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

3《鸟的天堂》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支持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品读感受大榕树的特点。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感受大榕树大、茂盛,充满生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
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小组反馈3、补充易错字:1、“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
2、“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成横折。
3、“隙”字右上部分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三、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2、三支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把船桨发出声音比作乐曲,非常贴切。
3、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课文简析]“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外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个左右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蓊蓊郁郁,远看,像是横卧江心的绿色小岛;近看,仿佛是飘浮水上的苍翠树林。
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鹭鸶。
每当晨曦初露,晚霞映照,这里群鸟飞翔,一片啁啾,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翩飞的鸟影,构成极壮观的奇景,称之为“鸟的天堂”。
文章《鸟的天堂》就是作者于1933年6月去南方游时所写的,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中。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得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罢。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同时与旧中国黑暗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执着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感受南国奇异和美丽的风光。
2、初步感受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过双休日由于还有好很多作业没有做好,而被爸妈关在家里做作业的经历吗?那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看来大家人虽在家里做作业,心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早点把作业做好,渴望到外面去玩,也就是说在你没有做好作业的时候,向往自己已经做好了作业;在你没有自由不能去玩的时候,你却向往着能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
是吗?那么当你把这么多作业做好以后呢?好!闲话就聊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披文入情。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讲到“鸟的天堂”课本中指的就是——?(大榕树)。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到广东新会去看一下这棵大榕树。
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把课本翻到70页,集体把第二大段来读一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3《鸟的天堂》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3.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学习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学法指导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以读促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学习准备给学生发放导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
学习时间两课时课前(两个课时共用)学案自学第一课时使用:(一)初读课文1、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再读课文,认识:茫、桨、律、榕、、隙、耀、暇、抛;会写:灿、烂、竿、茫、桨、规、律、支、缝、隙、耀、梢、寂、;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3、再读课文,概括本文主要内容(1)作者是怎么去“鸟的天堂”的?去了几次?每次去的时间有什么不同?第几次才真正见到“鸟的天堂” ?(2)那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用笔画下来。
并说说表达了什么感情。
第二课时使用:自学提示:1.首先我们进入真正的鸟的天堂,自读课文12. 13段思考:(1)这一部分写出了“鸟的天堂”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地方感悟到的?(2)你知道文中“应接不暇”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3)这一段主要应读出它的什么特点来呢?找出文中“有的…有的…有的…” 和“一只画眉鸟…那歌声真好听…”这两句,好好品读一下,注意读出鸟的可爱;而读“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和“眼睛应接不暇…”要读出鸟的多。
)(4)这一只小鸟在兴奋地叫着,它可能在说什么呢?假如你就是这只小鸟,你为什么会喜欢这个地方呢?2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朗读课文7-8自然段(1)边读边找小鸟喜欢这个地方的原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用波浪线画下来。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感受作者描绘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升描写能力。
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要积累优美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鸟的天堂”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
这需要我们深入文本,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以及它所营造的生态环境,从而感受为何这里能成为鸟儿的天堂。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手法,展现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生机。
这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文中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将鸟儿的活动、榕树的形态以及整个环境的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的。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鸟的天堂》一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
2.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二、选择题1. “应接不暇”一词中,“暇”的意思是:A. 空闲B. 长久C. 远2. “不可计数”一词中,“数”的意思是:A. 数目B. 查点数目C. 列举三、简答题1. 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2. 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鸟的天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鸟的天堂》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鸟的天堂》是一部经典的自然纪录片,拍摄于美国的著名鸟类保卫区。
该片呈现了各种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生动呈现了它们的飞行、觅食、繁殖等行为。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异魅力。
二、导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态习性;2. 探究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3. 增强对自然生态的保卫认识;4. 提高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三、导学内容1. 观看《鸟的天堂》纪录片;2. 谈论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3. 分析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
四、导学步骤第一步:播放《鸟的天堂》纪录片,让同砚专注观看,并记录片中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活状态和行为习性。
第二步:展开谈论,同砚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内容,谈论不同种类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
第三步:分组研讨,让同砚分组探讨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并汇总各组的研讨效果。
第四步:展示效果,每组成员向全班展示他们对鸟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干系的探究效果,进行谈论和沟通。
五、导学评判1. 同砚能否准确记录观看纪录片的内容;2. 同砚能否发现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3. 同砚能否合作研讨,分析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4. 同砚能否展示并沟通自己的效果,进行思想碰撞和分享。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同砚进行户外鸟类观察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2. 探讨鸟类保卫问题,呼吁大家共同关怀自然环境;3. 探究生态平衡理论,深度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信任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了解和关注鸟类的生态习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卫认识,培育出更加细致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期望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乐观投入到环保事业中,为地球的绿色将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
