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主体课堂中展现自我
活跃小学语文课堂 让学生展现自我

活跃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展现自我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德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激发学生学习“斗志”,让课堂充满活力。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
”小学里的孩子天真可爱,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让一群求知若渴、可塑性极强的孩子在有限的课堂四十分里收获更多,把语文课堂当做学生自己的天地,学生以发言为荣,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充分展示自己是一生的责任和追求,下面,笔者就把自己的活跃语文课堂的经验与大家分享。
1 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笔者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笔者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笔者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再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森林画面及百鸟争鸣的热闹声音,生动的画面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了鸟儿的世界,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对鸟儿的喜爱之情,对鸟儿的那份亲密无间、心心相通的浓浓的人鸟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的主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我市教研室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打造高效课堂赛课活动,老师们积极学习新的理念,初见成效。
但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到了自我展示环节,举手的学生明显少了,即使老师提问到的学生,也不敢大胆地、清楚地把自己的想法展示给同学们,为此“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我展示能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气氛常见的课堂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按照教师的预设去完成一节课,如果有学生不按老师的规定回答,会被老师认为是插嘴、不遵守纪律的表现。
其实,这些学生往往是认真听课、思维活跃、学习主动的学生。
如果仅以“插嘴”来定性,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扼杀他们的聪明才智。
因此,在课堂上,要善待这些学生,合理地引导他们,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们。
这样既维护了课堂纪律,保护了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又体现了以人为本,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民主。
2、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成功体验指的是个体在学习中取得成功所产生的自我满足,积极愉悦的情绪感受。
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其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做奠基。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要在具体的活动中得到表现。
因此,丰富多彩的活动能让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得到表现。
例如小组讨论、师生双向交流、自由发言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从中认识自我、肯定自我。
其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由于小学生的成功体验来自于别人对他的评价,因此,良好的激励机制能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优缺点,从而促进他们自己去改进缺点,发扬优点。
因此,教师要注意,当学生进行自我表现时,得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要求尽可能放宽,不能只求答案的正确率,让学生在表现面前“畏缩不前”,从而产生对表现的恐惧感。
3、掌握技能,学会表现在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技能,让他们不断地提高表现能力,从而达到会表现的目的。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摘要: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
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
关键词:课堂教学传统教学模式素质教育能力正文: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和方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理念上一直强调要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
但在教育实践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一直独霸课堂,它把学生当作了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把学生作为一个有情感、有需求的生命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成了教学的中心,学生成了配角,只能被动地跟在教师后面走。
