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件:第一单元 课题2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共31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一章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共66张PPT)

课题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探究一: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点燃前 对现象的观察和描述
点燃时
点燃后 活动探究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体现了化学实验的学习规律。观察顺序及探 究角度如下: (1)点燃前(变化前):注重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探究其硬度、 密度、气味、是否溶于水等。 (2)点燃时,观察燃烧过程(变化中)。
题型一 运用对比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例1 当你学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后,根据教材提
供的资料,请你运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
较高。
解析
证明教室内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较高,通过对比教室内、
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即可。
答案
实验步骤 取两个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好。一个 实验现象 盛有操场上空气的集气 实验结论 教室内二氧化碳
(3)熄灭后:产生白烟,能否点燃。 (4)结论: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通过产物验证
得知,蜡烛燃烧后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石蜡+
氧气 二氧化碳+水,读作:石蜡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 氧化碳和水。
注意 区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
实验现象是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发生的,如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 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得到的归纳性描述。
错因分析 解题时要注意实验现象是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实验结
论是通过现象推出的结果,否则易错选B、C;蜡烛燃烧时,罩在蜡烛火焰
上的烧杯内壁会形成水雾,勿与蜡烛熄灭后冷凝成白烟混淆,否则容易 错选D。
知识点一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不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是 ( A.关注物质的性质 C.关注物质的变化 B.关注物质的用途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
初中化学人教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PPT

石蜡燃烧生成
水的烧杯,先后罩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了水和二氧化
在火焰上方
碳
4、熄灭时 ①熄灭蜡烛,观察 所发生的现象
有白烟
白烟是石 蜡的固体
②用火柴点燃刚熄
灭时的白烟
白烟能被点燃
小颗粒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蜡烛+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例:对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现象,描述错误的是__ 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 C.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最明亮 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冒出
学习了本节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最亮)、内焰 、焰心(最暗)
石蜡有 可燃性
②取一根火柴, ①火柴靠焰心部分 迅速平放在火 基本不变色。 焰中,1S后取 ②外焰部分碳化变黑 出
焰心温度最低
外焰温度最 高加热时应 用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 内焰 焰心(温度最低)
实验探究步骤
现象
结论
③用一干燥烧杯和 ①烧杯内壁有水雾 内壁沾有澄清石灰
石灰水变浑浊 2.关注物质的变化 ①物理变化: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3.描述实验的方法
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检测】下列属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是_____ A.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亮 B.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C.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白烟
【探究】:蜡烛刚熄灭时,有一缕白烟冒出,它是什么成 分呢?有人提出三种假设:
A.白烟是二氧化碳; B.白烟是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固体。 (1)吹灭蜡烛 ,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 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实验中发现石 灰水不变浑浊,说明白烟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 方,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去点燃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这为假设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排除假设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单元 课题2 课时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共16张PPT)

