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开头七法
小学语文作文开头结尾方法总结

小学生常用作文开头结尾方法总结作文开头写法一、外貌描写式开头即人或物的面部特征、体态形状、举止习惯、衣着打扮等作为开篇形式的写作内容。
肖像刻画要生动逼真,使人或物的形象丰满,达到呼之欲出的效果。
如:我,一个贪吃懒惰的孩子,顺理成章地长成了一副猪八戒模样,日趋膨胀的肥脸,把本来就不大的眼睛挤得越来越小了,每次都要费劲睁开眼睛,才能看清这美好可爱的世界。
(选自《懒的报应》)二、性格特征式开头即以人物的性格、习惯、品质等特征作为文章的开头,直接形象的表现人物的特点。
语言要简练、准确、精彩。
如:我有一个怪妈妈,待我好时温柔似水,什么“宝贝儿”“乖乖”“娃娃儿”对我亲不够;可待我孬时,咬牙切齿胡吼乱骂,甚至拳打脚踢还嫌不解气。
(选自《多面妈妈》)三、开门见山式开头即指开头不拐弯抹角,简洁明了地直接进入文题,干脆利落地交待出文章要写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什么物或什么道理等。
如:王加丽是个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的学生,老师和同学都喜欢她。
(选自《我的好朋友.》)四、环境描写式开头即开篇就描写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场面背景,达到烘托人物心情,或表现人物形象,或突出主题思想的艺术效果。
如:傍晚,天忽然变得阴沉沉的,霎时间,狂风呼啸,黄沙伴着灰尘弥满了整个天空。
每个车站点里都站了许多候车人。
(选自《那天,我真后悔》)五、巧设问题式开头即作者开篇就巧妙地提出问题造成悬念,以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开头形式通常分为三种:1、反问式开头。
2、设问式开头。
3、疑问式开头。
不管用哪种形式开头,都要为主题思想服务的,要有神秘感、新奇感。
如:奇怪!“母子上车处”怎么站了四个身强力壮的大男人,而一位抱着孩子的母亲却被挤在栏外?难道那些男人不识字?(选自《假文盲》)六、心理描写式开头即以人的思想、心情作开头,主人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以准确的语言表现出来,创造出一种心理氛围,给读者以强烈的感受,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如:第一次看到自已的文章变成铅字被刊登在报纸上,第一次握着凭着自已的本事挣来的稿费,激动、骄傲、自信等等一切幸福的感觉一涌而来。
写记叙文作文的方法(精选7篇)

写记叙文作文的方法(精选7篇)记叙文写作技巧总结篇一记叙文写作技巧1、真实才能动情。
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妙语才能煽情。
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断点头默叹。
四个流程(保住基础分)1、审清题意:千万注意,题意审不好,来个文不对题,哪就应该先花2-3分钟看看作文题,然后在开始答基础知识题目。
2、立好中心:至少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是喜欢、是厌恶?是感动、是反对?是快乐,是痛苦?是哲理、是深情?是赞扬、是批评。
.。
.。
.用一句话把它写在草稿纸上。
3、选好材料:符合题目要求的、自己最熟悉的、能够写好的事。
4、写好提纲:(1)用一句话写出中心内容和主题;(2)分清开头、中间、结尾各写什么?(3)打好开头、结尾的细稿,以及每段的开头句。
接下来就是在试卷里啦,要力求一气呵成,只要提纲和开头、结尾、段落开头的稿子打得好,一气呵成是不难做到的,思路顺畅了20分钟就可以把作文写好。
五项技巧(赢得感情分)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造句法、筛选法、换题法。
2、有一张可爱的脸蛋:书写要工整,自己的字能够写多好就必须写多好,不得使用涂改液,不得随意修改,特别是开头、结尾和段落的开头句,不能修改。
3、有一双闪亮的眼睛:好的文题等于成功了一半。
4、有一身漂亮的衣装:(1)一个最拿手的题材(适合自己);(2)一个好故事(好布料);(3)一个好结构(好设计);(4)一口流畅、优美的语言(好花纹、好色彩)。
5、有几件精美的饰品:(1)倒叙、描写、引用开头(好发型)(2)结尾:议论反问式、含蓄余味式、赞美抒情式、哲理深思式、名言点睛式、联想做梦式、决心号召式(名鞋);(3)名言名句名作的恰好点缀(钻石哟);(4)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如梦的纱巾)。
六个大忌(莫丢冤枉分)一忌潦草涂改:书写要端正,千万别连文题都改,只改明显的错别字,将错就错,能够不改的就不改。
二忌过短过长:字数一定要足,字数不足,写得再好也很难及格;字数不能太多,不要超出试卷中的作文纸,万般无奈之下,也只能在2行以内。
高三叙事作文:记叙文结构七法_1200字

记叙文结构七法_1200字记叙文的材料并不是简单的凑合,它有科学的组织布局、结构篇章的规律,下面结合名作谈谈结构方法。
一、抑扬交替法。
这种方法常见的有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两种,如《荔枝蜜》就是先抑后扬结构,前面写儿时被蜜蜂螫过,对蜜蜂“总不大喜欢”,这是抑笔。
后来写吃蜜动情,去参观养蜂大厦赞美蜜蜂,这是一“扬”。
结尾梦见自己变成小蜜蜂,这是感情的升华,又是一“扬”。
这种结构,前部分的“抑”或“扬”便是为后部分蓄势,是兴波之笔。
