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SMQ情况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经济形势概述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经济形势概述(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该国国别基本情况、经济情况(含宏观经济、外贸、外资、外债、外汇储备及接收外援)、农业发展状况(含农业、牧业、渔业)、林业情况、工业情况、矿业能源情况、旅游情况、交通运输情况、通讯情况以及今后发展规划等10个方面以比较详实的最新数据介绍马国的经济总体状况,以供广大网民读者希望了解马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时参考。
---作者注)一、国别基本情况1、国土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2、人口:约1850万(2007年),其中,男性占49.2%,女性占50.8%。
20岁以下人口占总数的55.9%, 60岁以上人口占总数的4.4%。
农村人口占总数的78% ,城市人口占总数的22%。
全国现有贫困人口约1227万(2007年),占总数的66.3%。
平均寿命54.7岁(2005年统计),其中,男性53.7岁,女性55.6岁。
马达加斯加属于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也是重债贫穷国。
在联合国发展署统计的177个国家的人文发展指数排名中位列第143位(2007年)。
二、经济情况1、宏观经济。
根据马国经济部统计,2007年,马国国内生产总值按时价计算约74亿美元,经济增长率为6.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75美元。
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24.2%,第二产业占15.2%,第三产业占53%。
租税压力11.4%,通货膨胀率8.2%,财政预算赤字为-2.8%。
2、对外贸易。
2007年,马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为38.15亿美元,其中进口25.35亿,出口12.8亿。
与2006年相比,分别增长44.04%、51.77%和30.08%。
马达加斯加2006年-2007年进出口贸易情况表(货币单位:万美元)(1)进口情况马国2007年进出口额排名前10位的国别(地区)情况统计见下表1和2。
2007年,马国从192个国别(地区)进行了进口,其中,从下表所列10个主要国别(地区)的进口额为178,022万美元,占当年进口总额的70.21%(见表1)。
马达加斯加岛简介

简介
● 马达加斯加全岛由火山岩构成。中央部分平均海拨800-1500米,通常被称为中央高 原。察拉塔 纳纳山主峰马鲁穆库特鲁山位于高原的北部,海拨2876米,为全国最高点;位于中央高原的阿劳 特拉湖,是马达加斯加的最大湖泊。东部为带状低地,多沙丘和泻湖。西部为缓倾斜平原,从 500米高原逐渐下降到沿海平原。有贝齐布卡、齐里比希纳、曼古基和曼古鲁4条较河流。 2000 多年前,人类首次从亚洲和非洲移居于此,从此对这里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1]
● 大部分正式的餐厅擅长法国菜和中国菜,但也有印度菜、越南菜和意大利菜。当地的啤酒是三马牌啤酒 (THBorTroisChevaux),葡萄酒是在Fianarantsoa附近制造。当地著名的饮料有以米和蔗糖酿的兰姆酒, 当地名为Toak agas y ,以及发酵过的甘蔗汁Bes ta -bes ta 、椰子酒(Trembo )和力其酒(Li tc hel )。
● 交通不发达。铁路总长883千米,公路总长近5万千米。内河航道3500千米,但仅使用400千米。 海港18个,90%的海运集中在东部港口图阿马西那(塔马塔夫)。马达加斯加航空公司有定期航 班飞往欧洲、非洲和西南印度洋诸岛国。全国有机场57个,但仅首都伊瓦图机场为大型国际机场。 财政连年赤字。对外贸易在经济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实行贸易进出口自由化政策;鼓励出口多 样化,出口额有所增长。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车辆、机械设备、药品、日用品及食品等;主要 出口商品为咖啡、丁香、华尼拉(一种香精原料)、鱼类、石墨、铬等。主要贸易对象为法国 (占总额30%)、美国、日本、德国、俄罗斯、中东产油国以及东南亚和印度洋诸岛国。自从实 行经济自由化以后,外国投资逐年增加。
资源丰富
● 自然资源丰富。石墨储量占非洲首位,还有云母、铀、铅、宝石、石英、金、银、铜、镍、铝矾 土、铬、煤等。河流湍急,水力发电潜力很大。森林面积1470万公顷。粮食作物有大米、木薯、 玉米等,大米已接近自给。主要经济作物有咖啡、丁香、剑麻、甘蔗、花生、棉花等,而其香草 (华尼拉)的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首位。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但服务设施不足,政府正 作为重点发展,鼓励外商投资。游客主要来自西欧。
