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农科技字号

合集下载

鲁农科技字号

鲁农科技字号

鲁农科技字号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山东省农业厅文件鲁农科技字〔2012〕9号关于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力保粮食总产“十连增”的通知各市农业局(农委)、农科院(所),有关省直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确保今年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经研究,今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思想认识到位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做出了战略部署。

年初,省政府《批转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保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12〕4号)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全省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力争总产达到900亿斤。

”。

各级农业部门、有关单位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要充分认识完成“十连增”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依靠科技提高种粮水平、稳步提高单产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作为今年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组织领导到位省厅制定了《山东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附件1),成立了由厅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于振文院士为组长的夏粮生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以董树亭教授为组长的秋粮生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附件2),省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到县。

各市、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本地、本单位科技下乡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工作措施到位今年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行层层包干,强化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技术力量,注重行政领导与技术专家相结合,科技服务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开展下乡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切实做到关键环节主动下乡,突发事件及时下乡,农民咨询随时下乡。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公布日期】2011.03.29•【字号】鲁农科技字[2011]15号•【施行日期】2011.03.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渔业资源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申报2011年省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1〕15号)各市农业局(农委),省直有关部门(单位):根据2011年省农业厅、海洋与渔业厅、财政厅发布的《山东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鲁农科技字〔2011〕8号)规定,现就申报2011年省农牧渔业丰收奖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奖励范围和数量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以下简称省丰收奖)是面向我省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农机等领域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奖,主要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2个奖项。

申报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的范围为:2008年至2010年完成并经省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委员会办公室鉴定或委托鉴定的项目。

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奖励在农业技术推广合作活动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合作团队,实行限额申报,每个市及省直有关部门、单位限报1个。

二、申报材料(一)申报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的材料包括:申报书(见附件1-1);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见附件1-2,须原件);项目工作总结、技术总结;成果验收或评价(鉴定)证书(须原件);成果应用证明(见附件1-3,须原件);经济效益报告(含计算过程);项目合同书或计划书(或实施方案);其它有关试验总结材料。

全套材料一式2份并装订成册。

同时,上报《2011年省丰收奖成果奖申报情况简表》(见附件1-5)25份。

(二)申报省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的材料包括:申报书(见附件2-1);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见附件2-2);主要完成人情况表(见附件2-3);工作总结和相应的证明材料。

全套材料一式2份并装订成册。

有关申报表格式等资料请从山东省农业信息网()上下载,经济效益的计算按农业部《农牧渔业丰收奖经济效益计算办法》口径执行。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0.09.10•【字号】鲁农科技字[2010]33号•【施行日期】2010.09.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厅、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公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0〕33号)各市农业局(农委)、财政局,有关单位:根据农业厅、财政厅《关于启动实施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的意见》(鲁农科技〔2010〕22号)精神,按照专家筛选评审、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核、公示的程序,确定了今年启动的玉米、蔬菜、水果三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岗位专家和依托单位,现将名单予以公布。

