奸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 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 他好学能文,可惜一生短暂,著有《茅檐
集》。
《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
重点句子
•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 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子 •的人是苏东坡。 3、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 4、舟尾横卧一楫 船尾横摆着一支橹。
• 1、通假字
诎右臂之船:
手倚一衡木: 虞山王毅叔远甫:
同“屈”,弯曲 同“横”
通“父”,男子美称
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 零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数量词的用法
ppt精品课件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词的前面。 一( 幅 )手卷 一( 张 )桌 一( 把 )扇 篆章一( ) 枚 为人五( ) 个 一( )人 个 一( )椅 把 一( )抚尺 块 一( )舟 条 为窗八(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③嘻,技亦
长度还不满一寸。
也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嘻,这技艺
灵怪矣哉!
文言积累
一词多义 明有Biblioteka 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奇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 有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有。 通“又”。
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中轩敞者为舱
雕刻成。 是。
文言积累
虚词 表并列,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并且、而且。 而 启窗而观 表承接,不译。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转折,却、但是。
径寸之木 助词,的。 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代词,这。 其两膝相比者 其 其人视端容寂 他们的。 那。
文言积累
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 “有”通“又”,还有零头。 诎右臂支船 “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横。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端, 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 如有所
的右端,左手抚着鲁直的背。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 什
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
其两膝相比者,
么。苏东坡露出右脚,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转(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
各隐卷底衣褶(zhě)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浙江三雕
青田石雕 东阳木雕 黄岩翻簧竹雕
魏学洢
《文汇报》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七日报道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
宁波发现稀世珍宝——明代核舟
稀世珍宝明代桃核舟“苏东坡夜游赤壁”在宁波被 发现,是迄今发现的世上仅存的明代果核雕刻品。 雕刻者为明代微雕大师王叔远。就其题款方位、尺 寸大小、五位人物、小窗可灵活开启诸方面均与《核 舟记》描述相吻合。 专家们还认证此核舟是王叔远晚年力作,推断完成 于王叔远晚年成熟期。
②中轩敞(chǎng)者为舱,箬(ruò)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
中间高而宽的是船舱,用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有小窗,左右
雕 栏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相 望 焉。
闭之,
各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
则右刻③“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左刻“清风徐来,水 波不
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
盖④大苏泛赤壁云。
翻译课文
核雕刻的船,(刻的)应当是苏轼游赤壁的情景。
大苏泛赤壁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 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贬为 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团练副使,是一个 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 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 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 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 章中雕刻家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 件事的拘束。如大苏泛赤壁是确有其事, 但当时并没有鲁直和佛印陪同。
者
右手 执
扳着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位于左边的撑船的人右手拿着
其人 视端 容
一把蒲葵扇,左手抚摩着火炉,炉上有一把水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
寂,
若听茶声然。
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①其 船 背稍夷(yí ),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rén) 戌 翻译:那只船的船底稍平,就在上面刻上名字,文字 是“天启壬戌秋日, 秋日,虞(yú)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字迹细得像蚊子 脚,笔画清清楚楚, 其色墨。②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颜色是黑的。 还刻着一方篆刻图章, 文字 是“初平山人”, 其 色 丹。 字的颜色是红的。
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佛,敞胸露怀, 抬头仰望,
情神与苏、黄不属(zhǔ)。 卧右膝, 诎(qū)右臂支船, 翻 译:神情和苏东坡、鲁直不相类 似。佛印平卧右膝, 弯曲右臂 支撑在船上, 而竖其左膝, 左臂挂念珠倚 之—— 珠可历历数也。 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 倚靠在左膝上——念珠可以清清 楚楚地数出来。
兴”,石青糁(sǎn)之。
兴”,用石青涂在字的凹处。
船头坐三人, 中 峨
冠
而 多
髯(rán)者为东坡,
翻译: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两侧长着浓密的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 阅一 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
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苏东坡、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手卷。苏东坡用右手拿着 卷
文言积累
数量词的用法。 ①古代省略量词应补出。 ②数词用在名词之后,翻译时应调整到名 词的前面。
一( 幅 )手卷 篆章一( 枚 ) 为人五( 个 ) 一( 个 )人 一( 条 )舟 为窗八( 扇 )
思 考
读了课文后,你能用课文中的一
个词语来概括这 “核舟”的特点吗?
