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模板 小妇人

开题报告模板 小妇人

开题报告模板小妇人
开题报告模板
1. 研究背景
1.1 引言
在这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该主题进行研究。

1.2 文学回顾
对相关领域内已有的文献、理论和实践进行概述。

包括对过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之处进行讨论。

2. 研究目标与问题陈述
这一章节应明确阐述你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达到何种目标以及需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3. 系统设计与方法
描述所采用的系统设计方案以及相应使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完成任务。

同时也要详细说明数据收集方式、样本选取等内容。

4.预期结果
阐明在项目结束时可能得出怎样结论并展示其重要性, 向读
者提供一个大致框架.
5.进度计划
每个步骤将如何执行,并给出时间表,清晰地描述整个项
目从开始到结束各项活动安排情况.
6.风险评估
分析当前面临着那些建设性挑战,在此基础上制定合适的
解决方案,以保证项目能够按计划顺利进行。

7.参考文献
列出所有在报告中引用过的书籍、期刊文章和网站等信息。

8. 附件
在此处与本文档相关联的任何附加文件或资料。

例如: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结果等。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版权:指对作品享有复制权、发行权和演绎改编权等一系列专
属经济利益,并由国家予以保护。

2. 知识产权:包括版权(著作)、商标(商品)和专利(技术),是知识社会中重要财富形式之一。

3. 法人责任: 法定代表人应当为公司违反法律规定所造成损失承
担赔偿责任。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初探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初探

高职英语教学创新初探
李欢
【期刊名称】《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年(卷),期】2009(000)031
【摘要】英语教学是高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高职学生整体素质下降,英语成绩比较差,听不懂、说不出,多数英语教师深感教学无法互动,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同时大多数职业院校普遍采取了压缩文化课的办法来保证专业课的学习,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调整和改进英语教学的思路,使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其应用能力,是我们将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李欢
【作者单位】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0
【相关文献】
1.初探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J], 王惠;
2.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探讨 [J], 刘娇
3.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J], 吕雅娟
4.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J], 吕雅娟
5.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 [J], 吕雅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职女生成就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女生成就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职女生成就动机与创造力关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如今,女性在现代化进程当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

中国女性的地位在过去数十年来惊人地得到提升,从家庭到职场,女性都有了更多的机会,可以尝试自己心中理想的生活及事业。

然而,在职场上,面对竞争更为复杂和激烈的环境,女性的职业发展道路上仍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其中其中之一是:如何发挥自己的动机和创造力达到更高的成就。

高职教育作为提高社会素质、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方面,在职业成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女性高职生的研究,可以探究出女性动机和创造力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在职场中实现自我价值。

二、研究问题在高职女生的生涯发展中,动机和创新力对于成就的实现有何影响?三、研究目的1.研究高职女生动机和创新力发展现状。

2.探讨高职女生动机和创新力对其成就的影响。

3.提出能够增强高职女生动机和创新力的方法。

四、研究方法1.制定问卷调查:对多样的高职女性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她们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着怎样的动机和创新意识;2.实施访谈:针对一些职场成功的高职女性进行访谈,探索她们在动机和创造力方面的经验和作出贡献的机制;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高职女性的成就,来探究她们的动机和创造力如何发挥作用。

五、预期成果1.探究高职女生职业发展的动机和创造力的内在关系,为高职女生职业发展提供方向性指导和建议。

2.研究并提出能够增强高职女生动机和创新力的方法,鼓励女性学习更多,掌握更多技能,提升自我价值。

3.为教育部门和企业提供参考意见,如何帮助更多的女生在职业发展中有一个更好的起点。

六、研究意义本文研究将有助于发现和完善高职教育教育的方向,为高职女生实现个人价值做出重要贡献,同时,探讨更加平等的社会、更加平等的职场,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进步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对助人行为的影响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共情、人际信任、反馈等因素对于助人行为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在大学期间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他们日后的生活和社会行为。

因此,了解这些因素对于助人行为的影响,对于推动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发展和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问题及假设研究问题:不同情境下大学生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是怎样的?假设:在情境中,共情和人际信任会对大学生的助人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且正向反馈会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助人行为。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研究内容:基于先前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将探索大学生助人行为中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在不同情境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进行探究,以期找到有效的提高大学生助人行为的方法。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问卷中,将引入先前相关研究成果中的已有量表,并增加对助人行为的评估指标,以了解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共情、人际信任、反馈和助人行为表现。

