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小组工作计划I. 背景与目标医疗质量与安全是保障患者权益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方面。

为了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特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小组。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小组的职责和目标,规划小组的工作内容和时间安排。

II. 小组职责1. 监督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措施;2. 协助制定、完善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的政策和制度;3.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检查和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4. 协调处理医疗事故和投诉,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5.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宣传与教育;6. 建立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沟通。

III. 工作内容与时间安排1.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计划- 时间:第一周- 内容:明确各项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制定监督计划。

2. 开展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评估- 时间:第二周至第四周- 内容:- 收集医疗机构质量管理相关资料;- 进行医疗机构质量管理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撰写评估报告。

3.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检查与评估- 时间:每月进行一次- 内容:- 在医疗机构中进行质量与安全检查;- 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 撰写评估报告。

4. 处理医疗事故和投诉- 时间:随时- 内容:- 接收、登记和处理医疗事故和投诉;- 进行医疗事故和投诉的调查和处理,并提出处理建议;- 撰写事故和投诉处理报告。

5. 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宣传与教育- 时间:每月进行一次宣传活动,每季度进行一次培训活动- 内容:- 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宣传计划;- 组织宣传活动和培训,提高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认识和重视。

6. 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沟通- 时间:随时- 内容:- 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患者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 参与相关会议和研讨会,进行交流与合作。

IV. 评估与总结- 时间:每半年进行一次- 内容:- 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提出改善措施和建议,完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目标本工作计划的目标是确保医疗机构的质量和安全控制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

策略1. 制定和修订政策: 我们将制定和修订医疗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政策,以确保符合最新的法规和标准。

制定和修订政策: 我们将制定和修订医疗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政策,以确保符合最新的法规和标准。

2. 制定质量和安全目标: 我们将制定具体的质量和安全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以便能够对工作进展进行定期评估。

制定质量和安全目标: 我们将制定具体的质量和安全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指标和评估方法,以便能够对工作进展进行定期评估。

3. 培训和教育: 我们将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相关政策和流程工作。

培训和教育: 我们将组织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对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意识和知识水平,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够按照相关政策和流程工作。

4. 监测和审查: 我们将建立监测和审查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监测和审查: 我们将建立监测和审查机制,定期对医疗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和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5. 改进和创新: 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医疗机构持续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

改进和创新: 我们将鼓励和支持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改进和创新,推动医疗机构持续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

措施1. 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 我们将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上述策略和措施,并监督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设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 我们将成立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上述策略和措施,并监督工作的进展和效果。

2. 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我们将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改进。

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 我们将建立医疗质量和安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系统,以便能够及时获取和分析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决策和改进。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1. 引言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疗机构和患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作为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监督、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工作。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以保障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持续改进。

2. 工作职责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 监督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指标的达成情况; - 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 - 提供质量与安全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 参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 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改进。

3. 工作计划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工作计划将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3.1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框架•确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目标和指标;•建立数据收集和分析的机制;•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政策和程序。

3.2 监督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指标的达成情况•收集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反馈;•定期组织质量与安全管理绩效评估会议,并制定改进措施;•跟踪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确保目标的达成。

3.3 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风险,并提出风险管理建议•对医疗质量与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风险预防、控制和应急响应等措施;•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医务人员对风险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3.4 参与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成立医疗事故调查小组,及时调查并分析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协助处理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赔偿事宜。

3.5 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改进•与医务部门合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与护理部门合作,推动护理质量的改进;•与行政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4. 工作成果评估与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将定期评估工作成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工作计划的详细内容和目标。

小组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满意度。

目标- 评估并改进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制定并推行相关政策和流程,以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反馈- 提供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动医疗质量和安全的改进工作计划1. 环境评估- 对医疗设施的环境进行评估,确保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检查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情况,确保其正常运行- 定期检查和清理医疗区域,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2. 医疗记录管理- 确保医疗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制定医疗记录管理政策和流程,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 培训医务人员正确记录患者信息和治疗过程3. 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 建立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机制,及时记录和处理医疗事故和事件- 分析并评估不良事件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解释和解决不良事件引发的问题4. 患者满意度调查- 进行定期的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体验- 加强对患者的沟通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理解和配合度5. 培训和教育- 组织定期的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强调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和专注度- 培训患者和家属,提高他们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参与度总结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小组的工作计划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环境评估、医疗记录管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患者满意度调查以及培训和教育。

