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的天堂导学案设计
鸟的天堂导学案

3《鸟的天堂》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八个生字,能正确地读写下列词语:灿烂竹竿白茫茫船桨规律支持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品读感受大榕树的特点。
3、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感受大榕树大、茂盛,充满生机。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欢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板书:天堂)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天堂是什么样子?(2-3人)那么,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在广东省新会市有一个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
这里为什么被称作鸟的天堂呢?它又是什么样子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跟随我们熟悉的巴金爷爷来领略一下当地的风光吧!二、检查预习,展示成果1、在组长带领下,自主学习2、全班交流,小组反馈3、补充易错字:1、“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
2、“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变成横折。
3、“隙”字右上部分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三、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4自然段):傍晚,我和朋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第二段(5~9自然段):写我和朋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 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第二天早晨,“我”和朋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三、精读感悟,读说结合(一)学习第一段1、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作者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朋友乘船出游。
2、三支船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把船桨发出声音比作乐曲,非常贴切。
3、练习朗读,体会作者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
(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课文简析]“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市天马村,村外有条天马河,河中有个小岛,岛上有棵500个左右的古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蓊蓊郁郁,远看,像是横卧江心的绿色小岛;近看,仿佛是飘浮水上的苍翠树林。
在这棵巨大的榕树上,栖息着各种各样的鹭鸶。
每当晨曦初露,晚霞映照,这里群鸟飞翔,一片啁啾,潋滟的水色,婆娑的树姿,翩飞的鸟影,构成极壮观的奇景,称之为“鸟的天堂”。
文章《鸟的天堂》就是作者于1933年6月去南方游时所写的,收集在《旅途随笔》一书中。
书中有一段是这样叙述的“南国的风物显得一种梦幻般的美丽,也许是因为上海的生活,给我留下的阴影太多罢。
”从这一段话中,我们可以想到《鸟的天堂》是通过赞美南国的风光,抒发作者暂时摆脱生活中的阴影的舒畅心情,同时与旧中国黑暗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抒发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执着的追求与向往。
[教学目标]1、认识大榕树的美丽和奇特,感受南国奇异和美丽的风光。
2、初步感受作者对光明、理想、自由的执着追求与向往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有过双休日由于还有好很多作业没有做好,而被爸妈关在家里做作业的经历吗?那个时候,你心里在想些什么?看来大家人虽在家里做作业,心却向往着外面的世界,渴望早点把作业做好,渴望到外面去玩,也就是说在你没有做好作业的时候,向往自己已经做好了作业;在你没有自由不能去玩的时候,你却向往着能到外面自由自在的玩。
是吗?那么当你把这么多作业做好以后呢?好!闲话就聊到这儿,我们开始上课吧!二、研读课文第二段,披文入情。
上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讲到“鸟的天堂”课本中指的就是——?(大榕树)。
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到广东新会去看一下这棵大榕树。
看看它到底是不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把课本翻到70页,集体把第二大段来读一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读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等词语,积累文中的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5、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并将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出示有关榕树的)师:俗话说“独木难成林”,榕树却是独木成林。
榕树不断在枝干上长出根,根扎到土中,又长成树。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见到了一棵有几百年历史的大榕树,榕树的叶子很茂密,很多小鸟在这里住下来了,这里也就成了鸟的天堂。
(板书:鸟的天堂)(出示有关《鸟的天堂》的)师:课文中所说的“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那里有一颗近四百年的榕对,枝叶覆盖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常年栖息着千万只鸟,以白鹭为主。
1933年,巴金爷爷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这里,写下了这篇散文,“鸟的天堂”因此得名。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鸟的天堂》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注意:“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都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隙”字右上部分的“”中间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鸟的天堂导学案

鸟的天堂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4)七、读文感知 (5)八、经典语句解读 (6)九、预习检测答案 (8)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感受作者描绘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情感。
要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并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加以运用,提升描写能力。
通过朗读和背诵,我们要积累优美的语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并体会作者所描绘的“鸟的天堂”的含义是学习的重点。
这需要我们深入文本,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以及它所营造的生态环境,从而感受为何这里能成为鸟儿的天堂。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如何通过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手法,展现鸟的天堂的美丽与生机。
这需要我们仔细品味文中的语句,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将鸟儿的活动、榕树的形态以及整个环境的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的。
三、预习检测一、填空题1. 《鸟的天堂》一文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__________。
2. 文章主要描述了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看到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不同景象。
二、选择题1. “应接不暇”一词中,“暇”的意思是:A. 空闲B. 长久C. 远2. “不可计数”一词中,“数”的意思是:A. 数目B. 查点数目C. 列举三、简答题1. 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榕树的生命力旺盛?请找出来并简要分析。
2. 两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分别有什么不同的感受?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以下选段,回答问题: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
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
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鸟的天堂导学案-2023-2024学年语文统编版》