在实验中,将通过构建不同情境的实验场景,考察大学生在共情、人际信任、反馈条件下对于助人行为的影响。

四、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发现以下结果:1.不同情境、不同的共情、人际信任和反馈条件下,大学生的助人行为具有不同的表现;2.共情和人际信任会对大学生的助人行为产生正向的影响;3.正向的反馈会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助人行为;4.针对不同情境下的助人行为表现,有针对性的提高共情、人际信任和反馈,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助人行为。

五、参考文献1. 克鲁格曼,凯瑟琳(A.)。

共情、有效沟通及医疗传播策略。

医疗传播杂志,2011,26(S2),22-28。

2. 刘雁飞,贺继红。

人际信任与知识分享行为的关系——以服务交易场景为视角。

抗静电PVC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抗静电PVC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抗静电PVC材料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电子产品的广泛应用,静电对产品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静电对电子产品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抗静电材料是一种能够减少或避免静电影响的材料,它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子、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

目前,抗静电材料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抗静电PVC材料的性能,通过改变制备工艺和添加助剂等手段,改进PVC材料的抗静电性能,提高其在电子、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应用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1. 抗静电材料的基本概念及应用领域的介绍;2. PVC材料的性能分析和常规制备方法的总结;3. 抗静电PVC材料的制备工艺探究,包括添加不同种类的抗静电助剂、控制制备温度、改变制备条件等;4. 抗静电PVC材料的性能测试,包括静电测试、机械性能测试、热稳定性测试等;5. 结果分析和讨论,总结抗静电PVC材料的特点和优缺点;6. 应用与展望,分析抗静电PVC材料的应用前景,并提出未来的改进方向。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抗静电PVC材料进行性能研究和优化,可以为电子、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提供更加可靠的材料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价值。

五、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室制备抗静电PVC材料,利用SEM、DSC、TG等仪器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同时对材料的机械性能、热稳定性以及静电等方面进行测试和分析。

六、预期结果预计通过对制备工艺的优化和抗静电助剂的添加,可成功制备出具有良好抗静电特性的PVC材料,同时研究结果将为该类材料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七、参考文献1. 张建国,卢艳华,于昌斌等. 抗静电材料的研究和应用[J]. 工业安全与环保,2008,34(6):41-44.2. 王鹏程,林小平,李欢等. 抗静电PVC材料的研究[J]. 表面技术,2013,42(2):74-78.3. 刘丽,刘晓丽,张明哲等. PVC/PMMA 放电等级与抗静电特性的研究[J]. 材料科学与工艺,2013,21(3):1-5.4. 李珊珊,王继业,姚明元等. 抗静电PVC/Pt触媒材料制备与应用[J]. 化工新型材料,2018,46(4):112-115.。

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

关于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9-10T16:17:22.837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1期作者:李欢[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生产过程复杂且生产任务非常专业的化学工业中李欢2103041981103002** 辽宁沈阳 11000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生产过程复杂且生产任务非常专业的化学工业中,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生产的精度,而且还提高了运行稳定性和推进力,保证了生产过程本身,同时对于保证质量和精度也发挥着作用。

在新时代,有必要增加化学工业的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这要归功于自动化控制技术及其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化工生产;应用引言随着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产生,促进了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的应用。

化工生产中通过应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使得生产效率与质量得到提升与保证,尤其是生产过程中避免了很多的安全事故,对许多隐患位置进行全方位,二十四小时的监控,为化工生产保驾护航。

1化工企业生产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现状我国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核心技术起步较晚,在化工行业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电气自动化技术已逐步过渡到自动化制造的模式,全自动化标准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化工生产是我国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0世纪以来,随着电子信息等核心技术的全面快速发展,带动了我国自动化设备的进一步发展。

全过程信息采集方案和监控摄像机在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全面应用在化工生产中起着关键作用,在这个核心领域,中国拥有大量可以控制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生产系统。

这些系统已在实际的煤化工厂生产中投入实践。

但是,由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尚未达到均衡,因此我们不能忽略化学工业生产期间区域工厂生产的差异。

