菡萏
菡萏的意思是什么菡萏的解释及读音造句

菡萏的意思是什么菡萏的解释及读音造句
菡萏的意思是什么?菡萏一词源于古汉语,它是两个字的结合,分
别代表着不同的概念和含义。
具体来说,菡意为莲花,萏指藕荷。
因此,菡萏的整体意思可以理解为“莲花和藕荷”。
菡萏的解释及读音:
菡(hàn)是指莲花,也可以作为女子的名字使用。
它的读音是hàn,声调是第四声,即入声。
萏(dàn)是指藕荷,也可以作为女子的名字使用。
它的读音是dàn,声调是第四声,即去声。
造句示例:
1. 这座湖泊上开满了盛开的菡萏,美得令人陶醉。
2. 现代诗人常以菡萏作为意象,寄托情感,抒发内心的美好。
3. 她的名字叫做菡萏,有着与莲花和藕荷相同的纯洁和优雅。
以上就是对菡萏的意思以及解释与读音的介绍。
无论是文学创作还
是日常生活中,菡萏这个词都承载着一种美好与柔情的含义。
而莲花
和藕荷的联合,也赋予了这个词更多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希望这篇文
章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菡萏这个词汇。
菡萏 睡莲科莲属植物

菡萏睡莲科莲属植物菡萏,拼音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
除中国外,日本、俄罗斯、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均有分布,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形态特征荷花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厚,节间膨大,有许多纵向气道,节间缢缩,上半部有黑色鳞叶,下半部有须。
叶圆形,盾状,直径25-90厘米,表面深绿色,被蜡质白粉覆盖,背面灰绿色,全缘稍呈波状,上面光滑,具白粉,下面叶脉从中央射出,有1-2次叉状分枝;叶柄粗壮,圆柱形,长1-2米,中空,外面散生小刺。
花梗和叶柄等长或稍长,也散生小刺;叶柄圆柱形,密生倒刺。
花单生于花梗顶端、高托水面之上,花直径10-20厘米,美丽,芳香;有单瓣、复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红、淡紫色、黄色或间色等变化;荷叶矩圆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5-10厘米,宽3-5厘米,由外向内渐小,有时变成雄蕊,先端圆钝或微尖,雄蕊多数;雌蕊离生,埋藏于倒圆锥状海绵质花托内,花托表面具多数散生蜂窝状孔洞,受精后逐渐膨大称为莲蓬,每一孔洞内生一小坚果(莲子);花药条形,花丝细长,着生在花托之下;花柱极短,柱头顶生;花托(莲房)直径5-10厘米。
坚果椭圆形或卵形,长1.8-2.5厘米,果皮革质,坚硬,熟时黑褐色;种子(莲子)卵形或椭圆形,长1.2-1.7厘米,种皮红色或白色。
花期6-9月,每日晨开暮闭。
果期8-10月。
荷花栽培品种很多,依用途不同可分为藕莲、子莲和花莲三大系统。
莲是最古老的双子叶植物之一,它具有单子叶植物的一些特征。
莲的胚被鳞片包裹,类似单子叶植物。
从花的结构看,莲有3或4层花被,外萼片,内花瓣,雄蕊多,离生雌蕊,单沟舟状花粉粒。
莲茎明显分节,地下茎被须根覆盖。
这些是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莲蓬是混合芽,人们看到的莲蓬是莲藕的顶芽和各节腋芽的位置。
菡萏的拼音

菡萏的拼音
菡萏的拼音:hàn dàn
解释:荷花的别称。
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又称莲花,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
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也是印度的国花,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
造句:
1、梧桐枝上栖双凤,菡萏花间立并鸳。
2、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
3、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回舟朱颜改,子夜照弦歌。
4、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5、风住尘香花已逝,菡萏香销翠叶残。
6、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夜笙箫。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7、缘,是一池疏雨,要偶遇才能有好情致,你打伞站在池边,滴答清响,恍惚回到款款往事中去;情,则是一枝菡萏,香远益清,池上烟雨低,所有的美,全在那一枝上,孤幽清冽。
其实,人生万象,单单有那一份美,就足够了。
8、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9、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做尘,唯有绿荷红菡萏,舒卷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常相映。
10、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的比喻和暗示