通过实施这些计划,小组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在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满意度。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1. 提升医疗质量与安全水平,保障患者权益;2. 建立完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医疗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3. 发现和纠正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水平;4. 加强医疗工作人员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其医疗能力和责任心;5. 完善医疗质量监督与评估机制。

二、工作内容1. 建立医疗质量指标体系,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2. 制定医疗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医院各个环节的安全措施得以落实;3. 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的宣传与教育活动,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4. 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疗工作人员的技能和应急能力;5. 建立医疗质量事件报告与处理机制,对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6.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内部审核和外部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7. 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案例分析会,总结经验教训,推广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经验;第1页/共4页8. 加强与患者和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答疑问,并接受投诉和建议,改进服务质量;9.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三、工作措施1. 通过加强内部合作与沟通,建立一个高效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并明确其职责和任务;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负责人和完成时间;3. 建立交流平台,定期召开会议和座谈会,及时交流工作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4. 组织专家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和培训,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的专业水平;5. 积极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相关活动,引导医疗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和支持;6.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作,共同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7. 建立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评价机制,定期评估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成效;8. 注重宣传与宣传,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医疗质量安全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安全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安全小组工作计划一、引言医疗质量安全是医疗服务的核心内容,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为了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建立医疗质量安全小组是至关重要的。

本工作计划旨在明确医疗质量安全小组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达到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和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

二、工作职责1. 提供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专业支持和指导,协助医院制定和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政策与制度。

2. 监测和分析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并提出改进措施。

3.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自我评审,监测医院各类指标,掌握医疗质量的动态。

4.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5. 启动和组织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制定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情况。

6. 协调各科室之间的合作与沟通,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内容1. 制定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工作流程和相关责任人。

- 建立医疗质量安全政策与目标,明确工作职责、权限和责任。

- 制定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手册,明确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细则。

2. 监测和分析医疗事故、不良事件及患者投诉情况。

- 建立医疗事故报告和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时上报相关情况。

- 分析事故及事件原因,评估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 汇总统计各类风险因素,形成风险评估报告。

3.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评价和自我评审工作。

- 制定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组织实施评价工作。

- 制定自我评审方案,组织开展自我评审活动。

- 定期开展医疗质量监测和报告工作,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医疗质量情况。

4. 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

- 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开展相关培训活动。

- 开展定期培训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 发布质量信息和安全提醒,提供质量改进的建议和措施。

5. 启动和组织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工作。

- 确立调查组,制定调查方案,组织开展调查工作。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1、病床使用率≥92%2、平均住院日≤14天3、入院三日确诊率≥90%4、术前平均住院日≤3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40%,药敏>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15、手术250台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

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

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一、背景在当前社会医疗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我们成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本小组的目标是通过制定具体的工作计划和措施,推动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患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二、工作目标1.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2.完善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机制;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4.提高医疗事件的报告与处理效率;5.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

三、具体工作计划1.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1)梳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流程;(2)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明确责任、流程和标准;(3)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确保全员理解和落实。

2.完善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机制(1)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与监测机制,包括常规的质量指标和绩效评估;(2)制定定期报告,分析医疗质量与安全情况,提出改进措施;(3)开展巡查和抽查工作,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有效性。

3.加强医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1)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开展医患共同决策和沟通培训;(2)组织医患交流活动,了解患者需求和意见,及时解决问题;(3)设立投诉处理机构,及时并妥善处理患者的投诉和纠纷。

4.提高医疗事件的报告与处理效率(1)建立医疗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明确流程和责任;(2)加强对医疗事件报告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员工报告意识;(3)建立医疗事件案例库,总结经验教训,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5.推动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和宣传工作(1)开展定期的医疗质量与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医疗质量意识;(2)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知识竞赛,激发员工的学习热情;(3)通过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提高患者对医疗质量与安全的关注度。

四、工作措施和时间安排1.制定并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1)梳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法规、政策和流程:第1-2个月;(2)制定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第2-4个月;(3)开展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体系培训:第4个月起,持续每季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计划为落实医疗核心制度,确保提高我科医疗质量和安全、保证病历书写的内涵质量及医疗指标的完成,拟定本年度医疗质量与安全工作计划:
一、强化思想认识,持续发展:
科主任、护士长继续抓好质量管理工作,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每月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病历质控小组会议、院感小组会议,护理管理小组会议,医疗安全小组会议等,规范管理、规范医疗行为。