二、逐层递进法。
如散文《灯》,借对灯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在黑暗年代里对光明和真理的追求,*第一部分记叙在深夜发现灯光的经过,象征黑暗中寻求光明的艰难历程;第二部分抒写对灯光的直接感受,表现灯光的具体作用;第三部分抒写对灯光意义的深切感受,赞颂灯光在人们精神生活中的重大意义;第四部分抒写对灯光的崇敬、信赖。
四个部分意思逐层递进,最后达到高峰。
三、溯因推果法。
层次之间互为因果,或者由果溯因,或者由因推果来安排层次。
如《谁是最可爱的人》,三个典型事例,三个层次,就是按结果追溯原因的顺序来安排结构的。
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烈火中救朝鲜儿童两例侧重于“行”,旨在突出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作者与战士谈话侧重于“言”,用于揭示志愿军战士的美好心灵。
无前者的表“行”,后者的“言”缺乏说服力;无后者的表“言”,前者的“行”令人难以置信。
四、片断组合法。
象影视艺术中“蒙太奇”手法一样,一篇*也可用几个小镜头剪辑而成。
如《天上景物记》,将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牧场、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天然湖与果子沟等十个方面组合在一起,共同表现天山的美丽和富饶,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朱自春的《春》、魏巍的《我的老师》都属于片断组合结构。
片断组合方式有多种:或用过渡句组合,或用条款式并列布局,或用日记。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

初中阶段常考记叙文的七种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讽刺夸张、借景抒情、设置悬念等。
七种记叙文表现手法:(1)对比: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定义】在文章的主体结构或主要内容中,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即为对比手法。
【作用】a.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本质;b.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c.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考察类型】1)描写人物,刻画性格。
1.《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鲁迅的《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人物变化进行对比。
2)描摩景物,抒发感情。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2)象征【定义】文章借用某种具体形象的事物来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的方法(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为象征。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可以把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可以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示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将自己的思想、感情、倾向等寓于征体的具体描写之中,构成美的意境,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富于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的感染力。
其作用可概括为:a.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b.表达了……的感情;c.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含蓄深刻;d.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举例】1.冰心的《谈生命》用东流的春水、小树这些具体可感的物,来暗示生命的历程是苦乐相伴、而生命的本质是在于生当奋斗不息,生命的规律又是始于微小、继而成长、最终消亡的,表达了作者自己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告诉人们应该让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多彩。
7.兴波技法:波澜起伏 跌宕多姿

七.兴波技法:波澜起伏跌宕多姿考点解析作战之兵法讲究出其不意,作文之写法亦讲究出乎意外。
确实,平淡无奇是写文章的大忌,擅长作文者,抑或文学创作者,一定善于“兴波作浪”。
技法点睛技法一:悬念法。
指在文章开头或文章中,设置疑团,不加解答,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读者急切地想往下读的兴趣,直至读完全文才恍然大悟。