菡萏的比喻和暗示菡萏,又称睡莲,是一种生长在水中的花卉。
它的花瓣洁白如雪,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给人一种纯净、高洁的感觉。
菡萏的比喻和暗示,让人们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菡萏的比喻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质和修养。
人们常说“人心如菡萏”,意思是人的心灵应该像菡萏一样纯净无暇。
在纷繁的世界中,人们常常会受到各种诱惑和冲击,心灵也会被外界的杂念所扰乱。
而菡萏则告诉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
只有拥有纯净的心灵,才能更好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内心的宁静。
菡萏的比喻还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华和潜力。
正如菡萏在水中生长一样,一个人的才华也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来培养和发展。
只有在适当的环境下,才能让人的才华得以展现和发扬光大。
菡萏的盛开需要水的滋润和阳光的照耀,而人的才华也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省,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使自己的才华得以获得更大的发展。
菡萏的暗示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目标。
然而,在追求成功和物质享受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忽略了内心的需求和感受?我们是否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初心?菡萏的盛开告诉我们,在外在的繁杂和纷扰之中,我们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不忘初心,不忘自我。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找到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菡萏的比喻和暗示,使我们对自己的内心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平静,不受外界的干扰。
它也提醒我们要珍惜自己的才华和潜力,给予自己更多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最重要的是,菡萏让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忘初心,活出真实的自己。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保持内心的坚定和纯净,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菡萏的比喻和暗示,让我们明白了纯净的内心和积极的心态是迈向成功的关键。
只有保持内心的纯净和宁静,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让我们学会从菡萏的比喻和暗示中汲取力量,不断提升自己,活出精彩的人生。
菡萏的寓意

菡萏的寓意
菡萏的寓意:两情相悦、生命的敬畏、洁身自好、淡雅超尘、坚定执着、忠贞不渝、信仰。
菡萏介绍
菡萏,拼音hàndàn,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属莲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
古称水芙蓉、菡萏、芙蕖。
菡萏在爱情的表达上,象征纯洁无暇的爱,代表忠贞不渝;也用来比喻两个人两情相悦,寓意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的阻隔。
植物文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荷花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
由于“荷”与“和”、“合”谐音,“莲”与“联”、“连”谐音,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常以荷花(即莲花)作为和平、和谐、合作、合力、团结、联合等的象征;以荷花的高洁象征和平事业、和谐世界的高洁。
因此,某种意义上说,赏荷也是对中华“和”文化的一种弘扬。
“菡”字介绍
菡,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hàn,最早见于秦朝小篆。
“菡”字基本含义为荷花的别称。
部首:艹,笔画:11
笔顺名称:横竖竖横钩竖钩点提撇点竖折
竖。
【高三作文】菡萏

【高三作文】菡萏
菡萏,又名睡莲,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莲科植物。
她有着美丽的花朵和叶子,是人们
喜爱的观赏植物之一。
除了美丽的外表,菡萏也有着深远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在古代中国文化中,菡萏被视为高洁、清秀、清雅、清高的象征。
在《庐山谣》中,
写到了“落花时节又逢君,惆怅别时容易见。
水村渔父唱晚鸟,破句一枝红蕖短”,描述
了菡萏花的枝叶和水中情景,抒发了作者对离别的惆怅。
在诗词歌赋中,菡萏多次被作为
题材,赢得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喜爱。
除了诗文艺术中的象征意义,菡萏还有着深刻的人生道理。
她在水中生长,所以对环
境的适应力很强,也可以预示着人们要有良好的生存状态和适应能力。
另外,菡萏的生长
需要阳光的照射,这暗示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积极向上,勇敢乐观。
菡萏的
花朵开出来呈现着美丽的样貌,但是她的花期并不长,这就告诉我们珍惜眼前的美好,让
它相伴我们一段时光。
此外,菡萏在传统医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她被誉为“水中美人”,具有清暑解毒、消肿止痛、利尿解毒等功效。
对于病患者、水产养殖者来说,菡萏都是一种宝贵的草药,
对人们健康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菡萏是一种生命力强、文化内涵深厚的植物。
在尘世的喧嚣中,我们也可以像
菡萏一样,坚持自己的信念,迎难而上,不断适应这个多变的世界。
我们还可以珍惜和感
恩现在拥有的一切,让它们像菡萏一样,在我们的生命中绽放出最美的色彩。
菡萏是指什么意思