B. 查阅资料
C. 实验探究
D. 组织讨论
6. (4分)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 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 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D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 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
(3)再将一只冷而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 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 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的生成物是__水__和__二__氧__化__碳_____。
烛心有白烟产生,用点燃的火柴靠 近白烟,白烟会把蜡烛重新_点__燃__
实验结论
石蜡质__软__,_不___ 溶于水,密度比水 __小___
①_外__焰___温度最高, _焰__心___温度最低; ②蜡烛燃烧有__水___ 生成; ③蜡烛燃烧有 _二__氧__化__碳__生成
点燃白烟是 _石__蜡__小__颗_粒__分散在 空中形成的
B. 蜡烛燃烧的同时伴有熔化过程
C. 用火柴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
燃烧
D.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放热并产生白烟
3. (4分)吹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
该白烟能燃烧,白烟可能是( C )
A. 水蒸气
B. 石蜡液体
C. 石蜡小颗粒
D. 二氧化碳气体
4. (4分)有一次上课时,小明觉得很闷、呼吸不畅。
因此一定要注意现象与结论在表述上的区别。
课堂检测
1. (3分)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火焰中1~2 s后取 出,能观察到( B ) A. 均匀的变黑 B. 与外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C. 与内焰接触部分被烧黑 D. 与焰心接触部分被烧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共28张PPT)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D、三层一样
C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5.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 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 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 过程 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B
考点 2 会通过探究的方法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
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 白烟,如图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结论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 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说明蜡烛可以气化
点燃前 燃 着 时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1.观察并触摸蜡烛 白色圆柱状的固体,有滑腻感
(2)蜡烛被点燃,且有火焰产生,火焰分为 三 层
内焰 最明亮,焰心 层最暗,外焰 温度最高,原因 是外焰燃烧最。充分
(3) 熄灭后,有 白烟 从灯芯飘出,用火柴来迅 速点燃白烟,蜡烛是否会被点然?是
。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 称) (1)火焰分层:外焰 、内焰 、焰心。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 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4.检验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
吹气
C 4、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
)
A、水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5.壹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 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位同学提出“我 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就“拿磁铁来吸一下”这一 过程 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
B.实验
C.观察
D.做出结论
B
考点 2 会通过探究的方法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
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蜡烛
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柴去点燃刚熄灭时的 白烟,如图所示,蜡烛能否重新燃烧?
结论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 芯飘出,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火焰会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说明蜡烛可以气化
点燃前 燃 着 时
步骤和方法
现象
结论
1.观察并触摸蜡烛 白色圆柱状的固体,有滑腻感
(2)蜡烛被点燃,且有火焰产生,火焰分为 三 层
内焰 最明亮,焰心 层最暗,外焰 温度最高,原因 是外焰燃烧最。充分
(3) 熄灭后,有 白烟 从灯芯飘出,用火柴来迅 速点燃白烟,蜡烛是否会被点然?是
。
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 称) (1)火焰分层:外焰 、内焰 、焰心。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 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 结论: 外焰温度最高。
2.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澄清的石灰水 澄清的石灰水
3.用燃着的木条检验呼出的气体和空气:
4.检验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
吹气
1.2.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PPT—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精品课件

元8. 素气的体化中合混价有为水-蒸2,气根和据其化他合杂物质中气元体素,化提合纯价时代先数除和去为其0可他知杂,碘质元气素体的,化后合除价水为蒸+气5;。检(4)验Na气N体O各2中成N分元时素,显先+3检价验,该水化蒸合气物,名后称检为验亚其硝他酸气钠体。。
|学能科力渗提透升|小灯泡逐渐变暗至熄灭,再逐渐变亮
外焰
现象
内焰
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光
焰心
结论
蜡烛的熔点 低 , 具有 可燃性 性
火焰分 三 层, 外焰 焰最亮
知识精讲
燃着时:②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1 s后取出物质的量浓度
C
Na+、K+、AlO2-、NO3- 逐滴滴加盐酸,先有沉淀产生,后沉淀消失
7白.(磷1)不P2能O燃5 烧(2,铜)N片a+上的(3白)O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图示烧杯中的蜡
4烛.D一段[解时析间]后复熄合灭肥,放料在中空含气有中氮的、蜡磷烛、正钾常三燃种烧元,素说中明的燃两烧种需或要三氧种气,。NH4NO3属于氮肥,不属于复合肥料。
8移.A动的[解离析子]逐A图渐标增中多是,小一灯盒泡火的柴发,表光示情禁况止为带小火灯种泡;逐B图渐标变表暗示至禁熄止灭燃,再放逐鞭渐炮变;C亮图;发标生表反示应禁的止化吸学烟方;D程图式标是表H示2S禁O止4+放B易a(燃OH物)2。BaSO4↓+2H2O。
[3解.C析][解(1)析氯]化自钠然的界化中学,金式、为银N不aC易l,其与中其钠他元物素质和反氯应元,以素单的质相形对式原存子在质,铜量、分铁别易为和23其和他35物.5质,质反量应分,不数能较以大单的质是的氯形元式素存。在(2。)硫酸镁的化学式为MgSO4。(3)KIO3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1单元课题2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精品ppt课件