奇巧
思 考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这核 舟的“奇巧”主要体现哪些方 面?
我国的微型雕刻艺术有着悠久的历 史,堪称一绝,据说如今已创下七项吉 尼斯世界纪录。三千多年前的中国人就 在甲骨上刻下了让我们今天要用五倍放 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到了唐代,能在 一根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 “行军图”。如今有人能在米粒大小的 地方雕刻全部《红楼梦》,甚至能在头 发丝上雕刻字画。今天我们要学的一篇 古文《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 微型雕刻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明
有
①奇巧 人 曰王叔远,能 以②径寸 之
翻译:明朝(有一个)手艺奇妙精巧的人,叫王叔远。(他)能用直径一寸的
木, 为宫室、 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③罔不
木头,雕刻出宫殿房屋、盛东西的日常用具、甚至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无
因势象形,
舟一,
各具情态。
尝贻(yí )余核不
照着原来的形状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他)曾经送给我一艘用桃
“简”通“拣”,挑选。
•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甫”通“父”,中国古代对男子的 美称
右手攀右趾
“攀”通“扳”, 扳着
名词作状语 1.中轩敞者为舱,箬蓬覆之。 用箬蓬。 2.石青糁之。 用石青。 名词作动词 1.中峨冠而多髯者 (戴着)高高的帽子 2.椎髻仰面 (梳着)椎形发髻 3.石青糁之 原意是煮熟的米粒,现用 作动词,涂染的意思
研读第一段: 能概括全文,点名核舟特点的词是:
奇巧
找出表现核舟主题的句子。
盖大苏泛赤壁云。
找出原料小而表现题材广的句子。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以至鸟兽、木石。 说明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句子。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舟首尾①长约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许。
翻译: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A、窗子可以开启 B 、“横卧一楫”暗示“泛赤壁” 对联暗示核舟主题。 C、核舟主题鲜明
最能体现雕刻者技艺精湛的一 句是什么?
嘻,技亦灵怪矣哉!
天下奇闻
蚊子腿上的微雕作品埃菲尔铁塔
——俄罗斯鄂木斯克的雕刻家科年科 创作的微型埃菲尔铁塔模型。
作业
必做作业: 1、 朗读课文,背诵二至四段。 2、分类整理相关词语。 选做作业: 请你选择一件给你留下较深印象的工艺品, 依照本文的说明顺序(总一分一总,中一 前一后)写一篇说明性短文。语言尽量做 到生动、简洁。
通 计一 舟,① 为 人 五;为 窗 八;为箬(ruò)
翻译:总计一只核舟上,刻了五个人、刻了八扇窗户; 刻了竹篷、
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
船桨、 火炉、 水壶、 手卷、 念珠各一件; 对联、
题名并篆(zhuàn)文,为字共三十有(yòu)四;②而计 其
题名和图章的篆字, 刻的字共三十四个, 可是计算它的
奇巧之一
体积——小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高 可 二 黍 许
奇巧之二
容量——大
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船头坐三人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奇巧之三
刀法——精细
1、“珠可历历数也 ”;
“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2、人物神态——逼真
奇巧之四
构思——巧妙
舟尾横卧一楫(jí )。楫 左右舟子各
右者 椎(chuí ) 髻(jì )
一人。
①居
翻译: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旁各有一名撑船的人。位于
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
右边的撑船的人梳着椎形发髻, 仰着脸, 左手倚着一根横木, 右手
攀(pān)右趾,若 啸 呼 状。 ②居 左 蒲葵扇,左手抚(fǔ)炉,炉上有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