希望各首席专家和岗位专家认真履行职责,各依托单位认真遵守承诺,充分发挥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作用,为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附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蔬菜、水果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二〇一〇年九月十日附件: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蔬菜、水果创新团队组成成员和依托单位名单一、玉米首席专家:宋希云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岗位专家:1.遗传育种(4人)宋希云(兼任)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张春庆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孟昭东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陈举林依托单位:泰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栽培技术与土壤肥料(3人)王庆成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刘树堂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李俊庆依托单位:临沂市农业科学院3.植物保护(1)李向东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4.机械装备与设施(1人)杜瑞成依托单位:山东理工大学综合试验站(5个)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菏泽市农业科学院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冠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二、蔬菜首席专家:王淑芬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岗位专家:1. 遗传育种(4人)王淑芬(兼任)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高建伟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王富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贺洪军依托单位: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 栽培与土壤肥料(3人)徐坤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王克安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张元国依托单位:潍坊市农业科学院3.设施机械与环境调控(1人)魏珉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4. 病虫害防治(1人)马井玉依托单位: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5. 贮藏加工(1人)王成荣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5个):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临沂市农业科学院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泰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山东寿光蔬菜产业集团三、水果首席专家:陈学森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岗位专家:1.遗传育种(4人)陈学森(兼任)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刘庆忠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郝玉金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孙庆田依托单位:烟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2.栽培与设施装备(2人)刘成连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高东升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3.病虫防治与质量控制(2人)于毅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韩明三依托单位: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4.土壤肥料(1人)原永兵依托单位:青岛农业大学5.贮藏加工(1人)辛力依托单位: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6.产业经济研究(兼玉米、蔬菜,1人)史建民依托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综合试验站(5个):潍坊市农业科学院威海市农业科学院烟台市果树工作站临沂市果茶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聊城市果树技术站。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做好“三秋”农业科技下乡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0]35号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做好“三秋”农业科技下乡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0]35号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做好“三秋”农业科技下乡工作的通知正文:----------------------------------------------------------------------------------------------------------------------------------------------------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做好“三秋”农业科技下乡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技字〔2010〕35号)各市农业局(农委),有关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为贯彻落实全国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座谈会和全国秋冬种工作视频会议精神,深入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现就做好“三秋”农业科技下乡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今年以来,全省各级农业推广、科研、教学单位按照农业部关于开展百日科技服务行动的要求,认真制定方案,扎实组织活动,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在一线指导生产,为我省夏粮连续8年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

目前,正值我省“三秋”生产时期,抓好秋种生产,直接关系明年夏粮收成,关系全年粮食和农业发展的开局。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是抓好秋种生产的重要措施。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迅速行动起来,针对秋种关键环节,大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确保科技为秋种生产服好务。

二、认真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各地要注重创新农业科技服务机制,统筹协调推广、科研、教育等方面的技术力量,形成“大协作、大联合”的工作局面,层层建立责任制,把科技服务行动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一是抓好科技入户。

各地要通过举办科技大集,赠送科技书籍、光盘,印发技术明白纸,利用手机短信、计算机网络发送科技信息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与咨询;组织专家和技术小分队深入“三秋”生产一线,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真正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位。

各农技推广示范县要结合项目要求,做好科技入户工作。

二是抓好百名省级专家巡回指导。

省农业专家顾问团要结合专业优势,联合有关科研、院校的科技力量,选择全省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巡回技术指导,进行对口科技帮扶,集中开展科技服务。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
收奖的通知
【法规类别】渔业管理
【发文字号】鲁农科技字[2010]36号
【发布部门】山东省农业厅
【发布日期】2010.10.11
【实施日期】2010.10.1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山东省农业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
(鲁农科技字〔2010〕36号)
各市农业局(农委),省直有关单位,厅属有关单位:
根据农业部新修订的《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奖励办法》(农科教发〔2010〕3号)和农业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的通知》(农办科〔2010〕75号)要求,现就我省申报2008-2010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和推荐名额分配
新修订的丰收奖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等三个奖项。

农业部下达给我省的2008-2010年度农牧渔业丰收奖推荐名额为49项
(个),包括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19项、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29个和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

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奖励取得显著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一、二、三等奖,由各市农业局(农委。