技法二:波折法。
指在叙述事情的发展过程中,不是直线往后,而是增加一点波折,使情节回环推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技法三:逆转法。
指情节故意顺着某个方面发展下去,层层递进,直到情节高潮时,笔锋突转,来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一下子把读者带到意想不到的境界。
技法四:误会法。
指利用时间、地点、人为因素,故意造成人物间的误解,形成戏剧性的情节。
技法五:抑扬法。
指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抑”或“扬”便是蓄势。
升格示例◆初作展示往事悠悠我和他是一对好朋友。
那次我陪他一起打篮球,之后他陪我一起打乒乓球。
或许我天生不是打篮球的料,笨拙的动作令他笑得前俯后仰。
一直很讨厌别人嘲笑我,我用力将手中的篮球向他砸去,然后头也不回,满腹怒气地走了。
突然,耳边传来他凄惨的叫声,我不禁打了个寒战。
我知道,他一定出事了。
我回头一看,他却变了脸色,很轻松地朝我笑了笑:‚没什么事啊,你不生气了?‛他还装伤骗我,我大步离开了。
我坐在房里生闷气时,门被敲响了。
我打开门,却看到他默默地站着,‚你来干什么?‛我的怒气还未消。
他只是低着头,很小声地,断断续续地说:‚对——对不起,我不该嘲笑你,还有——我不该骗你的。
‛‚哼,说‘对不起’管什么用,我不会再理你了,你走开。
‛我不知道自己哪来这么大的火气,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只记得他最后转身离去的黯然神伤。
后来知道他的手是真的断了。
他忍着疼痛,忍受着我的无理取闹,居然,为了我的错来向我道歉。
我回忆起自己对待他的态度,感到太对不起他了。
每当想到这件事,我都感到无比惭愧,它为我今后的人生指引方向。
◆提升意见这篇习作情节过于简单,渲染严重不足,很好的构思没有取得应有的表达效果。
2020—2021学年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记叙文阅读:把握表现手法,分析作用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把握表现手法,分析作用叙事性文学作品对表现手法的考查最常见的有:衬托、铺垫、欲扬先抑、对比、设置悬念、照应等。
表现手法常见的种类:1. 从结构上分:开门见山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点面结合悬念伏笔呼应线索(1)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入正题,不拐弯抹角。
切入点独特,视角新颖,总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交代要素,营造气氛,奠定感情基调。
如: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开篇点题,表明了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的背影。
(2)承上启下:用词语,句子或段落衔接过渡。
表达效果: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前后呼应,转移话题,连接事件,转换场景,衔接紧密,上下连贯。
(3)卒章显志:在文章结尾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的手法就叫卒章显志,也叫“篇末点题”,“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
“卒”为完毕。
恰当运用这种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结构美,有“画龙点睛”的艺术效果。
亦作“卒章见志”,很常见的一种写作方法,一般地说,几乎在所有文体中均有应用,在散文中使用较多,卒章显志是立意手法之一。
(4)伏笔、照应:a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
它的好处是交待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读者读到下文内容时,不至于产生突兀怀疑之感。
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
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
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
”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b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
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
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
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记叙文写作七法

记叙文写作七法作者:王洪霞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14年第23期标题一见钟情“题好一半文”,说的是拟一个好题目很重要,这就像我们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个陌生人,如果这个人注重外表,讲究衣着,我们就会多看他几眼,并且可能还会“一见钟情”,迸出“感情”的火花。