使我科每个工作岗位都能努力工作,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促进科室持续发展。

二、明确科室医疗、主要工作指标,努力完成
1、病床使用率≥92%
2、平均住院日≤14天
3、入院三日确诊率≥90%
4、术前平均住院日≤3
5、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6、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5%
7、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0%
8、临床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0%
9、三基考核合格率=100%(80/100分)
10、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90%(90/100分分以上)
11、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历
12、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0%
13、急救仪器,药物完好率=100%
14、抗菌素使用范围<60%,DDD<40%,药敏>80%,抗菌素限制使用率<50%
15、手术250台
三、完善科室医疗质量考评工作,实施规范化的质量管理,制定考评标准,每月由质控员进行检查,做好总结反馈工作。

1、参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三好一满意的评审标准,对科室的每月工作情况,认真评分,结果与奖金挂钩。

2、健全、落实各种医疗制度,要求各种制度执行记录规范,项目齐全。

医疗组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入院48小时内主治医师查房,一周内主任查房,术前,术后上级医师查房,重病人随时请上级医师查房,病重自动出院请上级查房,重病人值班医师查房后作好病程记录。

加强知情谈话制度管理,非手术病人入院内72小时谈话,手术前、中、后谈话,植入谈话,危重时随时谈,特殊诊疗操作、治疗、用药谈话,输血同意谈话,麻醉前同意谈话;严格执行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审批及手术权限制度、交接班制度等。

各科每月召开会议,对存在问题分析,整改,持续改进。

四、认真做好医疗文书书写管理工作
1、强化病历书写者自我检查、科室病历质量小组(相关质控人员)监控。

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环节及终末病历质量检查,培养每个质控员的病历质量意识,加深检查
者的感性认知,将检查结果及时传达到自己科内,避免同样错误发生,使被检查者引起重视,在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意见,实时改时,起到良性循环作用。


2、抓好病历质量的评价、实施奖惩结合制度
科室病历质控员每月对病区进行终末病历质量检查,检查存在问题及乙级、丙级病历上报质控办。

相关科室的质控人员需及时上报检查结果,如连续不上报的则扣科室当月一定的考核总分,与科室奖金挂钩。

促使大家重视并互相督促,避免和减少病历缺陷发生率,达到提高病历质量的目的。

3、落实病历检查制度,突出重点
每月检查重点安排如下:
1月份:手术安全核查制度,麻醉实施前,手术开始前,离开手术室前核查,准备切开皮肤前的核查,规范书写手术安全核查书。

2月份:“危急值”报告登记,护理人员及时报告医师,医师及时处理并记录,
3月份:对住院>30天的患者,做大查房重点,核查有无评价记录。

对缩短平均住院日的各瓶颈环节等候时间的措施进行逐一核查,落实各项措施。

4月份:输血管理制度,包括输血前申请、备血情况、化验项目、申请单书写全面;输血前签署患方输血同意书;合理用血,输血前后的病程分析记录。

检查第一季度的各种种讨论病历(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

5月份:抽查危重病人的上级查房记录,值班医师查房记录,病危通知书,抢救记录等。

6月份:落实术前病情评估制度与术前讨论制度
1、在术前完成病史、体格检查、影像与实验室资料等的评估。

2、患者术前病情的评估的重点范围
3、手术风险评估
4、术前准备
5、临床诊断、实施手术方式
6、明确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等。

7、检查病历记录情况
8、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及培训记录。

7月份:①谈话制度方面。

手术病人术前、术中、术后的谈话制度,植入病例的谈话,非手术病人72小时谈话,患方签字的及时性、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前的谈话;病情危重告知;被授权于病案签名的一致。

②第二季度讨论病例(疑难、死亡、术前、出院病例讨论记录)。

8月份:合理用药,包括抗生素专项治理和用药的情况分析及病情处置等。

9月份:病程记录方面。

包括三级查房制度、病程记录记载要求对检查、化验的分析并合理用药、处置等。

加强首次病程录的内涵。

重点检查鉴别诊断诊疗计划的内容。

疑难病历、死亡病历讨论书写的检查。

会诊及转诊记录及时性、完整性。

10月份:①归档病历的评分;②讨论病历的书写。

11月份:手术分级动态管理、考核、授权等
12月份:一年来医疗质量与管理总结,巩固成绩,改正缺点,持续改进。

五、定期召开质管小组会议,及时反馈,总结。

每次检查后及时反馈科主任,病历检查及时反馈书写医师,每月检查的存在问题以季度书面总结报院长,并在每季召开质量管理委员会会议反馈,在会上要求各位把科室存在问题提出大家讨论,提出整改方案,以持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