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真题答案2004-2010

合集下载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2004【试题+部分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真题行政管理学2004【试题+部分答案】

武汉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科目代码:494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经济人假定”2.行政文化3.“差别计件制”4.律令式协调5.“政治神话”二、判断说明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政府采购具有公共性。

2.行政风范带有浓生的家族和亲族主义色彩是衍射型行政模式的特征之一。

3.古利克把行政机关的职能总结为POSDCORB这个首字母缩略词。

4.咨询机关的职责就是替行政首脑机关作决策。

5.在西蒙的组织平衡理论中,所谓“贡献”只包括组织所需要的有形资源。

三、材料分析题(15分)你是如何理解下面这一段文字材料的?你认为它对于完善和健全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有何启示?“在行政管理活动当中,……公共舆论将起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行政管理必须在一切方面都对公众舆论有敏锐的反应。

”四、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我国的行政监察机关有哪些职权?2.简述怀特的行政协调思想。

3.简述信访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4.为什么西蒙提出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学?5.简述行政组织编制管理的重要意义。

五、论述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论布坎南关于政府机构工作低效率原因的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根据制度条件对行政组织的影响,试分析我国政府当前加强行政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武汉大学2004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科目名称:行政管理学科目代码:494一、名词解释(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经济人假定”:指假设每个人都是经济人,都会从个人利益最大化出发,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这个假设的伟大意义在于,每个人都不需要别人代替他作出选择。

“经济人假定”源于亚当·斯密的思想。

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动机根源于经济的诱因。

20世纪后期以来,用“经济人”假设对公共领域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做出“科学”解释成为一种时尚,它不仅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理论思潮,而且对于70年代后期以来的行政改革有着巨大的影响。

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真题详解--武汉大学卷

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真题详解--武汉大学卷

⎪⎩4x1 + 5x2 − 5x3 = −1

Ⅱ)
⎩⎧⎨2axx11
+ −
bx2 − x3 x2 + ax3
= =
0 3
同解,求其通解和 a, b .
⎛1
6.(20
分)设
A
=
⎜ ⎜⎜⎝1
1⎞
⎟ 1⎟⎠⎟

n
阶矩阵,
⑴ 求 A 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⑵ 求可逆矩阵 P ,使 P−1AP 为对角矩阵.
7.(12 分)设 A 、 C 是 n 阶实正定矩阵, B 是矩阵方程 AX + XA = C 的唯一解,证
校教师,硕博研究生报名参与本丛书的编写工作,他们在工作学习的过程中挤时间,编写审
稿严肃认真,不辞辛苦,这使我们看到了中国数学的推广和科研的进步,离不开这些默默无
闻的广大数学工作者,我们向他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提出:“要把中国建成 21 世纪的数学大国。”每年有上万名数
学专业的学生为了更好的深造而努力考研,但是过程是艰难的。我们为了给广大师生提供更
+∞
∫ ∫ ∵ f (x)dx 绝对收敛 ∴∀ε > 0, ∃A0 > 0, 使 A > A0 时有 2 f (x)dx < ε 2
0
0
∫ ∫ ∫ +∞
∴2
f
(x)
sin
x( y1

y2 )
dx
=
A
2
f
(x)
sin
x( y1

y2 )
dx
+
+∞
2
f
(x)

武汉大学《国际公法》考研真题汇总(2004-2010年)

武汉大学《国际公法》考研真题汇总(2004-2010年)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2004——2010武汉大学国际公法部分2004国际公法部分一、翻译并解释下列术语(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Grotius 2.ICC 3.Jus Cogens4.Refugee 5.Right of Innocent Passage 6.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二、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试述国际组织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

2.试述条约与第三国的关系。

3.试述环境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

2005国际公法部分一、翻译并解释下列名词(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particular international law2.universal jurisdiction3.succession4.international legal liability5.EU6.good offices7.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law二、论述题(共两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试述专属经济区的制度。