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妙!第二课时一、导言《鸟的天堂》是一部描写自然美景与鸟类生态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不同种类的鸟类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异与玄妙。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的散文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的情节中回荡,虚实相间,挥洒自如。
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作,而能在娓娓道来的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
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一、课标相关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课的教学设计了“依托教材、借助问题、运用语言”的学习思路,利用问题、情境等要素,让学生在“读中想,读中说,读中悟,悟中读。
”在不断领悟“鸟的天堂”丰富内涵的同时,积累语言、发展思维,受到情感的熏陶、人文的启迪。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鸟的天堂》是六年制小学语文S版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写景抒情散文。
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美丽奇特,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本文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清晨群鸟纷飞,百鸟齐鸣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本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读起来是一种美的享受。
这篇课文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所以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理解并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体会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三)教学重点、难点:1.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两次去鸟的天堂所看到的不同景象。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四)教材课型:讲授课(第一、二课时)三、教学方法设计(一)教学准备: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设计教学预案,制作课件(下载白鸟鸣叫的音乐,截取“鸟的天堂”的视频音画);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搜集相关资料。
(二)教法与学法设计:依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材内容特点及学情,以学定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说说你的问题。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行动工具
年级 四
学科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展示课
课 时
2
课题 观潮
授课时间 2012、9、7
教学 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 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写作方法。3、背诵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穿
5
插
分
巩
钟
固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行动工具年级 课题四 Nhomakorabea学科
1 《鸟的天堂》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反馈课
课 时
3
授课时间 2012、9、
教学目标 培优补差,分层巩固训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思考感悟能力。
重点难点 培优补差;培养思考感悟能力。
教学 流 程
导案
学
确
(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学习之后把自己
目 20- 的理解写在书中相应的位置)。
标 分 (二)读:默读课文,画出能表明自然段内容的词语或句子,说说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自主 钟 并把段意写在相应的位置。
结构
(三)读: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鸟的天堂”是什么?在什么地方?作者几次去鸟的 天堂?每一次都看到了什么?分别找出第一次去和第二次去的段落起止。
) 昂(
) 沸( ) 恢(
) 茫( )
朝( 8
) 迎(
服( ) 炭(
) 芒( )
自主 学习
同质 互学
分 梢(
)缓(
) 榕(
钟 稍(
) 暖(
) 溶(
5 三、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分
颤动—(
) 逼近—(
钟
) )
)应接不暇—(
)茂盛—( )
异质 帮学
展示 提升
总 结 评 价
5 缝隙—(
)
分 四、我会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
浆( )(
)
耀( )(
)
梢( )(
)
缝( )(
)
隙(
)(
)
律( )(
)
②给下面的多音字分别注音并组词。说说在本课中应该读哪个读音?你从文中还能找
到那些多音字?
(
)(
)
(
)(
)
缝(
)(
)兴
(
)(
)
(
)(
)
二、说说你的收获。(自由展示,全班交流)
1、你学会了哪些字词,你觉得哪些字词还应该特别注意?
2、你了解了课文哪些内容,并说说你的理解和感悟。
(六)读:速读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小组交流) 预习完课文,我的问题是: 二、预习检测 1 读书反馈:把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 2 字词反馈:完成下列练习。 ①1、给下列字注音、组词,并在田字格规范书写。(想一想:在学习过程中你认为哪 些字要特别注意)
灿( )(
)
竿( )(
)
茫( )(
)
烂( )(
)确是鸟的.(
)
天堂啊!(de dí dì )
2 五、我来当裁判。(下列句子是比喻句的打“√ ”,不是的打“ד。
重点 难点
重点是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是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教学 流 程
导案
学
案
步骤 时间
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认真思考下列问题,在小组内充分交流,并汇报展
示。
明确
2 问题一: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
目标 分 大榕树的?展现在你眼前的大榕树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特点?
化预
(四)读:仔细研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想一想好在哪里,并把你的理解或感
习
悟写在旁边。
小组 5
(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带着课后习题或者课前提示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
交流 分
校长寄语:勤学者博 善思者智
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行动工具
自 由 10 展分 示钟
锁定 一 疑难 分
钟 4 分 钟
分配 钟
任务
自主 学习
7 问题二:第二天早晨,作者又到了“鸟的天堂”,这次看到了什么?用书上 分 的语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感受到了什么?此时,作者的心情 钟 如何?
小组 合作 交流
展示 提升
5 分 问题三、作者前后两次去“鸟的天堂”, 为什么却看到了不同的景象?作 钟 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 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课文中五次提到了“鸟的天
案
步骤
明确 目标 分层 分配 任务
时
巩固拓展
间 1、给加点的字选择选正确的读音,用“√ ”表示。
缝隙.(xī xì) 不可计数.( shǔ shù) 泊.船.( bó bò) 主干.(gàn gān) 2 应.接不暇( yīng yìng )兴.奋(xīng xìng ) 分 二、比一比,再组词
钟 潮(
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各表示什么意思?
18 分 问题四: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些句子、哪些部分?为什么喜欢?学了课文, 钟 你学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好方法?
问题五: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
课后拓展:假如你就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请你以“我的自述”
为题,写一段话,赞美南国风光或者感谢当地农民对你的爱护。
目标
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4、完成导读单、落
实结构化预习。
重点难点 结构化预习的落实与检测
知识
榕树,常绿乔木,一般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榕树的枝干常常会向下长出许多“气
链接
根,这些气根多数直达地面,扎入土中,起吸收养分和支持树枝的作用,直立的气根
活像树干,从远处望去就像是一片树林,因此,榕树往往被人们成为“独木林”。
教学 流 程
导案
学
案
步骤 时
问题导读单
间
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呢?也许你想知道“鸟的天堂”是什么?在什么地
情境
方?也许你想知道为什么这样称呼?鸟儿们在那里生活得怎样?赶快读读课文,看谁
导
能从中解决这些问题。
入,
一、预习提示:按“六字诀”预习课文。
明
(一)读:用朗读法把课文读 2—3 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出课文自然段
钟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
(
)。 ( shǔ shù )
)目不可计数.
18 分
2、“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我不禁.(
)这样想。( jīn jìn )
3、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
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sì shì
)
钟 4、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
凤县凤州镇中心小学
高效课堂——行动工具
四年级语文《鸟的天堂》导学案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语文 教师 刘海燕 课型 预习课 课时 2
课题
《鸟的天堂》
授课时间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茂盛、
教学
纠正、不可计数、缝隙、照耀、颤动、木桩、树梢、静寂、应接不暇、抛”等 17 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