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由于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致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大气污染源:排放大气污染物的自然源和人工源的总称。
3.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等;人工源包括固定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筒)和移动源(如汽车、飞机、火车、轮船等)。
4.自然源与人工源相比,产生的污染物少、浓度低;移动源分布分散,难于监测和治理,固定源污染面积广,但易于集中监测和治理。
5.大气污染监测:指测定大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观察并揭示其时空分布和变化过程与规律,目的在于识别大气中的污染物质,掌握其分布与扩散规律,监视大气污染源的排放与控制情况。
主要通过大气污染监测站和环境监测车来完成。
6.大气污染固定监测站的选址:为了使采集的大气样品具有足够的代表性,通常不靠近污染源和主要交通干线。
同时应注意地形,一面受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7.我国的大气环境保护标准包括三个方面: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包括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乘用车内空气质量指南。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环境污染物的相关监测规范、方法标准等8.总悬浮颗粒物(TSP):悬浮在空气中,直径≤100μm的所有颗粒物。
9.主要污染物分为两大类:颗粒污染物:粉尘、白烟、黑烟、煤烟尘、总悬浮颗粒物气态污染物:硫氧化物(以二氧化硫为代表)、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肺颗粒物。
11.空气污染指数(API):包括SO2、NO2、PM10、CO、O3、NOx六项污染物指标。
12.空气质量指数(AQI):包括SO2、NO2、CO、O3、PM10、六项污染物指标。
13.酸雨:又称酸沉降,它是指PH值小于的天然降水和酸性气体及颗粒物的沉降。
酸雨中含有的酸主要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主要发生在我国南方的原因:南方比北方降水多,空气湿度大,更易溶解酸性气体形成酸雨;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通条件较差,不利于污染气体的扩散;而北方冬季盛行强劲的西北风,有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北方土壤为碱性,可中和酸雨;而南方土壤为酸性;酸雨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危害):对水生系统的危害,会影响鱼类和其他生物群落,改变营养物和有毒物的循环,使有毒金属溶解到水中,并进入食物链,使物种减少和生产力下降;酸雨还能使水生物减少甚至绝迹。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2. 使学生掌握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参与大气污染防治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与来源:讲解大气污染的概念,分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如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农业活动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阐述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4.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探讨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5. 学生实践活动: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大气污染案例,使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符合课程要求的教材,如《环境科学》、《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相关内容。
3. 视频资料:收集与大气污染相关的视频资料,如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环保宣传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大气污染防治的最新动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提问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的试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和相互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进度安排:第1-4课时:讲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和危害。
第5-8课时:介绍大气污染防治的基本措施和技术。
第9-12课时:分析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现状与挑战。
第13-16课时: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减少大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超出环境质量标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由于人类活动增加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生物质燃烧。
工业排放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各种工业过程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影响。
交通运输也是重要的污染源,尤其是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另外,能源消耗也产生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如燃煤和燃油,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含硫物质。
此外,农业活动中的生物质燃烧,如秸秆焚烧,也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
针对大气污染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分析。