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连黑人都瞧不起他们

非洲唯一黄种人国家,世界最穷的国家之一?连黑人都瞧不起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国家面临着非常严重的贫困和歧视问题。
其中的一些国家,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而由于他们的种族和人种背景,他们似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重视。
其中,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1.国家简介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名叫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是一个小而贫穷的国家。
位于印度洋上,是非洲东部的一个岛国。
这个国家的总人口约2600万,其中的少数民族包括卡拉贝人、略斯人、夏科人等。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的首都是塔那那利佛,这个城市也是该国最大的城市。
2.马达加斯加的经济情况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它的经济主要依靠农业和旅游业。
贫穷的情况使得该国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技术,很难创造出更好的条件来吸引投资。
因此,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工作机会都很有限。
3.马达加斯加的人口情况该国的人口主要是黑人,而黄种人占少数。
因此,当这些黄种人与当地居民相遇时,他们往往会遭受到种族歧视、排斥和鄙视。
这一现象在很多地方都有发生,特别是当黄种人尝试融入更广泛的社区或与黑人建立积极的关系时。
4.种族歧视现象如上所述,这个黄种人国家中的人们,有时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歧视和排斥。
由于这些人与黑人之间的文化和价值观存在差异,因此他们可能会遭受更多的排斥和贬低。
黑人往往认为他们自己是更优秀的人种,即使黄种人非常努力,也很难改变这种状况。
5.结论总之,非洲唯一的黄种人国家,马达加斯加共和国,是一个非常困难和有挑战性的地方。
虽然他们拥有出色的风景和文化背景,但这些贫穷和种族歧视问题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在这个如此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世界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尊重,没有任何人应该受到种族或其他形式的歧视。
神秘的马达加斯加独特的自然环境

神秘的马达加斯加独特的自然环境马达加斯加,这个位于印度洋的大岛,一直以来都给人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这个被誉为“自然宝库”的地方,拥有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旅行者和自然爱好者。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神秘的马达加斯加,了解它独特的自然风貌。
马达加斯加,地处非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国家。
它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全球孤立的演化历史,孕育出了马达加斯加独特而多样的生物群落。
这个岛屿与非洲大陆分离的早期,给了动植物独一无二的进化机会。
在经历了8000多万年的漫长过程中,马达加斯加的植物种类超过1.6万个,其中80%以上是独有的品种。
这里的自然景观更是丰富多样。
马达加斯加大陆从北到南,长达2500公里,地形起伏,山脉起起伏伏,剧烈的地质过程造就了各种形态迥异的地貌奇观。
我们先来探索一下马达加斯加的山脉系统。
马达加斯加的中央高原是该岛最重要的地理特征之一。
它位于马达加斯加中部,被一系列山脉环绕。
这个地区的山脉受到了长期侵蚀的作用,形成了如今的山峰和峡谷。
其中最著名的是安娜拉贝山和安第拉贝山脉,它们是马达加斯加最高峰的所在地,也是一些濒临灭绝的植物和动物的庇护所。
除了山脉,马达加斯加的丰富的水域也是其独特的自然环境之一。
岛上拥有许多细长的和深邃的河流,这些河流汇入马达加斯加周围的湖泊和海洋。
其中最著名的是安达西贝湖,它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湖泊,被誉为岛屿上的明珠。
安达西贝湖生态系统丰富多样,有众多稀有的动植物种类,是一个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现在,我们进入神秘的马达加斯加岛屿丛林,探索它的独特生物多样性。
这个岛屿上有五分之四的动物和植物是独特的,而且许多都是在岛屿上独有的。
其中最有名的是马达加斯加独特的猴类动物:印度洋上唯一的一种猴子——卢瓦卢瓦,它们以巧妙的攀爬能力而闻名。
此外,岛屿上还有很多奇特的物种,比如十分珍稀的宝石宝螺、变色鬣蜥和马达加斯加巨鼠等。
在马达加斯加的丛林中,还存有罕见的植物品种。