2.试论联合国的改革问题。

2006年国际公法部分一名词解释 7'*5=35'1.登临权2.外交团3.联合国专门机构4国内法与国际法相互关联论5.<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豁免公约>二论述20'*2=40'1. 论述国家主权平等原则2.论述国际组织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中的作用2007国际公法部分一.名词解释6*71.jus gentium 2.subject of international law 3.special missions4.transit passage5.retortion6.terra nullius二.论述题1.试论国际组织对现代国际法发展的影响17分2.有人提出,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原则(或称全人类共同利益原则)应成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4年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遥感原理真题解答

2004年武汉大学考研专业课遥感原理真题解答

2004年武汉大学遥感原理真题解答一、名词解释1、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EEρλλλρ=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

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发射率发射率ε= W′/ Wε是一个介于0和1的数即:发射率ε就是实际物体与同温度的黑体在相同条件下辐射功率之比。

3、重复周期(卫星)卫星沿其轨道运行一周所需的时间。

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23小时56分04秒)。

4、卫星姿态卫星姿态是指卫星星体在轨道上运行所处的空间位置状态。

将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置于星体上,指向地面的Z轴反映偏航方向,Y轴反映俯仰方向,X轴反映滚动方向。

星体在高空中沿局部地球铅垂方向和轨道矢量方向运行。

不时地产生对三轴的偏移。

为保证星体运行中姿态的稳定,应使Z轴指向精度达到与局部铅垂方向误差≤0.4°,不致产生过渡的俯仰和滚动,对偏航而言也应使速度矢量的偏差保持在0.6°之内。

姿态控制是通过姿态控制分系统(ACS)来实现,使用地平扫描仪可感应俯仰和滚动轴的姿态误差,使用速度陀螺仪和罗盘可感应偏航轴的姿态误差。

姿态的稳定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式:①三轴稳定。

依靠姿态控制分系统使卫星偏航轴方向始终保持与当地铅垂线方向一致,以保对地观测传感始终对准地面;②自旋稳定。

卫星自转轴对空间某点取向固定,使其姿态保持稳定;③重力梯度稳定。

在地球重力场作用下,转动物体的转轴逐渐达到平衡状态,与重力梯度方向一致,即同当地垂直线方向一致,以保持卫星姿态的稳定。

5、辐射校正辐射校正是指消除或改正遥感图像成像过程中附加在传感器输出的辐射能量中的各种噪声的过程。

是指对由于外界因素,数据获取和传输系统产生的系统的、随机的辐射失真或畸变进行的校正,消除或改正因辐射误差而引起影像畸变的过程。

武汉大学考研历年真题部分答案

武汉大学考研历年真题部分答案

第一类:诺贝尔奖及发展趋势1、2002简1#——分别以一句话简介1999和2001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内容2、2005简1#——简介2002和2004年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主题3、2004简6#——请谈谈如何理解目前生物学研究中分子生物学向细胞生物学回归的现象4、2006简3#——什么是干细胞?概述干细胞的类型与功能,并简要叙述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和前景5、2008简6#——最近美国和日本科学家分别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类似胚胎干细胞,这一成果在理论上、实践上有何意义?6、2009问答4#-----绿色荧光蛋白(GFP)的发现及研究者获得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他们的具体贡献是什么?该成果在细胞生物学有关领域研究中有何应用?简述应用的原理与主要步骤。

参考答案:诺贝尔奖获奖项目中有关细胞生物学的内容主题1、1999年,美国科学家甘特·布洛贝尔。

他发现了蛋白质内控制蛋白质在细胞内传输和定位的信号。

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2、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奥地利科学家埃里克·坎德尔因在人类脑神经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的重要发现,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3、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蒂莫西·亨特、保罗·纳斯因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4、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因选择线虫作为新颖的实验生物模型,找到了对细胞每一个分裂和分化过程进行跟踪的细胞图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5、2003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因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突破性成就,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

武汉大学遥感真题 年份整理

武汉大学遥感真题 年份整理

2003-2010:名词解释:2003年1、 光谱反射率:物体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 E E ρλλλρ= 物体的反射波谱限于紫外、可见光和近红外,尤其是后两个波段。