新课讲解
【实验探究】 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前”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闻一闻气味等。用小刀从 蜡烛上切下一块石蜡,把它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于水,是浮在 水面上还是沉入水底,并判断石蜡的密度与水的相比是小还是大。
新课讲解
【实验现象】白色不透明的圆柱状固体,有轻微气味;易切, 浮于水面,不溶解;质软,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教材中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 错误的是( D )
A.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B.图1实验可以用于比较蜡烛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 C.图2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证燃烧后的某种产物 D.图3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一种新生成的可以燃烧的气体
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动画
【实验现象】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
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新点燃。
结论: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 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新课讲解
归纳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的归纳总结
新课讲解
②取一只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的现象,取下烧 杯,迅速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产生,向烧杯倒入澄清石灰 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蜡烛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点击画面 播放动画
新课讲解
(3)熄灭蜡烛“后”
观察蜡烛熄灭时有什么现象发生。用火
新课讲解
解析: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 是化学变化;图1实验中根据火柴颜色的变化可比较各层 火焰温度的高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是为了验 证蜡烛燃烧后有水生成;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是石蜡蒸气 遇冷凝固的固体小颗粒。
人教版九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教学课件:课题2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共18张PPT)

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汽,说明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再蒸发成石蜡蒸汽,而后燃烧。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实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现在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思考:对于蜡烛燃烧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
些性质?
讲授新课
实验与探究
探究1:蜡烛的物理性质
(1)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对一支蜡烛在点燃
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客观的 描述和记录。
(2)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实验目的 设计实验
观察现象
了解蜡烛 用小刀切下蜡烛 的密度 少许,放入水中
观察
蜡烛浮于水 面没有溶解
得出结论
蜡烛密度小 于水,不溶 于水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导入新课
观察与思考
大家是否还记得《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其实 古代炼丹和炼金的作坊就是现在化学实验室的前身。
导入新课
古代著名的化学家拉瓦锡,在简陋的实验室里,探究 空气的成分,为化学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化学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
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段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
接触内焰的部分被烧得最黑
究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的顺序、角,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
探究1:蜡烛的物理性质
(2)蜡烛的密度比水大还是小?
(1)运用除味觉以外的所有感官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现象在表中作详尽、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点燃后
随堂训练
1.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
)D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件