马达加斯加SMQ情况

SMQ概况一、基本情况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屿国家,是世界第四大的岛国,南北长159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面积58.7万平方公里,有海岸线5000 多公里,其中有1400公里的珊瑚礁,超过3万公顷红树林群落,155,000公顷湖泊和泻湖,具有良好的渔业资源。
马国4~10月为雨季,11~3月为旱季。
地区间的气候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度。
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度。
西部虽亦属热带高原气候,但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6度。
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海拔1400米的高原之上,年均气温23℃,属热带凉爽地区。
马国海域地形一般以沙质和砾质为主,近海略带泥质,潜礁地质较少;海区海水平均水温22度,温差变化小;可作业海区水深为20-50 米,大陆架以外为深水区;该海域常年以西风为主,风力一般为3-6级,雨季偶有飓风,可对渔业和养殖业造成破坏。
马任加市(Majunga),现称马哈赞加(Mahajanga)是马国的重要港口,位于马国最长的河流--贝齐布卡河河口。
贝齐布卡河(Bestiboka River),全长525公里,源出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
马任加的气候和降雨情况见表1。
二、对虾养殖开发现状马国是非洲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对虾养殖在马国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养殖对虾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和提供就业,对虾养殖被认为是该国的关键产业之一。
过去10多年,沿海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马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是基于三个条件:具有广阔的区域适合对虾养殖、气候条件适合对虾养殖的发展、在发展早期接受了重要的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技术支持。
马国对虾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FAO在Nosy-Bé资助的项目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虾养殖须按照马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总规划,在政府的政策法规指引下开展。
上世纪80年代,经FAO评估和最初养殖实践的证明,沿着马国西北和西中部有三个大区域是适合养虾的区域,这些区域是以暂时的洪水(三角州和河口)且在高潮时被海水覆盖为特征。
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的岛屿,并没有企鹅,比你想象的还穷

马达加斯加岛:世界第四大的岛屿,并没有企鹅,比你想象的还穷马达加斯加共和国马达加斯加位于非洲大陆以东、印度洋西部,隔莫桑比克海峡与非洲大陆相望,全岛由火山岩构成,是非洲第一大岛,世界第四大岛,国土面积约59万平方公里。
南北长约1,500公里,东西宽约500公里,海岸线长约5,000公里。
马国有两种官方语言,法语和马拉加什语,但贫穷的地方大家也不会说法语,毕竟没受到良好教育,会说英语的寥寥无几。
马达加斯加旅游资源丰富,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国政府将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行业,鼓励外商向旅游业投资。
居民中98%是马达加斯加人。
马国人口2489万(2016年),GDP总计100亿美元(2016年),人均GDP401美元(2016年)。
马达加斯加岛右下角为马达加斯加岛马岛行政图当地有名的猴面包树经济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80%以上,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全岛几乎没有工业,旅游等第三产业也非常薄弱,勉强算是个农业国家吧。
人均GDP300-400美金,一个全职保姆每月工资大概是150-200人民币,一个摩托车装配熟练工每月工资大概是400-450人民币,所以可想而知马国的物价一定不可能高。
马国交通不发达。
铁路总长883千米,公路总长近5万千米,但是这么大的国家没有高速公路,连正常的国道也很窄,两车相会不撞着就不错啦。
2015年,国际社会对马援助额约为6.17亿美元。
马国水站马国道路黑头发的小姑娘马国现状旅游业地球上最后被人类发现的岛屿之一,马达加斯加的天然美景和丰富多彩的动植物使它感觉就像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国度。