菡萏是指什么意思菡萏是指什么意思?诗人将春光比作“菡萏”,实际上并不确切。
因为早在宋代,文学家周邦彦《苏幕遮》有云:“风销雨霁,彩彻区明,菡萏香销翠叶残,轻舸贪行乐。
”而且“菡萏”是形容荷花花瓣美丽的样子,所以只要看过了荷花就很难再叫它其他名称了。
古人写作这种写法用意极深。
第二句先描绘“菡萏香销翠叶残”后又借莲蓬盛开来点染美景,但因落红已尽而使菡萏的颜色显得更加黯淡。
这种既惜花又叹衰的复杂心理,大概在婉约词派的创始者周邦彦之前的南宋姜夔身上体现得最突出,当然那时候他还没有自号“白石道人”呢!所以,不妨说“一茎菡萏香销”在表达作者伤春怜荷之外,更带有“感时花溅泪”(李煜《虞美人》)的寓托。
三四句承上,由咏物转到抒怀,进入新的境界。
水面平静如镜,犹见娇美的荷花在微波荡漾下,姿态绰约,楚楚动人;池塘之上游鱼嬉戏,时不时溅起朵朵涟漪。
天空阴沉,不时飘洒几阵毛毛细雨,更增添了无限愁绪。
“翠叶残”与“轻舸”相应和。
“贪行乐”三字颇耐寻味。
因“贪行乐”故不忍浪迹江湖,继续“行乐”,于是从“莲”而及“鱼”,才会见莲叶之茂美,水禽之活泼,自己好像也随着欢快起来了。
这正反映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又为下片“误入藕花深处”的抒情做铺垫。
荷叶、荷花也能引起诗人的情感共鸣,作者为何独钟爱于此?是因为他厌恶官场的倾轧和污浊,决心回归田园,却找不到合适的契机和借口。
不想去讨论这位失意词人的仕途坎坷,只知道他曾经壮志满怀,心比天高,奈何才疏学浅。
理想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的。
正是这种巨大的反差让他悲愤、彷徨甚至绝望。
尽管身在江湖,依旧难改清高的本性。
五六两句紧扣“梦里”,写景仍与上片一脉相承。
正当词人带着痛苦心情漫步池边之时,忽听得传来几声悠扬的笛声。
“贪行乐”也罢,“误入藕花深处”也罢,毕竟是醒来了啊!原来是一群采菱女在歌唱。
她们脸上都挂着幸福的笑容,载歌载舞,跳跃嬉闹,与平素文静的采莲女完全判若两人。
联系到诗人流放的背景,真不知该羡慕她们的哪般自由快乐,还是同情她们的世俗粗鄙呢!也许他们也在等待真命天子的到来吧!一个“绿”字,把这群少女欢乐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把她们活泼自由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出来。
菡萏的意思

