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_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_方堃

合集下载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思考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与对策思考
(息不对称 ,削弱了社会保 障政 策 的连续 性与权威 性 。 又如户籍 制度 的 流弊。城镇 居民能够拥 有政府 出台的福利优惠政策 ,而村 民或者农 民_ T 由于户 口限制 ,不能享受城市政 府出台的福利优惠政策 ,一 定程度上为 城乡提供不均等服务奠定了基础 。同时法律保 障制度 的缺 失导致基本公 共服务均等化在实践过程中执行 能力弱化 、执行效果不优 。 二 、基本公共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
1 、社会治理创新 。党的十八大 三中全会上 明确指 出要 加强社 会治 理创新 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社会管理创新与基 本公 共服务 均等化在公 民权上有着 同样的逻辑起点 ,在评 价维度上有 着同样的契合 性 ,在政府 角色定位上有着同样的关键性。政府可 以通过 以下方面来创 新社会治理 :一是坚持 “ 四个治理” ,即系统 治理 、依法治 理、综合治 理 、源头治理来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二是通过正确处 理政社关系 ,实施 政社分开 ,激发社会 组 织活力 ;三是通 过 风险评估 机 制、利益 表达机 制 、信访 工作制度 的完善 创新社会矛 盾化解 机制。通过创新 社会治 理, 为公共服务均等化 发展 提供理论支撑与智力支持。 2 、政府 职能。党 的十八大报 告明确指 出要充分 发挥市场 在资源 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 这并 不意味着政府 的无作为 ,而是要处理好政府 与 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充分发挥对社 会管理 、公 共服务 的宏观调控作 用。 公共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以公共利益 为 目的的政府是提供公共 服务的 第一责任主体。一方 面政府 要加 强责 任意识 ,提高效 率 ,建 立效 能政 府。一方面 ,政府要改变传 统 的公共 服务 供给 模式 ,采 取新 的治 理模 式 ,通过政府招标 、政府出租、政企合作等形式利用非政府 组织 、企事 业单位 、社区力量公共承担公共服务 的提供 ,形成 “ 政府主导 ,市场引 导 ,社会参与” 的公 共服务供 给模式 。

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

车里 程数 5 % 的村 道仅 由 2 0 的 9 3k 3 0 6年 48 1 m增 加 至 20 0 9年 的 1463 m, 明农 村 地域 范 围大 , 口 0 0 k 说 人
比较多 , 村村 通 ” “ 的通 达 深度 还不 够 , 道路 建设 的状 况 并不 乐观 。
图 1 湖北 省公 路行 政 等级 情 况
21 0 1年 1月
襄 樊 学 院 学 报
Ju n lo a ga iest o r a fXin fn Unv ri y
Jn 2 i a .,01
V0. 2 No 1 13 .
第3 2卷第 1期
湖 北 省 城 乡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现 状 及 对 策 研 究
— —
以基 础 设 施 建设 为例
方 垄 , 李 杨 , 智 娟 黄
( 中师范 大 学 管 理 学院 , 北 华 湖 武汉 40 7 ) 3 0 9
摘要 : 受城 乡- L分割 的体 制性 束 缚 , =J 当前 湖 北省推 进城 乡基 础设 施 均等 化 面临 着诸 多 突 出 瓶 颈 。促 进 湖北城 乡基 本公 共服 务 均 等化 的路 径是 : 筹城 乡规 划 、 统 拓展 投 资 渠道 、 强监 督 和 加 管护 、 改善 民生性 设施 , 而促使 基 础设 施 向农 村整 体和 有 效地延 伸 。 从 关 键 词 : 村基 础设 施 ; 农 多元投入 机 制 ; 无差 别 对接 ; 均等 化
45 2 0 1 2 07 0 1 4 515
5 6 58 8
44 9 6 1 6 100 1 8 552
5 8 69 4
44 7 7 1 47 1 4 1 2 60 3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结构的不断变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日益凸显。

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不仅仅是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差异,更体现在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上。

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享受程度存在明显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不仅造成了城乡居民生活质量的差异,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表现形式有哪些?就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在城市,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多而密集,医生、药品等医疗资源充足,而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匮乏,医疗设施条件差,医生、药品等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导致了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布。

城市有优质的学校、教师资源丰富,教学设施齐全,而农村地区学校条件差,教师资源缺乏,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不平衡。

就是社会保障的不均衡。

城市居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服务,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社会保障的不足和不完善。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不仅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所致,更是由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所衍生出来的。

城市的发展吸引了农村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导致了城市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急剧增长。

而在城市,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需要面临庞大的人口群体,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