马达加斯加拥有成千上万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其中大多数的物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的地方都找不到。
马达加斯加非凡的自然多样性为这个国家赢得了“世界第八大洲”的称号。
从这个国家的建筑、艺术和社会礼仪所反映出的是人们对祖先和传统文化的崇拜与延承。
尽管在地理范畴内被划归非洲,但马岛人内心并不认同自己是非洲人!到了这儿,你会发现他们和我们想象中的黑人完全不一样。
马达加斯加岛太阳能参数

马达加斯加岛太阳能参数引言马达加斯加岛作为非洲东海岸最大的岛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壮丽的自然风光。
其中,太阳能资源得天独厚,成为岛上可持续能源发展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详细介绍马达加斯加岛太阳能参数,包括太阳辐射强度、太阳能发电潜力以及太阳能利用情况。
太阳辐射强度马达加斯加岛位于赤道附近,日照时间长,气候炎热,是一个理想的太阳能资源区。
根据统计数据,岛上的日照时间平均为8-9小时,而年平均辐射量高达2000千瓦时/平方米。
这种丰富的太阳辐射为马达加斯加岛的太阳能利用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太阳能发电潜力太阳能发电是马达加斯加岛可再生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根据初步估算,马达加斯加岛的太阳能发电潜力达到5,000兆瓦,其中绝大部分集中在高地和南部沿海地区。
这为岛上的居民和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太阳能利用情况目前,马达加斯加岛的太阳能利用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
典型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灯具、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灌溉系统。
由于太阳能设备成本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农民开始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取代传统的燃料供应。
太阳能光伏电站也逐渐兴起,为乡村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供应。
太阳能发电项目为了进一步推动马达加斯加岛的太阳能发展,政府与国际组织合作,推出了一系列太阳能发电项目。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马哈亚电站项目。
该项目计划在马达加斯加岛东北部建设一个大规模太阳能光伏电站,预计装机容量达到300兆瓦。
这将成为马达加斯加岛迄今为止最大的太阳能发电项目,为岛上的电力供应做出重要贡献。
太阳能政策支持为鼓励太阳能发展,马达加斯加岛的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其中包括太阳能电力补贴、太阳能设备进口减免政策以及太阳能产业发展基金等。
这些政策为投资者和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众多太阳能企业的到来,推动了太阳能发电产业的快速发展。
结论马达加斯加岛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太阳辐射强度高,太阳能发电潜力巨大。
目前,太阳能在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带得到广泛应用,太阳能发电项目也在不断推进。
马达加斯加生活水平

马达加斯加生活水平
马达加斯加是一个位于印度洋西部的岛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
传统。
然而,尽管这片土地上有着如此美丽的风景和丰富的资源,马达加斯加的生活水平却并不乐观。
首先,马达加斯加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导致了许多人的生活水平较低。
据统计,马达加斯加的贫困率高达75%,这意味着三分之二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这种贫困状态导致了许多人缺乏基本的生活条件,比如清洁的饮用水、医疗保健和教育资源等。
其次,马达加斯加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一
些偏远地区,人们仍然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和通讯设施,这使得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
此外,交通不便也成为了制约人们生活水平的一个因素,尤其是在交通不便的季节,人们往往无法获得及时的医疗和其他服务。
然而,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马达加斯加人民依然保持着乐观和勇气。