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对大气污染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收集,以便及时掌握污染状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其次,加强污染物减排措施。
通过改进工业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洁净生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对汽车尾气进行严格治理,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推广公共交通工具,以减少尾气排放。
此外,加大煤炭和油品的清洁化处理力度,减少二氧化硫和颗粒物的排放,以及控制农业生物质燃烧等方式也是有效的减排手段。
此外,大气污染治理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推动企业进行环境治理。
同时,还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居民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各国可以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研究解决方案,共同保护地球的大气环境。
总之,大气污染是一个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多措并举,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监测和治理,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加强国际合作等。
只有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大气环境,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个清洁、健康的家园。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讲义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讲义一、大气污染的概念与现状(一)什么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指的是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得大气中某些物质的浓度达到了有害的程度,甚至超过了环境所能容纳的限度,从而对人类、生态系统和物质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二)大气污染的现状当前,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严峻问题。
在许多城市和地区,雾霾天气频繁出现,空气质量指数时常超标。
工业排放、交通运输、能源消耗等人类活动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以我国为例,一些工业密集地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排放量大,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问题。
同时,随着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也成为了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来源(一)常见的大气污染物1、颗粒物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
它们可以来自工业生产中的粉尘排放、建筑工地的扬尘、道路扬尘以及燃烧过程等。
2、二氧化硫(SO2)主要来源于燃煤发电厂、工业锅炉以及含硫燃料的燃烧。
3、氮氧化物(NOx)如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工业炉窑的燃烧以及硝酸生产等过程。
4、一氧化碳(CO)通常产生于不完全燃烧,如机动车尾气、工业生产和家庭炉灶等。
5、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自有机溶剂的使用、石油化工、涂料涂装等行业。
(二)大气污染物的来源1、工业污染源包括钢铁、化工、电力、水泥等行业的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
2、交通污染源主要是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燃烧燃料所排放的尾气。
3、能源污染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4、农业污染源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喷洒、秸秆焚烧等活动也会对大气造成一定的污染。
三、大气污染的危害(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引起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多种健康问题。
例如,PM25 能够深入肺部,导致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加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排放和扩散,造成空气质量的恶化。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要加强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污染物排放控制。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都是重要的污染源。
政府应该加强对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的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企业应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交通尾气也是重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应该推广使用清洁能源车辆,并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和治理。
其次,要加强对农业和家庭生活污染的治理。
农业生产中的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和农作物秸秆的焚烧都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排放。
政府应该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规范和指导,鼓励农民使用环保农药和化肥,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
家庭生活中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和燃煤取暖等也是大气污染的原因之一,应该加强对家庭生活污染的治理,提倡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取暖,推广垃圾分类和塑料减量。