教师之所以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使学生的“学”能够最终摆脱教师的“教”,走向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展现自我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一改以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要注意张扬学生的个性,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教学过程中认识活动的主体。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主体意识得到更好的实现,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 巧设情境,引发学习兴趣兴趣是从事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如果一个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保持持久,他就一定能学好这门课程。
对于新接触的知识,学生通常有很大的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自己的一些猜想与假设。
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敢于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和探索,很快地转变了自身的角色,将学生引导到台前,留给学生更大、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把课堂变成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与做法。
现在我所带班级共60名学生,我根据学生的能力、兴趣等把这60名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有两个小组是6人,其他小组都是8人。
我们的教室前后有两面大黑板,侧墙上有4面小黑板,每个小组给他们起了一个醒目的名字,比如:猛虎组、前进组、无敌组、红苹果组、天使组、追寻组、飞龙组、兴致勃勃组。
这些名字不是随便起的,而是他们全组成员商量着起的,当时,我还叫他们各小组上台做了自我介绍。
“我们是无敌组,是最棒的!就算不是,我们也会争取的,就像我们的口号一样:无敌,无敌,所向无敌!”“我们前进组,前进就是永远向前,永不后退,永得第一!”“我们组的个个组员像猛虎一样,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百战百胜”……他们把名字写在各自固定的黑板上角。
就这小小的黑板给了他们机会、给了他们勇气、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上,我允许学生出错、允许学生保留不同看法、允许学生向学生或教师质疑、提意见。
学生能说的不讲学生能研究出来的不讲、学生能自己操作的不讲、学生能自己得出的结论不讲。
书本让学生看、思路让学生讲、问题让学生提、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想、实验让学生做。
比如:在学习第十册第七单元“找次品”时,例2题是这样的“在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用没有砝码的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架没有砝码的天平,首先,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称,(有的小组用粉笔代替零件,用浸湿的粉笔代替次品)并把每次称的过程记录下来,比赛看哪组用的方法多。
然后,各小组把记录结果展示在小黑板上,有的小组用表格记录,有的小组用图式记录。
最后,各小组把记录展示在小黑板上,全班学生观察记录结果,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平均分成3份称,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课堂展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课堂展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从教多年,常自问: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合格的课?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怎样的教育才是不辜负家长们殷殷希望的教育?当今的学生观念之新,信息之灵,个性之飞扬,为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中以“教师创造性地教”为主导,以“学生探究性地学”为主体,以“学生自主发展”为主线。
因此新课程下的一堂好课,应该明确地凸显在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身上。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转换角色、精心设计,提供适合学生兴趣和自我发展的开放性的学习时空,搭建一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变课堂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现就自己在课改期间有关学生的展示谈谈几点粗浅的看法:首先课堂上学生的展示必不可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成儿童好好学习的欲望。
”课堂展示使学生尽量多地获得成功。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学生在思维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见解和设想,或者我们老师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进而不断地发展其创新能力,促进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提高,并争取新的成功,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其次怎样展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不打无准备之仗只有充分预习,才会有丰富多彩的课堂展示。
因此导学案的下发宜早不宜迟,学生在预习案的指导下要充分预习。
