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三版第一章第二章答案
微观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夏业良 梁小民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课后答案 第1篇

第一篇导言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1.列举三个你在生活中面临的重要权衡取合的例子。
答:①大学毕业后.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选择继续上学攻读研究生学位,就意味着在今后三年中放弃参加工作、赚工资和积累社会经验的机会;2、在学习内容上也面临着很重要的权衡取舍,如果学习《经济学》,就要减少学习英语或其他专业课的时间,③对于不多的生活费的分配同样面临权衡取舍,要多买书.就要减少在吃饭、买衣服等其他方面的开支。
2、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什么?答: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在看电影的时间里做其他事情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例如:看书、打零工。
3、水是生活必需的。
一杯水的边际利益是大还是小呢?答:这要看这杯水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喝.如果这是一个人五分钟内喝下的第五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很小.有可能为负;如果这是一个极度干渴的人喝下的第一杯水,那么他的边际利益将会极大。
4、为什么决策者应该考虑激励?答:因为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如果政策改变了激励,它将使人们改变自己的行为,当决策者未能考虑到行为如何由于政策的原因而变化时.他们的政策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为什么各国之间的贸易不像竞赛一样有赢家和输家呢?答:因为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话动,并从中享有更多的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通过贸易使每个国家可供消费的物质财富增加,经济状况变得更好。
因此,各个贸易国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经济合作伙伴。
在公平的贸易中是“双赢”或者“多赢”的结果。
6.市场巾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在做什么呢,答: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就是商品价格,价格反映商品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成本,市场中的企业和家庭在作出买卖决策时都要关注价格。
因此.他们也会不自觉地考虑自己行为的(社会)收益和成本。
从而,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着干百万个体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使社会福利趋向最大化。
7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答: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市场势力。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周惠中《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导论:经济学和经济思维1(所有计划经济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短缺,所以计划经济又称为短缺经济。
计划价格未能跟均衡价格一致是可以理解的,但为什么计划价格总是低于而几乎不高于均衡价格呢,答:计划经济制定较低的价格是希望使得更多的穷人能够获得消费机会;行业人为设定较低价格能够造成本行业的稀缺性,从而提高自身地位,并且能够要求国家提供在本行业投入更多的并且归其支配的资源。
2(为减缓城市交通拥堵、限制车辆数量,北京市通过摇号配给牌照,上海市则拍卖有限牌照。
试从各方面讨论这两种机制的效果与影响,答:两种方法各有利弊:(1)北京随机抽取的方法更加公平,但牺牲了效率。
例如会使得部分当时不需用车的人,为了增加自身最终中签的概率提前进入摇号系统,或者是急需用车的人为了提高概率而迫使家中更多的成员参与摇号,无论哪种情况,都最终导致号牌没有分配到合理的位置。
(2)上海的拍卖机制完全市场化,牌照价格上升,导致市场消费者负担显著增大,一些收入较低的消费者即使对于车牌需求较大,但是负担不起车牌的拍卖价格而无法获得车牌,因此上海的方案虽然使资源得到了更高效的利用,但是却损失了部分社会公平性。
3(永和豆浆、麦当劳等在闹市中心的门店生意兴隆繁忙,收入远远超过周边地区的门店。
所以,处于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净利润率和投资回报率高于周边地区。
是吗,答:不是。
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100%,市中心的连锁门店的收入虽然远远超过周边地区,但是也面临着较高的租赁费用和税收负担等成本,所以尽管市中心的收入较高,其净利润与收入的比率却是不确定的,因此,净利润率未必高于周边地区;投资回报率,年利润或年均利润/投资总额×100%,尽管城区门店收入较高,但是由于地价、竞争等因素,其投资总额也高于周边地区,因此,其投资回报率也未必高于周边地区。
微观经济学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名词解释1.需求价格弹性[解析](1)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弹性系数等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处以其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如果用e d 表示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用Q 和Q ∆分别表示需求量和需求量,用P 和P ∆分别表示价格和价格变动量,则需求价格弹性公式为:d e Q P P Q ∆=-∆g 。
(2)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主要有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强度。
商品的替代数目和可替代程度、商品用途的广泛性等,另外,时间、地域差别、消费习惯、商品质量等也会影响需求价格弹性。