另外,要加强大气污染预防和监测。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监测体系,及时监测和预警大气污染状况,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加强对大气污染源的巡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增强污染源的责任意识。
此外,公众也应该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鼓励居民减少机动车使用,合理利用能源,节约用电和用水。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大气污染的认识和了解,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公众的参与和支持是大气污染治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总之,大气污染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要解决大气污染问题,政府、企业和公众都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监管和治理,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公众要增强环保意识,共同为清洁的空气努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蓝天白云的美好家园。
大气污染与防治

大气污染与防治在当今社会,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一个严重问题。
由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等活动的增加,大气中的污染物也日益增加,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大气污染的防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减排措施、能源转型、政策法规以及公众教育四个方面探讨大气污染的防治。
1. 减排措施减少大气污染的最直接方法是采取有效的减排措施。
首先,工业企业应加强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安装污染物净化设施,确保废气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同时,政府要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对于不合规的企业要严惩不贷,促使其改善排放情况。
其次,加强交通管理也是减少大气污染的关键。
鼓励和支持公共交通,限制柴油车和高排放车辆的进入城市中心区域,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此外,提倡人们步行、骑行或使用电动代步工具,减少私家车辆的使用。
2. 能源转型与传统能源相比,清洁能源具有较低的排放量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因此,推动能源转型也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支持,在能源结构中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此外,加快建设和推广可再生能源项目,如风电、太阳能和水电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3. 政策法规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政策法规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制定相关政策,对大气污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
例如,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许可制度,对未获得许可或违反排放标准的企业进行处罚。
此外,鼓励环保科技创新与应用,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以激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大气污染的减排工作中。
4. 公众教育公众教育是促进大气污染防治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环保主题的活动和宣传,引导人们采取可持续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减少废物产生。
此外,加强教育系统中环境教育的普及,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环境保护的推动者。
综上所述,大气污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进行防治。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图文

https://
REPORTING
• 大气污染概述 •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 •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方法 • 大气污染防治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大气污染概述
REPORTING
WENKU DESIGN
定义与类型
定义
大气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 程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导致大气 质量恶化,对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 气候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
工业污染防治需要从源头抓起,严格控制工业废气、废水和固废的排放,加强环境 监测和监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
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燃煤消耗,是工业污染防治的重要方向。例如,推广使用 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减少燃煤产生的污染物排放。
交通污染防治
交通污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之一,因此交通污染防治是防治
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新型农业 模式,可以减少农业废弃物的排放, 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农业污染防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推 广环保型农业技术、加强畜禽养殖废弃物处 理和资源化利用、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等。