在煤化工原料加工产品的生产中,跨国企业的自动化设备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啤酒生产过程还引入了手动灌装系统的概念,但在经济发展方面,西部地区相对领先的高海拔山区仍在发展,这些产品仍相对集中于车间式的车间生产。

以“实践解题”为导向的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实践解题”为导向的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以“实践解题”为导向的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李欢;蒋李兵;汤晓安;唐波
【期刊名称】《高等教育研究学报》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特殊性体现在生源以指挥类学员为主,其技术基础薄弱但应用需求明确.本文针对军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现状,分析了专业选题、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以“实践解题”为导向、以培养“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以“建立实践性教学体系、突出逻辑解题能力培养”为方法的培养模式,以期为军事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改革提供有益思路.
【总页数】5页(P42-46)
【作者】李欢;蒋李兵;汤晓安;唐波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3
【相关文献】
1.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李力;颜勇;王林军
2.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r——以郑州大学材料
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为例 [J], 范冰冰;卢红霞;徐建伟
3.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J], 曾志刚
4.基于产学研项目驱动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上海电机学院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为例 [J], 迟长春
5.胜任力导向的肿瘤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J], 陈扬霖;胡亚洲;李香蕊;沈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高校发展与建设中校友资源的重要性

论高校发展与建设中校友资源的重要性

论高校发展与建设中校友资源的重要性发布时间:2021-06-23T10:23:25.71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6期作者:李欢[导读] 在现在高校的校友工作中,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校友资源无论是在提升高校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入改革、传播和塑造学校文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李欢中国政法大学校友工作办公室摘要:在现在高校的校友工作中,校友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校友资源无论是在提升高校影响力、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深入改革、传播和塑造学校文化等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着眼于通过对现行高校对校友资源利用的问题,分析校友资源可持续开发的重要性,为完善校友工作提供可能。

关键词:校友资源校友文化校友影响力在我国高校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校友的概念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现在尚无统一的内涵,但是大家普遍接受的概念是指包括在校生、毕业生、以前或正在任职的教职工在内等某一个高校的全部人员的总称。

现阶段对校友的认识又被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是一所高校的名片,校友对外展现的综合素质对母校声誉和形象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校友工作是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

校友资源是校友基于身份上的认同感,以其自身的知识、价值产生影响力、创造力,为母校带来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影响力,促进并带动母校的发展进步。

正是基于校友资源这样的重要性,各高校纷纷展开对开发和利用校友资源的探索。

现阶段大多的校友资源利用仅仅停留在校友提供的人力和财力支持,缺乏校友文化的建设和校友情感的延续[],导致校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了很多问题。

一、我国校友资源开发的困境(一)理念认识落后自20世纪以来,国内各高校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校友会,各校友会和校友部门在高校也不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理念不断创新,相关的组织不断搭建,校友资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但是较国外发展充分的校友工作仍有很大差距,很多高校的领导者没有意识到校友资源开发的意义,没有把校友工作提升到影响学校进步的重要层面,对校友强调索取,缺乏服务意识,更重要的是没有把校友工作和学校的办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碎片化的校友活动作为开发校友资源的形式,没有将校友文化纳入学校文化之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科技大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开题报告
题目:海红果酒的降酸试验
姓名:李欢
学号: 200704020204
指导教师:杨辉
班级:生工 072
所在院系: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研究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海红果是陕西省府谷县的特色果品,属稀有果品,其栽植历史悠久。

在该县的很多地区都大量的种植有海红树,当地村民对海红果情有独钟,并且一直视其为“摇钱树”。

海红果色泽鲜艳,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含钙量高,为水果之冠,素有“钙王”之称。

海红果用途很广泛,兼有鲜食、制干、酿造等用途,同时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等功效,特别对婴幼儿及老年缺钙症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用海红果制成的果脯、果汁饮料、果酱、罐头、果丹皮、果干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多次获奖并远销全国十几个城市,其果汁饮料被誉为半干旱地区的可口可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极具产业开发潜力。