相反,农村地区的发展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导致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这种城乡间的供需失衡,成为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根源所在。

解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首先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投入,建设更多的医疗卫生机构、学校,提高农村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

其次要改革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城市和农村地区之间的差距更是明显。

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教育、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而在农村地区,由于资源分配不均、投入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

本文将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原因、影响和对策研究等方面进行探讨。

1.政策和制度因素在我国,长期以来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政策和制度差异非常突出。

城市地区享有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源投入,而农村地区则常常被忽视。

这种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不均等,进而形成了城乡差距。

2.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资源被吸引到城市地区,而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差距。

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农村地区的资源投入更是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3.管理体制不健全农村地区的管理体制相对薄弱,导致了基本公共服务的管理和运营不善。

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滞后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

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影响1. 加剧了城乡差距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严重加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在城市,人们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而在农村地区,这些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明显低于城市地区,导致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异越来越大。

2. 不利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低下,直接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教育水平的不均等将导致农村居民的就业竞争力不足,医疗条件的不足将影响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3. 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的存在,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会加剧,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不利影响。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困境与对策内容摘要: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全体居民均等享有满意质量的基本公共服务。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着五方面的困境与障碍。

政府要改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缺失和不均等的现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从五个方面着手设计和实施公共政策。

关键词: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困境对策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使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升到全国全区域一起统筹的高度上。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确意义深远,值得追求。

但是,从当前乃至可以看见的未来来看,它又是有相当大的难度,需要审慎地对待其间存在的困难,努力提出可行的对策,以不致使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一个空泛的口号。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当前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党和政府的共识,应该采取有力措施贯彻这一目标任务。

但何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理论上还是有进行明辨的必要。

所谓公共服务,是指为维系整个社会良性运行,由社会公众享有的主要由社会公共部门供给的服务。

《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年)》中指出:“公共服务是指建立在一定社会共识基础上,为实现特定公共利益,全体公民不论其种族、性别、居所、收入和地位等方面的差异,都应公平、普遍享有的服务。

根据公共服务的内涵,其范围包括:国防、外交、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生态环境、基础科技、文化娱体、其他公共服务等方面”。

与公共服务紧密相关的一个概念是公共产品,影响广泛并至为经典的定义是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所给出的,即公共产品“是指那种不论个人是否愿意购买,都能使整个社会每一成员获益的物品”。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与对策作者:刘嘉艺来源:《公关世界》2022年第08期摘要:文章在阐述公共服务内涵、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对策,旨在能够有效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对策虽然社会的进步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是从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城乡之间的基本公共服务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城乡发展差距的存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能够更好地配置基本公共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满足民众多元化、多层次的公共服务需要。

为此,文章立足当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如何进一步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进行探究。

一、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内涵和相关理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城乡居民享受平等的财政待遇,具体体现在机会均等、消费均等、供给均等。

机会均等体现在所有公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务机会和原则、结果以及自由选择权是均等的。

消费均等强调密切关注低层次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

[ 1 ]供给均等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向全国各地提供使用价值形态、水平相同的公共服务。

公共产品具备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基本属性。

非竞争性会让消费者产生扩大公共产品消费的思想倾向。

[ 2 ]非排他性则是会产生搭便车的现象。

在公共产品投资较大、个人和企业不具备雄厚资金能力的情况下,公共产品需要由政府向全体社会公民提供。

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一种以服务形式展现出来的公共产品。

二、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发展所面临的问题1.城乡整体规划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第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的规划。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部门没有为城乡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科学的设计,在发展城乡规划的时候各部门之间的结构布局安排不够合理,城乡之间的道路交通、水源设定、网络通信等处于一种分裂割据的状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连接性较差。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作者:李佳励来源:《智富时代》2019年第08期【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表示:“我国主要的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巨大,是我国发展不足的重要表现之一。

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减少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差距尤为重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复兴,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

本文经过探析我国乡村根本公共效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缘由,联合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财政收入,试图寻找我国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对策,强化问题意识,瞄准民生痛点,加速城乡公共效能均等化,争取早日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中国梦。

【关键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策研究基本公共服务是指在达成必然社会共识的要求下,结合我国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为实现国家凝聚力,社会正义以及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而打造出的公共服务内容。

这意味着政府应在不同的阶段为社会提供根本的、不同的标准,最终,大抵对等的服务将有助于公平调配。

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城乡根本公共效能均等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完成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开展不光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因为城乡二元社会体制,招致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歪斜,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所以,只有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才有利于减小城乡差距,缓解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早日按时按量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含义和特点公共服务是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运动”引进中国的思想,就个别来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与经济发展程度相适应的,可以展现公平正义准绳,全体人民不论任何民族,区域、地方,都应该平等的享受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从我国实践出发,根本公共效能的内容主要是包含:一是基本民生服务,如就业服务、社会救助、养老保险;二是公共事业服务,如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科学、卫生等。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之间的差距也越来越大。