日常生活污染防治
日常生活污染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日常生活污染防治也 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积极参与国际大气污染防治合作,推动跨国界区域联防联控,共 同应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全球绿色低 碳发展。
国际经验交流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大气污染防治经验和技术,促进国际间的交流 与合作。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氧化分 解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异味。
清洁能源利用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

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大气污染的定义和来源:工业排放、交通排放、农业排放、生活排放等。
2. 大气污染的危害:对人体健康、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3.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法律法规、技术改进、节能减排、绿色出行等。
4.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及治理成效。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的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理解和实施。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大气污染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2. 讲解大气污染的基本概念、来源、危害,让学生了解大气污染的严重性。
3.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让学生了解国家面临的环保压力。
4. 讲解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让学生了解环保政策和行动。
5. 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大气污染的防治实践。
6. 小组讨论:讨论大气污染防治策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的环保知识。
六、大气污染监测与评估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气污染监测的意义和方法。
掌握大气污染评估的基本原理和工具。
2. 教学内容大气污染监测的方法和设备。
大气污染物浓度的评估和解读。
大气污染指数(AQI)的计算和意义。
3.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和大气污染评估方法。
教学难点:大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和应用。
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大气污染监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参与模拟大气污染监测活动。
5.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大气污染监测的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气污染的形成和污染源 1、大气污染定义
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改变大气圈中某些 原有成分和向大气中排放有毒害物质,以致使大气质 量恶化趋势,将影响原来有利的生态平衡体系,严重 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工农业生产,以及对建筑物和
设备财产等构成损坏即为大气污染。
2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
①火山喷发:SO2、H2S、CO2、CO、HF ②森林火灾:CO、CO2、SO2、NO2、HC ③自然尘:沙、土、尘 ④森林植物释放:烯类碳氢化合物 ⑤海浪飞沫:硫酸盐、亚硫酸盐
H2O
H2SO4
H2O
(H2SO4)m (H2O)
SO2在干燥空气中,其含量达800ppm时,人还可以忍受。但在形成硫酸气溶胶后,其含 量仅0.8ppm人即不可忍受。
由于人的活动而排入大气中的、或使大气产生 的有毒有害物质,有数十种之多。主要有:
1.一氧化碳 (CO)
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 一氧化碳是城市大气中数量最多的污染物(约占大气中污染物 总量的三分之一),其天然本底只有1ppm左右。现代发达国家城 市空气中的一氧化碳有80%是汽车排放的。
2.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经各种化学反应的结果所生成的一系列新
的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常见的二次污染物有:臭氧、过氧化乙酰硝酸酯(PAN)、硫酸 及硫酸盐气溶胶、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以及一些活性中间产物, 如过氧化氢基(HO2)、氢氧基(OH)、过氧化氮基(NO3)和氧原子等。 例如二次污染物硫酸烟雾(又称硫酸气溶胶)就是通过下述变化 过程而形成的: SO2 催化火光 化学氧化 SO3
• “黑风暴”也称沙尘暴或沙暴,在美国发生 过若干起,主要是由于美国拓荒时期开垦 土地造成植被破坏引起的。前苏联以及南 美的一些国家都因毁林垦荒、植被破坏而 屡次受到过风蚀的侵袭。
我国沙尘暴状况
• 近年来,沙尘暴又在中国肆行无忌,屡有发生。 1993年5月,一场罕见的沙尘暴袭击了中国新疆、 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沙尘暴经过时最 高风速为34米/秒,最大风力达12级,能见度最 低时为零。这场风暴造成85人死亡,31人失 踪, 264人受伤;12万头(只)牲畜死亡、丢失, 73万头(只)牲畜受伤;37万公顷农作物受灾; 4330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7.25亿人民币。 此后几年,沙尘暴就像看上这里了一样,不断地 骚扰中国西北部和内蒙一带。
N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NO2(10-6) 1 5 10—15 50 闻到臭味 闻到强臭味 10min眼、鼻受到刺激 1min内人呼吸困难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80
100—150
3min感到胸痛、恶心
在30—60min内死亡
250
很快死亡
暴露时间,days
1000
100
10
1.0
注:二氧 化氮浓度 和暴露时 间与植物 死亡、叶 器官损伤 和新陈代 谢或生长 影响之间 的关系
沙尘暴