(3)需求价格弹性与商品销售总收益有密切的关系。
如果价格弹性大于1,即商品富有弹性,则其销售总收益与价格是反方向变动,即销售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减少,随价格的降低而增长;如果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即商品是缺乏弹性的,则该商品销售总收益与价格变动是同方向的,即总收益随价格的提高而增长,随价格的降低而减少。
2.需求收入弹性[解析](1)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程度,是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收入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如果用e M 表示需求的收入弹性系数,用I 和ΔI 分别表示收入和收入的变动量,用Q 和ΔQ 分别表示需求的量和需求量的变动量,则需求收入弹性公式为:eMQ II Q∆=∆g。
(2)在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既定的前提下,可以通过需求收入弹性来判断商品是正常商品还是劣等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为正值,即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则该商品就是正常品。
如果某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是负值,及e M<0,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此种商品的需求反而下降,则该商品为劣等品。
需求收入弹性并不取决于商品本身的属性,而取决于消费者购买时的收入水平。
3.蛛网模型[解析]蛛网模型是一个动态模型,其考察的是价格波动对下一个周期产量的影响,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均衡的变动,它通常用来分析市场经济中某些产品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这些产品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本期产量决定本期价格,而本期价格决定下期产量。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1 2 章.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本章的主要知识点:1.经济学产生的根源资源稀缺性与人类需要无限性之间的矛盾,产生以下四个基本经济问题:(1)生产什么?(2)如何生产?(3)为谁生产?(4)经济增长。
2.经济学的定义与经济学的划分(1)经济学的定义;(2)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3.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经济人假定;(2)经济模型;(3)均衡及其种类;(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存量与流量;(5)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6)实证分析法与规范分析法4.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一、单项选择1.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d.它们的效用高低。
2.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d.资源的价格很高。
3.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4.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
5.西方学者认为,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体制都是()。
a.完全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b.严格的计划经济体制;c.自然经济体制;d.混合经济体制。
6.下列四个命题中,与微观经济学相关的命题是()。
a.货币数量影响价格水平;b.技术水平影响经济增长;c.石油价格影响汽车需求;d.预算赤字影响储蓄水平。
7.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命题为()。
a.专家认为我国目前的失业率高达10%;b.高失业率在短期没有下降的趋势;c.我国的高失业率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d.失业率应该降低到8%。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规范经济学命题的是()。
a.将富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穷人能提高社会福利;b.不完全竞争市场不能合理配置资源;c.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收入分配应该公平。
微观第三版2章习题答案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三版)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
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Q s=-10+5pQ d=Q s得:50-5P=-10+5P所以Pe=6(2) 由Q d=60-5PQ s=-10+5pQ d=Q s得:60-5P=-10+5P所以Pe=7 Qe=25(3) 由Q d=50-5PQ s=-5+5pQ d =Q s得:50-5P=-5+5P 所以 Pe=5.5 Qe=22.5(4)1)(2)(3)中,所有外生变量或内生变量都属于同一个时期。
而且,在分析由外生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内生变量变化过程中,也假定这种调整时间为零。
区别:静态分析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值求内生变量值的分析方法。
如图(1)中,外生变量α、β、δ、γ是确定的,从而求出相应均衡价格Pe 和均衡数量Qe 。
而(2)(3)中,外生变量被赋予不同的数值,得出得内生变量P 和Q 的数值是不相同的。
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5)先分析需求变动的影响:由(1)知当Q d =50-5P 、Q s =-10+5p 时均衡价格P e =6、均衡数量Q e =20:当需求增加,如变为(2)中的Q d =60-5P 时,得出P=7 、Q=25。