一个物体的反射波谱的特征主要取决于该物体与入射辐射相互作用的波长选择 .影响地物光谱反射率变化的因素有太阳位置、传感器位置、地理位置、地形、季节、气候变化、地面湿度变化、地物本身的变异、大气状况等。

2、 辐射温度:如果实际物体的总辐射出射度(包括全部波长)与某一温度绝对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相等,则黑体的温度称为该物体的辐射温度。

根据斯忒藩 - 玻尔兹曼定律,绝对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与热力学温度的 4 次方成正比,由此可确定物体的辐射温度。

由于一般物体都不是黑体,其发射率总是小于 1的正数,故物体的辐射温度总是小于物体的实际温度,物体的发射率越小,其实际温度与辐射温度的偏离就越大。

3、 大气窗口:通过大气后衰减较小,透过率较高,对遥感十分有利的电磁辐射 波段通常称为“大气窗口”.(1)0.30 ~ 1.15m μ大气窗口:是遥感技术应用最主要的窗口之一。

其中 0.3~0.4m μ近紫外窗口,透射率为70%0.4~0.7m μ可见光窗口,透射率约为95%0.7~1.10m μ近红外窗口,透射率约为80%(2)1.3~2.5大气窗口:属于近红外波段1.3~1.9m μ窗口,透射率为60%-95 %1.55~1.75m μ透射率高2.0~2.5m μ窗口,透射率为80%(3)3.5~5.0m μ大气窗口:属于中红外波段,透射率约为60~70%(4)8~14m μ热红外窗口,透射率为80%左右(5)1.0mm~1m 微波窗口,透射率为35%~100%4、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轨道与太阳同步,是指卫星轨道面与太阳地球连线之间在黄道面内的夹角,不随地球绕太阳公转而改变。

地球对太阳的进动一年为360°。

因此平均每天的进动角为0.9856°。

武汉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解答

武汉大学2010年数学分析考研试题解答
+∞ 0
+∞
0
所以 ϕ(u) = ∫ (2)
+∞
0
e−x cosuxdx
∂k f ( x, u ) ∂u k
k k
2
的定义域为 (−∞,+∞) ; 在 [0,+∞) × (−∞,+∞) 上连续,
2
f ( x, u )
− x2

且有 | f ( x , u ) |≤ e , | ∂∂u
f ( x , u ) |≤ x k e − x
n →∞
二.设 a > 0 , x1 = a , xn +1 = a + xn , n = 1, 2,
1
三.设 f ( x ) 在 [ 0, 2] 上可微,且 f ( 2 ) = ∫ 2 xf ( x ) dx ,求证:存在 ξ ∈ ( 0, 2 ) ,
0
使得 f (ξ ) + ξ f ′ (ξ ) = 0 . 四.设 v = v ( x, y ) 有连续的一阶偏导数, u = u ( x, y ) = xv + yϕ ( v ) + ψ ( v ) ,
1 2 ( x + y 2 ), ( x, y ) ∈ D , a
dσ = 1 + (
∂z 2 ∂z 2 ) + ( ) dxdy ∂x ∂y
, ,
曲面的面积
S1 = ∫∫ 1 + (
D
∂z 2 ∂z 2 ) + ( ) dxdy = ∫∫ 2dxdy = 2π a 2 ∂x ∂y D
S 2 = ∫∫ 1 + (
2 + ; 1 n+ n
n n