许多人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努力工作,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同时,国际社会也在努力帮助马达加斯加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的来说,马达加斯加的生活水平虽然不尽如人意,但是人们依然保持着乐观
和勇气。
随着国内外的努力,相信马达加斯加的生活水平会逐渐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MQ概况
一、基本情况
马达加斯加共和国(以下简称马国)是位于印度洋西南部的岛屿国家,是世界第四大的岛国,南北长1590公里,东西宽600公里,面积58.7万平方公里,有海岸线5000 多公里,其中有1400公里的珊瑚礁,超过3万公顷红树林群落,155,000公顷湖泊和泻湖,具有良好的渔业资源。
马国4~10月为雨季,11~3月为旱季。
地区间的气候差异较大,东南沿海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湿热,年平均气温24度。
中部为热带高原气候,温和凉爽,年平均气温18度。
西部虽亦属热带高原气候,但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约26度。
首都塔那那利佛位于海拔1400米的高原之上,年均气温23℃,属热带凉爽地区。
马国海域地形一般以沙质和砾质为主,近海略带泥质,潜礁地质较少;海区海水平均水温22度,温差变化小;可作业海区水深为20-50 米,大陆架以外为深水区;该海域常年以西风为主,风力一般为3-6级,雨季偶有飓风,可对渔业和养殖业造成破坏。
马任加市(Majunga),现称马哈赞加(Mahajanga)是马国的重要港口,位于马国最长的河流--贝齐布卡河河口。
贝齐布卡河(Bestiboka River),全长525公里,源出塔那那利佛以北高地。
马任加的气候和降雨情况见表1。
二、对虾养殖开发现状
马国是非洲最大的对虾养殖国家,对虾养殖在马国占有重要位置。
由于养殖对虾出口是重要的外汇来源和提供就业,对虾养殖被认为是该国的关键产业之一。
过去10多年,沿海对虾养殖得到快速发展。
马国对虾养殖业的发展是基于三个条件:具有广阔的区域适合对虾养殖、气候条件适合对虾养殖的发展、在发展早期接受了重要的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技术支持。
马国对虾养殖是从上世纪90年代FAO在Nosy-Bé资助的项目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对虾养殖须按照马国的水产养殖发展总规划,在政府的政策法规指引下开展。
上世纪80年代,经FAO评估和最初养殖实践的证明,沿着马国西北和西中部有三个大区域是适合养虾的区域,这些区域是以暂时的洪水(三角州和河口)且在高潮时被海水覆盖为特征。
三个大区域进一步划分为下面5个不同的地区:北部从Ambanja到Anstiranana 地区;Mahajamba 三角洲地区;从Mahajamba到Antalihy(包括三个部分Betsiboka 三角洲,Namakia 区域,南部从Soalala到Antalihy湾);从Manambolo 到Besalampy地区;从Morondava 到Belo sur-Tsiribihina地区。
目前养殖场主要在分布在西部和北部的木伦达瓦(Morondava)、马任加(Mahajanga)、苏阿拉拉(Soalala)和安齐拉纳纳(Anstiranana)等沿海一带,为避免破坏红树林,养殖池塘一般建在红树林带的后背的荒湿地上(当地称作“稀拉稀拉”),池塘建造简单易行,但地势高于红树林,所以必需大功力的抽水泵达到进水的目的,这也是马国5家大的对虾养殖公司的共同特点。
大多数养殖公司采用的是半精养的养殖模式,池塘一般分为苗种中间培育(标粗)池和养成池。
养成池塘养殖规模一般在5-10公顷。
由于交通不便利等因素,虾苗基本为公司自培自用,较少对外购买。
根据温度和其他因素,养殖时间一般在120-160天。
一般放养密度是8-9尾/m2,最终成活率为80%。
在“冷”的季节(温度在23-25℃),虾的生长率变动范围在0.5-1克/周,而在“温暖”的季节(温度在27-31℃),虾的生长率变动范围在1.5-2克/周。
养殖品种主要是马国海域生长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和印度对虾(Fenneropenaeus indicus),以斑节对虾为主。
对虾养殖饲料基本为进口,一般从台湾、留尼旺(法属)和毛里求斯进口,只有马国UNIMA 集团的LA REUNION公司开展了对虾饲料的生产,鱼粉来源是金枪鱼的加工废弃物,据SMQ公司养殖技术总监Reyes G. Danilo先生讲,由于饲料厂与老总统有牵连,现已停止生产。
对虾饲料靠进口是马国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目前马国有5家大型公司从事工业化养虾,分别是Aqualma公司、Aquamas公司、Aquamen公司、LGA 公司和SMQ公司,5家对虾养殖公司地理位置、池塘概貌和抽水泵站见图1和图2。
这5家大型公司都是综合性生产系统,一般包括养殖池、孵化场、加工和包装场、存贮设施以及公司人员居住设施等。
LGA 公司
SMQ公司
Aquamas公司
Aqualma公司
Aquamen公司
图1 5家对虾养殖公司地理位置
Aqualma 对虾养殖场Aqualma 抽水泵站
Aquamen对虾养殖场Aquamen抽水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