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山和尚参加抗日的口号是“你们虽然出了家,但你们却没有出
国”。其中“出国”这个动词不但与“出家”字面相对应,而且恰 恰从出家人仍是中国人、五台山并非世外桃源的角度,深刻地揭示
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恰当使用修饰词语。句子中的某些词语,经过恰当的修饰点 染,不但能增加信息量,而且会更富于感情色彩。《人民日报》有
开放”,“中‘凤’洋‘凰’”等等,这些词语配合得新鲜巧妙,
当然对读者就很有吸引力。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预习作业
语言的艺术
1.举一两个古代或现代人们选词炼句的故事,说明选词炼句在语 言表达中的重要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郑谷把诗中的“数”改为“一”,正是为了确切地突出“早” 字。另例,相传曾国藩早年打仗之时,罕有胜绩,以至于给皇上
语言的艺术
有很多词语加上巧妙的修饰语还可以获得特殊的讽刺、戏谑的戏剧
效果,例如“马列主义老太太”、“奶油小生”、“皮包公司”、
“超生游击队”、“豆腐渣工程”等等,使用之后都不胫而走,广 为流传,不能不说就是因为其中的修饰语具有“一语中的”、“一
针见血”的作用。
温馨晨读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审美写作
自主学习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1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 敬。
——《孟子·离娄上》
赏读:(孟子说:)“我爱别人,可是别人不亲近我,那就要反 问自己的仁德够不够啊;我管理别人,但是没管好,那就要反问自
高中语文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语言文字应用》

D.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很重要。
第十三页,共23页。
能力提升(tíshēng)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
恰当的C一组是(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
期间的政绩就是证明。可是他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____,
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却见容不了
第九页,共23页。
第十页,共23页。
第十一页,共23页。
第十二页,共23页。
基础达标
1.下列关于选词、炼句(liàn jù)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
A.选词要准确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B.选词要善于选择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达情意。
C.选择的词语只要生动形象,且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就 可以多用几个。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语言(yǔyán)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xuǎn cí)和炼句
第一页,共23页。
第二页,共23页。
人
文
( r én w én )
话说“大人”
掌“故大人”这个词,既指成年人,又是封建社会对上级长官的称呼。
清朝嘉庆年间,闽浙总督汪志伊去军工厂验收战船。这位汪大人十分严厉,
下属见了都很害怕,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于是地方上派了一个能说会道的 达泰陪着总督大人。
语作主语。
第十九页,共23页。
2.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就是意思从正面去表达,否定句就是意思从反面去表 达。这里要强调(qiáng diào)的一点是肯定句与否定句的互换不能改 变原意。肯定句变否定句时一定要用双重否定来变换,其方法是要 用“没有……不是”,“无不……”、“非……不”、“不……不” 等固定结构和短语。 例如:“他的举动是正确的”,不能变成“他的举动不是正 确的”。而只能说:“他的举动不能不说是正确的”。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选词和炼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仰望,司空见惯的蓝天就在你的头顶,平淡无奇。
可这正是你对美的埋没。
无人不头顶一片蓝天,可有谁真正拨开浮尘,深掘到平淡深处,探寻那最壮丽的美?——天空者,静时,天光一鉴,冰心玉骨,一视通明,或万里浮云,千姿百态,风吹云动,风定云集,时卷时舒,似酒入豪肠令人如痴如醉;动时,则狂风大作,乌云四集,遮天蔽日,天昏地暗,电光闪耀,雷声轰响,暴雨倾盆。
这又无不使人尽情领略天之动者的酣畅淋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这是晏殊《临江仙》中极为著名的一句,我曾在作者原本的立意中将其引申为“落花孤人立,微雨比燕飞。
”因为“比”在古意中亦有“双”之含义,但仔细推敲,还是不如原句,结合原词,它烘托出的是极为惆怅、低沉的气氛,一经表现,便略显欢欣,显然,与原意则大相径庭。
因此,我不得不敬佩于词人用字之精妙【课内挖掘】课内素材欧阳修和朋友出游,看见一匹奔马踩死了一条狗,于是大家分别拟句描写。
有个朋友写道:“劣马正飞奔,黄犬卧通途。
马从犬身践,犬死在通衢。
”欧阳修说:“字太多,又重复。
在二十个字中,有两个‘马’字,三个‘犬’字,通衢、通途也重复了。
”另一个朋友写的句子是:“有犬卧通衢,逸马蹄而死之。
”欧阳修认为还是太啰嗦,于是提笔在句子前后圈掉了几个字,只存“逸马”二字,然后再加上四个字:“逸马杀犬于道。
”[应用提示] 以上材料可用于“语言魅力”“语言妙用”等话题中。
精彩运用高适赴外地巡察,途经杭州清风岭,观月赏景,诗兴大发,就在山中僧房壁上题写了一首诗,诗曰:“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角竹房。
”写完之后,他就继续赶路了。
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却只有半江之水。
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决定在巡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
可是,当他踏进房门时,发现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
高中语文 6.1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了解知识领域 明确课节重点 掌握学习方法
1.研读文本,探究语言表达的各项要求,在此基础上掌握高考中语言运 用的考查要求。