实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验
探 科 究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学
探
究
提出问题 →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
步 骤
→收集、整理实验数据 → 解释与结论 →
反思与评价
熄灭蜡烛时,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 用燃着的火柴点燃白烟。
现象:蜡烛又重新燃烧。
结论 结论:白烟具有可燃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截至2015年8月23日15时,天津港“8·12”瑞 海公司危险化学品仓库爆炸事故遇难者人数升 至123人,仍有50人失联。123名遇难者身份全 部确认,其中公安消防人员20人,天津港消防 人员50人,民警7人,其他人员46人。
官方中国地震台网报道,天津周三晚的爆 炸共有两次,第一次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 23时34分6秒,近震震级ML约2.3级,相当 于3吨TNT,第二次爆炸在30秒种后,近震 震级ML约2.9级,相当于21吨TNT。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易燃易爆物品中, 别名为“电石”的碳化钙(CaC2)成为“嫌 疑对象”之一。
电石遇水,发生反应,生成可燃性气 体——乙炔,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可 能引燃乙炔,并发生爆炸。因此,在危险货 物分类中,电石属于一级遇湿易燃物品。
该企业存放化学品里的三类易燃易爆品引起的爆 炸,应该是高浓度醇类,比如乙醇酒精。“准确 的说,不含氯和硫及芳烃等有毒有害物质燃烧后 不产生污染物,高浓度醇类爆炸燃烧后是不会对 环境产生污染物,对人体造成直接影响的。”
结论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
步骤4: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 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呼出的气 体中玻璃片上水蒸气的情况,并 与另一块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作 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 A 了验证假设 (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 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存的二氧化碳 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 。
(2) 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 水蒸气
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 烟不是 。
C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 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 A、B
1.实验室有一瓶忘记贴标签的无色气体,同 学们怀疑是二氧化碳。于是,小莉向其中 加入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向其中加入 了少量的澄清石灰水”这一环节属于( ) C A.作出猜想 B.设计方案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小梅家有一批盆栽的郁金香,过去一直开 红色花,现在却开出了紫花,有人认为这 是土壤中缺水引起的,但小梅经过一段时 间补充水分后,还是开紫花。这说明实验 结果与原来的假设是不符合的,最好的处 D 理方法是( ) A.实验不成功,停止探究 B.修改实验过程,使之与假设相符 C.修改结果,使之与假设相符 D.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 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二氧化碳 水 和 。
1.在化学学习探究中,你认为下列提出问题 的思路和方法可行的是 ( ) C A.人云亦云 B.相信定论 C.学会质疑 D.迷信权威
【解析】“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
指示剂一样”,这只是同学们基于“青色的 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的这种现象的一 种猜想或假设,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至 于这种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 验证。 【答案】C 【点评】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 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 析等,可以发现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 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4.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D ( ) A.将用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 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为三层 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小明同学在做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时,用 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如图12-2),他惊奇地发现蜡烛又重新燃烧了起来。 由此,他大胆地做了一个推测,此白烟是 D ( )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棉线 D.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注意不要接触灯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
【解析】本题属于探究型习题,从题中可以
学会科学探究的一些方法。回答此题需要有 以下知识或生活经验:①二氧化碳能使澄清 的石灰水变浑浊;②水蒸气遇冷的玻璃片能 液化成水;③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都不能燃烧。 【答案】(1)A 刚熄灭的蜡烛周围尚有残存 的二氧化碳 (2)水蒸气 (3)CA、B 二氧 化碳和水蒸气均不能燃烧
4.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探究 (1)点燃前:观察蜡烛的 、 颜色 状态 、 、 、 、 形状 气味 硬度 密度 和 等; 溶解性 (2)燃着时:观察蜡烛各层火焰的 颜色 、 以及生成物现象; 温度 (3)熄灭后:观察蜡烛冒出的白烟以及白 烟能否被点燃。
例1 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会变成红色。 一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 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会发生颜色的变 化。就这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 C 科学探究中的( ) A.观察 B.实验 C.猜想与假设 D.作出结论
例2 某学生为分析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刚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 究活动,请完成相关问题: 提出问题:蜡烛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 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假设: A.白烟是二氧化碳 B.白烟是水蒸 气 C.白烟是石即用一个内壁蘸
第1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 1.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科学,实 验是学习化学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以 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不仅可 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而且会使我们学会 科学探究 的方法。
2.科学探究的方法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 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 评价→表达与交流。 3.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 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形态、外观 等; 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 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 变化后:记录生成物的名称、形态、外 观等。
2.小明所在小组的同学在进行实验室制取二 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气体产生的速度太 慢了,他跟组员们说这可能是石灰石加得 太少的缘故,在以后的实验中要注意所加 药品的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B A.猜想假设 B.反思评价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
3.进行科学探究,不能体现化学学习特点的 B 是( ) A.关注物质的性质 B.关注物质的用途 C.关注物质的变化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B 6.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B.只发生化学变化 C.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D.生成两种新物质
7.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 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D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 水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 度较小 C.蜡烛火焰外焰温度最高 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 液滴出现,说明石蜡中含有水
3.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 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另切一小 块放在热水中,蜡烛熔化并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硬度 ,密度比水 , 小 小 低 熔点 。
(2)点燃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
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1-2-1)约 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选填 a “a”“b”或“c”)处最先炭化。结论:蜡烛火焰 外焰 的 温度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