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城镇居民享受到的服务水平要优于农村居民。

这是因为城市资本的积累带来了更多的资源,而农村地区缺乏发展经济的机会。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问题一直存在,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对策,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资源分配不均:城市相对农村有更多的财政资源、科技和知识资源等,导致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高于农村。

2.投资不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资也相对不足,导致农村居民享有的公共服务较城镇居民差。

3.服务覆盖范围差异大:城市中的公共服务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难以实现公共服务的全覆盖。

1.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增加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和人才投入,以满足农村居民的需求。

2.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政府应推行城乡公共服务联网,完善服务网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

3.优化公共服务布局:政府应当优化公共服务的布局,让服务更好地覆盖到农村地区,增加农村居民享受公共服务的机会。

4.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应当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公共服务的市场化,通过市场竞争,提高农村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更好的公共服务。

结语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服务的投入,完善城乡公共服务网络、优化公共服务布局,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也需要广泛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1-01-04基金项目:2010年湖北省重大调研课题(SH 1022)作者简介:方 堃(1982)),男,湖北武汉人,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博士后,博士,研究方向:地方政府与公共服务。

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方 堃,李 杨,黄智娟(华中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摘要:受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性束缚,当前湖北省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面临着诸多突出瓶颈。

促进湖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路径是:统筹城乡规划、拓展投资渠道、加强监督和管护、改善民生性设施,从而促使基础设施向农村整体和有效地延伸。

关键词:农村基础设施;多元投入机制;无差别对接;均等化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854(2011)01-0005-07一、湖北省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现状分析(一)道路交通/十一五0期间湖北省道路交通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建设里程数逐年提高,路面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

2009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数达到197196km ,其中:高速公路3283km,一级公路1725km,二级公路16261km ,三、四级公路则为147564k m 。

全省等级公路所占比重已达到85.6%,公路密度为106.2km /100km 2,乡镇畅通率达到89.35%,行政村通达率达到95.18%,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94%。

图1直观地描述了公路行政等级方面的状况,表1则从技术等级和行政等级两个指标对2002至2009年湖北省的公路通车情况进行了统计。

从2006年村道正式纳入通车里程统计范围后的数据看,占整个通车里程数53%的村道仅由2006年的94831km 增加至2009年的104603km,说明农村地域范围大,人口比较多,/村村通0的通达深度还不够,道路建设的状况并不乐观。

图1 湖北省公路行政等级情况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交通厅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2011年1月第32卷第1期襄樊学院学报J ou rnal of X i angfan Un i versit yJ an .,2011V ol 132No 11表1湖北省公路通车里程统计(2002)2009年)单位:k m 年度指标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合计86098878138967391131181791183780188366197196按技术等级分高速9431074135216491747236527193283一级82287697310931278137115661725二级1110512268142011522515560157321604316261三级1010410620108911122911893118751178811870四级44316450764534046880105349115809121550135695等外公路1880817899169161505545964366283470128362按行政等级分国道45384502446944774477447758856116省道933010720110601144711545121471103011374县道1585515145155821602317321174591750320050乡道5480155868569845760652053519895199154264专用公路1574157815781578156414761460789村道))))9483196232100497104603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交通厅相关数据绘制,其中/)0表示暂未统计,下同。

(二)通讯设施统计显示,湖北省通讯设施建设总量稳步增长,仅2009年全省电信业累计完成通信建设投资125.6亿元,同比增长20.19%,全年共完成678个自然村通电话的任务,通信服务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虽然从整体上看城乡通讯基础设施建设态势趋好,但农村地区的电话线路普及程度还不高,电话线路铺设和维修主要依赖政府提供。

表2是2005至2009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电话普及率从2005年每百人约44部增长到每百人74部,增长速度缓慢。

图2则展示的是城乡电话用户量分布状况,这说明城镇居民家庭电话拥有量明显高于农村家庭,农村通讯基础设施供给仍然不足,与城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表2湖北省电信业务量统计(2005)2009年)项目单位20052006200720082009电信业务总量万户174000042820005500000678.107978900城市电话用户万户900.00935.00864.00777.10)乡村电话用户万户336.00389.00414.90401.60)公用电话用户万户133.00))))移动电话用户万户1401.001683.001940.602528.703136.90电话普及率部/百人43.9050.00)65.1074.00移动电话普及率部/百人23.30))44.30)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第32卷第1期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图2 湖北省城乡电话用户量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统计局相关数据计算得出。