中国水果生产发展态势:1978—2010

中国水果生产发展态势:1978—2010
面 积从 1 6 6 . 2万公 顷上 升 到 2 9 8 . 7万 公 顷 ,平 均
生产可持续发展具。 稳 定增 长 阶段是从 1 9 9 9 ~ 2 0 1 0年 , 果 园面积 稳定 增长 , 年 均增 长 2 5 . 1 万公 顷 。苹 果 生产 进 人调 整 阶段 , 非适 宜 区 和适 宜 区 内的非 适
2 0 1 3 . 2
新 疆 农 垦 经 ; 齐
产 业 经 济
中国水果生产 发展 态势 : 1 9 7 8 — 2 0 1 0
张 吉国 郑 芳泉
( 山东农 业大 学经 管 学院 山东 泰 安 2 7 1 0 1 8 )
[ 摘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中国水果生产稳步增长, 成为世界上水果生产大国。本文从栽培 面积、 总产量、 单位 面积产量和生产布局等方面对 中国水果生产发展情况做 了历史性 回顾和总 结, 同时剖析 了水果生产中的主要 问题 , 并提 出了相应对策。 [ 关键词 ] 水果 生产规模 生产布局
1 4 0 0 0
1 20 00
栽1 2 0 0
1 0 0 0
1 0 0 0 0 产
的普及推广 , 中国苹果单产将进一步提高 , 并有
可 能接 近或 达到苹 果 生产先 进 国家 3 0吨 公 顷 的 水 平 。梨单 产水平 自 2 0世 纪 9 O年 代 以来 稳 步提 高, 2 0 1 0年 中国梨单 产达 到 1 4 . 2吨 公 顷 。 葡萄单 产在 1 9 9 9 — 2 0 0 2年 间 出现下 滑 , 此后 保持 增 长 态 势, 2 0 1 0年 达到 1 5 . 5吨公 顷( 见图 3 ) 。
【 基金项 目 】 本文系 山东省现代农 q l , 产业技术体系项 目( 项 目编号 : 鲁农科技 ̄( 2 0 1 0 ) 3 3号) 阶段性研究成果 。 【 作者简介 】 张 吉国( 1 9 7 2 一 ) , 男, 山/ g , 农 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 研究方向: 园艺产 业经济 与贸易。

企业信用报告_山东鲁农科技有限公司

企业信用报告_山东鲁农科技有限公司
基础版企业信用报告
山东鲁农科技有限公司
基础版企业信用报告
目录
一、企业背景 .........................................................................................................................................................5 1.1 工商信息 ......................................................................................................................................................5 1.2 分支机构 ......................................................................................................................................................5 1.3 变更记录 ......................................................................................................................................................5 1.4 主要人员 ......................................................................................................................................................6 1.5 联系方式 ......................................................................................................................................................6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3.10.30•【字号】鲁农科教字〔2023〕41号•【施行日期】2023.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人选推荐工作的通知鲁农科教字〔2023〕41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工作计划安排,定于近期组织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站长遴选。

现就人选推荐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遴选数量岗位专家55名,产业经济岗位专家8名,综合试验站站长30名(详见附件)。

二、遴选标准(一)岗位专家。

岗位专家原则上从省、市农业科研单位或高等院校中择优产生,并符合以下条件:一是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立场坚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正派,保证有充足时间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二是原则上应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从事与本产业相关研究5年以上,主持或参与过与本产业相关的重大科研项目。

具有突出的科研业绩和开拓创新能力,拥有较高的学术威望,以及丰富的指导生产实践经验。

能对本产业发展切实发挥岗位职能作用的本单位在职人员。

具有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参与岗位专家竞聘的,还应同时满足独立主持研究课题,并组建相应研发团队的优秀科研人员。

三是具有统筹全省本岗位研发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共事能力,能调动和协调各方面科技资源为本产业发展服务。

四是能自觉遵守产业技术体系的相关规章制度,自觉服从体系组织管理机构的领导、协调。

积极性高,能热心为本产业发展服务。

五是未担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岗位。

六是无经费管理使用等违法违规问题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科研行为。

七是1968年1月1日之后出生(以档案年龄为准)。

八是具有正常履职的身体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农科技字号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山东省农业厅文件鲁农科技字〔2012〕9号关于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力保粮食总产“十连增”的通知各市农业局(农委)、农科院(所),有关省直科研单位、农业高等院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确保今年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经研究,今年继续在全省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思想认识到位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就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做出了战略部署。