巧拟标题的方法有很多,它需要我们平时善于观察,认真思考,对拟题方法加以揣摩,并灵活机智地加以运用,注意总结和积累。
只有这样,才能把考场作文的标题——这一文章的“眼睛”描摹得“熠熠生辉,脉脉含情”,让阅卷老师“怦然心动,一见钟情”,另外,还应做到文与题相称,否则,将会弄巧成拙,得不偿失。
开头一语破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个好的开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激起阅卷老师的兴趣。
正如美丽得体的衣着能为主人赢得无数路人的瞩目一般。
开头一语破的即开篇时或点出记叙重点,埋下行文线索,或明确主题思想,奠定感情基调。
这样开头,简洁洗练,直截了当。
结构一线穿珠结构严谨是一篇记叙文成功的要素之一。
“一线穿珠”之法可满足要求,“一线”即线索,“珠”即材料。
“一线穿珠”就是要选用与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句子,在文章不同的段落灵活穿插,前后呼应;还可将某一线索句或中心句独立成段,均匀分布在文章各处,前后照应,以此形成全文结构的框架。
就像用一根红线将珍珠穿起来,使文章内容多而不乱、形散神聚,如珍珠一样璀璨夺目。
情节一张一弛“文似看山不喜平”。
只有一个中心事件的文章,若能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做到张弛结合,起伏变化,则可扣人心弦。
细节一字传神写得形象生动,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
因为只有具体形象的写人叙事、描景状物,才能给读者留下鲜明生动的印象。
可是有的同学作文写得不具体,无论写什么都是空洞的话,让人读了之后有一种浮光掠影的感觉。
那么在写作中应如何克服这种现象呢?我们就要注重细节描写。
所谓的细节是指文章中人物的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或对细微事件的描写。
细节描写事情虽小,但释放的“能量”却很大。
写作文的方法

写好作文的方法高尔基曾说:“写文章,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一篇好文章,注定要有个好的开头。
别开生面、新颖别致的开头,才有震撼力、吸引力,让人产生一种欲读之而后快之感。
所谓“凤头”,亦是这个道理。
然而,文章开篇的方法众多,我归纳如下几种常用的,供大家参考。
一、开门见山落笔扣题所谓“开门见山”,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直截了当地切入要旨。
如《白杨礼赞》一开头就触及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这种写法干脆利落,入题快捷,不枝不蔓,所以受很多同学所青睐。
二、引用经典彰显底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能增强开端的气势,使人感到峥嵘、高远,达到吸引读者、突出中心的效果。
如下例几种常用的:1.诗词开头以诗句开头,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
”我的爸爸四十多了,白了头,可是依然很平凡……2.俗语开头俗语是孩子们所熟悉的,以此开头,倍感亲切,激发兴趣。
如:中国有句俗语说:“三棒槌打不出一个屁来。
”我的爸爸就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3.名人名言开头这种开头法不仅使你所要表达的意思简明扼要,言简意丰,而且能集中地表达文章的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如一学生写《自信》: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得成功。
4.故事导入引用一则典故或现实生活中的小故事来开头的方法,可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如一学生写《宽容》时,这样开头:“一位理发师正在给周恩来总理刮脸,由于周总理咳嗽了一声,理发师不小心将他的脸刮破了,这时理发师紧张不已,以为周总理会大发雷霆。
想不到,周总理却很抱歉地说:‘这不关你的事,要是在咳嗽之前给你打个招呼,你就不会刮破我的脸了。
’这样一句暖人的安慰,我们可以从周总理身上看到可贵的品质——宽容。
”5、声音开头对话、琴声、风声、雷声等等,都可以用来开头,信手拈来,渲染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开头七法.txt熬夜,是因为没有勇气结束这一天;赖床,是因为没有勇气开始这一天。
朋友,就是将你看透了还能喜欢你的人。
记叙文开头七法一、悬念式开头也称倒装式开头或直接切入式开头。
即开篇以特写镜头写出事件的某个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结果,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例:某同学以“空间”为话题写的一篇作文(开头)心灵空间的渴望“李轶凡自杀了!”“不会吧,他平时那么听话,学习成绩又是这么好,怎么可能呢?”“是呀。
他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地关心他……”接着作者追叙了李轶凡自杀的原因及经过,从而表现像李轶凡那样的学生们对拥有自己的心灵空间的渴望)例:一学生以“人生之桥”为题的作文开头:楚子涵狠狠地踢了一下桥栏。