武汉大学历年计算方法考试试卷及其答案

武汉大学历年计算方法考试试卷及其答案

2 x k e xk 2 e xk
1 2 7 x x, 6 6
f ( 2) 1.6667
三、 (10 分)n=6 等分,h=0.2
h 2 h S= [ y 0 4 y1 2 y 2 4 y 3 2 y 4 4 y 5 y 6 ] 1.2693 3 1 4 1 四、 (10 分) Ai , , , 3 次代数精度;不是高斯型公式。 3 3 3
1 In I n 1 算法 B: n I 100 0
数值稳定性较好的是算法
(n 100 , ,1)
。 , f [0,1, ,8] , Cond( A) =
8 3 2、设 f ( x) 2 x 3x 1 ,则差商 f [0,1]
3、设 x 5 1 ,A
yi
1
-1
2
求二次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及余项,并求 f ( 2.5) 的近似值。
5、 (12 分)已知数据 xi yi 求形如 y ax b sin
2
1 2
2 1
3 0
4 1
x
6
的拟合曲线。
6、 (12 分)给定 y f ( x ) 的一组值 xi f(xi) 1.0 1 1.2 2 1.4 0 1.6 -1 1.8 -3 2.0 -1 2.2 1 2.4 3 2.6 2
0 迭代矩阵 B J a 21 a 22

a12 a11 0
1 0 a11 BG 0 a12 a 21 a11a 22
两个矩阵的谱半径相同,所以同敛散。
七、 (10 分)
0 1 A 0.5 1 3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湿式破碎:是利用特制的破碎机将投入机内的含纸垃圾和大量水流一起剧烈搅拌和破碎成为浆液的过程,从而可以收回垃圾中的纸纤维。

2、低温破碎:对于在常温下难以破碎的固体废物,利用其低温变脆的性能而有效的破碎,或利用不同的物质脆化温度的差异进行选择性破碎。

3、污泥沉降比:指将混匀的曝气池活性污泥混合液迅速倒进1000mL量筒中至满刻度,静置沉淀30分钟后,则沉淀污泥与所取混合液之体积比,又称污泥沉降体积,以mL/L表示。

4、氧转移速率:在一定大气压和水温条件下,曝气装置在单位时间内转移到单位体积曝气液中的氧量,单位为mgO2/(L.h)。

5、液气比:是向吸收塔内提供的吸收液量(l/h )与烟气体积流量(m3/h)的比。

6、粒径分布:指不同粒径范围内的颗粒的个数(或质量或面积)所占的比例。

7、辐射逆温:由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风速不大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很快,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快,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因而形成自地面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

8、山谷风:主要是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匀而产生的。

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使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

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底冷却的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

9、自由沉淀: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不高,而且不具有凝聚的性能,在沉淀过程中,固体颗粒不改变性状,也不相互粘合,各自独立的完成沉淀过程。

(沉砂池和初沉池的初期沉淀)10、湿地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是一种利用低洼湿地和沼泽地处理污水的方法。

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种有芦苇、香蒲等耐水性、沼泽性的湿地上,废水在沿一定方向流动过程中,在耐水性植物和土壤共同作用下得以净化。

11、固体废物的固化处理:用物理-化学方法将有害废物掺和并包含在密实的惰性基材中,使其稳定化的一种过程。

12、固体废物的预处理:是指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将固体废物转变成便于运输、贮存、回收利用和处置的形态。

是以以机械处理为主,涉及废物中某些组分的简易分离与浓集的废物处理方法。

13、固体废弃物:指在社会的生产、流通、消费等一系列活动中产生的一般不再具有原使用价值而被丢弃的以固态和泥状赋存的物质。

14、重力分选:根据固体废物中不同物质颗粒间的密度差异,在运动介质中受到重力、介质动力和机械力的作用,使颗粒群产生松散分层和迁移分离,从而得到不同密度产品的分选过程。

15、固体废物的热解:利用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受热分解的过程。

16、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将固体废物通过工程处理,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包括原生环境与次生环境)二、问答题1、叙述A2/O工艺的脱氮除磷工作过程,并画出工艺简图A2/O工艺流程图如下:进水→厌氧→缺氧→好氧→沉淀池→排放A2/O工艺脱氮除磷原理:废水在首段厌氧池主要进行磷的释放,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高,溶解性有机物被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5浓度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至空气中,因此BOD5浓度继续下降,NO x--N 浓度大幅度下降,而磷的含量变化很小。