2.结合实例,深入了解不同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的表达效果,多思勤 练,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
——选词和炼句
唐朝任蕃夜宿台州巾子峰禅寺,在寺墙上题诗:“绝顶新秋生夜凉,鹤翻松露 滴衣裳。前峰月映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他走出几十里路后,觉得“半江水” 要比“一江水”更贴切,更符合现实,忙返回寺院修改。谁知到了寺院,他发现早有 人把“一”字改为“半”字了。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保持合理 的句序
要使句序合理,条理清晰,句子间就必须讲究顺序。常见的句序有 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由总到分、 由重到轻、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由因到果,也可以倒过来)。
选词 准确:唯一的一个词
语不惊人死不休
生动:最妙的一个词
炼句 简洁:“多少”和“加减”
连贯:“衔接”和“照应”
3.锤炼句子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提示:简洁和连贯。简洁就是要用最经济的句子形式表达最丰富的思想, 力求言简意赅。连贯就是前后句子在内容和形式上要恰当地衔接,做到行云 流水。
4.怎样才能使语言表达连贯? 提示:要做到语言表达连贯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话题要保 持统一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统一,中心才能明确,语意 才能畅达,表达才能连贯。话题往往就是主语,在连续表述中,最好 不要轻易改变主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选词、炼句要求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词要准确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 B.选词要善于选择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C.选择的词语只要生动形象,且能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就可以多用几个。 D.写作中正确而又巧妙地选择不同的句式很重要。 解析:语言表达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若能传情达意便无须多用。 答案:C
高中语文 第6课 第1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即是注脚;下联指韩信因漂母而得生,因吕后而死,存亡系于两个
女人之手,一为贤母,一为恶妇。
2.积累。 拥有足够丰富的材料之后,才能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才能谈得上 选择、锤炼。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咬文嚼字”,养成 筛选推敲的习惯,在反复的锤炼修改中加强语言文字的修养。如: 杜甫《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两句,我 们可能一背了事,而有学者就在这十四个字中品出了八层“悲”: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 秋天,四可悲;重阳不饮酒,只登台,五可悲;亲朋寥落,独自登 台,六可悲;扶病登台,七可悲;百年易尽,来日无多,又兼多病, 八可悲。
3.炼意。 沈德潜有言:“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锤词炼 句的核心其实是“炼意”,所谓“意”,是与作者内心感受密切相 关的。在写作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生动流畅的语言是思想汩汩 流淌的痕迹,而选词炼句的目的正是为了真切地表达自己独特的生 命体验。比如我们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个“绿”字貌似 炼字问题,只是一个描绘色彩的词活用之后让人能感受到拂面的春 风、满眼的春景。
二、炼句 要完整地表情达意,就得按一定的规律把词组成句子。写文章 不仅要讲究选词,而且要讲究炼句。皮日休说:“百炼成字, 千炼成句。”炼句同样要经过反复推敲、反复修改。
1.简洁精炼。
简洁:“多少”和“加减”。炼句讲究以少胜多,言简而意丰。如: 淮安韩侯祠内有副对联:“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区区十字, 就浓缩了这位楚汉名将的悲剧人生。上联指韩信因萧何的力荐而建 功立业,亦因萧何与吕后的密谋而屈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诗人用一“绿”字含蓄地写出了自己微妙复杂的心情,而其他字如 “到”“过”“入”等都不能透露诗人内心的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 上,我们说“炼字不如炼句,炼句不如炼意”。 4.连贯。 (1)前后各句的话题(主语)要一致。 (2)陈述的角度应该一致(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 陈述角度涉及空间、时间、指代、人称、施受关系等内容。尤其空间、 时间必须按照一定顺序,指代、人称按照一定的标准,主动、被动不 能随意变换(除表示强调外)。如: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精学精练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1.(2015·邢台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
浣溪沙·咏橘苏轼菊暗荷枯一夜霜。
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注]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注】噀:xùn,喷。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两句中哪两个字最生动传神?请结合诗句加以点评。
【解析】这两句写的是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香雾”“清泉”之喻,形象可感,堪称绝妙。
而“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
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回答时应从字面意和表达出的情态和效果的角度分析。
【答案】“惊”“怯”二字最为传神。
“惊”:吃惊、惊讶。
“怯”:胆怯、害怕。
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齿舌间如泉般流淌。