《鸟的天堂》导学案第一课时一、背景介绍《鸟的天堂》是一部经典的自然纪录片,拍摄于美国的著名鸟类保卫区。
该片呈现了各种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生动呈现了它们的飞行、觅食、繁殖等行为。
通过观看这部纪录片,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鸟类的生态习性,还可以感受大自然的奇异魅力。
二、导学目标1. 了解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态习性;2. 探究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3. 增强对自然生态的保卫认识;4. 提高观察力和思辨能力。
三、导学内容1. 观看《鸟的天堂》纪录片;2. 谈论鸟类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方式;3. 分析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
四、导学步骤第一步:播放《鸟的天堂》纪录片,让同砚专注观看,并记录片中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活状态和行为习性。
第二步:展开谈论,同砚分享他们观察到的内容,谈论不同种类鸟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同。
第三步:分组研讨,让同砚分组探讨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并汇总各组的研讨效果。
第四步:展示效果,每组成员向全班展示他们对鸟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干系的探究效果,进行谈论和沟通。
五、导学评判1. 同砚能否准确记录观看纪录片的内容;2. 同砚能否发现不同种类鸟类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性;3. 同砚能否合作研讨,分析鸟类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干系;4. 同砚能否展示并沟通自己的效果,进行思想碰撞和分享。
六、拓展延伸1. 组织同砚进行户外鸟类观察活动,感受大自然的美妙;2. 探讨鸟类保卫问题,呼吁大家共同关怀自然环境;3. 探究生态平衡理论,深度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信任同砚们能够更深度地了解和关注鸟类的生态习性,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卫认识,培育出更加细致观察和思辨的能力。
期望他们在将来的生活中能够乐观投入到环保事业中,为地球的绿色将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气。
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妙!第二课时一、导言《鸟的天堂》是一部描写自然美景与鸟类生态的纪录片,通过呈现不同种类的鸟类及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生活,让观众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异与玄妙。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巴金原名李尧棠,1904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硕的创作令人瞩目,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巴金的散文文字清丽流畅,善于将叙事与抒情融合在一起,感情在叙述的情节中回荡,虚实相间,挥洒自如。
他的散文不追求外在的精雕细作,而能在娓娓道来的朴实的语言中,传达出强烈的激情,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和艺术上的享受,具有一种内在的魅力和光彩。
鸟的天堂指的是一株500多年树龄的古榕树,位于广东省新会市南部天马村天马河的一座小岛上。
榕树的树冠大得出奇,笼罩着18亩左右的河面,独木成林。
乘小艇从近处看,枝藤交错,犹如一座森林;从远处看,就成了浮在水面的绿洲,景色奇特迷人。
大树上栖息着成千上万只各种各样的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鹤和灰麻鹤。
白鹤在早晨飞出觅食,至傍晚归巢;而灰麻鹤正好相反,是晚上飞出觅食,天亮时归巢休息。
它们每天早晚一进一出,盘旋飞舞,交互更替,很有规律,场面颇为壮观。
1933年,巴金到新会访友路过此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鸟的天堂》,使"鸟的天堂"美名传扬。
现在大榕树已成了一处旅游胜地。
巴金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
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情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
23 鸟的天堂 导学案.doc

五年级语文(上)师用导学案课题:23、鸟的天堂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及本课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和谐之美,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预习检测初读课文,认字解词。
1.激趣导入: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
“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是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2.初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难度的生字词圈起来,可以用查字典、向同学请教等方式解决。
3.给划线字注音:应接不暇()树梢()缝隙()船桨()榕树()二、合作探究1.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简单的话介绍课文内容。
2.组内分段读课文,思考:作者到“鸟的天堂”去过几次?分别在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第一次,黄昏-大榕树第二次,清晨--鸟儿)3.自由朗读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请用简洁的话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作者和朋友们划船出去玩。
)4.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重难点导学:【结合重点词句的理解学习,让学生体会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鸟的自由和快乐,表达作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三、展示提升1、展示。
2、朗读。
3、质疑四、小结强调这一次,我们去鸟的天堂,却没有看到一只鸟。
为什么?这部分作者把精力放在景物描写上,又是为了什么?下节课我们一起来揭晓。
五、检测反馈1. 按要求写句子。
(1)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改为感叹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画眉站在枝上叫着。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导学案第【1】篇〗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题3的9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景物特点进行联想的表达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生动。
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运用语言;2.体会鸟的天堂的美。
鼓励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能用各种方式表达个人阅读感受。
教学准备:1.课前师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上网或查阅有关《鸟的天堂》的资料(文字、、音像等),开资料展示会。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自选目标,展示预习成果。
课前,教师提供给学生能体现层次性并带有方法提示的预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选目标和方法来预习。
课前5分钟,学生对照预习要求,汇报自己完成哪些任务。
课始,教师抽机检查,巩固预习所得。
(评: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
自选目标的预习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和潜能的独立学习。
预习成果的展示,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二.整体感知课文。
1.交流自学感受:鸟的天堂给我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要求学生分别用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来说。
2.速读课文:找出文中写出了作者经过鸟的天堂后发出赞叹的句子。
课件出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三.揭示研读专题,开展研读。
㈠让学生围绕以上这句话提出问题,从中提炼研读专题:①前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后一个鸟的天堂指什么?②为什么巴金爷爷会发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这样的赞叹?1.独立研读课文2.小组合作研读,得出初读成果。
㈡集体交流:1.引入学习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重点学习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的美。
⑴围绕描写榕树枝杆多、树大的相关语句,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了解大榕树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