高鸿业 第三版微观答案

K
e
aP bP cP HP (2)e 点的需求价格弹性(绝对
J
f
值)大于 f 点;f 点的需求价格
弹性(绝对值)大于 a 点:
H
a
b
c
De = OK Cf = OJ Ba = OH 。
eP KP fP JP aP HP O
GB
C
D
Q
5. 已知: M=100QBdPB2P。
解: Od =
M
=
1
1
M2
100 10
(4)答:本题(1)是根据既定的外生变量[a=50、b=-5、c=-10 和d=5]求内生
变
量
QdB
B
和
QsB
B
,
为
静
态分
析
;
(2)
和
(3)
则是
根
据
既
定
的
外
生
变
量
[a=60、
b=
-
5、
c=
-10、 d=5 和a=50、b=-5、c=-5、d=5] 分别求内生变量QBdB和QBsB,其本身也都
是静态分析;而将(2)和(3)的结果分别与(1)相比较,以分析外生变量变动之后内
答:消费者的收入为 60。
(2)
在
预
算
线
上
,
当
X =0 1B
B
时
XB2B=20,
表
示
消
费
者
的
收
入
[I]全
答:需求量将增加 11%。
9. 已知:PBAB=200-QBAB,PBBB=300-0.5QBBB;QBAB=50,QBBB=100。
人大版微观经济学(第三版)课后答案第1-2章

第一章引论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人类历史上的资源配置方式有哪几类?3.什么是理性人假定?4.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西方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第一部分教材配套习题本习题详解1. 下列各事件对x商品的需求有何影响?(1)x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
(2)生产x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3)y商品是x商品的替代品,y商品的价格下降了。
(4)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
解答:(1)x 商品的生产厂商投入大量资金做广告宣传,提高商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2)生产x 商品的工人的工资增加了。
对x商品的需求没有直接影响,需求曲线不变,但是工人的工资增加,增加了生产成本,使供给曲线向左上移动,需求不变供给减少,导致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
(3)y 商品是x 商品的替代品,y 商品的价格下降了,x 商品相对贵了,消费者用y商品替代x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4)若消费者消费的是正常商品,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若消费者消费的是劣商品(抵挡商品),导致在每一价格下,消费者对商品需求量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 下列各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2)种植棉花所需的化肥的价格上升。
(3)政府对种植棉花的农户实施优惠政策。
(4)棉花价格上升。
下列事件对棉花供给有何影响?(1)气候恶劣导致棉花歉收。
解答:(1)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恶劣气候导致的棉花歉收, 在棉花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会使棉花的供给数量减少,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2)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因为化肥价格上升使得棉花的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农户都会缩小棉花种植面积,导致棉花供给数量下降, 棉花的供给曲线会左移。
(NEW)朱善利《微观经济学》(第3版)课后习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导 言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局部均衡价格的决定第三章 弹性理论第四章 效用理论第五章 消费者选择第六章 不确定性条件下的消费者选择第七章 生产理论第八章 成本理论第九章 完全竞争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章 政府对竞争产业的调节及其后果第十一章 完全垄断市场下的价格与产量第十二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第十三章 博弈理论第十四章 生产要素定价理论第十五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第十六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调节第一章 导 言1微观经济学研究哪些问题?答:微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微观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为小。
因此,有人把微观经济学称为“小经济学”。
(1)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例如研究消费者、企业的行为。
微观经济学所涉及的是个体经济单位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与微观经济学相对应的是经济学的另一重要分支——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又被称为“大经济学”,研究的是总体经济行为与总量经济关系,例如国民生产总值、物价水平等。
(2)微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
这里的价格是指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而不是绝对价格即物价水平。
商品、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调节着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调节资源的配置与产品的产量。
因此微观经济学又被许多经济学家称为价格理论。
(3)对于市场失灵情况下的资源配置效率损失以及如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微观经济学也将进行探讨。
