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鸟的天堂3

合集下载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

3《鸟的天堂》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支持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品读感受大榕树的特点。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感受大榕树大、茂盛,充满生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

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小组反馈3、补充易错字:1、“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

2、“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成横折。

3、“隙”字右上部分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三、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2、三支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把船桨发出声音比作乐曲,非常贴切。

3、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课文简析]“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外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个左右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蓊蓊郁郁,远看,像是横卧江心的绿色小岛;近看,仿佛是飘浮水上的苍翠树林。

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鹭鸶。

每当晨曦初露,晚霞映照,这里群鸟飞翔,一片啁啾,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翩飞的鸟影,构成极壮观的奇景,称之为“鸟的天堂”。

文章《鸟的天堂》就是作者于1933年6月去南方游时所写的,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中。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得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罢。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同时与旧中国黑暗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执着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感受南国奇异和美丽的风光。

2、初步感受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过双休日由于还有好很多作业没有做好,而被爸妈关在家里做作业的经历吗?那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看来大家人虽在家里做作业,心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早点把作业做好,渴望到外面去玩,也就是说在你没有做好作业的时候,向往自己已经做好了作业;在你没有自由不能去玩的时候,你却向往着能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

是吗?那么当你把这么多作业做好以后呢?好!闲话就聊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披文入情。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讲到“鸟的天堂”课本中指的就是——?(大榕树)。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到广东新会去看一下这棵大榕树。

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把课本翻到70页,集体把第二大段来读一下。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
重点难点
体会榕树的奇特与美丽,鸟的自由与快乐,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案、小白板
学案
导案
一、激趣导向,引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读导航
1、读通课文,疏通词句。
2、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欣赏“美”的能力。
(5)小结:
这一段作者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4、(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作者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四、当堂练习,反馈矫正
五、课后反思,拓展延伸
教学反思: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榕树的?
(3)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三、合作探究
1、默读全文思考:
作者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作者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奇特景象;第二次,是在第二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热闹活动的情景。)
2、我们把作者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3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3《鸟的天堂》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课前(两个课时共用)学案自学第一课时使用:(一)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认识: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缝、隙、耀、梢、寂、;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3、再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二课时使用:自学提示:1.首先我们进入真正的鸟的天堂,自读课文12. 13段思考:(1)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2)你知道文中“应接不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找出文中“有的…有的…有的…” 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这两句,好好品读一下,注意读出鸟的可爱;而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要读出鸟的多。

)(4)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朗读课文7-8自然段(1)边读边找小鸟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波浪线画下来。

《鸟的天堂》的教学教案3

《鸟的天堂》的教学教案3

《鸟的天堂》的优质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鸟的天堂》。

(2)了解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征和天堂般的环境。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外形特征和生态环境的认知。

(2)运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鸟类的生活习性和飞翔之美。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鸟类的喜爱,激发学生对生命多样性的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鸟的天堂》。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征和天堂般的环境。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鸟类特征和生态环境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鸟的天堂》及相关资料。

(2)鸟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鸟的天堂》。

(2)搜集关于鸟类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欣赏鸟类图片,激发学生对鸟类的兴趣。

(2)简要介绍课文《鸟的天堂》的背景和内容。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受课文描绘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特征和生态环境。

(3)学生讨论课文中描绘的鸟类生活习性,分享自己的观点。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解释。

(2)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2)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鸟类的资料,分享鸟类知识。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幅鸟类生活的画面。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的流畅程度。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课文中所描绘的鸟类特征和生态环境的理解程度。

3《鸟的天堂》导学案

3《鸟的天堂》导学案
重点难点
1、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
关键问题
体会“鸟的天堂的美”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准备
1.搜集有关鸟儿活动、大榕树以及人类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语文学科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导学案
授课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课题
3.鸟的天堂
任课
教师
课型
问题发现课
问题解决课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2013年 月 日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讨论交流生成问题
13
小组内讨论交流生成问题,教师汇总各小组生成。
请各小组学科长织小组成员讨论交流组员发现的问题。
小组内生成问题。教师收集各小组的生成并汇总。
组内认真讨论,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过程要井然有序。
结束新课
2
1、总结课文。
2、作业布置。
小结本节课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认真倾听
教学过程设计(第二课时)
各组积极展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总结拓展升情
拓展、总结。
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画眉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一、课标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

”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第一、二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下载白鸟鸣叫的音乐,截取“鸟的天堂”的视频音画);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以学定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过程四、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连续
1、放学了,同学们( )走出校门。

2、王老师( )五年被评为“先进教师”。

3、停了片刻,他又( )讲话。

五、写出句子中带点词语的近义词。

(1)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
..给我们看。

( )
(2)真是一株大树,枝支的数目不可计数
....。

( )
(3)当我说许多株榕树的时候,朋友们马上纠正
..我的错误。

( ) 六、读下面的句子,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打“√”。

A、我见过不少的榕树,但是像这样大的榕树我却是第一次看到。

( )
B、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季节,这棵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 )
D、我仿佛听见几只鸟扑翅的声音,等我注意去看,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子。

( )
七、阅读文段,然后答题。

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

那么多的绿叶,( ),不留一点儿缝隙。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 )。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1、按原文填空。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画上“——”。

3、从括号里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小结反思
高村联区高村小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主备人李引红课型新授课时2(5)教学时间2012年9月日授课年级四
课题鸟的天堂
学习
重点
复习本课生字、新词,背诵默写10—13自然段
学习难点
找出描写南国风光的重点句段,边读边想象,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模式
导入明标、自学质疑、小组交流、展示点拨、训练拓展、小结反思
板书设计
榕树大茂盛静态美鸟的天堂
鸟儿多欢快动态美
导学过程
导入明标一、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天堂”常用来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课文中的“天堂”是指
2)作者前后两次坐船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
,这时正是鸟儿的时候,所以只看到;第二次是在,这时是鸟儿,所以看到。

导学过程二、比一比,再组词。

竿( ) 桨( ) 梢( ) 支( ) 寂( )杆( ) 浆( ) 悄( ) 枝( ) 叔( )
三、填上恰当的词。

( )的红霞( )的水面( )地飞出来( )的颜色( )的榕树( )地划着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