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合集下载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赠孟浩然》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赠孟浩然》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导语:《赠孟浩然》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该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赠孟浩然》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①醉月:赏月醉酒。

②中圣:古时嗜酒的人把清酒叫做圣人,浊酒叫做贤人。

中圣,就是中酒(喝醉了)的隐语。

③迷花:迷恋花卉,指过隐居生活。

④不事君:没有做官。

①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人,早年仕途失意,后隐居。

诗中孟夫子指孟浩然。

②轩冕,荣华富贵,仕宦。

③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

④君,侍奉皇帝。

⑤高山,即”高山仰止”。

⑥清芬,清高,芬芳。

1.诗中的第二联一“弃”一“卧”可谓形象生动,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其妙处。

(4分)2.结合对最后一联的理解,谈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4分)【参考答案】1.“弃”刻画孟浩然宁弃仕途而隐逸的形象,“卧”活画出孟浩然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情致。

一“弃”一“卧”,准确生动地描绘出孟浩然对人生所作出的抉择。

其欲摆脱世俗羁绊的高风亮节,其迷恋山水的自得之貌,呼之欲出,形神毕现。

2.尾联以“高山’’喻对方,流露无限敬慕之情,又与首句呼应;‘‘安可仰”又翻进一层,以己之惭愧不如孟夫广进行反衬,表达了自己只能徒然向他清幽芬芳的人品拜揖的赤诚。

二:(1)从整首诗的构思角度入手,分析诗人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2)这首诗歌运用了哪些主要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首联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酒月中,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揭示出“可爱”之处;尾联归结到对孟浩然的“敬爱”,把他的高雅比为巍峨峻拔的山峰,令人仰止。

(2)对比、用典。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

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李白信手拈来,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李白《赠汪伦》诗意及简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赠汪伦原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诗意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赠汪伦》注释⑴汪伦:李白的朋友。

⑵踏歌:唐代一作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⑶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

《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

⑷不及:不如。

《赠汪伦》简析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

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

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

“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

“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

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1.第一句中的“忽”字有何表达作用?
“忽闻岸上踏歌声”,写送行者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的意料,所以说“忽”而不用“遥”。

“忽”表达了诗人意外与惊讶的心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这句诗的妙处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比照。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假设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

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

而诗中的写法,好似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的个性。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

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李白写给友人的诗有:1、《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2、《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译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4、《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苹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5、《送友人下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译文:听说从这里去蜀国的道路,崎岖艰险自来就不易通行。

山崖从人的脸旁突兀而起,云气依傍著马头上升翻腾。

花树笼罩从秦入川的栈道,春江碧水绕流蜀地的都城。

你的进退升沉都命中已定,用不著去询问善卜的君平。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龙标地方偏远要经过五溪。

李白写给好友的诗句

李白写给好友的诗句

李白写给好友的诗句
以下是一些李白写给好友的诗句及其意思和出处:
1.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是李白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诗中表达了李白与汪伦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汪伦热情款待的感激之情。

2.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这首诗是李白沙丘城分别后写给杜甫的,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杜甫的思念之情,以浩荡的汶水比喻自己的思念,情感真挚而深沉。

3.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而作,通过寄情明月,表达了对王昌龄不幸遭遇的悲痛和同情,以及对他的思念和祝福。

4. 《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是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孟浩然时所作,诗中通过描绘黄鹤楼的壮丽景色和长江的浩瀚气势,表达了李白对孟浩然的离别之情和祝福之意。

5.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这首诗是李白写给孟浩然的赞诗,诗中高度赞扬了孟浩然的高尚品格和风流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钦佩之情。

这些诗句都表达了李白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朋友的思念、祝福,展示了他深情厚谊的一面。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李白《赠汪伦》小学生习题及答案
1.诗歌第一句中的“忽”字有何表达作用?
“忽闻岸上踏歌声”,写送行者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

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而不用“遥”。

“忽”表达了诗人意外与惊讶的心情。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句历来为人所称道,试分这句诗的妙处
由于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他的情深作对比。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

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唐诗别裁》)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之深,读者也可想而知了。

诗人结合此时此地,此情此景,这两句诗也如脱口而出,感情真率自然。

用水流之深比喻人的感情之深,是诗家常用的写法,如果诗人说,汪伦的友情真像潭水那样深,也是可以的,但显得一般化,还有一点刻意雕琢的味道。

而诗中的写法,好像两个友人船边饯别,一个“劝君更进一杯酒”,一个“一杯一杯复一杯”。

口头语,眼前景,有一种天真自然之趣,隐隐使读者看到大诗人豪放不的个性。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

(1)两诗都为赠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

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

(6 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 分)。

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 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2 分)。

《赠孟浩然》一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 慕之情(1 分)。

首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 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

(或:颔联和颈联写浩 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蕴含敬爱之 情。

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 “安可仰”之叹, 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 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

)(2 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2)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2 分)。

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 山,用“清芬”来借代孟浩然本人(2 分)。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 阅读答案 及赏析 ]相关文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阅读练习及答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赠汪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李白的两首送别诗,完成11-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1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1[踏歌]唐代广为流行的民间歌舞形式。

这种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1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运用想象遥寄深情,请结合诗句加以说明。

(2分)
答:
12.上面两首诗都有对于声音的描写,请你从“子规啼”和“踏歌声”中,分析诗人不同的心情。

(2分)
答:
13.古诗词中有许多送别诗,请你再写出两句表达送别之情的诗句。

(2分)
,。

(写出连续两句)
11.答案示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诗人李白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愁心”寄托给了“明月”,让“明月”随风陪伴友人直到夜郎西,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也带到那里,表达了对
友人的深情厚谊。

(2分。

用诗句解释想象1分,分析情感1分)
12.答案示例:“子规啼”写杜鹃鸟的叫声哀婉凄切,反映了诗人
沉重忧伤的心情;
“踏歌声”写用歌声送别,悠扬轻快,反映出诗人
轻松的心情。

(2分,每个要点1分)
13. 答案示例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案示例二: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答案示例三: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2分,每空1分,该空有错不得分。

如不是连续的两句,给1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阅读答案及赏析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①,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①中圣,曹魏徐邈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

(1)两诗都为赠诗,但表达的情感却各不相同。

请结合具体诗句 作简要分析。

(6 分) (2)《赠孟浩然》最后两句所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

(4 分) 参考答案 (1)《赠汪伦》一诗抒写了别离的深情(1 分)。

深湛的桃花潭水触动了 离人的情怀,尚且比不上汪伦的深情厚意,将水深与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

(2 分)。

《赠孟浩然》一诗抒发了李白对孟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品格的钦敬爱 慕之情(1 分)。

首联“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 才华。

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直抒仰慕之情。

(或:颔联和颈联写浩 然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蕴含敬爱之 情。

或:尾联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 “安可仰”之叹, 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 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

)(2 分)(任选一处分析即可)


(2)运用了比喻和借代的手法(2 分)。

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 山,用“清芬”来借代孟浩然本人(2 分)。

[李白《赠汪伦》和《赠孟浩然》古诗 阅读答案 及赏析 ]相关文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