在好氧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生化降解,而继续下降;有机氮被氨化继而被硝化,使NH3—N浓度显著下降,但随着硝化过程使NO3--N浓度增加,而P随着聚磷菌的过量摄取,也以较快的速率下降。

所以,A2/O工艺可以同时完成有机物的去除、硝化脱氮、磷的过量摄取而被去除等功能,脱氮的前提使NH3—N应完全硝化,好氧池能完成这一功能,缺氧池这完成脱氮功能。

厌氧池和好氧池粘合完成除磷功能。

2、废水中的氮以几种形式存在,试详述生物脱氮的机理废水中的氮以有机氮、氨氮、亚硝酸氮和硝酸氮四种形式存在。

生物脱氮机理: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 x O气体的过程。

其中包括硝化和反硝化两个反应过程。

①硝化反应:在好氧条件下,将NH4+转化为NO2-和NO3-的过程。

此作用由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亚硝酸菌和硝酸菌共同完成;②反硝化作用:在无氧条件下,反硝化菌将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的过程。

3、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污水处理中除磷的方法主要有?除磷的方法主要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三大类。

A. 物理法因成本过高、技术复杂而很少应用。

B. 化学法是以磷酸盐能和某些化学物质如铝盐、铁盐、石灰等反应生成不溶的沉淀物为基础进行的。

这些反应常有伴生反应,产物常具絮凝作用,有助于磷酸盐的分离。

C.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对污水中溶解性磷酸盐的过量吸收作用,然后沉淀分离而除磷。

4、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法烟气脱硝(SCR)的原理和工艺流程,采用什么还原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画出工艺流程图还原剂是NH3 。

基本原理:主反应:4NH3 + 4NO + O2 → 4N2 + 6H2O8NH3 +6NO2 →7N2 + 12H2O副反应:4NH3 + 5O2 → 4NO + 6H2O (NH3的氧化反应)4NH3 + 3O2 → 2N2 + 6H2O (NH3的热分解反应)反应条件:不同催化剂,反应温度不同,一般在290~4000C条件下进行。

脱硝效率:80%~90%。

催化剂:铂、钯等贵金属催化剂的最佳操作温度: 175~2900C;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最佳操作温度:260~4500C;沸石可在更高温度下操作。

5、简述SCR脱硝工艺过程和原理,SCR的布置位置对SCR过程产生怎么影响SCR装置主要由两大主体组成:即氮氧化物脱除剂制备系统和反应器本体。

通过向反应器内喷人反应剂NH3,将NO 还原为氮气。

由于此还原反应对温度较为敏感,故需加入催化剂以增强反应活性,满足反应的温度要求。

依据SCR脱氮反应器相对于电除尘的安装位置,可将SCR分为“高飞灰”和“低飞灰”两类:在“高飞灰”中,SCR反应器布置在锅炉省煤器和空气预热器之间,这种布置方式的优点是烟气温度高,满足了催化剂活性要求。

缺点是烟气中的飞灰含量高,对催化剂的防磨损和防堵塞的性能要求较高。

对于“低飞灰”布置方式,SCR布置在二氧化硫吸收塔之后,烟囱之前。

此时虽然烟气中的飞灰含量大幅减少,但为了满足催化剂活性对反应温度的要求,需要安装蒸汽加热器和烟气换热器(GGH),系统复杂,投资增加,故一般选择“高飞灰”布置方式。

6、试述加压溶气浮上法的基本原理,并画出该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加压溶气浮上法:使空气在加压条件下溶解于水,然后通过将压力降至常压而使过饱和的空气以细微气泡形式释放出来。

(1)全溶气流程:该法是将全部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再经过减压释放装置进入气浮池进行固液分离的一种流程。

(2)部分溶气流程:该法是将部分入流废水进行加压溶气,其余部分直接进入气浮池。

该法比全溶气式流程节省电能,同时因加压水泵所需加压的溶气水量与溶气罐的容积比全溶气方式小,故可节省一些设备。

但是由于部分溶气系统提供的空气量亦较少,因此,如欲提供相同的空气量,部分流程就必须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