府谷县已开发纯天然绿色饮料“海红乐”,“钙力达”等饮料十几种,鲜果汁味感纯正、爽口、酸甜适口,有清凉、刹口感。

近年来由于深加工技术落后,使得海红果近年来发展缓慢,产销衔接差,农民积极性受挫。

(二)研究的意义
基于这样的开发市场,为了充分利用海红果的营养价值,使该特色产品得到更广泛的生产。

我们以其为原料,研究开发了海红果酒。

海红果酒口味独特,营养丰富。

但是由于果品中本来就含酸多,造成酒体过酸,口味粗糙,难以入口。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降酸试验。

二、选题的依据
虽然对海红果酒降酸的试验方法与研究还没有一定的理论,但对苹果酒、葡萄酒、沙棘干酒等一系列果酒的研究已经很成熟。

果酒和果汁中常见的酸包括自然存在的酸以及发酵过程中的产酸。

自然存在的酸有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发酵过程中的产酸有乳酸、琥珀酸、醋酸【1】。

在这些酸中,有些酸口味柔和,是果酒中的风味物质。

但也有一些酸味刺激,影响酒的入口。

我们可以参照相关研究来完成海红果酒的降酸试验研究。

文献报道目前果酒降酸的方法很多,综合起来有三大方法。

✧化学降酸法这是许多果酒厂采用的降酸方法,其操作简单易行,降酸
效果明显。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化学试剂一般为碳酸钙、碳酸氢钾、碳酸钾、酒石酸钙、苹果酸钙等一系列弱酸盐。

其原理就是:H+(酒中)+CO32-→HCO3-
H+(酒中)+HCO3-→H2CO3→H2O + CO2(g)↑其缺点是化学反应往往会影响酒的口感与色泽。

同时由于金属离子的溶入可能带来酒的不稳定性。

✧物理降酸法在一些葡萄酒的降酸研究中有应用,即利用低温冷冻技术
使果酒中的一些强酸盐沉淀析出以达到降酸效果。

其缺点是对于降酸幅度不大。

✧生物降酸法利用一些微生物来分解果酒或果汁中的有机酸,从而达到
降酸效果。

常见的生物降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苹果酸-乳酸发酵法(MLF),利用乳酸菌的苹果酸-乳酸酶(MLE)使刺激性口味的二元酸苹果酸降为口味柔和的一元酸乳酸。

这种方法仅对含苹果酸较多的果酒降酸效果明显。

另一种方法是苹果酸-酒精发酵法(MAF)。

本方法是一些裂殖酵母可以在厌氧条件下将苹果酸降为乙醇,但由于此方法所需裂殖酵母分离技术难度大,还未用于实际生产。

三、实验内容与方案
根据目前的一些相关理论研究,由于对海红果的酸成分及含量没有确定,本实验在设计上采用了两种方案—化学降酸法和生物降酸法,对两种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以便得到最佳降酸效果。

(一)化学降酸法
1、实验操作
本实验采用的是双盐法进行降酸。

文献【2】有记载将碳酸钙和碳酸氢钾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来达到最佳降酸效果。

本设计在参看了一些文献所用双盐,对其进行了变动,最终选取的双盐是碳酸钾与碳酸钙。

由于碳酸钙中的钙离子会给酒带来不稳定性,而碳酸钾的成本又比较高,因此二者必须按一定比例混合才能达到既经济又有效的降酸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1gCaCO3可以降酸1.28g/L(以柠檬酸计),1gK2CO3可以降酸
0.93g/L。

现在实验室提供的海红果汁酸度8左右,而当海红果酸度降到
6.5以下时,由于酸糖比不协调,造成口味较差。

因此所需降酸幅度在1
左右。

参照以上数据,我们设计了以下方案:
表1:碳酸钙与碳酸钾联合降酸理论分析
碳酸钾(g/L)0.25 0.5 0.8
碳酸钙(g/L)0.5 0.5 0.5
理论降酸量(g/L)0.88 1.11 1.38
-4℃冷藏12h - - -
常温下进行发酵- - -
2、实验步骤与流程
浓缩果汁→稀释(5倍)→测总酸度→加入降酸试剂→冷藏过滤→测酸→前发酵→测酸度→倒酒→后发酵→测酸
3、操作要点
本设计方案直接对果汁进行降酸是由于如果直接对果酒进行降酸,加入的化学试剂会给果酒带来不协调的味道,影响酒的品质。