年初,省政府《批转省农业厅等部门关于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力保实现连续十年增产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发〔2012〕4号)明确提出“强化科技支撑,确保全省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力争总产达到900亿斤。

”。

各级农业部门、有关单位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要充分认识完成“十连增”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高度重视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重要支撑作用,牢固树立依靠科技提高种粮水平、稳步提高单产的思想,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作为今年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工作落实。

二、组织领导到位省厅制定了《山东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附件1),成立了由厅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于振文院士为组长的夏粮生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以董树亭教授为组长的秋粮生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附件2),省级专家技术指导小组分片包干到县。

各市、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本地、本单位科技下乡活动的组织开展。

三、工作措施到位今年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行层层包干,强化资源整合,充分调动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等技术力量,注重行政领导与技术专家相结合,科技服务与项目实施相结合,开展下乡活动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切实做到关键环节主动下乡,突发事件及时下乡,农民咨询随时下乡。

各地要落实工作措施,做好统筹协调,广泛动员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积极投身于科技服务工作。

四、督导检查到位各地要强化对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的督导检查,将活动开展情况作为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技人员重要考核指标,确保活动深入、持久开展,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显着成效。

为加强对科技人员下乡促增产保丰收活动的调度和管理,省厅对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行月报告制度。

活动结束后,各地、各单位要对活动进行认真总结,省厅将统一进行绩效考评,并以此作为安排相关农业项目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各地、各单位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于2月29日前以正式文件报省厅。

各市农业局(农委)要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每月最后一个工作日下午4时前,报送活动进展情况(格式见附件3)。

联系人:李咏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附件1:山东省2012年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为切实搞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力保今年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要求,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为核心,以科技进村、入户、到田,推广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技术为重点,加大关键时节、关键环节的技术指导和农民培训力度,为确保全省粮食稳定增产,提供强力的科技支撑。

二、工作原则(一)统一部署,层层落实。

省农业厅制定全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实施。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抓好工作落实。

(二)深入基层,进村入户。

组织农业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调查研究、技术指导等工作,切实推进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

(三)突出时效,强化应急。

抓住农业关键时节、关键环节开展技术指导工作。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病虫害预测防控,强化抗灾减灾技术推广。

(四)加强协作,注重联合。

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优势,深入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三、目标任务全省组织万名以上技术人员开展下乡活动。

其中:潍坊、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等六市各组织科技下乡人员1000人以上,济南、青岛、淄博、枣庄、烟台、泰安、滨州等七市各600人以上,东营、威海、日照等三市各200人以上,莱芜市60人以上。

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全省重点推广小麦、玉米主导品种44个,主推技术10项,培训基层农技人员5万人次以上,培训小麦、玉米种植户100万人次以上,达到每50亩粮田有一个技术明白人,实现村村有包干技术人员,户户得到技术服务,力保粮食连续十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达到900亿斤以上。

四、工作安排(一)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1.小麦。

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24个):济麦22号、良星99、泰农18、良星66、汶农14、烟农24号、青农2号、山农17、山农21、良星77、郯麦98、齐麦一号、济南17号、洲元9369、临麦4号、聊麦18、临麦2号、烟农19号、山农22号、泰农19,烟农21号、青麦6号、烟农836、青麦7号。

重点推广的主推技术(7项): 冬小麦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栽培技术,小麦规范化播种技术,冬小麦精播、半精播高产栽培技术,旱地小麦早、深、平增产节水栽培技术,小麦深松少免耕镇压节水栽培技术,小麦“一喷三防”技术。

2.玉米。

重点推广的主导品种(20个): 郑单958、登海605、浚单20、金海5号、聊玉22号、登海3622、天泰33号、齐单1号、淄玉14号、天泰55、金海702、鲁单818、德利农988、蠡玉37、连胜188、鲁单9066、丹玉86、农大108、威玉308、青农105重点推广的主推技术(3项):玉米“一增四改”技术、玉米晚收增产技术、夏玉米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