已经是离家出走的第三天了,三天中他就一直露宿在这座桥上,口袋里的几块零钱早已花光了,饥肠辘辘的他无力地坐在桥上。
(接着作者交待了楚子涵离家出走的原因,叙述了在桥上与一位老人的交谈,写出从中悟出一些深刻的道理)二、开门见山法开门见山,就是直截了当的落笔扣题,总领全篇,纲举目张。
如:朱自清《背影》一文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又如:学生习作《生活需要笑声》开头:“笑一笑,十年少”,生活需要欢乐,生活需要笑声……两篇文章直截了当的开头,直接进入主题,就更容易使中心突出,读者读起来也容易抓住要领,掌握内容,深刻了解主题。
三、景物描写开头法用景物描写可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可以铺垫情节,导出下文。
如:《驿路梨花》中开头描写了自然环境:“山,好大的山!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里渲染了哀牢山中深远迷茫的气氛,对后文边疆助人为乐的感人事迹起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金黄的大斗笠》中开头:“干干净净的蓝天上,偷偷溜来一团乌云,风推着它爬上山头”,此处写景暗示有雨将至,为下文送伞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
(《心中筑起一堵墙》)、四、诗词、歌词、格言等引用开头法巧妙的引用与文章相关的诗词、歌词、格言等作为自己文章的开头,能使文章生动活泼,读来令人亲切,吸引读者。
如:学生习作《人生需要挫折》开头:“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磨难挫折必不可少。
学生习作《草》开头引用白居易《草》作开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里小作者巧妙引用歌词,诗词开头既增添了文章的生动性,也起到了文眼的作用。
五、抒情式开头法这种开头的语言常常抒发某种感情、或赞美、或悲痛、或激动、或欢乐……在抒情过程中,也常常运用许多修辞手法。
如:《春》一文开头中“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开头就运用反复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望春天的强烈感情。
又如:学生习作《我爱秋天》开头:“一年四季,春的姹紫嫣红,夏的绿满枝头,秋的丰盈充实,冬的银装素裹,都宛如一幅幅画卷,但我更钟情于秋天”,这样开头既写出四季特点,又巧妙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情怀。
六、吸引读者设问法作文开头,提出疑问,既能总起下文,又能吸引读者,激起读者好奇心理,以致于急切地读下文。
如:《秋魂》中秋味篇开头:“你品味过秋吗?它是什么滋味?”秋色篇中开头:“秋是什么颜色?”学生习作《美》开头也写到“美是什么?”这样的设问式开头,简洁、明快,下文顺理成章,从不同角度进行表达,既拓展了思路,又吸引了读者。
七、诗意式开头法。
也称整句式开头,即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采用骈句、整句的形式开头,来议论点题、抒发感情或点题、总领全文,以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例如,2000年高考话题作文“答案是丰富多彩”题为《轻轻落地的一滴水》的佳作开头:“一滴水轻轻落地,是森林中叶片上滚下的露珠,还是峭壁岩石间的清流?是云的哭泣还是雾的叹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你喜欢小桥流水的温馨,还是大漠孤烟的雄浑?你偏爱银装素裹的北国风光,还是热烈浪漫的南国风情?我想,答案也是因人而异的。
”再如“以‘家‘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的文章《回家》开头:“远去的飞鸟,永恒的牵挂是故林;漂泊的船儿,始终的惦记是港湾;奔波的旅人,无论是匆匆夜归还是离家远去,心中千丝万缕、时时惦念的地方,还是家。
”用三个结构相近的句子组成排比句,用“飞鸟”、“船儿”、“旅人”类比来点题,形象生动而富有吸引力。
再比如以“挫折”为话题写的一篇题为《感谢“挫折”》的文章,开头是这样的:“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雪交加的黑夜,哪能体会风和日丽的可爱;未经历挫折和磨难的考验,怎能体会到胜利和成功的喜悦。
挫折,想说恨你不容易……”议论抒情相结合,并开篇点题。
练习:一、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幸福,时时刻刻围绕在你身旁。
如果你从母亲手中接过饭碗,心存温馨,那就是幸福;如果你在灯下读着朋友的来信,品味友情,那就是幸福;如果你独坐一隅,静静听歌,凝神遐思,那就是幸福……当然,不同的人对幸福也有不同的观点。