(4)微观经济学对于所有权状况对资源配置的影响、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影响同样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建立在个人选择基础之上的公共选择也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2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有什么区别?答:(1)经济问题涉及实证问题与规范问题这样两类问题,研究经济问题的经济学也就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分。
与此相对应,对于微观经济问题也存在着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
(2)实证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是人类所面临的实际经济问题“是如何解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供给价格弹性就是指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2.均衡价格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价格。
3.资源的稀缺性相对于人们无限多样、不断上升的需要来说,用以满足这些需要的手段,即有用的资源,就是相对不足的。
4.需求需求就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下愿意并能够购买得商品数量。
二、计算题1.某人对消费品X的需求函数P=100-Q,分别计算价格P=60与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
由P=100-Q得Q=(100-P)2(1分)这样Ed=(dQ/dP)·(P/Q) =2(100-P)(-1)P/(100-P)2= -2P/100-P (1分)于就是Ed|P=60=-2×60/(100-60)=-120/40=-3 (2分)Ed|P=40=-2×40/(100-40)=-80/60=-4/3 (2分)2.某消费者对商品A的需求函数为Q=(90-P)2,分别计算价格P=60与P=40时的价格弹性系数。
由Q=(100-P)2得Ed=(dQ/dP)·(P/Q) =2(100-P)(-1)P/(100-P)2= -2P/100-P (2分)于就是Ed|P=60=-2×60/(100-60)=-120/40=-3 (2分) Ed|P=40=-2×40/(100-40)=-80/60=-4/3 (2分)3.某行业对劳动的需求曲线为L=1200–10W,供给曲线为L=20W,其中L就是每天的劳动需求(供给)量,W就是工资率,试求其均衡工资率与每天的劳动雇佣量。
L=1200–10WL=20W20W=1200–10W (2分)30W=1200,W=40 (1分)L=1200–10W=1200–10×40=800 (1分)所以均衡工资为40,每天的劳动雇佣量为800 (2分)三、简答题1.试分析说明影响商品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
(1) 进入与退出的难易程度。
(2分)(2)供给者类别的大小。
(1分)(3)时间的长短。
(1分)(4)产量的大小。
(1分)2.简述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的必需程度。
商品越必需,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小(1分)(2)商品的可替代性。
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弹性越大。
(1分)(3)在总开支中的比重。
比重越小,弹性越小。
(1分)(4)商品类别的大小。
类别越大,弹性越小。
(1分)(5)时间的长短。
时间越长,弹性越大。
(1分)3.简述需求价格弹性的种类(1)∣E d∣=0 需求绝对缺乏弹性; (1分)(2)∣E d∣=∞需求绝对富有弹性; (1分)(3)∣E d∣=1 需求单元弹性; (1分)(4)0<∣E d∣<1 需求缺乏弹性; (1分)(5)∣E d∣>1 需求富有弹性。
(1分)4.假设您就是一个大型博物馆馆长,您的财务经理告诉您,博物馆缺乏资金,并建议您考虑改变门票价格以增加总收益。
您就是提高门票价格还就是降低门票价格?提高门票价格还就是降低门票价格主要取决于参观博物馆的需求价格弹性。
(2分)如果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就是缺乏弹性,那么提高门票的价格会增加总收益,否则就会减少总收益;如果参观博物馆的需求就是富有弹性,那么提高门票价格就会减少总收益。
(3分) 5.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有何区别?(1)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移动,需求的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即在图形上的表示方法不同。
(3分)(2)需求量的变动由物品本身的价格所引起,需求变动由除物品本身价格之外的其她因素所引起,即引起原因不同。
(2分)四、论述题1.试述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与理论假定。
理论假定:⑴理性经济人,其作出决策的出发点就就是私人利益,每个人都寻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2分) ⑵市场出清,即通过价格的自由升降使市场最终处于均衡状态。
(2分) 分析方法:⑴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1分)⑵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1分)⑶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2分)⑷经济模型分析(1分)2.请根据您所学到的经济学理论对“薄利多销”与“谷贱伤农”这两句话做出解释。
弹性E d与收益R关系可表示如下:△R=(E d+1)△P*Q (3分)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会使得厂商的总收益增加,(1分)而“薄利”就是指低价格,“多销”则就是指销售量增加,期望得到更多的收益(1分)。
所以对富有弹性的商品“薄利多销”就是成立的;(1分)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价格降低会使得厂商的总收益减少,(1分)而农产品就是缺乏弹性商品,当农产品因丰收而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即“谷贱”时,农民的销售收入下降,从而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分)3.举例说明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收入弹性在短期与长期的区别,并说明影响这些区别的因素。