(三)电力设施湖北省电力供应保障主要由省电力公司承担,近三年湖北电力公司供电能力提升较快,如表3所示,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从2007年的989.23亿kw /h 上升到2009年的1135.13亿kw /h 。

就城乡居民生活用电这方面看,农村与城市用电量还有一定差距,如图3所示,虽然农村用电量在逐步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而言,增加的速度过于缓慢。

由于农村范围较广,大部分供电线路使用时间较长,线路老化严重,供电可靠率不高,对农村居民生活用电以和农业用电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表3 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构成情况全社会用电量亿k w /h 989.231058.531135.13第一产业用电量亿k w /h 17.9118.1418.84第二产业用电量亿k w /h 737.02781.09809.27第三产业用电量亿k w /h 93.4698.71127.29城乡居民生活用电亿k w /h 140.84160.59179.02其中:城市亿k w /h 98.21110.82124.77乡村亿k w /h 42.6349.7754.25人均用电量(kw /h)/人1629.711738.141984.49人均生活用电kw /h /人232.02263.69312.97资料来源:根据5湖北统计年鉴2009)20106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图3 湖北省城乡用电量分布比较资料来源:根据5湖北统计年鉴2009)20106相关数据整理得出。

方 堃,等: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四)水利设施近些年来,湖北省大力投资水利设施建设,全省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20余万处,投入机械台班285万个,累计完成土石方4.1亿m 3,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2万公顷,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33.47万公顷。

图4 湖北省用水指标变化的示意图资料来源:根据湖北省水利厅的数据提供得出。

但是,由于大量的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难以发挥原有的功能。

以农田灌溉设施为例,虽然投入量以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与其他较发达的省份相比存在明显差距。

图4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湖北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基本呈下降趋势,近两年才略有回升,农田灌溉设施建设仍然基础薄弱。

(五)安全饮用水设施目前,湖北省在农村铺设的自来水管网长度已达22万km ,全省已建成农村水厂近6000多处,惠及1100余万人。

如表4所示,湖北省居住在乡村的人口共有3088.8万人,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卫生部联合专家组复核评估后,认为全省可申报纳入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体规划的人数为1999.17万人,而最终纳入全国总体规划的人数为1609.6万人,785万人已纳入全国/十一五0规划,但还有约2000多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农村饮水安全情况形势依然严峻。

表4 湖北省农村饮水安全基本情况类型现状调查人数/万人上报中央人数/万人纳入全国总体规划人数/万人纳入全国/十一五0规划人数/万人氟超标75.8975.8969.948.4苦咸水102.84102.848682.2未经处理的Ô类及超Ô类水408.42355.22细菌学指标超标未经处理的地表水405.53258.87污染严重未经处理的地下水550.19320.94其他饮水水质480.51289.90水量不达标368.58290.42方便程度不达标230.91149.89水源保证率不达标302.75155.21539.3320.9289.9303.7408.4其中:血吸虫747.28276.82255.3246合计2925.631999.171609.6785资料来源:翟丽妮、关洪林:5湖北省/十一五0农村饮水安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6,5科技支撑,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论文集6,2009年。

第32卷第1期 襄樊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方堃,等:湖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状及对策研究二、湖北省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面临的突出问题(一)城乡整体规划不合理,农村基础设施尤为薄弱首先,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

一直以来,省、市、县各级政府和部门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整体的设计,部分工程的布局不合理,通常是边计划边建设。

城乡之间的道路交通、饮水设施、通信网络仍然处于相对分割状态,尤其是服务质量悬殊,/城市规划只顾城市、农村规划只管农村0,城乡之间不对接的问题比较突出。

其次,城乡基础设施供给总量失衡。

从区域比较看,近几年湖北基础设施无论是数量上还是种类上都处于发展最快的阶段,但从横向上与东部及沿海省份相比,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规模仍显不足。

与城市相比,农村基础设施的人均拥有量低、公路通路里程短、部分地区电力供应不稳定、安全饮用水设施推进缓慢。

以崇阳县为例,2010年该县有3.99万农民需解决饮用水污染和严重缺水问题,/十二五0期间这一数字达到12.8万。

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增长对需求的动态适应性不强,供给过剩和短缺现象并存。

随着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日益显现,城乡居民对基础设施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但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主要采取/自上而下0的决策与供给机制,没有根据农村社区和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来决定,供需脱节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整体效果。

最后,农村基础设施整体质量不高。

应当看到,湖北城乡基础设施与广东、江苏、浙江等发达省份相比,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能不全、承载力低下、多项指标无法达到国家标准等质量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