同时,要认真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检查者不一定是老师,可以小组内评价等级,也可以组际交叉检查,总之预习要落实,不能走形式。
2.对展示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展示的基本原则是:学案上提供的基础题,学生都会的不展示,针对性不强的不展示。
展示的重点应放在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学生解答时困难较大的问题、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上。
如果展示的量较大,一个小组的成员分工后还不能完成全部要展示的内容时,则将要展示的量分解到组,每小组只展示部分内容,整体完成全部内容的展示。
3.展示形式不拘,力求丰富多彩学生表达能力的要求是多方面的。
充分展现自我作课堂小主人

充分展现自我作课堂小主人《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孩子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
使学生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一、交给学生识字的主动权。
一年级上册的古诗《静夜思》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篇,在学习之前我就预料到每个学生应该差不多都会背,可是通过课前摸底发现其实好多字根本读不准。
但孩子毕竟是孩子,认为自己会背了就不用学了。
真要叫他们理解诗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因为他们长句都读不好,怎么在这堂课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在走进课堂的那一刻,我心里还是没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时那样上了。
所幸一堂课下来,倒也有了新的启发。
在板出课题后,让学生读读《静夜思》三个字,然后请他们说说:你想提醒大家读好哪个字?学生就说出了“静”读后鼻音,不能念成前鼻音,“夜”是整体认读,不能拼读。
于是随机教学静与夜,给它们找找朋友,说说能用什么办法很快记住这两个字。
但我还不满足于此,我又问:哪个字告诉我们诗人是在什么时候?哪个字告诉我们周围有没有声音?“思”是什么意思?他在思念着什么呢?意外的是,学生很快都明白“静”和“夜”的意思。
那诗人思念的是什么呢?以此,学生的意识到了新的学习梯度,马上进入了阅读。
二、从生活情感启发课文的情感。
只有让学生体会到诗人的情感,才不会在读书的时候毫无表情地唱读。
当学生能读出诗人是想念家乡的时候,我就不失时机地问:他会思念家乡的谁呢?学生的答案可多了,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有的说是亲朋好友,有的说是兄弟姐妹,有的说是玩过的小溪。
真是不可以小看孩子,课前我还担心他们读不懂诗呢。
开学第一课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自我展示

开学第一课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自我展示人生中的第一课往往承载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它铭刻着学生们对学校和学习的第一印象,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未来学习生活的态度。
因此,开学第一课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与自我展示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别探讨如何进行教育引导,让学生在开学第一课中积极参与并展示自我。
第一,创设开放式活动环境在第一课中,教师可以采取创设开放式活动环境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多样性的参与机会。
例如,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展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也可以组织探索性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充分参与,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二,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学生们常常因为担心被他人评价而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第一课中,教师可以以开放包容的态度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观点和想法。
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互动问答等方式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思考进行表达和分享。
只有真实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才能融入集体,获取成就感,并更好地展示自我。
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在第一课中,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参与各种课堂互动活动,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参与。
例如,可以设置问答环节,让学生回答问题并解释自己的答案;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情境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通过积极的参与和互动,学生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从而更好地展示自我。
第四,提供多样性的展示平台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教师需要为他们提供多样性的展示平台。
可以在第一课中设置展示活动,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创作作品。