实验中化学试剂的添加量直接影响降酸程度,本设计通过调量来
选出最佳降酸方案。

考虑到与物理降酸方法的联合使用,在最后冷藏前可考虑加入酒石酸钾,与上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二)生物降酸法
1、实验原理
本设计采用的是苹果酸-乳酸发酵法(MLF)进行降酸。

MLF一般是在酒精发酵结束后进行,因此称为“二次发酵”【3】。

.资料表明,常见的降酸微生物有干酪乳杆菌、肠膜明串株菌、植物乳杆菌、酒类酒球菌,以上菌株中都含有苹果酸-乳酸发酵酶(MLE)。

在该酶作用下,可把二元酸降为一元酸。

MLE
L-苹果酸→L-乳酸+CO2
2、实验步骤与流程
浓缩果汁→稀释(5倍)→测总酸度→前发酵→测酸度→倒酒→接入乳酸菌→后发酵→测酸度
3、操作要点
接种时注意操作规范,以免染菌。

酒精可通过影响MLE活力来影响MLF。

当酒精度超过10%(v/v),酒精就会变为阻碍乳酸菌生长的重要因子【4】。

因此应尽量选育抗酒精度高的乳酸菌株。

乳酸菌对氧气敏感,因此后酵时应尽量避免氧气的摄入。

温度的影响:乳酸菌降酸最适生会温度为22℃,12℃以下生长缓慢,最高生长温度为35℃【5】。

因此后酵时要注意温度的控制。

实际应用中,MLF的温度多在
18-20℃。

pH的影响:pH越低对菌体生存与生长影响酒越大。

研究表明,在进行MLF时要求基质的pH在3.0以上。

如果时间充足也可考虑化学降酸与生物降酸联合的方法。

四、实验材料与仪器
1、实验用品及试剂
表2:实验用品名称及相关信息
试剂名称生产厂家
(NH4)2HPO4分析纯西安化玻站化学厂
复合维生素B片- 山西太原药业有限公司NaOH 分析纯西安化玻站化学厂
酚酞分析纯-
邻苯二甲酸氢钾分析纯天津市博迪化工有限公司CaCO3分析纯西安中信精细化工有限公司KHCO3分析纯西安中信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干酪乳杆菌- -
海红果汁- -
2、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表3:实验设备名称及相关信息
仪器名称厂址生产厂家
电热鼓风干燥箱天津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
油电二用恒温培养箱山东山东潍坊医疗器械厂
无菌操作台江苏苏州净化设备厂
五、实验难点与结果预测。

1、实验难点
本课题主要是对海红果酒进行降酸实验研究,虽然目前科研上对其他果酒的相关研究很多,可查阅资料供参考。

但不同水果中各种酸成分及含量不同,降酸方法也不一。

海红果中的酸成分也未知,增加了实验难度。

因此本课题设计了两种思路进行降酸,化学降酸主要针对酒石酸,生物降酸主要针对苹果酸,二者进行优化对比,得到最佳降酸实验方案。

其难点是降酸菌种的选择和海红果或果酒中有机酸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2、实验结果预测
两种降酸方案都可以降低一定的酸度,但肯定效果不一。

具体实验结果要等完成实验所得。

这只是对研究课题的初步规划,具体实验过程中肯定还会碰到很多问题,到时候对实验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

六、实验进度安排
本课题主要是针对酸度较高的海红果及其果酒进行降酸,首先通过实验测出所提供海红果汁的酸度,然后根据化学、生物两种不同的降酸方案进行降酸试验,最后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达到好的降酸效果。

表4:实验安排进度表
周次论文任务及要求
1-2 熟悉实验的操作流程及果酒降酸的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
3-4 确定试验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和仪器
5-9 化学降酸法试验及分析
10-15 生物降酸法试验及分析
16-17 补充数据,撰写论文
18 论文答辩
七、参考文献
【1】Carl Lachat,马兆瑞.苹果酒酿造技术[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2】吕会娟,逢森贵,闫玉亮.山葡萄降酸新工艺研究.酿酒工艺[J].中外葡萄与葡萄酒,2005(1):42
【3】PHYNAUDE.葡萄酒科学与工艺[M].朱宝镛,赵光鳌,张继民,等译,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92
【4】张浩,莫海珍.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细菌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213-4218
【5】Beelman R B, Gallander J F. wine deacidification[J].Advances in Food Research.1979,25: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