从需求的价格弹性来说,许多商品尤其就是非耐用品(包括一些服务)的长期需求弹性大于短期需求弹性,原因就是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需要时间。
例如,某人若非常喜欢喝某一种酒或抽某一种烟,如果涨价,她会减少消费,但只会逐渐减少;跌价时,也只会逐渐增加消费。
同样,她的收入变化时,消费也只会逐渐增加或减少。
(5分)也有些商品的短期弹性会大于长期弹性,影响这种区别的重要因素就是消费的耐用程度。
例如,汽车、冰箱,涨价时,人们本来就会减少这类物品购买,但由于它们就是耐用品,人们更会不急于购买,即会延长这类物品的更换时间,从而使消费量下降得更多。
人们收入减少,对这类消费的影响,情况也类似。
(4分)4.试论述影响产品需求弹性的主要因素?如何影响?(1)商品的必需程度。
如果某种商品就是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那么需求弹性比较小,另一方面,非生活必需品价格弹性就比较大。
(2分)(2)商品的可替代性。
某种商品的替代品越多,替代性越强,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就越大。
(2分)(3)在总开支中的比重。
如果一种商品在消费者总开支中只占很小的份额,那么消费者对该商品的价格变化不会很敏感,因此需求弹性较小。
(2分)(4) 商品类别的大小。
如果我们考察的就是某一大类商品,如牙膏、饮料,她们的替代品很少,需求弹性很小。
而如果我们考察的就是大类商品中的某一种,如美加净牙膏,她们的需求弹性会很大。
(2分)(5) 时间的长短。
时间能改变许多东西,需求弹性也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变大。
因为时间越长,消费者越容易找到替代品或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
(1分)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边际替代率就是指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量与所减少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即:MRS XY=△Y/△X=MU X/MU Y2.收入效应商品价格下跌等于就是消费者收入的购买力上升或真实收入上升,使消费者达到更高的效用水平,并在一般情况下增加所有商品的消费,这叫做收入效应。
3.边际效用消费者增加最后一个单位产品的消费所带来总效用的增量。
4.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一定并消费者的收入与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购买各种商品的一定数量可以达到其总效用最大的这样一种状态。
5.效用消费者从消费商品中所获得的满足程度。
6.消费者剩余消费者从消费某种商品中所获得的净收益。
7.替代效应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用相对便宜的商品去替代相对昂贵的其她商品,这种效应较替代效应。
二、计算题1.小张每年为购买第一件装饰品愿付10元,第二件愿支付9元,直到第10件1元,第11件就不愿付钱。
问:(1)假如每件装饰品需付3元,她将买多少装饰品?她的消费剩余就是多少?(2)装饰品的价格涨到每件5元,情况又怎样呢?(1)因为小张对第8件装饰品愿意支付3元,刚好等于市场价格, 所以她将买8件。
(2分)消费者剩余为10+9+8+7+6+5+4+3-3×8=28(元) (1分)(2)因为小张对第6件装饰品愿意支付5元,所以当市场价格涨到5元,她将买6件。
(2分)这时消费者剩余为10+9+8+7+6+5-5×6=15(元) (1分)2.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与预算约束分别为U=XY与2X+4Y=120。
(1)试求效用最大时对两种商品的购买?(2)当效用最大时,MRS就是多少?(1)由U=XY 可设 MUx=Эu/x=Y,MUy=u/y=X (2分)当效用最大化时,有 MUx/MUy=Px/Py, (1分)根据题意 Px=2, Py=4,所以有Y/X=2/4解得 X=30,Y=15 (2分)2X+4Y=120(2)此时,MRSxy=MUx/MUy=Y/X=15/30=1/2 (1分)3.某消费者消费X与Y 两种商品时,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处处就是Y/X,Y就是Y商品的量,X就是X商品的量。
P X=1,P Y=3,该消费者均衡时的MRS XY为多少?X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多少?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MRS XY= P X/ P Y=1/3。
(3分)因为MRS XY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相等所以Y/X= P X/ P Y ,即X P X=Y P Y,约束条件为P X×X+×Y=M(为消费者收入),所以2X P X=M,X=M/(2 P X),E d= -M/(2 P X2)×(P X/X)=-1(3分)4.已知某消费者每年用于商品1与商品2的收入为540元,两商品的价格分别为P1=20元与P2=30元,该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2,该消费者每年购买这两种商品的数量各应就是多少?每年从中获得的总效用就是多少?消费者均衡时MU1/P1 = MU2/P2(1分)MU1= X22 MU2=2X1X2 (1分)X22/20=2X1X2/30 20X1=15X2 (1分)又20X1+30X2=540 (1分)X2=12 X1=9 (1分)U= X1X22=12×9×9=972 (1分)5.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1,X2)=X1·X2,她所购买的商品1价格为每单位1元,商品2为每单位2元,准备花120元用于购买两种商品。
试求效用最大时对两种商品的购买量?1×X1+2×X2=120 (1分)MU1=X2,MU2=X1 (1分)MU1/ MU2= X2/ X1=1/2X1=2 X2 (2分)2 X2+2 X2=120X2=30 (1分)X1=60 (1分)6.已知某人每月收入120元,全部花费于X与Y两种商品,她的效用函数为U=XY,X的价格就是2元,Y的价格就是3元。
为使她获得效用最大,求她购买的X与Y各为多少?根据消费者均衡条件有:MU X/P X=MU Y/P Y因为,M=120,P X=2,P Y=3即 MU X/P X=MU Y/P Y Y/2=X/3M=XP X+YP y 120=2X+3Y得X=30Y=20故该消费者X 与Y 的购买量各为30与207. 通过消费食物F 与衣服C,小李获得的效用可用U=FC 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