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演讲,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无论是书面展示还是口头展示,只要给学生们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他们就有机会展示个人特长和潜在能力。
第五,激发学生参与的动力在学生参与和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他们的动力。
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课 文 中的语言美 , 验文章所带来 体
的美 , 让学生学会审美 , 激发 学生语 文课堂学 习的兴趣 。 如《 济南 的冬天 》 文 , 一 文章语言优美 , 意蕴深厚 , 笔
思路 。在辩论过程中 , 更是 要求学 生把 听 、 、 、 说 读 写几方 面综合起 来。辩 论又成 了检测学 生听 、 、 、 四项能 说 读 写 力 的综合手段 。 以 , 所 在课 堂上开展辩论赛 , 让学生人人 参与, 展示 自我 , 样 能对提 高学生 素质起 到很好 的促 这 进作用 。 如在 学习“ 议论短文 ” 写作 的时候 , 就可采用辩 论赛 的方法 。把网络游戏利 大于弊还是 弊大于利作为辩论的 话题 , 学生分别去寻找有助 于 自己一方 的论 据。那几 让 天, 学生们 又是上 网 , 又是 看报 , 又是 翻书 , 得不亦 乐 忙 乎 。 论赛那 天 , 军对 垒 , 辩 两 煞有气势 , 中, 辩论 双方辩手 有理有据 , 气势逼人 。 0 2 分钟 的唇枪舌剑后 , 可让 同学们 根据 刚才 的辩论 内容概括 自己的观点 并写 出一些理 由 , 然后告诉学生 , 这就是 议论短文 的雏形 。通过辩论式 教 学, 小议 论文 的写法 指导 已水到渠 成 , 同时也极 大地激 发 了同学们的写作兴趣 。
质, 要求学 生必须 见多识广 , 博览 群 书 , 富知识 , 宽 丰 拓
生
l芭 互 苜 学
校
解惑也。 课堂是不 ” 是由 老师驾 学 驭,
生 只能是参与者 呢? 答案显 然是否定 的。语文课堂的真正 目的在 于使学 生
刁 白
一
墨 兰
找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在获取知识的 同时 , 热爱语文, 燃起学习语文的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讨论 , 教师要做 到导之有 法。待到讨论 遇到困难 , 生 学
感 到“ 山重水复 疑无路 ” , 师就及 时引 导和启 发 , 时 教 从
、
巧 用寓言故事 , 促进 师生互动 , 活学生 参与热 激
情 在思想 品德课 堂教学 中 , 根据 学生 的学情和新 课程
而使学 生感 到 “ 暗花 明又一村” 柳 。例如在学 习 “ 坚持党
教学时空 ZOGU AxE c l7. HNXE oU A 【 . I A
让 学 生 在 主 体 课 堂 中 展 现 自我
江 苏泰 兴 市洋 思 中学( 2 4 0 徐 建 华 250 )
新课程认 为教学过程 中师生要共 同参 与课程 , 教师 的教 与学生 的学是统一 的辩证 的交往 、 动 。师生 双方 互
刚刚 回京 的温家 宝总理 , 第一 时间赶 赴灾 区 , 连续 几 十 小 时在一线 指挥救 灾 ; 放军 官兵不 怕牺牲 , 解 冒着 余震
抢救 被 困群 众 , 一个教 学楼废 墟上 , 防止发 生再次 在 为
坍塌 , 指挥员 命令抢 救人员 马上 撤 出时 , 个 刚从 废墟 一中救 出一个孩子 的战士跪下哭道:让我再 去救一个 ! “ 我
其中重伤员 12 人 。运 用所学知识 分析 , 60 材料说 明了什
发学生思 考 : 为什 么小男 孩 的羊会被狼 全吃光 了?请你 简要说说谎言有什 么危 害。故 事给你带来哪些启发 ?此
寓 言故事一 经展示 , 课堂 犹如 “ 锅炸 开 了” 学 生们有 油 ,
么? 假如你是灾 区一名 被救 的学生 , 你有什么打算 ? 这种
结 合实 际 , 时政热点 话题 引导 师生互 动 、 生互 动的 用 生
方 法 , 容易使 学生们 思绪万 千 , 很 热情高 涨 , 议论 纷纷 ,
畅所 欲言 。不仅调 动 了学生学 习的热情 , 活跃 了课 堂气 氛, 而且能使 学生在宽松 的氛 围中领会更深刻 的知识 。 ( 责任编辑 袁 妮)
的领 导 ” , 时 教师 出示材 料 : 汶川 地震 发生 后 , 视察 河南
改革 的需要 , “ 教 ” 在 后 阶段 可 以巧妙 运用 历史典 故 、 名 人轶事 、成语寓 言等方面 的素材 突 出重点 和突破难 点 。
这些课程资源具有 较强 的趣 味性 ,容易启 发学生 思考 、 讨论 、 流 , 交 还可 以开 阔学 生视野 、 宽知识 面 、 以致 拓 学 用。在整个 “ 后教 ” 阶段 , 师引导恰 当, 教 学生 思维活跃 , 积极参与 , 更加容 易形成师生互 动 , 生生互 动 , 学生 积极 体 验和内省 , 而形成能力 , 从 内化为道德 的过程 。 例 如在引导学生学 习“ 谎言 的危 害” 这一课 时 , 为了 让 学生能深 刻体会 “ 一旦撒 谎成 性 , 人 最终将 遭 到朋友 和 社会 的唾弃 ” 一 主要 知识 点 , 这 在学 生学 习这 一理论 知识前 , 出示 了一个 中国古代寓 言故事 “ 我 狼来 了 ” 以激
还能救一个 ! 成都市第三幼儿 园的一位老师 , ” 在地震 降 临 的那 一刻 , 自己的身体 顶住 坠下 的楼板 , 用 拼死 护住 孩子 ,至死仍 保持着 保护姿势 …… 据抗震 救灾前 线传
来的消息称 , 自各方面 的救援 队伍 1 日从 四川 地震灾 来 4
区救 出伤员 12 7 ,使救 出伤员的 总数 达到6 7 5 , 87 人 42人
一
在思想 品德课堂教学 中 , 根据学生 的学 情和新课程 改革 的需 要 , “ 在 后教 ” 阶段 可 以巧妙将教学 内容相关 的
理论 与 当前受关 注程 度较高 的热点 问题联 系起来 , 胆 大
而巧妙地 引入课 堂 , 过学生 的讨 论 , 通 以启 迪学 生 的心 灵 , 发他们探求新知 识的主动性 。对热点 问题 的引入 激
的跃跃欲试 , 有的认真看 书 , 的积极 思考 , 的窃窃私 有 有
语 , 的积 极讨论 , 的积极 发言 等 。由于寓 言故 事生 有 有
动、 形象 , 下子把课堂气 氛调动起来 , 发 了学 生 的学 一 激
习兴趣 , 学生学 习更轻松增趣 , 更易于接受与记忆 。
6 3
E mah x ky 6 . m - i z w j @1 3c o l
情
二、 妙用热点 时政 , 促进 师生互动 , 活学生参与 热 激
在整 个教学 过程 中互 相 交流 、 互相 沟通 , 师生 彼此 分享
思想 、 经验 和知识 , 流彼此 的情感 、 交 体验 与观 念 , 丰富 教学 内容 , 求得新 的发 现 , 从而达到共享 、 共赢 、 识 , 共 实 现师生互动 、 以生 为本 、 同发展 的课堂 。 共 本人结合我校 “ 先学后 教 , 当堂训练 ” 的教 学模式 中的几 种典 型后 教策 略谈谈 自己的一些有益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