(二)重点活动1.启动活动。

本实施方案印发标志全省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启动。

2.推介发布农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行动。

发布2012年山东省农业主导品种与主推技术,引导广大农民使用先进技术成果。

3.冬春大培训行动。

利用冬春两季,在全省大规模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4.农业专家齐鲁行。

组织农技推广系统以及省农业专家顾问团、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为骨干的农业技术专家,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技术指导。

5.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推广行动。

以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粮食高产创建、农技推广示范县等项目为载体,加大稳产增产和抗灾减灾关键技术推广力度。

6.小麦、玉米远程技术培训。

利用省农业信息网在线视频和省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在小麦、玉米生产关键时节,组织2到3次全省性的视频培训。

7.“12316”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行动。

组织专家编写小麦、玉米生产技术要点,利用“12316”信息平台发送手机短信,及时解答农民疑难问题。

8.总结宣传活动。

年底,省厅将对开展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进行总结通报,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及先进集体与个人。

(三)工作进度第一阶段(2-4月):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健全组织,细化措施,落实任务,明确职责。

分层次举办小麦春季田间管理培训班,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到田,搞好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

根据麦田类别,在小麦返青、起身、拔节等关键时期指导农民搞好划锄镇压、追肥浇水、病虫草害防控等。

搞好玉米良种、机械、物资和各项备播准备。

第二阶段(5-6月):指导农民搞好小麦后期管理,突出抓好“一喷三防”等措施;搞好适时机收和秸秆还田,把好机收质量和秸秆还田质量关。

分层次开展玉米培训,发放技术资料,组织好玉米播种期和苗期的技术指导,推广抢茬直播、机械精播、化学除草等技术,搞好玉米粗缩病、二点委夜蛾等病虫害防控。

把好播种质量和保苗关。

第三阶段(7-8月):指导农民搞好玉米苗期和穗期管理,重点抓好及时定苗、合理密植、追好攻秆肥和攻穗肥、病虫草害防控等措施,及时间苗、定苗。

第四阶段(9-10月):指导农民搞好玉米后期管理,重点抓好攻粒肥施用、后期浇水和病虫害防治,防早衰、防倒伏、晚收获、增粒重。

大力推广适期晚收和机械收获秸秆还田技术。

分层次举办小麦秋种培训班,搞好小麦品种布局和规范化播种技术的指导和服务,把好播种质量关。

第五阶段(11-12月):搞好小麦苗情考察及冬前管理工作,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查苗补苗、化学除草等工作,分层次开展技术培训。

搞好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绩效考评和总结宣传。

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及有关单位要把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作为今年农业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有力措施,认真组织实施。

省成立由厅领导任组长、厅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全省科技下乡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厅科技处,负责日常工作。

省成立夏粮和秋粮生产两个专家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全省技术指导工作。

各市、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确保活动顺利开展。

(二)创新工作机制。

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时间长、任务重,要切实注重提高针对性和时效性,不断创新活动机制。

要加强与农业科技促进年、冬春大培训行动等重大活动的有机结合,要密切结合粮食高产创建、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农技推广示范县、阳光工程等项目的实施。

要努力建立科技下乡服务的长效机制,组建一支持续稳定、技术过硬的科技下乡服务队伍,全面构建“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应用通道,推进良种良法的融合。

(三)强化督导考核。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活动的督导,帮助基层解决活动开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反映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要加强信息上报工作,及时上报活动进展情况,每月按时逐级上报信息。

各级农业部门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同时加强对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考核。

省里对各市的考核结果将作为下一年度安排相关农业项目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营造良好氛围。

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加大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各地注重发掘科技下乡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事例和先进经验,宣传推广好的经验做法,推动万名科技人员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效。

主题词:科技下乡活动通知山东省农业厅办公室 2012年2月17日印发主动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