请以“幸福”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开头示例我看幸福幸福是什么?是功成名就、受人敬仰吗?是恬静悠闲、无牵无挂吗?是高朋满座、儿孙绕膝吗?我说:幸福是……我看幸福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也有人说,_____________________;然而我要说,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有人说,幸福是星级宾馆里山珍海味间的觥筹交错;有人说,幸福是高档舞台厅里动人旋律中的翩翩起舞;有人说,幸福是端座奥迪、宝马车于人流如潮的大街上招摇过市;也有人说,幸福是待在密室里数着成叠的百元大钞;然而我要说:拥有这些,不一定就是真的拥有了幸福!)感受幸福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___ 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参考答案:什么是幸福?幸福是果园里果农望着压满枝头果实的满脸喜色,幸福是教室里莘莘学子憧憬未来的动人笑脸,幸福是实验室里科学家又有新发现时的舒展眉头,幸福是领奖台上运动员仰望国旗冉冉升起时的莹莹泪光。
幸福是奋斗的结晶,勤劳的丰碑。
)三、完成下面的作文:以“目光”为话题,写一篇800以上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运用以上任何一种方法开头,注意细节描写,体现特征,思路清晰,字迹工整。
四、学生习作:关于“目光”的开头1、在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成功和失败往往伴随着我们。
当你成功的时候,有的人会投来赞美、支持的目光;有的人会投来嫉妒、嘲讽的目光;当你失败的时候,鼓励的目光却显得特别亲切。
2、老师的目光是严肃的,每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她都会细心的来指导我们!老师的目光是和蔼的,每当你被别人排斥的时候,她会告诉同学们什么是错误!老师的目光是理解的,每当你上课总走神时,她会悄悄地走进你的内心来了解你!老师呀!您是多么无私,您是多么伟大!您的真心打动着我们--?-您的所作所为都印在我们的心里!3、“这次考试,100分的同学是---”严老师将信将疑地把目光投向那个吊儿郎当、名副其实的“差生”,“王凯!”“刷刷刷---”五十几道探照...4、“世界上的眼睛千双万双,最难忘的是那老师的目光……”每当我轻轻地唱起这首歌,心中便涌起难言的羞愧。
那件事发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在语文课上,趁老师不注意,我和前排的男生打闹。
5、最难忘的是老师的目光.。
一半有父亲的威严.,一半有母亲的慈祥.;人间的眼神有无数种,最亲切的是老师的目光,一半有太阳的热情,一半有月亮的温柔.《父亲的目光》(魏萌飞)我是在大人的注视下长大的。
当我成功的时候,家人会投来赞美、支持的目光;当我失败的时候,家人会投来鼓励的目光;当我骄傲的时候,家人则会投来警示的目光;而在我走弯路的时候,那目光就像指路的明灯……在这众多的目光中,我始终忘不了父亲的目光。
“哇”一声啼哭划破宁静的夏夜,一位年轻的父亲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眯着眼睛温柔的看着这个鲜活的小生命。
而我便是这位父亲抱着的孩子。
从此便沉溺在这温柔的目光里?。
“孩子她妈,不要对孩子那么凶嘛,孩子磕倒了很痛的,她需要安慰。
来,宝贝,痛不痛?”我上幼儿园了,那天下课抢秋千,不小心磕倒在台阶上,正好被刚来接我的爸爸妈妈看到了。
我含着泪,抬起头,睁大眼睛看着爸爸那双满含紧张与关切的眼睛,奶声奶气的说道:“爸爸在,不痛!”可惜这样温柔的目光只持续到上学前。
“你,过来!怎么搞的这是?57分?57分呀!考的不好就罢了,你还敢跟老师顶嘴?”爸爸坐在沙发里训斥着我。
我胆怯的站在一边小声的抽泣。
“哭?哭有什么用?明天回去跟老师道歉,听到没有?”“她爸,你又不是不知道,那次考试,孩子正在发高烧,她跟老师顶嘴,那也是因为老师冤枉了她呀!”“她?考的不好还有理了?她还懂得尊敬老师吗?”我偷偷看了爸爸一眼,他的目光犀利、严肃,似乎容不得半点商量。
自此,我有了一个严厉的父亲。
在学习上,我再也不敢有半点的马虎。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进入了初中。
也许是爸爸的高压,也许是自己的叛逆,我成了个问题少女。
记得有一次,老师来家访,我的“光荣事迹”终于被爸爸知晓了。
送走了老师,爸爸陷在沙发里,一句话也没说,只是一支接一支的抽烟,良久才将我叫到跟前,长吁一口气说:“女儿,呵,你真的很像我——脾气倔强。
但你仔细想想,老师是为了谁好?不都是为了让你有出息?爸妈丢了面子不要紧,重要的是你如何再次为我们争回面子------”望着爸爸紧蹙的眉头下那双犹如深潭般的眼睛,里面分明写满了无奈和痛心。
我第一次流下了悔恨的泪,我暗下决心:今后一定努力学习,为自己,更为爸爸争口气!皇天不负有心人,高中录取通知书终于被我握在了手中。
那一刻,爸爸的眼睛熠熠生辉!是肯定,是赞许,更是欣慰!如今,我已成为了一名高中生,成绩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每次回到家,坐在餐桌旁,接触到父亲的目光,那是思念,是怜惜!父亲的目光呵,永铸我心头——《父亲的目光》从记事开始,我就发现父亲的目光与众不同,然而,我真正能够读懂那深奥的文字还是在升初中后。
九月悄悄的来临了,同伴们都踏上了初中的征途,我怕看见他们欢欣的笑脸,独自坐在窗台边,望着空荡荡的家,满脸怅然。
父亲坐在椅子上,依旧抽着一根纸烟,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的看了看我,又看了看窗外。
窗外的阳光很灿烂,灿烂得足以让人感到目眩心惊,但却很安静——除了猪在圈里蹦跳的声音。
阳光打在父亲的脸上,他抬头望了一眼天,深陷的双眼闪动着像阳光又像是浓雾一样的东西,继而又低着头抽他的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