菡萏的意思菡萏,是一个很美丽而又温馨的词汇。
它意味着和谐、完美与永恒,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随处可见。
我认为菡萏这个词具备两层含义。
菡萏原为古代中国荷花品种名称。
它形如莲叶,实际上不开花,所以常被用作比喻,表示某种纯洁高尚或难以实现之事物。
《文选》载陆机《安东赋》曰:“芙蕖之英,菡萏之华。
”宋朝梅尧臣《五月十日病间偶得》曰:“杜陵野客莫相笑,今日栏边已有花。
”宋朝吴潜《菡萏》曰:“长恨佳期阻,端忧好梦空。
”清朝姚燮《新凉》曰:“看来不忍过芳菲,留与他年定孰非?也拟芙蓉并菡萏,千红万紫一时稀。
”唐朝诗人李商隐的《赠荷花》写道:“留得残荷听雨声。
”著名女作家冰心说她喜欢莲花胜过牡丹;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的夫人陈师曾则赞美水仙花为天下第一香;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给自己取了笔名“地山”;共产党员刘伯坚爱兰成癖,他在诗中称兰花为“美人蕉”……在许多名人名家眼里,菡萏都象征着一种高雅圣洁的品质,寄托着深远的情思。
正因为如此,在汉语辞典中把“菡萏”列入其中。
从此,菡萏便成为许多植物中最富诗意的别名,甚至有人把它直接理解为“荷花”的代名词。
可惜我们对于这位中国最早记录菡萏的女神没有更多了解,而且她死后墓葬未知。
假如她真是一位以荷花为灵魂的圣女,那么,至少我们能够推测出其埋葬之处应该距离荷塘不太远。
因为那样才会拥有充足的阳光雨露滋润那娇艳欲滴的菡萏!据此可以判断,汉字词典中的菡萏应该是由此传抄误差而产生的错误。
还有另一首关于菡萏的七绝,其前半句是“菡萏香销翠叶残”,后面却提到“乱入池中看不见”,显然“菡萏”同“荷花”概念混淆,它只是指一般的荷花。
但若依据“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推测,似乎描述的是荷花盛开季节凋谢后剩余的部分。
《诗经》云:“芙蓉始敷,菡萏初发。
”而历史学家则考证,实际上最先使用“菡萏”一词的恰恰就是屈原!春秋战国时代《楚辞·离骚》第二章中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可到秦汉时期这个名称依旧存在,例如班固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有记载:“南郡…产蒲,泽生菡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菡萏
菡萏hàndàn,荷花的别称,古人称未开的荷花为菡萏,即花苞。
如“九龙吐水浴身胎,八部神光曜殿台,希奇瑞相头中现,菡萏莲花
足下开。
”
迨至菡萏成花。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也多形容男女相爱之情。
如:菡萏花开鸳并立,梧桐树上凤双栖!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菡萏”是荷花的别名。
“翠叶”,指荷叶。
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
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
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
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下半阕交代“愁”的原因并具体描写思妇念远之情。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写在睡梦中梦到远赴边关去寻找所思念的人。
鸡塞,泛指边塞戍远之地。
思妇醒来时,正值细雨迷蒙、寒意袭人,梦中鸡塞似近在咫尺,而醒后回味却远在天涯。
惟有独自在小楼里吹笙,以排遣愁闷。
然而风雨楼高,吹笙非但不能减轻相思愁闷,反而更添怀念之情,她依然泪流不禁。
“多少泪珠何限恨”,“何限”,即无限。
词人写到怨恨的无穷无尽,却不再作情语,而是以“倚阑干”三字做结,含蓄不尽。
一个有无穷幽怨含泪倚栏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秋雨绵绵、梦境缈远、玉笙呜咽,构成悲凉凄清的意境,使全词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这首极富感染力的词作,历来为评家所推重。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最推崇“菡萏”一联,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之所以如此评价,是读出了这首词中的寄托之意。
作者李璟是南唐的第二代国君,史称“南唐中主”。
他是著名词人“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
作者在思妇的对景伤情,感叹青春易逝中,渗透了自己不堪迟暮的感伤心情;而词句意境的众芳芜秽、美人迟暮,又象征着南唐的没落,寄托了作者的家国之痛,也极易引起后世读者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