• 1934年5月12日,一场巨大的风暴席卷了美国东 部与加拿大西部的辽阔土地。风暴从美国西部土 地破坏最严重的干旱地区刮起,狂风卷着黄色的 尘土,遮天蔽日,向东部横扫过去,形成一个东 西长2400公里,南北宽1500公里,高3.2公里的 巨大的移动尘土带,当时空气中含沙量达40吨/ 立方千米。风暴持续了3天,掠过了美国2/3的 大地,3亿多吨土壤被刮走,风过之处,水井、溪 流干涸,牛羊死亡,人们背井离乡,一片凄凉。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黑风暴”事件。
6.光化学烟雾(Photochemical Smog)
光化学烟雾则是HC和NOX在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 反应而生成刺激性的产物。 光化学烟雾, 早在1946年首先
在美国洛杉矶被
发现。
图4-1 一天内洛杉矶烟雾各成分浓度的变化情况
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是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 氢化合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反应生成 的多种污染物的混合物。 光化学烟雾最具危害的两种物质是 臭氧(O3)和过氧乙酰硝酸酯 (peroxyacetylnitrates,PAN)。
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条件
•气象方面:逆温 当天气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风力不大时, 有利于大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积聚, 易于产生光化学烟雾。 •地理方面 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 2 的光分解有直接 关系,而NO2的光分解必须有290~430nm波 长辐射作用下才有可能。在近地层中太阳辐 射到达地面的强度受天顶角的影响,一般太 阳
天然源:
①燃料燃烧
人为源
②工业生产过度排放 ③交通运输排放
④农业活动排放
3、污染源的类型划分
1) 按形式划分 ①固定污染源,如工厂的排烟或排气。 ②移动污染源:如汽车等。
2) 按排放方式分
①高架源:污染物通过高烟囱排放。 ②面源:区域性的污染源。 ③线源:移动源在一定街道上造成的污染。
①连续源:如化工厂的排气筒等。 3) 按排放 时间分
NO2(微量) 刺激眼睛
* NO2 + UV → NO2 NO* → NO + O 2 O + O 2 → O3 O3 + NO → NO2 + O2
O3
O3 + HC → ↓ 醛类及其它氧化物
醛类
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紫外光 NO
汽车排气 HC NO2
太阳 紫外光
HC + O2 + NO2 + UV ↓ O3 + 甲醛 + PAN + 氧化产物 O3 伤害植物 PAN 伤害植物 刺激眼睛
2.氮氧化物
造成空气污染的氮氧化物主要是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 (NO2)。 它们大部分来源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包括汽车及一切内燃机 所排放的NOx)。也有来自生产或使用硝酸的工厂排放的尾气。 一般空气中的NO对人体无害;但当它转变为NOx时,就具有 腐蚀性和生理刺激作用,因而有害。 NOx 还能降低远方物体的亮 度和反差,又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之 一。
②间断源:如取暖锅炉的烟囱。
③瞬间源:如某些工厂的事故排放。
4 ) 按产生 类型分
①工业污染源。 ②家庭炉灶排气。
③汽车排气:
四、大气污染物及污染类型
①气溶胶状态污染物 TSP 总悬浮颗粒:粒径0.002~100μm
飘尘 长期漂浮的悬浮物,粒径<10μm
降尘 粒径>30μm的粒子 可吸入粒子(IP)与飘尘相当 粒径≤ 10μm ②碳氢化合物 (HC) ③一氧化碳(CO) ④氮氧化合物(NOx) ⑤硫氧化合物 (SOx)
• 1994年4月,河西走廊上空发生强沙尘暴; 1995年3月甘肃敦煌市出现沙尘暴;1995 年5月16日,沙尘暴袭击了银川市;1995年 5月30日,沙尘暴又一次袭击了敦煌、金昌 等10多个县市;1998年4月,沙尘暴席卷了 新疆阿尔泰、塔城、昌吉、吐鲁番、哈密 等地,农作物损失惨重。此外,2000年春, 沙尘暴竟又12次袭击了北京 ,此后的200106年,年均发生15次以上的沙尘暴。
粒子、能通过大气反应生成气溶胶粒子的气体或有色气
体,包括:
总悬浮颗粒物(TSP) SO2和其它气态含硫化合物,在大气中以较大反应速
率生成硫酸盐和硫酸气溶胶粒子
NO和NO2,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硝酸盐和硝酸气溶胶
粒子
光化学烟雾,反应生成亚微米的气溶胶粒子
能见度与自然景观
USEPA在1999年宣布,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致力于提高 国家公园和旷野地区的空气质量 例:美国大烟雾山国家公园(北卡罗莱纳州)照片
天顶角(θ)越小,太阳辐射就越强。对 于θ >60°时,由于入射角较大,光线通过
大气层时路程加长,受到的大气微粒散射也 较大,致使小于430nm波长的光很难达到 地面,所以不易发生光化学烟雾。 •污染源方面 “烟雾”的形成是和大气中 NO 2 、 碳氢化
合物等污染物的存在是分不开的。所以, 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排气等 污染源的存在是“烟雾”形成的前提。
第一节 概述
地球外围大气总质量3.9×1015t,是地球总质量的百 万分一。 大气质量垂直分布不均,50%的质量集中在离地面 5km以下,75%集中在10km以下,90%集中在30km以
下。
高度100 km以上的空气质量仅占整个大气圈质量的
百万分之一,即可认为大气圈离地面高度为100 km。
一. 大气圈的结构
-5 0 5 10 15 20 25 0. 1 30 0 .1 5 0 .2 0. 25
% R e du cti on in F EV 1
注:部分 人群接触 臭氧后肺 功能下降
O zo n e C o nce n tra t io n (ppm )
4. 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对大气能见度或清晰度有影响的污染物,一般是气溶胶
0.1 0.1 暴露时间,h
Source:Springer-Verlag and Prof. D. C. MacLean
NO2 浓度,mg/m3
NO2 浓度,ppm
3.碳氢化合物(HC)
自然界中的碳氢化合物,主要是由生物的分解作用 产生的。 人为的碳氢化合物来源有二,即不完全的燃烧和有 机化合物的蒸发。 城市空气中的碳氢化合物虽然对健康无害,但能导 致生成有害的光化学烟雾。
4.硫氧化物
矿物燃料中一般都含有相当数量的硫(煤中约有0.5—6.0%), 有的是无机硫化物,有的是有机硫化物。
SO2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而SO2与水反应则生 成硫酸(H2SO4)。后一反应进行得极快,并生成硫酸气溶胶,
所以空气中通常不存在S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气体。在城市空气的固体微粒
中,一般约含有5%~20%H2SO4的硫酸盐。
根据大气圈垂直方向
上温度、化学成分、荷 电等物理性质差异和大 气运动状态,可将大气 圈分为五个圈层:
对流层
平流层 中间层 热成层 逸散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