(3)回流溶气流程:在这个流程中,将部分澄清液进行回流加压,入流废水则直接进入气浮池。

7、论述燃烧过程中NO X产生和破坏的途径,据其破坏方式给出脱硝工艺过程和原理NO X产生途径:NO X破坏途径:NO x能被水、氢氧化物和碳酸盐溶液、硫酸、有机溶液吸收。

2NO2 + 2MOH → MNO3 + MNO2 + H2ONO +NO2 + 2MOH → 2MNO3 + H2O2NO2 + Na2CO3 → NaNO3 + NaNO2 + CO2NO + NO2 + Na2CO3→ 2NaNO2 + CO2NO必须是在有NO2存在时才能反应。

NO2占NO x的比例称氧化度,氧化度越大,净化效果越好。

强硫酸也可吸收NO x:NO + NO2 + 2H2SO4 → 2NOHSO4 + H2O8、分析pH值的控制对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过程的影响。

对于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系统,当煤的含硫量高于设计含硫量较多时,系统脱硫效率将达不到设计要求,分析其原因并给出一种提高效率的对策和理由PH的影响:PH值影响SO2的吸收,亚硫酸盐氧化、系统结垢、腐蚀和活性表面钝化。

PH值高,有利于SO2的溶解和吸收,脱硫效率高。

PH值高,不利于CaCO3的溶解,不利于亚硫酸盐的氧化。

9、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工艺是目前商业化程度最高、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脱硫工艺。

在运行过程中,该工艺存在系统结垢的危险,分析造成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系统结垢的成因,给出可行的改善结垢的方法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原理:采用廉价的石灰石或石灰做吸收,在吸收塔中和SO2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和亚硫酸盐。

并将CaSO3强制氧化为石膏回收。

结垢的成因:(1)石膏浆液浓度低使浆液中石膏的过饱和度大,容易发生结垢。

(2)液气比小使单位液体中溶解的SO2增多,使过饱和度增大,容易发生结垢。

(3)CaSO4的溶解度比CaSO3的大,氧化不充分时,溶液中较多的CaSO3会和石膏形成CSS垢。

改善结垢的方法:(1)控制运行参数:①选择合理的pH运行,避免pH出现急剧变化;②采用大的液气比;③适当提高浆液浓度。

(2)控制氧化条件:①强制氧化:通过向洗涤液鼓人空气,使氧化反应趋于完全,氧化率高于95%,保证浆液有足够的石膏品种用于晶体成长。

②抑制氧化:在洗涤液中,通过添加抑制氧化物质来控制氧化率低于15%,消除液相中的过饱和现象,防止石膏结垢。

生成的少量硫酸钙与亚硫酸钙一起沉淀。

(3)投加晶种:使用沉积产物作为种子晶体悬浮物,可以提高沉积率,并且为反应产物提供了优先沉积的结晶介质,使石膏更易在晶种上沉淀,从而避免或减少吸收设备上的结垢(4)采用Mg2+添加剂:由于亚硫酸镁的溶解度为亚硫酸钙的溶解度的630倍,使亚硫酸根离子的活度增加,从而改善脱硫效率,并可防止系统结垢。

(5)采用有机酸添加剂:二元酸(DBA)、甲酸、己 二酸、柠檬酸等10、从湿式石灰/石灰石-石膏法脱硫的机理说明如何改善SO 2的脱除质传过程(1)加入已二酸。

已二酸的缓冲作用抑制了气液界面上由于SO 2溶解而导致的pH 降低,从而使液面处SO 2的浓度提高,大大的加速了液相传质。

液相中的已二酸钙的存在增加了液相与SO 2反应的能力,因为SO 2的吸收不再取决于石灰石的溶解速率。

另外,已二酸钙的存在也能降低必需的钙硫比。

(2)加入硫酸镁,使SO 2以可溶盐形式被吸收,而不是以亚硫酸钙或硫酸钙,增加了吸收SO 2的容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