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初尝新橘时的感受,表达喜爱之情。
2. (2015·宝鸡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题目。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刘庭信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
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
春事成虚,无奈喜归去。
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①,谁肯与莺②花做主?【注】①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②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的景物。
请赏析“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中“丝丝” “点点”两词的表达效果。
【解析】作者扣住题中的“春日”,用工细绮丽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形象生动的春景图。
风衬杨柳,显杨柳更风流;雨衬梨花,显梨花更圣洁。
杨柳随风,梨花带雨,风与杨柳,雨与梨花,皆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风乃“丝丝”风,雨乃“点点”雨,“丝丝”“点点”两个叠词,把春天特有的轻柔、甜美的韵味尽情透出;同时也隐含着柳摇若风,花落如雨的比喻。
这两句对仗工整,实际上是以诗入曲,借对仗艺术而使这幅春景图形象更鲜明,色调更和谐。
高中语文第六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__选词和炼句课件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双基要点
1.古人是如何炼字的? 语言是编织佳作的丝线,是构筑美文大厦的砖头,一篇漂亮的文章,必须 要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因此,炼字炼句就非常必 要。中外古今的大家,都是炼字炼句的高手。他们常常为铸妙词句,捻断数茎 须。
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为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的“僧敲月下 门”一句究竟是用“推”还是用“敲”冥思苦想,无法定夺,竟然冲撞了京兆 尹韩愈的马队,是他和韩愈一起反复“推”“敲”,才定下用“敲”字的。一 个“敲”字,铿锵有声,使意境充满迷人的芬芳。而与贾岛同时代的卢延让 《苦吟》诗,“莫话诗中事,诗中难更无。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更是 道尽了炼字推敲的甘苦,让人感动。宋代大诗人王安石写《泊船瓜洲》时,对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先由“到”改“过”,又换“入”,再换“满”, 最后,终于炼出“绿”字,才心满意足,使诗歌意境陡然升华,那更是千古绝 唱。与王安石同时代的词人宋祁对其《玉楼春》一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句,也是反复锤炼,对“闹”字也数次改动,先由“而”到“浓”,最后炼 字为“闹”,更是使满词生辉,在文坛上留下万代佳话。清人刘公勇在词话里 对宋祁炼字给了高度的评价,刘赞到:“一闹字卓绝千古。”
〔学练重点〕 1.说话和写文章都要讲究遣词造句,注意选词和炼句。 2.能够识别常见的修辞手法,在写作中熟练并恰当地运用常见的修辞手 法。 3.了解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
学习目标 1.理解选词和炼句的重要性。 2.掌握选词和炼句的要求,并能在实际中正确使用。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 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 那就是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 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身体力 行,在其传世之作《包法利夫人》中,就写下了不少闪光的字句。而莫泊桑更 是牢记老师的教诲,孜孜以求,终于成为炼字炼句的高手,其不朽之作《羊脂 球》《项链》等更是在炼字炼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苏俄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与 人交谈时,对于听到的妙词丽句,他总是将它们迅速地记录下来,然后认真锤 炼铸进自己的文章。而阿·托尔斯泰凭着别人送给他的一本法院审问犯人的记 录,从中感受生活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俄罗斯语言,依靠这个宝藏,刻意炼字 炼句,成功地写出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佳作《诱惑》。
高中语文第6课语言的艺术第1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讲义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一节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相传,北宋声誉斐然的文学家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即“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拍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好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我们在选词炼句时,不妨学学古人,好好斟酌一番。
[知识·梳理]课程内容知识精要一、选词:准确、生动1.准确:就是用词要精当,选择最能表达你要说的意思的那个词语。
2.生动:不要堆砌陈词滥调,要善于使用新颖别致的词语,形象地表情达意。
3.选词的其他要求:简洁有力,新鲜活泼,形象生动。
4.选择和运用词语的主要方法:精心挑选关键词语,恰当使用修饰词语,注意词语的巧妙配合。
二、炼句:简洁、连贯1.简洁:抓住要害,切中事理。
2.连贯:上下文一个中心,上下句意思要统一衔接,前后要相互照应。
3.在文学写作中选择句式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句式之间的关系:短句和长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句和疑问句,常式句和变式句。
[考点·聚焦]本节内容对应鉴赏古代诗歌语言中的“炼字”“炼句”这个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